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质过程中的流体运移和稀土元素活动——庐山星子群变质脉体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7
1
作者 唐红峰 刘丛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47-454,共8页
对庐山栖贤寺和黄岩寺两地星子群沉积变质岩及其中脉体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栖贤寺变质石英脉继承了其围岩(变粒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形成石英脉的流体来源于围岩;而黄岩寺以长英质脉为主的变质脉体... 对庐山栖贤寺和黄岩寺两地星子群沉积变质岩及其中脉体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栖贤寺变质石英脉继承了其围岩(变粒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形成石英脉的流体来源于围岩;而黄岩寺以长英质脉为主的变质脉体与其围岩(主要是片岩)的稀土元素特征有较大的差异,显示了原岩组成对变质流体组成、性质及由流体导致的稀土元素活动性特点有明显的制约。此外,两地脉体的微量元素对Zr-Hf和U-Th均与变质岩不同,且有明显的分异,指示了脉体是流体作用的产物。变质流体通过侧向扩散作用形成了星子群变沉积岩中的变质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流体 稀土元素 活动性 星子群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山独立银矿卤族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3
2
作者 叶霖 刘铁庚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5,共5页
通过对破山独立银矿卤族元素和Mn等成矿元素的研究,认为破山银矿中卤族元素和Mn与Ag的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由于矿区北部桃园花岗岩体侵入时带来了大量F等矿化剂元素,使含矿层中Ag、Pb、Zn等再次被活化浸出,成矿物质主要以卤族元素的络合... 通过对破山独立银矿卤族元素和Mn等成矿元素的研究,认为破山银矿中卤族元素和Mn与Ag的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由于矿区北部桃园花岗岩体侵入时带来了大量F等矿化剂元素,使含矿层中Ag、Pb、Zn等再次被活化浸出,成矿物质主要以卤族元素的络合物形式迁移和搬运,在构造有利部位同时在富Mn岩层富集成矿。由于卤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在不同深度矿体附近形成不同的扩散晕,可以利用这些规律指导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卤族元素 破山银矿 成矿元素 活化浸出 络合物形式 锰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地幔柱与超大型矿床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红阳 卢记仁 +4 位作者 侯增谦 杨竹森 高振敏 高永丰 王立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48-151,共4页
依据前人的地震层析资料,重新编制了扬子板块西部的壳幔三维速度结构图,提出它反映峨眉地幔柱残迹的新认识。指出峨眉地幔柱活动及其与古特提斯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耦合/复合关系是造成该区超大型矿床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地幔柱 超大型矿床 峨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都匀牛角塘富镉锌矿床中镉的分布及赋存状态探讨 被引量:40
4
作者 叶霖 刘铁庚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对贵州都匀牛角塘富镉锌矿的研究发现该矿床高度富集镉 ,矿石中镉含量一般为 2 2 84× 1 0 -6~ 9850× 1 0 -6,最高为 1 3 4 0 0× 1 0 -6,比地壳克拉克值 ( 0 .2× 1 0 -6)高 5~ 6个数量级 ,比工业品位高n× 1 0... 对贵州都匀牛角塘富镉锌矿的研究发现该矿床高度富集镉 ,矿石中镉含量一般为 2 2 84× 1 0 -6~ 9850× 1 0 -6,最高为 1 3 4 0 0× 1 0 -6,比地壳克拉克值 ( 0 .2× 1 0 -6)高 5~ 6个数量级 ,比工业品位高n× 1 0~n×1 0 2 倍 ,且其储量达到大型矿床的规模 ,在世界上十分罕见。镉主要以类质同象存在于闪锌矿中 ,少量镉以硫镉矿等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于矿床的氧化带 ,是风化淋滤过程中形成的镉的次生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锌矿床 赋存状态 分布 贵州 类质同象 氧化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陶琰 高振敏 +1 位作者 金景福 曾令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4-195,242,共13页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形成于晚白垩 古新世 ,空间上与岩脉关系密切 ,各锑矿床、矿化点都伴有或附近发育有煌斑岩及中 酸性岩脉群 ,在锑矿成矿同期地质事件中 ,还有周缘一些中 新生代红色盆地的形成及基性火山岩喷发 ,据之 ,提出湘中锡矿...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形成于晚白垩 古新世 ,空间上与岩脉关系密切 ,各锑矿床、矿化点都伴有或附近发育有煌斑岩及中 酸性岩脉群 ,在锑矿成矿同期地质事件中 ,还有周缘一些中 新生代红色盆地的形成及基性火山岩喷发 ,据之 ,提出湘中锡矿山式锑矿成矿与燕山晚期拉张构造—岩浆活化作用有关。锑矿床 (点 )基本上都产出于两组或两组以上断裂的交汇点附近 ,3组断裂的交汇部位对应于最主要的锑矿床 (点 )。矿体具体受断裂交汇部位附近的次级短轴背斜轴部、倾伏背斜的倾伏端及其翼部被纵向陡倾角断裂构造所切穿的部位控制 ,是断裂导矿与背斜构造圈闭的体现。岩性组合控矿表现为易于硅化蚀变交代的砂质碳酸盐岩与隔挡层泥质岩所构成的岩性圈闭。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测定成果 ,推算成矿压力为 (2 0 0~ 3 0 0 )× 1 0 5Pa ,成矿深度约为 1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山式锑矿床 构造-岩浆活化 成矿时代 构造-岩性圈闭 成矿地质条件 成矿深度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磷灰石矿物中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及其意义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辉 刘丛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3-334,共12页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磷灰石矿物中稀土元素REE和其他微量元素的ICPMS分析结果表明,Y/Ho、Zr/Hf和Nb/Ta明显偏离球粒陨石中对应的比值,并存在显著的REE“四分组效应”。REE“四分组效应”量化特征参数TE34主要与Y/Ho、... 新疆阿尔泰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磷灰石矿物中稀土元素REE和其他微量元素的ICPMS分析结果表明,Y/Ho、Zr/Hf和Nb/Ta明显偏离球粒陨石中对应的比值,并存在显著的REE“四分组效应”。REE“四分组效应”量化特征参数TE34主要与Y/Ho、Nb/Ta分异程度有关,与δEu负异常演化程度相一致。锰铝榴石也呈现REE“四分组效应”和Y/Ho、Nb/Ta显著分异,指示REE“四分组效应”是形成伟晶岩熔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并不是由富LREE矿物(如独居石)和富HREE矿物(如石榴子石)结晶引起的残余熔体REE含量的异常变化,其机制可能是富F、B和P的过铝质熔体与含水流体间相互作用。REE在流体相/熔体相的分配受温度、压力和流体相组成复合控制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磷灰石 元素分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 形成机制 存在方式 岩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