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河油田下古生界溶洞充填巨晶方解石流体来源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开开 蔡春芳 +1 位作者 蔡镠璐 姜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5-605,共11页
塔河油田溶洞巨晶方解石充填物的微量元素、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的对比研究表明,不同井位巨晶方解石可能来源于不同的流体体系。T417井和S76井鹰山组、T904井一间房组及TS1井丘里塔格组溶洞巨晶方解石样品具有富U、高V... 塔河油田溶洞巨晶方解石充填物的微量元素、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的对比研究表明,不同井位巨晶方解石可能来源于不同的流体体系。T417井和S76井鹰山组、T904井一间房组及TS1井丘里塔格组溶洞巨晶方解石样品具有富U、高V/Cr特征,且均一温度主要分布于148.9~169.9℃,相对围岩所经历最高温度约20℃,反映为还原性的热液流体体系,该流体具有高^(87)Sr/^(86)Sr及低δ^(18)O的特征。T904井良里塔格组巨晶方解石具有贫U、低V/Cr及均一温度较低的特征(75~81℃),反映为富氧低温流体体系,结合样品的高^(87)Sr/^(86)Sr及低δ^(18)O特征,可以推测该低温流体可能为大气水来源。热液流体与大气淡水的运移受断层、裂缝和不整合面等因素控制,从而使得不同井位、层位的巨晶方解石沉淀时具有不同的流体成分与温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巨晶方解石 微量元素 流体包裹体 ^(87)Sr/^(86)Sr δ^(18) 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部海盆扩张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2
作者 许鹤华 马辉 +1 位作者 宋海斌 陈爱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70-3078,共9页
南海的形成演化一直足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南海的扩张发生在早渐新世-早中新世,并且在南海的扩张中至少包括一次洋脊跃迁.本文采用上升离散地幔流和热对流耦合模型模拟了南海东部海盆扩张、洋中脊跃迁和扩张停止后岩石圈的热结构演化... 南海的形成演化一直足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南海的扩张发生在早渐新世-早中新世,并且在南海的扩张中至少包括一次洋脊跃迁.本文采用上升离散地幔流和热对流耦合模型模拟了南海东部海盆扩张、洋中脊跃迁和扩张停止后岩石圈的热结构演化和岩浆熔融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洋中脊跃迁是南海扩张中的一个重要的过程,由于洋脊跃迁使得在两洋脊之间形成一个部分熔融岩浆区,岩浆部分熔融的存在使洋脊之间海底火山分布也相对较多以及地形相对较高,同时造成南侧的洋脊两侧地形以及海山都分布不对称的现象,这反过来也能论证跃迁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裂大陆边缘 上升离散地幔流 热流 洋中脊跃迁 岩浆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地震分辨率和信噪比的叠前T0校正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夏忠谋 邹振 刘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5-359,共5页
地震成像处理中因动校正不当导致同相轴出现弯曲的现象,进而降低叠加剖面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本文利用滤波后的近零炮检距地震道作为参考道,再利用道间的相关特性获取各道的T0校正量,对道集进行校正,并采用Sinc函数高精度插值,使得原道... 地震成像处理中因动校正不当导致同相轴出现弯曲的现象,进而降低叠加剖面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本文利用滤波后的近零炮检距地震道作为参考道,再利用道间的相关特性获取各道的T0校正量,对道集进行校正,并采用Sinc函数高精度插值,使得原道集上的同相轴趋于水平。叠加后断点成像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同相轴变细、频带变宽,从而提高了地震成像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道集 分辨率 信噪比 Sinc函数插值 相关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