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若干金属稳定同位素体系的研究进展:以中国科大实验室为例 |
黄方
田笙谕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1
|
|
2
|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吕梁群的形成时代与构造环境 |
卢成森
钱加慧
尹常青
张健
高彭
吴尚京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中国煤中砷的含量分布、赋存状态、富集及环境意义 |
郑刘根
刘桂建
CHOU
Chenlin
高连芬
彭子成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9
|
|
4
|
中国煤中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
郑刘根
刘桂建
齐翠翠
陈怡伟
张莹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41
|
|
5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734~933m)榴辉岩和片麻岩元素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赵子福
郑永飞
陈斌
吴元保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8
|
|
6
|
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基性岩的同位素特征及下地壳物质对岩浆源区的贡献 |
李全忠
谢智
徐夕生
陈江峰
高天山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2
|
|
7
|
大陆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中的水:基于捕虏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
杨晓志
夏群科
杨燕
李佩
黄玉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8
|
大陆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含水性的差异--山东莒南玄武岩中深源包体的初步观察 |
杨贵才
杨晓志
郝艳涛
夏群科
|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9
|
大陆碰撞和超高压变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来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结果 |
郑永飞
赵子福
陈仁旭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0
|
大陆俯冲带超高压变质岩部分熔融与壳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赵子福
陈仁旭
陈伊翔
戴立群
郑永飞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1
|
扬子克拉通早太古代地壳物质的锆石同位素证据 |
张少兵
郑永飞
吴元保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2
|
大别-苏鲁造山带橄榄岩记录的碰撞造山过程中地幔楔的地壳交代作用 |
陈仁旭
尹壮壮
夏春鹏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13
|
利用钒同位素来确定月球形成物质的比例 |
石震
戚玉菡
黄方
丁昕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华北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动力学初步研究 |
刘峡
马瑾
傅容珊
杨国华
绍志刚
郑智江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0
|
|
15
|
安徽女山下地壳麻粒岩包体中的水:红外光谱分析 |
杨晓志
夏群科
盛英明
于慧敏
郝艳涛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16
|
汶川地震前后山西断陷带的地壳运动 |
刘峡
马瑾
占伟
张风霜
梁福逊
傅容珊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1
|
|
17
|
淮南潘二矿太原组灰岩稀土元素特征及沉积环境的分析 |
吴斌
吴盾
万宗启
刘桂建
孙若愚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18
|
华北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的生长和变质演化 |
刘贻灿
王程程
张品刚
聂佳珍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0
|
|
19
|
中国煤中汞的含量、分布与赋存状态研究 |
杨爱勇
严智操
惠润堂
申智勇
庄柯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15 |
32
|
|
20
|
“白云石问题”及其实验研究 |
张亦凡
马怡飞
姚奇志
钱飞进
王雨晗
李涵
周根陶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