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祁连山不同退化阶段高寒草甸群落结构与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86
1
作者 柳小妮 孙九林 +2 位作者 张德罡 蒲小鹏 徐广平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1-11,共11页
采用样方法对东祁连山地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对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群落生产力进行了分析,并运用α多样性、β多样性等指标研究了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样地内共有植物种13科27属40多种,从未退化-... 采用样方法对东祁连山地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对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群落生产力进行了分析,并运用α多样性、β多样性等指标研究了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样地内共有植物种13科27属40多种,从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优势种分别为线叶嵩草+禾草、线叶嵩草+珠芽蓼、珠芽蓼+线叶嵩草、珠芽蓼+杂类草、平车前+杂类草。2)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草地总盖度降低,优良牧草生物量减少,而毒杂草的比例逐渐上升,草地质量下降;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明显降低,地上生物量远低于地下生物量,分布在各层的植物根量越来越少,地下根系具有浅层化特点。3)高寒草甸植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基本上与均匀度、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与生态优势度指数呈负相关;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中度退化阶段最高,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重度退化阶段最高,群落多样性更多地受均匀度的影响。4)随退化程度的加剧,样方内微生境或资源异质性减小,样方间异质性增大,从而导致β多样性增加;各草地植物群落物种替代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重度退化-极度退化>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祁连山 高寒草甸 物种多样性 草地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小麦最适叶面积指数动态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曹宏鑫 董玉红 +2 位作者 王旭清 许金芳 高亮之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8-131,139,共5页
根据最适叶面积定义和小麦栽培优化原理建立了不同产量水平小麦最适叶面积指数动态模拟模型,经用南京与济南地区气象、品种及试验资料验证,两地点、两品种最适叶面积指数测定值与模拟值间相关系数、差值标准误及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976... 根据最适叶面积定义和小麦栽培优化原理建立了不同产量水平小麦最适叶面积指数动态模拟模型,经用南京与济南地区气象、品种及试验资料验证,两地点、两品种最适叶面积指数测定值与模拟值间相关系数、差值标准误及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9761和0.9620、0.5891和0.7094以及0.12和0.43,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证明所建模型可行。所建模型可以利用当地常年气象资料(30年平均值,如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以及月日照时数、纬度),确定不同地区、产量水平与品种最适叶面积指数动态,为小麦数字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最适叶面积指数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栎林下和开阔地上短柄五加(Acanthopanax brachpus)无性系种群生长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岳春雷 江洪 魏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04-1207,共4页
研究了分布于开阔地和辽东栎林下短柄五加无性系种群的扩散方式、无性系的形态可塑性和分株的死亡年龄。研究结果表明 ,开阔地上无性系分株的扩散方式为稀疏线型 ,根茎长度、无性系分株数目 ,林下和开阔地差异显著。根茎分枝角度、无性... 研究了分布于开阔地和辽东栎林下短柄五加无性系种群的扩散方式、无性系的形态可塑性和分株的死亡年龄。研究结果表明 ,开阔地上无性系分株的扩散方式为稀疏线型 ,根茎长度、无性系分株数目 ,林下和开阔地差异显著。根茎分枝角度、无性系根茎总长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柄五加 无性系种群 分株 形态可塑性 栎林下 开阔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eto蚁群算法与遥感技术耦合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被引量:8
4
作者 侯景伟 孔云峰 孙九林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57-1162,共6页
为了尝试用Pareto蚁群算法(PACA)和遥感技术(RS)来求解复杂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建立了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以供水、需水、水质等为约束条件的基于像元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通过局部信息素强度限制、全局信息... 为了尝试用Pareto蚁群算法(PACA)和遥感技术(RS)来求解复杂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建立了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以供水、需水、水质等为约束条件的基于像元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通过局部信息素强度限制、全局信息素动态更新、Pareto解集过滤器构建等策略,使蚂蚁向信息素浓度大的优化边界移动,以提高PACA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以中原地区某县为仿真对象,借助RS获取其土地利用类型,利用PACA在栅格地图上求解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得到水资源最优配置方案.最后PACA与遗传算法(GA)和BP神经网络算法(BP-ANN)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ACA能有效地求解大范围、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收敛速度和计算结果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配置 水资源 多目标 遥感 蚁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酒泉市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彦明 董锁成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9,共6页
在对甘肃河西走廊酒泉市旅游业发展制定规划的过程中 ,认识观光农业对于形成普遍的旅游意识和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业结构具有特殊意义。干旱地区观光农业发展有利于农业向可持续方向转变和保持传统文化的延续。酒泉市观光农业发展有... 在对甘肃河西走廊酒泉市旅游业发展制定规划的过程中 ,认识观光农业对于形成普遍的旅游意识和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业结构具有特殊意义。干旱地区观光农业发展有利于农业向可持续方向转变和保持传统文化的延续。酒泉市观光农业发展有赖于地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在现阶段依附于本地城镇 ,重点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根据这种依附性可以对观光农业资源进行空间分类 ,将其划分为城郊型、景点依附型、线路依附型和独立型 ,并据此对现有观光农业加以评价和考虑布局问题。由于绿洲地区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 ,城郊型观光农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布局重点也比较明确。景点依附型观光农业可以集中于几个著名的、比较成熟的景点周边。独立型观光农业的发展主要以现有的生态农业开发区为基础 ,但是依赖于密集的资金投入。在长期内 ,在广大范围内丰富的绿洲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 ,有赖于未来私人汽车旅游的普及和带薪假期制度的实行 ,以及旅游业充分发展后线路旅游的成熟。特定商业模式和文化资源的加入以及形成新的旅游观念对于其发展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农业 绿洲 城市空间结构 旅游业 甘肃酒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小麦最适总茎数动态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宏鑫 董玉红 +5 位作者 欧阳竹 赵锁劳 王旭清 许金芳 王法宏 任德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3-248,共6页
为给小麦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2000-2002年田间试验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借鉴R/WCSODS思路,建立了不同产量水平小麦最适总芭数动态模拟模型,利用济南与南京地区常年气象资料及相应品种参数等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7500kg... 为给小麦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2000-2002年田间试验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借鉴R/WCSODS思路,建立了不同产量水平小麦最适总芭数动态模拟模型,利用济南与南京地区常年气象资料及相应品种参数等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7500kg·ha^-1产量时济麦19号和麦20号在济南的最适总茎数动态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649~0.9690,差值标准误为154.2万~155.2万·ha^-1,平均绝对误差为14.25万~127.5万·ha^-1;在6000kg·ha^-1产量时麦5号在南京的最适总茎数动态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987,差值标准误为81.56万·ha^-1,平均绝对误差为1.38万·ha^-1。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类型 最适总茎数 产量水平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种子生产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晓 李锦华 +2 位作者 余成群 乔国华 朱新强 《中国草食动物》 2012年第3期70-72,共3页
从苜蓿种子前期处理、影响苜蓿种子产量的因素(气候条件、密度、灌溉、施肥、授粉、生长调节剂、杂草防治)以及种子后期收获处理等3方面论述了我国苜蓿种子生产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苜蓿种子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苜蓿 种子生产 种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豪 自信 自省——寄语中国生态学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文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340-2342,共3页
生态学已经不仅是当今发展最快的科学领域 ,同时还逐步成为普通公民行为和政府决策的重要科学基础。我国自然环境复杂 ,几千年的文化 ,蕴涵着深邃的生态学思想。生态系统类型十分丰富为我国生态学者提供了独有的科研舞台。近年来生态学... 生态学已经不仅是当今发展最快的科学领域 ,同时还逐步成为普通公民行为和政府决策的重要科学基础。我国自然环境复杂 ,几千年的文化 ,蕴涵着深邃的生态学思想。生态系统类型十分丰富为我国生态学者提供了独有的科研舞台。近年来生态学发展很快 ,有的领域正在走向世界生态学研究的前沿。我国政府对生态建设愈来愈重视 ,并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它不仅为我国今后社会发展提出了方向 ,同时也必将为生态学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我国生态学界应积极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学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总初级生产力数据集 被引量:6
9
作者 范仁雪 朱先进 +44 位作者 陈智 于贵瑞 张维康 韩朗 王秋凤 陈世苹 刘绍民 王辉民 闫俊华 谭俊磊 张法伟 赵风华 李英年 张一平 石培礼 朱教君 吴家兵 赵仲辉 郝彦宾 沙丽清 张玉翠 姜世成 顾峰雪 吴志祥 张扬建 周莉 唐亚坤 贾丙瑞 李玉强 宋清海 董刚 高艳红 蒋正德 孙聃 王建林 何其华 李新虎 王飞 魏文学 邓正苗 郝翔翔 李彦 刘晓利 章熙锋 朱治林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2期155-167,共13页
陆地生态系统年总初级生产力(AGPP)是粮食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的基础。分析AGPP的时空变化可以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减缓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理论依据,但需以准确评估区域AGPP为基础。基于ChinaFLUX的长期联网观测数据和公开的数据集,... 陆地生态系统年总初级生产力(AGPP)是粮食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的基础。分析AGPP的时空变化可以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减缓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理论依据,但需以准确评估区域AGPP为基础。基于ChinaFLUX的长期联网观测数据和公开的数据集,本研究构建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AGPP数据集,并结合生物、气候和土壤因素,利用随机森林回归树通过模拟单位叶面积的AGPP构建了中国AGPP评估模型,生成了2000–202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AGPP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arcsecond,数据格式为tiff。本数据可以为模型模拟提供验证数据,也可以为区域生产力、生态质量、陆地碳汇评估及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 随机森林回归树模型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土壤盐渍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评估 被引量:38
10
作者 鲁春霞 于云江 关有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9-102,共4页
介绍了甘肃省土壤盐渍化的状况,分析了引起土壤盐渍化的因素,并进行了土壤盐渍化对生态环境损害的经济评估。甘肃省的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其中以酒泉地区、张掖地区和武威地区 最为严重。盐渍化土壤类型主要为典型盐土、... 介绍了甘肃省土壤盐渍化的状况,分析了引起土壤盐渍化的因素,并进行了土壤盐渍化对生态环境损害的经济评估。甘肃省的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其中以酒泉地区、张掖地区和武威地区 最为严重。盐渍化土壤类型主要为典型盐土、沼泽盐土、碱化盐土和干旱盐土。导致盐渍化的因素有气 候、地形、水文地质、土壤质地等自然因素,以及灌溉方式和耕作制度等人为因素。全省重度盐渍化土壤对生态环境损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达140亿元(1996年币值).由于种种原因;有关盐渍化对土壤生 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损害,目前还没有进行经济评估.但这方面的工作应该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 生态环境损害 经济评估 甘肃 土壤 成因 气候 地形 人为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南川升麻种群数量动态的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岳春雷 江洪 朱荫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93-796,共4页
运用种群静态生命表、生殖力表和 Leslie矩阵模型 ,研究了中国特有的濒危植物南川升麻种群数量动态过程。结果表明 ,南川升麻种群为衰退型种群 ,种群的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较低 ,种群世代周期偏长 ,在 2 5 a内种群幼苗数... 运用种群静态生命表、生殖力表和 Leslie矩阵模型 ,研究了中国特有的濒危植物南川升麻种群数量动态过程。结果表明 ,南川升麻种群为衰退型种群 ,种群的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较低 ,种群世代周期偏长 ,在 2 5 a内种群幼苗数量和总数量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南川升麻种群经历了两次死亡高峰期 ,受到了环境筛的强烈过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南川升麻 种群数量动态 种群动态 Lesli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光合作用光响应新模型与传统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97
12
作者 叶子飘 于强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1-775,共5页
为了解决传统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如直角双曲线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中光合速率虽沿着渐进曲线响应光照强度的增加,但拟合植物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却远大于实测值,且无法给出光饱和点等问题。在对传统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进行认真分析,... 为了解决传统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如直角双曲线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中光合速率虽沿着渐进曲线响应光照强度的增加,但拟合植物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却远大于实测值,且无法给出光饱和点等问题。在对传统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进行认真分析,发现其关键在于未考虑光呼吸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模型,详细讨论了该模型的主要特性,并与传统直角双曲线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用这3个模型拟合了不同试验条件下冬小麦光合作用光响应,结果表明:新模型较传统的模型更好地模拟不同温度及CO2浓度条件下冬小麦光合作用光响应,包括低光强条件下和光抑制条件下的光响应问题,且可求得最大光合速率、饱和光照强度、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等。此外,新模型可以合理地描述植物叶片的光抑制,因此新模型具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直角双曲线模型 直角双曲线模型 光合作用光响应新模型 内禀量子效率 最大光合速率 饱和光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蚁群算法在需水预测模型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3
作者 侯景伟 孔云峰 孙九林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952-2955,2959,共5页
为了解决投影寻踪(PP)需水预测模型的高维、非正态、非线性参数优化问题,提高需水预测的精度,尝试用基于网格划分的自适应连续域蚁群算法(ACA)在不同拟合和预测时长内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组合,并运用该模型进行年需水量预测。基于改进蚁... 为了解决投影寻踪(PP)需水预测模型的高维、非正态、非线性参数优化问题,提高需水预测的精度,尝试用基于网格划分的自适应连续域蚁群算法(ACA)在不同拟合和预测时长内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组合,并运用该模型进行年需水量预测。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投影寻踪需水预测模型参数优化进行了实例仿真。对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预测精度与基于人工免疫算法(AIA)和BP神经网络的模型(BPANN)参数优化结果分别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1)这三种算法的拟合精度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小于2%、10%和10%;2)预测精度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小于6%、11%和12%;3)改进蚁群算法能收敛到全局最优解,收敛速度较快。因此,改进蚁群算法的投影寻踪需水预测结果明显优于人工免疫算法和BP神经网络。该方法可推广到其他类似的高维非线性问题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算法 需水预测 参数优化 投影寻踪 人工免疫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net GIS海量空间数据发布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江 张立立 +1 位作者 宋关福 钟耳顺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6-289,共4页
本文介绍在Internet环境,尤其在低带宽的情况下,有效进行海量空间数据(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混合)发布的实现技术。提出基于服务器端计算技术的多层体系结构,并对这种体系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影像管理与金字塔压缩、多... 本文介绍在Internet环境,尤其在低带宽的情况下,有效进行海量空间数据(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混合)发布的实现技术。提出基于服务器端计算技术的多层体系结构,并对这种体系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影像管理与金字塔压缩、多因素规划动态平衡群集和多级缓存等海量空间数据发布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MET GIS 海量空间数据 影像金字塔 动态负载平衡 多级缓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GIS服务器场的负载平衡算法设计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江 张立立 +1 位作者 曾志明 钟耳顺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4-95,98,共3页
分析了利用集群技术解决网络地理信息服务负载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基于集群技术的WebGIS服务器场模型,着重研究了面向地图内容的自适应动态反馈负载平衡算法,最后建立了试验床,对基于该算法的平衡负载器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WEBGIS 集群 动态负载平衡 动态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郝泽嘉 周丰 郭怀成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0-117,共8页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和空间内插值方法分析香港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优化香港沉积物重金属监测网络和控制香港地区重金属污染提供支持.结果表明:①香港海域表层沉积物采样点在Dlink/Dmax<0.36处明显分为3类,大致可分...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和空间内插值方法分析香港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优化香港沉积物重金属监测网络和控制香港地区重金属污染提供支持.结果表明:①香港海域表层沉积物采样点在Dlink/Dmax<0.36处明显分为3类,大致可分别代表轻度、中度、重度污染3种类型;②后退式判别分析具有良好的指标降维能力,仅需6个显著性重金属指标(Zn,Pb,Cu,Cd,Fe和V)即可反映整个区域重金属空间分布差异性,且具有84.50%的正确判别率;③基于GIS的反距离权重法(IDW)得到的显著性重金属指标的空间连续分布显示,V和Fe为B组采样点区域的特征元素,Zn,Pb,Cu和Cd在易受人类活动影响地区富集;④显著性指标富集因子的区域多项式内插模拟(LPI)显示,人类活动对Zn,Pb,Cu和Cd分布的强烈影响,形成以长洲(SS7)、维多利亚湾、吐露港和后海湾为热点逐渐扩散的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香港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禁牧时间对典型草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许晴 王英舜 +1 位作者 许中旗 李文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34,共5页
为了研究禁牧对典型草原生产能力的影响,对在不同时间采取禁牧措施的典型草原的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禁牧有利于生物量的提高,而且禁牧时间越长,生物量越高,禁牧17年、7年、2年以及放牧草原的生物量分别为3771.69g... 为了研究禁牧对典型草原生产能力的影响,对在不同时间采取禁牧措施的典型草原的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禁牧有利于生物量的提高,而且禁牧时间越长,生物量越高,禁牧17年、7年、2年以及放牧草原的生物量分别为3771.69g/m2、3248.33g/m2、2711.06g/m2和2348.50g/m2。草原生态系统地下生物量明显高于地上。3种禁牧草原的净初级力普遍高于放牧草原,分别为后者的1.23(禁牧2年)、1.20(禁牧7年)和1.08倍(禁牧17年),但是净初级生产力并不随禁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典型草原物质价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禁牧17年(1011.68元/hm2.a)>禁牧7年(600.32元/hm2.a)>禁牧2年(521.52元/hm2.a)>放牧草原(301.28元/hm2.a)。以上结果表明,禁牧对典型草原的净初级生产力及生物量有明显影响,采取禁牧措施有利于典型草原生产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禁牧 生物量 净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根际土壤碳矿化及相关酶活性分异特征(英文) 被引量:21
18
作者 徐小锋 宋长春 +1 位作者 宋霞 宋新山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研究了中国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根际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及相关酶活性,以了解碳矿化及其相关酶活性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均为碳循环的良好指示酶,它们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分异。从表层土向下,由根表土向外... 研究了中国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根际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及相关酶活性,以了解碳矿化及其相关酶活性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均为碳循环的良好指示酶,它们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分异。从表层土向下,由根表土向外,碳矿化速率及其相关的各种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当从田间取出土壤样品时,土壤样品在取出后的最初阶段碳矿化速率较高,2.5 h以后达到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然后呈平缓降低的趋势。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是碳循环的真正催化剂,而土壤有机碳则是此反应的低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活性 碳矿化 基础呼吸速率 三江平原 空间分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叶章生态系统根际土壤微生物及CO_2、CH_4、N_2O动态(英文)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小锋 宋长春 宋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187,共6页
研究了培养 4 5 d的小叶章根际土壤微生物和二氧化碳 ,甲烷及氧化亚氮产生与消耗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好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的空间分布与甲烷 ,二氧化碳及氧化亚氮的产生和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好氧微生物与甲烷产生呈负相关 ,与二氧... 研究了培养 4 5 d的小叶章根际土壤微生物和二氧化碳 ,甲烷及氧化亚氮产生与消耗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好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的空间分布与甲烷 ,二氧化碳及氧化亚氮的产生和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好氧微生物与甲烷产生呈负相关 ,与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的产生呈正相关关系。厌氧微生物与甲烷的产生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微生物 厌氧微生物 甲烷 二氧化碳 氧化亚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农业科技前沿与发展战略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孙九林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9期1-7,共7页
人类进入 2 1世纪的信息社会 ,信息科学与技术已成为改造传统农业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 ,以信息化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是必然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 ,信息化农业将成为农业的发展方向。文章论述了信息化农业的基本概念 ,科学支撑体系 ... 人类进入 2 1世纪的信息社会 ,信息科学与技术已成为改造传统农业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 ,以信息化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是必然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 ,信息化农业将成为农业的发展方向。文章论述了信息化农业的基本概念 ,科学支撑体系 ,技术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战略 信息化农业 农业信息科学 农业信息技术 中国 农业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