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科学院网络组织水计划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夏军 刘苏峡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8,共6页
文中介绍了国际科学院网络组织(InterAcademyPanel,IAP)新近启动(2005年)的水计划和我国参与IAP水计划的活动情况,包括2006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科学院网络组织(IAP)水计划亚太区域”国际研讨会。论述了IAP水计划的三大主题:地表水... 文中介绍了国际科学院网络组织(InterAcademyPanel,IAP)新近启动(2005年)的水计划和我国参与IAP水计划的活动情况,包括2006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科学院网络组织(IAP)水计划亚太区域”国际研讨会。论述了IAP水计划的三大主题: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利用、严格控制水质、水资源管理。总结了IAP及其水计划对我国及世界水研究的意义,提出了作为水安全应对措施的水资源管理的国际培训中心(ITC)的若干议题,以及我国参与IAP水计划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学院网络组织(IAP) 水计划 水资源 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变化对中国北方水文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永强 李聪聪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0-426,共7页
中国政府在北方实施大范围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使北方地区植被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对区域内的水文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水文与水资源研究中的科学前沿问题。文中探讨性总结了植被变化对径流、蒸散发和土壤含水量等方... 中国政府在北方实施大范围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使北方地区植被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对区域内的水文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水文与水资源研究中的科学前沿问题。文中探讨性总结了植被变化对径流、蒸散发和土壤含水量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土壤水和区域水储量变化对植被变化响应中亟待加强的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水文过程 径流 蒸散发 土壤水 水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土-人口资源多元时空匹配格局及其对粮食生产与安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何理 尹方平 +1 位作者 赵文仪 夏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7,共17页
水、土地和人口是粮食生产的三大基本资源要素,但国内外现有研究仅针对单要素或水土资源要素耦合的时空格局分析,还没有关于多要素间时空匹配等方面的报导。除了资源要素禀赋之外,其多元时空匹配格局亦可能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忽... 水、土地和人口是粮食生产的三大基本资源要素,但国内外现有研究仅针对单要素或水土资源要素耦合的时空格局分析,还没有关于多要素间时空匹配等方面的报导。除了资源要素禀赋之外,其多元时空匹配格局亦可能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忽略这一因素则可能导致所制定的农业发展政策产生偏差并危及国家粮食安全。鉴于此,首次提出水-土-人口资源多元时空匹配评估模型并用于分析我国多要素资源时空匹配格局。然后,通过相关分析首次探明我国大部分区域的时空匹配格局与粮食生产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这一发现可为今后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破解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极为重要的新依据。研究表明:(1)三元匹配度受水资源-农业人口和水资源-农业用地匹配度的影响较大,空间分布东南高西北低,处于资源分布极不匹配的省份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东北和华北地区及西北地区资源匹配度和粮食产量相关性很大,匹配度越高,粮食产量越高,说明多要素资源分布越均衡,对粮食生产越有利。这两大区加强资源配置,可以有效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西北地区受水资源制约,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管理。(3)华东和华中地区、华南和西南地区资源匹配度与粮食产量的相关性较小,且影响程度的正负,也无明显的规律性。这两地区资源充足,资源配置对粮食产量影响有限。研究表明,资源配置匹配度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与资源量的绝对量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土地资源 人口资源 多要素资源匹配 粮食生产与安全 降水 耕地 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河源区植被时空格局的不确定性:叶面积指数产品对比研究
4
作者 罗洢雯 马宁 张永强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541-5556,共16页
青藏高原是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青藏高原植被变化显著,整体呈“变绿”之势。然而,前人关于全球尺度的植被变化研究发现,不同卫星遥感产品得到的叶面积指数(LAI)之大小和变化趋势皆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揭示青... 青藏高原是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青藏高原植被变化显著,整体呈“变绿”之势。然而,前人关于全球尺度的植被变化研究发现,不同卫星遥感产品得到的叶面积指数(LAI)之大小和变化趋势皆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揭示青藏高原植被时空变化格局的不确定性,不仅是科学评估寒区生态系统如何响应气候变化的前提,还可为未来减小对地卫星观测误差提供参考。据此,研究聚焦青藏高原植被条件较好的东部河源区,揭示三种长时间序列LAI数据产品(GIMMS、GLASS和GLOBMAP)在表征LAI多年均值和变化趋势的异同。就多年均值而言,研究区内三种LAI产品的相对不确定性达到26.19%;在生长季三个阶段中,生长季初期的相对不确定性最大,为32.7%。就1982—2018年间的变化而言,GLOBMAP和GLASS相对增大了25.05%和20.24%,而GIMMS的相对变化仅为3.85%,亦即GLOBMAP和GLASS的“绿化”现象最为明显。对1982—2018年间整个生长季、生长季初期和中期的LAI而言,三种产品变化方向不完全一致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这一面积比例在生长季末期甚至超过了75%。在各下垫面类型中,草原的LAI相对不确定性最大,平均为37.7%;而森林LAI变化方向不完全一致的比例最大,超过了森林总面积的60%。在缺少大面积实测LAI地面“真值”的情况下,虽然并未揭示具体何种LAI产品精度最高,但结果对学术界有重要启示:在研究植被变化对生态、水文和气候之影响时,需谨慎使用某单独的LAI产品,否则可能得到相反的科学认知。在未来高分辨率卫星观测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手段的辅助下,LAI产品的不确定性有望进一步减小,这需要遥感、测绘、生态、地理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LAI) 植被变化 不确定性 变化趋势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31
5
作者 夏军 雒新萍 +3 位作者 曹建廷 陈俊旭 宁理科 洪思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4,共7页
将耦合暴露度、灾害风险、敏感性与抗压性的脆弱性评估模型应用于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从水资源供需平衡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气候条件下,我国东部季风区接近90%的区域水资源... 将耦合暴露度、灾害风险、敏感性与抗压性的脆弱性评估模型应用于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从水资源供需平衡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气候条件下,我国东部季风区接近90%的区域水资源处于中度脆弱及以上状态。其中水资源中度和高度脆弱区域约占全区的75%,极端脆弱区域接近15%。中国北方海河、黄河、淮河和辽河流域的水资源脆弱性最高。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将加剧水资源脆弱性的风险,不同RCP排放情景下2030年代我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中度脆弱及以上区域面积有明显的扩大,极端脆弱区域将达到20%-25%。由于未来需水的进一步增加,中国北方水资源脆弱性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而南方东南诸河等区域将面临可能发生的水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脆弱性 气候变化 东部季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中国未来综合环境风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星才 汤秋鸿 +1 位作者 尹圆圆 徐新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6-644,共9页
综合环境风险区划是变化环境下开展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对于综合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以农业、生态和人群3个系统为主要受灾体,从作物产量、生态系统变迁、高温热浪对人群的影响3个方面综合评估了4种典型浓度路径(Repr... 综合环境风险区划是变化环境下开展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对于综合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以农业、生态和人群3个系统为主要受灾体,从作物产量、生态系统变迁、高温热浪对人群的影响3个方面综合评估了4种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2.6、RCP4.5、RCP6.0和RCP8.5情景下21世纪末期(2071-2099年)的中国综合环境风险,并以RCP8.5情景为例编制了未来综合环境风险区划。结果表明,该时期中国综合环境风险主要出现在黄淮海地区、华南部分地区和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综合环境风险区划共分为6个一级区和43个二级区;一级区分别为西北低风险区、东北生态较低风险区、青藏高原生态中度风险区、晋陕生态-农业中度风险区、华南农业高风险区、黄淮海农业-热浪高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环境风险 气候变化 综合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山区坡地土壤水分动态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相超 宋献方 +5 位作者 夏军 于静洁 胡堃 杨聪 李发东 唐常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6-80,89,共6页
在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镇东台沟坡地径流实验小区上进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探索降雨过程中体积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基质势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和前期土壤含水量较为稳定以及蒸发微弱等条件下,不同场次降雨过程中土壤水分动态... 在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镇东台沟坡地径流实验小区上进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探索降雨过程中体积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基质势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和前期土壤含水量较为稳定以及蒸发微弱等条件下,不同场次降雨过程中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时间与降雨强度之间呈现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同一场次降雨过程中,坡地内不同部位不同土壤层次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时间与土壤层次和土层部位相联系。降雨过程中体积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基质势的动态变化可划分为5个阶段。得出的坡地土壤水特征曲线表明了坡地砂质土壤在含水量较大时土壤吸力较小、含水量减小时土壤吸力迅速增大的水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土壤水基质势 土壤水分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的适应性评估与管理框架 被引量:43
8
作者 夏军 Thomas Tanner +6 位作者 任国玉 程晓陶 王金霞 王忠静 严茂超 刘晓洁 Ian Holman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8年第4期215-219,共5页
通过论述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的适应性评估与管理框架,提出一个气候变化影响决策评估工具,它包括: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潜在影响的定性描述分析、半定量与定量分析以及适应性对策评估。由于不同气候区域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不同... 通过论述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的适应性评估与管理框架,提出一个气候变化影响决策评估工具,它包括: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潜在影响的定性描述分析、半定量与定量分析以及适应性对策评估。由于不同气候区域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不同,选择中国4个典型案例区域,并确定不同的目标进行气候变化适应性管理综合研究,提出了甄别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性管理的新的思路、框架与方法论。该项研究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的水资源规划与风险管理提供了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资源 适应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孙莉英 倪晋仁 +1 位作者 蔡强国 毛小苓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4-832,共9页
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快速评估方法,对全国2339个县(市)1990—2005年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5年中国平均可持续发展指数由0.38增为0.50,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上升趋势。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 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快速评估方法,对全国2339个县(市)1990—2005年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5年中国平均可持续发展指数由0.38增为0.50,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上升趋势。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级结构比较结果表明,1990—2005年中国东、中、西部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呈上升趋势,可持续发展等级由低向高转变。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中、西部地区。通过城乡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级结构比较分析,表明52个主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远高于县域地区,以点状和带状为特征的城市圈和城市群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促进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能力 动态变化 快速评估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水资源系统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杜朝阳 钟华平 于静洁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1-588,共8页
基于系统与可持续理论,探讨了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的内涵和特性。剖析了可持续水资源系统,主要由动力机制、阻力机制和协调机制构成,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维系和制约着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的演化。运用二次非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和分析... 基于系统与可持续理论,探讨了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的内涵和特性。剖析了可持续水资源系统,主要由动力机制、阻力机制和协调机制构成,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维系和制约着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的演化。运用二次非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和分析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的演化动态过程,指出一个系统演化要经历初始、发展、成熟和稳定4个阶段,之后进入下一个演化周期。以上海市为例,评判了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状态,拟合了2001—2010年可持续水资源系统的演化曲线,并分析给出了该系统这一时段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水资源系统 内涵 机制 演化分析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翁建武 夏军 陈俊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20,共6页
以地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对黄河上游地级行政区进行了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地区水资源脆弱性呈明显的空间分异,不脆弱地区主要为半湿润区,极脆弱地区主要为半干旱区、干旱区;... 以地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对黄河上游地级行政区进行了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地区水资源脆弱性呈明显的空间分异,不脆弱地区主要为半湿润区,极脆弱地区主要为半干旱区、干旱区;干旱半干旱的自然气候条件是研究区水资源脆弱性的主要因素,随着水资源脆弱性的提高,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供需比迅速成为主导影响因素;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结果相近的地区,影响因素有可能不同。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量、积极开发新水源和控制污染排放等适应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脆弱性评价 熵权法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沙河流域地表地下水化学特征与地下水资源保护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相超 宋献方 +2 位作者 夏军 于静洁 杨聪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305-309,共5页
对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怀沙河流域进行现场调查并对泉水、河水和井水采样进行水化学组成测定;阐明了流域内沿河道不同部位的泉水、河水和井水的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为实现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保护,以及水资源可持续... 对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怀沙河流域进行现场调查并对泉水、河水和井水采样进行水化学组成测定;阐明了流域内沿河道不同部位的泉水、河水和井水的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为实现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保护,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地下水循环 地下水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条件下水文循环变化检测与归因研究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春蓁 夏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5期313-318,共6页
气候变化检测与归因的实践指南(GPGP)综合了4种检测归因方法,它囊括了目前研究这一因果链采用的不同途径。自199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以来,气候变化的检测与归因从气温升高和其他系统或变量变化趋势的研究开... 气候变化检测与归因的实践指南(GPGP)综合了4种检测归因方法,它囊括了目前研究这一因果链采用的不同途径。自199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以来,气候变化的检测与归因从气温升高和其他系统或变量变化趋势的研究开始,经历了从全球、半球、海洋与陆地、七大洲乃至区域尺度的细化进程。人为气候变化的指纹检测与归因方法已普遍用于全球大尺度水文循环要素——纬度带平均降水、强降水、径流、比湿、水汽含量等时空型态变化的研究,个别地也应用到流域尺度,如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天然流量、积雪和最低温度变化的研究。对于以降水为主,且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的流域,观测的水文循环要素变化的检测与归因,大多数聚焦于观测的气候要素及非气候变量对其的影响,而不回答变化是自然的还是人为强迫引起的。这种方法要求高质量长系列的观测数据、先进的统计检验技术以及物理基础好的水文模型。对于水文循环要素对气候变化敏感的流域,若观测数据满足要求,则采用正规的检测与归因方法或最优指纹法识别外强迫及驱动因子的影响研究,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评估报告 气候变化 水文循环 检测与归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藕节辫状河发育和演变过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向阳 朱乐奎 +1 位作者 陈东 刘萌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0-819,共10页
利用室内概化模型试验,研究了"藕节"辫状河的发育和演变过程。从初始顺直小河开始,以黄河花园口水文站枯水期和洪水期流量为背景,概化试验入口水沙条件,成功塑造了具有典型藕节的辫状小河。模型小河的试验发现:(1)原顺直河道... 利用室内概化模型试验,研究了"藕节"辫状河的发育和演变过程。从初始顺直小河开始,以黄河花园口水文站枯水期和洪水期流量为背景,概化试验入口水沙条件,成功塑造了具有典型藕节的辫状小河。模型小河的试验发现:(1)原顺直河道交错边滩的发育对辫状河道"藕节"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2)结合自然河流和试验小河,"藕节"河段形态特征系数I与河道稳定性参数θ呈较好的非线性关联性,说明辫状河道除了沙粒阻力和床面形态阻力,也可以采取断面形态一收一放的"河势形态阻力"方式消耗,制衡部分水流能量;(3)流量过程是控制河段形态特征的决定因素之一,大洪水不仅破坏了原交错边滩的特点,也使"藕节"形态遭到破坏;但在中小流量下,河段保持了较好的"藕节"驻点、"藕身"收放的特点。本研究对黄河下游收放相间的"藕节"河段防洪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藕节河型 水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滴灌土壤中重金属Cd分布运移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裴亮 廖晓勇 +1 位作者 孙莉英 颜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77,共4页
对生育期内大棚蔬菜进行再生水滴灌试验,与地下水滴灌为对照,分析研究了再生水滴灌后8 d内土壤不同深度中重金属Cd积累分布和运移情况。结果表明:滴灌后第2 d,表层土壤Cd浓度最大,滴灌后第4 d 100 cm深度处Cd浓度最大,表层土壤Cd浓度略... 对生育期内大棚蔬菜进行再生水滴灌试验,与地下水滴灌为对照,分析研究了再生水滴灌后8 d内土壤不同深度中重金属Cd积累分布和运移情况。结果表明:滴灌后第2 d,表层土壤Cd浓度最大,滴灌后第4 d 100 cm深度处Cd浓度最大,表层土壤Cd浓度略有降低,第6~8 d,各层土壤Cd浓度接近,0~40和80~120 cm处浓度最大,深度低于120 cm时Cd浓度随深度增加降低。适当浓度再生水滴灌情况下,土壤深层Cd浓度符合GB15618-1995标准限值,适当浓度的再生水滴灌不会造成Cd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滴灌 土壤 蔬菜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闸门调控对污染物迁移规律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阮燕云 张翔 +2 位作者 夏军 张永勇 张洪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2-54,60,共4页
采用明渠水槽模拟河段,设置上游水闸,模拟分析不同的水流、不同的闸门开启条件下,闸门运行对水流情势和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通过实验观测和模拟,研究闸门调节流量与上、下游水位的关系,分别比较了河道是否设置闸门、瞬间开闸与稳定... 采用明渠水槽模拟河段,设置上游水闸,模拟分析不同的水流、不同的闸门开启条件下,闸门运行对水流情势和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通过实验观测和模拟,研究闸门调节流量与上、下游水位的关系,分别比较了河道是否设置闸门、瞬间开闸与稳定闸门开度状态下,下泄流量污染物浓度变化。实验结果分析表明,通过合理的调度,闸门在一定开度下可以起到既保证上游污染物通过闸门,减少闸前污染物质的聚集,又可降低闸下河道沿程的污染物分布的作用,为进一步在实践中确定合理的考虑污染控制的闸坝调控方案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门 开度 污染控制 污染物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小麦需水量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雒新萍 夏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3,共6页
利用CROPWAT作物模型模拟分析了过去50年(1961—2010年)及IPCC RCPs情景下未来2020年代(2020—2029年)中国小麦需水量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以小麦需水量的变化率作为敏感性因子,对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中国小麦需水量的敏感性进... 利用CROPWAT作物模型模拟分析了过去50年(1961—2010年)及IPCC RCPs情景下未来2020年代(2020—2029年)中国小麦需水量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以小麦需水量的变化率作为敏感性因子,对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中国小麦需水量的敏感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中国小麦多年平均需水量约为1056.4亿m3,最高值位于黄淮海地区。小麦需水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存在空间差异,华北和西北地区是小麦需水量的重度和极度敏感区,东北地区以及云贵高原地带是小麦需水量的轻度敏感区,而中国中部及南方部分地区的小麦需水量对气候变化不敏感。不同RCP排放情景下小麦需水量的敏感性分布不同,RCP8.5高排放情景下的小麦需水量敏感性区域比RCP4.5中排放情景下明显扩大,轻度和中度敏感区域扩大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需水量 气候变化 敏感性 CROP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喷嘴均匀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丽虎 宋献方 +2 位作者 曹磊 乔云峰 顾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6,共4页
针对单喷嘴的特性,设计了研究单喷嘴均匀度的实验方案,并且给出了均匀度的测试指标:均匀系数、偏态系数、等雨强线、等圆半径。通过该实验方案,详细地研究了喷嘴的均匀度,为喷嘴的优化组合提供了技术指标。
关键词 单喷嘴 均匀度 方案设计 雨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重和数据影响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不确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占玲 王佳雯 +2 位作者 叶瀛韬 董俊巧 刘星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60,共8页
水资源承载力是实现“空间均衡”的重要刚性约束条件,其科学评价对于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往研究多集中于确定性评价,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以新疆地区为例,... 水资源承载力是实现“空间均衡”的重要刚性约束条件,其科学评价对于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往研究多集中于确定性评价,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以新疆地区为例,采用Bootstrap、均匀分布假设法的随机抽样以及随机误差生成等方法,借助隶属度及不确定度的概念,量化指标权重及指标数据不确定性对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Bootstrap和均匀分布假设法,由指标权重不确定性导致的新疆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不确定度分别为21%和17%,由数据不确定性导致的不确定度为8%;随着指标权重和数据不确定性的增加,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的不确定度均随之增加;通过增加等幅误差的方法表明,数据不确定性对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的影响更大。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评价水资源承载力、降低其不确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不确定性 权重 隶属度 不确定度 BOOTST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十堰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裴亮 于国强 王理明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共4页
分析评价了南水北调十堰水源区水资源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十堰水源区水资源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水源区 十堰市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