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5.0GPa压力下冰—水平衡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有生 郑海飞 +3 位作者 谢鸿森 张月明 徐惠刚 郭捷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31-435,共5页
水是所有地质体系中最活泼的成分,对矿物和熔体的物理性质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地球演化中也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有关水的精确热力学数据们局限在压力1.0GPa和温度900℃。本文利用超高压差热分析和超声波振幅分析方法获得了1.5~5.... 水是所有地质体系中最活泼的成分,对矿物和熔体的物理性质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地球演化中也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有关水的精确热力学数据们局限在压力1.0GPa和温度900℃。本文利用超高压差热分析和超声波振幅分析方法获得了1.5~5.0GPa压力下冰-水平衡的p-t数据,并发现在3.0GPa可能存在另一个三相点,并且在压力>2.0GPa时的冰-水转换的超声波振幅变化有两个突变点,这与压力>2.0GPa时的升温和降温差热曲线大都存在两个峰相一致。这很可能是一种新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实验 压力
全文增补中
高温高压下玄武质淬火玻璃的折光率研究
2
作者 朱卫国 谢鸿森 +2 位作者 侯渭 张月明 郭捷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3-27,共5页
在 1.0 0~ 3.50 GPa、150 0~ 170 0℃的温压范围 ,以福建闽清碱性玄武岩 FM- 91为初始物料 ,进行了高温高压熔融实验 ,通过对淬火玻璃的成分和折光率的研究 ,发现压力的改变对折光率的变化有着较大的影响 ,而温度的改变基本不影响折光... 在 1.0 0~ 3.50 GPa、150 0~ 170 0℃的温压范围 ,以福建闽清碱性玄武岩 FM- 91为初始物料 ,进行了高温高压熔融实验 ,通过对淬火玻璃的成分和折光率的研究 ,发现压力的改变对折光率的变化有着较大的影响 ,而温度的改变基本不影响折光率 ,并讨论了在成分不变的前提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光率 高温高压 淬火玻璃 玄武质淬火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弹性波速测量 被引量:14
3
作者 谢鸿森 周文戈 +4 位作者 赵志丹 李玉文 郭捷 许祖鸣 徐济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29-337,共9页
详细介绍了本世纪60年代以来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弹性波速度测量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弹性波速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有代表性的三个研究小组(德国ChristianAlbrechts大学Kern领导的研究小组... 详细介绍了本世纪60年代以来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弹性波速度测量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弹性波速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有代表性的三个研究小组(德国ChristianAlbrechts大学Kern领导的研究小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Christensen领导的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谢鸿森领导的研究小组)采用的实验方法,举例说明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弹性波速测量在推测深部地质过程和构筑区域岩石圈结构及物质组成模型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岩石弹性波速 深部地质过程 岩石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电导-温度曲线方法进行蛇纹石的脱水温度测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宋茂双 谢鸿森 +4 位作者 郑海飞 郭捷 徐有生 张月明 许祖鸣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8-183,共6页
在1.0~5.0GPa压力范围内,运用高温同时高压下电导测量方法确定了蛇纹石的脱水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压力小于2.0GPa时叶蛇纹石的脱水温度随压力的增大呈微弱升高趋势,压力大于2.0GPa时其脱水温度随压力的增大明显降低,意味着较高... 在1.0~5.0GPa压力范围内,运用高温同时高压下电导测量方法确定了蛇纹石的脱水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压力小于2.0GPa时叶蛇纹石的脱水温度随压力的增大呈微弱升高趋势,压力大于2.0GPa时其脱水温度随压力的增大明显降低,意味着较高压力下有利于脱水反应的发生,是俯冲带岩浆作用及地幔交代作用流体的重要来源。蛇纹石脱水后,由于自由水的存在导致其电导明显增加,可能是高导层产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蛇纹石 电导 脱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壳浅部导电性矿物的一种新的压溶机制──应力原电池过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和平 何绍勋 +2 位作者 谢鸿森 彭恩生 张振儒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0-83,共4页
以黄铁矿为例,通过导电性矿物的力学-电化学相互作用实验,得出:导电性矿物的电极电位与弹性轴压应力是较好的负线性相关关系。以此为基础,通过电化学理论分析,得出:地壳浅部与溶液接触的导电性矿物颗粒内部存在各种各样的应力原... 以黄铁矿为例,通过导电性矿物的力学-电化学相互作用实验,得出:导电性矿物的电极电位与弹性轴压应力是较好的负线性相关关系。以此为基础,通过电化学理论分析,得出:地壳浅部与溶液接触的导电性矿物颗粒内部存在各种各样的应力原电池,通过应力原电池过程,压溶作用得以实现。导电性矿物应力原电池引起压涛作用的发现,无疑对诸如构造地球化学、地电化学甚至湿法冶金等领域的有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性矿物 黄铁矿 力学-电化学 相互作用 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