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关键带质子产生和消耗及其环境效应综述
1
作者 杨金玲 董岳 +2 位作者 冯文澜 张昊哲 张甘霖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47,共17页
红壤在我国农业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红壤关键带实质上是红壤区域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下由水-土-气-生-岩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本文综述了红壤的酸化现状、红壤关键带中质子(H^(+))产生和消耗的过程与机制,以及这些过程... 红壤在我国农业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红壤关键带实质上是红壤区域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下由水-土-气-生-岩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本文综述了红壤的酸化现状、红壤关键带中质子(H^(+))产生和消耗的过程与机制,以及这些过程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从关键带的视角,碳循环是土壤自然酸化过程中H^(+)的主要来源。大气酸沉降(H^(+)、氮、硫)和植物因生长对盐基离子(K^(+)、Na^(+)、Ca^(2+)和Mg^(2+))的净吸收而产生的H^(+)是自然生态系统下红壤中H^(+)的主要来源,但化学氮肥施用带来的氮转化过程产生的H+和植物收获带走的盐基离子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红壤酸化加剧的主导因素。氮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和H+产生过程复杂,采用氮和氧双同位素的方法,可以定量化水体中硝态氮(NO_(3)_(-)-N)的来源,从而定量不同来源氮对土壤中H+的贡献。矿物风化、阳离子交换、铁铝氧化物缓冲、硫酸根专性吸附和有机质的酸缓冲等均是红壤中存在的重要酸缓冲机制。这些过程交织在一起,不易量化单独的缓冲过程,难以准确定量红壤的酸化速率。借助矿物风化释放的盐基离子与硅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解析不同风化程度的红壤地区H^(+)用于硅酸盐风化和盐基交换的比例,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风化程度红壤对H^(+)缓冲路径的差异。酸化不仅会改变土壤自身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活化重金属元素、引起铝毒等,还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生长,氮转化带来的NO_(3)_(-)-N迁移和深部累积会对地下水污染带来潜在的风险。质子的消耗过程可以缓解H^(+)产生所带来的生态危害。红壤区径流水保持中性,说明土壤消耗了所有输入的H^(+),目前依然具有一定的酸缓冲能力。针对以上红壤关键带的H+产生和消耗的研究现状,本文提出了对未来的研究展望,探讨了红壤关键带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的相关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酸缓冲机制 矿物风化 氮转化 元素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颤抖病”病原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顾志峰 王文 +4 位作者 朱宁宁 吴庆龙 李文朝 陈亚芬 徐在宽 《水产养殖》 CAS 2001年第1期17-19,共3页
本文对健康河蟹和患典型“颤抖病”的河蟹进行了病 原体检查和病理学研究,发现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根据该微生物的大小、 形状、内部结构、寄生部位及其在细胞内的繁殖方式,可以判定其为类立克次体生物(Rickett sia... 本文对健康河蟹和患典型“颤抖病”的河蟹进行了病 原体检查和病理学研究,发现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根据该微生物的大小、 形状、内部结构、寄生部位及其在细胞内的繁殖方式,可以判定其为类立克次体生物(Rickett sia-likeorganisms,简称RLOs)。人工感染实验验证该生物为“颤抖病”的真正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颤抖病 类立克次体 人工感染 病理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INFO的企业级GIS的实现研究──以南京市房产测绘系统研究与实现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朝 戴锦芳 +2 位作者 冯学智 刘正军 陈奇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2000年第10期22-24,共3页
企业级GIS是GIS技术和应用走入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介绍了一个基于ARC/INFO和ORACLE的南京市房产测绘系统设计与实现,深入探讨了其中若干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房产测绘系统的一个企业级GIS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企业级GIS 房产测绘系统 ARC/INF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洱海现代沉积研究(英文) 被引量:6
4
作者 D.Eisma 孙顺才 +1 位作者 X.Song E.Thomasse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5-27,共3页
洱海是位于云南省境内较大的但相对较浅的断陷湖泊(水深小于20m)根据1990-1993年对该湖现代沉积的研究,结果表明,湖泊沉积物主要来自西部相对高2000m以上的山地,东部为低矮石灰岩山地,物源较少,南北两条入湖河... 洱海是位于云南省境内较大的但相对较浅的断陷湖泊(水深小于20m)根据1990-1993年对该湖现代沉积的研究,结果表明,湖泊沉积物主要来自西部相对高2000m以上的山地,东部为低矮石灰岩山地,物源较少,南北两条入湖河流亦是重要的物源供应区.湖区沉积物主要是由粉砂质粘土组成,来自山地的粗碎屑物质则大量的堆积于此地,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滨湖地带,沉积速率在过去 13000年中平均为0.2cm a-1,相当于全湖平均每年堆积约600 t a-1,这个量也相当于 1992年 2月湖中悬浮物总量.这也表明丰富的陆源供给(雨季降雨,植被破坏和地震等),并说明了持续浅水湖泊的存在.湖泊沉积作用也受到内部因素影响而复杂化,如湖流作用使沉积物重新分布并扩展至整个湖底在现代沉积物中,水下滑坡和滑塌尚少见.对沉积物化学分析表明,其反映了周边岩石和土壤组成,包括生物成因的成份(主要是植硅石).沉积物微量元素相对较丰,可能系土壤渗漏、污染或细粒沉积物携带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洱海 沉积 现代沉积 湖泊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老狼坨子海岸带^(14)C、^(137)Cs、^(210)Pb测年与现代沉积速率的加速趋势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宏 姜义 +4 位作者 李建芬 夏威岚 M.Van Strydonck S.L.Goodbred 康慧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58-664,共7页
通过对渤海湾西岸L剖面中同一关键层的碳酸钙和原生腹足类壳体的14C测年对比研究,确定了晚全新世约2800calBP的层位及沉积速率0.045cm/a;8个样柱的137Cs和210Pbexc强度、蓄积量揭示了距今约120年来堤后盐沼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0.35cm/a,... 通过对渤海湾西岸L剖面中同一关键层的碳酸钙和原生腹足类壳体的14C测年对比研究,确定了晚全新世约2800calBP的层位及沉积速率0.045cm/a;8个样柱的137Cs和210Pbexc强度、蓄积量揭示了距今约120年来堤后盐沼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0.35cm/a,而面向开放海湾的潮坪上部则达到约2~3cm/a。研究区近1个世纪以来沉积速率的加速趋势,是渤海湾西岸泥质海岸带的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测年 ^137Cs/^210Pb测年 沉积速率 加速 渤海湾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kaBP以来滇池地区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31
6
作者 吴艳宏 吴瑞金 +2 位作者 薛滨 钱君龙 肖家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5-9,共5页
根据DC93一1孔孢粉组合、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氮比(C/N)、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磁化率(χ)、频率磁化率(χfd)等资料,结合14C、210Pb和137Cs测年,滇池地区13ka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3—10.... 根据DC93一1孔孢粉组合、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氮比(C/N)、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磁化率(χ)、频率磁化率(χfd)等资料,结合14C、210Pb和137Cs测年,滇池地区13ka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3—10.2kaBP.气候偏凉湿,湖水深度不大;10.2-7.5kaBP,气候向暖湿过渡.湖水渐深;7.5-4.0kaBP,气候暖湿,出热条件达到最佳配制,湖水也最深.6.5kaBP前后,气温最高,这一时段古气候状况存在次级波动;4.0-2.7kaBP,气候突转干旱.湖水最浅;2.7-1.7kaBP,气候温湿,湖面扩大,湖水变深;1.7kaBP,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使湖泊环境的变化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地区 古环境 环境演化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及其风险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燕 李恒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40,共4页
以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城市化进程快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85,2000年TM/ETM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分析15 a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长周期水文分析模型L-THIA,基于流域各气象站1971—2000年共30 a的日序列降水数据,计算1985,2000年这... 以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城市化进程快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85,2000年TM/ETM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分析15 a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长周期水文分析模型L-THIA,基于流域各气象站1971—2000年共30 a的日序列降水数据,计算1985,2000年这2个时段土地利用特征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城镇扩展。全流域城镇扩展导致年平均地表径流增加1.14×10~8m^3,约为总径流量的2.9%。土地利用空间差异导致苏锡常区和浦东浦西区,分别增加了6.01%和3.91%。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沪—苏锡常城市带,1985—2000年间城镇面积增加635.2 km^2,相应径流量增长6.5%。基于单元格网城市化水文效应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低、中、高风险区面积分别占评价区面积的37.5%,50%和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水文效应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理论对城市规划的启示 被引量:6
8
作者 徐岩 宋伟轩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97,共4页
自20世纪60年代混沌理论问世以来,该理论被迅速应用到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内的众多学科领域。城市是一个典型的混沌系统,混沌理论所揭示出的非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有序与无序等属性,为城市规划开辟了新的思维路径,并为城市规划方... 自20世纪60年代混沌理论问世以来,该理论被迅速应用到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内的众多学科领域。城市是一个典型的混沌系统,混沌理论所揭示出的非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有序与无序等属性,为城市规划开辟了新的思维路径,并为城市规划方法论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城市规划师与决策者应深谙城市这一混沌系统的本质,认真积累与总结城市规划实践经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进行转型期城市规划决策,逐渐掌握城市秩序的真谛,以科学规划降低中国城市转型的社会空间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理论 城市规划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江镇饮用水源区水环境管理模型
9
作者 何建敏 赵荫薇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3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构造了松江镇饮用水源区水环境管理模型的结构,给出了各子模型形式。然后用多种信息处理方法得到模型中参数的估计值。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功能较强,实用性好。
关键词 水环境 管理模型 经济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壤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及来源: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涵 赵军 +2 位作者 徐晓晔 吴绍华 朱青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5,共8页
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已成为当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例,利用不同功能区的土壤调查数据,研究深圳市城市土壤多环芳烃(PAHs)含量、组分与来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评估城市土壤PAHs的环境与健康风险。结... 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已成为当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例,利用不同功能区的土壤调查数据,研究深圳市城市土壤多环芳烃(PAHs)含量、组分与来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评估城市土壤PAHs的环境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深圳市主城区表层土壤中16种PAHs总含量为73. 47~2 309. 88ng·g^(-1),平均值为494. 34 ng·g^(-1); 7种致癌PAHs总含量为24. 45~1 274. 96 ng·g^(-1),平均值为257. 35 ng·g^(-1),占总量的52. 1%。在空间分布上以工业密集区表层土壤PAHs含量为最高,其次是人口和交通密集区,绿地比例大的区域最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煤、石油等高温燃烧与交通废气排放是深圳市主城区表层土壤PAHs的最主要来源。深圳市主城区表层土壤PAHs平均含量对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平均值均小于10^(-6),表明深圳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优良,但局部样点对儿童和成人致癌风险的最大值达到10^(-6),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土壤污染防控应该引起重视,以保障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空间分布 来源 风险评价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 RTK技术在数字化地形测量上的应用实验 被引量:67
11
作者 聂上海 殷立琼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1,共2页
通过实验证明 。
关键词 GPSRTK技术 地形测量 数字化 应用 用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淋溶下不同母质发育雏形土矿物风化中的盐基离子与硅计量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越 杨金玲 +1 位作者 许哲 张甘霖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6-1467,共12页
土壤矿物风化过程中释放的盐基离子(BC)与硅(Si)的比值(BC︰Si)是定量评估土壤矿物风化对土壤酸化过程缓冲作用的基础,是准确估算当前环境下土壤酸化速率的依据。本研究以云母片岩、片麻岩和安山岩3种母质发育的湿润雏形土为研究对象,... 土壤矿物风化过程中释放的盐基离子(BC)与硅(Si)的比值(BC︰Si)是定量评估土壤矿物风化对土壤酸化过程缓冲作用的基础,是准确估算当前环境下土壤酸化速率的依据。本研究以云母片岩、片麻岩和安山岩3种母质发育的湿润雏形土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土壤物理、化学和矿物学性质。通过洗脱实验除去土壤交换性盐基以消除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对矿物风化计量关系的影响,再利用模拟酸雨淋溶实验,采用Batch方法获取3种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盐基离子和硅的释放量,进一步估算BC︰Si值。结果表明,由于母岩不同,土壤黏粒、pH、有机质、交换性盐基(K^(+)、Na^(+)、Ca^(2+)和Mg^(2+))、阳离子交换量(CEC)和土壤矿物含量存在差异。在模拟酸雨淋溶实验条件下,未洗脱盐基土壤的BC︰Si值为洗脱盐基土壤的3倍以上,因此只有洗脱土壤交换性盐基才能获得来自风化过程的BC︰Si值。同一母质发育土壤的腐殖质表层(Ah)BC︰Si最小,母质层(C)最大。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BC︰Si值表现为:片麻岩>云母片岩>安山岩,土壤中斜长石、伊利石、绿泥石和蛭石的含量控制了各自BC︰Si的大小。因此,不同起源母质发育的雏形土应在得到各自相应风化计量关系的基础上,才可准确评估其对酸化过程的响应程度。该成果可为区域土壤酸化速率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关系 矿物风化 母质 土壤酸化 土壤发生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