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植被与土壤特征对青藏高原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的响应
被引量:
19
1
作者
杜志勇
丛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04-2516,共13页
高寒草地作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其退化已严重影响到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和草地恢复重建。搜集了2004—2022年间关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的64篇研究结果,包含土壤有机碳、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等16个指标的1403组数据,运用...
高寒草地作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其退化已严重影响到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和草地恢复重建。搜集了2004—2022年间关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的64篇研究结果,包含土壤有机碳、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等16个指标的1403组数据,运用meta分析解析了草地退化对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对重度退化草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物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的加剧,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土壤含水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植被高度显著下降;土壤容重显著上升;土壤pH、全钾在各个退化阶段没有明显差异;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和土壤含水量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土壤容重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土壤pH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呈负相关。因此,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而改变地上群落多样性和生物量,为阐明植被与土壤特征对草地退化的响应机制以及高寒退化草地的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草地退化
植物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Landsat 8影像提取豫中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分布信息的最佳时相选择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荣荣
丛楠
赵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1-733,共13页
遥感技术对大尺度农业实时监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手段,遥感影像植被分类的最佳时相对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非常重要。本文选取2020年至2021年的6景Landsat 8影像,覆盖了夏玉米从乳熟到收获、冬小麦从越冬到成熟的生育期,以此分析不同时...
遥感技术对大尺度农业实时监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手段,遥感影像植被分类的最佳时相对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非常重要。本文选取2020年至2021年的6景Landsat 8影像,覆盖了夏玉米从乳熟到收获、冬小麦从越冬到成熟的生育期,以此分析不同时相的冬小麦-夏玉米与其他地类在光谱特征和NDVI上的差异,通过决策树的方法提取豫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提取到的面积比有所不同,对于夏玉米而言,乳熟时期的提取效果要优于之后的时期,其在2020年8月26日的总体精度最高,为83.60%,Kappa系数为0.72,分类质量很好;对于冬小麦而言,最佳识别时期则处于冬小麦的越冬期,其在2021年1月1日的总体精度最高,为92.36%,Kappa系数为0.81,信息提取效果很好。除了作物自身生长过程的覆盖度变化,分类精度随成像时间而改变。多时相信息提取也发现,受到天气等环境条件限制,夏玉米和冬小麦的种植区域不完全重叠,山区冬季不适合冬小麦种植从而没有与夏玉米出现重叠分布。本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对作物分布及生长状况作出及时有效的判断,对农业监测,特别是对轮作农田的信息管理和作物物候、种植面积等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
光谱特征
决策树分类
分类精度
Landsat
8-OLI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4-2018年那曲高寒草甸碳水热通量观测数据集
3
作者
赵广
张扬建
张涛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339-346,共8页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开展长期碳通量监测对于评估和预测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为那曲高寒草甸生态系统2014-2018年通量观测数据,数据采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开展长期碳通量监测对于评估和预测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为那曲高寒草甸生态系统2014-2018年通量观测数据,数据采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那曲市的那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于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观测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以及水热通量。本数据集包括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生态系统呼吸、总初级生产力、蒸散和显热通量等碳水热通量数据和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和降水的常规气象数据。本数据集采用China FLUX推荐的数据质量控制、缺失数据插补、CO_(2)通量数据拆分等数据处理方法,形成了30分钟、日、月和年尺度数据产品,可为科学评估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功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高寒草甸
涡度相关法
碳水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被与土壤特征对青藏高原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的响应
被引量:
19
1
作者
杜志勇
丛楠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
中国科学院
大学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04-2516,共13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基金项目(2022)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207113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A0606101)。
文摘
高寒草地作为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其退化已严重影响到高原的可持续发展和草地恢复重建。搜集了2004—2022年间关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的64篇研究结果,包含土壤有机碳、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等16个指标的1403组数据,运用meta分析解析了草地退化对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对重度退化草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物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的加剧,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土壤含水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植被高度显著下降;土壤容重显著上升;土壤pH、全钾在各个退化阶段没有明显差异;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和土壤含水量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土壤容重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土壤pH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呈负相关。因此,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而改变地上群落多样性和生物量,为阐明植被与土壤特征对草地退化的响应机制以及高寒退化草地的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草地退化
植物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META分析
Keywords
Qinghai-Tibet Plateau
grassland degradation
plant community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meta-analysis
分类号
S81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Landsat 8影像提取豫中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分布信息的最佳时相选择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荣荣
丛楠
赵闯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
中国
农业大学
资源
与环境
学院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1-733,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A0606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2201032)
+1 种基金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5053348)资助。
文摘
遥感技术对大尺度农业实时监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手段,遥感影像植被分类的最佳时相对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非常重要。本文选取2020年至2021年的6景Landsat 8影像,覆盖了夏玉米从乳熟到收获、冬小麦从越冬到成熟的生育期,以此分析不同时相的冬小麦-夏玉米与其他地类在光谱特征和NDVI上的差异,通过决策树的方法提取豫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提取到的面积比有所不同,对于夏玉米而言,乳熟时期的提取效果要优于之后的时期,其在2020年8月26日的总体精度最高,为83.60%,Kappa系数为0.72,分类质量很好;对于冬小麦而言,最佳识别时期则处于冬小麦的越冬期,其在2021年1月1日的总体精度最高,为92.36%,Kappa系数为0.81,信息提取效果很好。除了作物自身生长过程的覆盖度变化,分类精度随成像时间而改变。多时相信息提取也发现,受到天气等环境条件限制,夏玉米和冬小麦的种植区域不完全重叠,山区冬季不适合冬小麦种植从而没有与夏玉米出现重叠分布。本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对作物分布及生长状况作出及时有效的判断,对农业监测,特别是对轮作农田的信息管理和作物物候、种植面积等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
光谱特征
决策树分类
分类精度
Landsat
8-OLI遥感影像
Keywords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decision tre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Landsat 8-OLI remote sensing image
分类号
S512.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27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4-2018年那曲高寒草甸碳水热通量观测数据集
3
作者
赵广
张扬建
张涛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地理
科学与
资源
研究所
出处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339-346,共8页
基金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21FY100705)
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XZ202202YD0010C)。
文摘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开展长期碳通量监测对于评估和预测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为那曲高寒草甸生态系统2014-2018年通量观测数据,数据采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那曲市的那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于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观测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以及水热通量。本数据集包括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生态系统呼吸、总初级生产力、蒸散和显热通量等碳水热通量数据和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和降水的常规气象数据。本数据集采用China FLUX推荐的数据质量控制、缺失数据插补、CO_(2)通量数据拆分等数据处理方法,形成了30分钟、日、月和年尺度数据产品,可为科学评估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功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藏北高原
高寒草甸
涡度相关法
碳水热通量
Keywords
northern Tibet Plateau
Alpine meadow
eddy covariance
carbon,water and heat flux
分类号
S812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植被与土壤特征对青藏高原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的响应
杜志勇
丛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Landsat 8影像提取豫中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分布信息的最佳时相选择
赵荣荣
丛楠
赵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14-2018年那曲高寒草甸碳水热通量观测数据集
赵广
张扬建
张涛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