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田间种植密度调控两种景天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1
作者 赵俊梅 郭俊娒 杨俊兴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3,共8页
为探索种植密度对镉(C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率的调控作用,选取Cd富集植物八宝景天和Cd耐性植物三七景天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常规种植模式和密植模式下2种景天生长、Cd吸收转运、富集特征以及修复效率。结果表明,与... 为探索种植密度对镉(C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率的调控作用,选取Cd富集植物八宝景天和Cd耐性植物三七景天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常规种植模式和密植模式下2种景天生长、Cd吸收转运、富集特征以及修复效率。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合理密植条件下2种景天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06.5%和218.3%,且其地上部Cd含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无显著下降。合理密植条件下八宝景天和三七景天地上部Cd富集量分别可达114.1和60.4 g/hm^(2),较常规种植分别显著提高了121.2%和180.1%。此外,分别以植物Cd移除量和土壤Cd削减量计算2种植物的修复效率,发现修复效率较低时宜采用植物Cd移除量计算,修复效率较高时2种方法的结果一致。常规种植和合理密植条件下八宝景天Cd修复效率分别为3.00%和6.44%,可知,八宝景天具有Cd污染土壤上实际修复的应用前景,合理密植可在不降低植物Cd吸收能力前提下促进植物生长,从而提高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宝景天 三七景天 合理密植 修复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化肥的生产能耗、投入成本和环境效益比较分析——以污泥堆肥生产有机肥为例 被引量:52
2
作者 刘洪涛 陈同斌 +2 位作者 郑国砥 高定 雷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0-1003,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肥料生产和施用现状,分别从能耗、成本和污染物排放等三个方面对有机肥和化肥进行比较分析。化肥生产呈现高能耗和高污染排放,而有机肥则表现为低能耗、无污染的特点,同时还可消纳废弃物,减轻污染负荷。从投入成本上分析,... 针对目前国内肥料生产和施用现状,分别从能耗、成本和污染物排放等三个方面对有机肥和化肥进行比较分析。化肥生产呈现高能耗和高污染排放,而有机肥则表现为低能耗、无污染的特点,同时还可消纳废弃物,减轻污染负荷。从投入成本上分析,化肥相对于有机肥具有一定优势,其单位面积和折纯养分投入分别是有机肥的53%和26%。有机肥相对于化肥,其污染物排放负荷很低。从节能减排和降低投入的角度,提出支持基于废弃物资源化的有机肥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 化肥 能耗 污泥 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条件模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范围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谢云峰 杜平 +4 位作者 曹云者 柳晓娟 陈同斌 杜晓明 李发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常用的空间插值模型在土壤污染范围预测时存在平滑效应,导致高值区被平滑和低值区被高估,在划定污染区范围时也往往忽视了插值结果存在的偏差。以某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域为例,利用地统计条件模拟方法预测土壤中Cu、Pb的空间分布,在多次模... 常用的空间插值模型在土壤污染范围预测时存在平滑效应,导致高值区被平滑和低值区被高估,在划定污染区范围时也往往忽视了插值结果存在的偏差。以某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域为例,利用地统计条件模拟方法预测土壤中Cu、Pb的空间分布,在多次模拟结果的基础上估算污染概率,基于概率阈值确定污染区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地统计条件模拟方法获得的土壤Cu、Pb模拟结果统计特征与调查样点的统计特征基本一致,且空间分布格局也相似。基于污染概率的污染区范围确定方法可以定量评估污染区范围预测的不确定性,对提高土壤污染治理效果与科学制定环境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条件模拟 序贯高斯模拟 污染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污泥土地利用的资源价值与潜在风险 被引量:17
4
作者 杜伟 郑国砥 +6 位作者 陈同斌 付本田 雷梅 高定 岳波 刘斌 张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095-5103,共9页
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造纸污泥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显露出来。造纸污泥含水量高达75%-80%,有机物含量高,易腐烂、有恶臭、不便于运输和施用,必须对污泥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造纸污泥经过堆肥无害化处理后可以作为一种价廉优质... 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造纸污泥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显露出来。造纸污泥含水量高达75%-80%,有机物含量高,易腐烂、有恶臭、不便于运输和施用,必须对污泥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处理。造纸污泥经过堆肥无害化处理后可以作为一种价廉优质的有机肥料,造纸污泥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且含有N、P、K等其他营养元素,土地利用不会导致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硝酸盐淋失等污染风险。大量的研究表明,施用造纸污泥及其堆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和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酶活性。施用造纸污泥还可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且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和后效。造纸污泥经过堆肥后制成有机肥或有机复混肥是解决造纸污泥出路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污泥 堆肥 资源化 土地利用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肥调理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5
作者 张军 雷梅 +5 位作者 高定 郑国砥 陈同斌 岳波 刘斌 杜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9-247,共9页
调理剂是堆肥过程中的重要辅料。通过添加调理剂,可以改善堆肥物料的理化条件,达到好氧微生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文章综述了堆肥调理剂的分类,讨论了它在堆肥工程中的作用,并对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大量研究表明,调理剂在堆肥过程中起... 调理剂是堆肥过程中的重要辅料。通过添加调理剂,可以改善堆肥物料的理化条件,达到好氧微生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文章综述了堆肥调理剂的分类,讨论了它在堆肥工程中的作用,并对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大量研究表明,调理剂在堆肥过程中起到调节物料w(C)/w(N)比、含水率、堆体自由空域、减少堆体臭气、改善堆肥养分和调控重金属等作用。目前,调理剂的研究重点在于其在堆肥过程的作用,而对复合型调理剂的开发、调理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等问题关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调理剂 w(C)/w(N)比 含水率 自由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南矿区重金属污染耕地的植物修复及其健康风险 被引量:25
6
作者 米艳华 雷梅 +5 位作者 黎其万 陈璐 杜丽娟 邓晓霞 杨旭昆 张文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4-871,共8页
在云南个旧矿区大田种植条件下,研究种植蜈蚣草、鲜食糯玉米、板蓝根蔬菜和高梁对重金属As(103.83±4.30)mg·kg^(-1)、Pb(293.17±15.99)mg·kg^(-1)、Cd(1.95±0.16)mg·kg^(-1)复合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效果... 在云南个旧矿区大田种植条件下,研究种植蜈蚣草、鲜食糯玉米、板蓝根蔬菜和高梁对重金属As(103.83±4.30)mg·kg^(-1)、Pb(293.17±15.99)mg·kg^(-1)、Cd(1.95±0.16)mg·kg^(-1)复合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效果,并分析作物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有较大的差异,蜈蚣草As富集系数为(1.74±0.16),表现出较好的As富集植物特性,Pb富集系数为(0.42±0.05),富集能力明显高于其它3种植物。高梁秸杆、玉米秸杆、板蓝根蔬菜Cd富集系数均大于1,尤其是板蓝根蔬菜,富集系数为(3.19±0.46),Cd富集能力较强;在生物量和重金属吸收量的双重作用下,高梁秸杆对土壤中As、Pb、Cd的提取效率均高于其它3种植物。蜈蚣草除Cd外,对土壤重金属As、Pb的提取效率与高梁相当;经公式计算,若通过种植以上4种植物将试验区土壤As、Pb、Cd修复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量以内,需要种植玉米和板蓝根蔬菜约100年以上,而种植高梁仅需25年。蜈蚣草对试验区土壤As、Pb修复效果明显,预计种植蜈蚣草30年可将试验区土壤As、Pb修复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值以内;参试的3种可食用作物健康风险分析表明,当地居民通过食用板蓝根蔬菜进入人体的Pb、As和Cd暴露风险指数(HQ)均大于1,人体健康风险较大,不宜在试验区种植食用;食用玉米、高粱进入人体的Pb、As和Cd暴露风险指数虽小于1,但Pb和As的HQ均在0.9以上,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综合分析4种植物的修复效果、健康风险以及经济效益,高梁作为一种优良的生物质能源植物,引导种植较高抗性的高梁品种以及套种低累积高梁品种与蜈蚣草,可推荐作为滇南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耕地边生产、边修复的土地安全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重金属 污染耕地 植物修复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调理剂CTB-2污泥堆肥的氧气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闯 高定 +3 位作者 陈同斌 郑国砥 刘洪涛 周海滨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9-932,共4页
采用新型CTB-2调理剂与城市污泥进行堆肥,研究了堆肥过程中氧气、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m(CTB-2调理剂)∶m(污泥)=1∶2能够有效降低污泥容重,改善堆体结构;堆体能够快速升温至高温期并持续7 d以上,最终完成无害化;采用该比例的... 采用新型CTB-2调理剂与城市污泥进行堆肥,研究了堆肥过程中氧气、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m(CTB-2调理剂)∶m(污泥)=1∶2能够有效降低污泥容重,改善堆体结构;堆体能够快速升温至高温期并持续7 d以上,最终完成无害化;采用该比例的调理剂能够保证堆体的通风供氧,使堆体各层通风后的氧气体积分数都恢复至19%以上,最低氧气体积分数维持在数17%以上;堆肥过程中堆体的氧气体积分数、耗氧速率和温度都具有明显的层次效应,堆体耗氧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堆体通风后的氧气和最低氧气体积分数均随着堆肥的进行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好氧堆JIE CTB-2调理剂 氧气 温度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标准条件估值法研究——以广西大环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严俊 张学洪 +3 位作者 蒋敏敏 丁洋 陈同斌 李海翔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7-581,共5页
运用条件估值法,于2015年8月对广西环江县大环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地区农户受偿意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户对当地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的参与意愿与投标额度(设计补偿标准)、家庭耕地面积和耕地受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农户... 运用条件估值法,于2015年8月对广西环江县大环江流域重金属污染地区农户受偿意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户对当地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的参与意愿与投标额度(设计补偿标准)、家庭耕地面积和耕地受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农户平均受偿意愿下限为12 630.75元·hm^(-2)·a^(-1),该测算值可为当地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认为广西环江县大环江流域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及其配套生态补偿项目应首先选择耕地面积较大且污染较明显地区作为项目选址。建议在今后的生态补偿研究中注意补偿标准与客观条件之间的联系,并制定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重金属污染 生态补偿标准 条件估值法 大环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蓖麻对镉的响应及修复能力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晗芝 郭庆军 +5 位作者 杨俊兴 陈同斌 王坚 王鑫 陈刚 邵春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1-538,共8页
蓖麻(Ricinus communis L.)是一种有价值的能源作物,可用于修复镉污染农田同时生产生物能源。本研究在温室条件下(5~32℃)采用盆栽试验,设定2个镉质量分数梯度(2和5 mg·kg^(-1)),对比研究镉胁迫下30个蓖麻品种的生长状况,评估蓖麻... 蓖麻(Ricinus communis L.)是一种有价值的能源作物,可用于修复镉污染农田同时生产生物能源。本研究在温室条件下(5~32℃)采用盆栽试验,设定2个镉质量分数梯度(2和5 mg·kg^(-1)),对比研究镉胁迫下30个蓖麻品种的生长状况,评估蓖麻对镉的耐性及蓖麻茎、叶和果实中镉的富集特征,以及不同蓖麻品种对镉的修复能力。研究发现,随着土壤中镉质量分数增加,10个蓖麻品种的生物量增加,20个蓖麻品种的生物量减少;表明不同品种蓖麻对镉的耐受程度不同。2 mg·kg^(-1)镉胁迫下,茎、叶和果实中镉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600~1.670、0.310~1.970和0.130~0.909 mg·kg^(-1),平均值分别为1.030、0.831和0.362 mg·kg^(-1)。5 mg·kg^(-1)镉胁迫下,茎、叶和果实中镉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012~4.032、0.698~3.514和0.227~1.525mg·kg^(-1),平均值分别为1.964、1.583和0.694 mg·kg^(-1)。蓖麻地上部分对镉的富集能力大小依次为茎、叶、果实。基于蓖麻品种茎、叶和果实中镉的质量分数,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发现,30个蓖麻品种对镉的富集能力存在差异:4个蓖麻品种为高镉富集型,25个蓖麻品种为低镉富集型。根据蓖麻地上部分中镉质量分数及富集系数(小于1),判断蓖麻不是镉的超富集植物。2 mg·kg^(-1)镉胁迫下,蓖麻地上部分吸收的镉含量变化范围为26.3~65.7μg·pot^(-1),平均值为42.4μg·pot^(-1)。5 mg·kg^(-1)镉胁迫下,蓖麻地上部分吸收的镉含量变化范围为37.0~121.6μg·pot^(-1),平均值为76.0μg·pot^(-1)。蓖麻地上部分对镉的富集能力及提取能力主要由品种决定,受土壤中镉浓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蓖麻作为一种潜在的镉的植物修复作物,不适用于植物提取的用途,可用于植物固定的用途;选用对镉具有较高耐性蓖麻品种种植可以在健康合理地利用镉污染农田的同时生产生物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耐性 富集 植物修复 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冶炼渣堆场优势植物的重金属累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朱光旭 肖化云 +1 位作者 郭庆军 张忠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95-1400,共6页
金属冶炼废渣未经处理露天堆存,经降雨和地表水的冲刷及风扬扩散,重金属会进入周围土壤和地下水,严重威胁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以黔西北某锌冶炼厂的废渣堆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废渣堆场土壤和18种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含... 金属冶炼废渣未经处理露天堆存,经降雨和地表水的冲刷及风扬扩散,重金属会进入周围土壤和地下水,严重威胁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以黔西北某锌冶炼厂的废渣堆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废渣堆场土壤和18种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含量,研究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和富集特征,筛选出适应该地区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结果表明,该场地土壤Cd、Pb、Zn、Cu、Cr和Ni存在不同程度超标,以Cd、Pb、Zn污染最为严重,三者平均含量分别是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48、311、141倍。废渣场土壤受有效态Cd污染的风险较大,其生物有效性系数为49.12%。调查的优势植物均能适应废渣堆重金属元素较高的环境,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耐性。所有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虽然都没有达到超临界植物规定的临界值,但植物体的重金属含量都远远超过了正常范围,且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蓄积特征不同。其中,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和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对Cd、Pb、Zn的吸收量大、运输能力强,且覆盖率高、生物量较大,对复合重金属具有一定的耐性,可以作为该地区生态恢复中的先锋物种。根据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特征,研究区优势植物可分别富集型(如马刺蓟Cirsium monocephalum、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和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根部囤积型(如牛筋草Eleusine indica(L.)Gaertn.、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 L.和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和规避型(如红花酢浆草Oxalis articulata Savigny)等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植物 冶炼渣场 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 黔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条件下水稻根际铁膜形成及镉吸收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俊兴 郭庆军 +9 位作者 郑国砥 杨军 万小铭 郭俊娒 周小勇 刘志彦 曹柳 卢一富 李真理 孔令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8-704,共7页
为揭示赤泥条件下水稻(Oryza sativa L.)根表和根际铁膜形成及铁膜中重金属(Fe、Mn 和Cd)分布与水稻镉(Cd)吸收的潜在关系,本文采用盆栽试验,即在2 和5 mg·kg^-1 两种镉浓度条件下,试验设置0%、0.5%和1% 3 个梯度的赤泥施用... 为揭示赤泥条件下水稻(Oryza sativa L.)根表和根际铁膜形成及铁膜中重金属(Fe、Mn 和Cd)分布与水稻镉(Cd)吸收的潜在关系,本文采用盆栽试验,即在2 和5 mg·kg^-1 两种镉浓度条件下,试验设置0%、0.5%和1% 3 个梯度的赤泥施用量,利用根际袋法系统研究了赤泥对水稻(浙优12 号)根表和根际铁膜的形成及重金属(Fe、Mn、Cd)分布特征,探讨了赤泥条件下水稻根际效应对水稻Cd 吸收转运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赤泥显著增加了水稻的株高、根干重、秸秆干重和籽粒重;显著降低了供试水稻根部Cd 浓度、秸秆Cd 和籽粒Cd 的浓度,下降幅度分别为23.6%-40.2%,20.1%-48.8%和45.5%-103%;显著提高了水稻根表和根际铁膜中Fe、Mn 和Cd 的浓度(P 〈 0.05),且随赤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水稻根表铁膜中Fe、Mn 和Cd 浓度提高幅度分别为64.5%-107%、13.9%-43.7%和20.8%-69.9%;水稻根际铁膜中Fe、Mn 和Cd 提高幅度分别为93.8%-206%,20.1%-42.2%和17.3%-111%.与对照处理相比,添加赤泥土壤的pH 值提高程度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DTPA 提取态镉含量分别降低17.9%-47.9%和26.3%-48.6%.水稻根表和根际铁膜中Cd浓度与水稻根Cd 浓度、秸秆Cd 浓度、籽粒Cd 浓度、根表和根际铁膜中的Fe 浓度和Mn 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赤泥的添加促进了水稻的生长,且其富含铁氧化物的特性还可以促进水稻根表和根际铁膜的形成,通过铁膜中的Fe和Mn 对Cd 富集作用来减少水稻秸秆和籽粒对Cd 的吸收.因此,利用富含铁氧化物的赤泥作为钝化材料修复中低度Cd 污染稻田有望达到较好的修复和利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赤泥 根际 铁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秧与牛粪好氧堆肥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袁顺全 曹婧 +6 位作者 张俊峰 刘洪涛 李鹏 马兴 庞纯伟 韩洁 陈同斌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64,共4页
以蔬菜秧、牛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在北京延庆县旧县镇延庆有机农业示范园内进行了为期60 d的高温好氧堆肥试验。初始堆肥混合物料的含水量为61.5%,C/N为21.3,采用翻堆机进行机械翻堆供氧。结果表明,该区蔬菜秧和牛粪的养分含量较高,重... 以蔬菜秧、牛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在北京延庆县旧县镇延庆有机农业示范园内进行了为期60 d的高温好氧堆肥试验。初始堆肥混合物料的含水量为61.5%,C/N为21.3,采用翻堆机进行机械翻堆供氧。结果表明,该区蔬菜秧和牛粪的养分含量较高,重金属含量较低,但水分含量很高,C/N都很低,直接用采收后的蔬菜秧和牛粪混合堆肥,达不到堆肥的适宜条件,需添加C/N较高且水分含量较低的玉米秸秆,以实现堆肥的适宜条件。试验表明蔬菜秧和牛粪堆肥是可行的,能有效解决当地的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和有机农业生产中的有机肥短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蔬菜秧 牛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铅的富集特征及根际铅移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俊兴 郑国砥 +5 位作者 胡健 杨军 郭俊娒 周小勇 曹柳 焦玉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58-1067,共10页
【目的】揭示湿地植物铅的富集特征及根际铅移动性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为人工湿地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通过根箱法研究了五种挺水湿地植物(大叶皇冠草、黑籽荸荠、圆币草、草龙、小婆婆纳)根际pH、氧化还原电... 【目的】揭示湿地植物铅的富集特征及根际铅移动性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为人工湿地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通过根箱法研究了五种挺水湿地植物(大叶皇冠草、黑籽荸荠、圆币草、草龙、小婆婆纳)根际pH、氧化还原电位(Eh)、Fe^(2+)和Fe^(3+)浓度、铅(Pb)的化学形态及移动性的变化。【结果】与非根际相比,五种植物根际pH下降,Fe^(2+)和Fe^(3+)浓度显著下降,Eh显著升高,Pb的移动性显著降低(P<0.05)。与非根际相比,根际p H下降幅度为0.1~0.4个单位,根际Fe^(2+)和Fe^(3+)浓度下降幅度为0.6~2.7 mmol/kg。土壤中铅的存在形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36.39%~47.54%),其次是铁锰氧化物结合态(30.16%~41.64%)、有机质结合态(8.85%~15.08%)和碳酸盐结合态(6.89%~12.46%)。五种湿地植物根际Pb的移动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根际碳酸盐结合态Pb含量显著下降,其中大叶皇冠草受根际pH、Eh、Fe^(3+)和Fe^(2+)的影响导致其根际Pb移动性降低效应最为显著。【结论】五种供试植物Pb主要分布在根部;根表富集的铁膜数量显著高于锰膜数量;供试植物根际Fe^(3+)含量与Pb的移动性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湿地植物根系铁氧化能力对降低其根际重金属的移动性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人工湿地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湿地植物 移动因子 根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工业遗留场地土壤重金属洗脱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艳梅 雷梅 +4 位作者 陈同斌 杨军 周小勇 郭庆军 马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6-700,共5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限制了工业遗留场地再利用,通过振荡试验考察了HCl、HNO3和EDTA对工业遗留场地土壤中超标重金属Pb、Zn、Cd和As的洗脱效果。结果表明:土壤Pb、Zn、Cd、As的脱除效果均随洗脱剂浓度增加而增加;HCl、HNO3和EDTA等3种洗脱... 土壤重金属污染限制了工业遗留场地再利用,通过振荡试验考察了HCl、HNO3和EDTA对工业遗留场地土壤中超标重金属Pb、Zn、Cd和As的洗脱效果。结果表明:土壤Pb、Zn、Cd、As的脱除效果均随洗脱剂浓度增加而增加;HCl、HNO3和EDTA等3种洗脱剂浓度分别为0.5、0.5和0.1 mol.L-1时,土壤Pb、Cd质量分数可降低至场地安全再利用的控制标准以内(分别为140 mg.kg-1、1mg.kg-1);洗脱剂浓度分别增至2、2和0.2 mol.L-1时,土壤Pb、Cd质量分数继续降低,Zn、As质量分数有大幅降低但没有达到其相应的场地安全控制标准(分别为200、20 mg.kg-1);与EDTA相比,HCl在低浓度时的重金属脱除效果较差,但HCl浓度增加对重金属脱除率的提高效果更为明显;洗脱液pH值(7.88~0.15)与重金属脱除率均呈显著负相关且与As的负相关系数最小,说明洗脱液pH值变化对As去除的影响相对较小;与HCl和HNO3相比,EDTA洗脱液pH值与Pb脱除率之间的负相关系数较大,与Zn、Cd、As脱除率之间的负相关系数较较小,说明EDTA洗脱液pH值变化更易对Pb的去除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脱 重金属 工业遗留场地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生态补偿的农户调查分析——以广西环江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海翔 张学洪 +2 位作者 严俊 季梦兰 陈同斌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5-770,共6页
基于意愿调查法对广西环江县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生态补偿进行研究,调查分析当地基本社会经济信息、农户污染认知、受偿意愿(WTA)。调查发现,农户对弃耕参与污染土壤修复的认知程度不足,亟需建立生态补偿保障机制促进农田土壤修复可持续... 基于意愿调查法对广西环江县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生态补偿进行研究,调查分析当地基本社会经济信息、农户污染认知、受偿意愿(WTA)。调查发现,农户对弃耕参与污染土壤修复的认知程度不足,亟需建立生态补偿保障机制促进农田土壤修复可持续开展。受偿意愿调查表明,农户对补偿方式的选择偏好是现金补偿(其次是政策补偿和技术补偿),土壤治理期间的平均受偿意愿额度约为16 980元/(hm^2·a),且其明显受家庭耕地面积正向影响。建议生态补偿应以当地各级政府为主导,并积极考虑将个体企业纳入补偿主体。同时,拓宽污染治理参与者对污染信息有效获取的渠道,以缓解对污染认知及生态补偿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农田 生态补偿 意愿调查法 受偿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群蜈蚣草中砷形态的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万小铭 刘颖茹 +2 位作者 雷梅 黄泽春 陈同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29-2332,共4页
研究选择了分布于我国安徽、重庆、湖南、台湾、福建、广西、广东等7个省、市、自治区中10个不同地理区域的13个蜈蚣草种群,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不同种群蜈蚣草中的砷形态差异,为揭示其富集机理奠定基础。蜈蚣草根部的砷主要... 研究选择了分布于我国安徽、重庆、湖南、台湾、福建、广西、广东等7个省、市、自治区中10个不同地理区域的13个蜈蚣草种群,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不同种群蜈蚣草中的砷形态差异,为揭示其富集机理奠定基础。蜈蚣草根部的砷主要以与O结合的方式存在,各种群的蜈蚣草根部还存在As—S配位的砷,但含量较少。蜈蚣草根部中的砷以As(Ⅴ)为主,As(Ⅴ)的比例为59.6%±0.6%~83.8%±3.8%。不同种群的根部砷形态具有较大差异,HN5种群具有明显高于其他种群的As(Ⅲ)比例,FJ种群具有明显低于其他种群的As(Ⅲ)比例,而来自湖南和广西的几种种群具有较高的As-GSH比例。As(Ⅴ)比例由低到高的顺序为:HN5HN3〉HN1〉TW〉CQ〉AH〉FJ〉HN5〉HN2〉GX2〉GX3〉HN4〉GX1。对蜈蚣草中砷形态的种群差异揭示有利于对蜈蚣草砷富集能力的种群差异来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形态 种群 蜈蚣草 X射线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壳聚糖微球制备及其对阴离子染料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林越呈 王宏鹏 +4 位作者 龚金炎 杨俊兴 胡升 梅乐和 黄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0-477,共8页
从鱿鱼软骨中提取出壳聚糖,以壳聚糖为单体,二乙烯三胺和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通过乳液交联法制备出了改性壳聚糖微球(DECM)。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A)等对改性壳聚糖微球的结... 从鱿鱼软骨中提取出壳聚糖,以壳聚糖为单体,二乙烯三胺和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通过乳液交联法制备出了改性壳聚糖微球(DECM)。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A)等对改性壳聚糖微球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多的活性位点。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微球对两种染料刚果红(CR)和酸性绿50(AG50)的吸附行为,在25℃、pH 3.0的条件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并且DECM对两种染料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428.7和691.8 mg·g^(-1);由Freundlich模型分析表明,吸附行为为优惠吸附。利用0.1 mol·L^(-1) NaOH溶液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使用,微球对染料的去除率仍然能够保持在92%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吸附和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微球 表征 阴离子染料 吸附 重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聂二旗 郑国砥 +1 位作者 高定 陈同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82-889,共8页
根据典型气候类型(主要是降水)、人口密度和旅游活动等因素,选取中国西部内蒙古、陕西、四川、贵州和广西5省区的典型农村,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方式对不同区域的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点和组分特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西部地区农... 根据典型气候类型(主要是降水)、人口密度和旅游活动等因素,选取中国西部内蒙古、陕西、四川、贵州和广西5省区的典型农村,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方式对不同区域的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点和组分特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西部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农村垃圾产生量为0.095~0.320kg·d^(-1)·人^(-1),平均值为0.193 kg·d^(-1)·人^(-1);生活垃圾主要成分以厨余类、灰土和纸类为主,其总量占垃圾产生总量的80%以上。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重视前端减量,虽有一些政策引导,但一般也只是从技术和模式上进行消极的末端处理,效果普遍不佳。中国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气候和地形等因素影响,难以借鉴和采用中东部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西部地区应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采用不同的垃圾处理方式,总体上宜采用分类收集、源头控制、就地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垃圾 产量 处理 西部地区 垃圾组分 分类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类型及配施壳聚糖对八宝景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强化效果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杜萌 李丹丹 +3 位作者 杨军 杨俊兴 郭俊娒 陈同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14-1723,共10页
【目的】八宝景天(Hylotelephium spectabile)是研究最多的修复Cd污染土壤的植物之一,但还需进一步提高其修复效率以增加其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氮肥类型以及螯合剂对污染土壤上八宝景天Cd吸收转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 【目的】八宝景天(Hylotelephium spectabile)是研究最多的修复Cd污染土壤的植物之一,但还需进一步提高其修复效率以增加其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氮肥类型以及螯合剂对污染土壤上八宝景天Cd吸收转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强化八宝景天Cd修复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八宝景天进行了盆栽试验,供试土壤为采自四川绵竹的潴育水稻土和广西阳朔的棕色石灰土,两个土壤Cd含量均超过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在氮磷钾肥料施用量一致的条件下,设置生理中性的碳酸氢铵(NH4HCO3)、生理酸性氯化铵(NH4Cl)、生理碱性氨水(NH3·H2O)以及NH4HCO3配施壳聚糖4个处理。八宝景天生长20天后,测定根、茎、叶生物量和Cd含量,并测定了根际土壤pH、有效态Cd含量以及不同形态Cd含量。【结果】NH4Cl较NH4HCO3处理降低了两种土壤根际pH,提高了有效态Cd含量。NH4HCO3配施壳聚糖处理对根际土壤酸化效果强于NH4Cl处理,潴育水稻土和棕色石灰土两种土壤根际有效态Cd含量分别较NH4Cl处理提高18.6%和15.5%。此外,与施用NH4HCO3相比,NH4Cl提高了两种土壤水溶态和弱酸提取态Cd含量,而NH4HCO3配施壳聚糖处理虽使水溶态Cd含量增加,但由于壳聚糖与土壤中Cd形成稳定性较强的络合物,同时促进了八宝景天对弱酸提取态Cd的吸收,因此其根际弱酸提取态Cd含量无显著差异。NH4HCO3、NH4Cl和NH3·H2 O 3种氮肥类型对八宝景天生长和Cd吸收转运的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别,而NH4HCO3配施壳聚糖则使八宝景天生物量较其他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29.6%~79.8%,同时NH4HCO3配施壳聚糖对八宝景天Cd吸收转运的促进作用受土壤类型、理化性质和污染程度的影响,对棕色石灰土上八宝景天各部位C d含量、生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别提高了16.0%~143.4%、45.8%~137.5%和25.3%~81.6%,而在潴育水稻土上促进作用均较小。【结论】在施氮量一致的情况下,施用生理酸性氮肥有利于促进八宝景天Cd吸收,肥料和壳聚糖配施可能是强化八宝景天Cd修复效率的有效措施。其强化效果在中性偏碱性土壤上好于在酸性土壤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八宝景天 氮肥类型 壳聚糖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固废堆肥过程的水分平衡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石晓晓 陈同斌 +1 位作者 郑国砥 高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3,共7页
畜禽粪便等有机固体废物堆肥过程中水分含量影响堆肥反应过程,并最终影响堆肥产品质量和后续的产品加工,建立堆肥过程中的水分平衡模型有利于深入理解堆肥过程并优化堆肥过程的工艺参数。该文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堆肥模型建立基础、... 畜禽粪便等有机固体废物堆肥过程中水分含量影响堆肥反应过程,并最终影响堆肥产品质量和后续的产品加工,建立堆肥过程中的水分平衡模型有利于深入理解堆肥过程并优化堆肥过程的工艺参数。该文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堆肥模型建立基础、水分模型及有机质降解模型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概括了堆肥过程中水分迁移转化的主要途径,明确了堆肥过程有机质降解产生的水分是水分平衡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提出可以根据物料平衡思想建立堆肥过程中质量平衡模型,由此分析了堆肥过程中水分平衡模型和有机质降解模型。现在的水分质量平衡模型考虑了堆肥过程中通风对流、水汽蒸发以及微生物作用有机质降解产水对水分的影响,将水分模型分为对流模型、反应-对流模型、反应-蒸发模型和反应-对流-扩散模型4种模型。堆肥产水过程中的有机质降解模型主要有一阶动力学模型、Monod模型和经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固体废弃物 好氧堆肥 数学模型 水分 有机质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