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教融合理念的创新与实践——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 被引量:59
1
作者 林彦红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27-39,48,共14页
科研机构和大学之间教育和科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方式是当代科教融合理念实践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世界科教结合理念及建构演变历程和主要模式的基础上,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剖析科研与教育实质性结合的体制机制与系统关... 科研机构和大学之间教育和科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方式是当代科教融合理念实践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世界科教结合理念及建构演变历程和主要模式的基础上,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剖析科研与教育实质性结合的体制机制与系统关系,为我国科研机构与大学在科教融合育人的创新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科研机构 大学 体制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22年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站农田长期观测样地土壤养分数据集
2
作者 凌秋梅 傅伟 +5 位作者 刘坤平 林海飞 苏以荣 王克林 张伟 唐新斋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160-172,共13页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本文中简称“环江站”)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重要的农业生态系统长期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站,是依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简称CERN)联网监测规范布置的试验样...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本文中简称“环江站”)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重要的农业生态系统长期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站,是依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简称CERN)联网监测规范布置的试验样地。自2005年以来,环江站依照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National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 of China,简称CNERN)和CERN农田生态系统观测指标要求,逐一开展针对喀斯特峰丛洼地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土壤、生物、气象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活动。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环江站2006–2022年8个长期联网监测样地的土壤养分数据,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pH值等9项指标,均进行了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并附有完整的样地背景信息和分析方法记录。本数据集反映了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农业区传统代表性作物早晚稻、玉米、大豆、桑叶、柑橘等农作地土壤常规养分含量动态变化,对指导喀斯特峰丛洼地农业生产、培育土壤地力具有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壤养分 长期定位监测 农田生态系统 不同施肥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认知-偏好-行为的耦合与互馈研究--基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的跟踪调查 被引量:5
3
作者 马雨竹 宋伟轩 李晓丽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3-1033,共11页
基于行为地理学“空间认知-空间偏好-空间行为”的经典研究范式,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手绘意象地图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一年时间内分三轮开展跟踪调查,通过观察被访者在北京逗留期间的城市空间认知、偏好和行为... 基于行为地理学“空间认知-空间偏好-空间行为”的经典研究范式,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手绘意象地图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一年时间内分三轮开展跟踪调查,通过观察被访者在北京逗留期间的城市空间认知、偏好和行为过程与特征,分析空间认知-偏好-行为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空间认知、空间偏好与空间行为存在一定耦合性,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三者间不是单向因果而是相互影响的互馈关系;除认知主体的社会、文化等群体属性、经验和情感等个体差异以外,与客体的接触时间、空间距离和接触频率等时空制约因素均能影响主体的城市空间认知水平与发展过程。最后,根据空间认知、偏好、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影响制约因素,凝练出一般化的城市空间认知-偏好-行为互馈关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地图 空间认知 空间偏好 空间行为 跟踪调查 城市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的变形反射镜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官春林 张小军 +9 位作者 邓建明 薛丽霞 张耀平 周虹 樊新龙 程琳 樊峻棋 何刚 牟进博 龙国云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1-62,共12页
变形反射镜是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核心部件,也是开展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的首要研究对象。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从事自适应光学特别是变形反射镜技术研究的历史背景,简述了光电所变形反射镜技术早期的发展脉络。然后介绍... 变形反射镜是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核心部件,也是开展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的首要研究对象。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从事自适应光学特别是变形反射镜技术研究的历史背景,简述了光电所变形反射镜技术早期的发展脉络。然后介绍了光电所研制的变形反射镜在我国历代惯性约束聚变系统中的应用情况,也介绍了在天文光学观测领域典型的多单元变形镜技术及应用成果,随后还介绍了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紧凑型变形反射镜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光电所在变形反射镜技术新方向的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反射镜 自适应光学 波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固体板条激光器光束净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董理治 许冰 +8 位作者 杨平 陈善球 刘文劲 汤国茂 谭毅 王帅 何星 赖柏衡 于信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35,共9页
高功率固体板条激光器的光束质量严重受限于增益介质热效应等多种因素。如何同时获得高平均功率和高光束质量是激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基本物理问题。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够有效补偿固体板条激光系统输出光束的静态和动态像差,是改善光... 高功率固体板条激光器的光束质量严重受限于增益介质热效应等多种因素。如何同时获得高平均功率和高光束质量是激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基本物理问题。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够有效补偿固体板条激光系统输出光束的静态和动态像差,是改善光束质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掌握了低阶像差补偿器、加权优化波前复原方法、通用波前处理机等关键技术,为国内多个固体板条激光系统研制了二十余套自适应光学光束净化系统,显著改善了光束质量,保障了上述激光系统的有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固体板条激光器 光束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提升海洋综合探测与研究能力——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松 孙晓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2-1144,共13页
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国家对海洋的战略需求,瞄准海洋领域国际前沿问题,建立海洋综合探测与研究体系,从海洋系统的角度研究海洋的各种现象、过程和规律、提出应对措施。海洋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进步... 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国家对海洋的战略需求,瞄准海洋领域国际前沿问题,建立海洋综合探测与研究体系,从海洋系统的角度研究海洋的各种现象、过程和规律、提出应对措施。海洋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和装备水平的发展,能力建设是实现海洋先导专项科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重点介绍海洋专项实施以来在能力建设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近海与深远海观测网建设、深海综合探测与研究平台体系建设、海洋装备研发,以及随着能力建设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科学认知上的突破。通过科学目标与技术研发的有机结合、国家海洋战略目标与基础科学发展的有机结合、海洋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实践,海洋先导专项全面提升了我国海洋综合探测与研究的能力,为深入认知、预测、预警预报、综合管控、开发和保护海洋奠定了基础,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向纵深发展,从陆架边缘海走向广袤的深海大洋,从中国近海所面临的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到探索全球海洋运作机制与未来海洋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探测与观测 深海战略 海洋能力建设 未来海洋 海洋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丁橡胶联合攻关中的中国科学院(1958~1976)——以兰州化物所制备丁二烯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方一兵 孙松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0-307,共18页
顺丁橡胶是汽车轮胎制造最重要的原材料,丁二烯是其合成原料。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我国历经实验室研发和两次联合攻关,独立自主地实现了顺丁橡胶工业化生产,成为世界上首先实现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工艺工业化生产的国家之一,顺丁... 顺丁橡胶是汽车轮胎制造最重要的原材料,丁二烯是其合成原料。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我国历经实验室研发和两次联合攻关,独立自主地实现了顺丁橡胶工业化生产,成为世界上首先实现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工艺工业化生产的国家之一,顺丁橡胶项目因此于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这一案例中,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是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研发单位,深度参与了顺丁橡胶由实验室到工业化联合攻关各阶段的研发工作。本文以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为对象,通过对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科院办公厅、锦州石油六厂等单位档案文献的挖掘,还原兰州化物所在丁烯氧化脱氢项目的研究以及参与顺丁橡胶联合攻关的情况,探讨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殊历史背景下,中国材料工业技术创新的模式与特点,以及中科院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顺丁橡胶 联合攻关 兰州化物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介绍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松 孙晓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7-1131,共5页
本文重点介绍海洋专项的科学意义、聚焦的关键问题、研究区域的选择、总体研究思路、实施方案与预期成果。海洋专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海洋科技前沿,以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海洋系统"的视... 本文重点介绍海洋专项的科学意义、聚焦的关键问题、研究区域的选择、总体研究思路、实施方案与预期成果。海洋专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海洋科技前沿,以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海洋系统"的视角开展综合性协同调查与研究,在西太暖池对东亚及我国气候的影响机制、邻近大洋影响下的近海生态系统演变规律、西太平洋深海环境和资源分布特征等领域开展系统研究,同时进行我国深海研究探测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为提升我国深海大洋理论研究水平,为我国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战略性资源开发、海洋综合管理、防灾减灾、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西太平洋 物质能量交换 海洋先导专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奠基海洋化学研究,助推海洋科学发展——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学研究70年 被引量:4
9
作者 宋金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5-704,共10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年来,海洋化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科学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洋化学的发展愿景。建国初期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是我国海洋化学研究的主要奠基者和引领者,70年来一直是我国化学海洋学、海洋... 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年来,海洋化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科学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洋化学的发展愿景。建国初期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是我国海洋化学研究的主要奠基者和引领者,70年来一直是我国化学海洋学、海洋生物资源化学利用以及海洋腐蚀与防护等领域的中坚力量,为中国海洋化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1950-1990年,系统获得了渤黄东海重要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发现了黄东海溶解氧存在最大值系冬季保持而来;构建了大型海藻经济组分提取的系统化方案,奠定了世界最大规模海藻化学工业的基础;系统开拓了我国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的研究。1990-2020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化学研究全面与国际接轨,系统研究了中国近海化学要素特别是微痕量无机/有机组分的分布迁移转化特征及机制,提出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系统思路;研制成功褐藻多糖硫酸酯治疗肾衰新海洋药物,发现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海洋活性物质,在应用海洋化学领域也有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70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数论讨论班与中国解析数论的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大海 魏蕾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150,共20页
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数论组举办讨论班训练青年研究人员。经过四五年的系统训练,培养了一支数论研究队伍,他们在解析数论尤其是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连续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成就。文章考察了从1953年至1958年数学研... 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数论组举办讨论班训练青年研究人员。经过四五年的系统训练,培养了一支数论研究队伍,他们在解析数论尤其是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连续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成就。文章考察了从1953年至1958年数学研究所数论小组的组建、学习和研究情况,探究了华罗庚领导下的数论讨论班的研究活动和学术生态,分析了华罗庚如何通过讨论班这一研习形式进行人才培养,揭示了我国解析数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些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析数论 讨论班 华罗庚 越民义 王元 陈景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理论创新引领打造政策分析国家队: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的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心经——专访汪寿阳主任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青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3年第1期205-208,共4页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预测中心”)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域的重要智库,联合中国科学院多个院所中从事经济社会预测和分析领域的研究力量,以理论和方法创新为特色,打造出独特的高端智库品牌。本刊围绕智库理论创新与...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预测中心”)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域的重要智库,联合中国科学院多个院所中从事经济社会预测和分析领域的研究力量,以理论和方法创新为特色,打造出独特的高端智库品牌。本刊围绕智库理论创新与服务决策的关系、智库建设基础条件、智库人才培养模式、智库成果转化及品牌拓展等方面内容,对预测中心汪寿阳主任进行了专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 品牌拓展 人才培养模式 智库建设 创新引领 预测和分析 创新与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5年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水分监测数据集
12
作者 张加双 路永正 宋长春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本文水分监测数据集选自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三江站)的水文观测数据,包括2005–2015年的地下水水位、沼泽湿地积水水深、水面蒸发。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严格按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制定的《陆地生态... 本文水分监测数据集选自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三江站)的水文观测数据,包括2005–2015年的地下水水位、沼泽湿地积水水深、水面蒸发。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严格按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制定的《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观测规范》进行,对开展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水文特征研究具有良好的数据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位 沼泽湿地积水水深 水面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年龄及学历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樊向伟 肖仙桃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6-39,29,共5页
以中国科学院2001-2013年增选的333名院士为样本,揭示中科院院士群体所表现的年龄和学历结构数量特征。研究发现:新世纪增选的院士平均增选年龄从61岁降到54岁左右;平均本科毕业年龄为23.2岁,有变小趋势;博士比例为62.5%,随时间大幅度增... 以中国科学院2001-2013年增选的333名院士为样本,揭示中科院院士群体所表现的年龄和学历结构数量特征。研究发现:新世纪增选的院士平均增选年龄从61岁降到54岁左右;平均本科毕业年龄为23.2岁,有变小趋势;博士比例为62.5%,随时间大幅度增加,甚至达到全博士;研究者平均在获得博士学位19年后增选为院士;院士队伍的整体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依然受文革影响,但已逐渐摆脱该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讨论改善我国科技人才年龄和学历结构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年龄结构 年龄特征 学历结构 科技人才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工作的演进及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青 钱莹洁 +1 位作者 李雪 方一兵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2年第3期100-108,共9页
[目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学部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在不同时期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分析了学部咨询工作的演进历程及特点,以期为国家高端智库的研究和建设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利用档案和文献资料考察学... [目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学部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在不同时期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分析了学部咨询工作的演进历程及特点,以期为国家高端智库的研究和建设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利用档案和文献资料考察学部咨询工作的历史,探究了学部咨询工作的演进历程,分析了不同时期学部咨询模式,并对学部咨询工作的特点进行了讨论和总结。[结果/结论]各个时期的学部咨询工作模式不同,学部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实质效果。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为学部咨询能力拓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学部 国家高端智库 思想库 国家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网科研人员在线学习数据集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以霞 金昆 +1 位作者 郑晓欢 孔丽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9年第3期158-166,共9页
为更好地面向科研人员提供学习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网为科研人员提供在线学习服务,科研人员自主选学课程。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积累219472条学习数据,学习时长为212382.74小时。初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为更好地面向科研人员提供学习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网为科研人员提供在线学习服务,科研人员自主选学课程。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积累219472条学习数据,学习时长为212382.74小时。初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0–12时和14–18时是学习行为产生的高峰期,但晚上18–24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学习行为,不可忽视。每次学习时长与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科研人员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更多聚焦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通过数据集,可以分析不同专业技术职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工作年限科研人员的在线学习时间点倾向、学习内容倾向和学习时长倾向,为精准服务科研人员在线学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 在线学习 继续教育网 学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的转型发展与未来愿景——专访潘教峰院长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青 潘教峰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2年第5期150-153,共4页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咨询院”)在六年多的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实践中,按照服务决策的要求,从智库专业化起步,到智库建设科学化发展,直至水到渠成走向智库建设的学科化,凝练出了智库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式,并探...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咨询院”)在六年多的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实践中,按照服务决策的要求,从智库专业化起步,到智库建设科学化发展,直至水到渠成走向智库建设的学科化,凝练出了智库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式,并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高端智库建设之路。为此,本刊围绕“智库科学”的概念和智库研究的内涵、“智库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关系、传统研究机构向智库转型的关键、学术探索与智库研究任务相互贯通的研究环境构建,以及战略咨询院发展愿景及战略目标等方面的问题,对战略咨询院潘教峰院长进行了专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咨询 服务决策 转型发展 中国科学院 学术探索 智库建设 发展愿景 智库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西部地区科技工作者的文化类型数据集
17
作者 王肖波 徐中民 赵雪茹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1期222-236,共15页
当代自然科学研究工作中,更好体现文化因素作用的需求日益显著。在人类与自然关系研究中,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文化服务,以及他们所掌握的文化知识都是构建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体系和环境治理的关键。Mary Douglas的文化理论为人类的文化... 当代自然科学研究工作中,更好体现文化因素作用的需求日益显著。在人类与自然关系研究中,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文化服务,以及他们所掌握的文化知识都是构建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体系和环境治理的关键。Mary Douglas的文化理论为人类的文化偏好判定提供了有效的视角,使得地理学者、生物多样性专家、人类社会学家及管理决策者等在文化问题上的合作越来越普及。根据该理论,本调查构建了包含自然感知、社会认知、人际关系处理以及自我反思等4个方面共40个选题的判定问卷,围绕个人主义、等级主义、平等主义及宿命论等4个文化类型于2019年5月和10月,面向中国科学院西部地区科技工作者开展两步调查工作。第一步预测试邀请10位不同岗位的科技工作者参与答题与自评,并邀请了9位掌握或已学习文化理论且认识所有预测试被试者3年及以上的评定专家参与问卷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问卷有高度一致性、可靠性和内容效度,其中被试自评的一致率为0.9,标度一致性的Kappa系数为0.861。第二步网络调查面向中国科学院西部地区某单位,共收集了181条数据,其中有效数据160条。数据质量评估的一致率为0.762,Kappa系数为0.623,表明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科学院西部地区的科技工作者中,等级主义和平等主义分别占47%和45%,个人主义者占6%,宿命论者为2%。通过本数据集,还可以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及岗位的科技工作者的文化类型和工作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理论 文化类型 科技工作者 调查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北京大学藏秦简《算书乙种》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邹大海 夏庆卓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45,共17页
新近公布的北京大学藏秦简牍中有三种前所未知的数学著作,《算书乙种》是其中之一。本文首次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其体例与编纂特点、知识类型与数学方法,以及相关的社会背景,并修正了以前学术界的若干不当认识。此书为撮编之作,结... 新近公布的北京大学藏秦简牍中有三种前所未知的数学著作,《算书乙种》是其中之一。本文首次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其体例与编纂特点、知识类型与数学方法,以及相关的社会背景,并修正了以前学术界的若干不当认识。此书为撮编之作,结构上有一定层次,体现出编排的意图但考虑不周。作为实用算法式数学文献,此书不属于从“九数”发展至《九章算术》的经典系统,但它的内容仍为刘徽关于《九章算术》源于其先秦祖本的记载提供了新的直接证据。同时,此书也为研究秦国和秦代社会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原始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藏秦简牍 《算书乙种》 《九章算术》 中国数学史 计量制度 秦汉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坂田昌一与中国科学家及毛泽东的交往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金岩 张柏春 吴岳良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60,共22页
坂田昌一是日本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从事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研究。他努力推动中日科学交流,曾于1956年和1964年来华访问。坂田昌一将自己的科学工作与唯物辩证法联系起来。他提出的基本粒子由更深层次基本粒子构成的理论与毛泽东... 坂田昌一是日本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从事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研究。他努力推动中日科学交流,曾于1956年和1964年来华访问。坂田昌一将自己的科学工作与唯物辩证法联系起来。他提出的基本粒子由更深层次基本粒子构成的理论与毛泽东物质无限可分思想产生共鸣。这引起毛泽东重视,在中国科学界反响巨大。文章基于档案、日记、回忆录等史料,阐述坂田昌一与中国科学家和领导人的一段交往史,并展示以坂田昌一为代表的日本科学家对促进中日发展友好关系所做的贡献。这段交往史从特殊角度反映了中国科学与世界科学在特定时期进行交流和合作的一段历史。同时,也反映出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的交流和活动与社会、哲学、政治、外交等却是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坂田昌一 中国科学家 郭沫若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科学院间智库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鲁晶晶 谭宗颖 朱相丽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116,共4页
以5个地区性科学院间智库和3个国际性科学院间智库为对象,分析智库间的合作、从属关系,对比了各智库的任务目标、人员规模、资金来源、质量控制机制、研究成果推广机制。总结了科学院间智库在决策咨询中的优势,即具有号召力强大、高级... 以5个地区性科学院间智库和3个国际性科学院间智库为对象,分析智库间的合作、从属关系,对比了各智库的任务目标、人员规模、资金来源、质量控制机制、研究成果推广机制。总结了科学院间智库在决策咨询中的优势,即具有号召力强大、高级人才聚集、组织结构和制度完善、审核发布机制严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院间智库 运作机制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