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学习探究电子气体在沸石分子筛上的吸附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佳丽 赵国祥 +3 位作者 颜亚玉 夏万厅 李巧红 张健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使用机器学习进行高通量筛选是一种新的材料筛选方法,我们结合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模拟和机器学习方法研究了沸石分子筛对气体的吸附。使用GCMC模拟方法,计算了12种电子气体在240种纯硅沸石分子筛上的绝对吸附量,并通过Zeo++程序分析... 使用机器学习进行高通量筛选是一种新的材料筛选方法,我们结合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模拟和机器学习方法研究了沸石分子筛对气体的吸附。使用GCMC模拟方法,计算了12种电子气体在240种纯硅沸石分子筛上的绝对吸附量,并通过Zeo++程序分析了沸石分子筛的17种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2种机器学习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旨在预测沸石分子筛对各类电子气体的吸附能力。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模型性能评估,揭示了不同结构特征对气体吸附容量的影响程度,并对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特种气体 沸石分子筛 机器学习 巨正则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几何信息学习的图结构运动分割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纪友 李俊 +1 位作者 郭霏霏 李琦铭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5,共13页
针对现有运动分割方法在交通场景下实用性方面的不足,性能和验证时间难以平衡的问题,提出用于几何信息学习的图结构运动分割方法(GS-Net)。GS-Net由点嵌入模块、局部上下文融合模块、全局双边正则化模块和分类模块组成。其中,点嵌入模... 针对现有运动分割方法在交通场景下实用性方面的不足,性能和验证时间难以平衡的问题,提出用于几何信息学习的图结构运动分割方法(GS-Net)。GS-Net由点嵌入模块、局部上下文融合模块、全局双边正则化模块和分类模块组成。其中,点嵌入模块将原始关键特征点数据从低维线性难可分的空间映射到高维线性易可分的空间,有利于网络学习图像中运动对象之间的关系;局部上下文融合模块利用双分支图结构分别在特征空间和几何空间提取局部信息,随后将两种类型的信息融合得到更强大的局部特征表征;全局双边正则化模块则利用逐点和逐通道的全局感知来增强局部上下文融合模块得到的局部特征表征;分类模块将前面得到的增强局部特征表征映射回低维分类空间进行分割。GS-Net在KT3DMoSeg数据集的误分类率均值和中值分别为2.47%和0.49%,较于SubspaceNet分别降低8.15%和7.95%;较于SUBSET分别降低7.2%和0.57%。同时,GSNet在网络推理速度相比SubspaceNet和SUBSET均提升两个数量级;GS-Net在FBMS数据集召回率和F-measure分别为82.53%和81.93%,较于SubspaceNet分别提升13.33%和5.36%,较于SUBSET分别提升9.66%和3.71%。实验结果表明GSNet能够快速、精确地分割出真实交通场景中的运动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分割 关键点提取 图结构 特征融合 深度学习 自动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基于吡啶基配体的Cu(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3
作者 沈洪杰 苗皓喆 +3 位作者 杨雨荷 李影华 黄德光 张晓峰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5-863,共9页
成功合成了2个新型吡啶基配体:4-[4-(9,9-二甲基-9H-芴-2-基)苯基]吡啶(dmfpp)和9-[4-(吡啶-4-基)苯基]-9H-咔唑(ppcbz),并通过^(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表征。将2个吡啶基配体分别与[Cu_(4)(PPh_(3))_(4)I_(4)]按化学计量比反应,合... 成功合成了2个新型吡啶基配体:4-[4-(9,9-二甲基-9H-芴-2-基)苯基]吡啶(dmfpp)和9-[4-(吡啶-4-基)苯基]-9H-咔唑(ppcbz),并通过^(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表征。将2个吡啶基配体分别与[Cu_(4)(PPh_(3))_(4)I_(4)]按化学计量比反应,合成了2个双核Cu(Ⅰ)配合物[Cu_(2)(dmfpp)_(2)(PPh_(3))_(2)I_(2)]·2CH_(2)Cl_(2)(1)和[Cu_(2)(ppcbz)_(2)(PPh_(3))_(2)I_(2)](2),并进行了元素分析、荧光光谱、热重、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a=1.85343(3)nm,b=1.26634(2)nm,c=1.83348(3)nm,β=106.3193(18)°,V=4.08224(12)nm^(3)。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4107(4)nm,b=1.12886(4)nm,c=1.69777(6)nm,α=87.775(3)°,β=79.622(3)°,γ=71.418(3)°,V=1.68126(11)nm^(3)。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温度超过220℃时结构才开始分解。荧光分析显示,在激发波长为370 nm时,配合物1和2均发出绿色荧光。配合物1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为0.02,配合物2的PLQY高达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Ⅰ)配合物 吡啶基配体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面体和四面体双格位发射Cr^(3+)掺杂莫来石结构近红外荧光粉
4
作者 常金昊 潘梓欣 +1 位作者 梁思思 朱浩淼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30-1441,共12页
近红外荧光粉是实现高效荧光转换型LED(pc-LED)光源的关键材料,然而,开发具有较长发射波长、较宽发射带宽且光谱易于调节的近红外荧光粉仍然是重要挑战。本研究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Cr^(3+)掺杂的具有固溶性质的铝/硅莫来石(Al_(4... 近红外荧光粉是实现高效荧光转换型LED(pc-LED)光源的关键材料,然而,开发具有较长发射波长、较宽发射带宽且光谱易于调节的近红外荧光粉仍然是重要挑战。本研究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Cr^(3+)掺杂的具有固溶性质的铝/硅莫来石(Al_(4+2z)Si_(2-2z)O_(10-z)∶Cr^(3+))荧光粉,揭示了Cr^(3+)在八面体[CrO_(6)]和四面体[CrO_(4)]格位的发光特性,并通过浓度调控实现了光谱位移与展宽。通过调节铝/硅的比例,可实现光谱的调控。进一步调节Cr^(3+)掺杂浓度,观察到八面体发光因激活离子间交换相互作用发生浓度猝灭,导致光谱随掺杂浓度增加显著红移(785→850 nm)。在405 nm激发下,优化后的1.6/1-mullite∶Cr^(3+)样品发射光谱涵盖了695~950 nm范围,其半高宽(FWHM)达到190 nm,该发射来源于Cr^(3+)在八面体中间晶体场(D_(q)/B=2.3)下的^(4)T_(2g)→^(4)A_(2)及^(2)Eg→^(4)A_(2g)跃迁,以及Cr^(3+)在四面体弱晶体场(D_(q)/B=1.02)中的^(4)T_(2g)→^(4)T_(1g)跃迁。此外,该荧光粉在423 K下仍保持63%的室温发光强度,其发光内量子产率和外量子产率分别达到53%和24%,表明该材料是一种有应用潜力的宽带近红外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3+)掺杂 近红外荧光粉 晶体场 近红外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材料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创 朱骅 +1 位作者 冯诗语 黄伟国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5-368,共24页
液晶作为一种多功能、可调控的材料,逐渐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热门选择。得益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相变特性,它们能够在受到外部刺激时改变自身特性,如光散射态和透明态的可逆切换、结构色的动态变化以及刚性变化等。通过向液晶基底中掺... 液晶作为一种多功能、可调控的材料,逐渐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热门选择。得益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相变特性,它们能够在受到外部刺激时改变自身特性,如光散射态和透明态的可逆切换、结构色的动态变化以及刚性变化等。通过向液晶基底中掺杂刺激响应型分子或染料分子,不但可以改善液晶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能,还可以赋予液晶材料额外的刺激响应甚至同时兼具多重刺激响应,从而实现多模式信息存储或多重动态信息存储。将液晶材料纳入防伪标识和技术中,可以实现对产品或文件的高效、可视化的认证和防伪,有效地抵御伪造和篡改行为。本文综述了液晶材料在加密和防伪领域的最新应用和技术进展,系统性地介绍了刺激响应型液晶材料的设计与制造策略,及其在光、热、应力、湿度、电等单一刺激和多刺激下的响应机制,并探讨了其在加密和防伪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最后总结了液晶材料在信息安全领域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液晶材料在加密和防伪应用中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动态调控 刺激响应 加密 防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丘里射流器耦合螺旋混合器的除盐雾特性分析
6
作者 易卓舟 陈龙祥 叶楷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4,共7页
为探究文丘里射流器的除盐雾特性,提高除盐雾性能,开展了文丘里射流器的除盐雾特性试验研究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模拟,得出文丘里射流器在不同入口水流量下的空气吸入量的变化规律。提出耦合螺旋混合器的文丘里射流器结构,并验证... 为探究文丘里射流器的除盐雾特性,提高除盐雾性能,开展了文丘里射流器的除盐雾特性试验研究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模拟,得出文丘里射流器在不同入口水流量下的空气吸入量的变化规律。提出耦合螺旋混合器的文丘里射流器结构,并验证文丘里射流器耦合螺旋混合器传质性能。结果表明,文丘里射流器的除盐雾效率随气液比增加而不断减小,当气液比从0.25增至1.25时,除盐雾效率由83%降至52%;高气液比下的气液相分层现象导致气液交界面积减少了12.5%,致使除盐雾效率大幅降低;耦合螺旋混合器的文丘里射流器在高气液比工况下仍具有较高的气液交界面积和体积传质系数,尽管耦合螺旋混合器后的吸气量下降了43%,压降增加了9%,但传质速率增加了90%,表明耦合螺旋混合器的文丘里射流器具有更好的盐雾捕获性能。研究可为文丘里射流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丘里射流器 盐雾 气液传质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小目标检测的像素重排与特征重排算法
7
作者 赵庆辉 赖耀平 +2 位作者 官敬超 曾燕芬 巢建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17-328,共12页
针对小目标检测任务中常见的目标漏检和误检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小目标检测的像素重排与特征重排算法PFR-YOLOv8s。为了提升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构建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像素重排特征提取模块(pixel rearrangement feature extraction,PR... 针对小目标检测任务中常见的目标漏检和误检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小目标检测的像素重排与特征重排算法PFR-YOLOv8s。为了提升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构建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像素重排特征提取模块(pixel rearrangement feature extraction,PRFE),能有效保留细粒度信息,捕捉复杂背景下小目标的重要特征。设计了一种多重特征融合机制(multi-feature fusion,MFF),能充分利用小目标的上下文信息及多尺度信息;基于MFF构建一种特征重排网络框架(feature rearrangement neck,FR-Neck),通过特征重排丰富目标特征,提升模型对小目标的感知能力。引入Inner-GIoU损失函数,提升对密集场景下小目标样本的学习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VisDrone2019数据集上的平均检测精度较YOLOv8s原模型提高5.8个百分点,有效提升了对小目标的检测能力。在铁路工人安全施工小目标数据集上平均精度提升2.1个百分点,验证了该算法的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目标检测 YOLOv8s 像素重排 特征重排 多重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C-YOLOv8:可见光和红外图像自适应融合的目标检测
8
作者 官敬超 刘家辉 +2 位作者 赵庆辉 赖耀平 巢建树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4-60,共7页
为解决在夜间、大雾和有遮挡等复杂环境中多目标检测精度显著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光-红外图像的双模态特征融合的目标检测算法——RFC-YOLOv8。该算法借鉴了YOLOv8的特征提取网络,采用并行结构,分别对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进... 为解决在夜间、大雾和有遮挡等复杂环境中多目标检测精度显著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光-红外图像的双模态特征融合的目标检测算法——RFC-YOLOv8。该算法借鉴了YOLOv8的特征提取网络,采用并行结构,分别对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进行多尺度特征提取。通过残差融合网络(RFN)自适应地融合可见光和红外图像特征。在Neck部分,融合了CBAM注意力模块,进一步加强了不同尺度融合特征的上下文联系。此外,添加了一个小目标检测头用以提升对小目标的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RFC-YOLOv8算法在M3FD数据集上的mAP50高达87.7%,在FLIR数据集上的mAP50高达85.6%。相较现有5种先进的可见光-红外特征融合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的mAP50在两个数据集上分别提升了4.8~6.1个百分点和1.9~6.4个百分点,显著提高了可见光和红外融合图像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图像 红外图像 自适应多模态特征融合 目标检测 RFC-YOLOv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连续c切Er,Yb:YAl_(3)(BO_(3))_(4)激光器的偏振操控 被引量:1
9
作者 佘凯 谢鹏建 +4 位作者 周鹏斐 魏勇 许珊 李丙轩 张戈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6,共9页
通过构建谐振腔模型,分析了各向同性固体激光器中两个本征模式相干叠加后的光斑奇异特征。并且实验验证了在不使用任何特定的腔内光学偏振选择元件的情况下,在二极管泵浦的准连续c切Er,Yb:YAl_(3)(BO_(3))_(4)激光器中可以有效操控1.6μ... 通过构建谐振腔模型,分析了各向同性固体激光器中两个本征模式相干叠加后的光斑奇异特征。并且实验验证了在不使用任何特定的腔内光学偏振选择元件的情况下,在二极管泵浦的准连续c切Er,Yb:YAl_(3)(BO_(3))_(4)激光器中可以有效操控1.6μm输出激光的偏振态。实现了从部分偏振态转化成稳定的线偏振态,其线偏振方向为可切换的正交特殊情况,均具有21 dB的偏振消光比。同时通过光斑对比,验证了激光器的线偏振输出来源于两个正交本征模式的相干叠加。文中为c切Er,Yb:YAl_(3)(BO_(3))_(4)激光器线偏振光的直接输出与偏振态的调控提供了可靠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激光器 偏振调控 c切Er Yb:YAl_(3)(BO_(3))_(4) 准连续泵浦 光束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CH_(3)NH_(3)PbBr_(3)晶体生长和光电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元龙 胡子钰 郑国宗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3-1318,共6页
卤化物钙钛矿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具有材料廉价和光电转换性能优异的优点,基于该材料的各类光电器件已经开始逐步应用。虽然多晶薄膜仍然是主要的研究方向,但其具有形态无序、杂质较多的缺点,而单晶具有无晶界、低缺陷的特点... 卤化物钙钛矿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具有材料廉价和光电转换性能优异的优点,基于该材料的各类光电器件已经开始逐步应用。虽然多晶薄膜仍然是主要的研究方向,但其具有形态无序、杂质较多的缺点,而单晶具有无晶界、低缺陷的特点,因此基于大尺寸单晶的研究开始被广泛关注。本文设计了一套内外反控温循环过滤生长装置,采用逆温结晶和籽晶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直径大于60 mm的CH_(3)NH_(3)PbBr_(3)单晶,对晶体样品进行了物相、微观形貌、光学和电学性能的研究。该晶体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Pm3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吸收截止边约为576 nm,荧光发射谱峰值552 nm;摇摆曲线显示晶体(100)晶面半峰全宽为91.42″。切割抛光后的晶片光响应灵敏,开关比为2.4×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3)NH_(3)PbBr_(3)单晶 卤化物钙钛矿 内外反控温循环过滤 晶体生长 光电性能 逆温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激活的荧光热增强材料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瑞 刘瑞 +3 位作者 王鹏飞 林航 程遥 王元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3-398,共16页
自从尺寸依赖的上转换荧光热增强现象在稀土激活的纳米荧光材料中被发现以来,开发具有显著荧光热增强效应的稀土荧光材料俨然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近期的探索发现荧光热增强效应在非纳米尺度稀土荧光材料体系以及非上转换发光过程中均... 自从尺寸依赖的上转换荧光热增强现象在稀土激活的纳米荧光材料中被发现以来,开发具有显著荧光热增强效应的稀土荧光材料俨然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近期的探索发现荧光热增强效应在非纳米尺度稀土荧光材料体系以及非上转换发光过程中均可实现,这进一步拓展了这一有趣光学现象的应用场景。本文总结和归纳了稀土激活荧光热增强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了所提出的几类机理以及稀土荧光热增强材料的潜在应用场景,并展望了该类材料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激活发光材料 荧光热增强 纳米材料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电单晶三维定向的X射线衍射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海跃 张文杰 +4 位作者 杨晓明 苏榕冰 王祖建 龙西法 何超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76-1581,共6页
目前采用坩埚下降法生长的弛豫铁电单晶为圆柱状晶体,无自然结晶面,晶体在切割加工前必须进行三维定向。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定向仪确定铁电单晶三维方向的简便方法。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确定任意切割晶面的最强... 目前采用坩埚下降法生长的弛豫铁电单晶为圆柱状晶体,无自然结晶面,晶体在切割加工前必须进行三维定向。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定向仪确定铁电单晶三维方向的简便方法。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确定任意切割晶面的最强衍射峰,然后利用X射线定向仪确定最强衍射峰准确的切割面,再通过X射线定向仪确定两个晶面的交线方向,从而获取晶体的三维方向,进而指导晶体切割加工。使用该方法对Pb(Mg_(1/3)Nb_(2/3))O_(3)-PbTiO_(3)铁电单晶进行三维定向,结果证明该定向方法具有准确度高、效率高、操作方便、晶体损耗少的特点。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晶体材料的定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定向 XRD 铁电单晶 三维定向 定向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nMo_(12)]二十面体的三维稀土钼酸盐骨架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能(英文)
13
作者 黄敏 卓著 +3 位作者 陈婷 路自修 王维 黄有桂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09-2218,共10页
通过缓慢蒸发溶剂法合成了2例新的三维稀土钼酸盐:[Ln(H_(2)O)_(3)]_(3)[LnMo_(12)O_(42)]·xH_(2)O,其中Ln=Eu(1)、Tb(2),x=7(1),10.17(2)。这2种稀土钼酸盐中都含有新颖的二十面体[LnMo_(12)O_(42)]构建单元,该单元通过与{LnO_(9)... 通过缓慢蒸发溶剂法合成了2例新的三维稀土钼酸盐:[Ln(H_(2)O)_(3)]_(3)[LnMo_(12)O_(42)]·xH_(2)O,其中Ln=Eu(1)、Tb(2),x=7(1),10.17(2)。这2种稀土钼酸盐中都含有新颖的二十面体[LnMo_(12)O_(42)]构建单元,该单元通过与{LnO_(9)}多面体进一步连接形成三维网络。光致发光测试表明,化合物1和2显示出明显不同的发射特征,这与Eu^(3+)和Tb^(3+)离子的不同能级跃迁密切相关。化合物1表现出较强的红色发射(CIE色度坐标为(0.66,0.33))、高发光强度、较大的荧光量子产率(约60%),对应于从5D0到^(7)F_(J)(J=4、3、2、1、0)的跃迁;化合物2表现出浅绿色发射(CIE色度坐标为(0.34,0.60)),对应从^(5)D_(4)到^(7)F_(J)(J=6、5、4、3)的能级跃迁,其发光强度较弱和荧光量子产率较低(约20%)。有趣的是,一定量的Tb^(3+)引入和大量溶剂分子的存在导致化合物2发生部分荧光猝灭,但对化合物1的荧光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钼酸盐 晶体结构 光致发光 荧光淬灭 配位化学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辐照过程KDP晶体相变与应力演化模拟:损伤机理分析
14
作者 董浩茗 付威伶 +1 位作者 程曦月 邓水全 《人工晶体学报》 2025年第10期1823-1835,共13页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磷酸二氢钾(KDP)晶体激光诱导体损伤与其四方-单斜相变之间的关联。基于热-力耦合模拟,定量分析了激光辐照下晶体的温度场与应力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激光辐照中心区域的峰值温度显著超过材料的相变临界温度,但激光诱...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磷酸二氢钾(KDP)晶体激光诱导体损伤与其四方-单斜相变之间的关联。基于热-力耦合模拟,定量分析了激光辐照下晶体的温度场与应力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激光辐照中心区域的峰值温度显著超过材料的相变临界温度,但激光诱导的热应力尚未达到引发塑性变形或结构损伤的临界阈值。通过相场模拟发现,四方-单斜相变过程中在相界处会产生显著的应力集中现象,其应力值超过KDP晶体的屈服强度,导致塑性变形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模拟得到的高应力区分布与实验中观测到的特征性十字形损伤裂纹形貌高度吻合。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温度持续升高或位移约束减弱,相变应力可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甚至断裂极限,从而直接诱发裂纹萌生。本研究证实,四方-单斜相变导致的高应力是形成KDP晶体特征性十字形损伤的关键因素,为深入理解其激光损伤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P晶体 激光诱导损伤 四方-单斜相变 相场建模 相变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卢嘉锡院士诞辰110周年”专题
15
作者 曹荣 吴少凡 +2 位作者 张戈 孙志华 罗敏 《人工晶体学报》 2025年第10期1669-1670,I0002,I0003,共4页
人工晶体是通过人工合成方法制备的具有特定成分和结构的功能晶体,对于信息、能源、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是新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沿。以非线性光学晶体、激光晶体和闪烁晶体等为物质基础发展的固态... 人工晶体是通过人工合成方法制备的具有特定成分和结构的功能晶体,对于信息、能源、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是新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沿。以非线性光学晶体、激光晶体和闪烁晶体等为物质基础发展的固态激光技术与成像技术等已成为满足前沿科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国之重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 结构 特定成分 卢嘉锡院士 人工晶体 110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