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YOLOv8n-seg的樱桃叠果与瑕疵实时分割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晓瑶 张佳琪 +1 位作者 李功燕 张舒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0-317,共8页
针对分选线上樱桃叠果和表面瑕疵难以准确实时分割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seg的多分支实时分割模型,命名SemIns-YOLOv8。该模型在YOLOv8n-seg的PAN-FPN(path aggregation network for feature pyramid network)模块后... 针对分选线上樱桃叠果和表面瑕疵难以准确实时分割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seg的多分支实时分割模型,命名SemIns-YOLOv8。该模型在YOLOv8n-seg的PAN-FPN(path aggregation network for feature pyramid network)模块后引入基于上下文集成的语义分割模块,并采用交叉熵损失与Dice Loss联合的损失函数,替代原始实例分割模块对果梗和瑕疵进行识别,既提升了尺寸较小及特征不明显瑕疵的识别精度,又缩短了图像的识别时间。同时,通过提高特征图分辨率并引入豪斯多夫距离损失(Hausdorff distance loss,HD Loss)构建边界特征增强的实例分割模块,实现了樱桃重叠果体的精准分离。试验结果表明,SemIns-YOLOv8在樱桃分割任务中果体mAP50-95(mean average precision at intersection over union thresholds from 0.50 to 0.95)、果梗IoU和瑕疵mIoU(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分别为98.20%、92.15%和65.97%,与YOLOv8n-seg相比,提升了2.10、2.33和14.35个百分点,并且在模型输入尺寸为1024×384像素时,单帧推理时间为23 ms,可为线上水果外观品质实时分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樱桃 品质 YOLOv8n-seg 叠果分割 瑕疵分割 实时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标准单元布局的自适应加权平均线长模型
2
作者 迟元晓 王志君 +1 位作者 梁利平 邱昕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76,共7页
现有EDA工具通过在密度约束条件下使半周长线长(half-perimeter wirelength,HPWL)总和最小化方法来解决集成电路物理版图设计中标准单元的全局布局问题.然而,HPWL的不可导性使得基于梯度的先进求解方法无法直接应用于全局布局.因此,布... 现有EDA工具通过在密度约束条件下使半周长线长(half-perimeter wirelength,HPWL)总和最小化方法来解决集成电路物理版图设计中标准单元的全局布局问题.然而,HPWL的不可导性使得基于梯度的先进求解方法无法直接应用于全局布局.因此,布局中通常使用加权平均线长(weighted-average wirelength,WAWL)模型来近似HPWL,但无法兼顾平滑度和精度.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加权平均线长(SaWAWL)模型,通过每条连线实际长度自适应地调整各自的加权因子γ,在保证平滑度的同时使拟合HPWL的误差更小,提高了标准单元全局布局质量.基于所提出的模型实现了一个全局布局器,并完成了在DAC2012开源基准上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使半周长线长总和减少3.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 版图 物理设计 布局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功能覆盖率预测算法
3
作者 刘光宇 王艺洋 +2 位作者 林子明 李志强 梁利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129,共8页
芯片规模的扩大及功能的不断加强,使得芯片验证难度呈几何级数递增.对于多组合激励的功能覆盖情况,传统通用做法是依照其不同使用场景,以分片或切片形式进行统计.此类方法操作简单,但难以在随机测试下对各个配置的组合情况进行完整覆盖... 芯片规模的扩大及功能的不断加强,使得芯片验证难度呈几何级数递增.对于多组合激励的功能覆盖情况,传统通用做法是依照其不同使用场景,以分片或切片形式进行统计.此类方法操作简单,但难以在随机测试下对各个配置的组合情况进行完整覆盖分析.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覆盖率快速收敛且通用性强的验证方法.该方法将各个配置激励按权重进行分解处理,对功能覆盖中的关键交叉仓进行观测,利用功能点分析不消耗仿真时间的特性,对数据集进行收集并训练,通过实际测试调整,实现了一种改进型的网络结构,可对各种激励组合情况进行覆盖率预测,并可挑选指定覆盖阈值的激励输入.仿真结果表明,与随机情况相比,该方法可显著降低仿真时间,并有效减少仿真资源占用;与其他网络结构相比,该网络收敛更为迅速,并可达到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功能覆盖率 随机测试 训练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In_(2)Se_(3)铁电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及其突触性能
4
作者 胡辰 彭松昂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利用机械剥离法制备α-In_(2)Se_(3)二维铁电材料,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分析样品的结构特征,并通过电子束光刻制备以α-In_(2)Se_(3)作为沟道的铁电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研究发现:通过在顶栅电极施加正负脉冲可以有效激励α-In_(2)Se_(3)面外... 利用机械剥离法制备α-In_(2)Se_(3)二维铁电材料,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分析样品的结构特征,并通过电子束光刻制备以α-In_(2)Se_(3)作为沟道的铁电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研究发现:通过在顶栅电极施加正负脉冲可以有效激励α-In_(2)Se_(3)面外极化,表现出增强和抑制的短程可塑性。并且,随着栅极电压脉冲积累,α-In_(2)Se_(3)面外极化特性会使得沟道铁电极化加强,对应的突触电流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实现由短程可塑性向长程可塑性的转变。此外,不同脉幅的激励信号可以调整长时程增强特性,展现了器件应用于复杂突触学习行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剥离法 α-In_(2)Se_(3)二维铁电材料 面外极化 铁电沟道场效应晶体管 突触晶体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演光刻技术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艾飞 苏晓菁 韦亚一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4,共13页
反演光刻技术(ILT)相比传统的光学临近效应修正(OPC),生成的掩模具有成像效果更好,工艺窗口更大等优点,在当前芯片制造的工艺尺寸不断减小的背景下,逐渐成为主流的光刻掩模修正技术。该文首先介绍了反演光刻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几种主流实... 反演光刻技术(ILT)相比传统的光学临近效应修正(OPC),生成的掩模具有成像效果更好,工艺窗口更大等优点,在当前芯片制造的工艺尺寸不断减小的背景下,逐渐成为主流的光刻掩模修正技术。该文首先介绍了反演光刻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几种主流实现方法;其次,调研了当前反演光刻技术应用在光刻掩模优化问题上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反演光刻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希望为计算光刻及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为我国先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集成电路技术 反演光刻技术 光学临近效应修正 掩模优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活动概率和反制落点预判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宏展 陈鹏 陈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4-170,共7页
针对无人机探测中出现遗漏或误警率过高,以及需要对“黑飞”无人机提前预判反制后落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评估无人机活动概率和预判反制落点的算法。基于朴素贝叶斯模型,设计了一种通过区域内天气大数据和区域内出现无人机概率的历史大... 针对无人机探测中出现遗漏或误警率过高,以及需要对“黑飞”无人机提前预判反制后落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评估无人机活动概率和预判反制落点的算法。基于朴素贝叶斯模型,设计了一种通过区域内天气大数据和区域内出现无人机概率的历史大数据计算无人机活动概率的算法。针对无人机遭反制后以平抛运动态势坠落的情景,在考虑风力、空气阻力等因素下,设计出预判落点位置和落地动能的算法。把复杂低空环境下可能影响落点位置的空气温度、湿度和气压作为次要因素,基于朴素贝叶斯算法计算落点偏移概率。提出根据朴素贝叶斯算法与Sigmoid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落点位于某区域范围内概率的算法。通过理论仿真和外场试验的结果对比,验证了反制落点预判算法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探测 活动概率 反制 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空间应用的GaN功率器件及其辐射效应 被引量:3
7
作者 毕津顺 沈立志 +3 位作者 梅博 曹爽 孙毅 于庆奎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研究氮化镓(GaN)功率器件及其辐射效应对于解决空间应用需求、促进新一代航天器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介绍了GaN功率器件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GaN功率器件的总剂量效应和单粒子效应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辐射效应在Ga... 研究氮化镓(GaN)功率器件及其辐射效应对于解决空间应用需求、促进新一代航天器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介绍了GaN功率器件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GaN功率器件的总剂量效应和单粒子效应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辐射效应在GaN功率器件中造成的退化和损伤机制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显示:GaN功率器件具有较强的抗总剂量能力,但是抗单粒子能力较弱,易发生漏电和单粒子烧毁,且烧毁点多发生在栅极边缘的漏侧。对GaN功率器件辐照损伤机理的研究缺乏权威理论,有待进一步探索,为其空间应用提供理论支撑。目前,平面结构的GaN功率器件是主流的技术方案,单片集成及高频小型化是GaN功率器件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功率器件 总剂量效应 单粒子效应 空间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快速激光修调方案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贾晨强 李文昌 +2 位作者 阮为 刘剑 张天一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7,共7页
在激光修调过程中,激光的修调路径和控制策略是影响修调精度和修调速度的关键因素,而常规激光修调方案难以同时满足高精度和快速修调。因此,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快速激光修调方案,使用“离散+连续”结构的金属薄膜电阻图形提高修调效率和... 在激光修调过程中,激光的修调路径和控制策略是影响修调精度和修调速度的关键因素,而常规激光修调方案难以同时满足高精度和快速修调。因此,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快速激光修调方案,使用“离散+连续”结构的金属薄膜电阻图形提高修调效率和可靠性;利用阶梯形的激光修调路径提升修调精度;采用动态测试步长的控制策略提高修调速度。采用上述方案对60个金属薄膜电阻样品进行激光修调,结果表明:修调精度可达0.004%,平均测试步长为2.53,验证了所提出的修调方案可有效提升修调精度和修调速度。进一步将该方案应用在200个温度传感器芯片的校准中,结果表明200个温度传感器芯片的测温误差均校准至±0.2℃以内,平均测试步长为6.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修调 修调精度 修调速度 金属薄膜电阻 阶梯形修调路径 动态测试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MIPI D-PHY物理层的高速比较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欣瑶 黄尊恺 +3 位作者 汪辉 田犁 汪宁 封松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0-366,共7页
基于MIPI D-PHY物理层传输协议,文章设计一种高速低功耗的自偏置比较器电路,并对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该高速比较器总体结构由二级运放构成:共栅极和共源极以及工作在线性区的NMOS管组成第1级放大结构;电流源作负载的四管运放... 基于MIPI D-PHY物理层传输协议,文章设计一种高速低功耗的自偏置比较器电路,并对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该高速比较器总体结构由二级运放构成:共栅极和共源极以及工作在线性区的NMOS管组成第1级放大结构;电流源作负载的四管运放组成第2级放大结构。差分信号通过NMOS源极进行输入,提升信号的共模电压接收范围。电路结构中无额外电流源偏置,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同时减小了功耗。基于SMIC 0.18μm CMOS工艺设计,采用1.8 V电压供电,仿真结果表明:高速比较器能准确接收低共模电平的差分信号,直流增益为37.4 dB,传输速率达到2.5 Gb/s,功耗达到326μW/(Gb/s),可以接收到差分信号的共模电平范围为30~330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IPI) 高速接收电路 MIPI D-PHY物理层 CMOS图像传感器 高速比较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PC码的分层自适应最小和译码算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仁乐 李东阳 +3 位作者 刘文学 万金涛 刘学勇 李金海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31-4237,共7页
针对归一化最小和译码算法较置信传播译码算法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自适应最小和译码算法。通过对当前迭代后验概率的硬判决值与前一次迭代后验概率的硬判决值进行计算,动态调整归一化因子与偏移因子,使得到的改进算法更接近于置信传播... 针对归一化最小和译码算法较置信传播译码算法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自适应最小和译码算法。通过对当前迭代后验概率的硬判决值与前一次迭代后验概率的硬判决值进行计算,动态调整归一化因子与偏移因子,使得到的改进算法更接近于置信传播译码算法。在此基础上,应用分层式调度策略,提出分层自适应最小和译码算法,提升译码算法收敛速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误码率为10-6时,所提译码算法的误码性能与分层归一化最小和译码算法相比有0.25 dB的增益,与分层置信传播译码算法的译码性能十分接近,迭代次数仅有1次的增加,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分层自适应最小和译码算法 归一化因子 偏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优化算法及其优化BP神经网络的室内定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帅辰 武建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568-8576,共9页
为研究智能优化算法在室内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定位方面的应用效果。首先,分别使用白鲨优化算法(white shark optimizer,WSO)、变色龙优化算法(chameleon swarm algorithm,CSA)、蛇优化算法(snake optimizer,SO... 为研究智能优化算法在室内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定位方面的应用效果。首先,分别使用白鲨优化算法(white shark optimizer,WSO)、变色龙优化算法(chameleon swarm algorithm,CSA)、蛇优化算法(snake optimizer,SO)、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GWO)、麻雀优化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这6种智能优化算法进行室内的二维TDOA定位,对比分析上述算法在室内定位领域的表现,并和传统的Taylor算法的定位误差进行对比;接下来,使用SOA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使用优化后的SOA-BP进行定位,与基础的BP神经网络的定位误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使用的6种智能优化算法在室内定位领域有着不错的表现,各智能优化算法的效果相似,平均定位误差为0.44 m,相较于传统的Taylor算法提升约9.2%;SOA-BP的定位误差相较于基础的BP神经网络降低超过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优化算法 5G室内定位 到达时间差(TDOA) Taylor算法 优化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可穿戴式的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智能心音异常诊断芯片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维新 高肇岗 肖宛昂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5-563,共9页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之一,因此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提前诊断至关重要。人工听诊技术与计算机心音诊断技术无法满足对心音长时间听诊的需求,因而可穿戴式听诊设备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其具有高精度与低功耗的要求。...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之一,因此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提前诊断至关重要。人工听诊技术与计算机心音诊断技术无法满足对心音长时间听诊的需求,因而可穿戴式听诊设备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其具有高精度与低功耗的要求。该文设计了低功耗的面向可穿戴式的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的智能心音异常诊断芯片,提出了包括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异常诊断的心音异常诊断系统,并搭建了基于听诊器的心音采集FPGA系统,采用了数据增强的方法解决数据集的不平衡问题。基于预训练模型设计了智能心音异常诊断芯片,在SMIC180 nm工艺下完成了版图设计和MPW流片。后仿真结果表明,智能心音异常诊断芯片的诊断准确率为98.6%,功耗为762μW,面积为3.06 mm×2.45 mm,满足可穿戴式智能心音异常诊断设备的高性能与低功耗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式 心音 异常诊断 长短期记忆网络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R模型的用户量预测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学浩 刘文学 +3 位作者 杨超三 祝文晶 宋玉 李金海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21-2729,共9页
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是一种基于高斯过程的非参数化贝叶斯回归方法,其可以灵活适应不同类型数据,用于建模和预测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拟合能力强、泛化能力好等特点。针对海量用户场景下用户量实时预测问... 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是一种基于高斯过程的非参数化贝叶斯回归方法,其可以灵活适应不同类型数据,用于建模和预测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拟合能力强、泛化能力好等特点。针对海量用户场景下用户量实时预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PR的用户量预测优化方法。在滑动窗口方法处理数据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核函数,基于k折交叉验证得到最佳超参数组合以实现GPR模型训练,完成在线用户量的实时预测并进行性能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采用训练集中输出数据方差的50%作为信号噪声估计量的传统方案,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并且在测试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RMS)、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平均偏差(mean bias error,MBE)和决定系数R 2这4个评估指标方面均有提升,其中MBE至少提升了4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过程回归 用户量预测 滑动窗口 交叉验证 超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栅晶体管制备中SiGe选择性刻蚀技术综述
14
作者 刘恩序 李俊杰 +5 位作者 刘阳 杨超然 周娜 李俊峰 罗军 王文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0,共7页
环栅(Gate-all-around,GAA)晶体管是3 nm以下节点替代现有鳍式晶体管(FinFET)最有竞争力的器件结构,能有效改善器件尺寸不断微缩带来的短沟道效应。与FinFET相比,GAA器件制备的工艺流程中内侧墙制备和沟道释放是新引入的工艺模块,均需要... 环栅(Gate-all-around,GAA)晶体管是3 nm以下节点替代现有鳍式晶体管(FinFET)最有竞争力的器件结构,能有效改善器件尺寸不断微缩带来的短沟道效应。与FinFET相比,GAA器件制备的工艺流程中内侧墙制备和沟道释放是新引入的工艺模块,均需要SiGe选择性刻蚀技术。工艺要求SiGe作为牺牲层被选择性刻蚀去除,且尽可能减少对Si沟道的损伤。本文对环栅晶体管制备工艺中所需的SiGe选择性刻蚀技术进行了综述,主要分析了器件结构的发展趋势及SiGe选择性刻蚀的应用,并分类综述了常规SiGe选择性刻蚀方法以及新型选择性刻蚀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点和不足。最后对SiGe选择性刻蚀技术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硅 选择性刻蚀 环栅 内侧墙 沟道释放 纳米线 纳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栅晶体管太赫兹探测器的物理模型、结构制备与直流测试
15
作者 康亚茹 董慧 +4 位作者 刘晶 黄镇 李兆峰 颜伟 王晓东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532,共7页
针对侧栅结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HEMTs)太赫兹探测器,构建了器件的直流输运和太赫兹探测的物理模型。运用自对准工艺,成功制备了形态良好、接触可靠的侧栅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器件双侧栅与台面间的... 针对侧栅结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HEMTs)太赫兹探测器,构建了器件的直流输运和太赫兹探测的物理模型。运用自对准工艺,成功制备了形态良好、接触可靠的侧栅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器件双侧栅与台面间的接触问题,最终获得了不同栅宽(200 nm、800 nm和1400 nm)的侧栅GaN/AlGaN HEMT太赫兹探测器。通过直流测试表征发现,不同器件的栅宽与其阈值电压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验证了侧栅结构HEMT太赫兹探测器的直流输运模型。上述结果为完整的侧栅HEMT太赫兹探测器的理论模型提供了实验验证和指导,为侧栅HEMT太赫兹探测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 太赫兹探测器 侧栅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增益截止频率为441 GHz的InGaAs/InAlAs InP HEMT
16
作者 封瑞泽 曹书睿 +4 位作者 冯识谕 周福贵 刘同 苏永波 金智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9-333,共5页
本文设计并制作了fT>400 GHz的In_(0.53)Ga_(0.47)As/In_(0.52)Al_(0.48)As铟磷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InP HEMT)。采用窄栅槽技术优化了寄生电阻。器件栅长为54.4 nm,栅宽为2×50μm。最大漏极电流IDS.max为957 mA/mm,最大跨导gm.... 本文设计并制作了fT>400 GHz的In_(0.53)Ga_(0.47)As/In_(0.52)Al_(0.48)As铟磷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InP HEMT)。采用窄栅槽技术优化了寄生电阻。器件栅长为54.4 nm,栅宽为2×50μm。最大漏极电流IDS.max为957 mA/mm,最大跨导gm.max为1265 mS/mm。即使在相对较小的VDS=0.7 V下,电流增益截止频率fT达到了441 GHz,最大振荡频率fmax达到了299 GHz。该器件可应用于太赫兹单片集成放大器和其他电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磷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InP HEMTs) INGAAS/INALAS 电流增益截止频率(f_(T)) 最大振荡频率(f_(max)) 栅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先验信息的压缩感知重建温度场技术
17
作者 黄俊瑜 李文昌 +2 位作者 刘剑 张天一 朱旻琦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5,80,共6页
针对利用压缩感知方法重建微处理器芯片温度场存在错失真实热点、从而影响重建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信息的压缩感知重建温度场方法。通过对温度场先验信息的处理,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模拟退火算法有针对性地设计观测矩阵,优化温... 针对利用压缩感知方法重建微处理器芯片温度场存在错失真实热点、从而影响重建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信息的压缩感知重建温度场方法。通过对温度场先验信息的处理,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模拟退火算法有针对性地设计观测矩阵,优化温度传感器的布置,提高重建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特征图的重建方法、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布置传感器的方法和基于随机采样的压缩感知重建温度场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平均温度误差、最大温度误差和均方误差方面至少分别提升了29.9%、46.6%和53.7%,有更优越的温度场重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重建 压缩感知 观测矩阵 温度传感器 先验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FPGA⁃TDC防气泡误差编码器设计
18
作者 陆江镕 李文昌 +2 位作者 刘剑 张天一 王彦虎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1-475,482,共6页
在设计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时间数字转换器(TDC)时,时钟偏斜等因素产生的气泡误差会造成抽头延迟链(TDL)中的延迟单元失效,导致TDC的分辨率变差。提出了一种防气泡误差编码器,通过统计抽头延迟链中发生变化的抽头个数,该编码... 在设计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时间数字转换器(TDC)时,时钟偏斜等因素产生的气泡误差会造成抽头延迟链(TDL)中的延迟单元失效,导致TDC的分辨率变差。提出了一种防气泡误差编码器,通过统计抽头延迟链中发生变化的抽头个数,该编码器使抽头延迟链跳变顺序按照时间顺序映射,从而消除气泡误差的影响。利用Xilinx Virtex UltraScale+FPGA对该防气泡误差编码器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使用该编码器后,基于双端采样法的抽头延迟链TDC分辨率由3.18 ps提升至1.76 ps。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防气泡误差编码器能够解决气泡误差导致的延迟单元失效的问题,避免分辨率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数字转换器(TDC)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气泡误差 编码器 抽头延迟链(T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小目标和遮挡目标检测的脑启发CIRA-DETR全推理方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宁欣 田伟娟 +1 位作者 于丽娜 李卫军 《计算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80-2092,共13页
Facebook AI研究者2020年提出的Detection Transformer(DETR)目标检测方法采用简单的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利用集合预测来解决物体检测问题,算法简单、通用、避免了很多手工设计和调参问题,吸引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DETR方法... Facebook AI研究者2020年提出的Detection Transformer(DETR)目标检测方法采用简单的编码器-解码器结构,利用集合预测来解决物体检测问题,算法简单、通用、避免了很多手工设计和调参问题,吸引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DETR方法对于输入特征的分辨率大小有限制,同时在检测推理过程中缺失相对位置信息,从而导致对小目标和被遮挡目标的检测性能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受脑认知启发,本文提出基于胶囊推理和残差增强的全推理目标检测网络(Capsule-Inferenced and Residual-Augmented Detection Transformers,CIRA_DETR).首先,建立层间残差信息增强模块,利用大小尺度的差异性对小尺度特征图进行信息增强,在小目标的检测效果上提升了1.8%.接着,为了更贴近人脑的思维方式,更好的建模神经网络中内部知识表示的分层关系,在Transformer的结果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引入胶囊推理模块挖掘实体信息,并利用双向注意力路由进行前向信息传递和后向信息的反馈,以此预测图像中目标的类别和位置信息,有效降低了遮挡下的目标检测问题的难度.最后,在目标信息的映射处理中,引入非线性超香肠映射函数,实现了灵活的超曲面构建,有效表达特征和目标类别以及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在COCO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验证了CIRA_DETR模型的有效性,其在小目标、中目标和大目标的检测上,平均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了25.8%、48.7%和62.7%.本文小目标的检测性能可以和Faster-RCNN相媲美,同时可视化的结果以及性能指标也反映了,相比传统的DETR模型,本文CIRA_DETR模型在被遮挡目标检测上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DETR TRANSFORMER 胶囊网络 脑神经科学 残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支持多数据块混合处理的FFT优化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洪钦智 王志君 +1 位作者 郭一凡 梁利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50,共9页
针对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器中运算通路深流水线气泡会导致性能损失以及不同点数的快速傅里叶变换存在吞吐率不均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时支持多个快速傅里叶变换数据混合处理的优化方法。设计了一种深度流水的可配置蝶形处理电路以及... 针对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器中运算通路深流水线气泡会导致性能损失以及不同点数的快速傅里叶变换存在吞吐率不均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时支持多个快速傅里叶变换数据混合处理的优化方法。设计了一种深度流水的可配置蝶形处理电路以及可支持多数据块混合处理的块浮点处理架构,使得在同一硬件框架下可支持1个基9/2个基8/3个基5/4个基4/5个基3的高精度蝶形运算,运算速率和资源效率较高。基于上述方法,实现了一种支持4G/5G标准的多模高性能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器,可以支持64~4 096点的FFT/iFFT和12~3 240点的DFT/iDFT处理(60种点数模式)。该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器基于55 nm CMOS工艺实现,面积1.59 mm^(2),最高工作频率500 MHz,单数据模式下最大吞吐率1.5 GS/s,混合数据模式下最大吞吐率2.2 GS/s。与近年研究相比,该设计在增加较少资源的情况下,实现了更多点数支持、更高的吞吐率(2X~6X)和各种点数下更均衡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傅里叶变换处理器 高性能 多模式 5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