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地质特征及其油气资源意义 被引量:29
1
作者 何金先 段毅 +1 位作者 张晓丽 吴保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42,8,共6页
贵州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发育广泛,并受该区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类型的控制,主要发育在中、东部地区的页岩盆地相地区中,少部分发育在页岩盆地相和碎屑岩台地相的过渡相中,极少发育在西部的碎屑岩台地相中.研究区牛蹄塘组黑色... 贵州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发育广泛,并受该区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类型的控制,主要发育在中、东部地区的页岩盆地相地区中,少部分发育在页岩盆地相和碎屑岩台地相的过渡相中,极少发育在西部的碎屑岩台地相中.研究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沉积环境为缺氧还原性沉积环境,有机质母源主要为水生低等菌藻类生物,并混有少部分陆源高等植物.研究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好、有机质转化为烃类能力强的特征,显示出较大的生烃潜力和油气资源意义.但其高演化阶段作为成油的烃源岩意义不明显,作为成页岩气的源岩则前景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武统 牛蹄塘组 黑色页岩 地质特征 油气资源 生烃潜力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延9油层组油气运移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段毅 吴保祥 +2 位作者 郑朝阳 孙涛 王建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9-354,共6页
我们首次对马岭油田延9油层组原油充注点和运移方向、期次、通道及动力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马岭油田延9油层组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的运移分馏效应明显,不同地区原油样品中咔唑类化合物异构体分布特征反映了延9原油具有3个充注点... 我们首次对马岭油田延9油层组原油充注点和运移方向、期次、通道及动力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马岭油田延9油层组原油中咔唑类化合物的运移分馏效应明显,不同地区原油样品中咔唑类化合物异构体分布特征反映了延9原油具有3个充注点,运移方向为向南东方向和向北西方向运移;纵向上是由下向上,即从延10以下层位向上运移的方向。油藏储层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布呈现出两个主峰温度,说明油气经历了两次运移期和充注期。研究资料显示马岭油田延9油层组原油运移通道在纵向上主要是河道深切谷和延9与延10油层组河道砂体的相互纵向叠置直接接触部位,或者是延10油层组泥岩很薄处形成的油气运移窗口;横向上为联通的多分支河道。油气运移的纵向动力主要为毛细管力和剩余压力。该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岭油田 地球化学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晚石炭系—早二叠系火山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杰 史基安 +2 位作者 张顺存 殷建国 唐相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80-992,共13页
晚石炭纪—早二叠纪,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育区域性的火山岩建造,岩性以酸性英安岩和流纹岩为主,同时发育少量中性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多属于中-低钾的钙碱性系列。样品全碱(Na_2O+K_2O)含量为0.99%~8.12%,K_2O的含量较低,为3.01%~0.... 晚石炭纪—早二叠纪,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育区域性的火山岩建造,岩性以酸性英安岩和流纹岩为主,同时发育少量中性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多属于中-低钾的钙碱性系列。样品全碱(Na_2O+K_2O)含量为0.99%~8.12%,K_2O的含量较低,为3.01%~0.05%,稀土元素总量(∑REE)较低。稀土元素轻重分异,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于重稀土元素(HREE)富集:(La/Yb)_N=0.76~5.18,且部分样品显示轻微的Eu负异常和Ce正异常:δEu=0.533~1.148,δCe=0.979~1.224。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亏损。分析认为石炭系末期—二叠系早期,研究区所处构造环境为洋内弧附近的前弧盆地,发育的火山岩是母源岩浆经历了一定程度分异作用后的产物,以岛弧环境为主,兼具有部分板内大陆环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岩石学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石炭系一早二叠系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石炭系、三叠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郑朝阳 柳益群 +3 位作者 段毅 于文修 樊婷婷 张学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塔河油田是塔里木盆地迄今为止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油田,其成因备受关注。本文通过采样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研究了塔河油田石炭系和三叠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Pr/Ph比值相对较低,Pr/nC17和Ph/n... 塔河油田是塔里木盆地迄今为止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油田,其成因备受关注。本文通过采样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研究了塔河油田石炭系和三叠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Pr/Ph比值相对较低,Pr/nC17和Ph/nC18相关图反映其形成于还原环境;原油中含有相对丰富的伽马蜡烷和C30+藿烷,说明原油形成于海相咸水环境;原油中含有丰富的三环萜、四环萜和较高的三环萜烷/藿烷,指示其母质来源为菌藻类;原油中重排甾烷/规则甾烷、Ts/(Ts+Tm)和C29ββ/(ββ+αα)参数值分别为0.24~0.40,0.28~0.50和0.56~0.63,均指示原油为成熟原油;25-降藿烷的检出说明原油受到一定的生物降解;油源对比研究表明塔河油田石炭系和三叠系原油主力烃源岩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石炭系 三叠系 原油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与运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朝阳 柳益群 +3 位作者 段毅 樊婷婷 王传远 程新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3-657,共5页
目的研究塔河油田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规律,探讨芳烃指标用于油气运移的可行性,为油气勘探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鉴定分析了芳烃组成,将同层位原油中4-/1-甲基苯并噻吩和MRI参数按照井位坐标... 目的研究塔河油田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规律,探讨芳烃指标用于油气运移的可行性,为油气勘探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鉴定分析了芳烃组成,将同层位原油中4-/1-甲基苯并噻吩和MRI参数按照井位坐标置于平面图上,分析其平面展布规律。结果芳烃参数中的4-/1-甲基苯并噻吩、TA(Ⅰ)/TA(Ⅱ+Ⅰ)和MRI指数在研究区存在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和由南东向北西逐渐降低的趋势,与前人应用其他方法获得的研究区油气运移规律相近。结论芳烃参数适合于高成熟度油田的油气运移研究;应用芳烃参数分析可知研究区存在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和由南东向北西3个油气运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地球化学 芳烃 满加尔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9
6
作者 王传远 杜建国 +3 位作者 段毅 周晓成 郑朝阳 吴宝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2,共4页
综合论述了国内外芳香烃在烃源岩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油气运移、热成熟度和油源对比等方面的应用进展。烷基萘和含硫芳烃的分布特征与有机质类型和沉积环境有关;荧蒽、苝、芘、苯并荧蒽和苯并芘等化合物标志着以高等植物为主的母源... 综合论述了国内外芳香烃在烃源岩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油气运移、热成熟度和油源对比等方面的应用进展。烷基萘和含硫芳烃的分布特征与有机质类型和沉积环境有关;荧蒽、苝、芘、苯并荧蒽和苯并芘等化合物标志着以高等植物为主的母源输入类型。甲基萘指数和甲基菲指数随热演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二苯并噻吩异构体的相对分布可用于成熟度评价;稠环芳烃中m(荧蒽)/m(芘)、m(苝)/m[苯并(e)芘]和m(苯并荧蒽)/m[苯并(e)芘]比值是有机质演化程度的有效指标。杂环芳烃中的吡咯类化合物和二苯并噻吩具有显著的油气运移分馏效应,可以作为有效的油气运移与油藏充注方向的分子级示踪参数。沉积物中的芳香烃化合物组成非常复杂,故应提高仪器精度,加强对一些特殊芳香烃标志物的鉴定,并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实际应用来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地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烃 沉积环境 热成熟度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台早二叠世太原组和山西组煤沉积模式与生烃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程克明 熊英 +1 位作者 马立元 李新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2-146,共5页
在华北地台东部(鲁西)、中部(晋中)和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太原组煤系形成于海侵体系域成煤环境,山西组煤系则主要形成于陆相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成煤环境。这两种环境下形成的煤在硫含量及其赋存形态、有机显微组分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方... 在华北地台东部(鲁西)、中部(晋中)和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太原组煤系形成于海侵体系域成煤环境,山西组煤系则主要形成于陆相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成煤环境。这两种环境下形成的煤在硫含量及其赋存形态、有机显微组分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太原组煤中总硫含量比山西组煤高,太原组煤中硫的赋存形态以黄铁矿硫为主,山西组煤以硫酸盐硫为主。有机显微组分中,太原组煤的镜质组平均含量高,且以基质镜质体为主,惰性组平均含量低;山西组煤的镜质组平均含量相对低,且其中的基质镜质体平均含量远低于太原组,惰性组平均含量却比太原组煤高。太原组煤的凝胶化指数值较大,而植物结构保存指数值较小;山西组煤则凝胶化指数值较小而植物结构保存指数值较大。从煤成烃角度出发,太原组煤系优于山西组,太原组煤系应是华北地台最有利的生烃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体系域 高位体系域 煤沉积模式 煤显微组分 凝胶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西坳陷下白垩统湖相碳酸盐岩生烃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熊英 程克明 马立元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7-691,共5页
酒西坳陷下白垩统赤金堡组和下沟组属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发育一套纹层状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中有机纹层(藻纹层)结构发育,但非均质性很强。烃源岩中有机质纹层分布与其生烃潜量正相关,显示出其间的成生联系。油源对比... 酒西坳陷下白垩统赤金堡组和下沟组属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发育一套纹层状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中有机纹层(藻纹层)结构发育,但非均质性很强。烃源岩中有机质纹层分布与其生烃潜量正相关,显示出其间的成生联系。油源对比研究表明:在母源先质、生源环境、水体介质和热成熟作用等方面,均反映出酒西坳陷下白垩统下沟组藻纹层泥质白云岩与该区已发现的“主体原油”之间的亲缘关系,藻纹层泥质白云岩是其主要烃源岩。富含有机质纹层的烃源岩不仅是优质烃源岩,由于其生烃物质的层状富集,在生、排烃过程中,更有利于微裂缝的形成和排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西坳陷 藻纹层破酸盐岩 下白垩统 湖相碳酸盐岩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西峰地区延长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吉利明 李林涛 吴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1,共4页
利用热分析、可溶有机质分析、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及生物标志物参数等,对与油藏有密切关系的延长组长8—长7段进行了热成熟度研究。烃源岩热解峰温、沥青和烃转化率、Ro值、OEP值、C29ααα-20S/(20S+20R)甾烷参数值和C31αβ-22S/(22S... 利用热分析、可溶有机质分析、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及生物标志物参数等,对与油藏有密切关系的延长组长8—长7段进行了热成熟度研究。烃源岩热解峰温、沥青和烃转化率、Ro值、OEP值、C29ααα-20S/(20S+20R)甾烷参数值和C31αβ-22S/(22S+22R)藿烷参数值均指示,长8—长7段烃源岩整体处于大量生烃的成熟有机质演化阶段,并已达到生油高峰,具备有利的生排烃条件。尽管西峰地区不同井位的构造位置和现今地层埋深各不相同,但经历了相近的沉降与热演化历史,长8—长7段烃源岩具有一致的热演化程度。为全面揭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地区延长组烃源岩的生、排烃能力,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烃源岩 热成熟度 西峰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二次生烃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武珍 陈红汉 +3 位作者 李文涛 丰勇 宫雪 熊万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受盆地多旋回叠加和反转演化控制,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含煤系地层烃源岩经历了二次生烃过程,并在空间上表现出强烈的差异性。通过对这套烃源岩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于早中三叠世进入生烃门限,随后印支运动造成全... 受盆地多旋回叠加和反转演化控制,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含煤系地层烃源岩经历了二次生烃过程,并在空间上表现出强烈的差异性。通过对这套烃源岩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于早中三叠世进入生烃门限,随后印支运动造成全区生烃中止,中新生代烃源岩再次深埋,发生二次生烃作用。不同井区二次生烃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性,洼陷带发育三个"二次生烃"阶段,生烃高峰期发生在新生代,凸起带发育两个"二次生烃"阶段,生烃高峰期发生在中生代,隆起区尚未发生二次生烃。二次生烃早期生成的烃类基本遭受破坏,晚期生成的烃类具备成藏条件,是勘探的主要目标。现今洼陷带烃源岩已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成为晚期煤成气藏的气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二次生烃 多旋回叠合盆地 临清坳陷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页岩沉积特征和有机质富集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瑜 周世新 +5 位作者 陶辉飞 付德亮 李靖 李源遽 李成成 杨亚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22,共17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瑶科1(YK1)井延长组长7段页岩45件样品进行了总有机碳、Rock—Eval热解分析,并且对其中的15个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分析、氯仿沥青“A”含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长7段有机质丰度指标(TOC、氯仿沥青... 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瑶科1(YK1)井延长组长7段页岩45件样品进行了总有机碳、Rock—Eval热解分析,并且对其中的15个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分析、氯仿沥青“A”含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长7段有机质丰度指标(TOC、氯仿沥青“A”、生烃潜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长7,有机质丰度高于长71,长72有机质丰度最低;有机碳同位素指示长73层有机质类型好,以Ⅰ型为主,长72和长71层有机质以Ⅰ和Ⅱ型为主;氧化还原指标U/Th、8U和V/(V+Ni)值指示长7沉积时期水体整体为还原一强还原环境,其中,相比长72和长71的沉积环境,长73的沉积环境还原性更强,可能达到厌氧、硫化细菌发育的程度。页岩中高P元素含量,指示YK1井长7段页岩沉积时期具有高古生产力特征。有机碳含量(TOC)与氧化还原指标和P元素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同时受控于古生产力高低和氧化还原的保存条件。因此,长7段页岩有机质富集模式可能属于“生产力模式”,即长7页岩有机质的富集是由于较高的初始生产力通过消耗水体中的氧气而形成易于保存有机质的缺氧环境。综合前人的页岩气研究成果,认为富有机质的长73层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页岩气富集的最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长 7页岩 沉积特征 富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四段烃源岩留-排烃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颜永何 邹艳荣 +3 位作者 屈振亚 蔡玉兰 魏志福 彭平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6,共8页
东营凹陷沙四段是渤海湾盆地优质烃源岩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选取沙四段烃源岩,运用IH-Tmax图,进行了演化趋势分析。采用溶胀实验对烃源岩的留烃能力进行模拟研究,结合该地区的生烃特征和生烃过程,对沙四段留-排烃史进行了恢复。部... 东营凹陷沙四段是渤海湾盆地优质烃源岩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选取沙四段烃源岩,运用IH-Tmax图,进行了演化趋势分析。采用溶胀实验对烃源岩的留烃能力进行模拟研究,结合该地区的生烃特征和生烃过程,对沙四段留-排烃史进行了恢复。部分样品是由同一生烃母质演化而来的,而且随着成熟度不断增加,可以视为一自然演化剖面。留烃量模拟显示,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溶胀比下降,留烃量随之降低,其中未成熟样品留烃能力最强。液态烃中各组分的留烃量也不同,饱和烃留烃量最低,最容易从烃源岩中排出,而NSOs留烃量最大。将留烃史与盆地生烃史结合,得到东营凹陷沙四段的整个留-排烃过程。建立了自然演化系列样品留烃量的实验与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胀 留烃量 排烃史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丘东次凹低熟气的生成与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长春 陶伟 +2 位作者 张馨 王晓峰 邹艳荣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7-863,共7页
采用黄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对吐哈盆地艾试1井的泥岩和煤岩进行了低温热解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别求取了干气(C1)、湿气(C2~C5)生成过程的初始动力学参数,然后将单一活化能的动力学参数进一步优化为具有高斯分布的活化能,优化后的... 采用黄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对吐哈盆地艾试1井的泥岩和煤岩进行了低温热解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别求取了干气(C1)、湿气(C2~C5)生成过程的初始动力学参数,然后将单一活化能的动力学参数进一步优化为具有高斯分布的活化能,优化后的动力学参数能较好拟合实验数据。利用优化后的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吐哈盆地丘东凹陷八道湾组天然气早期生成过程,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际地质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低温恒温热解动力学,能有效评价早期生气过程;在丘东次陷发现的天然气,与八道湾组源岩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天然气 动力学 低熟气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统芦草沟组地层与沉积环境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邱振 姜琳 陶辉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64-979,共16页
摘要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是我国近些年致密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本文利用岩心、岩石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在识别和分析芦草沟组主要岩石类型的基础上,对芦草沟组的沉积演化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环境的变迁... 摘要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是我国近些年致密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本文利用岩心、岩石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在识别和分析芦草沟组主要岩石类型的基础上,对芦草沟组的沉积演化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环境的变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芦草沟组岩性主要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个大类,其中碎屑岩以泥页岩和粉(细)砂岩为主,碳酸盐岩主要为白云岩和灰岩。沉积特征表现为:下部(F段)、中部(C+D段)和上部(A段)的泥页岩层段,发育于湖进时期的深湖至半深湖相沉积,为烃源岩层段;下部致密储集层段(E段)和上部致密储集层段(B段),发育于湖退期的浅湖相、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由于后期的构造隆升,芦草沟组的沉积环境由早期的开阔湖盆逐渐向后期封闭的局限湖盆转变,沉积水体也逐渐向咸化和还原环境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演化 沉积环境 芦草沟组 致密油 吉木萨尔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古生界高过成熟烃源岩成熟度指标--姥鲛烷异构化指数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应琴 王永莉 +4 位作者 雷天柱 马素萍 王有孝 文启彬 夏燕青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7-323,共7页
采用GC/MS方法对准噶尔盆地高过成熟煤岩中的姥鲛烷非对映异构体进行分离与分析,并对其异构化指数与镜质体反射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姥鲛烷非对映异构体的异构化指数与镜质体反射率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优度r2为0.995 1。... 采用GC/MS方法对准噶尔盆地高过成熟煤岩中的姥鲛烷非对映异构体进行分离与分析,并对其异构化指数与镜质体反射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姥鲛烷非对映异构体的异构化指数与镜质体反射率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优度r2为0.995 1。应用四川盆地高过成熟烃源岩进行验证,其点的分布均在相关区域范围内,偏差较小,拟合优度r2达到了0.897 9。因此,姥鲛烷非对映异构体的异构化指数可作为判识有机质高过成熟度的新指标,可为高过成熟烃源岩热成熟度判识的研究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姥鲛烷 非对映异构体 异构化指数 成熟度指标 GC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质学的产生与发展——写在地质调查所创建100周年之际 被引量:10
16
作者 国连杰 叶大年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5-969,共25页
中国的地质学非我国自有,而是在传播和引入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至19世纪中叶,便建立并完善了近代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完成了学科体制化建设,比中国至少早一个世纪... 中国的地质学非我国自有,而是在传播和引入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至19世纪中叶,便建立并完善了近代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完成了学科体制化建设,比中国至少早一个世纪。从16世纪后半叶的"西学东渐",西方近代地学传入中国进行第一次启蒙,到引进、消化、吸收和本土化,最后建立中国地质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完成学科建制,中国地质事业历经了长达三个半世纪艰辛曲折并充满坎坷的历史进程。创建于1913年的地质调查所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科研机构,在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第一代地质学家的领导下,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里,全面开创和奠定了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早期地质学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赢得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地质调查所的成功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出了地质学,对我国古生物学、地理学、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土壤学、考古、古人类学、燃料和地图等诸多学科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学 西学东渐 地质调查所 100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海 雷川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68-177,共10页
磷灰石裂变径迹是一种揭示岩石低温热年代学的有力工具。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广泛阅读,综述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的原理、研究进展和地质意义及其在相关地质领域的应用。总结了影响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磷灰石裂变径迹是一种揭示岩石低温热年代学的有力工具。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广泛阅读,综述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的原理、研究进展和地质意义及其在相关地质领域的应用。总结了影响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①磷灰石的主要元素及238U的富集。②α衰变亏损。③压力及应力,以及实验观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简要介绍了关于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过程的多元退火模型的建立及控制因素。对于目前的退火模型应用情况,结合前人研究总结了目前该方法的独特性及现行退火模型的不足之处。并对磷灰石裂变径迹在关于盆地热演化史、断层研究和造山带隆升分析(主要针对青藏高原隆升分析)中的应用做了简单、概要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退火影响因素 盆地构造热史 造山带隆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圈深部温度压力条件下褐煤与水的热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传远 杜建国 +3 位作者 段毅 吴宝祥 郑朝阳 周晓成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在压力高达1~3GPa、温度为400~700℃的条件下,在密闭体系中进行了褐煤加水的模拟实验。分析了实验产物中液态烃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压力、温度及恒温时间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模拟液态产物氯仿沥青“A”的有机碳含量为... 在压力高达1~3GPa、温度为400~700℃的条件下,在密闭体系中进行了褐煤加水的模拟实验。分析了实验产物中液态烃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压力、温度及恒温时间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模拟液态产物氯仿沥青“A”的有机碳含量为0.91%~2.55%,2GPa条件下其高峰值后移至700℃,说明高压抑制了液态烃的生成,同时压力升高有利于有机质降解产物的环化、聚合和芳构化。在400~600℃条件下,温度升高或恒温时间增长,OEP和Pr/Ph值均减小;而在700℃的恒温条件下,压力增高,OEP和Pr/Ph值均增大。说明有机质的成熟度与温度和加热时间成正相关,而压力增加抑制了有机质的成熟演化。在高压条件下,芳烃演化的主要趋势是甲基化作用,压力升高有利于甲基化反应和甲基重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压 褐煤 饱和烃 芳烃 成熟度 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西油田裂缝性储集体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晓峰 郭娟娟 +1 位作者 张丽萍 张亚军 《西北油气勘探》 CSCD 2006年第1期48-54,66,共8页
青西油田位于酒西盆地西部的青南凹陷,储集体主要是下白垩统下沟组泥质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本文简称“泥云岩”)和砾岩,裂缝是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和重要的储集空间。本文着重总结青西油田裂缝性储集体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储集... 青西油田位于酒西盆地西部的青南凹陷,储集体主要是下白垩统下沟组泥质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本文简称“泥云岩”)和砾岩,裂缝是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和重要的储集空间。本文着重总结青西油田裂缝性储集体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储集层物性分析、成岩作用与裂缝成因网络、构造环境与构造裂缝、有效裂缝段识别以及储集层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认为赤金堡组有着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西盆地 青南凹陷 青西油田 裂缝性储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质条件下油页岩热解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邢蓝田 夏燕青 +1 位作者 雷天柱 徐丽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5-48,共4页
利用高压釜热解实验装置,对采自民和盆地的油页岩进行全岩、全岩加去离子水和全岩加碱性饱和KCl溶液等3个系列的热解实验研究,并对这3个系列生成的页岩气和页岩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介质的加入有利于液态物的产出,跟油页岩直接加... 利用高压釜热解实验装置,对采自民和盆地的油页岩进行全岩、全岩加去离子水和全岩加碱性饱和KCl溶液等3个系列的热解实验研究,并对这3个系列生成的页岩气和页岩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介质的加入有利于液态物的产出,跟油页岩直接加热相比,去离子水的加入使得页岩油的平均产率从83.66mg/g提高到210.15mg/g,但是抑制页岩气的生成;而碱性饱和KCl溶液的加入对页岩油和页岩气都有贡献,使得页岩油平均产率从83.66mg/g提高到186.16mg/g,页岩气平均产率从7.56mL/g增大到9.08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热解 页岩油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