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融入都市的城市型校园设计策略——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文慧 《住区》 2019年第4期32-39,共8页
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为例,从校园建筑、城市交通、文化形象等方面,探讨了国内城市型大学校园在大城市中心的规划建设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的校园城市设计策略,提出公共空间共享、步行系统共建、整体认知共筑三方面的改善途... 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为例,从校园建筑、城市交通、文化形象等方面,探讨了国内城市型大学校园在大城市中心的规划建设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的校园城市设计策略,提出公共空间共享、步行系统共建、整体认知共筑三方面的改善途径,为真正实现校园与都市的共享、共建、共筑提供有效的策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 城市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 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总体景观设计导则初探——以《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总体景观设计导则》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兰俊 《建筑技艺》 2020年第1期80-85,共6页
以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雁栖湖校区自2013年开始的总体景观设计为起点,详细介绍了设计团队如何综合既有场所特征、规划设计条件、校方期望等因素,制定出以景观改造设计原则、景观改造设计框架和景观改造设计导则为核心的校园总体景观设... 以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雁栖湖校区自2013年开始的总体景观设计为起点,详细介绍了设计团队如何综合既有场所特征、规划设计条件、校方期望等因素,制定出以景观改造设计原则、景观改造设计框架和景观改造设计导则为核心的校园总体景观设计导则,以及该导则是如何为后续的具体景观节点设计提供借鉴的,最后呈现了在总体景观设计导则指导下的雁栖湖校区的景观建设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景观设计 设计导则 雁栖湖校区 中国科学院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大学校园空间结构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曹羽 《建筑技艺》 2021年第3期116-117,共2页
以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为研究载体,引入空间句法作为研究手段,深入分析其空间结构,并与初始规划进行对比,探索校园空间从图纸阶段到实际落成阶段的演化过程,以期为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提供一种可参考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 大学校园 空间结构 空间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式校园建筑空间改造——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园为例
4
作者 兰俊 《建筑技艺》 2020年第1期54-59,共6页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是一座非典型的城市校园,由于其近年来发展迅速,而该地区用地紧张,校园空间扩建的可能性较小,故校园建筑空间重构、功能改造和品质提升等方面的需求逐年增加。基于上述背景,对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的四个...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是一座非典型的城市校园,由于其近年来发展迅速,而该地区用地紧张,校园空间扩建的可能性较小,故校园建筑空间重构、功能改造和品质提升等方面的需求逐年增加。基于上述背景,对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的四个建筑空间改造项目进行分析梳理,探讨在权属关系和使用功能相对复杂的建筑空间中依据需求渐进式地实施改造的可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改造 空间更新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关村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医护型养老中心及其设计方法研究——以郑州悦和佳养老中心设计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大伟 刘虹 皮庆军 《华中建筑》 2018年第6期49-53,共5页
郑州悦和佳养老中心是一种新型养老机构——康复医护型养老中心,既将康复医院植入养老中心,又保证老年人获得充分的医疗保障。该文在讨论康复医护型养老中心的发展必然性之后,提出了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关键控制要素,并提供了多类型的老年... 郑州悦和佳养老中心是一种新型养老机构——康复医护型养老中心,既将康复医院植入养老中心,又保证老年人获得充分的医疗保障。该文在讨论康复医护型养老中心的发展必然性之后,提出了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关键控制要素,并提供了多类型的老年公寓空间组合模式。郑州悦和佳养老中心的设计探索将对国内同类其他项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院 医护中心 养老中心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设计中的“亭构”空间原型及“亭构”概念的内涵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安冬函钰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4期241-243,共3页
回溯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本源,探究一种表里如一的中国建筑设计文法在当前国内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思潮主导的建筑市场中具有重要意义。“亭构”空间原型的概念,出自于中国科学院崔彤教授提出的建筑“模件化”设计理论,其理论背后是对中国... 回溯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本源,探究一种表里如一的中国建筑设计文法在当前国内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思潮主导的建筑市场中具有重要意义。“亭构”空间原型的概念,出自于中国科学院崔彤教授提出的建筑“模件化”设计理论,其理论背后是对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体系的高度凝练。基于此,文章阐述了“亭构”概念及中西方亭建筑比较下的“亭构”意向,以期由浅入深,从师法自然、源于传统和“亭构”蕴含的中式哲学及审美等方面探讨其内涵。同时,基于“形式-结构-逻辑”讨论“亭构”概念的科学性,摸索其在“传统”和“现代”一体两面中的耦合点,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将来的中国建筑设计理论及其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亭构 亭构单元 中国建筑哲学 师法自然 源于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建筑的纪念性研究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方雪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5期203-205,共3页
“纪念性”一词出自西方语境。西方的纪念性建筑以特定的建筑类型、富于变化的建筑风格、不朽的建筑材料为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石造”史书。在该语境下反观中国建筑,无论宗庙、宫殿或民宅的形制、外观皆极为相似,材料亦无永恒性可言。对... “纪念性”一词出自西方语境。西方的纪念性建筑以特定的建筑类型、富于变化的建筑风格、不朽的建筑材料为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石造”史书。在该语境下反观中国建筑,无论宗庙、宫殿或民宅的形制、外观皆极为相似,材料亦无永恒性可言。对此,如弗莱彻、弗格森等建筑史学家曾片面指出中国建筑“千篇一律、毫无变化”而不具有纪念性。然从广义角度看建筑的纪念性,它们便具有帮助延续和传承一个国族之集体记忆的价值。从这一点来说,中国传统建筑在权力意识的礼法规范与集体意识的稳定传承下,是围护权力统治、保证社会安定的象征,本身就具有特殊的纪念性价值。文章将首先对“纪念性”的英文词源和语义进行辨析,进而由“纪念性”与“记忆”的关系引出纪念性在意识维度下的表达及作用,最后概括性地提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纪念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性 西方语义 意识维度 中国传统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剧场文化影响力评价模型研究——文化部科技提升计划课题:中国剧场使用后评估(POE)体系研究报告之四 被引量:1
8
作者 彭相国 王凤 《建筑技艺》 2015年第4期113-115,共3页
当前我国关于剧场的文化影响力评价较多停留在定性讨论层面,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更为精确的评价工具。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剧场各方面属性,建构剧场的文化影响力评价的初步模型框架。以期为我国剧场的文化影响力评价提供一个新工... 当前我国关于剧场的文化影响力评价较多停留在定性讨论层面,缺乏系统化、科学化的更为精确的评价工具。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剧场各方面属性,建构剧场的文化影响力评价的初步模型框架。以期为我国剧场的文化影响力评价提供一个新工具。进而以国家大剧院公开数据作为测算依据,对其进行试评价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国家大剧院在客观评价中取得7级量度中的第6级"好"的评价结果,其主观评价中取得最高级"非常好"的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 文化影响力 模糊综合评价法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图书馆顾问到协同设计——高校图书馆建筑前期规划模式的演进
9
作者 杨光 崔彤 《华中建筑》 2024年第5期37-41,共5页
自19世纪末以来,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前期规划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即由早期的专家咨询模式,逐渐转向专业的图书馆顾问模式,并最终转向参与式设计模式。历次模式的转变反映了既有规划模式与发展变化中的使用模式的冲突和矛盾,新模式... 自19世纪末以来,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前期规划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即由早期的专家咨询模式,逐渐转向专业的图书馆顾问模式,并最终转向参与式设计模式。历次模式的转变反映了既有规划模式与发展变化中的使用模式的冲突和矛盾,新模式产生于对旧模式的批判与反思。随着我国高校图书馆进入新一轮的建设热潮,对前期规划模式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鲜见就其发展历程进行回顾。该文以文献研究法为主,将高校图书馆建筑前期规划模式置于历史进程中,着重阐述三个时期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存在的不足,通过全面回顾历史发展,旨在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前期规划阶段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建筑 前期规划 图书馆顾问 参与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NB中建筑能耗环境效益的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研究
10
作者 王大伟 王日旺 张凯 《华中建筑》 2017年第1期25-29,共5页
该文介绍了德国可持续建筑评价标准(DGNB)中关于建筑全生命周期中能耗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主要是从环境污染物控制与一次能源利用两个方面展开,具体内容包括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设计,指标计算与转换方法。该文分析了德国DGNB的研究成果和... 该文介绍了德国可持续建筑评价标准(DGNB)中关于建筑全生命周期中能耗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主要是从环境污染物控制与一次能源利用两个方面展开,具体内容包括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设计,指标计算与转换方法。该文分析了德国DGNB的研究成果和特色,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可持续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 全生命周期评估 环境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建筑的体验类型与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浩嶙 《城市建筑》 2020年第15期106-107,共2页
体验经济时代,人们对空间体验的要求及接收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传统文化建筑中的空间设计理念及空间的服务功能也面临着新的要求。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新的体验经济时代重新认识文化建筑空间,尤其是公共服务空间的设计与应用,以促进该... 体验经济时代,人们对空间体验的要求及接收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传统文化建筑中的空间设计理念及空间的服务功能也面临着新的要求。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新的体验经济时代重新认识文化建筑空间,尤其是公共服务空间的设计与应用,以促进该领域的研究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文化建筑 公共服务空间 开放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验性的文化建筑公共服务空间设计研究
12
作者 徐墨 朱浩嶙 《城市建筑》 2022年第24期118-120,共3页
本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对文化建筑中公共服务空间的研究,探索当今文化建筑使用者的体验需求类型,以及如何通过对公共服务空间的设计来满足其相应体验需求。全文将文化建筑按照不同的服务功能分为阅览、观演、展览三种功能类型,并结合案... 本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对文化建筑中公共服务空间的研究,探索当今文化建筑使用者的体验需求类型,以及如何通过对公共服务空间的设计来满足其相应体验需求。全文将文化建筑按照不同的服务功能分为阅览、观演、展览三种功能类型,并结合案例分析与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其公共服务空间进行分析阐述,分别从核心功能空间的开放化设计、建筑内部功能业态的增加、公共服务空间的城市性与开放性设计等角度提出了三种功能类型的文化建筑中公共服务空间的设计建议,期望能够对未来的文化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文化建筑 公共服务空间 开放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作为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路峰 《新建筑》 2017年第3期23-25,共3页
设计与研究通常被认为是两种极为不同的智力活动:设计着眼于解决问题;研究侧重于知识生产。建筑设计因此被排斥在科学评价之外,学科发展受到很大局限。一旦设计具有了知识生产的作用,它也就成为了一种研究活动,而作为研究的设计对于建... 设计与研究通常被认为是两种极为不同的智力活动:设计着眼于解决问题;研究侧重于知识生产。建筑设计因此被排斥在科学评价之外,学科发展受到很大局限。一旦设计具有了知识生产的作用,它也就成为了一种研究活动,而作为研究的设计对于建筑的历史演变与进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从建筑学学科特点出发,描述了建筑学科总是要经受学科外部评价的尴尬处境;然后辨析了研究与设计的概念以及研究与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接着探讨了设计研究的条件与意义;最后强调了类型学方法在设计研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研究 研究型设计 设计方法论 建筑类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自然禀赋遇见历史机缘--茨中村的建筑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宇亮 吴艳 党安荣 《住区》 2016年第5期29-35,共7页
茨中村的形成以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基础,更得益于文化交流中的丰富过程。在宏大的区域视野中,茨中是滇西北文化多样性的一个微观代表。以建筑人类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就能发掘出隐含其中"存在而持续"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 建筑人类学 茨中 文化多样性 文化交流 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主导的乡村建设路径初探——日本、中国台湾及大陆地区相关乡村建设经验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旭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12期184-187,共4页
文章从现象解读层次对日本古川町、台湾宜兰后埤村、河南信阳郝堂村以及山西和顺许村四个乡村社区建设实践中针对特定人群策划的具有社会价值及人文关怀的策划性"事件"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加拿大旅游学家盖茨·唐纳德对&qu... 文章从现象解读层次对日本古川町、台湾宜兰后埤村、河南信阳郝堂村以及山西和顺许村四个乡村社区建设实践中针对特定人群策划的具有社会价值及人文关怀的策划性"事件"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加拿大旅游学家盖茨·唐纳德对"事件"的定义归纳总结了以上四个案例中的五种主要类型的策划性事件在乡村建设中达到其特定功能效果所需要的场所、特定人群。此外,基于每一类型事件的策划特点、介入乡村建设的阶段等因素初步总结了由以上五类事件主导的乡村建设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划性事件 乡村社区 社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研建筑研究领域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雷明珠 崔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7,84,共8页
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针对科学研究的场所——科研建筑的研究需求也日益增长.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科研建筑领域共852篇文献分别进行作者与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关键词时区图谱、关键词共现与... 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针对科学研究的场所——科研建筑的研究需求也日益增长.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科研建筑领域共852篇文献分别进行作者与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关键词时区图谱、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得到作者与机构合作关系、研究进程、研究前沿领域与热点的分析结论.旨在呈现科研建筑研究现状,梳理研究脉络,挖掘研究前沿领域及热点,以期为今后的科研建筑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建筑 实验室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藏族民居传承与发展调查研究——以齐小谷村江宅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宁昭伟 吴艳 《住区》 2017年第1期41-46,共6页
藏族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形式。本文以云南香格里拉县小中甸地区的"闪片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对比分析,探讨其随着时间变化,新的生... 藏族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形式。本文以云南香格里拉县小中甸地区的"闪片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对比分析,探讨其随着时间变化,新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建筑材料、建造技术等对建筑外观、使用功能、结构建造等方面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民居 传承与发展 田野调查 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建筑历史沿革与空间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昕玮 崔彤 《建筑技艺》 2022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回顾科学研究的历史,实验室建筑形象与内部空间组织经历了较大的转变,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于科学实践的认知与理解。结合文献与具体案例,对实验室建筑发展进行分期归纳,初步探讨各时期实验室空间技术特征及相应的研究模式。
关键词 实验室空间 历史沿革 科研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实验室建筑空间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佳怡 崔彤 王一钧 《建筑技艺》 2022年第5期106-109,共4页
通过对世界范围内化学实验室的建筑空间历史演变历程进行系统的收集、梳理,总结其发展演变的脉络,并回顾我国近代化学学科及其实验室建筑的发展历程,归纳当代化学实验室建筑空间模数化、灵活性、开放性、人性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未来化... 通过对世界范围内化学实验室的建筑空间历史演变历程进行系统的收集、梳理,总结其发展演变的脉络,并回顾我国近代化学学科及其实验室建筑的发展历程,归纳当代化学实验室建筑空间模数化、灵活性、开放性、人性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未来化学实验室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实验室 空间演变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典型合院的建筑形态调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智轩 吴艳 《住区》 2021年第3期140-148,共9页
成都平原以汉文化为主的大部分地区的传统民居均属于合院建筑类型,但因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其合院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基于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川藏南线科考开展的田野调查工作,本文选取了成都市宽窄巷子恺庐、雅安市上... 成都平原以汉文化为主的大部分地区的传统民居均属于合院建筑类型,但因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其合院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基于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川藏南线科考开展的田野调查工作,本文选取了成都市宽窄巷子恺庐、雅安市上里镇韩家大院和崇州市陈家十户某宅三个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外部自然环境以及“少城”、“场镇”和“林盘”所蕴含的内部文化现象对三类合院进行对比研究,最终总结出1.蜀文化与汉文化的结合,使成都平原建筑从井干式转变为汉式合院;2.在地理气候环境作用下,该地区以天井式合院为主;3.不同文化传统导致合院在材料、尺度、装饰等方面产生差异;4.成都平原地区合院共属天井式合院建筑类型但又有所差异,是外部自然环境和内部人文传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合院 建筑形态 田野调查 成都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