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韧性科学的回顾与展望:从生态理论到城市实践 被引量:78
1
作者 徐耀阳 李刚 +5 位作者 崔胜辉 许义平 潘军标 童宁军 徐继荣 朱永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297-5304,共8页
城市韧性的概念在生态与环境领域正在兴起,如何将城市的结构复杂性和功能多样性与自然、经济和社会要科学地耦合尤为重要。实践方面,城市韧性在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和私人基金会等计划的支持下得到世界各地城市的日益重视。对此,回顾了... 城市韧性的概念在生态与环境领域正在兴起,如何将城市的结构复杂性和功能多样性与自然、经济和社会要科学地耦合尤为重要。实践方面,城市韧性在国际组织、政府机构和私人基金会等计划的支持下得到世界各地城市的日益重视。对此,回顾了韧性在生态系统科学中的概念起源及其在工程技术与社会学科的应用发展;整合了城市系统的科学知识,以进一步阐述城市韧性的概念及理论发展;举例了目前联合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和跨国企业所构建的全球合作网络中韧性城市的实践。基于城市韧性理论的回顾和韧性城市实践,结合城市系统在生态、经济和社会维度的差异性,就我国城市以韧性为导向的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机遇、挑战及解决途径提出了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科学 理论体系 城市发展 实践与合作 机遇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电磁环境解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段临林 杨传俊 +8 位作者 唐超 张紫燕 连惠勇 孙永彦 黄晓梅 喻慧 蔡澎 宋金超 李新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29,共8页
为了掌握厦门市电磁环境状况,于2014—2015年对厦门市进行网格分区季度监测,由监测数据发现厦门市区的电磁辐射强度较低,其整体电磁环境监测值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标准的要求。不同区域低频磁感应强度呈现工业区>... 为了掌握厦门市电磁环境状况,于2014—2015年对厦门市进行网格分区季度监测,由监测数据发现厦门市区的电磁辐射强度较低,其整体电磁环境监测值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标准的要求。不同区域低频磁感应强度呈现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居住区>旅游风景区的特点,其中商业区、文教居住区比总体平均水平(0.181μT)略低;射频电磁辐射呈现工业区>商业区>旅游风景区>文教居住区的特点,商业区、旅游风景区的平均辐射强度比较接近,接近平均水平(0.73 V/m);运用主成分法分析电场和磁场分布的综合特征,分布表现为4个主成分;还发现了4代不同代际移动通信信号的分布规律,一代、二代手机代表通讯频段信号强度更高,强信号覆盖的范围也更大;三代手机代表通讯频段信号在中心城区、商业区和个别旅游风景区较强;四代手机代表通讯频段信号在中心城区和商业区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电磁环境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国家级珍稀海洋物种自然保护区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种群健康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黄良敏 黎中宝 +5 位作者 吝涛 李元跃 陈融斌 王家樵 陈强 李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10,共8页
利用2009—2010年四个季度月用底栖生物抓斗式采样器捕获的文昌鱼样品,从其资源分布、年龄结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等方面对厦门国家级珍稀海洋物种自然保护区文昌鱼的种群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文昌鱼种群资源分布衰减... 利用2009—2010年四个季度月用底栖生物抓斗式采样器捕获的文昌鱼样品,从其资源分布、年龄结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等方面对厦门国家级珍稀海洋物种自然保护区文昌鱼的种群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文昌鱼种群资源分布衰减趋势明显,只在黄厝—前埔海区、小嶝岛—角屿海区和南线—十八线海区3个核心区还有分布,但资源密度低,分布范围狭小,而在鳄鱼屿实验区未能发现。(2)文昌鱼体重与体长之间关系:W=6.6895×104L3.1818;体长与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为:Lt=65.63[1e0.68(t+0.32)],Wt=404.62[1e0.68(t+0.32)]3.1818;夏季、冬季航次的优势体长组分别为25—35mm和35—45mm,优势体重组分别为25—50mg和50—100mg;秋季低龄鱼较多,而冬季高龄鱼比例较高。(3)采用ELEFANⅠ技术分析了厦门文昌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K、L∞、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和开发率E,发现其生长参数K值较大,自然死亡系数较高,开发率较大(0.69)。综之,厦门自然保护区内的文昌鱼种群健康状况整体不佳,应注意资源保护,加强保护文昌鱼栖息地的底质和水质以及防止过度捕捞以实现其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鱼 种群健康评价 厦门国家级珍稀海洋物种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稻米中的砷水平及其健康风险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刚 郑茂钟 朱永官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8-155,共8页
为更好了解区域水平上水稻(OryzasativaL.)砷所引起的健康风险,在福建省9个地区采集了206份水稻样品并对其总砷和无机砷含量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水稻精米中总砷平均含... 为更好了解区域水平上水稻(OryzasativaL.)砷所引起的健康风险,在福建省9个地区采集了206份水稻样品并对其总砷和无机砷含量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水稻精米中总砷平均含量为(0.105±0.091)mg·kg-1,无机砷平均含量为(0.045±0.019)mg·kg-1。全省所有样品中无机砷含量符合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标准(MCL)0.15mg·kg-1。通过膳食调查的数据和水稻无机砷含量对每天通过稻米消费无机砷摄入量进行了计算,全省平均每天无机砷摄入量为13.50μg,并且9个地区每天无机砷摄入量均超过了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所规定的最大限量标准10μg·d-1。根据无机砷摄入量和癌症斜率因子所构建的癌症风险模型结果表明,福建省稻米无机砷所引起的癌症风险为每100000有37.5人,虽然低于中国的平均水平(每100000有61人),但是超过了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所规定的可以接受的癌症风险的上限(每100000人有10人)。因此,需要进一步通过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来确定福建省稻米无机砷摄入和健康风险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精米 无机砷 癌症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对宿主疾病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泓鸥 董四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宿主肠道内存在的大量微生物与其健康状况直接相关,这些微生物是人和动物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肠道微生物通过多种途径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同时也受到人体内外环境的影响。因此,分析建立肠道微生物、相关疾病的产生原因和作用机制以及环... 宿主肠道内存在的大量微生物与其健康状况直接相关,这些微生物是人和动物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肠道微生物通过多种途径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同时也受到人体内外环境的影响。因此,分析建立肠道微生物、相关疾病的产生原因和作用机制以及环境影响因子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针对肠道微生物对人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先天和获得性免疫、胃肠道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然后重点分析了近年来有关肠道微生物对环境污染所致健康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加深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理解,并为环境毒理学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肠道微生物 疾病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 被引量:80
6
作者 黄静 崔胜辉 +2 位作者 李方一 邱全毅 马克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441-7449,共9页
当前,城市化与全球变化背景叠加,海岸带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沿海城市在全球变化下的脆弱性、敏感性与适应能力等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科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生态系统敏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厦门市作为沿海城... 当前,城市化与全球变化背景叠加,海岸带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沿海城市在全球变化下的脆弱性、敏感性与适应能力等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科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生态系统敏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厦门市作为沿海城市的典型代表,对近20 a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围填海等主要土地利用活动对生态敏感性的影响机制;其次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指数,并分析其变化过程;最后通过ArcGIS图层叠加计算功能,获得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987—2007年厦门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由1987年的67.48 km2,增加为2007年的308.21 km2,扩张了4.57倍,主要为蚕食农业用地和林地而来;海岸线长度由1987年的290.19 km,增加为1992年的343.23 km,而后减小为2007年的299.93 km,围垦养殖活动使得岸线变得曲折,填海造地活动导致岸线变得平滑。厦门市土地利用强度由1987年的2.44逐年增加为2007年的2.5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现减小的趋势,由1987年的7.39×109元减少到2007年的7.02×109元,土地利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负相关关系。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指数由1992年的1.50增加为1997年的4.94,而后减小为2002年的4.12,再增加为2007年的4.47。整体而言,近20 a来厦门市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性灵敏响应程度不很剧烈,生态敏感性高的区域主要位于沿海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沿海城市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砷还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倩 苏建强 +1 位作者 叶军 朱永官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25-233,共9页
砷是一种剧毒物质,环境中的砷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因此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微生物的各种代谢过程对砷在环境中的归趋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砷还原微生物能将吸附于固体矿物中的As(V)还原为可溶性强的As(III),使砷进入液相,从而加剧了地... 砷是一种剧毒物质,环境中的砷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因此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微生物的各种代谢过程对砷在环境中的归趋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砷还原微生物能将吸附于固体矿物中的As(V)还原为可溶性强的As(III),使砷进入液相,从而加剧了地下水等饮用水源的砷污染。论文主要介绍了两种微生物砷还原机制(异化砷还原和细胞质砷还原)在作用机理、蛋白质结构和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更深入理解微生物介导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砷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还原 微生物 异化砷还原 细胞质砷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微塑料在鱼体中的污染现状及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培强 吴志丰 +1 位作者 董四君 黄乾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63,共21页
微塑料污染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每年有大量微塑料进入水环境,因此水生生物正面临着由微塑料带来的巨大威胁,特别是作为水生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及人类重要食物来源的鱼类。前期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渔业资... 微塑料污染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每年有大量微塑料进入水环境,因此水生生物正面临着由微塑料带来的巨大威胁,特别是作为水生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及人类重要食物来源的鱼类。前期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渔业资源逐年减少的同时,鱼类受到的微塑料污染正在不断加剧。随着分析检测水平的提高和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微塑料对鱼类影响的研究特别是其毒性效应研究越来越多,而且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概述了目前微塑料对鱼类影响的几个主要方面。(1)全球鱼类受微塑料污染的现状(鱼类受到的污染程度、受污染鱼类体内的微塑料特征)。(2)微塑料对鱼类产生毒性效应的相关要素:暴露方式(长期/短期、急性/慢性、单一/联合)、微塑料特征(种类、大小、形状、浓度等)、鱼类的生理变化(生殖、免疫、生长、代谢、行为等)、受影响的器官(肝脏、消化道、鳃等)、微塑料的归趋(积累、转移等)。(3)存在问题与展望:缺乏统一的环境分析方法和标准化的毒性测试方法、暴露研究在符合环境实际的同时还应考虑塑料添加剂的影响、加强微塑料的生态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鱼类 污染现状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施用土壤-蔬菜系统中潜在人畜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艾思木巴提·叶尔肯别克 宋亚琼 +3 位作者 亓逢源 王一飞 乔敏 朱永官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63,共14页
畜禽粪便类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人畜病原菌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施入农田后部分病原菌仍能继续存活并繁殖,且可能污染所种植的蔬菜,尤其是一些具有耐药性的人畜病原菌经食物链传递后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巨... 畜禽粪便类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人畜病原菌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施入农田后部分病原菌仍能继续存活并繁殖,且可能污染所种植的蔬菜,尤其是一些具有耐药性的人畜病原菌经食物链传递后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然而,当前大量的研究仅基于单纯的分离培养或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有机肥施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人畜病原菌及其携带的毒力因子基因(virulence factor genes,VFGs)与ARGs认识有限。因此,本研究针对典型的长期施用有机肥的土壤-蔬菜系统,采集有机肥、施肥土及该土壤上种植的叶类蔬菜,如鸡毛菜、菜心、油麦菜和白菜等,结合传统分离培养及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技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学及基因组注释,探究人畜病原菌的分布以及VFGs和ARGs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在该施用有机肥的土壤-蔬菜系统中分离检测到42株人畜病原菌,其中37株属于肠杆菌科,5株属于假单孢菌科,主要的菌株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假单胞菌和柠檬酸杆菌等,其中,大肠杆菌在土壤环境中显著富集,假单胞菌和柠檬酸杆菌主要分布在蔬菜根际及叶际。此外,全基因组测序提供了病原菌遗传信息,表明了人畜病原菌可能具有潜在的攻击性和代谢活性,携带有效应子、粘附性、生物膜、免疫调节性、侵袭性及毒素相关的VFGs。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畜病原菌均携带多种ARGs,这些ARGs编码了对多重耐药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磷霉素类和多黏菌素类等抗生素的抗性。综上,本研究揭示了有机肥施用导致的土壤-蔬菜系统中人畜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详细解析了病原菌携带的VFGs与ARGs类型,指明了食用叶类蔬菜存在的潜在健康风险,为加强畜禽粪便有机肥中重要人畜病原菌的风险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人畜病原菌 抗生素抗性基因 毒力基因 土壤-蔬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BPA)暴露对WHHL家兔糖类和脂类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超 宁博 +1 位作者 范江霖 董四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262,共11页
为利用和人类更为接近的动物模型来研究在高脂血症条件下,BPA暴露是否能促进脂类和糖类代谢异常,并探索潜在的毒性效应机制,选取渡边可遗传高脂血症家兔(WHHL)模型,通过灌胃的方式将其暴露于400μg·kg-1体重的BPA溶液长达12周。在... 为利用和人类更为接近的动物模型来研究在高脂血症条件下,BPA暴露是否能促进脂类和糖类代谢异常,并探索潜在的毒性效应机制,选取渡边可遗传高脂血症家兔(WHHL)模型,通过灌胃的方式将其暴露于400μg·kg-1体重的BPA溶液长达12周。在持续暴露第8周,检测了在空腹状态下,家兔血浆中葡萄糖、胰岛素和脂肪含量的变化,并根据所得结果进行了静脉注射胰岛素耐受试验(IVTT)。在暴露第12周,同样对空腹状态下,家兔血浆中的葡萄糖,胰岛素和脂肪含量进行了检测,并测量了血压和心率。然后,将所有的家兔进行解剖,通过苏木精-伊红(HE)及糖原(PAS)染色分别对心脏和肝脏部位的脂肪及糖原蓄积情况进行了病理学切片分析。同时,检测了肝脏中与脂类和糖类代谢相关基因在m RNA水平上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BPA暴露8周后促使WHHL家兔发生了胰岛素抵抗现象,导致第12周血糖及胰岛素含量升高,同时也促进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的上升。BPA暴露第12周,暴露组WHHL家兔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程度未发生明显增加,但心肌细胞发生了肿胀,胞质中出现了脂肪的蓄积,同时伴随着心律失常。肝脏重量发生增加,肝细胞中同时出现了脂肪和糖原的蓄积现象,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显著上调。研究结果表明,BPA持续暴露可促进WHHL家兔发生脂类和糖类代谢异常,其毒性效应机制可能和胰岛素抵抗及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BPA) WHHL家兔 代谢异常 脂肪和糖原蓄积 胰岛素抵抗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江南城镇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富集水平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广彬 刘义 +1 位作者 俞慎 李桂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06-1911,共6页
以京杭大运河9个江南城镇段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具城镇源特征的重金属(Cu、Pb、Zn、Cd和Cr)在表层沉积物中的富集水平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u、Pb、Zn和Cd在大运河城镇段表层沉积物中显著富集,分别为所属长江沉积物相应背... 以京杭大运河9个江南城镇段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具城镇源特征的重金属(Cu、Pb、Zn、Cd和Cr)在表层沉积物中的富集水平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u、Pb、Zn和Cd在大运河城镇段表层沉积物中显著富集,分别为所属长江沉积物相应背景值的1.2—6.4、1.8—5.8、2.6—18.7和7.1—22.7倍,Cr与背景值接近,属轻微富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进一步表明,城镇段大运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Pb、Zn、Cd和Cr)含量已达到"强"富集水平,属污染水平,其中Cd的生态风险指数最高.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城镇段大运河表层沉积物的传统农田堆肥可能存在生态风险.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富集水平对大运河水环境质量、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健康已构成威胁,必要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迫在眉睫,尤其是对Cd污染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富集水平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京杭大运河江南城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海洋生态毒理学模式生物——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 被引量:19
12
作者 伍辛泷 黄乾生 +1 位作者 方超 董四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5-353,共9页
海洋污染日益加剧,适用于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的鱼类模型的建立意义重大。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在培养条件、生理和分子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正成为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潜在模式生物。阐述了海洋青鳉鱼在海洋生态... 海洋污染日益加剧,适用于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的鱼类模型的建立意义重大。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在培养条件、生理和分子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正成为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潜在模式生物。阐述了海洋青鳉鱼在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优势,系统介绍了海洋青鳉鱼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其在分子毒理学中的应用,最后对海洋青鳉鱼在海洋生态毒理学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青鳉鱼 海洋生态毒理学 模式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长期暴露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内分泌干扰效应的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婷 康美 +1 位作者 黄乾生 董四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3-260,共8页
为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长期暴露对海水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及机制,将孵化后1周的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分别暴露于DEHP(0.1 mg·L-1和0.5 mg·L-1)和MEHP(0.1 mg·L-... 为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长期暴露对海水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及机制,将孵化后1周的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分别暴露于DEHP(0.1 mg·L-1和0.5 mg·L-1)和MEHP(0.1 mg·L-1和0.5 mg·L-1)6个月。结果显示:DEHP显著增加了雌性和雄性海洋青鳉的肝指数,而MEHP只在高剂量时显著增加雄性青鳉的肝指数。对于雌性青鳉,DEHP暴露后肝脏雌激素相关基因ERα、ERβ、ERγ、VTG1、VTG2、ChgH和ChgL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对于雄性青鳉,DEHP暴露后,只有肝脏ERβ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相比之下,MEHP暴露对雌性和雄性青鳉肝VTG和Chg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DEHP激活了雌性和雄性青鳉的肝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而MEHP只在低剂量时上调了雄性青鳉PPARγ的表达。在雌性和雄性青鳉体内,VTG和Chg的表达与ERα和ERγ的表达显著相关,并且ER与PPAR也显著相关。研究表明,DEHP长期暴露可通过激活肝性激素受体调控肝雌激素响应基因(VTG和Chg)和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的表达而对海洋青鳉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并且显示出性别特异性。MEHP对海洋青鳉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弱于DE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 雌激素受体(ER) 卵黄蛋白原(VTG) 卵膜蛋白原(Chg)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生态毒性测试方法综述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倩倩 乔敏 池海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97,共22页
土壤生态毒性测试在化学品管理和污染土壤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测试方法通常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等水平上的存活、繁殖等测试终点来评价化学品或污染土壤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微宇宙等模拟生态系统和一些野外试验方法更接近生... 土壤生态毒性测试在化学品管理和污染土壤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测试方法通常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等水平上的存活、繁殖等测试终点来评价化学品或污染土壤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微宇宙等模拟生态系统和一些野外试验方法更接近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但耗时更长、花费更高。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生物标志物敏感性高、响应速度快,有可能作为土壤污染的快速诊断工具。近年来,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土壤生态毒理学的发展,如组学技术有助于理解有毒物的致毒机制,发现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本文综述了目前土壤生态毒性测试的主要方法及其标准化和应用现状,同时对土壤生态毒性测试方法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在我国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态毒理学 生物标志物 标准测试 生态风险评价 成组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HP和MEHP对H295R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婷 董四君 +3 位作者 王佳 杨丹 杨文佳 李灿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86,共9页
为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及其代谢产物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对H295R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将H295R细胞分别暴露于DEHP(0、1... 为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及其代谢产物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对H295R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将H295R细胞分别暴露于DEHP(0、1、10、100、1 000μmol·L-1)和MEHP(0、1、10、100、1 000μmol·L-1)24 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分析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关键酶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 000μmol·L-1DEHP和MEHP对H295R细胞染毒24 h显著降低H295R细胞活力,所以本研究采用了较低的染毒浓度(0、1、10和100μmol·L-1)对H295R细胞染毒24 h来评估DEHP和MEHP对H295R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的影响。1、10和100μmol·L-1DEHP显著增加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的基因表达水平。10μmol·L-1DEHP显著上调了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2)的基因表达水平。1、10和100μmol·L-1MEHP显著下调了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1和3β-HSD2)、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4、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CYP17和芳香酶CYP19a的基因表达水平。10和100μmol·L-1MEHP染毒H295R 24 h显著下调了CYP21和STAR的基因表达水平,然而,10和100μmol·L-1MEHP显著上调了CYP11B2的基因表达水平。100μmol·L-1MEHP显著下调了17β-HSD1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DEHP、MEHP都可不同程度影响H295R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MEHP可以通过抑制STAR基因的表达,从而将影响胆固醇在细胞内的转运;并能显著性抑制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CYP17、CYP19a、3β-HSD1、3β-HSD2、17β-HSD1、17β-HSD4、CYP21基因的表达,最终将抑制H295R细胞中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与DEHP相比,MEHP对H295R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 H295R 类固醇激素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