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沿海城市秋季大气甲醛污染来源及其环境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林宜玲
洪有为
+4 位作者
纪晓婷
许可
邵智乾
于瑞莲
陈进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60,共9页
基于大气综合观测站的气态污染物(HCHO、O_(3)、PAN、CO、NOx、异戊二烯)及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在线观测数据,研究沿海城市厦门秋季大气HCHO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识别HCHO的主...
基于大气综合观测站的气态污染物(HCHO、O_(3)、PAN、CO、NOx、异戊二烯)及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在线观测数据,研究沿海城市厦门秋季大气HCHO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识别HCHO的主要来源,并估算HCHO对·OH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HCHO平均浓度为(3.15±1.40)×10^(-9),范围为(0.55~7.96)×10^(-9),呈现明显“单峰”日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13:00左右.HCHO与O_(3)、PAN显著正相关;温度、湿度和UV是影响HCHO浓度的主要气象因素,强辐射、高温、低湿、低风速和西南风的条件促进了厦门大气HCHO的二次生成.HCHO小时光解量(PHCHO)范围为(0.01~3.02)×10^(-9)/h,平均PHCHO为0.61×10^(-9)/h,同时,大气HCHO光解成稳定分子H2和CO的速率是光解成自由基H·和HCO·速率的1.1~1.6倍.观测期间大气HCHO来源主要包括二次生成(39.2%)、一次排放(26.6%)和背景源(34.2%);白天HONO光解、O_(3)光解和HCHO光解的平均·OH生成率分别为1.86×10^(-9)/h、1.11×10^(-9)/h和0.70×10^(-9)/h,P(OH_HCHO)占总·OH生成率的1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污染特征
来源
大气氧化性
沿海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后向轨迹的平潭大气污染输送来源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陈乃华
胡宝叶
+3 位作者
杨玉香
游建勇
林浩然
杨育姗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38-945,共8页
利用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数据和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HYSPLIT)模式,分析了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平潭不同季节和O3超标日的气流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和平潭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各季节不同气流类型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利用潜在源...
利用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数据和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HYSPLIT)模式,分析了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平潭不同季节和O3超标日的气流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和平潭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各季节不同气流类型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利用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法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法分析O3污染潜在源区。并以2017年4月28-30日平潭O3污染为例研究O3污染过程。结果表明:影响平潭的气团来源季节差异性较大,受内陆地区气流影响时O3浓度明显高于受海洋型气流影响。平潭O3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其次为江西及福建内陆。江西中部、福建中北部及沿海地区的污染物外来输送对2017年4月28-30日期间平潭O3污染具有一定的贡献。可见,加强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对O3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轨迹
O3
潜在源区
平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孔材料吸附空气中丙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3
作者
程存喜
刘芳
+1 位作者
邵再东
郑煜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52,共12页
丙酮气体的无控排放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吸附法因具有操作简单、经济环保等优点,是去除丙酮气体的有效方法之一。吸附剂是影响吸附性能的关键,其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微观结构及表面物化特性。该文综述了现阶段多孔材料用...
丙酮气体的无控排放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吸附法因具有操作简单、经济环保等优点,是去除丙酮气体的有效方法之一。吸附剂是影响吸附性能的关键,其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微观结构及表面物化特性。该文综述了现阶段多孔材料用于丙酮吸附研究进展,从吸附剂的种类和吸附机理着手,详细论述了吸附剂的制备及改性对其物化特性的影响,以揭示吸附剂结构及表面化学特性与吸附丙酮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高浓度(大气体分压)条件下,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大小是影响丙酮吸附的主要限制因素;低浓度(小气体分压)条件下,超微孔和表面官能团则对丙酮吸附起主要作用。目前多孔材料在吸附丙酮气体的应用仍面临一定的挑战,提高吸附剂制备效率、开发高性能吸附剂和构建多因素吸附体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
多孔材料
孔结构
表面化学特性
吸附机理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静电纺聚酰胺6/聚苯乙烯复合纳米纤维膜制备及其空气过滤性能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江萍
郭朝阳
+3 位作者
张琪骏
吴仁香
钟鹭斌
郑煜铭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针对空气过滤纤维材料的过滤效率、阻力和使用寿命难以平衡的问题,采用多喷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直径、形貌纤维及不同纤维沉积顺序的聚酰胺6/聚苯乙烯(PA6/PS)复合纳米纤维膜,测试了复合膜的平均孔径及孔隙率,建立了纤维结构与过...
针对空气过滤纤维材料的过滤效率、阻力和使用寿命难以平衡的问题,采用多喷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直径、形貌纤维及不同纤维沉积顺序的聚酰胺6/聚苯乙烯(PA6/PS)复合纳米纤维膜,测试了复合膜的平均孔径及孔隙率,建立了纤维结构与过滤效率及阻力的构效关系;结合扫描电镜表征探讨了不同形貌、直径纤维的叠加次序对过滤寿命及细颗粒物沉积行为的影响,系统研究了过滤风速、细颗粒物尺寸对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33 cm/s的风速下,以多喷头静电纺丝方式制备的PA6/PS复合膜具有更好的抵抗风速变化的能力,在长期使用中阻力增加较缓慢,其具有93.13%的过滤效率,30.67 Pa的过滤阻力和0.0889 Pa-1的品质因子,综合过滤性能优于同等条件下H10等级(过滤效率>90%)的商业玻璃纤维过滤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聚苯乙烯
多喷头静电纺丝
空气过滤
多层复合滤料
微纳米纤维
串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期间PM2.5的化学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
5
5
作者
刘涛涛
徐芯蓓
+2 位作者
徐玲玲
陈进生
洪有为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40,共10页
为了探讨厦门金砖会晤期间的排放控制措施以及天气形势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的影响,于2017年8月10日至9月10日对厦门气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中的水溶性离子以及有机碳(OC)、元素碳(EC)等主要化学成分开展了高时间分辨率的在线监测...
为了探讨厦门金砖会晤期间的排放控制措施以及天气形势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的影响,于2017年8月10日至9月10日对厦门气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中的水溶性离子以及有机碳(OC)、元素碳(EC)等主要化学成分开展了高时间分辨率的在线监测。根据空气质量管控措施和天气形势将研究期分为6个阶段。管控前、管控期Ⅰ(非台风)和管控期Ⅱ(非台风) PM2.5质量浓度分别为(33. 12±9. 48)、(30. 30±17. 00)、(16. 01±4. 71)μg/m^3。管控期Ⅰ(台风)和管控期Ⅱ(台风) PM2.5质量浓度分别为(12. 40±3. 73)、(12. 45±3. 28)μg/m^3。结果表明:管控期Ⅰ(非台风)阶段受静稳天气的影响,管控效果削弱,PM2.5质量浓度下降幅度小;台风对颗粒物质量浓度下降的影响比管控更显著。管控初期,PM2.5中二次无机离子的质量浓度下降明显;台风对碳质组分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如无机组分显著。PMF源解析结果表明,二次无机源是PM2.5主要来源,随着管控措施的实行,扬尘源的贡献从21%降低到6%,而机动车源的贡献降幅不明显。台风期间SO4^2-、NO3^-、SO2、NO2以及硫酸盐氧化比值(SOR)均明显低于非台风期间,氮氧化比值(NOR)反而升高。台风和非台风期间NOR的日变化特征一致,NOR与阳离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或高风速海风期间NOR与Na^+呈现很强的正相关性,说明海盐粒子可促进NO2非均相反应生成N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管控
金砖会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沿海城市秋季大气甲醛污染来源及其环境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林宜玲
洪有为
纪晓婷
许可
邵智乾
于瑞莲
陈进生
机构
华侨大学化工
学院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中心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城市
环境
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福建省
大气
臭氧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
河北大学生命
科学
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6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277091)
福建省对外合作项目(2020I0038)
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GCMAC2020)。
文摘
基于大气综合观测站的气态污染物(HCHO、O_(3)、PAN、CO、NOx、异戊二烯)及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在线观测数据,研究沿海城市厦门秋季大气HCHO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识别HCHO的主要来源,并估算HCHO对·OH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HCHO平均浓度为(3.15±1.40)×10^(-9),范围为(0.55~7.96)×10^(-9),呈现明显“单峰”日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13:00左右.HCHO与O_(3)、PAN显著正相关;温度、湿度和UV是影响HCHO浓度的主要气象因素,强辐射、高温、低湿、低风速和西南风的条件促进了厦门大气HCHO的二次生成.HCHO小时光解量(PHCHO)范围为(0.01~3.02)×10^(-9)/h,平均PHCHO为0.61×10^(-9)/h,同时,大气HCHO光解成稳定分子H2和CO的速率是光解成自由基H·和HCO·速率的1.1~1.6倍.观测期间大气HCHO来源主要包括二次生成(39.2%)、一次排放(26.6%)和背景源(34.2%);白天HONO光解、O_(3)光解和HCHO光解的平均·OH生成率分别为1.86×10^(-9)/h、1.11×10^(-9)/h和0.70×10^(-9)/h,P(OH_HCHO)占总·OH生成率的10%~21%.
关键词
甲醛
污染特征
来源
大气氧化性
沿海城市
Keywords
formaldehyd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source
atmospheric oxidation capacity
coastal city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后向轨迹的平潭大气污染输送来源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陈乃华
胡宝叶
杨玉香
游建勇
林浩然
杨育姗
机构
福建省平潭
环境
监测
中心
站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区域
大气环境
研究
卓越
创新
中心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城市
环境
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38-945,共8页
文摘
利用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数据和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HYSPLIT)模式,分析了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平潭不同季节和O3超标日的气流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和平潭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各季节不同气流类型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利用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法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法分析O3污染潜在源区。并以2017年4月28-30日平潭O3污染为例研究O3污染过程。结果表明:影响平潭的气团来源季节差异性较大,受内陆地区气流影响时O3浓度明显高于受海洋型气流影响。平潭O3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其次为江西及福建内陆。江西中部、福建中北部及沿海地区的污染物外来输送对2017年4月28-30日期间平潭O3污染具有一定的贡献。可见,加强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对O3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后向轨迹
O3
潜在源区
平潭
Keywords
backward trajectory
O3
potential source area
Pingtan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孔材料吸附空气中丙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3
作者
程存喜
刘芳
邵再东
郑煜铭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区域
大气环境
研究
卓越
创新
中心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城市
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厦门工
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52,共12页
基金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191021)。
文摘
丙酮气体的无控排放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吸附法因具有操作简单、经济环保等优点,是去除丙酮气体的有效方法之一。吸附剂是影响吸附性能的关键,其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微观结构及表面物化特性。该文综述了现阶段多孔材料用于丙酮吸附研究进展,从吸附剂的种类和吸附机理着手,详细论述了吸附剂的制备及改性对其物化特性的影响,以揭示吸附剂结构及表面化学特性与吸附丙酮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高浓度(大气体分压)条件下,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大小是影响丙酮吸附的主要限制因素;低浓度(小气体分压)条件下,超微孔和表面官能团则对丙酮吸附起主要作用。目前多孔材料在吸附丙酮气体的应用仍面临一定的挑战,提高吸附剂制备效率、开发高性能吸附剂和构建多因素吸附体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丙酮
多孔材料
孔结构
表面化学特性
吸附机理
吸附性能
Keywords
acetone
porous materials
porous structure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y
adsorption mechanism
adsorption property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静电纺聚酰胺6/聚苯乙烯复合纳米纤维膜制备及其空气过滤性能
被引量:
3
4
作者
陈江萍
郭朝阳
张琪骏
吴仁香
钟鹭斌
郑煜铭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区域
大气环境
研究
卓越
创新
中心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城市
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
福建省
大气
臭氧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00167)
厦门市重大科技项目(3502Z20191021)
+1 种基金
福建省中科院STS计划项目(N2021T3071)
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点专项项目(2022Z028)。
文摘
针对空气过滤纤维材料的过滤效率、阻力和使用寿命难以平衡的问题,采用多喷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直径、形貌纤维及不同纤维沉积顺序的聚酰胺6/聚苯乙烯(PA6/PS)复合纳米纤维膜,测试了复合膜的平均孔径及孔隙率,建立了纤维结构与过滤效率及阻力的构效关系;结合扫描电镜表征探讨了不同形貌、直径纤维的叠加次序对过滤寿命及细颗粒物沉积行为的影响,系统研究了过滤风速、细颗粒物尺寸对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33 cm/s的风速下,以多喷头静电纺丝方式制备的PA6/PS复合膜具有更好的抵抗风速变化的能力,在长期使用中阻力增加较缓慢,其具有93.13%的过滤效率,30.67 Pa的过滤阻力和0.0889 Pa-1的品质因子,综合过滤性能优于同等条件下H10等级(过滤效率>90%)的商业玻璃纤维过滤膜。
关键词
聚酰胺6
聚苯乙烯
多喷头静电纺丝
空气过滤
多层复合滤料
微纳米纤维
串珠结构
Keywords
polyamide 6
polystyrene
multiple-nozzle electrospinning
air filtration
multi-layer composite filter
micro-nano fiber
beaded structure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期间PM2.5的化学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
5
5
作者
刘涛涛
徐芯蓓
徐玲玲
陈进生
洪有为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大学资源与
环境
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
环境
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40,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近海地基高分辨率观测与数据集成技术”(2016YFC02005)。
文摘
为了探讨厦门金砖会晤期间的排放控制措施以及天气形势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的影响,于2017年8月10日至9月10日对厦门气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中的水溶性离子以及有机碳(OC)、元素碳(EC)等主要化学成分开展了高时间分辨率的在线监测。根据空气质量管控措施和天气形势将研究期分为6个阶段。管控前、管控期Ⅰ(非台风)和管控期Ⅱ(非台风) PM2.5质量浓度分别为(33. 12±9. 48)、(30. 30±17. 00)、(16. 01±4. 71)μg/m^3。管控期Ⅰ(台风)和管控期Ⅱ(台风) PM2.5质量浓度分别为(12. 40±3. 73)、(12. 45±3. 28)μg/m^3。结果表明:管控期Ⅰ(非台风)阶段受静稳天气的影响,管控效果削弱,PM2.5质量浓度下降幅度小;台风对颗粒物质量浓度下降的影响比管控更显著。管控初期,PM2.5中二次无机离子的质量浓度下降明显;台风对碳质组分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如无机组分显著。PMF源解析结果表明,二次无机源是PM2.5主要来源,随着管控措施的实行,扬尘源的贡献从21%降低到6%,而机动车源的贡献降幅不明显。台风期间SO4^2-、NO3^-、SO2、NO2以及硫酸盐氧化比值(SOR)均明显低于非台风期间,氮氧化比值(NOR)反而升高。台风和非台风期间NOR的日变化特征一致,NOR与阳离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或高风速海风期间NOR与Na^+呈现很强的正相关性,说明海盐粒子可促进NO2非均相反应生成NO3-。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管控
金砖会晤
Keywords
PM2.5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source apportionment
control measures
BRICS summit
分类号
X8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沿海城市秋季大气甲醛污染来源及其环境影响
林宜玲
洪有为
纪晓婷
许可
邵智乾
于瑞莲
陈进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后向轨迹的平潭大气污染输送来源研究
陈乃华
胡宝叶
杨玉香
游建勇
林浩然
杨育姗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多孔材料吸附空气中丙酮的研究进展
程存喜
刘芳
邵再东
郑煜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静电纺聚酰胺6/聚苯乙烯复合纳米纤维膜制备及其空气过滤性能
陈江萍
郭朝阳
张琪骏
吴仁香
钟鹭斌
郑煜铭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期间PM2.5的化学特征及来源
刘涛涛
徐芯蓓
徐玲玲
陈进生
洪有为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