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及其碳排放多情景模拟——以厦漳泉城市群为例
1
作者 睢晋玲 吝涛 +3 位作者 李桢 张国钦 曹馨 张喻魁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231,共9页
城市是人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合理的城市规划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在分析城市区域历史土地利用变化(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基础上,整合自然、社会和经济影响因子,应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对厦漳泉城市群未来... 城市是人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合理的城市规划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在分析城市区域历史土地利用变化(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基础上,整合自然、社会和经济影响因子,应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对厦漳泉城市群未来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多情景模拟(惯性发展情景、经济发展情景、碳中和发展情景)。采用土地利用碳排放系数方法评估了厦漳泉城市群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结果显示:(1)厦漳泉城市群区域现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农田,占比超过70%。2010—2020年,厦漳泉城市群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农田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260.2 km^(2);(2)在惯性发展情景、经济发展情景和碳中和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都将持续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同,分别增加215.5 km^(2)(8.2%),216.0 km^(2)(9.9%),和129.5 km^(2)(4.9%);(3)在惯性发展情景、经济发展情景和碳中和发展情景下,碳排放量分别增加196.2×10^(4) t,235.4×10^(4) t,49.0×10^(4) t,碳中和发展潜力巨大。厦漳泉城市群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有利于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 土地利用变化 碳中和 PLUS模型 厦漳泉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城市单木三维绿量模拟
2
作者 邱瑶 石龙宇 +1 位作者 罗涛 赵宇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378-5385,共8页
三维绿量的科学测算对于评估城市绿化水平和开展生态效益定量研究至关重要。目前广泛应用的基于遥感影像的绿量测量方法需结合实地调查,获取树种信息并构建不同树种树冠形态参数关系模型,这一过程费时费力。研究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 三维绿量的科学测算对于评估城市绿化水平和开展生态效益定量研究至关重要。目前广泛应用的基于遥感影像的绿量测量方法需结合实地调查,获取树种信息并构建不同树种树冠形态参数关系模型,这一过程费时费力。研究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直接量化的因子模拟单木绿量,旨在提高绿量测算效率,为绿量测算提供新方案。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取福州城市地区厘米级遥感影像,采用遥感影像法测算不同地区(街道、街区及城市地区)单木及总绿量;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绿量特征;构建基于遥感影像可直接量化的因子与不同地区绿量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福州市街道内行道树种类相对单一,以榕树为主(占比61.3%);而街区内树种配置多样,各树种占比相对均衡。街道、街区及城市地区平均单木绿量存在较大差异,分别为351.6、143.7、161.4m^(3)。(2)利用树冠投影面积、树冠投影周长与街道、街区及城市地区单木绿量构建的回归模型,校正后R^(2)分别为0.921、0.873和0.882,表明利用回归模型可快速且精确地测算不同地区单木及总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影像 三维绿量 树冠投影面积 街道与街区 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收敛交叉映射算法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热舒适度的时空响应因果分析
3
作者 唐立娜 梁枫迪 +6 位作者 颜金珊 何秋琴 王宁 杨晨 张雨辰 郑欣雨 王琳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619-5636,共18页
城市化不仅导致城市区域气温上升,还会改变城市内部的微气候条件,从而影响人体的热舒适度和身心健康。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城市化与温度之间的关联分析,对热舒适度这一更为综合的指标的因果关系探讨尚显不足。同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热... 城市化不仅导致城市区域气温上升,还会改变城市内部的微气候条件,从而影响人体的热舒适度和身心健康。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城市化与温度之间的关联分析,对热舒适度这一更为综合的指标的因果关系探讨尚显不足。同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热舒适度的影响呈现复杂的时空异质性,使得在大范围、长时间尺度上进行系统分析具有较大挑战。多空间收敛交叉映射方法通过重构多个空间单元的时间序列识别非线性因果关系,而地理收敛交叉映射方法结合地理邻接特征,能进一步提高空间因果推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合多空间收敛交叉映射和地理收敛交叉映射算法,系统分析了2005至2022年间福建省不同规模建成区以及2022年不同区域中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与热舒适度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建设用地扩张与热舒适度在中小和中等级别建成区呈显著正向因果关系(P值分别为0.037和0.015),且其负面影响更为突出;在大规模建成区,裸地通常会加剧热负荷,而农田的影响因区域特征不同而存在差异;森林覆盖对改善热舒适度的作用最强,草地、灌木和水体对热舒适度的调节作用较弱,其效果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有时甚至产生不利影响。研究建议根据建成区的规模,合理增加森林、草地和灌木覆盖,并优化水体配置,以提升城市热舒适度。这一成果为基于热舒适优化的城市规划与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热舒适度 收敛交叉映射算法 因果分析 城市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石胶体对多孔介质中萘迁移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侯瑶 吴盛羽 +2 位作者 廖用开 张又弛 蔡超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3,共9页
文章为探究胶体对污染物迁移的调控机制,以蒙脱石胶体和萘为对象,采用动态迁移柱实验,分析不同因子作用下蒙脱石胶体的环境行为及其对萘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蒙脱石胶体抑制萘的迁移,当蒙脱石胶体浓度逐步升高到200 mg/L时,萘的迁移能... 文章为探究胶体对污染物迁移的调控机制,以蒙脱石胶体和萘为对象,采用动态迁移柱实验,分析不同因子作用下蒙脱石胶体的环境行为及其对萘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蒙脱石胶体抑制萘的迁移,当蒙脱石胶体浓度逐步升高到200 mg/L时,萘的迁移能力降低约20%;在酸、中性条件下,萘的迁移能力均随蒙脱石胶体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降幅分别为27%和21%,碱性条件下蒙脱石胶体浓度对萘迁移的调控作用不显著,离子强度可影响蒙脱石胶体的团聚行为,强化其对萘迁移的抑制作用;两点吸附模型可准确模拟蒙脱石胶体作用下萘的迁移过程(R^(2)在0.89~0.99),量化不同条件下萘相对于地下水流的运移距离,结果显示酸性条件下随蒙脱石胶体浓度升高,对萘迁移的抑制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胶体 多孔介质 溶质运移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雅京 唐立娜 +3 位作者 刘璎萱 孟凡鑫 潘丽晖 邸慧萍 《生态学报》 2025年第17期8767-8780,共14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呈现频率增加、强度增强的显著趋势,对社会经济系统的稳定性构成严峻挑战。城市系统因其高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强度,具有更高的气候暴露度和脆弱性特征,面临着较其他区域更为突出的气候风险。科...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呈现频率增加、强度增强的显著趋势,对社会经济系统的稳定性构成严峻挑战。城市系统因其高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强度,具有更高的气候暴露度和脆弱性特征,面临着较其他区域更为突出的气候风险。科学识别气候风险、系统评估其影响机制、制定有效的适应策略并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已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核心议题。为系统把握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的文献数据,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突现词检测以及文献共被引聚类等技术手段,对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研究领域进行多维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在国际研究格局方面,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已形成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呈现多学科交叉研究特征。从国家/地区分布来看,美国、中国和英国在发文总量上位居前列,且多发表于高影响力期刊。但需指出的是,我国研究成果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仍有提升空间。合作网络分析表明,中国科学院在机构合作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然而整体上各研究机构间及学者间的合作网络建设仍显不足,亟待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机制建设。(2)在研究主题演进方面,现有研究主要涵盖三大方向:城市气候风险识别与评估、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策略体系构建以及典型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研究。研究热点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早期侧重于气候变化影响的基础性评估,近期则转向多维度、系统化的适应策略研究。在研究视角上,已从单一的气候变化影响分析拓展至城市脆弱性、可持续性、韧性提升、适应能力建设等多元维度,并逐步纳入能源、环境、政策等交叉领域考量。当前研究前沿聚焦于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与技术应用创新,其中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受到特别关注。(3)我国研究现状与展望方面,国内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研究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在研究队伍规模与成果产出数量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未来推进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研究与实践,建议重点从以下方面着力:深化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加强NbS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促进跨学科与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以全面提升我国在城市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水平与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气候变化 CiteSpace 文献计量 气候韧性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杏林湾水环境中全氟及多氟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价
6
作者 吴奇润 倪凯文 +3 位作者 杨欣雨 张娴 颜昌宙 张子兴 《生态毒理学报》 2025年第4期360-375,共16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建立了43种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分析方法,对厦门市杏林湾的水体和沉积物的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林湾水样中检测出22种PFASs,ΣPFASs浓度范围为204.27~1350.78 ...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建立了43种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分析方法,对厦门市杏林湾的水体和沉积物的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林湾水样中检测出22种PFASs,ΣPFASs浓度范围为204.27~1350.78 ng·L^(-1),全氟己基乙基磺酸(6:2FTS)为主要污染物。沉积物中检测出19种PFASs,ΣPFASs浓度范围为5.33~301.26 ng·g^(-1),全氟己酸(PFHxA)为主要污染物。来源分析表明,杏林湾中的PFASs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含氟消费品生产和使用过程。多数PFASs在水相和沉积物相的来源不同,水相反映了当前的污染输入,而沉积物相反映了历史污染累计。风险商评价结果表明,部分点位水体6:2FTS和6:2氯代多氟醚磺酸(6:2Cl-PFESA)表现出高风险,全氟辛酸(PFOA)、全氟十二烷酸(PFD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等呈现中风险,而部分点位沉积物中全氟癸酸(PFDA)、PFOS和全氟戊酸(PFPA)表现出高风险,PFOA、全氟庚酸(PFHpA)和全氟丁酸(PFBA)等呈现中风险,其余化合物处于低风险状态。这些中高风险化合物需要特别关注,其潜在生态危害会对水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 生态风险 方法建立 污染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在供给与实际使用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以河池市为例
7
作者 潘广宇 肖燚 +2 位作者 林子雁 刘晏冰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2025年第17期8657-8671,共15页
生态资产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和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给人们带来效益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地、湿地、农田等。生态资产价值评估能够促进生态资产市场化交易,推动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以河池市为例,在评估潜在供给与实际使用的基础... 生态资产是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和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给人们带来效益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地、湿地、农田等。生态资产价值评估能够促进生态资产市场化交易,推动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以河池市为例,在评估潜在供给与实际使用的基础上,以潜在供给为实际使用的阈值,预测实际使用的未来流量,进而利用净现值法核算生态资产价值。结果表明,2020年实际使用总值为2129.12亿元,潜在供给总值为6336.23亿元;以2020年为核算基期,河池市生态资产价值为13.61万亿元,环江县、宜州区资产价值最高,分别为1.82万亿元、1.64万亿元;河池市单位面积资产价值为4.06亿元/km^(2),其中,天峨县单位面积资产价值最高,为4.72亿元/km^(2);结合潜在供给与实际使用能够降低拟合方式的影响,避免由于潜在供给与实际使用的混淆以及潜在供给的忽视导致的问题,提高生态资产价值核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潜在供给 实际使用 生态资产价值 河池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