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氮沉降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廖迎春 王辉民 +5 位作者 樊后保 沈芳芳 郭虎波 袁颖红 刘文飞 杨风亭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5,共6页
田间试验研究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即N0、N1、N2、N3、N4,施氮量分别为0、3、6、12、24 g/(m2.a)对早稻品种"岳优463"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沉降对水稻的生长、产量及光合作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经高氮沉降(N4... 田间试验研究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即N0、N1、N2、N3、N4,施氮量分别为0、3、6、12、24 g/(m2.a)对早稻品种"岳优463"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沉降对水稻的生长、产量及光合作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经高氮沉降(N4)处理,水稻株高、光合速率在分蘖期分别比对照(N0)增加了45.6%和49.5%,在乳熟期比对照增加了6.4%和28.9%。氮沉降对水稻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乳熟期N1、N2、N3、N4的叶绿素(a+b)比N0增加了34.9%、51.5%、111.3%和143.6%。中高氮处理(N3,N4)对水稻产量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N1、N2、N3、N4的产量分别比N0增加了1.3%、6.2%、13.0%和42.6%。随施氮水平的增加,秕谷率也增加,而产量指数和籽粒大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氮沉降 水稻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物候特征的时空变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炳楠 杨风亭 +5 位作者 孟盛旺 戴晓琴 寇亮 陈奕帆 王辉民 付晓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78,共12页
【目的】探究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物候期的时空变异及影响因素,为红壤丘陵区森林碳汇时空格局精准评估与预测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2017—2021年的数码相机时间序列数据,提取29块样地(马尾松林18块,湿地松林11块)的有效叶面积指数(L... 【目的】探究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物候期的时空变异及影响因素,为红壤丘陵区森林碳汇时空格局精准评估与预测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2017—2021年的数码相机时间序列数据,提取29块样地(马尾松林18块,湿地松林11块)的有效叶面积指数(LAIe)时空动态。采用有效叶面积指数的广义双重逻辑斯蒂模型确定物候期指标(生长季开始时间,SOS;生长季结束时间,EOS;生长季长度,LOS)。利用变异系数表征物候期时空变异幅度。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和线性混合模型,解析气候(干旱指数、空气温度、降水量、饱和水汽压差、光合有效辐射)、土壤(土壤温湿度、土层厚度、石砾含量)和生物因子(林分密度、林下植被丰富度)对物候期的驱动作用。【结果】1)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物候特征均为单峰曲线(但马尾松林无明显峰值)。与马尾松林相比,湿地松林的SOS较晚,但LAIe的季节变化幅度更大且值更高。2)马尾松林的物候期在时空尺度上不如湿地松林稳定。马尾松林的SOS、EOS、LOS在空间上的变异系数和SOS在时间上的变异系数均大于湿地松林。3)在年际尺度上,马尾松林的SOS和EOS分别与早春和旱季0~1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和正相关;湿地松林的EOS与旱季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4)在空间尺度上,马尾松林物候期受林分密度、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0~60 cm土壤石砾含量影响。【结论】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的物候特征在曲线峰值、SOS、LAIe变化幅度和数值大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湿地松林的物候期在时空尺度上更稳定。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和土壤资源异质性共同驱动了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物候的时空变异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物候 有效叶面积指数 时空变异 石砾含量 竞争强度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退化红壤区马尾松液流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涂洁 廖迎春 +1 位作者 王辉民 李燕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5-760,共6页
运用Granier热扩散法对马尾松树干液流速率及气象因子进行长期连续测定,探讨马尾松水分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为马尾松林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结论如下:(1)不同胸径大小马尾松树干液流昼夜节律呈基... 运用Granier热扩散法对马尾松树干液流速率及气象因子进行长期连续测定,探讨马尾松水分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为马尾松林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结论如下:(1)不同胸径大小马尾松树干液流昼夜节律呈基本一致的单峰型变化,但液流启动和开始下降的时间存在差异;(2)不同月份晴天马尾松树干液流昼夜节律存在差异,4、9、10月呈单峰型变化,5-8月则呈宽峰型变化.5-9月液流启动时间比4、10月提早1~2h,迅速上升达到峰值后保持较大液流速率至少5h以上.平均液流速率关系依次为:7月(0.002 182) >6月(0.001 937) >8月(0.001 895) >9月(0.001 561) >5月(0.001 367) >4月(0.001 206)> 10月(0.001 123).雨天马尾松树干液流明显低于同时期晴天液流水平,但树干液流昼夜节律由于降雨时段和降雨强度不同存在差异;(3)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液流速率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空气温度、平均净辐射和风速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顺序为:平均净辐射(0.823**)>相对湿度(-0.744**)>空气温度(0.683**)>风速(0.411**).建立液流速率与上述气象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的相关性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区 马尾松 树干液流 气象因子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杉木根叶分解残余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玉鑫 付晓莉 +3 位作者 王辉民 戴晓琴 寇亮 方向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408-5416,共9页
为揭示根、叶分解残余物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相关过程的影响,研究了分解第3年杉木根残余物(凋_(R))和叶残余物(凋_(L))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环丙基脂肪酸/前体结构,Cy/pre;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Mono/sat;真菌/细菌,F/B;革兰氏阳性菌... 为揭示根、叶分解残余物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相关过程的影响,研究了分解第3年杉木根残余物(凋_(R))和叶残余物(凋_(L))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环丙基脂肪酸/前体结构,Cy/pre;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Mono/sat;真菌/细菌,F/B;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G^(+)/G^(-))、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βG;β-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P)、化学元素含量及计量比对氮磷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1)与凋_(R)相比,凋_(L)中的Cy/pre、F/B、G^(+)/G^(-)低,Mono/sat高。氮磷添加对分解残余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不显著。(2)与凋_(R)相比,凋_(L)中的βG和NAG活性高、βG/AP大。氮磷添加抑制了AP活性,提高了βG/NAG及βG/AP。且氮磷添加对凋_(R)的AP活性抑制作用更强,对凋_(L)的βG/NAG提升幅度更大。(3)分解残余物中的Mono/sat、G+/G、F/B分别与锰含量、磷/钙、氮含量正相关;AP、βG/NAG分别与氮/磷、磷/铁正相关;βG/AP、NAG、βG分别与氮/锰、磷/镁、氮/钙负相关。表明根、叶分解残余物仍可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相关过程产生不同影响,考虑分解残余物类型可提高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添加 微生物群落结构 酶活性 化学计量 凋落物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植被清除对不同径级中龄杉木生长速率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奕帆 付晓莉 +5 位作者 王辉民 戴晓琴 寇亮 陈伏生 卜文圣 傅晓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30,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径级中龄杉木生长速率对林下植被管理措施的响应机制,为中龄杉木的科学管理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托2013年建立的亚热带中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管理实验平台中1998年种植的杉木林。试验处理为保留林下植被(CK)... 【目的】探讨不同径级中龄杉木生长速率对林下植被管理措施的响应机制,为中龄杉木的科学管理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托2013年建立的亚热带中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管理实验平台中1998年种植的杉木林。试验处理为保留林下植被(CK)和清除林下植被(UR)。至2016年,12-14 cm和16-18 cm两径级杉木占CK处理总林木数的42.6%,占UR处理总林木数的77.1%。2016—2018年研究了这两径级中龄杉木的化学计量、资源获取及利用效率、碳分配模式(如结构vs非结构性碳(NSC)间的分配,NSC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及相对生长速率(RGR)。【结果】清除林下植被对不同径级的中龄杉木RGR的影响不同。清除林下植被对12-14 cm径级中龄杉木RGR无显著影响,但会减缓16-18 cm径级中龄杉木的生长。清除林下植被对12-14 cm、16-18 cm两径级的中龄杉木最大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氮利用率、叶片全氮(N)、全磷(P)含量、N/P及叶片NSC(NSC leaf)、枝条NSC(NSC branch)和树干NSC(NSC trunk)均无显著影响。对于16-18 cm径级的中龄杉木而言,清除林下植被显著降低新叶NSC(尤其是可溶性糖,SS)含量,增大NSC trunk/RGR和NSC leaf/RGR,使林木光合产物优先用于存储而非生长,进而减缓了林木的RGR。对于12-14 cm径级的中龄杉木而言,清除林下植被虽然显著增加新叶与老叶间SS的比值,但NSC leaf/RGR是影响该径级的中龄杉木RGR的主要因素,而清除林下植被对该径级NSC leaf/RGR无显著影响。【结论】林下植被去除对中龄杉木生长速率影响的径级依赖性主要受碳分配机制调控,而非受养分化学计量、资源获取及利用效率等机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下植被清除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碳分配 化学计量 资源获取效率 资源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铵硝比对亚热带树种幼苗氮吸收偏好及吸收根属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倩愿 陈奕帆 +1 位作者 陈艳梅 王辉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57,共10页
【目的】明确不同铵硝比对亚热带针、阔叶树苗的氮素吸收偏好及吸收根属性的影响,为阐明人工林养分获取策略与土壤氮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热带常见树种湿地松、马尾松、深山含笑和枫香的2年生幼苗为对象,设置3种铵硝比(15∶1... 【目的】明确不同铵硝比对亚热带针、阔叶树苗的氮素吸收偏好及吸收根属性的影响,为阐明人工林养分获取策略与土壤氮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亚热带常见树种湿地松、马尾松、深山含笑和枫香的2年生幼苗为对象,设置3种铵硝比(15∶1、8∶8和1∶15)进行沙培试验,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植物的无机氮吸收速率,分析其与吸收根形态、构型属性的相关性。【结果】1) 4个树种幼苗的无机氮吸收速率具有环境可塑性,当铵氮(NH_(4)^(+)-N)占优势时,4个树种均偏好吸收铵氮;当硝氮(NO_(3)^(-)-N)占优势时则偏好吸收硝氮。当铵硝比为8∶8时,则表现出树种对不同形态N吸收的差异:针叶树种的NO_(3)^(-)-N吸收速率是NH_(4)^(+)-N的2倍多,但阔叶树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铵硝比对植物吸收根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有显著影响,对直径、组织密度、分支比和分支呈强度无显著影响。3) 4种树种幼苗的无机氮吸收速率与根分支呈显著正相关,与各器官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4个树种幼苗对不同形态N的吸收依赖于底物N可利用性和物种特异性。环境中铵硝比变化时,湿地松和马尾松根系可通过生理-形态属性的权衡特性获取养分,无机氮吸收速率降低,比根长增大(直径变小);阔叶树深山含笑和枫香通过加强吸收根形态属性(增大比根长和比表面积)、构型属性(增大分支比)和生理属性(提高NH_(4)^(+)-N吸收速率)获取养分。各树种不同的养分获取策略可促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吸收速率 吸收根 形态属性 铵硝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