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洞穴滴水环境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彭玲莉 李廷勇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16-326,共11页
通过对已有成果的疏理总结,前人的洞穴滴水环境监测研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认识:(1)滴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虽然基本反映了大气降水的同位素构成,但由于洞穴上覆岩层厚度及裂隙的差异等,导致滴水对降水时间响应不同,滴水氢氧同位素... 通过对已有成果的疏理总结,前人的洞穴滴水环境监测研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认识:(1)滴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虽然基本反映了大气降水的同位素构成,但由于洞穴上覆岩层厚度及裂隙的差异等,导致滴水对降水时间响应不同,滴水氢氧同位素变化存在多样性。(2)滴水化学组成主要受到水—土—岩—气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其中的溶解无机碳同位素及有机酸等还受到上覆植被类型以及密度的影响。(3)洞穴物理环境条件是决定洞穴滴水—沉积物中氧碳稳定同位素能否达到平衡分馏的重要因素。(4)由于滴水化学组成指示气候环境变化仍存在多解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将洞穴监测研究从洞穴内部扩大到洞穴上覆土壤、植被等中间过程,建立立体监测体系。(5)目前的洞穴环境监测仍缺乏不同自然条件下的综合对比研究,有待今后开展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滴水 气候环境 水化学 碳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金佛山羊口洞滴水δD和δ^(18)O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海波 李廷勇 +1 位作者 袁娜 李俊云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为探究重庆金佛山羊口洞滴水δD、δ^(18)O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于2011年10月—2013年8月,在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逐月采集大气降水样品及羊口洞6个滴水监测点的滴水样品进行氢氧稳定同位素测定。通过比较降水和滴水δD、δ^(18)O、的分... 为探究重庆金佛山羊口洞滴水δD、δ^(18)O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于2011年10月—2013年8月,在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逐月采集大气降水样品及羊口洞6个滴水监测点的滴水样品进行氢氧稳定同位素测定。通过比较降水和滴水δD、δ^(18)O、的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及其与降水量和温度的相关性发现:(1)6个滴水点δD、δ^(18)O都较均匀地分布在当地降水线附近,表明从降水到形成滴水的过程受蒸发作用影响不大,滴水δD、δ^(18)O体现了当地大气降水δD、δ^(18)O平均水平。(2)受洞穴上覆岩土层的调蓄作用影响,羊口洞各滴水点δD和δ^(18)O的变化范围(—46.77~—62.09‰,—7.05~—9.96‰)远小于洞外大气降水(5.17~—115.63‰和—1.44~—16.10‰),且较降水存在明显滞后性。但滴水δD、δ^(18)O总体上也表现出与降水相同的夏季偏轻、冬季偏重的趋势,主要受降水水汽源地季节性差异影响。而各个监测点滴水δD和δ^(18)O季节变化差异较大,可能受滴水点上覆岩层裂隙管道发育、覆盖层厚度、岩溶水滞留时间、形成滴水前的运移路径、滴水点的高度和滴率、滴水点距离洞穴出入口的距离等多种原因影响。(3)降水δ^(18)O表现出"降水量效应"和"负温度效应",羊口洞滴水δ^(18)O与降水量总体上也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温度(水温、洞温)的关系则呈现多样化:1#、2#、5#、6#监测点滴水δ^(18)O与温度不相关,3#点为正相关,4#点为负相关,这与各监测点滴水δ^(18)O季节变化差异较大有关。(4)总体而言,羊口洞滴水δD和δ^(18)O的季节变化不够明显,利用羊口洞石笋进行季节分辨率的古气候重建可能性较低,但滴水δD和δ^(18)O继承了当地大气降水信息,其石笋δ^(18)O可用于重建年际~十年际及更长时间尺度的古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滴水 大气降水 δD Δ18O 季节变化 降水量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氮同位素组成差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周锋 刘卫国 +1 位作者 郝瑞娟 张岁岐 《作物研究》 2015年第4期369-373,共5页
为了研究利用同位素技术分析玉米杂种优势特征的可行性,本文采用室内水培试验研究了玉米杂交种(户单4号)及其亲本(父本803、母本天四)氮同位素值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不同部位氮同位素值大小为茎>叶>根系。杂交... 为了研究利用同位素技术分析玉米杂种优势特征的可行性,本文采用室内水培试验研究了玉米杂交种(户单4号)及其亲本(父本803、母本天四)氮同位素值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不同部位氮同位素值大小为茎>叶>根系。杂交种及其亲本的根系和叶片、根系和茎氮同位素值差值变化规律一致,其绝对值均为户单4号>母本天四>父本803,这和杂种优势表现一致,说明氮同位素组成差异反映了杂种优势现象。本研究为将同位素技术用于反映氮素在植物体内的分配,进而指导杂交育种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 氮含量 氮同位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催化剂用于氨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拓凯 张朋 +1 位作者 王利 黄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34,共9页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NOx)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催化脱硝技术,钙钛矿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良好的稳定性且环保无害的特点成为选择性催化还原NOx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钙钛矿NH3-SC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较...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NOx)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催化脱硝技术,钙钛矿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良好的稳定性且环保无害的特点成为选择性催化还原NOx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钙钛矿NH3-SC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较为全面地对钙钛矿催化剂的主要类型、脱硝活性、构效关系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钙钛矿在光辅助SCR技术这一全新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钙钛矿催化剂的NH3-SCR反应机制,对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目标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 钙钛矿 催化剂 脱硝活性 氮氧化物(NOx) NH3-SCR反应机制 大气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苹果园持续时间对土壤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彩云 庞奖励 +2 位作者 申海元 朱美玲 常美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4-169,共6页
以陕西渭北旱塬典型苹果园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该区洛川县不同种植年限苹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试图阐明种植年限对果园土壤发育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苹果园的高投入种植管理模式,能够影响... 以陕西渭北旱塬典型苹果园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该区洛川县不同种植年限苹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试图阐明种植年限对果园土壤发育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苹果园的高投入种植管理模式,能够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与富集,使土壤重金属含量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树龄的增加(0→60a),在0~20,20~40、40~60cm各土层砷含量的差异逐渐减小(4.1珈.4mg/kg);40a树龄果园土壤铬含量在各个土层均达最高值(分别为:87.3、89.7和94.6mg/kg),而60a果园则在各个土层均达最低值(分别为:76.0、79.5和73.3mg/kg);0~20cm,铜含量与镍含量随树龄增加呈线性递增趋势(22.9→31.7mg/kg与29.6→31.9mg/kg):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铅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锌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不同树龄果园土壤环境指标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土壤环境质量为清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苹果园 种植年限 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来陕西省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洪 曹婧 +1 位作者 毋俊华 陈怡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7-1126,共10页
以陕西省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s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7年的705个样点分析数据,基于地统计学和ArcGIS分析耕层土壤pH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探讨其影响因素,对于陕西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极其... 以陕西省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s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7年的705个样点分析数据,基于地统计学和ArcGIS分析耕层土壤pH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探讨其影响因素,对于陕西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陕北、关中及陕南地区耕层土壤pH均值依次为8.25、7.91、6.25,分别为弱碱性、弱碱性和弱酸性;各行政区耕层土壤pH排列顺序为延安>榆林>铜川>咸阳>渭南>西安>宝鸡>商洛>安康>汉中。时间上,与1980s相比,陕北和关中耕层土壤呈碱化趋势,陕南耕层土壤呈酸化趋势;各行政区除榆林、安康、汉中和商洛耕层土壤呈酸化趋势,其余各市耕层土壤均呈碱化趋势。空间上,陕北和陕南耕层土壤pH拟合的最优半方差函数模型为线性模型,关中耕层土壤pH拟合的最优半方差函数模型为高斯模型,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陕北耕层土壤pH空间分布呈零星斑状特征,关中和陕南耕层土壤pH空间分布呈东部高于西部特征。坡向、海拔与陕西省耕层土壤pH显著相关,坡度越小,海拔越高,pH越大,不同类型的土壤pH存在差异。建议陕北和关中地区防治土壤盐碱化问题,陕南地区防治土壤酸化问题,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耕层土壤pH 空间相关性 地形 土壤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青藏高原对流层低层暖中心变化对中亚-高原降水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尚可 刘晓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43-1454,共12页
在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频繁出现的暖中心活动与高原加热作用密切相关,是东亚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本文利用1979-2018年ERA-interim分辨率为6 h的再分析资料,基于暖中心事件的统计及其与降水场的奇异值分解(SVD),探讨了春季青藏高原低层... 在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频繁出现的暖中心活动与高原加热作用密切相关,是东亚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本文利用1979-2018年ERA-interim分辨率为6 h的再分析资料,基于暖中心事件的统计及其与降水场的奇异值分解(SVD),探讨了春季青藏高原低层暖中心强度变动对中亚-高原偶极型降水异常分布的调制作用。从年际变化来看,3-4月高原低层暖中心偏强(弱)时通常对应同期帕米尔高原至伊朗高原东北部降水偏多(少)而高原东部至印度北部降水偏少(多)的偶极型降水异常分布。通过高原暖中心与温度、环流和水汽场对应关系的诊断分析发现,偏强的低层暖中心显著改变高原周围的经向和纬向温度梯度,并引发高原中高层正压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其内部的下沉运动抑制了对流发展,反气旋东侧和南侧异常的偏北风和偏东风不利于水汽输送,从而造成高原东部至印度北部降水减少;而反气旋西北侧异常西南气流携带水汽进入中亚,给帕米尔至伊朗高原东北部带来更多降水。当高原低层暖中心偏弱时会引发中高层气旋式环流异常并导致相反的降水异常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中亚 低层暖中心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