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12月1—2日磁暴期间北京上空热层响应研究
1
作者 李韶阳 任志鹏 +4 位作者 于婷婷 刘立波 乐新安 李国主 魏勇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8-2038,共11页
在地磁暴期间电离层和热层将发生剧烈扰动,对卫星导航定位以及轨道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磁暴对热层的影响,利用Li等(2023)提出的基于低高度电子密度剖面的热层参数反演方法,研究了2023年12月1日—2日大磁暴期间热层响应特征... 在地磁暴期间电离层和热层将发生剧烈扰动,对卫星导航定位以及轨道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磁暴对热层的影响,利用Li等(2023)提出的基于低高度电子密度剖面的热层参数反演方法,研究了2023年12月1日—2日大磁暴期间热层响应特征及其随地方时的变化.本文选择北京台站(地理位置:39.56°N;116.20°E;地磁位置:30.16°N;172.00°E)测高仪测量的电子密度数据进行逃逸层温度的反演计算,并将其代入NRLM_(S)ISE-00模式计算相应的热层大气质量密度.结果显示,相较于地磁平静期,磁暴期间逃逸层温度增加了100~150K,增长幅度为10%~24%;大气质量密度增加了2×10^(-13)~12×10^(-13) kg·m^(-3),增长幅度为18%~140%.另利用NRLM_(S)ISE-00模式模拟研究了太阳活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磁暴期间太阳活动相较于静日对热层的影响有限,磁暴是导致逃逸层温度和大气质量密度异常增加的主导因素.此外,磁暴期间逃逸层温度和大气质量密度与静日平均值的偏差存在1~2 h的小尺度扰动,重力波的传播是引起扰动的重要因素.目前电离层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全球长期观测数据,并能够提供实时的电离层观测数据,该方法为提高热层预测和临近预报的能力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暴 热层响应 逃逸层温度 大气质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