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格局及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高彩霞 刘家明 +1 位作者 高岩 张书颖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108,共6页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旅游开发对提高区域非遗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ArcGIS分析京津冀区域非遗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旅游开发对提高区域非遗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ArcGIS分析京津冀区域非遗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京津冀区域非遗整体呈集聚性分布,但区域差异明显,并呈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逐渐向外围区县扩散减少的分布格局;2)各类型非遗在结构及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大差异,结构上以传统技艺类非遗为主体,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舞蹈类等为支撑,空间分布上传统戏剧、传统音乐、民俗类非遗资源差异最大;3)距所属城市中心越近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缓冲区内的非遗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最后从明确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的重点类型、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非遗文化特质和旅游差异性、借势国家级旅游品牌四方面对京津冀区域非遗保护及旅游开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津冀 空间分布 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差异与变化对区域热环境贡献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4
2
作者 孙宗耀 孙希华 +3 位作者 徐新良 黄宁钰 吴晨 乔治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13-1322,共10页
人类活动改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造成下垫面属性变化,直接引发区域热环境变化。采用2004—2006年、2014—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MODIS地表温度产品,结合2005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分别从行政区划和土地利用角度定量计算地级市和土地利... 人类活动改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造成下垫面属性变化,直接引发区域热环境变化。采用2004—2006年、2014—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MODIS地表温度产品,结合2005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分别从行政区划和土地利用角度定量计算地级市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季节、昼夜条件下对城市群热环境的贡献度指数(CI),归纳不同城市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群热环境贡献的角色特征,度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群和地级市热环境贡献度强度差异及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在白天和夜晚作为城市群热环境源汇角色不同,根据贡献度指数的昼夜差异可分为昼夜热源型城市(CI>0)、昼汇夜源型城市(白天CI>0,夜间CI<0)和昼夜热汇型城市(CI<0);(2)2005—201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群热环境的贡献度指数绝对值增大,对城市群热环境的源汇作用强度增加;(3)耕地和林地分别为京津冀城市群热环境最主要的源汇景观。在春、秋、冬季夜间,耕地对城市群热环境贡献由源转为汇。(4)城市受内部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和自身发展条件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热环境贡献度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如林地在春、夏、秋季夜间对不同城市热环境分别表现为源汇景观。区别源汇景观的依据在于判定其是否能够降低区域热环境,因此源汇景观在空间尺度或时间尺度上可能会发生角色转变。研究结果对于基于植被分区的城市设计所进行的热环境调控具有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市热环境 贡献度指数 源汇景观 京津冀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1影像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水稻种植信息提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绍贵 姬忠林 +10 位作者 张月平 李文西 高晖 杭天文 陈明 颜怡 姜义 吴兵 龚鑫鑫 祝飘 任红艳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46,共4页
应用遥感技术提取水稻种植信息是农业遥感的重要内容。GF-1卫星WFV数据为农业信息提取提供了新的途径,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是遥感解译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以扬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GF-1影像WFV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水稻种植信... 应用遥感技术提取水稻种植信息是农业遥感的重要内容。GF-1卫星WFV数据为农业信息提取提供了新的途径,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是遥感解译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以扬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GF-1影像WFV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水稻种植信息,并实地调查验证试验结果,试图探讨GF-1数据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在水稻种植信息提取中的可行性与影响提取精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应用GF-1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能够很好地完成扬州市水稻种植信息的提取,2016年扬州市有水稻种植面积214 524 hm^2,总体精度达到98.5%,Kappa系数0.95,面积精度达97.5%;实地考察能够提高提取精度,地形破碎程度越低,提取精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 面向对象 水稻 种植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数据划分方法下D8算法的多核并行化实验对比 被引量:3
4
作者 高琪 范俊甫 +2 位作者 何惠馨 孔维华 周玉科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3-68,共6页
对地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空间数据规模迅速增大,海量高分辨率DEM数据使得GIS数字地形分析算法面临日益严重的效率瓶颈,多核并行计算技术是在PC端解决上述问题的潜在途径,而并行任务调度策略、数据划分方法是影响并行算法计算效率的重... 对地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空间数据规模迅速增大,海量高分辨率DEM数据使得GIS数字地形分析算法面临日益严重的效率瓶颈,多核并行计算技术是在PC端解决上述问题的潜在途径,而并行任务调度策略、数据划分方法是影响并行算法计算效率的重要因素。该文以河网提取中流向算法D8算法为例,基于OpenMP多核并行编程模型,在最佳任务调度策略下研究按行、列、块进行任务分解对该算法计算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数据划分方法对计算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结合dynamic任务调度策略,对该算法采用行划分方法,并调用计算机最大可用线程个数16时并行加速效果最佳,加速比峰值达到13.88;划分块数为16时,运行加速比最高为13.46;按列划分加速比峰值达到12.829;而划分成9块和4块最高加速比仅为7.97和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数据划分 D8算法 多核并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空间分层结构及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付顺 阚瑷珂 +6 位作者 马德芹 肖进 胡瑾 李德昊 徐墁泽 刘素 李文韬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6-406,共11页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种类齐全、组成系统完整,其发育和分布受构造控制作用显著。文章探讨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特征及其空间分层结构受构造控制的作用机制,发现岩溶空间形态总体呈现掀斜式强烈抬升、河流深切的亚热带中低... 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种类齐全、组成系统完整,其发育和分布受构造控制作用显著。文章探讨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特征及其空间分层结构受构造控制的作用机制,发现岩溶空间形态总体呈现掀斜式强烈抬升、河流深切的亚热带中低山峡谷岩溶特点,新构造运动间歇性隆升对岩溶景观垂向发育影响较为显著。岩溶发育的空间层位划分为三个高程层级,从下至上连续分段为440~700 m,700~1 200 m,1 200~1 890m。空间分层结构反映某一阶段地壳总体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发育水平岩溶系统(溶洞),后期地壳发生快速抬升,出现少量竖向岩溶系统(落水洞),溶洞的分布与相应的侵蚀基准面(现代河床、各级阶地)相适应。根据发育层级推测,研究区至少经历过四次规模较大的间歇性快速抬升构造活动,各级夷平面先后受喜马拉雅运动第Ⅱ幕和第Ⅲ幕影响。喜马拉雅运动多次间歇性快速抬升过程中,丰沛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下切并快速溶蚀形成多层剥蚀台地。在新构造运动相对稳定期,有充分的条件循环交替溶蚀导致垂向、水平岩溶均出现较大规模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国家公园 岩溶景观类型 空间分层结构 新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剖面类型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庆生 刘高焕 范晓梅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57-62,共6页
利用2002、2003年和2006年采集的土壤盐分剖面分析数据,探讨了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壤盐分剖面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2002年到2006年,该地区土壤盐分剖面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没有改变,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剖面类型总体以表聚... 利用2002、2003年和2006年采集的土壤盐分剖面分析数据,探讨了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壤盐分剖面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2002年到2006年,该地区土壤盐分剖面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没有改变,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剖面类型总体以表聚型为主,这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风险大,必须进一步提高盐渍土的治理和合理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土壤盐分剖面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影像拼接软件在农业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鹏飞 徐新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12-1119,共8页
无人机遥感为精准农业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实现无人机影像高精度自动拼接是开展无人机遥感应用的基础。目前,已有不同无人机影像拼接软件在几何精度方面性能比较的研究,但关于光谱精度方面还未有相关研究,而其对定量遥感反演非常重要... 无人机遥感为精准农业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实现无人机影像高精度自动拼接是开展无人机遥感应用的基础。目前,已有不同无人机影像拼接软件在几何精度方面性能比较的研究,但关于光谱精度方面还未有相关研究,而其对定量遥感反演非常重要。本研究比较了目前最受欢迎的两款无人机拼接软件Pix4D和Photoscan在农业应用时,拼接影像过程对原始影像光谱信息的影响,以为用户推荐最优软件。为此,基于冬小麦氮肥梯度试验,本研究在小麦生长季利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获取相关影像,并将其分别基于Pix4D软件,Photoscan软件拼接处理。同时,基于传感器厂商提供的单张影像处理技术,将每次传感器拍摄数据处理成未拼接的单张多光谱影像。基于以上数据,在施肥处理小区随机布设样点,分别提取3种类型影像上的样点光谱信息,比较它们光谱反射率及其对比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尽管Pix4D拼接影像和Photoscan拼接影像各波段光谱反射率都与单张影像的反射率有显著相关性,但与Pix4D拼接影像相比,Photoscan拼接影像的光谱反射率和变异系数与原始单张影像之间更为接近。Photoscan能保留更多的原始光谱信息。结合已有关于两款软件在几何精度和价格方面的比较研究,本研究推荐Photoscan为农业应用时的最优性价比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正射拼接 Photoscan Pix4D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多源无人机遥感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的玉米SPAD估测
8
作者 周科 陈鹏飞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89-1399,共11页
为实现玉米精准施肥管理,准确识别其叶绿素含量具有重要意义。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是叶绿素含量的重要指示参数,已有研究多采用单一数据源,结合单一机器学习方法来对其反演。为提高SPAD反... 为实现玉米精准施肥管理,准确识别其叶绿素含量具有重要意义。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值是叶绿素含量的重要指示参数,已有研究多采用单一数据源,结合单一机器学习方法来对其反演。为提高SPAD反演精度,本研究探讨耦合多源无人机遥感影像与多种机器学习方法来开展SPAD值反演的可行性,并将其与已有方法进行比较。基于不同有机肥、无机肥、秸秆还田以及种植密度处理的玉米田间试验,获取玉米四叶期和九叶期的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和RGB(red-green-blue)影像,并同步测量了叶片SPAD数据。基于多尺度分析的方法,将RGB影像与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生成既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又具有多光谱的融合影像。此外,基于集成学习思想,选择BP-人工神经网络法(back propagatio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支持向量机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广义加性模型法(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随机森林法(random forest,RF)等不同类型机器学习模型,构建集成学习模型(ensemble learning method,ELM)。基于以上数据源和模型,设计不同数据源和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耦合情景。将数据集分为建模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基于建模数据集构建每种情景下的SPAD反演模型,然后基于验证数据集进行模型验证,对比分析确定最优SPAD反演模型与数据源。相对于单源数据,多源数据通过融合多光谱影像的光谱信息和RGB影像的纹理信息,提高了SPAD反演的精度。此外,相对于单一机器学习方法,基于集成学习思想耦合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可以提高SPAD的反演精度。在所有情景中,基于ELM方法和融合影像的SPAD模型精度最高,其建模R_(cal)^(2)为0.83、RMSEcal为1.93,验证R_(val)^(2)为0.80、RMSEval为2.07;其他情景下,各模型的建模R_(cal)^(2)在0.64~0.88之间,RMSEcal在1.63~2.84之间;验证R_(val)^(2)在0.60~0.78之间,RMSEval在2.18~3.01之间。本研究证明了在反演玉米SPAD时,最优策略是使用多源数据和集成学习模型,为进一步的精准氮肥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多源数据 玉米 SPAD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SM的中国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34
9
作者 赵苗苗 刘熠 +3 位作者 杨吉林 刘羽 赵娜 岳天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5-225,共11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植被的生产力和地表质量状况,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了解近年来中国陆地植被NPP时空分布格局,探讨其对气候因子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植被的生产力和地表质量状况,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了解近年来中国陆地植被NPP时空分布格局,探讨其对气候因子响应的空间分异规律,利用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HASM),结合LPJ-GUESS动态植被过程模型和MOD17A3NPP遥感数据产品估算2001-2015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被NPP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根据气候要素和土壤质地特点分区探讨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15年全国植被平均NPP空间分布地域性明显,总体上沿水热梯度由西北向东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西北沙漠和青藏高原腹地的植被NPP值最小,在100 g·m^(-2)(以C计,下同)以下,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过渡带植被NPP值在300-600 g·m^(-2)之间,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以及海南省和东北平原局部植被NPP值在700g·m^(-2)以上。(2)近15年全国植被NPP均值为376 g·m^(-2)·a^(-1),变化范围为1.9^(-1) 131 g·m^(-2)·a^(-1)。青藏区面积和植被NPP总量占全国的比例最大,均为23%,甘新区面积占全国的23%,年均NPP总量只占全国的10%;西南区、东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植被丰富,年均NPP总量占比大于面积占比。其他地区面积和年均NPP总量占全国的比例相当。(3)近15年全国有65.29%的区域植被NPP呈增加趋势,最大增速为72.64 g·m^(-2)·a^(-1),平均增速为2.29 g·m^(-2)·a^(-1),以青藏部分地区、黄土高原区、海南大部和台湾北部地区增幅最大。(4)近15年来全国有79.26%的地区年平均NPP与年平均降水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年平均NPP与年平均温度这一比例仅为8.71%,分布在青藏高原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 MOD17A3数据 LPJ-GUESS模型 HASM 气温 降水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和机器学习方法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反演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俊伟 陈鹏飞 +2 位作者 孙毅 谷健 王李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64-3376,共13页
为实现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和无人机影像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准确估测。本研究对比了人工神经网络法(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ANN)、高斯过程回归法(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 algorithm,GPR)、支持向量回归... 为实现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和无人机影像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准确估测。本研究对比了人工神经网络法(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ANN)、高斯过程回归法(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 algorithm,GPR)、支持向量回归法(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algorithm,SVR)和梯度提升决策树法(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等几种主流的机器学习方法在基于无人机影像的玉米LAI反演中的优劣。为此,开展了不同有机肥、无机肥、秸秆还田以及种植密度处理的玉米田间试验,在不同生育期获取了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和LAI数据。基于这些数据,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选择对LAI敏感的光谱指数作为估测变量,然后分别耦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ANN、GPR、SVR、GBDT建立LAI反演模型,并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LSR+GBDT法构建的LAI反演模型精度最高,稳定性最好,建模R_(cal)^(2)和RMSE_(cal)为0.90和0.25,验证R_(val)^(2)和RMSE_(val)为0.90和0.29;与PLSR+GBDT模型结果最接近的是基于PLSR+GPR法建立的模型,其建模R_(cal)^(2)和RMSE_(cal)为0.86和0.30,验证R_(val)^(2)和RMSE_(val)为0.89和0.29,且具有训练速度快,并能给出反演结果不确定度的优势;PLSR+ANN法的建模R_(cal)^(2)和RMSE_(cal)为0.85和0.31,验证R_(val)^(2)和RMSE_(val)为0.89和0.30;PLSR+SVR法的建模R_(cal)^(2)和RMSE_(cal)为0.86和0.32,验证R_(val)^(2)和RMSE_(val)为0.90和0.33。因此,PLSR+GBDT法和PLSR+GPR法被推荐作为玉米LAI反演模型构建的最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机器学习 无人机 多光谱影像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阴湿区边坡浅层土体温湿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巍锋 常洲 +3 位作者 兰恒星 晏长根 杨万里 徐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4-213,共10页
基于长期原位监测对高寒阴湿区边坡土体温湿响应规律研究存在的不足,选取甘肃双达高速公路沿线土-岩二元结构边坡为研究对象,构建远程监测系统对边坡浅层土体温温度及大气降雨开展了为期2年多的现场监测,结合傅里叶模型与Pearson相关性... 基于长期原位监测对高寒阴湿区边坡土体温湿响应规律研究存在的不足,选取甘肃双达高速公路沿线土-岩二元结构边坡为研究对象,构建远程监测系统对边坡浅层土体温温度及大气降雨开展了为期2年多的现场监测,结合傅里叶模型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揭示了边坡土体水热迁移及降雨入渗规律,分析了边坡土体温湿度相互作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边坡浅层土体温湿度随时间呈简谐式周期变化,且变化幅度随埋深逐渐减小,2 m深度处土体月平均温度变化具有一定滞后性,滞后时间约为30 d。(2)年内3月与9月,土体月平均温度曲线出现“纽结”现象,使边坡呈现出由春夏季表热而内凉向秋冬季表寒而内温转变的趋势。(3)春季降雨期,土体含水率增长仅发生在50 cm深度以内;夏季降雨期,降雨引起更深层土体含水率变化,因雨水持续性补充,浅层土体湿度长时间保持在35%以上。(4)土体温湿度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关系,随土体埋深增加温湿度相关性增强,不同时期温湿度相互影响程度不同,年内温湿度相关性表现出“循环圈”效应。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认识边坡土体水文响应规律、水-热相关性与坡面侵蚀机理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阴湿区 浅层土体 长期监测 温湿响应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时空特征的大气污染执法事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晓爽 李吉东 +3 位作者 徐海红 诸云强 代小亮 周天墨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针对大气污染执法存在数据资源难以整合集成、违法认定和处罚决定不一致、案件难以实现全程追溯等问题,提出顾及时空特征的大气污染执法事理图谱构建方法。首先,以大气污染执法事件为核心,提出大气污染执法事件本体表示模型,自上而下系... 针对大气污染执法存在数据资源难以整合集成、违法认定和处罚决定不一致、案件难以实现全程追溯等问题,提出顾及时空特征的大气污染执法事理图谱构建方法。首先,以大气污染执法事件为核心,提出大气污染执法事件本体表示模型,自上而下系统梳理大气污染执法事件知识体系,构建大气污染执法事件本体;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气污染执法事理图谱案例知识自动化抽取和存储方法,并以某燃气锅炉超标排放执法案件为例,开展大气污染执法事理图谱构建实践,结果展现了大气污染执法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逻辑演化规律,弥补了事理图谱研究中较少关注事件间时空演变关系这一不足,可助推事理图谱构建发展,促进大气污染执法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智能辅助裁定以及案件全程关联和跟踪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执法事件本体 时空特征 事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土壤重金属影响因子分析及其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30
13
作者 周伟 李丽丽 +2 位作者 周旭 石佩琪 黄冬青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3-180,共8页
地理探测器能快速定量化揭示驱动重金属含量影响因素的强度,这对于重金属空间预测模型构建变量的确定和土壤污染修复措施的精准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5种土壤重金属元素Cu、Zn、Pb、Cr、Ni的空间分布和11种环境因子... 地理探测器能快速定量化揭示驱动重金属含量影响因素的强度,这对于重金属空间预测模型构建变量的确定和土壤污染修复措施的精准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5种土壤重金属元素Cu、Zn、Pb、Cr、Ni的空间分布和11种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进行定量评估,通过单因子指数法进行重庆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Cu、Zn、Cr和Pb的平均含量是重庆市土壤背景值的1.3—1.4倍,Ni含量低于背景值;其中Cu、Pb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其余3种重金属为中度或轻度污染水平。5种重金属元素中Cu和Pb为高度变异(变异系数为0.57、0.4),Zn、Cr和Ni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为0.22—0.29),且各重金属元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表明研究区重金属富集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且污染具有复合性或同源性。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发现高程、坡度和土壤类型对5种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解释力最显著,说明地势和土壤类型是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交互作用探测发现,高程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是重金属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也是重要影响因子。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高程、坡度和土壤类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这些因子可作为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预测模型的辅助变量,也可促进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的靶向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地理探测器 单因子指数法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MODIS地表温度重建及其与气温对比分析 被引量:31
14
作者 柯灵红 王正兴 +1 位作者 宋春桥 卢振权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7-287,共11页
通过遥感获取地表温度(地温,LST)可以弥补气象站LST数据局地性的不足。但受某些因素影响,遥感LST影像存在噪音像元,影响了LST数据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程-温度回归关系的空间重建算法,对2008年青藏高原MODIS LST影像异常低值像... 通过遥感获取地表温度(地温,LST)可以弥补气象站LST数据局地性的不足。但受某些因素影响,遥感LST影像存在噪音像元,影响了LST数据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程-温度回归关系的空间重建算法,对2008年青藏高原MODIS LST影像异常低值像元进行了重建,得到空间完整的LST时间序列。分别将原始LST和重建LST与研究区62个气象站最高气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重建前后LST与最高气温一致性很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91,各气象站平均相关系数达到0.898,LST一般高于气温,平均偏差为6.98℃。地气温差与海拔、土地覆盖、季节和噪音水平有关。海拔越高,地气温差越大;植被覆盖越好,地气温差越小;温度越高,温差越大。研究还发现,重建后的数据在森林覆盖区仍然残留噪音,这需要结合LST的质量控制信息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MODIS 影像重建 地表温度 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城乡一体化进程监测评价方法及应用——以浙江嘉善县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宏志 黄欢欢 +1 位作者 徐新良 王靓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3-572,共10页
基于3S技术构建城乡一体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以浙江嘉善县为例开展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嘉善县各乡镇城乡一体化程度综合指数差值不超过1.95倍,发展较均衡;2003~2015年间人口城镇化率上升了20.4%;各乡镇内部道路系统... 基于3S技术构建城乡一体化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以浙江嘉善县为例开展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嘉善县各乡镇城乡一体化程度综合指数差值不超过1.95倍,发展较均衡;2003~2015年间人口城镇化率上升了20.4%;各乡镇内部道路系统密度差异由18倍缩小到4.3倍,城乡道路网络系统由单核向多核演变;各乡镇城乡收入差距在2倍之内且呈缩小趋势;城乡居民地空间布局比较均衡,城镇带动周边农村居民点快速发展。该指标体系在客观性和空间表达等方面发展了城乡统筹定量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监测评价 3S技术 嘉善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山地生态脆弱区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成因识别——以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志杰 白永平 周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059-9069,共11页
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是山区聚落空间差异性和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对聚落空间治理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采用天祝县2018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利用空间"热点"探测、最小累积阻力值模型(MCR)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聚落空间... 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是山区聚落空间差异性和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对聚落空间治理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采用天祝县2018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利用空间"热点"探测、最小累积阻力值模型(MCR)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对聚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聚落分布整体表现为集聚型,空间上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2)核密度估计值东南高、西北低,形成"东南密集型"和"西北稀疏型"2个典型分布区,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同时,聚落规模空间"热点"探测显示,聚落形态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华藏寺镇表现为高密度大斑块,其他乡镇表现为中低密度小斑块。(3)聚落斑块平均密度对分组分析结果作用显著,聚落类型由中低密度斑块主导,受高寒气候区分布范围较广的影响,高寒区稀疏型聚落覆盖范围较大。(4)通过聚落空间格局影响因素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定量识别出:地形条件、土地资源配置和降水条件对聚落分布疏密程度作用最显著,交通禀赋和交通可达性对县域聚落格局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 生态格局 异质性 土地利用 天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流域河网提取方法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敏 刘庆生 刘高焕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共5页
对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流域河网的主要步骤及发展历程作了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同时选择浙江省湖州作为试验区提取流域河网,并引入了利用溯源思想的基于流向的修正方法和分区操作的基于高程的修正方法2种理念。通过比较分析2种方法... 对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流域河网的主要步骤及发展历程作了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同时选择浙江省湖州作为试验区提取流域河网,并引入了利用溯源思想的基于流向的修正方法和分区操作的基于高程的修正方法2种理念。通过比较分析2种方法的河网提取效果,发现相对于基础的DEM直接提取河网的方法,这2种方式提取的模拟河网都更加接近真实河网,同时基于流向的修正方法在平行于河流流向的方向上河网模拟效果很好,而分区操作的基于高程的修正方法在垂直于河流流向的方向上模拟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河网 数字化河道 高程 流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8
18
作者 陈鹏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9-406,共8页
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将其搭载传感器用于农田监测不易受天气影响,且可获得高分辨率影像,对辅助农田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无人机也可搭载农机,实施农田作业,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对作物生长的扰动。近年来,将无人机应... 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将其搭载传感器用于农田监测不易受天气影响,且可获得高分辨率影像,对辅助农田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无人机也可搭载农机,实施农田作业,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对作物生长的扰动。近年来,将无人机应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已成为研究热点,并已陆续开展了系列研究。但总体而言,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对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无人机技术更好地在农业上进行应用。本文从农用无人机的硬件设备及农用无人机在植物长势监测、产量估测、氮素营养诊断、病虫害监测、田间管理等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出发,归纳总结了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若干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农业 应用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南地区近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璐瑶 王宏志 +1 位作者 徐新良 潘方杰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7期4514-4519,共6页
在Spot Vegetation NDVI时序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对鄂西南地区近13年来植被覆盖状况的时空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鄂西南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绝大多数地区植被覆盖度均在75%以上... 在Spot Vegetation NDVI时序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对鄂西南地区近13年来植被覆盖状况的时空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鄂西南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绝大多数地区植被覆盖度均在75%以上,植被覆盖状况和生态环境整体优良;2001-2009年鄂西南地区植被覆盖状况保持稳定,并从2010年后开始呈现明显好转的态势,植被覆盖度好转地区的面积大于变差地区的面积,表明该区域自实施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以来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逐步恢复。气温和降水量对鄂西南地区植被覆盖状况变化的影响不明显;2001年以来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是引起鄂西南地区自然植被覆盖状况逐步好转的主要原因,而城镇和耕地周边的土地开发利用活动是引起局部地区植被覆盖下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原因 林业生态工程 鄂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T模型非点源污染模拟对空间单元划分的响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琳 朱良君 +2 位作者 朱阿兴 刘军志 沈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0-466,共7页
流域空间离散化是SWAT等分布式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基础,不同的空间单元划分方案会对模型模拟结果产生影响。为合理配置SWAT模型非点源污染模拟中的空间单元划分方案,以太湖地区中田舍流域(42km2)为研究区开展研究:根据汇流累积量阈值和土... 流域空间离散化是SWAT等分布式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基础,不同的空间单元划分方案会对模型模拟结果产生影响。为合理配置SWAT模型非点源污染模拟中的空间单元划分方案,以太湖地区中田舍流域(42km2)为研究区开展研究:根据汇流累积量阈值和土地利用-土壤-坡度分级面积阈值设计25种子流域(SUB)-空间响应单元(HRU)划分方案,其中以真实河网提取阈值、HRU面积阈值为0%-0%-0%作为基准方案进行日尺度模型率定,并利用该套模型率定参数探讨SWAT非点源污染模拟对空间单元划分的响应。结果表明:模型率定期径流、泥沙、总氮和总磷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575,0.671,0.483和0.758,模型可以较好表达流域过程;不同的空间单元划分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的筛选以及流域过程相关参数的改变影响污染物模拟结果,且模拟结果对HRU划分的敏感性高于子流域划分。因此,利用SWAT进行非点源污染模拟时,应在保证径流、泥沙模拟精度的基础上,进行尽可能详尽的HRU划分(如土地利用-土壤-坡度分级面积阈值分别为0%-0%-0%或0-5%-5%),以更好体现流域空间异质性,避免过粗的HRU集总带来模拟结果的失真,而子流域划分则选取能体现真实河网的适中阈值以体现子流域空间异质性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 非点源污染 空间单元划分 子流域 水文响应单元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