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的产业演化路径—基于技术关联、制度关联与地理邻近的研究
1
作者 叶志聪 马丽 金凤君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418-2429,共12页
随着开发区产业创新和以升促建等政策推进,培育新产业路径成为各地开发区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开发区产业、政策与实体空间的复合属性,引入演化经济地理的技术关联、制度关联与地理邻近3个分析维度,综合采用共存分析、产业... 随着开发区产业创新和以升促建等政策推进,培育新产业路径成为各地开发区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开发区产业、政策与实体空间的复合属性,引入演化经济地理的技术关联、制度关联与地理邻近3个分析维度,综合采用共存分析、产业空间可视化和Probit模型等方法探究2006―2018年中国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产业演化路径的规律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不同等级开发区的新产业路径均受地理邻近的正向影响,但受技术和制度关联的影响存在差异,提升和维持等级的开发区分别呈现由投资效应和催化效应驱动的特征;结合县区和园区产业关联的双重视角,开发区产业演化呈现路径依赖与路径突破并行的态势。从行业异质性来看,高、低风险路径在园区各行业内普遍存在,而空间突破与依赖型路径分别集中在高、低频数行业中;从空间异质性来看,县区视角下各演化路径的分异现象比较显著,园区视角下东、西部地区的产业风险存在差异。相关结论对于开发区未来的产业政策和战略布局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产业演化 演化路径 技术关联 制度关联 地理邻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欠发达县域的空间识别及其发展路径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彦随 杨林朋 郭远智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53,共15页
欠发达地区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突出短板。本研究基于欠发达地区的科学认知,识别了中国欠发达县域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域类型,提出了欠发达县域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建立健全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欠发达地区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突出短板。本研究基于欠发达地区的科学认知,识别了中国欠发达县域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域类型,提出了欠发达县域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建立健全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作为人地关系负向演化的结果,欠发达地区是一个以经济欠发达为主要内容的相对地理概念,由此决定了对欠发达地区的识别宜采取“1+N”的方案。(2) 2022年,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新疆的边境地区以及苏-浙-闽沿海地区,其背后的主导因素包括交通运输用地占比、受教育年限、城镇化率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3)基于主导因素识别的部门欠发达县域包括交通欠发达县域、教育欠发达县域、城镇化欠发达县域和工业化欠发达县域,宜采取针对性措施补短板、强弱项。(4)经济欠发达县域主要分布在原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可依据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导制约因素将其划分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约束型经济欠发达县域、工业化约束型经济欠发达县域、教育和城镇化约束型经济欠发达县域、多要素相对约束型经济欠发达县域和多要素严格约束型经济欠发达县域5类,不同类型欠发达县域的常态化帮扶策略应立足其主导制约因素的组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水平 “1+N”方案 经济欠发达县域 欠发达地区 乡村地域系统 人地系统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网络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冯瑜满 马丽 金凤君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人工智能对社会、政治、经济具有颠覆性影响,或将重塑未来区域发展格局。创新网络是创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对于理解知识溢出与技术扩散的地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明专利申请数据,采用社会网络... 人工智能对社会、政治、经济具有颠覆性影响,或将重塑未来区域发展格局。创新网络是创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对于理解知识溢出与技术扩散的地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明专利申请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等方法,对该产业创新合作网络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并从网络结构、多维邻近性与城市特征3个角度分析网络形成与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城市间人工智能创新合作网络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构成的“菱形”格局,网络呈现典型的异配性、小世界属性和“核心–边缘”结构。人工智能对技术、产业的依赖性导致其创新合作网络受网络自组织性、多维邻近性与城市创新合作环境影响:择优链接与中介效应促进网络发育,创新合作由互补创新转向互补与协同创新并存,地理距离、省际壁垒不再是阻碍创新合作的因素;城市经济实力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创新联系的强度与广度,但城市间发展水平差距一定程度上也阻碍合作建立,由此对促进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新合作网络 多维邻近性 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人地关系视角下的“两山”理念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4
作者 孟贵 王开泳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7-495,共9页
首先,基于人地关系视角,从哲学意蕴、地理逻辑和经济思维3个角度剖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其次,从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个方面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价值;随后,基于人地关系协... 首先,基于人地关系视角,从哲学意蕴、地理逻辑和经济思维3个角度剖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其次,从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个方面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价值;随后,基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视角从突出人的参与、发掘地的价值、保障人地平衡以及规范人地行为4个方面,提出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发展路径;最后,针对实践路径中存在的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未来应强化转化路径与模式选择、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两山”转化效率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人地关系 时代价值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91
5
作者 陆大道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07-1219,共13页
中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但已面临着突出的结构性难题。针对这一问题,不循以投资、消费和出口论证未来经济增长速度的传统路径,而对支持经济增长的资源(能源)、环境(承载力)及建立在资源环境基础上的城镇化和发展模式等支撑... 中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但已面临着突出的结构性难题。针对这一问题,不循以投资、消费和出口论证未来经济增长速度的传统路径,而对支持经济增长的资源(能源)、环境(承载力)及建立在资源环境基础上的城镇化和发展模式等支撑系统能力进行了分析。在这些分析基础上,进行了综合集成研究并得出结论:中国经济将较快地进入中速增长。中速经济增长,将为建设经济强国和实现中国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机遇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支撑系统 资源与环境 城镇化 发展模式 中速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航空货运时空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姣娥 车恩瑜 肖凡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1-782,共12页
航空货运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配置全球和大区域尺度的优质资源,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航空货运的空间统计数据和面板数据,以机场所在城市为基本单元,剖析了过去20年间中国航空货运的... 航空货运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配置全球和大区域尺度的优质资源,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航空货运的空间统计数据和面板数据,以机场所在城市为基本单元,剖析了过去20年间中国航空货运的发展过程与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构建回归模型揭示了中国航空货运格局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航空货运在过去20年间从快速发展阶段过渡至平稳发展阶段;2)中国航空货运区域间差异显著,货运量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过去20年间,中国航空货运重心位于徽鄂豫三省交界处,呈现河南→安徽→湖北的迁移趋势;3)中国航空货运格局保持相对稳定,以“北上广深”为核心的菱形空间格局得到强化;4)中国航空货运的发展受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地面交通发展等因素影响,但各因素对空港型国家枢纽城市与非枢纽城市的影响有着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货运 航空枢纽 空间集聚性 回归模型 影响因素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级区域高质量发展格局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7
作者 李裕瑞 潘玮 +1 位作者 王婧 刘彦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06-2320,共15页
高质量发展战略对中国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对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侧重经济子系统,对生态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分析相对薄弱,且缺乏省级以下中微观尺度的分析。从经济质量、创新潜力、环境质量、生态安全、人民生活和城... 高质量发展战略对中国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对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侧重经济子系统,对生态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分析相对薄弱,且缺乏省级以下中微观尺度的分析。从经济质量、创新潜力、环境质量、生态安全、人民生活和城乡协调六个维度解析了高质量发展内涵,搜集了全国306个地级区域2018年的数据资料,构建地级区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地级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数,揭示了区域格局,考察了影响因素,识别了问题区域,并提出了发展质量提升策略。研究表明:(1)高质量发展指数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和长江流域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东北地区和黄河流域发展水平相对较低。(2)经济质量、创新潜力和人民生活指数的均值相对较低,是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3)高质量发展水平受到自然环境适宜性、城市等级和人口集聚、投资水平、交通区位、数字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且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4)识别出8大类174个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地市,分布在26个省区,在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相对集中。最后,从制度建设、全国层面和具体区域层面探讨了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路径,可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综合评价 提升路径 问题区域 黄河流域 地级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铁沿线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丹 周璟 +1 位作者 蔡建明 陈子轩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4期184-194,共11页
高铁建设会对周边土地利用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对中国高铁周边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缺乏系统性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指标、景观格局指数、缓冲区等方法,系统研究近年来中国高铁沿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耕... 高铁建设会对周边土地利用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对中国高铁周边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缺乏系统性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指标、景观格局指数、缓冲区等方法,系统研究近年来中国高铁沿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耕地和林地是沿线主要地类;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变化幅度和单一动态度最大,耕地变化幅度位居其次;各类用地综合动态度不高;土地利用变化程度逐渐上升。不同类型用地的土地利用转移程度各异。(2)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变化幅度呈距离衰减;距高铁线越近,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越高。(3)景观多样性指数先增后减;各类用地分形维数较接近;景观破碎化加剧。研究可为高铁规划和建设、沿线区域土地规划和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沿线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破知域界限: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的交互融合
9
作者 潘玥 宋涛 +1 位作者 马伊莎 孙萌萌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57-1669,共13页
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已成为应对百年地缘格局加速演变的重要学科,二者的深度融合迫在眉睫。文章借鉴“知域”概念,在知识建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层面,探讨了2个学科融合的契合点和可能路径,并以东南亚为案例加以解析。研究认为,“知域”... 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已成为应对百年地缘格局加速演变的重要学科,二者的深度融合迫在眉睫。文章借鉴“知域”概念,在知识建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层面,探讨了2个学科融合的契合点和可能路径,并以东南亚为案例加以解析。研究认为,“知域”视角有助于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的有机融合。两者的融合将孕育新的区域研究知识体系,地理学的“整体性”视角与区域国别学的“多元性”视角将构建新的跨学科研究范式。同时,地理学的空间分析与区域国别学的质性研究方法亦可实现互补整合。以东南亚为例,2个学科融合应重点关注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互动关系、空间政治经济内在机理以及区域文化多样共生等议题,采取整体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路径,并形成定量定性并重的“知域”方法论体系。未来不同“知域”背景下的对话交流亟需加强。总体而言,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在“知域”视域内紧密结合,契合时代发展潮流,能够为应对全球一体化和区域多元化并存的挑战贡献新的认知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区域国别学 知域 跨学科融合 东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耦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佩 王姣娥 马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2-572,共11页
基于2013—2020年中国31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出各省级行政单元新基建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中国新基建发展水平、区... 基于2013—2020年中国31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出各省级行政单元新基建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中国新基建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均逐年升高,其增长幅度皆呈增加趋势;②新基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和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最低;③新基建发展水平在省域之间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区域协调发展程度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在省域之间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④影响新基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空耦合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和城市化进程。本文对中国新基建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及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判,期望为中国新基建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基础设施 跨区域 区域协调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情景模拟下的跨境铁路运输时效研究——以中老铁路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洁 熊美成 +2 位作者 王姣娥 高阳 李永玲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8,共8页
跨境铁路运输是中国与周边国家陆路联通的重要环节。跨境铁路运输时效既受线路畅通情况、基础设施技术等级等“硬联通”因素的制约,也受到海关条例、口岸畅通水平等“软联通”因素的影响。因此,跨境铁路运输时效研究应充分考虑不同情景... 跨境铁路运输是中国与周边国家陆路联通的重要环节。跨境铁路运输时效既受线路畅通情况、基础设施技术等级等“硬联通”因素的制约,也受到海关条例、口岸畅通水平等“软联通”因素的影响。因此,跨境铁路运输时效研究应充分考虑不同情景,以期更科学地模拟运输时长的变化机理。本文以中老铁路(中国昆明−老挝万象,简称中老铁路)为例,在梳理中老铁路沿线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及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不同运营速度、通关时间、铁轨换装、多式联运等因素,构建了长途跨境运输时间的计算模型,采用多情景模拟方法,解析了中老铁路运的优势距离及客货运时效变化。研究表明:①中老铁路有助于沿线跨境运输时间显著减少。相比公路运输,客货运时间优势均超过20%;②通关时间是影响跨境铁路运输的关键要素之一,占运输总时长的20%~60%;③铁海联运是中老铁路运输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的途径,能有效缩短老挝至日本的总运输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运输 客货运组织 中老铁路 情景模拟 运输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碳中和目标的中国工业部门减排路径与战略选择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诗一 王畅 郭越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共20页
工业部门(包含电力工业)是中国碳排放量最多的国民经济部门.探寻工业部门合理有效的碳减排路径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分解了中国2000年—2019年工业碳排放历史演变路径的驱动因素,预测了三种情景下2019年—2060... 工业部门(包含电力工业)是中国碳排放量最多的国民经济部门.探寻工业部门合理有效的碳减排路径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分解了中国2000年—2019年工业碳排放历史演变路径的驱动因素,预测了三种情景下2019年—2060年工业碳排放的潜在演变路径,估计了工业部门碳中和进程中所需的投资额,讨论了不同减排时点选择下投资需求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规模效应和效率效应是历史演变路径中最关键的驱动因素,而化石能源清洁转化效应、化石能源内部结构效应和清洁能源替代效应的影响较小;2)非电力工业未来核心的碳减排技术路径为能源效率提升和清洁能源消费替代,电力工业未来核心的碳减排技术路径则为清洁能源发电替代;3)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工业部门碳中和的进程中需要超过300万亿元的巨额投资,所需投资主要集中于高排放的非电力工业.本文最后提出了“以技术为核心,以市场为机制,以政策为引导”的中国工业部门实现碳中和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碳排放 碳中和路径 指数分解 情景分析 边际减排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房价收入比时空演变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36
13
作者 刘海猛 石培基 +2 位作者 潘竟虎 曹智 谢作轮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80-1287,共8页
从全国、省级、市级多个尺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对中国1999~2012年城镇房价收入比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分异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城镇房价收入比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尺度效应,国家尺度呈波动上... 从全国、省级、市级多个尺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对中国1999~2012年城镇房价收入比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分异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城镇房价收入比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尺度效应,国家尺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省级尺度先上升后分异,大中城市不断升高,且在2007~2011年省、市级尺度下存在较显著的空间自相关,表明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空间邻近联动性明显增强;2房价收入弹性分析表明2003~2012年全国大约70%的大中城市居民的收入涨幅赶不上房价涨幅,部分城市泡沫存在的可能性较大,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不断下降;3全国和东部地区省份间的空间差异2003年之前为缩小趋势,之后逐渐增大,中西部省份间差异较小且基本处于缩小态势,市级房价收入比的差异要明显高于省级尺度的差异且呈上升趋势,空间差异的变化存在尺度效应和分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收入比(PIR) 住房问题 时空演变 尺度效应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0年中国人口收缩区分布的时空格局演变——基于不同测度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刘振 齐宏纲 +1 位作者 戚伟 刘盛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25-1536,共12页
在人口收缩内涵界定的基础上,采用总人口和劳动力等直接指标结合出生率、老龄化率等间接指标进行综合测度,在地级尺度和县市尺度上分析了1990~2010年中国人口收缩区的数量变化、空间分布及演化特征(由于获取限制,未包含港澳台地区数据)... 在人口收缩内涵界定的基础上,采用总人口和劳动力等直接指标结合出生率、老龄化率等间接指标进行综合测度,在地级尺度和县市尺度上分析了1990~2010年中国人口收缩区的数量变化、空间分布及演化特征(由于获取限制,未包含港澳台地区数据),并对比了不同测度指标和方法之间的差异。主要的研究发现如下:①人口收缩区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长,收缩程度呈现出明显加剧趋势;②人口收缩区在中部和西部偏东地区快速扩张,川黔渝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北地区最为严重;③单一指标在识别人口绝对收缩方面效果较好,而且总人口指标往往比劳动力指标更早的反映一个区域的人口状况;④综合指标测度的方法能够更加全面的判断一个区域的人口发展状况,进而识别出人口处于相对收缩状态的区域;⑤人口收缩在县市尺度上比在地级尺度上表现更为明显,但两者的差异呈缩小趋势。基于以上研究发现,建议政府更加重视区域人口收缩问题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化 人口收缩 劳动力变化 老龄化 人口收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格局与类型划分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明星 陆大道 龚颖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65-972,共8页
面对外部国际需求萎缩,内部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人口红利、资源环境红利等逐渐衰减,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逐步回落到中低增速的"新常态"。从经济地理学角度开展针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这一新事像及其格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全... 面对外部国际需求萎缩,内部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人口红利、资源环境红利等逐渐衰减,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逐步回落到中低增速的"新常态"。从经济地理学角度开展针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这一新事像及其格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全国31个省区单元(港澳台除外)为研究尺度,通过关键指标,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格局态势,开展了类型划分。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电力消费量、铁路货运量指标,主要行业门类,以及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增速均呈现明显下降,绝大多数省区与全国发展态势保持一致。将全国31个省区划分为较快增长、下行压力较小和下行压力较大3类区域,下行压力较大区域细分发展阶段型、整体衰退型、能源原材料型以及其他等4种类型,不同类型区域具有明显的地理集聚特征。针对这一轮经济下行风险,不同地区应采取不同的对策,重点关注东北区域的整体衰退风险,以及山西等省能源原材料省区的经济下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格局 类型 经济地理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前后基于垂直专业化的中国出口价值份额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唐志鹏 宋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48-1154,共7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出口增速放缓,也给中国提升出口贸易的质量效益带来了机会。利用2007年和2010年中国30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和省域以及国外在中国出口中分享的单位出口价值份额。研究结果发现,金融危机后在中国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出口增速放缓,也给中国提升出口贸易的质量效益带来了机会。利用2007年和2010年中国30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中国和省域以及国外在中国出口中分享的单位出口价值份额。研究结果发现,金融危机后在中国单位出口中,全国分享的经济收益整体有所提升,进一步从省域格局来看,分享中国单位出口经济收益较高的省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从出口部门来看,全国带有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分享的经济收益在2007~2010年增长最多,而依赖资源和劳动力投入的低端产品制造分享的经济收益下降最多,沿海出口大省仍然是分享制造业出口价值份额最主要的地区,地理区位依旧是出口贸易最有利的条件之一。尽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加大科技含量,才能促使"中国制造"尽快完成向"中国智造"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出口价值 份额 投入产出 制造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航空网络演化过程的复杂性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王姣娥 莫辉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80,共10页
基于图论和复杂网络理论的分析方法,本文对1952 ~ 2008年中国航空网络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剖析.伴随着节点(城市)和航线的增减,中国航空网络表现出异速增长特征.平均路径长度由1952年的5.74逐渐下降到2008年的2.24,网络效率逐步趋于稳... 基于图论和复杂网络理论的分析方法,本文对1952 ~ 2008年中国航空网络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剖析.伴随着节点(城市)和航线的增减,中国航空网络表现出异速增长特征.平均路径长度由1952年的5.74逐渐下降到2008年的2.24,网络效率逐步趋于稳定;集聚系数由1952年的0增长到2008年的0.69,呈现向小世界网络演化的趋势,簇度相关性显示度值在平均值(14)以上的上层系统已初步形成层级结构;1952-1962年的网络度分布具有度特征值和长尾分布特征,此后逐渐向具有“无标度”特征的网络演进.中国航空网络的度度相关系数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其原因在于演化受到距离、技术、经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本文长尺度的历史数据一方面验证了当前网络复杂性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中的不足,同时可为网络演化理论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演化过程 复杂网络 航空网络 小世界 度度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黑土保护与区域发展综合评价及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海涛 张雪莹 +1 位作者 梁源钊 刘蕴桐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83-2195,共13页
本文通过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对东北黑土区内县级单元2020年的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经济与社会)和黑土保护情况(数量与质量)进行了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黑土保护与区域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类型,并分类型对东北地区黑土保护利用与... 本文通过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对东北黑土区内县级单元2020年的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经济与社会)和黑土保护情况(数量与质量)进行了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黑土保护与区域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类型,并分类型对东北地区黑土保护利用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研究表明:①黑土区内大量区域发展水平较低的县级单元在东北地区中部形成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发展塌陷区,表明黑土资源的利用并没有成为东北中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②东北地区的黑土保护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耦合度水平较高,表明黑土保护与区域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较强,有必要重视二者关系的协调;2/3的县级单元处于黑土保护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过程中的失调阶段,表明分类型协调黑土保护与区域发展关系的任务非常紧迫。③基于黑土保护与区域发展的综合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本文认为东北黑土区可划分为:区域发展弱−黑土保护弱、区域发展弱−黑土保护好、区域发展弱−黑土保护强、区域发展好−黑土保护弱、区域发展好−黑土保护好、区域发展好−黑土保护强、区域发展强−黑土保护好7种类型区,有必要依据类型区特征分类分区协同推动黑土保护与区域发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振兴 区域发展 黑土粮仓 黑土保护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城市拉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仁锋 刘丽东 +1 位作者 张文忠 李佳洺 《高原农业》 2023年第3期324-335,共12页
农牧业是拉萨乃至青藏高原基础产业,其可持续发展水平关系到国家稳定与边疆安全。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SWOT、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拉萨农牧业发展条件及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结合拉萨农牧业典型产业模式可推广性探讨拉萨... 农牧业是拉萨乃至青藏高原基础产业,其可持续发展水平关系到国家稳定与边疆安全。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SWOT、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拉萨农牧业发展条件及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结合拉萨农牧业典型产业模式可推广性探讨拉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结果表明:拉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相对均衡,可聚焦良种、经营人才与产业组织模式采取有效措施转化不利条件。影响农牧业发展因素中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化总动力是关键。拉萨农牧业发展的地方经营模式为“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但是存在利益分配、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及粮:经:饲比例制约产业稳定发展等问题,提升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关键在于优化土地利用基础上优化牦牛、青稞、牛奶等核心产业经营模式,提升农牧业的生态化、集约化与品牌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青稞业 牦牛业 拉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PM_(2.5)污染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支付意愿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刘倩倩 党云晓 +1 位作者 张文忠 魏璐瑶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96-2106,共11页
利用2015年中国40个城市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贝叶斯多层级有序分类响应模型探讨了PM_(2.5)污染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而核算居民为减轻PM_(2.5)污染的支付意愿。研究发现:PM_(2.5)污染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PM_(2.5)... 利用2015年中国40个城市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贝叶斯多层级有序分类响应模型探讨了PM_(2.5)污染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而核算居民为减轻PM_(2.5)污染的支付意愿。研究发现:PM_(2.5)污染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PM_(2.5)污染每增加1个单位,主观幸福感将下降0.040个百分点;家庭月收入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月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主观幸福感将提升0.026个百分点。支付意愿不仅受到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还受到居民所处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在承受PM_(2.5)污染的最初阶段,居民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支付意愿最高。居民为改善空气质量愿意支付的金额平均为226元,占家庭月总收入的2.2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污染 幸福感 支付意愿 多层级有序分类响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