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北高原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4
1
作者 付刚 周宇庭 +2 位作者 沈振西 张宪洲 武建双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6,共6页
采用收获法测量了藏北不同海拔高度(4300-4700m)2010年(6-8月)嵩草草甸群落地上总生物量,通过相关分析和多重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亏缺以及比湿的关系。结果表明:总... 采用收获法测量了藏北不同海拔高度(4300-4700m)2010年(6-8月)嵩草草甸群落地上总生物量,通过相关分析和多重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亏缺以及比湿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地上生物量与相对湿度、比湿以及土壤含水量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饱和水汽压亏缺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土壤温度、空气温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压亏缺共同解释了地上生物量94%的变异,其中相对湿度的贡献较大。相对湿度是决定高寒嵩草草甸沿海拔分布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地上生物量 气候因子 嵩草草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原高寒草甸光能利用效率对增温增水的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沈振西 张豪睿 +3 位作者 孙维 李少伟 付刚 余成群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0-1004,共5页
量化植被光能利用效率对增温增水的响应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讨藏北高原高寒草甸光能利用效率对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多的响应,2014年6月在藏北高原高寒草甸布设了1个增温增水实验平台,采用了完整的两因子(增温和增水)实... 量化植被光能利用效率对增温增水的响应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讨藏北高原高寒草甸光能利用效率对气候变暖和降水增多的响应,2014年6月在藏北高原高寒草甸布设了1个增温增水实验平台,采用了完整的两因子(增温和增水)实验设计,每个因子设置3个处理水平(不处理、低幅度和高幅度处理),共9个处理组合。设置40 cm和80 cm的开顶式生长箱实现两个幅度的实验增温(分别增加了0.34℃和1.11℃的日最低空气温度),低幅度和高幅度增水处理分别增加了15%和30%的降水。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植被光能利用效率算法,利用观测的饱和水汽压差和日最低空气温度模拟了2014—2016年生长季节(6—9月)植被的光能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增温对日最低空气温度(F=39.10,P=0.000)、饱和水汽压差(F=47.45,P=0.000)和光能利用效率(F=4.20,P=0.032)都有显著影响,而增水对饱和水汽压差(F=5.72,P=0.012)有显著影响。增温引起的光能利用效率的变化与增温幅度表现为二次曲线关系,与增温引起的饱和水汽压差的变化量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增水处理对光能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且增水引起的光能利用效率的变化与增水引起的饱和水汽压差的变化量呈负相关关系。因此,降水增多可能对藏北高原高寒草甸的光能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而光能利用效率随着增温幅度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幅度 增水幅度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不同施用量下拉萨达孜地区饲用黑麦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许丽华 付刚 钟志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92-1599,共8页
为探究氮肥施用量对拉萨达孜地区饲用黑麦(Secale cereale)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冬牧70’饲用黑麦为研究材料,设置5个不同纯氮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分别用N_(0)、N_(75)、N_(150)、N_(225)、N_(300... 为探究氮肥施用量对拉萨达孜地区饲用黑麦(Secale cereale)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冬牧70’饲用黑麦为研究材料,设置5个不同纯氮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分别用N_(0)、N_(75)、N_(150)、N_(225)、N_(300)表示),连续两年测定饲草的株高、枝条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以及营养价值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饲用黑麦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在适宜氮肥施用量范围内显著提高(P<0.05)。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下的饲用黑麦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最为优良,2020年和2021年饲草干草产量分别为9898.33和9390.14 kg·hm^(−2);饲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淀粉、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重要营养价值评价指标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得到改善。从饲草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综合考虑,试验区饲用黑麦种植建议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饲草复种 施氮量 秋播黑麦 饲草产量 饲用价值 饲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日喀则地区8个引进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比较 被引量:36
4
作者 张光雨 王江伟 +2 位作者 张豪睿 付刚 沈振西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117-1125,I0005,共10页
草畜平衡对于西藏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和畜牧业的高效生产非常必要,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种植的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缓解过度放牧对天然草地的压力,本研究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艾玛岗草原站对8个燕麦品种的干重、株高、... 草畜平衡对于西藏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和畜牧业的高效生产非常必要,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种植的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缓解过度放牧对天然草地的压力,本研究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艾玛岗草原站对8个燕麦品种的干重、株高、叶茎比、穗长、穗重和千粒重以及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木质素指标进行综合评比。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青引1号的干草产量最高(12 406.95 kg·hm–2)、穗重最大(3.67 g),青引3号的穗长最长(25.60 cm)、株高最高(159 cm),林纳的千粒重最大(43.94 g);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青引2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6.40%),青燕1号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28.55%),林纳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52%),青引1号的粗脂肪含量最高(52.7%),青燕1号的灰分含量最高(4.97%),青引2号的木质素含量最低(24.18%)。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燕麦的产量与营养品质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青引1号、青引3号和青引2号适宜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种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灰色系统理论 西藏日喀则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