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完全深海声道下多途到达结构特性及测距
1
作者 梁启慧 刘丽华 +2 位作者 郭永刚 李整林 王肃静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6-657,共12页
声波多途到达结构是可用于深海被动测距的常见特征量之一。在不完全深海声道中,由于海水深度余量不足以让声线反转,位于海底的接收单元能够接收到直达声线、多次海底海面反射声线和只经过海底反射后反转的声线。某海域不完全声道实验发... 声波多途到达结构是可用于深海被动测距的常见特征量之一。在不完全深海声道中,由于海水深度余量不足以让声线反转,位于海底的接收单元能够接收到直达声线、多次海底海面反射声线和只经过海底反射后反转的声线。某海域不完全声道实验发现海底接收单元在30 km后接收到了只经过两次海底反射后的反转声线。因此,该文推导了不完全深海信道中不同收发距的多途时延差计算公式,经过与实际观测的时延差对比分析,发现所推导的时延差计算方法与实际观测时延差在不同收发距(0~45 km)均能很好吻合,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从而,可以利用海底反射后反转声线及其他多次海底海面反射声线的多途时延差进行测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深海声道 多途时延差 被动测距 射线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海底山引起的混响杂波联合预报方法
2
作者 杨华 秦继兴 +1 位作者 莫东鹏 高博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6-473,共8页
针对深海复杂海域的主动探测混响杂波干扰的联合工程预报问题,本文基于三维射线-简正波理论建立了深海海底山引起的混响杂波联合预报方法,将海底山当作一类具有强散射特征的体积散射源,提出了对海底山的体积散射函数在水平和垂直维度上... 针对深海复杂海域的主动探测混响杂波干扰的联合工程预报问题,本文基于三维射线-简正波理论建立了深海海底山引起的混响杂波联合预报方法,将海底山当作一类具有强散射特征的体积散射源,提出了对海底山的体积散射函数在水平和垂直维度上进行网格划分的数值积分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平方位,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海底混响和海底山杂波强度特征。实现了小起伏水平海底和海底山地形的深海海底混响和海底山杂波的统一预报。研究结果表明:海底山的体积散射源经过水平和垂直维度的划分后,可以和水平海底的小尺度散射过程形成有效耦合,而海底山杂波的时间尺度和包络强度分别受海底山的水平宽度和垂直高度影响。通过海上实验数据比对,验证了本文所提预报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混响 海底山 杂波 混响杂波模型 射线理论 主动声呐 体积散射 混响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脊髓修复的多功能水凝胶支架构建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万亚璠 王鹏元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54-554,共1页
目的脊髓损伤修复一直是医学难题和研究热点。随着脊髓修复相关研究的发展,通过形貌这一要素来诱导神经轴突生长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兼顾协同地调节脊髓损伤后微环境和形貌演变调控神经轴突生长的水凝胶材料鲜有报道。通过制备集免疫调... 目的脊髓损伤修复一直是医学难题和研究热点。随着脊髓修复相关研究的发展,通过形貌这一要素来诱导神经轴突生长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兼顾协同地调节脊髓损伤后微环境和形貌演变调控神经轴突生长的水凝胶材料鲜有报道。通过制备集免疫调节和ROS响应与可负载疏水性药物的微球颗粒状形貌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凝胶支架,测试其理化性质并对该材料的免疫调节能力和在ROS环境的形貌演变进行研究。方法借助基于预聚物与单宁酸的复合行为和环氧-胺反应制备多功能水凝胶。通过流变测试支架的力学性能,并借助SEM和CLSM观察水凝胶在ROS环境中的微观结构的改变,最后通过细胞实验来评价该材料对小胶质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结果水凝胶支架的弹性模量在600 Pa左右,适配脊髓修复的生物力学要求。此外,支架材料中不仅有胺基功能性基团的存在,而且其内部微球颗粒结构具有负载疏水药物的潜能。通过探究水凝胶支架与ROS的相互作用,发现水凝胶在ROS环境中其微观形貌会从原来的微球颗粒结构向纤维状结构演变。水凝胶自身具有抗炎功效,能够降低LPS对BV2的激活作用。结论本研究所制备中的多功能水凝胶具有抗炎抗氧化能力,且在ROS环境中其微观形貌会往纤维状结构演变,是一种在脊髓修复中具有潜力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性药物 细胞实验 神经轴突 支架材料 小胶质细胞 医学难题 生物力学 纤维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海波 郭和坤 +3 位作者 刘强 孟智强 王学武 孙玉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370-4376,共7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有代表性致密油储层岩心,将核磁共振技术与水驱油物模实验相结合,对储层初始状态油相赋存特征及水驱油后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水驱油前,渗透率〉0.3×10^-3μm^2储层粒间孔内(大、中等孔隙)油...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有代表性致密油储层岩心,将核磁共振技术与水驱油物模实验相结合,对储层初始状态油相赋存特征及水驱油后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水驱油前,渗透率〉0.3×10^-3μm^2储层粒间孔内(大、中等孔隙)油赋存量多于黏土微孔,渗透率〈0.1×10^-3μm^2储层大孔隙很少,油主要赋存于黏土微孔及中等孔隙内。水驱油后,4个渗透率级别(〉1×10^-3,0.3-1×10^-3,0.1-0.3×10^-3和小于0.1×10^-3μm^2)储层大孔隙采出程度R均很高,分别为77.35%,73.75%,75.70%和60.66%,剩余油饱和度Sorm均很低,分别为3.10%,4.71%,0.81%和0.50%,大孔隙内很少或无剩余油;中等孔隙R较高,分别为64.32%,53.52%,73.34%和82.68%,Sorm较低,分别为10.30%,13.89%,7.95%和5.05%;渗透率越低,该类孔隙R越高,Sorm越低;黏土微孔R均很低,分别为14.32%,17.09%,19.79%和22.61%,Sorm均很高,分别为27.99%,20.94%,29.18%和31.15%,表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黏土微孔内。不同区块层位比较,Ⅰ层好于Ⅱ层,AⅠ储层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水驱油 核磁共振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23
5
作者 郭和坤 刘强 +2 位作者 李海波 孟智强 白永旺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6-312,共7页
运用常规岩芯分析法、核磁共振T2弛豫谱法和气水高速离心法,研究四川盆地致密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得到一系列岩芯饱和水状态及束缚水状态下岩芯T2谱,分析致密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类型、孔隙度及可动流体饱和度等特征,确定了致密砂岩的渗... 运用常规岩芯分析法、核磁共振T2弛豫谱法和气水高速离心法,研究四川盆地致密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得到一系列岩芯饱和水状态及束缚水状态下岩芯T2谱,分析致密油藏储层孔隙结构类型、孔隙度及可动流体饱和度等特征,确定了致密砂岩的渗透率系数C和T2截止值.研究结果表明,T2谱能定性反映岩芯的孔隙类型,致密石灰岩为孔隙型储层和孔隙-裂缝型储层;致密砂岩为孔隙型储层,且以小孔隙为主,中大孔隙为辅,仅少量岩芯发育有微裂缝,改善了储层渗透性;致密砂岩与石灰岩气测孔隙度均值分别为4.88%和1.93%,核磁孔隙度一般小于气测孔隙度与水测孔隙度;流体可动性随渗透率、喉道半径和致密岩芯类型等不同而异;致密砂岩和石灰岩的T2截止值、渗透率系数均小于常用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层物理 四川盆地 致密油藏 孔隙度 渗透率 饱和度 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赋存力学机制 被引量:16
6
作者 左罗 熊伟 +2 位作者 郭为 高树生 胡志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2,共5页
从页岩孔隙类型及大小出发,详细分析了页岩气在各类孔隙中的受力情况,并借助Lee势能函数分析了页岩气在各类孔隙中的赋存状态。指出,页岩孔隙大体上可分为有机质孔隙、黏土矿物孔隙和非黏土矿物孔隙3大类,甲烷分子在各类孔隙中主要受到... 从页岩孔隙类型及大小出发,详细分析了页岩气在各类孔隙中的受力情况,并借助Lee势能函数分析了页岩气在各类孔隙中的赋存状态。指出,页岩孔隙大体上可分为有机质孔隙、黏土矿物孔隙和非黏土矿物孔隙3大类,甲烷分子在各类孔隙中主要受到色散力作用,靠近孔隙壁面的气体分子受到孔隙壁面分子色散力作用被吸附,未受到壁面作用的分子则在孔隙中央呈游离状态;随着页岩各类孔隙孔径的增大,孔隙中受壁面分子影响的区域比例变小,孔隙的吸附能力减弱,吸附气主要赋存在小于10 nm的孔隙中;含有大量微孔隙的有机质和黏土的吸附能力比其他矿物强;在有机孔和黏土孔中页岩气以吸附气和游离气的方式存在,而在矿物孔中主要以游离气方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孔隙类型 赋存机制 势能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网络中多服务静态部署算法 被引量:3
7
作者 脱立恒 倪宏 +1 位作者 李满天 刘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7-143,共7页
针对因特网的覆盖网络中多服务在不同服务节点的部署问题,提出了一种保证平均请求转发延迟满足服务质量要求,以最小化服务部署规模为目标的服务部署模型.该模型在传统的单服务部署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多服务的分配任务;为了合理均衡利... 针对因特网的覆盖网络中多服务在不同服务节点的部署问题,提出了一种保证平均请求转发延迟满足服务质量要求,以最小化服务部署规模为目标的服务部署模型.该模型在传统的单服务部署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多服务的分配任务;为了合理均衡利用服务节点的服务器资源,引入并发上限限制单节点的并发数目.证明了该模型属于非确定性多项式时间完全问题,提出了两种贪婪启发式算法,两种算法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和启发式方法能够大大降低服务部署规模,分别将服务部署规模降低为原始规模的41%和4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网络 服务部署 启发式算法 请求转发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对气压变化的响应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帆 焦俊凯 +2 位作者 罗海云 王偲臣 林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54-61,共8页
当代气体动力学研究经常需要测量超高频流动现象,而目前使用的测量技术手段频响存在瓶颈。基于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原理测量气压的方法,频响由驱动电源载波频率决定,有望突破此瓶颈,进而捕捉更细致精确的非定常流动信息。在进行高频、... 当代气体动力学研究经常需要测量超高频流动现象,而目前使用的测量技术手段频响存在瓶颈。基于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原理测量气压的方法,频响由驱动电源载波频率决定,有望突破此瓶颈,进而捕捉更细致精确的非定常流动信息。在进行高频、超高频交流驱动实验之前,首先需要研究稳态气压对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的影响,即在直流驱动不同电极间隙条件下辉光放电具有的不同放电模式,以及该放电模式下辉光放电的维持电压对较宽范围不同稳态气压(0.5~1.0atm)的响应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间隙50μm电流控制在3~4.5mA范围,探针工作在反常辉光放电模式,电压随着气压增大而单调变小;间隙250μm电流控制在2~3.5mA范围,探针工作在亚正常辉光放电模式,电压随着气压增大而单调增大;间隙190μm时探针电压几乎不随气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光放电 等离子体 稳态气压 放电模式 响应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心润湿性对核磁共振可动流体T_2截止值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海波 郭和坤 +3 位作者 王学武 何举涛 孙玉平 胥法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47,8,共5页
对有代表性的低渗透储层密闭取岩心平行样进行原始润湿和强亲水岩心的T2截止值核磁共振离心实验标定,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种不同润湿性条件下T2截止值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强亲水岩心的T2截止值比对应保持原始润湿性岩心... 对有代表性的低渗透储层密闭取岩心平行样进行原始润湿和强亲水岩心的T2截止值核磁共振离心实验标定,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种不同润湿性条件下T2截止值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强亲水岩心的T2截止值比对应保持原始润湿性岩心的T2截止值普遍偏小,强亲水5块岩心实测T2截止值的分布范围为9.64~13.89 ms,平均值为12.58 ms;保持原始润湿性5块岩心实测T2截止值的分布范围为11.57~20.03 ms,平均值为16.33 ms。由于润湿性的影响,原始润湿岩心饱和水T2谱比对应的强亲水岩心T2谱偏右,T2几何平均值增大。岩心渗透率越大,含油性越好,岩石越亲油,则原始润湿岩心T2谱越偏右,T2几何平均值越大,导致T2截止值增大。岩心渗透率越小,岩石孔喉越细小,由于毛管力作用,原始润湿岩心束缚水饱和度更高,导致对应的T2截止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岩心 T2截止值 岩心润湿性 高速离心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井组开发过程物理模拟 被引量:3
10
作者 滕起 杨正明 +3 位作者 刘学伟 冯骋 黄伟 于荣泽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9-305,共7页
根据油田井组实地测量地质资料及生产数据,采用特低渗透砂岩露头制作模型,实现模型孔隙结构及渗透率与实际储层相同.通过相似理论进行了砂岩露头的筛选、注采井布置及实验参数的确定,保证了实验过程与油藏实际开发过程相似.在进行驱替... 根据油田井组实地测量地质资料及生产数据,采用特低渗透砂岩露头制作模型,实现模型孔隙结构及渗透率与实际储层相同.通过相似理论进行了砂岩露头的筛选、注采井布置及实验参数的确定,保证了实验过程与油藏实际开发过程相似.在进行驱替实验的同时,采用电阻率法测量了模型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饱和度标定采用核磁共振与驱替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标定结果的准确性.通过特低渗透油藏井组开发过程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油田现场生产过程,实验结果反映了有微裂缝存在的特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易沿主向突进,侧向见效差,水驱波及效果差的生产特征.研究可为实际油田井组几口油井的见水来源分析提供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开发 空气渗透率 砂岩露头 孔隙结构 物理模拟 电阻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壁非对称的方管MHD流动的线性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婵 张年梅 倪明玖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9,共8页
研究垂向磁场作用下,压差驱动下的金属流体在方截面通道中充分发展流动的线性稳定性问题.此流动中,垂直于磁场的两壁面理想导电,平行于磁场的左壁面为理想导电,右壁面绝缘.根据线性稳定性理论得到广义特征值问题,并采用2D-Chebyshev配... 研究垂向磁场作用下,压差驱动下的金属流体在方截面通道中充分发展流动的线性稳定性问题.此流动中,垂直于磁场的两壁面理想导电,平行于磁场的左壁面为理想导电,右壁面绝缘.根据线性稳定性理论得到广义特征值问题,并采用2D-Chebyshev配置法求解该特征值问题,得到扰动的增长率曲线和扰动速度在通道截面上的分布.结果表明,当Ha数变化时,流动中有2种不稳定模态依次起主导作用.这2种模态的交替发生在Ha数介于20至21之间某值.当Ha≤20时,拐点不稳定性起主导作用;当Ha≥21时,不稳定性由速度拐点、侧层内的速度剪切及射流沿z方向速度的不均匀性共同作用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稳定性 垂向磁场 不对称侧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N的高能物理数据交换虚拟专用网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齐法制 孙智慧 +2 位作者 姚辉 崔涛 陈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6-110,114,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架构的大批量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交换虚拟专用网思想,构建跨地域的高能物理实验合作单位之间SDN架构网络,设计数据传输智能路径选择算法,利用充足的IPv6链路资源服务于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传输,解决大批量高能物理... 提出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架构的大批量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交换虚拟专用网思想,构建跨地域的高能物理实验合作单位之间SDN架构网络,设计数据传输智能路径选择算法,利用充足的IPv6链路资源服务于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传输,解决大批量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传输需求对现有网络带宽不足的压力,保障高能物理科学数据在合作单位之间高速、稳定、安全地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物理数据 软件定义网络 虚拟专用网 智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5MHz超导腔输入耦合器镀铜层厚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旭 谷魁祥 +4 位作者 彭应华 马强 黄彤明 林海英 潘卫民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5-248,共4页
通过对工作在325 MHz、镀铜厚度分别为10,20,30μm的耦合器外导体进行高功率测试,研究了超导腔输入耦合器外导体内壁镀铜层厚度与漏热的依赖关系,目的在于寻找最优化的铜层厚度来降低超导腔输入耦合器的低温漏热。实验结果表明,20μm铜... 通过对工作在325 MHz、镀铜厚度分别为10,20,30μm的耦合器外导体进行高功率测试,研究了超导腔输入耦合器外导体内壁镀铜层厚度与漏热的依赖关系,目的在于寻找最优化的铜层厚度来降低超导腔输入耦合器的低温漏热。实验结果表明,20μm铜层的耦合器具有较低的动态损耗。综合考虑静态损耗与动态损耗,则20μm铜层厚度为最优化的铜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腔 高功率输入耦合器 镀铜 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尺度瞬态气泡生长及湮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帆 倪明玖 李骥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7,共7页
对脉冲加热过程中,微型加热器表面气泡的生长及湮灭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几何重构和界面追踪的方法获取气液相界面的移动和变化,分析气泡生长过程中整个计算区域内的温度和速度分布.数值模拟结果与同等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相比,气泡的生... 对脉冲加热过程中,微型加热器表面气泡的生长及湮灭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几何重构和界面追踪的方法获取气液相界面的移动和变化,分析气泡生长过程中整个计算区域内的温度和速度分布.数值模拟结果与同等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相比,气泡的生长和萎缩过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相变 微型加热器 微气泡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激光雾霾检测仪光电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彪 陈越 +2 位作者 刘昱峰 陈垒 杨凯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4-658,共5页
为了实现对雾霾的快速、高精度在线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散射原理的雾霾检测光学与电学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红光激光器作为检测光源,环形光电探测器用来接收激光信号.模拟多路复用器选通光电环输出的光电流信号,利用IV转换电路... 为了实现对雾霾的快速、高精度在线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散射原理的雾霾检测光学与电学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红光激光器作为检测光源,环形光电探测器用来接收激光信号.模拟多路复用器选通光电环输出的光电流信号,利用IV转换电路与AD转换电路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使用串口将信息发送给屏幕,同时提供上位机数据接口实现数据传输.结果表明,该光电系统工作稳定、速度快,可以较好地满足激光雾霾检测仪光电系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光电探测器 雾霾检测 模拟多路复用器 红光激光 数据采集 散射原理 光电系统 数据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藏改建储气库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
16
作者 常进 高树生 +2 位作者 熊伟 叶礼友 薛慧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6,7,共5页
为了明确建库过程中气、油、水三相的渗流机理,应用三类典型储层的平面可视化仿真模型开展了油藏水驱开发和高含水油藏建储气库的物理模拟实验,根据模型的可视化特征和实验数据分析,明确了不同高含水油藏建库过程中气、油、水三相的渗... 为了明确建库过程中气、油、水三相的渗流机理,应用三类典型储层的平面可视化仿真模型开展了油藏水驱开发和高含水油藏建储气库的物理模拟实验,根据模型的可视化特征和实验数据分析,明确了不同高含水油藏建库过程中气、油、水三相的渗流机理与规律,评价了高含水油藏建库的库容量。结果表明,水驱油的渗流通道是油藏建库的主要空间,高含水油藏的残余油饱和度在建库过程中基本不发生变化,最终的含水饱和度取决于油藏的类型与储层的非均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储气库 库容量 油气水饱和度 可视化平面模型 渗流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双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激元计算
17
作者 姚湲 崔婕 +2 位作者 沈希 王岩国 禹日成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95-201,共7页
本文以耦合的Au纳米双颗粒以及Au/Cd S核壳双颗粒为例,介绍了利用有限元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计算电子能量损失谱的方法。计算结果不仅证实了实验中观察到的共振吸收峰随电子束入射点远离颗粒而红移的结果,也揭示出高能电子所激发的... 本文以耦合的Au纳米双颗粒以及Au/Cd S核壳双颗粒为例,介绍了利用有限元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计算电子能量损失谱的方法。计算结果不仅证实了实验中观察到的共振吸收峰随电子束入射点远离颗粒而红移的结果,也揭示出高能电子所激发的振荡模式和系统本征模式之间的差异,表明所获取的电子能量损失谱的振荡模式并非是单一的本征振荡,而是几种本征模式组合而成的混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电子显微镜 电子能量损失谱 表面等离激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MUX模式的新型LUT结构及其优化算法
18
作者 郭旭峰 王作建 +1 位作者 李明 于芳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8-253,共6页
针对传统4-LUT实现多路选择器(multiplexer,MUX)时逻辑利用率低,延迟略大的不足,提出具有MUX模式的新型查找表(look-up table,LUT)结构—M-LUT.M-LUT通过改进传统4-LUT结构,使其在兼容传统4-LUT功能的基础上新增MUX模式,仅需配置1个MUX... 针对传统4-LUT实现多路选择器(multiplexer,MUX)时逻辑利用率低,延迟略大的不足,提出具有MUX模式的新型查找表(look-up table,LUT)结构—M-LUT.M-LUT通过改进传统4-LUT结构,使其在兼容传统4-LUT功能的基础上新增MUX模式,仅需配置1个MUX模式的M-LUT即可实现1个MUX4功能,且延迟仅为一级LUT延迟.为M-LUT设计配套的优化算法,以提高M-LUT利用率.实验结果显示,采用M-LUT加优化算法后,LUT资源占用平均减少8.4%,电路时钟频率平均提高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学 多路选择器 查找表 MUX优化算法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电子设计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的Cu/NiO和Cu/Cu_(2)O纳米线的等离激元研究
19
作者 沈希 王晓 +2 位作者 姚湲 孙静 禹日成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8-534,共7页
本文对Cu(核)/NiO(壳)和Cu(核)/Cu_(2)O(壳)纳米线的显微结构以及等离激元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学模式下对两个样品分别进行了电子能量损失谱面扫描,使用不同的能量范围成像可以区分表面等离激元以及体等离激元特征... 本文对Cu(核)/NiO(壳)和Cu(核)/Cu_(2)O(壳)纳米线的显微结构以及等离激元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学模式下对两个样品分别进行了电子能量损失谱面扫描,使用不同的能量范围成像可以区分表面等离激元以及体等离激元特征峰的分布区域。研究表明表面等离激元的影响区域超过了纳米线的实际边界。通过测量样品表面等离激元特征峰的衰减距离,发现其最强点均接近纳米线内侧边缘,且和表面形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 体等离激元 电子能量损失谱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苯醌络合物对费米共振的影响
20
作者 李帅鹏 张凤琴 +5 位作者 姜丽桐 林晓珑 姜永恒 张留洋 林博 顾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83-1786,共4页
费米共振现象不仅存在于简单化合物中,复杂的络合物振动光谱中同样存在。简单化合物"加和"形成络合物,分子间某些基团的特性也随之改变,分子光谱就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苯醌与脯氨酸能够形成电子转移络合物,但... 费米共振现象不仅存在于简单化合物中,复杂的络合物振动光谱中同样存在。简单化合物"加和"形成络合物,分子间某些基团的特性也随之改变,分子光谱就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苯醌与脯氨酸能够形成电子转移络合物,但其拉曼光谱强度比较小,采用Teflon液芯光纤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共振拉曼光谱。实验分别获得了对苯醌和其络合物的拉曼光谱图,利用J.F.Bertran量子力学微扰理论,对分子的费米共振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络合物的形成使得CO键的费米共振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拉曼光谱强度比减小,频率间隔增大,耦合系数增大。这种变化的原因解释为,混合溶液中,脯氨酸作为给体,苯醌作为受体,脯氨酸中的N原子上的非成键电子转移到对苯醌的π反键轨道上形成了n—π*电子转移络合物,使分子的振动能级发生了变化。这些分析为研究大分子、络合物以及聚合物的谱线认证、归属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物 费米共振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