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江口平引剖面留茶坡组顶部钾质斑脱岩的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1
作者 张宗领 周明忠 +4 位作者 罗泰义 樊海峰 张迪 薛习习 吴卓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1-623,共13页
贵州江口平引剖面留茶坡组顶部钾质斑脱岩已获得高精度锆石U–Pb年龄的精确限定,且由此约束了华南深水区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界线(ECB)的确切位置,这对理解该钾质斑脱岩代表的火山活动与埃迪卡拉纪-寒武纪(E-C)转折时期海洋环境变化之间... 贵州江口平引剖面留茶坡组顶部钾质斑脱岩已获得高精度锆石U–Pb年龄的精确限定,且由此约束了华南深水区埃迪卡拉系-寒武系界线(ECB)的确切位置,这对理解该钾质斑脱岩代表的火山活动与埃迪卡拉纪-寒武纪(E-C)转折时期海洋环境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关键依据。然而,该层钾质斑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信息尚未被揭示,这妨碍了理解其所代表的火山活动与海洋环境变化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本研究采用XRF和ICP-MS分别对该层钾质斑脱岩的主、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件钾质斑脱岩样品(PYKB-1、PYKB-2和PYKB-3)的w(K2O)分别为6.68%、6.64%和6.68%,均高于3.5%,其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REE)配分模式具有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和重稀土元素(HREE)亏损、Eu负异常和无显著Ce异常的特征。采用LA-ICP-MS对其锆石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火山成因锆石的Th/U值范围为0.26~1.73,均高于0.1,且其具有LREE亏损和HREE富集、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的球粒陨石标准化REE配分模式。源岩浆判别图解指示,该钾质斑脱岩的源岩浆为酸性岩浆,因此,该钾质斑脱岩代表发生于埃迪卡拉纪末期的长英质火山活动。基于全岩微量元素和火山成因锆石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本研究认为该钾质斑脱岩的源火山构造背景为板块汇聚环境。本研究的钾质斑脱岩紧靠ECB,其初步的成因信息为进一步理解E-C转折时期火山活动与海洋环境剧烈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关键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质斑脱岩 源岩浆性质 构造背景 留茶坡组 扬子地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乐华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指示
2
作者 袁仕明 蔡报元 +4 位作者 张子露 段建兵 陈念楠 郑一粟 王晋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441,共18页
江西省域含锰层位较多,但成规模的矿床较少,锰成矿理论体系尚不够系统。乐华锰矿是江西省目前查明锰储量位居第一的石炭系大型锰矿床。本文在研究乐华锰矿地质特征和岩石学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岩矿石样品开展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江西省域含锰层位较多,但成规模的矿床较少,锰成矿理论体系尚不够系统。乐华锰矿是江西省目前查明锰储量位居第一的石炭系大型锰矿床。本文在研究乐华锰矿地质特征和岩石学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岩矿石样品开展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以便探讨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和成因类型。研究发现乐华锰矿床含锰岩系主要由锰矿石、铁锰矿石、含锰铁矿石、含铁锰硅质岩组成;锰矿石及其余含锰岩系样品的Al/(Al+Fe+Mn)、以及Fe-Mn-(Ni+Cu+Co)×10、(Cu+Ni)×15-(Fe+Mn)/4-(Zr+Y+Ce)×100图解等表明锰质来源与热水活动有关;V/(V+Ni)、V/Cr值等指示锰最初是在弱氧化-氧化环境中富集;Sr、Sr/Ba值显示乐华锰矿成矿时古盐度处于半咸水相-咸水相的海水环境,Sr/Cu值显示湿热的气候环境有利于锰矿成矿;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现代海底热水成因锰沉积物的稀土配分模式相似,并伴有弱Ce负异常和明显的Eu正异常。Mn/Fe、Y/Ho值、Zr-Cr、La-Ce图解表明乐华锰矿的成因类型为热水沉积型锰矿床。乐华锰矿床的锰质来源主要与热水活动有关,Mn是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在相对较高盐度的海水中经历了弱氧化-氧化作用富集沉淀,并遭受后期成岩改造成锰碳酸盐型锰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华锰矿 地球化学 锰质来源 沉积环境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铝岩系中锂的迁移富集机制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高欣蔚 尚林波 +8 位作者 金中国 杜蔺 刘玲 范宏鹏 郑明泓 付桥林 周国臣 罗勇军 巩鑫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7-569,共13页
近年来发现,贵州含铝岩系中的Li元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富集,具有较高的潜在经济价值,但对其富集的成因机制研究相对较少,故而通过实验模拟的手段,对此类含铝岩系中锂的超常富集行为进行研究。本实验对部分含铝岩系的围岩进行淋滤实验,主... 近年来发现,贵州含铝岩系中的Li元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富集,具有较高的潜在经济价值,但对其富集的成因机制研究相对较少,故而通过实验模拟的手段,对此类含铝岩系中锂的超常富集行为进行研究。本实验对部分含铝岩系的围岩进行淋滤实验,主要探讨了流体种类、流体盐溶液浓度、水-岩比及样品岩性对围岩中Li的迁出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低温条件下,盐溶液浓度较高且流量较大的硫酸盐环境更有利于围岩中Li的向外迁出;并且,研究认为淋滤环境的改变对地表岩体的影响相对更大。同时,研究发现泥岩样品中Li更易向外迁出,其地层也更容易满足Li对外迁出的基本环境,较为适宜作为Li源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铝岩系 锂资源 淋滤实验 迁移富集机制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司徒铺钨矿床年代学研究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4
作者 胡阿香 彭建堂 +1 位作者 索梦颖 夏侯立超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60-1976,共17页
沩山岩体是江南造山带中段出露面积最大的花岗岩体之一,分布于该岩体中的司徒铺钨矿床为一典型的云英岩型钨矿床。尽管该矿发现较早,但研究程度偏低,其成岩、成矿时间缺乏精确制约,钨矿床与赋矿花岗岩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其成矿作用与... 沩山岩体是江南造山带中段出露面积最大的花岗岩体之一,分布于该岩体中的司徒铺钨矿床为一典型的云英岩型钨矿床。尽管该矿发现较早,但研究程度偏低,其成岩、成矿时间缺乏精确制约,钨矿床与赋矿花岗岩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其成矿作用与区域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也缺乏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利用LA-ICP-MS原位分析手段,对该矿区花岗岩中的锆石和云英岩中的锡石分别进行了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首次获得该矿区成岩、成矿的精确年龄数据。研究表明,司徒铺矿区赋矿花岗岩的侵位时间为210.8±0.8Ma和210.6±1.9Ma,司徒铺钨矿床形成年龄为202.2±2.6Ma和206.2±1.8Ma。尽管本次获得的钨成矿时间稍晚于矿区花岗岩的侵位时间,成岩、成矿存在时差,但本次获得的成矿年龄与区域上部分金钨矿床的形成时间相当吻合。江南造山带中段印支期花岗岩均是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其形成时间主要集中在209~225Ma;该区存在区域性的印支期成矿作用,这些印支期花岗岩为中等分异、中等还原性侵入岩,钨矿找矿潜力巨大。钨成矿作用在整个江南造山带都普遍存在,江南钨矿带应延伸至其中段和西段,且成矿时代和元素组合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U-Pb定年 印支期成矿 钨成矿事件 司徒铺矿床 江南造山带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岩浆Ni-Co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橄榄石成分和全岩S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文 陈列锰 +3 位作者 于宋月 李大鹏 吴树宽 王治安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3-475,共23页
东昆仑造山带不仅产出世界级夏日哈木Ni-Co硫化物矿床,也产出多个同时代的含岩浆硫化物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如石头坑德。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岩体具有相似的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但二者的成矿规模明显不同,这些异同点为探讨造山带环境幔... 东昆仑造山带不仅产出世界级夏日哈木Ni-Co硫化物矿床,也产出多个同时代的含岩浆硫化物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如石头坑德。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岩体具有相似的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但二者的成矿规模明显不同,这些异同点为探讨造山带环境幔源岩浆的硫饱和机制与过程、以及岩浆硫化物成矿控制因素提供了良好的对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与对比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岩体的橄榄石成分和全岩S同位素组成,探讨造山带环境岩浆硫化物矿床的成矿作用。夏日哈木岩体中橄榄石的Fo牌号在82.3~90.0之间,Ni含量在558×10^(-6)~4370×10^(-6)之间;石头坑德岩体中橄榄石的Fo牌号在79.9~90.2之间,Ni含量在300×10^(-6)~3040×10^(-6)之间。夏日哈木岩体全岩的δ^(34) S值在4.0‰~6.4‰之间,平均值为5.2‰;石头坑德岩体全岩的δ^(34) S值在1.8‰~4.6‰之间,平均值为3.2‰。夏日哈木岩体中高Fo牌号橄榄石的Ni含量(高达4000×10^(-6))明显高于石头坑德岩体(通常小于3000×10^(-6)),表明前者母岩浆的Ni含量高于后者。石头坑德岩体贫硫化物纯橄岩中橄榄石具有高的Fo牌号和低的Ni含量,且显示出负相关性。这些特征表明石头坑德岩体母岩浆演化过程经历了富Mg碳酸盐岩的混染:富Mg物质的加入不仅促使结晶出高Fo牌号的橄榄石,也延长了橄榄石的结晶区间。由于Ni在橄榄石中为中等相容元素,大量橄榄石的结晶导致残余岩浆中的Ni含量进一步降低。此外,岩相学研究表明夏日哈木岩体中包裹硫化物珠滴的橄榄石Fo牌号较高,最高值达89.2;相反,石头坑德岩体中包裹硫化物珠滴的橄榄石的Fo牌号通常低于85。这些特征指示母岩浆演化过程中夏日哈木岩体的S饱和与硫化物熔离阶段早于石头坑德。另一方面,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岩体的全岩δ^(34) S值均明显高于地幔(-2‰~+2‰),暗示二者母岩浆演化过程中有地壳S的加入。由于两个岩体直接围岩中的S含量都很低,因此,深部地壳S的加入是促使两个岩体母岩浆达到硫饱和、发生硫化物熔离的关键因素。综合以上认识,我们提出岩浆演化过程中早期大量橄榄石的结晶和较晚阶段S饱和是导致石头坑德岩体相对(夏日哈木岩体)贫Ni的重要机制。因此,原始岩浆富Ni、深部地壳S的加入导致岩浆演化早期硫化物熔离等条件与过程的耦合是东昆仑造山带超大型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岩浆硫化物矿床 橄榄石 S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半边街-竹林沟锌锗矿床构造解析及其成矿意义
6
作者 杨旭 杨亚琦 +6 位作者 黄智龙 曹鹏 薛忠喜 卢贸达 肖凯 衮民汕 赵兴华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8-484,共17页
黔南地区位于扬子克拉通东南缘,发育大量铅锌矿床,是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定半边街–竹林沟锌锗矿床是一个中型的锌矿床,锗资源量可达特大型规模,其矿体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矿区内构造变形复杂多样,但构造控矿规... 黔南地区位于扬子克拉通东南缘,发育大量铅锌矿床,是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定半边街–竹林沟锌锗矿床是一个中型的锌矿床,锗资源量可达特大型规模,其矿体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矿区内构造变形复杂多样,但构造控矿规律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对成矿过程的理解和下一步的找矿方向。详细的野外地质勘查和构造解析表明,矿区至少经历3期明显的构造变形。D_(1)为NNE–SSW向缩短形成北西-南东向逆冲断层(兼右行走滑)活动,伴随着断层上下盘的牵引褶皱及层间滑动等;D_(2)为NW–SE向到NWW–SEE向的缩短变形,形成区域上典型隔槽式褶皱和近南北向的逆断层;D_(3)为近S–N向的伸展作用,使得矿区内北西-南东向断层发生明显的伸展变形并伴生大量不同规模的共轭节理。不同矿段矿体特征显示:矿体受控于上泥盆统高孔隙度的白云岩地层,由大量切层、顺层矿脉以及少量切层矿体组成。构造角砾岩容矿矿体和切层矿脉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以及矿体围岩的剪切变形表明,容矿构造可能是NNE–SSW向缩短变形的结果,与MVT型铅锌矿床构造特征基本一致。通过对深部物探剖面和地表构造的解析,本文重建了矿区成矿期深部构造控矿样式,初步拟定F4断层上下盘望城坡组地层可能是成矿潜力区。半边街–竹林沟锌锗矿床与黔南及邻区铅锌矿床具有相似的岩性-构造特征,其控矿构造模型对于区域内铅锌矿的找矿勘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黔东成矿带 锌锗矿床 构造解析 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大神山印支期花岗岩的岩浆性质及其对钨成矿的制约——来自锆石和磷灰石的证据 被引量:1
7
作者 索梦颖 彭建堂 +2 位作者 胡阿香 夏侯立超 邓思琪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17-2033,共17页
华南早中生代花岗岩及有关矿床是华南世界级钨锡多金属成矿省的重要组成,但其岩浆性质及其对成矿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湘中地区印支期花岗岩广泛分布,且其周围有较多钨、金矿床产出,是研究早中生代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的理想场所。本文... 华南早中生代花岗岩及有关矿床是华南世界级钨锡多金属成矿省的重要组成,但其岩浆性质及其对成矿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湘中地区印支期花岗岩广泛分布,且其周围有较多钨、金矿床产出,是研究早中生代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的理想场所。本文以该区与印支期大溶溪钨矿密切相关的大神山岩体为研究对象,借助花岗岩中的锆石和磷灰石来查明其岩浆的物理化学性质,并揭示岩浆体系中钨的富集机制。锆石Ti温度计显示,成矿花岗岩结晶温度为729±60℃,与华南含钨花岗岩基本一致。利用锆石Ce异常和Ce-U-Ti联合氧逸度计,得到成矿花岗岩的氧逸度为ΔFMQ-6.03~+4.96(平均-0.67)和ΔFMQ-2.46~+2.08(平均-0.74),显示出中等还原的特征。磷灰石Eu异常、Ce异常和极低的SO_(3)含量及全岩Fe含量特征也指示该岩体为一中等还原性花岗岩。此外,成矿花岗岩的F含量平均为191.3×10^(-6),Cl含量平均为27.4×10^(-6),H_(2)O含量平均为3.7%,指示该岩浆体系富含挥发份F和H_(2)O。花岗岩的岩浆性质对大溶溪钨矿的形成至关重要。该花岗岩源岩为中元古代富钨沉积岩,其部分熔融为大溶溪钨矿提供了成矿金属钨。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其熔体中较高的F和H_(2)O含量不仅通过解聚熔体、延长结晶过程显著提高了岩浆体系中钨的溶解度和富集程度,熔体中的F还与W形成络合物提高了岩浆体系中钨的迁移能力;岩浆较高的水含量,有效提高了W从熔体到流体中的迁移比例,并为大溶溪钨矿提供了足够多的原始成矿热液。另外,其岩浆中等还原性特征对形成高品位的大型钨矿亦非常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花岗岩 锆石和磷灰石 岩浆性质 钨的富集机制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六枝平桥锂-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8
作者 刘旭阳 陈军 +7 位作者 叶霖 付勇 万大学 向震中 陈星 吴涛 杜丽娟 黄智龙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2-524,共13页
锂、萤石是我国战略性矿种,也是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点攻克对象。六枝平桥锂-萤石矿床属于黔西南低温成矿区,位于右江盆地北缘,区内分布众多中-大型金、锑矿床,是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锂-萤石共生成矿... 锂、萤石是我国战略性矿种,也是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点攻克对象。六枝平桥锂-萤石矿床属于黔西南低温成矿区,位于右江盆地北缘,区内分布众多中-大型金、锑矿床,是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锂-萤石共生成矿作用及其与大面积低温金、锑成矿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平桥锂-萤石矿床矿石中两期萤石流体包裹体进行的显微测温,以探讨该矿床的成矿作用及与低温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区萤石可分为两期:早期萤石(Fl-I)为细粒状,与地开石和锂绿泥石等黏土矿物共生;晚期萤石(Fl-II)为粗粒结构,主要呈脉状、团块状充填于裂隙及溶蚀孔洞中。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早期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以富气相为主,均一温度介于227~450℃(平均:341℃),盐度介于1.06%~7.86%NaCl eqv.(平均4.13%NaCl eqv.);晚期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以富液相为主,均一温度介于145~330℃(平均:237℃),盐度介于1.06%~7.45%NaCl eqv.(平均2.76%NaCl eqv.)。对比右江盆地金-锑低温成矿研究成果可知,平桥锂-萤石矿床在成矿早期(锂成矿阶段)温度明显高于右江盆地范围内金-锑成矿温度(150~300℃),其原因可能在于平桥地区处于水城−紫云−南丹深大断裂和师宗−弥勒断裂两大断裂交汇部位,具有较高的流体热力场。根据前人成矿年代学研究,该矿床形成于燕山期挤压-伸展阶段,故推测该矿床在成矿早阶段(挤压阶段),当较高温流体在深大断裂交汇部位汇聚时,富F和Li的成矿流体在经过南丹组和龙吟组不整合面时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萃取Ca形成早期萤石(Fl-Ⅰ);同时高温流体与二叠系龙吟组黏土岩发生反应形成锂绿泥石,形成锂-萤石矿体。随着区域构造从挤压向伸展转变,形成张性构造体系,大气降水混合导致温度下降,残余流体在这些张性构造空间中形成相对低温的独立萤石矿体。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平桥锂-萤石成矿作用的独特性,其锂成矿阶段较高的成矿温度揭示两断裂交汇部位的高热力场是锂成矿的主要场所,为认识区域热液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桥锂-萤石矿床 流体包裹体 成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威宁县玉龙地区Fe-Al岩系中Nb和REE差异性富集:TIMA和EPMA研究
9
作者 刘旭阳 陈军 +3 位作者 向震中 吴林 罗泰义 黄智龙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0-580,共11页
铌(Nb)和稀土(REE)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黔西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P_(2-3)em)顶部与宣威组(P_(3)x)/龙潭组(P_(3)l)底部的不整合接触界面,分布一套Nb、REE等多种关键金属富集矿化的Fe-Al岩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Nb和REE... 铌(Nb)和稀土(REE)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黔西北地区峨眉山玄武岩(P_(2-3)em)顶部与宣威组(P_(3)x)/龙潭组(P_(3)l)底部的不整合接触界面,分布一套Nb、REE等多种关键金属富集矿化的Fe-Al岩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Nb和REE在区内Fe-Al岩系剖面上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本次工作以威宁县玉龙地区代表性Fe-Al岩系剖面的铝质黏土岩为对象,进行了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TIMA)和电子探针(EPMA)分析,主要从矿物学方面探讨了Nb和REE差异性富集的控制因素及赋存状态。结果显示,矿物组合是控制Fe-Al岩系中Nb和REE差异性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REE含量较高的铝质黏土岩矿物组合相对复杂,高岭石含量约84%,还含有一定量的绿泥石、伊利石、赤铁矿/磁铁矿、锐钛矿和石英,同时出现少量磷铝铈矿;Nb含量较高的铝质黏土岩矿物组合相对简单,高岭石含量95%左右,除少量锐钛矿和石英外,其他矿物很少。铝质黏土岩中Nb和REE的赋存状态存在明显差异。REE最主要以独立矿物磷铝铈矿的形式存在;Nb大部分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锐钛矿,部分赋存于金红石等其他钛矿物。该成果对深入揭示黔西北、甚至西南地区同类型Fe-Al岩系中Nb、REE等多种关键金属富集机理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岩系 Nb、REE差异富集 TIMA和EPMA 黔西北玉龙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武夷-云开造山带早志留世喷流沉积成矿作用:以超大型吴川-四会-韶关黄铁矿带为例
10
作者 张迎迎 罗泰义 +3 位作者 甘甜 周明忠 韩心巧 郑胡艺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4-643,共20页
华南武夷–云开造山带西缘的吴川–四会–韶关(WSS)喷流沉积型黄铁矿成矿带探明资源量约3.7亿t,但其主要矿床(大降坪、西牛-红岩、大宝山)的成矿时代存在显著差异,且缺乏与区内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花岗岩匹配的同期喷流沉积矿床。为揭示... 华南武夷–云开造山带西缘的吴川–四会–韶关(WSS)喷流沉积型黄铁矿成矿带探明资源量约3.7亿t,但其主要矿床(大降坪、西牛-红岩、大宝山)的成矿时代存在显著差异,且缺乏与区内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花岗岩匹配的同期喷流沉积矿床。为揭示加里东期后碰撞伸展背景下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本研究对WSS带北段大宝山矿床赋矿地层顶部蚀变碱性玄武岩和中段西牛矿床硅化黄铁矿化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并对研究区相关火成岩年龄进行了梳理。通过对大宝山碱性玄武岩的锆石定年研究,厘定了大宝山地区早志留世火山活动的演化时序(早期英安岩(434.96±0.31)Ma,中期安山岩(433.99±0.75)Ma,晚期碱性玄武岩(430.8±1.3)Ma)。西牛矿床中矿化板岩的原岩为火山灰层,其锆石U–Pb谐和年龄为(432.9±0.6)Ma,首次将该矿床限定为早志留世成矿。综合大降坪矿床的钾质斑脱岩年龄((432.5±1.3)Ma),本研究首次确证沿吴川–四会断裂带展布的大降坪、西牛、大宝山等喷流沉积矿床共同构成了早志留世(兰多维列统-温洛克统)吴川−四会−韶关黄铁矿带。该成矿带是华南加里东期碰撞后伸展阶段(ca.440~400 Ma),由吴川–四会深大断裂诱发的火山作用与古海洋热液活动的地质响应;未来勘探应关注该深大断裂两侧的次级断裂和火山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吴川–四会–韶关早志留世黄铁矿带 华南加里东期碰撞造山 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猪拱塘超大型铅锌矿床闪锌矿LA-ICP-MS微量元素研究
11
作者 何常芬 梁宇寰 +3 位作者 胡宇思 李波 薛忠喜 黄智龙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499,共15页
猪拱塘铅锌矿床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内新发现的超大型铅锌矿床,前人研究多集中于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对猪拱塘铅锌矿床中硫化物微量元素特征缺乏系统的研究。闪锌矿作为该矿床主要矿石矿物,贯通... 猪拱塘铅锌矿床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内新发现的超大型铅锌矿床,前人研究多集中于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对猪拱塘铅锌矿床中硫化物微量元素特征缺乏系统的研究。闪锌矿作为该矿床主要矿石矿物,贯通整个成矿过程,对其开展系统的LA-ICP-MS点和元素Mapping分析,有助于查明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和稀散金属禀赋,精细刻画成矿过程,探讨矿床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猪拱塘闪锌矿具富集Ge和Cd,贫Fe、Mn、Co、In和Sn的特征,早阶段形成的闪锌矿富集Fe、Mn、Cu和Ge,而晚阶段闪锌矿富集Cd。闪锌矿微量元素多以类质同象方式进入闪锌矿晶格。稀散金属Ge+Ga与Cu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2)=0.68),其与Zn的替代方式为Ge^(4+)+Ga^(3+)+Cu^(+)↔4Zn^(2+)。通过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及GGIMFis地质温度计和硫逸度计算结果,指示猪拱塘铅锌矿床闪锌矿形成于中低温、中低硫逸度环境。结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动力学背景,猪拱塘铅锌矿床应属于逆冲推覆背景的MVT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拱塘铅锌矿床 闪锌矿 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LA-ICP-MS 元素面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岩浆钒钛磁铁矿矿床的主要特征研究与勘查新进展
12
作者 薛胜超 孙海微 +6 位作者 柏中杰 王路阳 田洪庆 程奋维 王毅俊 吴见新 刘振远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65-2484,共20页
随着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新疆塔里木周缘和东天山地区钒钛磁铁矿找矿勘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确立了新疆作为我国重要钒钛磁铁矿资源基地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奥依布拉克、瓦吉里塔格和尾亚矿床的规模均达到了亿吨级,虽然这... 随着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新疆塔里木周缘和东天山地区钒钛磁铁矿找矿勘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确立了新疆作为我国重要钒钛磁铁矿资源基地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奥依布拉克、瓦吉里塔格和尾亚矿床的规模均达到了亿吨级,虽然这些矿床总体品位偏低,但也具有矿体厚、埋藏浅、伴生组分多以及矿体稳定连续等开发优势。本文在总结岩浆钒钛磁铁矿矿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塔里木西北缘、东天山-北山等地区钒钛磁铁矿矿床的勘查新进展、主要特征和成因模式,分析了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并对未来勘查要点进行了展望。由于新疆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构造-岩浆事件,形成了多种动力学成因类型的钒钛磁铁矿矿床,具体可划分为三类:(1)与早二叠世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镁铁-超镁铁质层状岩体相关,代表性矿床包括塔里木西北缘的奥依布拉克、普昌、瓦吉里塔格等;(2)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后碰撞期间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相关,代表性矿床包括东天山-北山的磁海、香山西矿床;(3)与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期间冈瓦纳大陆沿欧亚大陆南缘汇聚有关,形成于东天山东段陆内造山阶段的辉长质层状岩体,代表性矿床包括东天山星星峡剪切带西侧的尾亚矿床。新疆钒钛磁铁矿的成矿条件多样,资源潜力巨大,未来应加强晚古生代至三叠纪大规模低品位铁矿石的勘查工作,同时深化钒钛资源的高效利用研究,以充分发挥新疆地区钒钛磁铁矿的资源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矿床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 东天山-北山 多成因类型 找矿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北志留系韩家店组泥岩中Li的淋滤实验
13
作者 刘玲 金中国 +8 位作者 尚林波 杜蔺 郑明泓 曾道国 周文龙 高欣蔚 付桥林 李艳桃 巩鑫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556,共12页
黔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铝土矿成矿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P_(1)d)是本区铝土矿的赋矿地层。近年来,随着对该区域研究的深入,发现该区含铝岩系中存在Li的富集,具有巨大潜在经济价值。关于该区Li的分布和富集规律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黔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铝土矿成矿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P_(1)d)是本区铝土矿的赋矿地层。近年来,随着对该区域研究的深入,发现该区含铝岩系中存在Li的富集,具有巨大潜在经济价值。关于该区Li的分布和富集规律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然而对于Li的物源存在较大争议,各种观点依然缺少实际的地质地球化学依据。志留系韩家店组泥岩是本区含铝岩系的下伏地层,被认为是该区铝土矿可能的物源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其中Li的丰度相对较高,但是否可以作为Li的物源区尚无实际依据。本文通过实验模拟,对务正道区域含铝岩系下伏志留系韩家店组泥岩样品开展淋滤实验,从不同温度、盐度、流体类型及水-岩比角度探讨其中Li的迁移能力及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研究区内的泥岩样品,在温度、流体盐度相对较高、流量相对较大的硫酸盐流体中,相对而言更有利于泥岩地层中Li的对外迁出。该成果为认识黔北务正道地区锂的潜在物源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锂资源 模拟实验 淋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含铝岩系锂的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策 郭敏 +1 位作者 汪玉会 凌坤跃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2-544,共13页
锂是我国的战略性关键矿产。我国的含铝岩系中常见锂的富集,尤其是在贵州地区,目前已发现多处锂资源找矿靶区,显示出较大的资源潜力。尽管科研人员对锂的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尚未进行系统总结。本文总结了贵州省含铝岩... 锂是我国的战略性关键矿产。我国的含铝岩系中常见锂的富集,尤其是在贵州地区,目前已发现多处锂资源找矿靶区,显示出较大的资源潜力。尽管科研人员对锂的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尚未进行系统总结。本文总结了贵州省含铝岩系中锂的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研究进展,为该类型资源的研究、评价、预测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贵州(富锂)含铝岩系中,锂主要富集在黏土矿物中,其中高锂样品以锂绿泥石为主,而中低锂样品中,高岭石和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也可能有一定贡献。沉积环境指标显示(富锂)含铝岩系形成于封闭-半封闭的滨海岩溶盆地,受海陆交互作用影响。锂的富集与气候和沉积环境密切相关。湿润-干热交替的气候使水体离子强度适中且锂离子浓度较高,利于锂与黏土矿物结合。中碱性水体条件促进Al和Li共同富集,而氧化还原波动则增强水-岩反应,导致硅、铁等元素流失并促进铝的相对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金属锂 含铝岩系 赋存状态 富集机制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隐伏“断控型”矿体构造控矿模式及其找矿意义
15
作者 谭代卫 谭亲平 +8 位作者 吕晓伟 刘建中 王泽鹏 祁杰 杜王庆 张超 杨康 敬建军 张科忠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58,共17页
水银洞金矿是中国南盘江-右江成矿区最大的隐伏“层控型”卡林型金矿床。近年来随着矿山建设和开采,该矿床新发现若干赋存在下三叠统泥灰岩中的“断控型”金矿体,实现了增产增储。本次研究采集了水银洞金矿代表性“断控型”矿石及其围... 水银洞金矿是中国南盘江-右江成矿区最大的隐伏“层控型”卡林型金矿床。近年来随着矿山建设和开采,该矿床新发现若干赋存在下三叠统泥灰岩中的“断控型”金矿体,实现了增产增储。本次研究采集了水银洞金矿代表性“断控型”矿石及其围岩样品,开展了岩相学和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以探讨“断控型”矿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构造控矿模式及其区域找矿意义。研究发现矿石主要由方解石,石英、铁白云石、伊利石、黄铁矿和金红石等矿物组成,且具有高的TFe_(2)O_(3)(平均4.43%)、Cr(75.1μg/g)、Co(13.6μg/g)、Ni(31.1μg/g)和Cu(34.7μg/g)元素背景含量。成矿过程中明显带入的微量元素包括Au、As、Hg、Sb、Tl和W,富集系数分别为2703、2239、344、292、5.04和14.0(参考标准泥灰岩)。这些元素是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卡林型金矿找矿勘查的重要指示元素。结合矿体产出的地层-构造组合特征,本文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构建了水银洞金矿的构造控矿模式,提出了在具有显著能干性差异的岩石组合系统中发育的断层滑脱褶皱和传播褶皱,分别控制“层控型”和“断控型”矿体的发育,并探讨了该模式对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卡林型金矿找矿勘查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水银洞 构造 控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高振敏老师逝世二十周年专辑序言
16
作者 罗泰义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1-I0004,共4页
高振敏同志(1939.4.22-2005.8.24),男,汉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副所长、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关键词 纪念 高振敏 逝世二十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宣威组Fe-Al岩系中稀土-钪的赋存规律及物质来源
17
作者 王琪 黄小文 +4 位作者 周美夫 孔志岗 杨志爽 孟郁苗 漆亮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7-501,共25页
川滇黔地区的宣威组Fe-Al岩系中富集稀土、钪等关键金属元素,展现出巨大的资源潜力。然而,目前对于该岩系中稀土、钪等关键金属元素的分布规律、赋存形式以及物质来源的研究仍较为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相关成矿理论的发展和地质勘... 川滇黔地区的宣威组Fe-Al岩系中富集稀土、钪等关键金属元素,展现出巨大的资源潜力。然而,目前对于该岩系中稀土、钪等关键金属元素的分布规律、赋存形式以及物质来源的研究仍较为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相关成矿理论的发展和地质勘探工作的深入,导致此类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鉴于此,文章以滇东北会泽地区宣威组中两个富集稀土和钪等元素的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TIMA和电子探针等多种测试手段,系统识别了该区域稀土-钪多金属富集层的矿物组成及稀土和钪的分布特征,并深入探讨了其赋存形式与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稀土元素主要以独立矿物——磷铝铈矿的形式存在,或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磷灰石和含钛铁矿物中;钪则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锆石中,目前尚未发现钪的独立矿物。稀土和钪的物质来源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且区域内存在源区的不均一性。文章为揭示滇东北峨眉山玄武岩与晚二叠系宣威组之间的Fe-Al岩系中稀土-钪的赋存规律提供了新的实例和地球化学数据。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区域内稀土-钪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理解,还为相关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分布规律 赋存形式 物质来源 稀土-钪 滇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岩型矿床重稀土元素富集机制
18
作者 黄龙 范宏瑞 +3 位作者 杨奎锋 苏建辉 高剑峰 李晓春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79-2290,共12页
稀土元素,特别是重稀土元素(HREE),因其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备受关注。华南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离子吸附型矿床,长期占据着全球重稀土资源供应的主要地位。然而,由于这些矿床的开发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生态破坏,因此许多... 稀土元素,特别是重稀土元素(HREE),因其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备受关注。华南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离子吸附型矿床,长期占据着全球重稀土资源供应的主要地位。然而,由于这些矿床的开发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生态破坏,因此许多矿床已被暂停开采。在这种背景下,寻找和开发新型重稀土资源变得尤为迫切。碳酸岩型矿床作为全球稀土资源的最主要来源,虽然大多数以轻稀土元素(LREE)为主,但也有少数矿床显示出重稀土元素(HREE)的相对富集,展现出巨大的资源潜力。因此,开展碳酸岩或碳酸岩型矿床中重稀土富集机制的研究,对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总结了碳酸岩岩浆形成及演化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特别是轻-重稀土的分异行为,指出在大多数地质过程中,轻稀土在碳酸岩相中的富集程度通常高于重稀土,导致碳酸岩体系主要富含轻稀土。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已报导的相对富重稀土的碳酸岩或碳酸岩型矿床(包括我国新疆的巴楚碳酸岩、秦岭地区的黄龙铺-华阳川碳酸岩,纳米比亚的Lofdal矿床,马拉维的Songwe Hill岩体,加拿大Arshma矿床等)稀土元素分异和富集机制进行了总结,明确了源区成分、熔体演化、流体演化、水岩作用、热液改造等因素都可以导致重稀土相对富集,其中流体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以及流体-围岩-矿石相互作用是导致重稀土富集的关键因素。此外,本文还介绍了世界最大的稀土矿——白云鄂博的重稀土富集现象。最后,对碳酸岩体系重稀土的富集机理研究及资源利用提出了展望,旨在为该类矿床重稀土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供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重稀土富集 轻-重稀土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项式趋势面分析在贵州瓮福磷矿田勘探中的应用:以高坪矿区B矿层为例
19
作者 罗俊峰 鲜绍军 +4 位作者 宋小军 刁理品 罗泰义 郑胡艺 周光红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7-399,共13页
磷矿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二次利用的特点,是关系人类稳定繁衍的关键矿产资源;伴随浅表资源的消耗,急需加强深部隐伏资源的找矿勘探。对瓮福磷矿田高坪矿区英坪矿段的示范性研究表明,最优多项式趋势面对B矿层厚度的拟... 磷矿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二次利用的特点,是关系人类稳定繁衍的关键矿产资源;伴随浅表资源的消耗,急需加强深部隐伏资源的找矿勘探。对瓮福磷矿田高坪矿区英坪矿段的示范性研究表明,最优多项式趋势面对B矿层厚度的拟合度可高达77%。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索不同勘查类型和不同空间尺度下多项式趋势面分析的应用特征。收集了高坪矿区大寨、磨坊和小坝矿段具有明确B矿层厚度的297个钻孔资料,多项式趋势面分析表明,大寨、磨坊和小坝矿段B矿层厚度的空间变化均可以用2次多项式表征,拟合度分别为57%、32%和28%;高坪矿区385个钻孔工程(包括英坪矿段88个)B矿层厚度的空间变化可以用3次多项式表征,拟合度为43%。拟合度大致与断层复杂程度、底板界面起伏程度、矿体厚度系数成反比关系,即勘查类型从简单(Ⅰ型)到复杂(Ⅱ和Ⅲ型),拟合度相应降低。B矿层厚度负值表征了高坪矿区的古海底地形特征,被磨坊矿段北东向海底高地和小坝矿段北东侧海底高地限定的C字形海流通道是重要的成矿区域,其南东侧为英坪凹陷,北东侧为新桥凹陷。结合已有的勘探成果,通过不同空间尺度的正剩余值异常预测英坪矿段东侧、磨坊矿段东北端空白区具有寻找厚大B矿层的潜力。本次研究表明,在不同勘查阶段,通过不同空间尺度的多项式趋势面分析,可能是开展深部隐伏磷块岩资源找矿预测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项式趋势面分析 B矿层磷块岩 深部找矿 高坪矿区 瓮福磷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织金下寒武统戈仲伍组磷矿床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
20
作者 蒋元 高军波 +2 位作者 路志通 宋云洲 韩涛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0-410,共11页
海相沉积磷矿的形成环境是探讨其成因及其稀土元素差异富集机制的关键前提。然而,关于磷矿的沉积环境是氧化-次氧化还是缺氧条件仍存在争议。贵州织金磷矿作为寒武纪沉积磷矿的典型代表,其沉积环境认识亦是如此,原因可能与指示沉积环境... 海相沉积磷矿的形成环境是探讨其成因及其稀土元素差异富集机制的关键前提。然而,关于磷矿的沉积环境是氧化-次氧化还是缺氧条件仍存在争议。贵州织金磷矿作为寒武纪沉积磷矿的典型代表,其沉积环境认识亦是如此,原因可能与指示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指标多解性等因素有关。为了查明磷矿的沉积环境,本文以贵州织金下寒武统磷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和成因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织金地区下寒武统戈仲伍组含磷岩系的磷灰石形态主要呈长条状和似椭圆状;含磷岩系自下而上由白云质磷块岩向硅质磷块岩转变,其基质由白云石转变为石英,指示成磷环境由偏碱性向偏酸性的演化;含磷岩系自下而上草莓状黄铁矿含量逐渐增加,反映成磷环境由相对氧化向缺氧甚至硫化的条件转变。综合看来,贵州织金下寒武统磷矿的形成环境条件经历了从氧化到缺氧甚至硫化的海水环境,表明沉积磷矿并非仅形成于氧化环境,即海洋的氧化还原条件不是磷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 磷矿 草莓状黄铁矿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