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气候模式与陆面模式的耦合及其对东亚气候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曹富强 丹利 马柱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2-336,共15页
将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VIM(Atmosphere–Vegetation Interaction Model)与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RIEMS2.0(Regional Integrated Environment Modeling System Version 2.0)耦合,利用耦合后的AVIM-RIEMS2.0模式在东亚区域选定典型年... 将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VIM(Atmosphere–Vegetation Interaction Model)与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RIEMS2.0(Regional Integrated Environment Modeling System Version 2.0)耦合,利用耦合后的AVIM-RIEMS2.0模式在东亚区域选定典型年份进行积分试验,通过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从整体上评估耦合模式对东亚区域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850 hPa风场、500 hPa位势高度、气温、降水以及地表热通量空间分布型和季节变化。双向耦合具有动态植被过程的AVIM模式后,RIEMS2.0模拟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850 hPa风场在冬季的中国东北、华北地区以及夏季的中国东部地区,模拟偏差都减小;500 hPa高度场模拟在中国北方地区改进明显,而在中国南方地区的夏季并没表现出明显的改进趋势。耦合模式改进了RIEMS2.0模式冬季气温模拟偏低而夏季偏高的现象。从区域平均看,耦合模式改善了降水模拟偏多的现象,并使得潜热通量的模拟效果有明显的改进,对感热通量模拟在大部分地区也有改进。总的来看,AVIM-RIEMS2.0耦合模式对中国北方地区模拟改进较为明显,而对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华南地区没有明显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IM RIEMS2 0耦合模式 东亚区域 季节变化 陆气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中国东部气溶胶化学组成及其分布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谢祖欣 韩志伟 王格慧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9-409,共11页
本文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RAQMS(Regional Air Quality Model System),对2009年春季中国东部气溶胶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与泰山站观测资料的对比结果显示,模式能比较合理地反映气溶胶浓度的逐日变化特征。整体上,模式... 本文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RAQMS(Regional Air Quality Model System),对2009年春季中国东部气溶胶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与泰山站观测资料的对比结果显示,模式能比较合理地反映气溶胶浓度的逐日变化特征。整体上,模式对无机盐气溶胶的模拟好,分别高估和低估黑碳和有机碳气溶胶浓度,其原因与排放源、二次有机气溶胶化学机制和模式分辨率的不确定性有关。模拟结果显示,春季气溶胶浓度高值主要集中于华北、四川东部、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受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和大气输送的影响,中国的云南和广西等地区有机碳浓度高于中国其他地区。中国西北部沙尘浓度较高,而且向东输送并影响到中国东部和南方部分地区。中国东部的华北、四川东部、长江中下游等地PM_(2.5)(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污染严重,4月平均PM2_(2.5)浓度超过了我国日平均PM_(2.5)浓度限值。中国东部泰山站的观测和模拟结果都显示近地面硝酸盐浓度超过硫酸盐,中国北部对流层中硝酸盐的柱含量也大于硫酸盐,而在中国南部则相反,这一方面与春季中国云量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以及云内液相化学反应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南北温差对气溶胶形成的影响有关。就整个中国东部而言,虽然硫酸盐的柱含量(46 Gg)仍大于硝酸盐(42 Gg),但比较接近,反映出我国氮氧化物排放迅速增加的趋势。春季中国地区对流层中PM_(10)(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及其化学成分柱含量分别为:990.8Gg(PM_(10)),52.6 Gg(硫酸盐),48.2 Gg(硝酸盐),32.1 Gg(铵盐),22.9 Gg(黑碳)和74.1 Gg(有机碳),有机碳(OC)中一次有机碳(POC)和二次有机碳(SOC)分别占60%和40%,中国东部PM_(10)中人为气溶胶和沙尘分别占30%和70%,反映了春季沙尘对我国大气气溶胶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气溶胶化学成分 PM2 5 中国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