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亚湾基础生物生产力及潜在渔业生产量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宋星宇 王生福 +4 位作者 李开枝 黄良民 谭烨辉 黄小平 刘华雪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7,共5页
通过对大亚湾海域初级生产力及浮游动物次级生产力的现场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潜在渔业生产量及最大可持续渔获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大亚湾春季及秋季初级生产力平均值分别为765.23 mgC.m-2.d-1和1786.33 mgC.m-2.d-1,浮游动物次级生产... 通过对大亚湾海域初级生产力及浮游动物次级生产力的现场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潜在渔业生产量及最大可持续渔获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大亚湾春季及秋季初级生产力平均值分别为765.23 mgC.m-2.d-1和1786.33 mgC.m-2.d-1,浮游动物次级生产力春季及秋季平均值分别为175 mgC.m-2.d-1和679 mgC.m-2.d-1。采用Tait模式和Cushing模式估算的大亚湾潜在渔业产量分别为3.30万吨和4.78万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基础生物生产力的评估方法很可能高估了该海区的实际渔业产量,这与基础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高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健康性是维持渔业资源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初级生产力 次级生产力 潜在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输入对大亚湾大鹏澳浮游生物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蔡树群 韦桂峰 王肇鼎 《生态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营养盐动力学数值模型,根据大亚湾大鹏澳秋季一个月的连续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来求得上述动力学数值模型的一些主要参数,结果表明,降雨及陆源输入是导致该海区营养盐增加的一个重要...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营养盐动力学数值模型,根据大亚湾大鹏澳秋季一个月的连续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来求得上述动力学数值模型的一些主要参数,结果表明,降雨及陆源输入是导致该海区营养盐增加的一个重要因子;根据上述参数进行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同时也表明,降雨及陆源输入对该海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分布规律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浮游植物 浮游生物 营养盐 动力学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DNA分析大亚湾夜光藻藻华对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靖夫 钟瑜 +2 位作者 王磊 郭雨沛 邱大俊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132,共12页
夜光藻是全球广泛分布的藻华种之一,其摄食作用对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有着重要影响。利用环境DNA技术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文章研究了2021年1月中旬大亚湾夜光藻高丰度站位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与生物相关性。结果显示,夜光藻高丰度站位... 夜光藻是全球广泛分布的藻华种之一,其摄食作用对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有着重要影响。利用环境DNA技术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文章研究了2021年1月中旬大亚湾夜光藻高丰度站位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与生物相关性。结果显示,夜光藻高丰度站位的海水温盐条件为温度14.4~18.3℃、盐度32.52‰~33.14‰。夜光藻丰度较高的站位中,卡顿藻科、海链藻科等浮游植物类群的相对丰度均值为2.41%和2.23%,明显高于其他站位的0.75%和0.62%;同时拟哲水蚤科与长腹剑水蚤科等类群的相对丰度均值为8.22%和4.46%,明显低于其他站位的64.13%和11.12%。结合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夜光藻丰度增加可能导致其对拟哲水蚤科等类群摄食压力增加,拟哲水蚤科类群丰度减少降低了卡顿藻科、海链藻科、原甲藻科、隐芽藻科等浮游植物类群的摄食压力,使其生物丰度增加;同时夜光藻摄食压力增加使得裸甲藻科、圆筛藻科等浮游植物丰度下降。因此,夜光藻丰度增加影响了水域中真核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综上结果表明,环境DNA技术有助于认识夜光藻在浮游生物群落中的生态地位,可用于浮游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关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环境DNA 夜光藻 食性 真核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来大亚湾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31
4
作者 王友绍 王肇鼎 黄良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95,共11页
依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20a来获得的大量现场观测数据和资料,对大亚湾生态环境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其变化主要表现在:由贫营养状态发展到中营养状态,局部海域已出现富营养化的趋势,N/P比的平均值由20... 依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20a来获得的大量现场观测数据和资料,对大亚湾生态环境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其变化主要表现在:由贫营养状态发展到中营养状态,局部海域已出现富营养化的趋势,N/P比的平均值由20世纪80年代的1/1.5上升到近年的大于50,大亚湾营养盐限制因子由80年代的N限制过渡到目前的P限制;生物群落组成明显小型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资源衰退。大亚湾具有珊瑚礁、红树林、岩礁等多种海岸类型,但近年出现了石珊瑚白化现象,珊瑚礁群落的优势种发生了改变,在大亚湾的澳头港附近水域多次发生赤潮。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生态系统正经历着快速的退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生态环境 变化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大鹏澳水域春季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演替 被引量:20
5
作者 韦桂峰 王肇鼎 练健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285-2292,共8页
根据 2 0 0 2年 4月 2 8日~ 5月 2 7日大亚湾大鹏澳内每日采样的现场连续观测资料 ,使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和多元回归方法 ,分析浮游植物优势种类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其生长与演替的主要理化因子 ,建立春季浮游植物优势种类的演替模型。模型... 根据 2 0 0 2年 4月 2 8日~ 5月 2 7日大亚湾大鹏澳内每日采样的现场连续观测资料 ,使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和多元回归方法 ,分析浮游植物优势种类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其生长与演替的主要理化因子 ,建立春季浮游植物优势种类的演替模型。模型表明 ,中肋骨条藻和柔弱菱形藻之间为竞争关系 ;与浮游植物 (以硅藻为主 )生长密切相关的理化因子为温度 ( T)、溶解氧饱和度 ( DOsat)、铵氮 ( NH4 - N)、亚硝酸氮 ( NO2 - N)、磷酸盐 ( PO4 - P)、硅酸盐 ( Si O3- Si)。影响中肋骨条藻的理化因子还有盐度 ( S)和氮磷比值 ( NO3/PO4 )。并根据优势种类发生演替期间的环境变化 (降雨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肋骨条藻 柔弱菱形藻 演替 主分量分析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生态环境的退化现状与特征 被引量:55
6
作者 王肇鼎 练健生 +1 位作者 胡建兴 韦桂峰 《生态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313-320,共8页
我国沿岸水域,盐沼、红树林、珊瑚礁、河口内湾和一些浅海区等生态系统已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状态,日益严重的退化现象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根据历史资料,探讨了大亚湾生态环境的退化现状与特征,主要反映在物种组成、群落结构、演... 我国沿岸水域,盐沼、红树林、珊瑚礁、河口内湾和一些浅海区等生态系统已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状态,日益严重的退化现象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根据历史资料,探讨了大亚湾生态环境的退化现状与特征,主要反映在物种组成、群落结构、演替和生产力等结构功能的衰退以及环境的恶化;资料分析表明,大型建设造成的岸线变化、耕地湿地减少、陆源物质大量输入、水产养殖业发展引发的水质富营养化,以及过度捕捞等人类干扰,加速了大亚湾生态环境退化。本文就大亚湾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提出为受损海湾生态环境的修复重建和持续利用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环境 退化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红树林研究Ⅱ.澳头港部分红树植物的生态生理 被引量:7
7
作者 缪绅裕 林海波 陈学梅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2-337,共6页
对大亚湾澳头港的3种红树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蒸腾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桐花树、白骨壤和木榄的光合速率日进程呈双峰曲线,日平均光合速率的大小为桐花树>木榄>白骨壤,而日均呼吸速率的大小为桐花树>白骨壤>木榄,呼... 对大亚湾澳头港的3种红树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蒸腾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桐花树、白骨壤和木榄的光合速率日进程呈双峰曲线,日平均光合速率的大小为桐花树>木榄>白骨壤,而日均呼吸速率的大小为桐花树>白骨壤>木榄,呼吸速率的变化幅度小于光合速率,提示白骨壤的生产力最低,可能与其所处的生境含盐量更高有关。蒸腾速率日进程呈单峰曲线,且泌盐植物桐花树和白骨壤的日均值很接近,都高于拒盐种木榄,表明蒸腾速率与它们的泌盐或拒盐生理特性密切相关。总体上,这些红树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较低的呼吸速率和蒸腾速率,有利于生长在盐渍淹水的特殊海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生态生理 大亚湾 红树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大亚湾西南部海域营养盐结构的长期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韦桂峰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分析了大亚湾西南部海域1982~2002年营养盐结构的长期变化。水域中溶解无机氮(DIN)的含量呈上升趋势,磷酸盐(PO4)含量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逐年下降,2000年后有所恢复,硅酸盐(SiO3)的含量波动较大,3-2-但平均维持在20μmol·L-1的... 分析了大亚湾西南部海域1982~2002年营养盐结构的长期变化。水域中溶解无机氮(DIN)的含量呈上升趋势,磷酸盐(PO4)含量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逐年下降,2000年后有所恢复,硅酸盐(SiO3)的含量波动较大,3-2-但平均维持在20μmol·L-1的较高水平上。各营养盐浓度比值的长期变化表现为氮磷比上升,硅氮比下降,硅磷比稳中有升。结合营养盐浓度及其比值的变化,可以认为大亚湾西南部海域中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限制因子已经由过去的氮限制转变为磷限制;各营养盐的浓度及其比值在各季度的分布表明,浮游植物的生长春季和冬季受到氮限制的可能性较大,而夏季和秋季受磷限制的可能性较大;在营养盐的平面分布上,大鹏澳内DIN高于澳外水域,而PO4自3-1997年后低于澳外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结构 长期变化 大亚湾 大鹏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夏季雷州半岛附近海域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类群变化及环境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钟瑜 黄良民 +3 位作者 黄小平 邱大俊 宋星宇 刘华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00-3008,共9页
2006年夏季和冬季对雷州半岛附近海域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类群数量与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主要类群为聚球藻(Synechococcus)和微微型真核生物(pico-eukaryotes),二者在夏季的数量变化分别为(5.74... 2006年夏季和冬季对雷州半岛附近海域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类群数量与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主要类群为聚球藻(Synechococcus)和微微型真核生物(pico-eukaryotes),二者在夏季的数量变化分别为(5.74±5.0)×104cell/ml和(2.33±1.82)×103cell/ml,冬季分别为(1.57±2.17)×103cell/ml和(4.17±4.40)×103cell/ml。聚球藻的丰度夏季高于冬季,高值区位于雷州湾海区;而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的丰度冬季高于夏季,冬季高值出现在雷州湾内D7站表层。雷州半岛西部海区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丰度夏、冬季变化比雷州湾附近海区明显,营养盐、温度、潮汐等是制约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球藻 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 类群变化 雷州半岛附近海区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沿海4种主要污损生物幼虫和孢子的采集与培养技术 被引量:9
10
作者 严涛 谢恩义 +4 位作者 曹文浩 刘姗姗 何毛贤 董钰 严文侠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61,共6页
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是增加海上作业成本、影响设施安全和缩短其使用年限的重要因素,掌握海洋污损生物幼虫和孢子的采集与培养技术是开展防除研究工作的基础。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缘管浒苔Enteromorpha linza、石莼Ulva lactuca... 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是增加海上作业成本、影响设施安全和缩短其使用年限的重要因素,掌握海洋污损生物幼虫和孢子的采集与培养技术是开展防除研究工作的基础。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缘管浒苔Enteromorpha linza、石莼Ulva lactuca和细基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是华南沿海主要的污损生物种类。研究上述4种污损生物幼虫和孢子的采集与培养技术,结果显示,网纹藤壶无节幼虫于30℃黑暗环境中培养,5d左右即可发育为金星幼虫,可将其在4℃条件下储存备用。强度为4000lx的光照射缘管浒苔和石莼,可刺激其游孢子大量释放;细基江蓠经阴干处理再浸泡海水,可诱导其果孢子的放散。每天接受900—1300lx光照12h,室温(21—26℃)下培养4d,是观察缘管浒苔和石莼游孢子附着萌发的最佳条件,而细基江蓠果孢子的附着萌发观察则以室温(18—23℃)下培养2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污损生物 幼虫 孢子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沿岸不同海洋功能区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涛 刘胜 +1 位作者 黄良民 张建林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0-59,共10页
2003年10月对广东沿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设调查站位39个,根据营养盐数据分析表明,珠江对于陆源营养物质输入南海起着重要作用,其营养盐浓度明显高于广东沿岸其它海区。海域浮游植物隶属于62属118种(含变种和变... 2003年10月对广东沿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设调查站位39个,根据营养盐数据分析表明,珠江对于陆源营养物质输入南海起着重要作用,其营养盐浓度明显高于广东沿岸其它海区。海域浮游植物隶属于62属118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硅藻门38属83种、甲藻门16属25种、蓝藻门3属4种、绿藻门2属2种、金藻门2属2种及针胞藻纲1属2种,硅藻在种类和生物量上均占主导地位。叶绿素a含量变化较大,测值范围为0.157~18.761mg/m3,最大值出现在珠江口水域GD089站。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存在明显的地域特点,珠江口及其毗邻海域以微型浮游植物为主,其他海域基本以小型浮游植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沿岸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营养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海洋珍珠贝类立克次体(RLO)病研究 Ⅶ 大珠母贝育苗期幼虫群体RLO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信忠 潘金培 江静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75,共9页
对流行病学分析显示大珠母贝幼虫群体的死亡是以暴发性方式发生,从胚胎发育前期至变态期,幼虫存在两个死亡高峰,分别位于壳顶期之前或壳顶期和壳顶后期.大珠母贝幼虫群体的死亡率与RLO感染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RLO感染的高峰之后均... 对流行病学分析显示大珠母贝幼虫群体的死亡是以暴发性方式发生,从胚胎发育前期至变态期,幼虫存在两个死亡高峰,分别位于壳顶期之前或壳顶期和壳顶后期.大珠母贝幼虫群体的死亡率与RLO感染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RLO感染的高峰之后均相应伴随幼虫群体死亡率的高峰,随着RLO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的降低,幼虫群体死亡率也明显降低.在TEM下未发现未受精卵母细胞、受精卵和胚胎早期幼虫感染RLO,最先出现RLO包涵体阳性感染的时期为24h尚未摄食的D形期幼虫,故认为RLO可能不是通过垂直传播,而是通过外界接触感染的方式感染宿主,贝体感染至发病死亡存在潜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类立克次体病 流行病学 育苗期 幼虫 海水养殖 感染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TOX法在监测生物毒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鄢庆枇 郑天凌 +1 位作者 陈进才 林良牧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90-194,共5页
本文用MICROTOX法测定了甲胺磷、乐果、甲基异柳磷等三种有机磷农药的生物毒性,分析了厦门近岸海域水体生物毒性及甲胺磷降解过程中的毒性变化。测定结果表明:1)甲基异柳磷对发光细菌相对发光度的抑制作用最强,乐果对发光细菌的抑... 本文用MICROTOX法测定了甲胺磷、乐果、甲基异柳磷等三种有机磷农药的生物毒性,分析了厦门近岸海域水体生物毒性及甲胺磷降解过程中的毒性变化。测定结果表明:1)甲基异柳磷对发光细菌相对发光度的抑制作用最强,乐果对发光细菌的抑制作用最弱;2)黄厝海滩与胡里山海滩终年各月份水样发光细菌的相对发光度都在80%以上,属于低毒或无毒水平;3)甲胺磷在降解过程中毒性逐渐减小,其毒性下降幅度为:降解菌株1>降解菌株2>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OX法 生物毒性 有机磷农药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水对木榄幼苗几种保护酶及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0
14
作者 张凤琴 王友绍 +2 位作者 董俊德 孙翠慈 殷建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6-70,共5页
用5个级别的人工复合重金属污水处理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幼苗,2个月后对其叶片和根系中的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变化以及对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污染级别不大于5倍污水时,根系中SOD活性随污染... 用5个级别的人工复合重金属污水处理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幼苗,2个月后对其叶片和根系中的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变化以及对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污染级别不大于5倍污水时,根系中SOD活性随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污染程度再升级其活性迅速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叶片中SOD活性在1倍污水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随后的变化与在根系中的变化相似。POD活性在根系和叶片中的变化相对一致,均随污染级别的增加而升高;但在叶片中的变化幅度大于根系中的变化幅度。CAT活性在叶片中不受污染程度的影响,保持平稳,但在高程度污染下活性有下降趋势;而根系中CAT活性在10倍污水时达到最大值,污染程度再升级其活性下降。叶片中膜脂质过氧化作用随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加剧,MDA的积累增加;但根系中MDA含量在5倍污水时最少,只为对照组的21.98%,其后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其MDA含量大幅度积累,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剧。从整个试验结果分析认为,木榄在遭受重金属胁迫时具有优先保护根系以增强植物的抗重金属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木榄 BRUGUIERA gymnorrhiza 人工复合重金属污水 SOD POD CAT 膜脂质过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选育子一代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47
15
作者 何毛贤 史兼华 +1 位作者 林岳光 姜因萍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通过选择培育获得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大亚湾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DDS),以大亚湾养殖群体为对照(DDC),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养殖,对其生长性状进行了约1年的跟踪测量,运用t检验对2个组别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经过一代的选... 通过选择培育获得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大亚湾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DDS),以大亚湾养殖群体为对照(DDC),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养殖,对其生长性状进行了约1年的跟踪测量,运用t检验对2个组别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经过一代的选育,DDS在壳长、高、宽和总重上均大于DDC,存活率提高9.18%,除壳长在2个时期(2003年12月,2004年2月)差异不显著外(p>0.05),DDC/DDS2个组别其他性状在7个生长时期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为进一步通过选择育种培育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生长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食水平和饵料种类对军曹鱼幼鱼生长及氮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孙丽华 陈浩如 +1 位作者 黄洪辉 黄良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101,共8页
研究了不同饵料种类(小沙丁鱼肉—NSF,鳗鱼配合饲料—CEFF,海水鱼配合饲料—CMFF)和摄食水平(从饥饿至饱食)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平均初始体重约28g)生长和氮收支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饵料种类时的生长—摄食关系和氮排泄... 研究了不同饵料种类(小沙丁鱼肉—NSF,鳗鱼配合饲料—CEFF,海水鱼配合饲料—CMFF)和摄食水平(从饥饿至饱食)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平均初始体重约28g)生长和氮收支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饵料种类时的生长—摄食关系和氮排泄—摄食关系。结果表明,投喂3种不同饵料的军曹鱼幼鱼湿重、干重和氮特定生长率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投喂NSF和CEFF组的特定生长率与摄食水平之间表现为减速增长曲线,投喂CMFF组的表现为直线;饱食时,投喂NSF和CEFF组的特定生长率接近而明显高于投喂CMFF组。投喂NSF和CEFF组的食物转化效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长或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在饱食或次饱食(约为饱食量的70%)摄食水平组有最大值,而投喂CMFF组的食物转化效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持续增长,在饱食摄食水平时有最大值;除食物湿重转化效率外,投喂NSF组的食物转化效率最高,其次为投喂CEFF组,而两者均明显高于投喂CMFF组。3个饵料组的军曹鱼幼鱼摄食氮、排粪氮、生长氮和排泄氮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显著增长趋势;投喂NSF和CEFF组的摄食氮、生长氮和排泄氮明显高于投喂CMFF组,而投喂CMFF组的排粪氮最高,其次为投喂CEFF组,且两者明显高于投喂NSF组。军曹鱼幼鱼投喂NSF、CEFF和CMFF时饱食和次饱食摄食水平的氮收支方程分别为:100CN=1.1(0.9)FN+27.0(29.3)GN+71.9(69.8)UN、100CN=5.2(4.3)FN+27.0(28.7)GN+67.8(67.0)UN和100CN=9.9(8.4)FN+21.6(10.1)GN+68.5(81.5)UN(氮收支方程括号中的为次饱食数据);3个饵料组军曹鱼幼鱼饱时和次饱食时摄食氮中用于排粪的比例较小且变化不大,投喂NSF和CEFF组次饱食时摄食氮中用于生长的比例较饱食时略大而用于排泄的比例较饱食时略小,但投喂CMFF组饱食时摄食氮中用于生长的比例明显高于而用于排泄的比例明显低于次饱食摄食水平时。因此,军曹鱼幼鱼的氮排泄和氮收支方程受摄食水平和饵料种类双重因素的影响,但不管投喂何种饵料,摄食氮增大是导致鱼类氮排泄增加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生长、食物转化效率、氮排泄和氮收支方程各因素,军曹鱼由幼鱼优先选择投喂的饵料为NSF,其次为CEFF,在本实验的生长阶段,两者的适宜投喂水平以占饱食量的70%—100%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 摄食水平 饵料种类 生长 氮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密度、水层和养殖地点对马氏珠母贝选育群体生长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何毛贤 张红玉 袁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71,共4页
用通过壳高定向选择培育的第三代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的养殖密度、养殖水层和地点对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试验范围内养殖密度对体重增长有显著影响(p<0.05),高密度组(200只/笼)的生长... 用通过壳高定向选择培育的第三代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的养殖密度、养殖水层和地点对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试验范围内养殖密度对体重增长有显著影响(p<0.05),高密度组(200只/笼)的生长较低密度组慢,密度与水层对生长无明显的交互作用。水层对生长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存活率的影响明显,2m水深的存活率较高,且水层与养殖密度间有交互作用。不同地点的贝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将为珍珠贝优良品种(系)养殖技术的优化和品种推广体系的建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密度 养殖水位 养殖海区 生长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军曹鱼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孙丽华 陈浩如 王肇鼎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1期48-51,55,共5页
观察比较了不同盐度梯度(20、23、26、29、32、35、38、41和44)下军曹鱼受精卵的沉浮性、孵化率和畸形率以及测定了不同盐度梯度(10、14、18、22、26、30、34、38、42和44)下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结果表明,受精卵在海水盐度32以上... 观察比较了不同盐度梯度(20、23、26、29、32、35、38、41和44)下军曹鱼受精卵的沉浮性、孵化率和畸形率以及测定了不同盐度梯度(10、14、18、22、26、30、34、38、42和44)下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结果表明,受精卵在海水盐度32以上为完全浮性,26以下为完全沉性。军曹鱼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范围为29~38,适宜盐度范围为26~41,其中23~26和41~44分别视为受精卵孵化在低盐区和高盐区的两个临界区域,在此盐度上下,军曹鱼受精卵孵化率大幅度下降而仔鱼畸形率大幅度上升。试验盐度范围内军曹鱼仔鱼SAI值为2.32~16.24,仔鱼生长和存活的最适盐度范围为26~34,适宜盐度范围为22~38,而盐度18~22及38~42可分别视为军曹鱼仔鱼存活率在低盐区和高盐区的两个临界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 盐度 孵化率 畸形率 SAI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曹鱼人工育苗饵料投喂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丽华 陈浩如 +2 位作者 黄良民 王肇鼎 严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30,共7页
研究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初始体重10g左右)的日摄食节律及不同摄食水平条件下鱼体的化学组成、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换率,以此确立人工育苗过程中军曹鱼幼鱼的适宜投饵时间和和投饵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军曹鱼幼鱼具有明显... 研究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初始体重10g左右)的日摄食节律及不同摄食水平条件下鱼体的化学组成、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换率,以此确立人工育苗过程中军曹鱼幼鱼的适宜投饵时间和和投饵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军曹鱼幼鱼具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摄食主要在白天进行,以早晨(06:00—08:00)和傍晚(18:00—20:00)最为活跃,形成一天中的2个摄食高峰,夜间基本不摄食。由此可见军曹鱼幼鱼的摄食节律属白天摄食偏晨昏性类型。在饥饿、3%、6%、9%和饱食(指日投饵干重占试验鱼初始体重的百分比)摄食水平条件下,军曹鱼幼鱼鱼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在6%摄食水平组脂肪含量出现大幅下降,在3%—饱食摄食水平时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军曹鱼幼鱼的湿重、干重和蛋白质特定生长率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减速增长趋势,两者间的关系表现为对数函数形式:SGRw=3.876 ln(RL+1)-3.716,SGRd=5.107 ln(RL+1)-5.24,SGRp=5.561 ln(RL+1)-5.609,9%和饱食摄食水平组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脂肪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线性增长:SGRL=1.731RL-7.702。食物湿重、干重、蛋白质和脂肪转换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9%摄食水平组有最大值,约为最大摄食水平的70%。因此,军曹鱼幼鱼投饵应在白天进行,适宜投饵时间为早晨和傍晚2个摄食高峰期,这个生长阶段的军曹鱼幼鱼当投喂鳗鱼配合饲料时其适宜投饵水平约为最大摄食水平的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 RACHYCENTRON CANADUM 幼鱼 人工育苗 投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海绵提取物防污损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文浩 严涛 +4 位作者 刘永宏 黄日明 杨斌 董钰 严文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285-4290,共6页
从美丽海绵分离提取了2-去氧-1-氢-1,2,4,三唑、环(脯氨酸-甘氨酸)、尿嘧啶、环(脯氨酸-丙氨酸)、6-氨基嘌呤、4-(1-苯乙基)苯酚、1-氢-1,2,4,三唑和胆甾-5-烯-3β,7α-二醇等8种化合物,并研究了其对网纹藤壶金星幼虫的影响,其中6-氨基... 从美丽海绵分离提取了2-去氧-1-氢-1,2,4,三唑、环(脯氨酸-甘氨酸)、尿嘧啶、环(脯氨酸-丙氨酸)、6-氨基嘌呤、4-(1-苯乙基)苯酚、1-氢-1,2,4,三唑和胆甾-5-烯-3β,7α-二醇等8种化合物,并研究了其对网纹藤壶金星幼虫的影响,其中6-氨基嘌呤(7.1μg/cm2)和4-(1-苯乙基)苯酚(5.9μg/cm2)对金星幼虫具有明显的毒杀作用。美丽海绵可能通过这些活性化合物的协同作用来防止它种生物附着污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提取物 藤壶 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