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卫星遥感探讨杭州湾跨湖桥古文化消失原因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永江 姜晓玮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5年第1期66-69,共4页
8000a前产生于杭州湾南部的跨湖桥史前灿烂文化,在辉煌了1000多a后,却神秘地消失了。针对这种消失,考古界还没有发现确凿的原因。本文从卫星遥感角度,分析跨湖桥所处的地理、地貌特征,提出了钱塘江天文大潮冲毁跨湖桥文化的假说,希望这... 8000a前产生于杭州湾南部的跨湖桥史前灿烂文化,在辉煌了1000多a后,却神秘地消失了。针对这种消失,考古界还没有发现确凿的原因。本文从卫星遥感角度,分析跨湖桥所处的地理、地貌特征,提出了钱塘江天文大潮冲毁跨湖桥文化的假说,希望这种观点能够对跨湖桥这个难以用常规考古方法解决的史前文化消失问题提供一种有益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湖桥文化 卫星遥感 钱塘江天文大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26种新矿物及其发现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谢先德 陈鸣 +1 位作者 谷湘平 杨和雄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0-530,共1页
截止2016年12月底,经IMA-CNMNC批准的独立矿物总数已有5208种,在这5200多种新矿物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国外学者的姓氏命名的,自1958年黄蕴慧先生在中国发现第一个新矿物-香花石以来,迄今国内已发现的新矿物有约130种,绝大部分都是以产地... 截止2016年12月底,经IMA-CNMNC批准的独立矿物总数已有5208种,在这5200多种新矿物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国外学者的姓氏命名的,自1958年黄蕴慧先生在中国发现第一个新矿物-香花石以来,迄今国内已发现的新矿物有约130种,绝大部分都是以产地或成分来命名的,如香花石、黄河矿、水碳硼石、钡铁钛石、氟碳铈钡矿、湘江铀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矿物 中国人 姓氏 氟碳铈钡矿 香花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两岸耕地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3
作者 王晓 夏斌 +2 位作者 方元 谢学宁 刘保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601-10602,共2页
利用1988—2004年耕地及相关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诊断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揭示了耕地变化的人文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耕地与驱动因子之间的综合定量规律。分析耕地的驱动机制,对... 利用1988—2004年耕地及相关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诊断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揭示了耕地变化的人文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耕地与驱动因子之间的综合定量规律。分析耕地的驱动机制,对今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控制耕地进一步减少、保持耕地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驱动机制 主成分分析 珠江口两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呷村超大黑矿型矿床成矿流体稀土元素组成 被引量:27
4
作者 别风雷 侯增谦 +2 位作者 李胜荣 苏文超 徐九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75-580,共6页
本文用 ICP- MS首次测定了呷村银多金属黑矿型矿床矿石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研究表明 ,主成矿期流体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为轻稀土富集 ,Eu具明显正异常。通过初步对比 ,本区主成矿期流体与东太平洋脊、大西洋脊等现代高温酸性地... 本文用 ICP- MS首次测定了呷村银多金属黑矿型矿床矿石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研究表明 ,主成矿期流体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为轻稀土富集 ,Eu具明显正异常。通过初步对比 ,本区主成矿期流体与东太平洋脊、大西洋脊等现代高温酸性地热系统热液具有相似的稀土模式 ,反映了它们物化条件的相似性 ;但前者ΣREE高于后者 ,且两者 Eu/ Eu* 值不同。经过分析 ,本区成矿流体 Eu正异常主要为 T、p H、f O2 控制 ,另外 ,围岩性质和水 -岩主反应带压力也可能影响了 REE含量及 Eu异常的不同。至于 (L a/ Yb) c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稀土元素 成矿流体 黑矿型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千米桥古潜山构造凝析油气藏的油源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卢鸿 王铁冠 +2 位作者 王春江 朱丹 朱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21,共5页
对千米桥古潜山高蜡凝析油C12 —C35 液态烃馏分进行精细的化学组成剖析 ,是开展准确的油源研究之基础。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 ,受凝析油形成过程中的化合物分馏效应影响 ,常规甾、萜烷含量甚微且分布面貌已不同程度失真 ;凝析油具... 对千米桥古潜山高蜡凝析油C12 —C35 液态烃馏分进行精细的化学组成剖析 ,是开展准确的油源研究之基础。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 ,受凝析油形成过程中的化合物分馏效应影响 ,常规甾、萜烷含量甚微且分布面貌已不同程度失真 ;凝析油具有相对富集的重排补身烷和较高的苯并 [e]芘及单峰的系列等特征性分布指纹 ,可以作为油源研究的基础。单体烃碳同位素、馏分碳同位素等的油 油对比表明 ,板深 4、7、8井奥陶系凝析油与板深 35井沙三段轻质油等第三系原油具有可比性 ,应为同源产物 ;无论是馏分碳同位素、单体烃碳同位素还是生物标志物等的油 岩对比均表明 ,板深 4、7、8井奥陶系凝析油与板深 7井、板深 35井沙三段泥岩具有母源成因联系 ,沙三段是千米桥古潜山油藏的油源层。图 5表 4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奥陶系 古潜山构造 凝析油气藏 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界面的几种方法 被引量:73
6
作者 操应长 姜在兴 +3 位作者 夏斌 王居峰 杨伟利 王卫红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26,共4页
以测井原理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系统地分析了利用声波时差、电阻率、地层倾角等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界面和生油岩密集段 (CS段 )的方法和原理。结果表明 ,层序界面对应于不整合面 ,它在声波时差对数与深度的关系图上常有回归线错开、... 以测井原理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系统地分析了利用声波时差、电阻率、地层倾角等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界面和生油岩密集段 (CS段 )的方法和原理。结果表明 ,层序界面对应于不整合面 ,它在声波时差对数与深度的关系图上常有回归线错开、斜率不同等响应特征。层序界面上、下地层产状常存在差异 ,导致在累积地层倾角图上出现异常转折点。CS段形成于最大湖泛面附近 ,常具有有机碳含量高、声波时差高的特点 ,在声波时差与电阻率的交汇图上 ,CS段对应于高幅度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资料 识别方法 层序地层界面 声波时差 电阻率 地层倾角 生油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埕东-飞雁滩油田新近系馆上段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董贵能 姜在兴 +3 位作者 张本琪 常峰 张凡芹 胡光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资料 ,对济阳坳陷埕东 -飞雁滩油田新近系馆上段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 .在总结各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特征的基础上 ,将馆上段划分为 1个层序 ,3个体系域 ,1 0个准层序组 ,2 3个准层...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资料 ,对济阳坳陷埕东 -飞雁滩油田新近系馆上段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 .在总结各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特征的基础上 ,将馆上段划分为 1个层序 ,3个体系域 ,1 0个准层序组 ,2 3个准层序 ,并以体系域为单元 ,分析了馆上段的沉积演化过程 ,认为低位域为河流相和三角洲相 ,湖侵域为滨浅湖相 ,高位域则为滨浅湖 -三角洲泛滥平原相 .探讨层序地层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指出湖侵域砂体展布广 ,储集性能好 ,储层和盖层匹配好 ,而且油藏圈闭面积大 ,油水界面统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埕东-飞雁滩油田 馆上段 层序地层 沉积演化 油气藏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工程边坡软岩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法锁 张伯友 +1 位作者 卢全中 宋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8-480,共3页
结合某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采集组成边坡的软岩试样若干,在室内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单轴压缩流变试验、三轴压缩流变试验,从而揭示了所研究软岩的力学作用规律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并对边坡石膏角砾岩的流变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 结合某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采集组成边坡的软岩试样若干,在室内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单轴压缩流变试验、三轴压缩流变试验,从而揭示了所研究软岩的力学作用规律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并对边坡石膏角砾岩的流变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应注意水对岩石的结构、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三轴试验 长期强度 边坡 稳定性分析 石膏角砾岩 流变特性 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煤中镜质组—类脂组的过渡显微组分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师庆 吴观茂 +2 位作者 刘德汉 申家贵 盛国英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5-30,共6页
应用煤岩学对强还原型腐殖煤系列样品(R_0=0.55%~1.01%)研究表明,它们含有较多的镜质组—类脂组过渡显微组分,这种组分的特征是:比基质镜质体反射率低,但荧光强度和生烃潜能较高。据显微特征可将其分为两种亚型——交织型和膨融型。... 应用煤岩学对强还原型腐殖煤系列样品(R_0=0.55%~1.01%)研究表明,它们含有较多的镜质组—类脂组过渡显微组分,这种组分的特征是:比基质镜质体反射率低,但荧光强度和生烃潜能较高。据显微特征可将其分为两种亚型——交织型和膨融型。它是荧光基质镜质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和强还原型腐殖煤生油的主要母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煤 镜质组 类脂组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南-利津地区沙四段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万念明 操应长 +2 位作者 郑丽婧 王天福 刘惠民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56,共7页
综合运用实测物性、解释物性、试油、压汞等资料,分别利用分布函数曲线法、试油法、束缚水饱和度法、最小有效孔喉半径法求取了东营凹陷滨南一利津地区沙四段砂砾岩体不同深度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取了物性下限与... 综合运用实测物性、解释物性、试油、压汞等资料,分别利用分布函数曲线法、试油法、束缚水饱和度法、最小有效孔喉半径法求取了东营凹陷滨南一利津地区沙四段砂砾岩体不同深度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取了物性下限与深度之间的函数方程。在确定了研究区物性下限的基础上,分析了滨南地区和利津地区物性下限差异性的原因。利津地区储层由于裂缝发育、原油密度及黏度低、超压发育而具有相对于滨南地区较低的物性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体 物性下限 有效储层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三—沙四段扇体特征与岩性油气藏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春华 祝传林 王风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6,21,共4页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时期 ,发育了洪积扇、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 3种扇体沉积 ,根据其沉积、成藏特征分析了 3种扇体的成藏规律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沙四段沉积期主要发育洪积扇 ,岩性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 ,断层附...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时期 ,发育了洪积扇、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 3种扇体沉积 ,根据其沉积、成藏特征分析了 3种扇体的成藏规律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沙四段沉积期主要发育洪积扇 ,岩性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 ,断层附近砂体的储集性能好 ,多形成背斜和断块油气藏 ;沙三段下部沉积期发育近岸水下扇 ,岩性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 ,扇中储集物性最好 ,多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 ;沙三段中部沉积期发育浊积扇 ,岩性以砂岩为主 ,储集性能好 ,但砂体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胜坨地区 沙三-沙四段 扇体特征 岩性油气藏 储集层特征 隐蔽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坡地水土保持耕作技术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济 王世杰 +2 位作者 陈曦 蔡景行 付谨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0-534,共5页
在耕作农艺措施方面连续2年进行年试验研究与示范。结果显示,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耕作措施,对旱坡地水土流失的治理也能取到很好的作用。目前在工程梯化资金投入有限,生物梯化措施还没有大面积推广的情况下,在坡耕地上大面积推广横坡垄... 在耕作农艺措施方面连续2年进行年试验研究与示范。结果显示,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耕作措施,对旱坡地水土流失的治理也能取到很好的作用。目前在工程梯化资金投入有限,生物梯化措施还没有大面积推广的情况下,在坡耕地上大面积推广横坡垄作、横坡聚垄区作等水土保持耕作技术有着较为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坡耕地 耕作技术 旱坡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喀地区西山窑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登明 龙群芬 +1 位作者 王时林 秦章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3,共5页
通过岩芯及薄片的观察,结合扫描电镜、X衍射和阴极发光等资料分析,对巴喀地区西山窑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喀地区西山窑组在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环境下形成了一套低孔、低渗的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成... 通过岩芯及薄片的观察,结合扫描电镜、X衍射和阴极发光等资料分析,对巴喀地区西山窑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喀地区西山窑组在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环境下形成了一套低孔、低渗的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成岩作用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破坏性最大,溶解作用对储层有一定的建设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巴喀地区 西山窑组 致密砂岩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对汞毒害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刚才 甘露 万国江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2000年第5期257-259,共3页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汞对小麦幼苗的影响以及锌对汞毒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 ,随着汞浓度的增加 ,细胞膜透性增大 ,MDA积累增加 ,SOD和POD活性上升 ,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且与汞毒害呈正相关。当在汞胁迫溶液中加入10-3 mol/L的Zn2 +,...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汞对小麦幼苗的影响以及锌对汞毒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 ,随着汞浓度的增加 ,细胞膜透性增大 ,MDA积累增加 ,SOD和POD活性上升 ,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且与汞毒害呈正相关。当在汞胁迫溶液中加入10-3 mol/L的Zn2 +,能使汞毒害引起的生理生化变化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 ,但随汞浓度的升高 ,锌的这种缓解效应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毒害 小麦 膜脂过氧化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纳米胶体颗粒的光吸收边蓝移与溶液中Al/Fe比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章兴华 孙传敏 +2 位作者 周丽芸 陆洋 刘世荣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8-164,共7页
合成了n(Al)/n(Fe)和碱化度不同的45个聚合氯化铝铁(PAFC)样品,进行了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光吸收边蓝移或红移以及Fe(Ⅲ)羟基氧化物和Al-Fe共聚体纳米胶体颗粒大小分布与溶液的Al/Fe比和碱化度(B=[OH]/[Al+Fe])密切相关。电镜观察和电子... 合成了n(Al)/n(Fe)和碱化度不同的45个聚合氯化铝铁(PAFC)样品,进行了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光吸收边蓝移或红移以及Fe(Ⅲ)羟基氧化物和Al-Fe共聚体纳米胶体颗粒大小分布与溶液的Al/Fe比和碱化度(B=[OH]/[Al+Fe])密切相关。电镜观察和电子衍射分析表明:Al(Ⅲ)的加入使Fe(Ⅲ)羟基氧化物和Al-Fe共聚体纳米胶体颗粒变小、有序度降低是造成PAFC光吸收边蓝移和保持胶体颗粒在亚稳定状态下存在的重要原因。当n(Al)/n(Fe)>8∶2后,PAFC溶液中Fe(Ⅲ)羟基氧化物和Al-Fe共聚体胶体主要以<10nm的纳米颗粒形态存在,对应的光谱能级提高到26000cm-1以上,且各种B值下Fe3+的光谱能级趋于一致。这表明,在大量A1(Ⅲ)存在条件下,PAFC中Fe3+的所处的化学环境相似。点能谱分析显示,n(Al)/n(Fe)=4∶6的样品中颗粒物的化学计量比最接近AlOOH,FeOOH,溶液的稳定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铁 纳米级胶体颗粒 光吸收边蓝移 量子尺寸效应 表面效应 畸变八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明安 鲜本忠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9-12,16,共5页
总结了泌阳断陷湖盆的构造演化 ,以及盆地充填、沉积层序及沉积、沉降中心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并利用凹陷中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变化特征来确定边界断裂的活动时间 ,恢复湖盆的演化历史 .研究结果表明 :燕山运动的拉分作用、燕山运动之... 总结了泌阳断陷湖盆的构造演化 ,以及盆地充填、沉积层序及沉积、沉降中心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并利用凹陷中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变化特征来确定边界断裂的活动时间 ,恢复湖盆的演化历史 .研究结果表明 :燕山运动的拉分作用、燕山运动之后的盆地边界断裂活动及喜山运动后的拗陷沉积作用形成了本区 3个盆地充填序列及构造层序 ;除了盆地形成、沉积充填序列受构造活动控制外 ,沉积层序的发育也受控于断层幕式活动引起的可容空间及沉积物供给变化的控制 .另外 ,对核二段沉积时期沉积、沉降中心研究可知 ,该时期凹陷内构造格局一直发生变化 ,至核二段一砂组沉积时期 ,两边界断层的活动都大大减弱或基本停止 ,凹陷内沉积格局稳定 ,沉降、沉积中心基本统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构造活动 沉积响应 断陷盆地 拗陷盆地 沉降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沉积物磁组构特征及环境意义——以泥河湾盆地为例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晓强 李华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3-52,共10页
选取陆相湖盆泥河湾盆地的郝家台和东谷坨两剖面 ,共取样 2 86块 ,研究沉积物磁组构参数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 ,沉积物磁组构参数的变化与沉积物粒度参数、磁化率的变化密切相关 ,蕴含着环境变化的信息。磁化率各向异性度 (P)、... 选取陆相湖盆泥河湾盆地的郝家台和东谷坨两剖面 ,共取样 2 86块 ,研究沉积物磁组构参数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 ,沉积物磁组构参数的变化与沉积物粒度参数、磁化率的变化密切相关 ,蕴含着环境变化的信息。磁化率各向异性度 (P)、磁线理 (L )、沉积物磁化率的高值和细粒物质含量的低值指示湖水平面下降 ,气候较为干燥 ;相反 ,则说明湖水平面上升 ,气候较为湿润。据此 ,将泥河湾盆地沉积过程中湖水平面的变化过程划分为 2个大的阶段 ,14个次级阶段。阶段 变化周期较长 ,而阶段 周期则较短 ,可能是由不同的气候周期所控制。而磁化率椭球体最大主轴的方向指示了盆地古水流方向 ,主轴倾角的变化说明了沉积过程是否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沉积物粒度 泥河湾盆地 陆相 断陷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33
18
作者 荣海波 贺昌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共3页
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钻井施工的核心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位移定向井、水平井及其它特殊工艺井中,利用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施工,可以实时获得真实的地质参数、实现地质导向,是开发复杂油藏、回避钻井风险、改善勘探开发效果和... 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钻井施工的核心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位移定向井、水平井及其它特殊工艺井中,利用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施工,可以实时获得真实的地质参数、实现地质导向,是开发复杂油藏、回避钻井风险、改善勘探开发效果和提高勘探开发效益的重要手段。文中从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地质评价仪器、地质导向工具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了我国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和国际水平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评价 地质导向 旋转导向 钻井技术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石棉金矿床中的黝铜矿族矿物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小春 张哲儒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0-474,共5页
四川石棉西部碳酸盐岩系中的金矿床产于泥盆系中统 ,受层间蚀变破碎带控制。其中分布有为数较多的黝铜矿族矿物 ,与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 Au- Ag系列矿物共同组成矿石的矿物组合和 Au- Cu- Ag- Pb- As- Sb- Bi的元素组合。... 四川石棉西部碳酸盐岩系中的金矿床产于泥盆系中统 ,受层间蚀变破碎带控制。其中分布有为数较多的黝铜矿族矿物 ,与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 Au- Ag系列矿物共同组成矿石的矿物组合和 Au- Cu- Ag- Pb- As- Sb- Bi的元素组合。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黝铜矿族矿物有锌黝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和锌砷黝铜矿等 ,其中 ,Fe- Zn、As- Sb之间分别呈完全类质同象。在垂向上 ,黝铜矿的成分自上而下由富锌锑向富铁砷演变。黝铜矿族矿物的产出及分带特征对于区内同类金矿的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黝铜矿 四川 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灵芝孢子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田弋夫 李金华 金德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4-45,共2页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破壁灵芝孢子,萃取条件22MPa,40℃,将所得的孢子油,经GC/MS定性和定量分析,共检出18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亚油酸和油酸占62.45%,不饱和脂肪酸占68.42%。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灵芝孢子油 GC/MS分析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