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研究综述 被引量:25
1
作者 付永涛 李继亮 +3 位作者 周辉 王义天 吴运高 吴峻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_e)是表示岩石圈抵抗挠曲变形能力的参数。通过计算该参数,可以获得不同地区、不同构造省的岩石圈挠曲强度,并可以进行区域的比较。本文详细地介绍了T_e的计算方法、研究模型和控制因素。由于T_e与岩石圈热结...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_e)是表示岩石圈抵抗挠曲变形能力的参数。通过计算该参数,可以获得不同地区、不同构造省的岩石圈挠曲强度,并可以进行区域的比较。本文详细地介绍了T_e的计算方法、研究模型和控制因素。由于T_e与岩石圈热结构、流变结构、力学结构紧密相关,T_e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岩石圈强度的定量认识,而且可以获取岩石圈热结构、力学结构空间变化的信息,以及对地幔对流等动力学问题做出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 有效弹性厚度 热结构 力学结构 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富硅交代与大陆岩石圈的演化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立辉 周新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1-146,共6页
富硅交代是弧下地幔中熔体岩石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是造成古老克拉通陆下岩石圈地幔富硅的主要机制。在弧下地幔捕掳体中 ,橄榄岩被来自俯冲洋壳物质部分熔融生成的含水富硅熔体交代后 ,斜方辉石含量的增加使全岩富集SiO2 ,斜方辉... 富硅交代是弧下地幔中熔体岩石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是造成古老克拉通陆下岩石圈地幔富硅的主要机制。在弧下地幔捕掳体中 ,橄榄岩被来自俯冲洋壳物质部分熔融生成的含水富硅熔体交代后 ,斜方辉石含量的增加使全岩富集SiO2 ,斜方辉石显示异常低的Al2 O3和Cr2 O3,微量元素上表现为强烈富集LILE ,强烈亏损Nb ,Ta和Ti。在古老克拉通地幔岩样品中 ,方辉橄榄岩具过剩的斜方辉石 ,橄榄石的Ni含量与斜方辉石的组成含量成正比 ,而和橄榄石的x(Mg) /x(Mg +Fe2 +)值没有正比关系 ,被解释为亏损的地幔橄榄岩和来自俯冲板片的富硅熔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熔体岩石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陆下岩石圈地幔富集SiO2 ,这种被含水富硅熔体改造后的地幔岩石的部分熔融可能是造成陆壳富硅富镁的主要原因。含水富硅熔体对岩石圈地幔的影响程度也可能是大陆岩石圈增生或裂解、增厚或减薄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地幔 富硅交代 熔体-岩石相互作用 大陆岩石圈 方辉橄榄岩 橄榄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矿物学和岩石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叶凯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1-148,共8页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大别山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矿物学和岩石学进展。针对大别山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的区域片麻岩围岩是否经历超高压变质的问题 ,研究者在常规岩石学和矿物学手段不能奏效的情况下 ,引入显微喇曼光谱测试 ,最终在各种类...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大别山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矿物学和岩石学进展。针对大别山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的区域片麻岩围岩是否经历超高压变质的问题 ,研究者在常规岩石学和矿物学手段不能奏效的情况下 ,引入显微喇曼光谱测试 ,最终在各种类片麻岩的锆石中发现柯石英、硬玉和雯石等高压和超高压矿物包裹体 ,证明大别山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的大多数岩石曾与榴辉岩一起被俯冲到地幔深度 ,后又一起回返到地表。在喇曼光谱的测试过程中 ,发现锆石中的柯石英包裹体有 0~ 2 3 0 0MPa不等的现时晶内超压 ,并证明这种晶内超压是超高压变质岩回返过程中 ,柯石英向石英转化而导致的体积膨胀造成的。研究者在产于青岛仰口榴辉岩的石榴子石中发现大量单斜辉石、金红石和磷灰石出熔 ,精细的晶体化学和岩石学研究证明出熔前的石榴子石形成于大于 70 0 0MPa的压力条件 ,说明苏鲁地区的部分陆壳岩石可能曾被俯冲到大于 2 0 0km深的地幔。岩石学研究发现产于桃行地区的榴辉岩在角闪岩相区域退变质之前 ,在 4 0~ 5 0km的浅部地幔深度发育有一期高压麻粒岩相 过渡榴辉岩相变质。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期变质是由于峰期的多硅白云母在回返到 4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带 大别山-苏鲁地区 矿物学 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火山岩的同位素年代、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42
4
作者 闫全人 高山林 +3 位作者 王宗起 郝杰 肖文交 李继亮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9-179,共11页
沉积盆地内部的火山岩是研究盆地形成的构造环境以及探讨盆地发展演化的动力学特征的重要线索。松辽盆地具有二元结构特征,断陷构造层发育大量的火山岩。但是,前人尚未对此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根据采自钻井岩芯的火山岩样品,通过同位... 沉积盆地内部的火山岩是研究盆地形成的构造环境以及探讨盆地发展演化的动力学特征的重要线索。松辽盆地具有二元结构特征,断陷构造层发育大量的火山岩。但是,前人尚未对此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根据采自钻井岩芯的火山岩样品,通过同位素测年(K/Ar)和地球化学分析等结果,讨论了松辽盆地晚中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盆地发育早期的构造环境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指出松辽盆地在其形成早期(即断陷期)是一个发育陆缘岩浆弧构造背景上的走滑拉张盆地,火山岩岩浆源区具有多成分、复合性的演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同位素年代 地球化学特征 岩浆演化 松辽盆地 晚中生代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达金海相碎屑岩的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15
5
作者 闫臻 方爱民 +3 位作者 潘裕生 李继亮 刘小汉 俞良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49-960,共12页
达金海相碎屑岩出露于西藏冈仁波齐峰山脚下,长期以来,该套岩石与冈底斯砾岩一起被视为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形成的陆相磨拉石。该套岩石组合是由凝灰质粉砂岩、杂砂岩、含砾杂砂岩和砾岩组成的一套深海-浅海相沉积组合。杂砂岩、砾岩碎屑... 达金海相碎屑岩出露于西藏冈仁波齐峰山脚下,长期以来,该套岩石与冈底斯砾岩一起被视为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形成的陆相磨拉石。该套岩石组合是由凝灰质粉砂岩、杂砂岩、含砾杂砂岩和砾岩组成的一套深海-浅海相沉积组合。杂砂岩、砾岩碎屑组成与地球化学组成研究表明,该套岩石组合的形成与岛弧的发展密切相关,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以岛弧为主,但也存在被动大陆边缘和碰撞构造带(蛇绿混杂带)两个不同构造背景的源区。区域上,在该套岩石组合的北侧存在着冈底斯岛弧带,南侧为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带。这些特征共同表明,达金海相碎屑岩是西藏雅鲁藏布缝合带与冈底斯岛弧带之间的日喀则弧前盆地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仁波齐峰 达金海相碎屑岩 碎屑组成 源区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格罗夫山陨石岩石学特征Ⅰ:非平衡L3型普通球粒陨石 被引量:29
6
作者 缪秉魁 林杨挺 +1 位作者 欧阳自远 周新华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76-287,共12页
我国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格罗夫山区域的蓝冰表面回收到28块陨石,其中有6块属于非平衡型(即3型)普通球粒陨石。它们保存了原始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包括非常清晰的球粒结构、基质未重结晶和不透明、橄榄石和低钙辉石颗粒具有明显的成分... 我国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格罗夫山区域的蓝冰表面回收到28块陨石,其中有6块属于非平衡型(即3型)普通球粒陨石。它们保存了原始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包括非常清晰的球粒结构、基质未重结晶和不透明、橄榄石和低钙辉石颗粒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和极不均一的化学组成等。Fe-Ni合金含量、含Fe总量和橄榄石成分综合分析表明这6块陨石全部属于低铁群(L)。因为非平衡普通球粒陨石橄榄石成分变化的PMD(Fa)值与岩石类型亚型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根据橄榄石Fa的PMD标准这6块陨石被划分为如下亚型:GRV 99019为3.6型,GRV99020、GRV 99021和GRV 99026为3.5型,GRV 99001为3.4型,GRV 99022为3.0—3.4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格罗夫山 陨石 球粒陨石 非平衡型陨石 考察 岩石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山早元古代高压变质作用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俞良军 王凯怡 +2 位作者 王志洪 李继亮 方爱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01-313,共13页
根据对原五台群北金岗库组变质作用的深入研究 ,表明它们经历了三期变质作用 ,即经历了弧陆碰撞导致的初始的构造埋藏变质作用 (M1)以及随后深埋到 42 km深度的峰期高压变质作用 (M2 ) ,压力可达 0 .8~ 1.4GPa,随后经历了快速抬升所导... 根据对原五台群北金岗库组变质作用的深入研究 ,表明它们经历了三期变质作用 ,即经历了弧陆碰撞导致的初始的构造埋藏变质作用 (M1)以及随后深埋到 42 km深度的峰期高压变质作用 (M2 ) ,压力可达 0 .8~ 1.4GPa,随后经历了快速抬升所导致的近等温的降压过程 (M3)到 0 .5~ 0 .7GPa,整个过程为顺时针方向演化的 P- T轨迹 ,与造山带型 P-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变质作用 顺时针P-T轨迹 五台山 早元古代 山西 金岗库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地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时代的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7
8
作者 杨进辉 周新华 陈立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54-458,共5页
通过对胶东半岛西北部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新城金矿的强烈热液交代成因黄铁绢英岩 Rb- Sr等时线法测年 ,获得 116 .6± 5 .3Ma成矿年龄。结合本区焦家、仓上等大型 -超大型金矿蚀变矿物、石英流体包裹体的 Rb- Sr等时线年龄... 通过对胶东半岛西北部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新城金矿的强烈热液交代成因黄铁绢英岩 Rb- Sr等时线法测年 ,获得 116 .6± 5 .3Ma成矿年龄。结合本区焦家、仓上等大型 -超大型金矿蚀变矿物、石英流体包裹体的 Rb- Sr等时线年龄、K- Ar年龄 (10 5± 7Ma;10 6± 2 Ma;113.5± 0 .6 Ma)等前人成果 ,确定胶东半岛西北部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 10 0~ 117Ma。与围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 (16 0~ 15 0 Ma;130~ 12 6 Ma)存在着近 10 Ma的时差 ,并根据(87Sr/ 86 Sr) i比值以及已有的 C、H、O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 ,即使成矿物质部分来源于围岩花岗岩类 ,但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无明显的成因关系 ,而是深部循环的大气降水或幔源 C- 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蚀变岩 铷-锶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格罗夫山陨石岩石学特征Ⅱ: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 被引量:26
9
作者 缪秉魁 林杨挺 +1 位作者 欧阳自远 周新华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8-299,共12页
我国第16次南极科考队回收的28块陨石中,除1块火星陨石、1块HED陨石和6块非平衡L3型陨石外,其余20块为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根据橄榄石的平均Fa值、低Ca辉石的平均Fs值和Fe-Ni金属含量将这20块陨石分别划分为H、L和LL等化学群;根据球粒... 我国第16次南极科考队回收的28块陨石中,除1块火星陨石、1块HED陨石和6块非平衡L3型陨石外,其余20块为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根据橄榄石的平均Fa值、低Ca辉石的平均Fs值和Fe-Ni金属含量将这20块陨石分别划分为H、L和LL等化学群;根据球粒结构、基质重结晶程度和矿物成分对这些陨石进行岩石类型的划分。由于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已达热力学平衡,橄榄石和低Ca辉石的成分相当均一,并且平均Fa和Fs值均与陨石的含Fe总量呈很好的反比关系,因此橄榄石平均Fa值和低钙辉石平均Fs值是平衡型陨石重要的化学群分类标准。20块平衡型普通球粒陨石的化学-岩石类型为:6个H群(3个H4、1个H5和2个H6)、9个L群(3个L4、1个L5和5个L6)和5个LL群(2个LL4、3个LL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罗夫山 南极 球粒陨石 平衡型陨石 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基岩暴露年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黄费新 刘小汉 +4 位作者 孔屏 琚宜太 方爱民 李潇丽 那春光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2-28,共7页
采自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两个冰原岛峰的五个基岩样品的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1 0 Be和2 6Al测试结果表明 ,这五个样品的最小暴露年龄都在 2Ma左右 ,远远早于末次冰期极盛期 (LGM )。结合野外工作表明 ,格罗夫山地区中晚上新世以来至... 采自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两个冰原岛峰的五个基岩样品的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1 0 Be和2 6Al测试结果表明 ,这五个样品的最小暴露年龄都在 2Ma左右 ,远远早于末次冰期极盛期 (LGM )。结合野外工作表明 ,格罗夫山地区中晚上新世以来至今冰盖厚度至少下降了 2 0 0m ,从那时起到现在 ,包括末次冰期极盛期 (LGM)在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冰盖 格罗夫山 基岩 暴露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半岛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几何学和运动学 被引量:23
11
作者 林伟 Michel Faure 王清晨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5-505,518,共12页
据岩石的变质相及变形特征可把胶东半岛分为 5个地质单元 ,其构造几何关系由高至低为 :1 )板岩—砂岩单元 ;2 )高压片麻岩—石英岩单元 ;3)大理岩—角闪岩单元 ;4)超高压变质单元 ,它经历了超过 1 5 0km的深俯冲作用并快速折返至地表 ;... 据岩石的变质相及变形特征可把胶东半岛分为 5个地质单元 ,其构造几何关系由高至低为 :1 )板岩—砂岩单元 ;2 )高压片麻岩—石英岩单元 ;3)大理岩—角闪岩单元 ;4)超高压变质单元 ,它经历了超过 1 5 0km的深俯冲作用并快速折返至地表 ;5 )片理化的混合岩穹隆单元 ,其为超高压变质单元叠加了混合岩化作用。这些构造单元均经历了相同的变形 ,具有NW指向的剪切特征。对比大别山构造学的研究结果 ,这种变形特征代表了超高压变质地体在折返过程中的运动学表现。混合岩穹隆中所残余含柯石英榴辉岩表明了胶东半岛和苏鲁地区具有相同的构造演化过程 ,烟台—青岛—五莲断裂不是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间的缝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半岛 几何学 运动学 中生代构造演化 混合岩穹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宿松球颗结构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付永涛 李继亮 吴运高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4-262,共9页
大别造山带南部宿松球颗结构安山岩的球颗结构指示此安山岩是喷发于水下环境。球颗由放射状斜长石 (蚀变为钠长石和更长石 )及少量位于斜长石间隙的单斜辉石、普通角闪石和蚀变矿物石英组成 ,基质由玻璃质、绿泥石、黝帘石、角闪石组成... 大别造山带南部宿松球颗结构安山岩的球颗结构指示此安山岩是喷发于水下环境。球颗由放射状斜长石 (蚀变为钠长石和更长石 )及少量位于斜长石间隙的单斜辉石、普通角闪石和蚀变矿物石英组成 ,基质由玻璃质、绿泥石、黝帘石、角闪石组成。 Si O2 =5 6 .17%~ 5 8.31% ,Al2 O3 =14.0 8%~ 14.6 7% ,Ti O2 =0 .91%~ 0 .94% ,Na2 O=4.19%~ 4.5 8% ,K2 O=0 .93%~ 1.42 % ,Mg O含量高达 5 .6 6 %~ 6 .98% ,10 0 Mg/ (Mg+Fe) =6 4.1~ 6 6 .2。球颗结构安山岩和闪长斑岩、英安岩均为亚碱性的钙碱性系列岩石。球颗结构安山岩富集 Sr(12 5 9~ 15 88μg/ g)、Ba(880~ 1134 μg/ g)、Th、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高场强元素富集 ,例如 L a/ Nb=5 .5 6~ 6 .0 7。高场强元素的比值具有类似 MORB特性 ,例如 Zr/ Nb=2 2 .0 8~ 2 6 .14,Hf/ Ta=5 .6 2~ 9.6 2。亏损 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 ,自 Ce元素向右 ,各元素的含量下降很快 ,表现出活动大陆边缘的与俯冲作用有关的火山岩的特征。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 ,稀土分馏显著 ((L a/ Yb) N=32 .84) ,没有 Eu异常。具有岛弧安山岩的特征 ,但有异常高的 (L a/ Yb) N=2 8.6 3~ 2 6 .74,(L a/ Y ) N=70 .33~ 81.0 4。并且 Y和 Yb元素有显著的亏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球颗结构 安山岩 岛弧 地球化学特征 钐-钕同位素 矿物组成 火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 被引量:159
13
作者 王二七 孟庆任 +1 位作者 陈智樑 陈良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75-384,共10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构造呈北东—南西向将松潘—甘孜褶皱带和华南地块分割开。前者主要是由一套巨厚的三叠纪复理石沉积组成 ,分布在古特提斯海的东缘。后者由前寒武纪基底和上覆的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盖层组成。位于汶川—茂汶断...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构造呈北东—南西向将松潘—甘孜褶皱带和华南地块分割开。前者主要是由一套巨厚的三叠纪复理石沉积组成 ,分布在古特提斯海的东缘。后者由前寒武纪基底和上覆的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盖层组成。位于汶川—茂汶断裂以东的前龙门山存在一系列倾向北西的逆掩断层 ,它们将许多由元古宙和古生代岩层组成的断片向南东置于四川盆地的中生代红层之上 ,构成典型的薄皮构造。许多研究由此断定松潘—甘孜褶皱带和四川盆地之间在中生代发生过大规模的北西—南东向挤压。然而 ,汶川—茂汶断裂西侧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内部的挤压构造线大多是垂直于而不是平形于龙门山断裂带 ,这表明当时的挤压应力不是北西—南东向而是北东—南西向。近年来在龙门山构造带内发现 ,在三叠纪时龙门山断裂带在发生推覆的同时还经历过大规模的北东—南西向的左旋走滑运动 ,协调走滑运动的主要构造为汶川—茂汶断裂。走滑运动的成因与松潘—甘孜褶皱带北东—南西向缩短有关。汶川—茂汶断裂的左旋走滑在龙门山的北东端被古特提斯海沿勉略俯冲带的消减和发生在大巴山的古生代 /中生代岩层的褶皱和冲断作用所吸收 ,在龙门山的南西端被古特提斯海沿甘孜—理塘俯冲带的消减和松潘—甘孜三叠纪复理石的褶皱和冲断作用所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印支期 地壳逃逸 断裂带 冲断作用 走滑运动 大地构造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昆仑库地混杂带中基性火山岩构造环境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方爱民 李继亮 +5 位作者 刘小汉 侯泉林 Lee Ik Jong 肖文交 俞良军 周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9-417,共9页
库地北一些克沟基性火山岩是西昆仑库地蛇绿岩的重要组成单元之一,而有关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仍存在很多争议,由此影响了对该蛇绿岩性质、形成和演化方面的深入认识。笔者在野外对一些克沟基性火山岩地质剖面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在综合前人... 库地北一些克沟基性火山岩是西昆仑库地蛇绿岩的重要组成单元之一,而有关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仍存在很多争议,由此影响了对该蛇绿岩性质、形成和演化方面的深入认识。笔者在野外对一些克沟基性火山岩地质剖面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在综合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球化学(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及Sm/Nd同位素分析等数据对其构造背景进行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判别和分析,确定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洋内弧,从而为进一步确定库地蛇绿岩的形成环境提供了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库地混杂带 基性火山岩 构造环境 大洋岛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通古斯大爆炸地区沉积物中超痕量铂族元素 被引量:16
15
作者 谢烈文 侯泉林 +2 位作者 阎欣 王秀丽 Kolesnikov E M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8-90,共3页
建立了一个用酸 (HF、HCl、HNO3、HClO4)溶解通古斯地区沉积物样品 ,以Re为内标元素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 -MS)测定其中铂族元素的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 .0 0 1~ 0 .0 6μg/L ,回收率大于 85%。用该方法分析了 9个取自通... 建立了一个用酸 (HF、HCl、HNO3、HClO4)溶解通古斯地区沉积物样品 ,以Re为内标元素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 -MS)测定其中铂族元素的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 .0 0 1~ 0 .0 6μg/L ,回收率大于 85%。用该方法分析了 9个取自通古斯地区的沉积物样品 ,发现了Ru、Rh、Pd、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通古斯大爆炸 沉积物 检出限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昆仑木孜塔格蛇绿混杂岩中发现富Nb玄武岩 被引量:8
16
作者 兰朝利 何顺利 +1 位作者 魏俊之 李继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5-59,共5页
富Nb 玄武岩以相对高的TiO2 含量、低的LILE/HFSE和LREE/HFSE比值以及(La/Nb)MN<2为特征,是岛弧环境的典型产物。首次报道发现于新疆东昆仑木孜塔格蛇绿混杂岩中的富Nb玄武岩,并分析了它们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表明了它们形... 富Nb 玄武岩以相对高的TiO2 含量、低的LILE/HFSE和LREE/HFSE比值以及(La/Nb)MN<2为特征,是岛弧环境的典型产物。首次报道发现于新疆东昆仑木孜塔格蛇绿混杂岩中的富Nb玄武岩,并分析了它们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表明了它们形成在岛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木孜塔格 蛇绿混杂岩 富Nb玄武岩 岛弧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昆仑阿其克库勒湖西南缘蛇绿岩——铬铁矿证据及其构造环境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兰朝利 李继亮 何顺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2,共5页
新疆东昆仑阿其克库勒湖西南缘蛇绿岩沿近东西走向的昆中断裂出露,以构造岩片的形式夹持于泥盆纪和志留纪地层中,由变质橄榄岩、堆晶岩和火山岩三部分组成。对变质橄榄岩中的铬铁矿成分分析证实了它们属蛇绿岩的成员,并且铬铁矿的Cr#=Cr... 新疆东昆仑阿其克库勒湖西南缘蛇绿岩沿近东西走向的昆中断裂出露,以构造岩片的形式夹持于泥盆纪和志留纪地层中,由变质橄榄岩、堆晶岩和火山岩三部分组成。对变质橄榄岩中的铬铁矿成分分析证实了它们属蛇绿岩的成员,并且铬铁矿的Cr#=Cr/(Cr+Al)为0.59~0.65,指示蛇绿岩经历了从洋中脊到俯冲带环境的演化,形成机制为岩石-熔体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阿其克库勒湖西南缘 蛇绿岩 铬铁矿 俯冲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罗夫山地区陨石回收 被引量:35
18
作者 琚宜太 刘小汉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7-142,共6页
中国南极考察队于 1 998~ 2 0 0 0年两次对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进行了陨石回收工作 ,共回收 32块陨石 ,根据 1 5、1 6次队回收的陨石的分布范围、密度和岩石化学类型的差异性 ,初步确定格罗夫山阵风悬崖一带是一个新的陨石富集区。
关键词 南极 格罗夫山 陨石 陨石富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罗夫山:我国新发现的一个陨石富集区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小汉 琚宜太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3-247,共5页
中国南极考察队在1998—2000年两次对南极洲格罗夫山地区进来了考察,共回收32块陨石,根据陨石的分布位置和岩石化学类型的差异性,初步确定格罗夫山是我国新发现的一个陨石富集区,但是该区的陨石富集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南极 格罗夫山 陨石富集区 中国 南极考察队 分布位置 岩石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罗夫山地区陨石回收概况及展望 被引量:13
20
作者 琚宜太 刘小汉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8-251,共4页
对中国南极考察队第15次队和第16队在格罗夫山地区回收陨石的工作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在两次考察中,共回收32块陨石,包括一块火星陨石。本文还对即将开始的第19次队陨石回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陨石回收 南极 格罗夫山 考察 火星陨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