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束电子源设计与实验
1
作者 赵伟霞 白凌超 +3 位作者 张利新 刘俊标 殷伯华 韩立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1-750,共10页
为了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单电子束设备的通量,开发了基于肖特基阴极的多束电子源系统,研究了准直透镜、分束板及微阵列静电透镜的设计方法与制备工艺。根据肖特基阴极发射特性进行了静电准直透镜的设计,仿真计算了准直束的电子光学性... 为了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单电子束设备的通量,开发了基于肖特基阴极的多束电子源系统,研究了准直透镜、分束板及微阵列静电透镜的设计方法与制备工艺。根据肖特基阴极发射特性进行了静电准直透镜的设计,仿真计算了准直束的电子光学性能。基于MEMS加工工艺实现了3×3和10×10多孔阵列分束板的制备,开发了多孔多层器件装配系统并实现了微阵列静电透镜的高精度装配;搭建了多束电子源测试平台并进行了多束电子源的准直、分束与聚焦性能验证。结果表明:多束电子源的准直束范围为600μm,准直范围内的束流密度为4.11 A/m^(2)、均匀度为6.06%;实现了3×3分束且大小可调,聚焦后的子束束斑直径均值为5.32μm,束斑直径均匀度为5.91%,束流强度均匀度为4.36%,间距均匀度为3.06%,满足多电子束设备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光学 多束电子源 肖特基发射 准直透镜 微阵列单电位透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束斑RHEED类平行束电子枪设计
2
作者 赵伟霞 史丽娜 +2 位作者 刘俊标 殷伯华 韩立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76-1888,共13页
针对高分辨率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仪(RHEED)在微电子制造与表面分析领域的应用需求,而且长工作距离、微束斑、小束半角的电子枪是实现RHEED高分辨检测的关键核心部件,研制了微束斑的RHEED类平行束电子枪,分析了电子枪的电子光学系统特性... 针对高分辨率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仪(RHEED)在微电子制造与表面分析领域的应用需求,而且长工作距离、微束斑、小束半角的电子枪是实现RHEED高分辨检测的关键核心部件,研制了微束斑的RHEED类平行束电子枪,分析了电子枪的电子光学系统特性,采用电子光学仿真软件仿真设计了低像差聚焦透镜;搭建了实验平台对研制的电子枪进行了束斑直径、束流和束半角性能测试与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样品的衍射成像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距离500 mm下,RHEED类平行束电子枪的束斑直径为47.1μm(加速电压30 kV),发射束流与束半角分别为144.96μA,0.289 mrad(加速电压15 kV),在HOPG样品上获得了清晰的强度与晶体结构因子相对应的衍射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光学 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 电子枪 类平行电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浸没热场发射电子枪
3
作者 赵伟霞 张利新 +2 位作者 刘俊标 殷伯华 韩立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00-1712,共13页
为了提高扫描电镜等设备的探针束流,设计了磁浸没式热场发射电子枪,可对电子枪阴极发射电子进行有效收集,提高有效的发射束流。对磁浸没热场发射电子枪的电子光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对比了单极靴、双极靴轴向间隙、双极靴径向间隙... 为了提高扫描电镜等设备的探针束流,设计了磁浸没式热场发射电子枪,可对电子枪阴极发射电子进行有效收集,提高有效的发射束流。对磁浸没热场发射电子枪的电子光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对比了单极靴、双极靴轴向间隙、双极靴径向间隙3种结构的磁透镜性能。基于双极靴轴向间隙结构的透镜设计了磁浸没式电子枪,仿真分析了束斑、束流、角束流密度、亮度等参数随浸没透镜的变化情况。基于实验平台对浸没透镜的磁场分布与磁浸没式电子枪的有效发射束流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浸没透镜磁场实际分布值与仿真值基本一致;在相同光阑尺寸下,磁浸没式电子枪的有效发射束流在3.3 kV低加速电压下为44.97 nA,23.5 kV高加速电压下为638.12 nA,与普通热场发射电子枪相比提高了约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光学 热场发射电子枪 磁浸没透镜 双极靴透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信息超表面无源通信技术
4
作者 李华 刘开雨 +6 位作者 邓云凯 李镇宁 罗超 李霁晨 任韬宇 陈峣 徐开江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8-949,共22页
卫星通信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探测的一体化技术旨在融合通信与遥感功能,实现数据传输与遥感成像的同步进行,以满足对高效、隐蔽和安全信息传输的需求,提升系统的多用途能力。然而,由于二者在波形特性、收发器设计及信号处理算... 卫星通信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探测的一体化技术旨在融合通信与遥感功能,实现数据传输与遥感成像的同步进行,以满足对高效、隐蔽和安全信息传输的需求,提升系统的多用途能力。然而,由于二者在波形特性、收发器设计及信号处理算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实现星载通信与遥感一体化系统面临诸多挑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超表面技术的无源无线通信系统,结合SAR回波调制方法,创新性地实现了地星通信与星载SAR遥感探测的深度融合。该系统通过精确调制其SAR散射回波参数,在维持SAR遥感探测质量约束条件下实现了无源无线通信功能。在此基础上,利用电磁反向散射特性替代主动发射机制,有效保障了通信链路的电磁隐蔽性与信息安全特性。场景仿真实验与星载SAR数据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兼容传统SAR波形体制的前提下,该系统成功实现了地星数据传输与星载SAR成像的同步运行。该研究的核心目标是推动星载SAR遥感探测系统与无线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旨在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并探索如何将信息超表面技术有效应用于通信与遥感一体化系统中,而为该领域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技术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波调制 信息超表面 通信遥感一体化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无线无源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串联阵列型磁电天线的甚低频磁感应通信系统设计
5
作者 张锋 李佳燃 +3 位作者 田玉晓 徐梓洋 宫兆前 庄鑫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75-2684,共10页
磁电(ME)天线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小尺寸和轻量化的优势,在便携式跨介质通信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ME天线存在辐射强度较低的问题,限制了系统的通信距离。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ME天线阵列的甚低频(VLF)通信系... 磁电(ME)天线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小尺寸和轻量化的优势,在便携式跨介质通信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ME天线存在辐射强度较低的问题,限制了系统的通信距离。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ME天线阵列的甚低频(VLF)通信系统。该系统的发射天线是由7个ME天线单元串联组成的发射阵列,有效提升了辐射强度。ME天线单元采用经过表面改性的Fe_(80)Si_(9)B_(11)层压材料作为磁致伸缩单元,并结合Pb(Zr,Ti)O_(3)(PZT)压电陶瓷构成三明治结构,增强了磁电耦合效率。对天线阵列施加高驱动电压,可在1 m距离处产生165 nT的磁场强度。基于该天线阵列的便携式磁通信系统采用二进制振幅键控(BASK)调制技术,在高背景噪声的实验室环境中成功实现了11.4 m的无线通信,码速率为50 bit/s。理论分析表明,该系统的最大误码率为0.12%,证明了其良好的抗噪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串联阵列型磁电(ME)天线的通信系统在提升通信距离具有显著优势,为低频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通信系统 新型磁电天线 数字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带穿透成像雷达及其在探月工程中的应用
6
作者 方广有 纪奕才 +6 位作者 沈绍祥 周斌 卢伟 李玉喜 张群英 叶盛波 刘丽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56-4467,共12页
月球次表层结构记录了月球形成和演化的关键信息,对月球次表层结构的精细探测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科学目标.超宽带穿透成像雷达是获取月球次表层结构的最有效技术,我国探月工程的嫦娥三号和四号探测器在国际上率先采用超宽带穿透成像... 月球次表层结构记录了月球形成和演化的关键信息,对月球次表层结构的精细探测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科学目标.超宽带穿透成像雷达是获取月球次表层结构的最有效技术,我国探月工程的嫦娥三号和四号探测器在国际上率先采用超宽带穿透成像雷达开展了地外天体的探测实践,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对超宽带穿透成像雷达采用的不同信号进行对比分析和选择,归纳探月工程中应用的超宽带穿透成像雷达的特点及其关键技术突破,并对月球次表层结构探测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为后续任务的仪器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成像雷达 探月工程 月面巡视器 着陆器 超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基海洋通信船舶绕射损耗模型研究
7
作者 徐贝柠 杨堃 +2 位作者 鄢社锋 温程远 李新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8-875,共8页
海上主要港口和航道上船舶吞吐量大,陆基船舶通信链路被过往船舶遮挡的时间长、频次高,严重影响陆基船舶通信链路的连接质量。针对船岸通信信道测量场景中发生的由过往大型船舶驶过造成遮挡而产生的阴影效应,结合高精度实测数据对这一... 海上主要港口和航道上船舶吞吐量大,陆基船舶通信链路被过往船舶遮挡的时间长、频次高,严重影响陆基船舶通信链路的连接质量。针对船岸通信信道测量场景中发生的由过往大型船舶驶过造成遮挡而产生的阴影效应,结合高精度实测数据对这一现象的大尺度信道特性进行了分析和建模。结合阴影效应发生位置的第一菲涅尔半径、离岸距离、收发天线路径距离、天线连线高度和海面曲率引起的相对高度变化等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解析了阴影效应发生时遮挡船只的整个运动过程,并对第一菲涅尔区与遮挡船只相对位置对应的不同时间节点进行了分类。基于ITU-R P.526-15(2019年10月)建议书中的单个刀刃形绕射模型和单个圆形绕射模型,结合船只和第一菲涅尔区的相对关系,构建了基于遮挡船的三维数据和收发端相对位置的船舶绕射损耗模型,针对实测过程中D 06(0.6倍第一菲涅尔区间隙对应的路径距离)范围内和范围外两种情况下的两次船舶遮挡过程进行了模型仿真和实测数据比对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未来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基船舶通信 船岸通信信道 绕射损耗模型 第一菲涅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储能技术及其构网应用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唐西胜 娄彦涛 +3 位作者 戴兴建 汪泰安 孙大南 丘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3,共13页
随着新能源发电及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网比例的持续上升,电力系统惯量响应、故障暂态支撑、快速调频调压等构网需求凸显,飞轮储能作为一种短时高功率的物理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快速高频次调节的构网运行中应用前景广阔。文中主要介绍了... 随着新能源发电及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网比例的持续上升,电力系统惯量响应、故障暂态支撑、快速调频调压等构网需求凸显,飞轮储能作为一种短时高功率的物理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快速高频次调节的构网运行中应用前景广阔。文中主要介绍了当前高速飞轮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基于功率、储能量和转速3个核心参量提出了“技术强度”这一飞轮储能的综合性指标,并以此为参考,分析了国内外飞轮储能的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飞轮储能单机在磁悬浮轴承、高强度转子、真空散热和轴系振动抑制等方面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指出飞轮阵列构网运行需要实现集结架构、协同控制与能量管理的优化,并需要提升阵列整体响应能力和暂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飞轮储能 飞轮阵列 构网型储能 虚拟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振点定位的特高压变压器振动声功率测算方法
9
作者 张超 刘国强 +1 位作者 芦竹茂 俞华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1,共7页
与声压法和声强法相比,振动声功率测算方法具有从变压器本体和风扇综合噪声中提取本体声源特性的优势。振动测点的布放方式对声功率测算结果影响较大。目前振动测点布放尚无统一标准,多采用近似均匀布放方式,声功率测算结果往往偏低。... 与声压法和声强法相比,振动声功率测算方法具有从变压器本体和风扇综合噪声中提取本体声源特性的优势。振动测点的布放方式对声功率测算结果影响较大。目前振动测点布放尚无统一标准,多采用近似均匀布放方式,声功率测算结果往往偏低。文中提出基于变压器箱体表面主振点定位的非均匀布点方法,对山西省内某1000 kV特高压变压器的本体辐射声功率进行了测算研究。在测试条件下,新方法得到的本体振动声功率高于均匀布放方式,本体振动和风扇总声功率与声压法测算结果吻合度更高。该方法有利于提高特高压变压器本体声功率测算的准确度,为站内声源特性评估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变压器 振动 定位 声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穿墙雷达的多目标自动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啸 叶盛波 +5 位作者 宋晨阳 袁玉冰 张群英 刘小军 姜和俊 李红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3,共16页
超宽带雷达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穿透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穿墙人体目标探测。单发单收雷达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势,但是无法实现目标的二维定位。MIMO阵列雷达能够实现对于目标的定位,但是存在着体积与分辨率之间的相互制约,同时运... 超宽带雷达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穿透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穿墙人体目标探测。单发单收雷达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势,但是无法实现目标的二维定位。MIMO阵列雷达能够实现对于目标的定位,但是存在着体积与分辨率之间的相互制约,同时运算时间较长。该文基于分布式穿墙雷达,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雷达的多目标自动检测方法。首先,对回波信号进行时域预处理、时频转换等,基于恒虚警检测的目标距离测量方法获取目标候选距离单元,使用滤波矩阵进行候选信号增强;基于生命信息对增强后信号进行关联,实现目标匹配;最后使用定位模块来实现雷达位置自确定,进而实现生命目标位置的快速、自动检测。为了避免偶发误差对最终定位结果的影响,该文使用定位场景剖分的方法实现穿墙场景下的生命目标二维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可以实现穿墙场景下多目标的检测定位,在实测数据中运算时间为0.95 s,优于其他对比方法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墙雷达 分布式雷达 无线组网 信号增强 目标检测 目标匹配 联合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F-SFE的遥感图文跨模态检索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金彦 陈俊 +2 位作者 李宇 吴业炜 葛小青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7,共12页
遥感图文跨模态检索技术能够从海量的遥感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但现有遥感图文检索方法对遥感图像中的多尺度信息利用不足、目标信息识别效果不佳,检索精度相对较低。为此,提出一种新的遥感图文跨模态检索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 遥感图文跨模态检索技术能够从海量的遥感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但现有遥感图文检索方法对遥感图像中的多尺度信息利用不足、目标信息识别效果不佳,检索精度相对较低。为此,提出一种新的遥感图文跨模态检索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一个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和一个显著特征增强模块,分别用于融合遥感图像的多尺度信息、加强对遥感图像目标信息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遥感图文跨模态检索精度。在2个公开的遥感图像文本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遥感图文跨模态检索任务中,该方法在大部分评价指标上都优于其他方法,具有最佳的总体检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模态检索 遥感图像 深度学习 多尺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级联H桥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电容值设计方法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哲 李耀华 +5 位作者 李子欣 赵聪 高范强 张航 王平 张宸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9-224,共6页
针对三相级联H桥型电力电子变压器(PET),分析了输入侧瞬时功率波动特性,建立了其直流侧电容电压及中间级高频变压器原、副边电流的时域解析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提出一种PET电容值设计方法。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三相级联H桥型... 针对三相级联H桥型电力电子变压器(PET),分析了输入侧瞬时功率波动特性,建立了其直流侧电容电压及中间级高频变压器原、副边电流的时域解析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提出一种PET电容值设计方法。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三相级联H桥型PET仿真模型,并在功率模块测试平台进行实验验证。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解析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电容电压及变压器高频电流的波动特性,进而为主电路参数设计与控制系统设计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H桥 电力电子变压器 瞬时功率波动特性 时域解析模型 电容值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氧化物载流子选择性传输层的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胡梦琪 苏炬 +3 位作者 王光红 刁宏伟 赵雷 王文静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2-347,共6页
晶硅异质结(HJT)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达到26.81%,然而其使用有毒有害气体掺杂的传输层存在不可避免的寄生吸收损失,阻止了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宽带隙非掺杂的钝化接触太阳电池受到极大关注。该文对载流子选择性传输原理、非掺... 晶硅异质结(HJT)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达到26.81%,然而其使用有毒有害气体掺杂的传输层存在不可避免的寄生吸收损失,阻止了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宽带隙非掺杂的钝化接触太阳电池受到极大关注。该文对载流子选择性传输原理、非掺杂钝化接触材料及其主要沉积方法、非掺杂空穴/电子选择性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器件稳定性改善方式进行概述,并对钝化接触型非掺杂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流子传输 过渡金属氧化物 硅太阳电池 载流子选择性接触 异质结太阳电池 非掺杂 异质结太阳电池 非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面阵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水生植被精细分类研究
14
作者 高敏 谢娅 +6 位作者 李潇屹 董韬 陈玥 张方方 王胜蕾 申维 李俊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422,共9页
水生植被是评估河流健康的重要指标,动态监测河流水生植被对于了解其状况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野外调查和卫星遥感在河流水生植被监测中都有明显局限.本研究采用无人机载高像素航天数维KP-6多光谱相机,获取河北省固安县境内的白沟河多... 水生植被是评估河流健康的重要指标,动态监测河流水生植被对于了解其状况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野外调查和卫星遥感在河流水生植被监测中都有明显局限.本研究采用无人机载高像素航天数维KP-6多光谱相机,获取河北省固安县境内的白沟河多光谱影像,并基于三种监督分类法对影像内白沟河的芦苇、荇菜和金鱼藻等水生植被物种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最大似然法的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92.8%,Kappa系数0.91.此外,还将高像素航天数维KP-6相机与多种高分辨率卫星和其他无人机载多光谱相机进行了比较,发现其在河流水生植被监测方面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宽覆盖和灵活获取等优势.本研究可以为无人机载多光谱遥感在河流水生植被监测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多光谱 白沟河 水生植被 监督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开关器件的可重构电池组串并联拓扑结构
15
作者 叶泽雨 尹靖元 +2 位作者 张桐硕 师长立 韦统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74-2684,共11页
临近空间飞行器储能电池组需要将大量电池单体串并联连接,部分单体电池故障将严重影响电池组性能并可能导致故障蔓延。通过在电池组中配置电力电子开关可以使电池单体或部分单体可重构,具备故障电池隔离及电池间容量均衡等功能。为实现... 临近空间飞行器储能电池组需要将大量电池单体串并联连接,部分单体电池故障将严重影响电池组性能并可能导致故障蔓延。通过在电池组中配置电力电子开关可以使电池单体或部分单体可重构,具备故障电池隔离及电池间容量均衡等功能。为实现飞行器的电源高效、高可靠度,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开关的可重构电池组。使用响应时间快的电力电子器件隔离电池串,进一步使用机械继电器控制单体电池的投入和切除;提出混合开关器件结构下的电池切换策略,利用二极管辅助的母线电压调节方法;搭建10串2并的混合开关可重构电池组样机,并进行电池组放电阶段的重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结构可以通过开关器件实现电池串联均衡、故障隔离和母线电压调节等多种功能。损耗、可靠性和质量分析表明:所提结构少量系统损耗和质量即可以实现对电池单体控制,提升电池组的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管理 可重构电池组 混合开关 故障重构 可靠性 电池容量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型自挖掘的遥感小样本精细化分类方法
16
作者 冯瑛超 毕涵博 +2 位作者 刁文辉 孙显 付琨 《指挥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9-330,共12页
基于遥感图像的小样本分割,可实现在瞬息万变战场环境下对未知/改装等新目标、新任务的快速响应,为指挥员快速决策提供全面的战场信息。经典的小样本分割方法专注于挖掘支持图像的语义来指导分割,其难以应对具有极端类内差异的遥感场景... 基于遥感图像的小样本分割,可实现在瞬息万变战场环境下对未知/改装等新目标、新任务的快速响应,为指挥员快速决策提供全面的战场信息。经典的小样本分割方法专注于挖掘支持图像的语义来指导分割,其难以应对具有极端类内差异的遥感场景,导致实战应用条件下分类精度不理想。受对象内强像素相似性的启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型自挖掘的遥感小样本精细化分类方法,通过构建自挖掘原型网络自适应地将查询图像的类别信息传递给自挖掘原型,实现挖掘查询图像自身以指导分割的效果,有效地跨越了支持-查询图像对之间的语义鸿沟。在两个流行遥感数据集iSAID和LoveDA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较国际同类方法具有更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语义分割 小样本分割 原型学习 自挖掘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物联网通信的低功耗唤醒接收机设计 被引量:6
17
作者 孟凡振 刘宏 +2 位作者 汪明亮 林水样 田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5-100,共6页
为了解决物联网无线节点通信的功耗问题,设计了一种高能量效率和低功率消耗的唤醒接收机.该唤醒接收机基于唤醒机制有效地调度网络节点通信,并利用简单的包络检波架构进行频率变换,从而能够灵活地管理能量和降低功耗.该唤醒接收机基于65... 为了解决物联网无线节点通信的功耗问题,设计了一种高能量效率和低功率消耗的唤醒接收机.该唤醒接收机基于唤醒机制有效地调度网络节点通信,并利用简单的包络检波架构进行频率变换,从而能够灵活地管理能量和降低功耗.该唤醒接收机基于65nm CMOS工艺进行仿真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当射频中心频率为780MHz和输入信号采用开关键控调制方式,该接收机可以实现输入匹配参数S11为-21dB,灵敏度在数据率1Mb/s下为-76dBm,并且在1.2V供电电压下,功耗消耗为76μ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功耗 唤醒接收机 物联网 包络检波器 无线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型柔性互联设备的构网运行与故障过流抑制策略
18
作者 朱恩泽 张国驹 +2 位作者 葛雪峰 王鑫达 裴玮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1,共9页
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配电网逐渐成为具备传输、分配、存储与交易功能的枢纽平台,运行压力日益增大。柔性互联设备(flexible interconnected device, FID)为配电网互联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可以增强配电网的潮流调控能力... 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配电网逐渐成为具备传输、分配、存储与交易功能的枢纽平台,运行压力日益增大。柔性互联设备(flexible interconnected device, FID)为配电网互联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可以增强配电网的潮流调控能力和故障隔离能力。但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接入和传统大惯性转子电机退网导致的电网整体惯性降低、频率稳定性差等问题日益凸显,目前的FID无法满足电网惯性支撑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文中将储能型FID与以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VSG)为代表的构网型控制相结合,在满足配电网灵活调控的基础上,实现对交流电网的惯性支撑,揭示VSG控制与下垂控制的内在联系。同时,考虑到故障工况下VSG策略易产生过电流的特性,提出一种构造虚拟电压的前馈抑制策略,能够基于功率前馈、电压前馈实现故障状态下FID的过电流抑制。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策略的功率调配控制以及在单相故障和三相故障时过电流抑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型柔性互联设备(FID) 低压配电网 虚拟同步机(VSG) 电网故障 过电流抑制 虚拟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转角反射器的SAR无源干扰新方法
19
作者 王滢 刘桂坤 +2 位作者 陈亦彬 明峰 李亮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通过调控旋转角速度、旋转半径等参数,旋转角反射器能够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回波信号产生微多普勒调制,从而实现多种干扰效果。文中基于旋转角反射器提出了一种针对SAR系统的无源干扰新方法,该方法在角反射器围绕特定旋转中心做圆周运... 通过调控旋转角速度、旋转半径等参数,旋转角反射器能够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回波信号产生微多普勒调制,从而实现多种干扰效果。文中基于旋转角反射器提出了一种针对SAR系统的无源干扰新方法,该方法在角反射器围绕特定旋转中心做圆周运动的基础上,设定该旋转中心同时围绕另一中心点做圆周运动。结合距离多普勒算法,建立了旋转角反射器成像模型,对干扰参数进行了分析,定量化讨论了不同参数对该方法干扰效果的调控作用,并对不同调制参数下所产生的干扰样式进行了验证分析,同时分析了通过角反射器布阵方式实现大范围压制干扰的可行性。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能够为该方法的应用与实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无源干扰 压制干扰 旋转角反射器 微多普勒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的两阶段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20
作者 黎家明 霍群海 +5 位作者 尹靖元 陆昊 周静 朱梅生 贺伟 董洪伟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2-283,共12页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distributed photovoltaic,DPV)大量并网,电压越限和电压波动越来越严重,考虑新型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电网的新变化。该文考虑了新型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on-load t...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distributed photovoltaic,DPV)大量并网,电压越限和电压波动越来越严重,考虑新型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电网的新变化。该文考虑了新型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on-load tap changer,OLTC)的电能质量调节作用,提出一种两阶段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其中一阶段为日前小时级调度阶段,根据分布式光伏和负荷的预测数据,通过潮流计算和迭代优化,获取DPV的有功出力结果、柔性OLTC分接头和电容器组的投切结果;二阶段为分钟级无功优化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考虑柔性OLTC和DPV的无功出力特性,调节装备无功出力的同时修正第一阶段电容器组投切组合,进一步降低各个节点最大电压偏差,使配电网电压分布更合理。搭建了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仿真模型,所提出的考虑柔性OLTC的两阶段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方法能够在常规经济性最优目标下的88.07%DPV消纳水平基础上提高9.29%,同时满足全节点全时段电压偏差小于0.1pu,综合经济性提高7.8%,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柔性有载调压变压器 电压无功优化 协调控制方法 无功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