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家庭能耗与碳足迹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1
作者
冯玲
吝涛
赵千钧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家庭消费是产生CO2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家庭产生的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比例日益增加,家庭的节能减排潜力也随之升高。开展家庭能耗和碳足迹研究,不仅可以为众多家庭提供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指...
家庭消费是产生CO2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家庭产生的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比例日益增加,家庭的节能减排潜力也随之升高。开展家庭能耗和碳足迹研究,不仅可以为众多家庭提供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指导,帮助居民寻求科学有效的节能减排途径,而且对于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缓解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家庭碳足迹的概念、来源以及计算方法入手:总结了家庭能耗及碳足迹研究6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家庭能耗和碳足迹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家庭能耗及碳足迹动态变化状况,国家间或地区间家庭能耗及碳足迹对比,家庭碳足迹计算模型,家庭碳排放管理。最后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能耗
碳足迹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时间序列计算的厦门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天海
刘刚
+3 位作者
唐立娜
罗宏森
母洪都
于宁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0-806,共7页
目前我国快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二者的协调健康发展备受关注。以快速城市化的厦门市为研究区,基于时间序列计算了该市1980—2010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0年间厦门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980年的0.52 ghm^2持续...
目前我国快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二者的协调健康发展备受关注。以快速城市化的厦门市为研究区,基于时间序列计算了该市1980—2010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0年间厦门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980年的0.52 ghm^2持续增长至2010年的2.37 ghm^2,并且表现出阶段性,其中1990—2000年的增长量是1980—1990年的近3倍,2000—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增长量约等于第一阶段(1980—1990年)和第二阶段(1990—2000年)增长量之和。在供给方面,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由此导致生态赤字逐年扩大,生态环境压力逐渐加重。从组分分析看,影响人均生态足迹逐年扩大的主要组分为化石能源用地和建设用地。而生态承载力组分方面,耕地下降明显,建设用地略有上升。同时,生态足迹强度(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需求)在30年间持续降低,表明资源的利用效率越来越高。研究表明,厦门市工业化的发展对化石、电力等能源的巨大消耗导致生态足迹逐年增加,其产业结构需要调整。鉴于厦门市自身特点,应该在城市发展策略上由二产转向三产。此外,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耕地锐减,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小,经济、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健康矛盾显著,对其可持续发展应予以重视,在未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划出生态保护用地的红线,避免过度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时间序列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洋玫瑰杆菌类群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3
作者
陈正浩
张永雨
杨素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0-1629,共10页
海洋玫瑰杆菌类群(Roseobacter lineage)是属于α-变形菌纲中的一类系统发育相近,但生理代谢功能多样的细菌类群,包含40多个不同的细菌种属。它们在海洋中丰度较高,且分布极为广泛,尤其在近海与极地海洋中,其丰度约占整个浮游细菌群落的...
海洋玫瑰杆菌类群(Roseobacter lineage)是属于α-变形菌纲中的一类系统发育相近,但生理代谢功能多样的细菌类群,包含40多个不同的细菌种属。它们在海洋中丰度较高,且分布极为广泛,尤其在近海与极地海洋中,其丰度约占整个浮游细菌群落的15%—25%。玫瑰杆菌类群通过其多样化的生理代谢功能(如好氧不产氧光合作用、一氧化碳氧化、硫化物降解等)在海洋碳、硫循环和全球气候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玫瑰杆菌类群还能产生多种具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质。简要综述了海洋玫瑰杆菌类群的生态分布特征、生存方式、生理代谢功能、基因组特征等的一些研究进展,并结合作者的工作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杆菌
好氧不产氧光合作用
硫代谢
次生代谢物质
玫瑰杆菌噬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57—2017年厦门市马銮湾国土开发动态规律
被引量:
2
4
作者
崔胜辉
丁晟平
+3 位作者
徐礼来
汤剑雄
李方一
沈育生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2-510,共9页
以厦门市马銮湾为研究区,从规模、速度和结构3方面全面分析了1957—2017年马銮湾陆域和海域土地利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60年间马銮湾从半农半渔的农村地区发展到现在高度城市化的城区,经历了“滩涂大开发-养殖和工业快速扩张-城...
以厦门市马銮湾为研究区,从规模、速度和结构3方面全面分析了1957—2017年马銮湾陆域和海域土地利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60年间马銮湾从半农半渔的农村地区发展到现在高度城市化的城区,经历了“滩涂大开发-养殖和工业快速扩张-城镇扩张”的国土开发过程,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呈加快趋势,后30年为前30年的2.1倍,近10年更为显著,为前30年的4.7倍,且海域利用变化速度总体快于陆域;(2)马銮湾作为我国的典型海湾地区,其国土开发有以下规律:1957—1987年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为农业现代化,1987—2007年为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2007—2017年则主要来自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主要驱动了海域开发,工业化和城镇化主要驱动了陆域开发,而城镇化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最快;前期的海域开发以围垦滩涂为主,后期主要是填海造地。陆海统筹需要针对所处的发展阶段,根据国土开发的综合效益制定相应的国土开发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湾地区
土地利用变化
陆海统筹
动态分析
厦门市马銮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跨界自然保护区——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手段
被引量:
26
5
作者
石龙宇
李杜
+1 位作者
陈蕾
赵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6892-6900,共9页
随着区域合作和大尺度景观保护的需求不断增加,跨界资源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跨界资源管理的一种典型方式,跨界自然保护区正成为保护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对跨界自然保护区概念、类型及历史发展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
随着区域合作和大尺度景观保护的需求不断增加,跨界资源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跨界资源管理的一种典型方式,跨界自然保护区正成为保护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对跨界自然保护区概念、类型及历史发展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跨界自然保护区的效益和代价及影响跨界自然保护区成败的因素,指出建立跨界自然保护区可能是在更大尺度上实现生态系统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同时,分析了我国保护区的跨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不同行政区间展开跨界合作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跨界保护的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自然保护区
跨界合作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闽三角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量:
31
6
作者
朱立晨
王豪伟
唐立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254-7268,共15页
基于GIS及RS技术,选取研究区内最重要的水源涵养服务、水土保持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为研究对象,采用NPP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对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进行评价,试图揭示闽三角区域各类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级情...
基于GIS及RS技术,选取研究区内最重要的水源涵养服务、水土保持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为研究对象,采用NPP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对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进行评价,试图揭示闽三角区域各类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级情况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从土地利用以及主控因子识别两方面对形成闽三角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各重要性级别区域的深层次原因做出科学分析。以最终闽三角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为例,研究结果表明:(1)极为重要和高度重要的区域面积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39%,总体分布在闽三角中部偏西南地区的南靖县、平和县以及长泰县境内,其在海拔300—600 m以及坡度10°—20°的环境中面积占比较高。(2)一般重要和较为重要区域总体分布在闽三角东北部沿海地区的泉州市及厦门市范围内,其在海拔900—1800 m以及坡度>40°的环境中面积占比较高。(3)随着重要性级别从一般重要到极为重要的提升,其相应重要性级别区域的地理中心由南安市境内出发,逐渐向西方向移动,后经由华安县境内转向西南方向,最终落在南靖县境内。(4)从一般重要区域到极为重要区域,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占比显著增加,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耕地以及水域的面积占比则出现明显降低。(5)一般重要区域划分的主要控制因子依次为多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降水因子、土壤渗流能力因子,极为重要区域划分的主要控制因子依次为多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海拔因子、降水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三角区域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生物多样性保护
NPP定量指标评价法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57-2019年厦门市马銮湾海岸线和围填海时空演变及互动关系分析
被引量:
9
7
作者
丁晟平
崔胜辉
+2 位作者
徐礼来
汤剑雄
杨妙鸿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0-270,共11页
我国海湾地区高强度开发使得围填海活动频繁、岸线变化显著,分析岸线与围填海的时空动态特征以及互动关系对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分形维数、岸线开发利用程度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等方法,研究了厦门市马銮湾1957—2019年海岸...
我国海湾地区高强度开发使得围填海活动频繁、岸线变化显著,分析岸线与围填海的时空动态特征以及互动关系对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分形维数、岸线开发利用程度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等方法,研究了厦门市马銮湾1957—2019年海岸线变迁和围填海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互动关系。结果表明:①1957—2019年马銮湾大陆岸线长度减幅达43.0%,其中自然岸线减少了83.4%;岸线长度总体先减后增,岸线分形维数波动变化,岸线主体类型经历了从自然岸线向养殖岸线再到建设岸线、围而未用岸线逐步变迁的过程;岸线开发利用程度指数从0.27上升到0.79,并在1997年后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②1957—2019年,马銮湾总围填海面积为2187.39 hm 2,其中1957—1972年围填速率最大(83.57 hm 2/a);围填海主要利用类型从耕地向养殖池再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逐步演变,总围填海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从0.25增加到0.76。③岸线长度、分形维数受围填海面积、海岸形状、围填海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同时岸线对围填海活动具有约束作用。岸线长度、自然岸线长度与围填海面积成显著负相关,大陆人工岸线长度、岸线利用程度与围填海面积成显著正相关,岸线分形维数与围填海面积无显著相关。本研究可为海湾地区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围填海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岸线变迁
围填海
时空动态
马銮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家庭能耗与碳足迹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1
作者
冯玲
吝涛
赵千钧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遥感应用
研究所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50
文摘
家庭消费是产生CO2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家庭产生的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比例日益增加,家庭的节能减排潜力也随之升高。开展家庭能耗和碳足迹研究,不仅可以为众多家庭提供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指导,帮助居民寻求科学有效的节能减排途径,而且对于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缓解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家庭碳足迹的概念、来源以及计算方法入手:总结了家庭能耗及碳足迹研究6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家庭能耗和碳足迹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家庭能耗及碳足迹动态变化状况,国家间或地区间家庭能耗及碳足迹对比,家庭碳足迹计算模型,家庭碳排放管理。最后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家庭:能耗
碳足迹
节能减排
Keywords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footprint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分类号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时间序列计算的厦门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天海
刘刚
唐立娜
罗宏森
母洪都
于宁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工
学院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四川师范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
研究
院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0-806,共7页
基金
四川师范大学引进博士科研启动项目(341595001)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8ZB0492)
文摘
目前我国快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二者的协调健康发展备受关注。以快速城市化的厦门市为研究区,基于时间序列计算了该市1980—2010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0年间厦门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980年的0.52 ghm^2持续增长至2010年的2.37 ghm^2,并且表现出阶段性,其中1990—2000年的增长量是1980—1990年的近3倍,2000—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增长量约等于第一阶段(1980—1990年)和第二阶段(1990—2000年)增长量之和。在供给方面,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由此导致生态赤字逐年扩大,生态环境压力逐渐加重。从组分分析看,影响人均生态足迹逐年扩大的主要组分为化石能源用地和建设用地。而生态承载力组分方面,耕地下降明显,建设用地略有上升。同时,生态足迹强度(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需求)在30年间持续降低,表明资源的利用效率越来越高。研究表明,厦门市工业化的发展对化石、电力等能源的巨大消耗导致生态足迹逐年增加,其产业结构需要调整。鉴于厦门市自身特点,应该在城市发展策略上由二产转向三产。此外,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耕地锐减,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小,经济、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健康矛盾显著,对其可持续发展应予以重视,在未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划出生态保护用地的红线,避免过度开发。
关键词
环境学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时间序列
厦门
Keywords
environmentalolo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footprint
time series
Xiamen City
分类号
X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玫瑰杆菌类群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3
作者
陈正浩
张永雨
杨素萍
机构
华侨大学、生物工程与技术系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
环境
科学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0-1629,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CB9557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6087,31070054)
+1 种基金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132014)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MELRS1206)
文摘
海洋玫瑰杆菌类群(Roseobacter lineage)是属于α-变形菌纲中的一类系统发育相近,但生理代谢功能多样的细菌类群,包含40多个不同的细菌种属。它们在海洋中丰度较高,且分布极为广泛,尤其在近海与极地海洋中,其丰度约占整个浮游细菌群落的15%—25%。玫瑰杆菌类群通过其多样化的生理代谢功能(如好氧不产氧光合作用、一氧化碳氧化、硫化物降解等)在海洋碳、硫循环和全球气候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玫瑰杆菌类群还能产生多种具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质。简要综述了海洋玫瑰杆菌类群的生态分布特征、生存方式、生理代谢功能、基因组特征等的一些研究进展,并结合作者的工作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玫瑰杆菌
好氧不产氧光合作用
硫代谢
次生代谢物质
玫瑰杆菌噬菌体
Keywords
Roseobacter lineage
aerobic 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
sulfur metabolism
secondary metabolites
roseophage
分类号
Q93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57—2017年厦门市马銮湾国土开发动态规律
被引量:
2
4
作者
崔胜辉
丁晟平
徐礼来
汤剑雄
李方一
沈育生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厦门市
城市
代谢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
学院
出处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2-510,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C05066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资助项目(41661144032)。
文摘
以厦门市马銮湾为研究区,从规模、速度和结构3方面全面分析了1957—2017年马銮湾陆域和海域土地利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60年间马銮湾从半农半渔的农村地区发展到现在高度城市化的城区,经历了“滩涂大开发-养殖和工业快速扩张-城镇扩张”的国土开发过程,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呈加快趋势,后30年为前30年的2.1倍,近10年更为显著,为前30年的4.7倍,且海域利用变化速度总体快于陆域;(2)马銮湾作为我国的典型海湾地区,其国土开发有以下规律:1957—1987年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为农业现代化,1987—2007年为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2007—2017年则主要来自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主要驱动了海域开发,工业化和城镇化主要驱动了陆域开发,而城镇化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最快;前期的海域开发以围垦滩涂为主,后期主要是填海造地。陆海统筹需要针对所处的发展阶段,根据国土开发的综合效益制定相应的国土开发政策。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湾地区
土地利用变化
陆海统筹
动态分析
厦门市马銮湾
Keywords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bay area
land use change
terrestrial and sea coordination
dynamic analysis
Maluan Bay of Xiamen City
分类号
P7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跨界自然保护区——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手段
被引量:
26
5
作者
石龙宇
李杜
陈蕾
赵洋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6892-6900,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53)
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
文摘
随着区域合作和大尺度景观保护的需求不断增加,跨界资源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跨界资源管理的一种典型方式,跨界自然保护区正成为保护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对跨界自然保护区概念、类型及历史发展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跨界自然保护区的效益和代价及影响跨界自然保护区成败的因素,指出建立跨界自然保护区可能是在更大尺度上实现生态系统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同时,分析了我国保护区的跨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不同行政区间展开跨界合作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对跨界保护的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
跨界自然保护区
跨界合作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Keywords
transboundary protected area
transboundary cooperati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分类号
X3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闽三角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量:
31
6
作者
朱立晨
王豪伟
唐立娜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北京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254-7268,共1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29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4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1101)
文摘
基于GIS及RS技术,选取研究区内最重要的水源涵养服务、水土保持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为研究对象,采用NPP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对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进行评价,试图揭示闽三角区域各类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级情况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从土地利用以及主控因子识别两方面对形成闽三角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各重要性级别区域的深层次原因做出科学分析。以最终闽三角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为例,研究结果表明:(1)极为重要和高度重要的区域面积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39%,总体分布在闽三角中部偏西南地区的南靖县、平和县以及长泰县境内,其在海拔300—600 m以及坡度10°—20°的环境中面积占比较高。(2)一般重要和较为重要区域总体分布在闽三角东北部沿海地区的泉州市及厦门市范围内,其在海拔900—1800 m以及坡度>40°的环境中面积占比较高。(3)随着重要性级别从一般重要到极为重要的提升,其相应重要性级别区域的地理中心由南安市境内出发,逐渐向西方向移动,后经由华安县境内转向西南方向,最终落在南靖县境内。(4)从一般重要区域到极为重要区域,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占比显著增加,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耕地以及水域的面积占比则出现明显降低。(5)一般重要区域划分的主要控制因子依次为多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降水因子、土壤渗流能力因子,极为重要区域划分的主要控制因子依次为多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海拔因子、降水因子。
关键词
闽三角区域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生物多样性保护
NPP定量指标评价法
空间分布
Keywords
Min triangle area
importance of ecosystem services
water conserva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NPP quantitative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spatia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X82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57-2019年厦门市马銮湾海岸线和围填海时空演变及互动关系分析
被引量:
9
7
作者
丁晟平
崔胜辉
徐礼来
汤剑雄
杨妙鸿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厦门市
城市
代谢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0-270,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C0505801)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资助项目(KFZD-SW-3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资助项目(41661144032)。
文摘
我国海湾地区高强度开发使得围填海活动频繁、岸线变化显著,分析岸线与围填海的时空动态特征以及互动关系对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分形维数、岸线开发利用程度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等方法,研究了厦门市马銮湾1957—2019年海岸线变迁和围填海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互动关系。结果表明:①1957—2019年马銮湾大陆岸线长度减幅达43.0%,其中自然岸线减少了83.4%;岸线长度总体先减后增,岸线分形维数波动变化,岸线主体类型经历了从自然岸线向养殖岸线再到建设岸线、围而未用岸线逐步变迁的过程;岸线开发利用程度指数从0.27上升到0.79,并在1997年后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②1957—2019年,马銮湾总围填海面积为2187.39 hm 2,其中1957—1972年围填速率最大(83.57 hm 2/a);围填海主要利用类型从耕地向养殖池再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逐步演变,总围填海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从0.25增加到0.76。③岸线长度、分形维数受围填海面积、海岸形状、围填海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同时岸线对围填海活动具有约束作用。岸线长度、自然岸线长度与围填海面积成显著负相关,大陆人工岸线长度、岸线利用程度与围填海面积成显著正相关,岸线分形维数与围填海面积无显著相关。本研究可为海湾地区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围填海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岸线变迁
围填海
时空动态
马銮湾
Keywords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shoreline change
reclamation
spatial-temporal dynamics
Maluan Bay
分类号
P7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家庭能耗与碳足迹研究进展
冯玲
吝涛
赵千钧
《生态科学》
CSCD
201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时间序列计算的厦门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张天海
刘刚
唐立娜
罗宏森
母洪都
于宁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海洋玫瑰杆菌类群研究进展
陈正浩
张永雨
杨素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1957—2017年厦门市马銮湾国土开发动态规律
崔胜辉
丁晟平
徐礼来
汤剑雄
李方一
沈育生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跨界自然保护区——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手段
石龙宇
李杜
陈蕾
赵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闽三角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
朱立晨
王豪伟
唐立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1957-2019年厦门市马銮湾海岸线和围填海时空演变及互动关系分析
丁晟平
崔胜辉
徐礼来
汤剑雄
杨妙鸿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