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耕地数量的区域变化及调控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蔡玉梅 任国柱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8年第3期13-18,共6页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较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必须重视区域平衡。笔者采用耕地增加量、增加百分率、损失率等多指标及顺序模型法研究中国耕地数量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耕地烽量 顺序分布模型 动态平衡 区域变化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工业发展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对我国7个建制镇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樊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9-105,共7页
基于对我国6省7个建制镇的实地调查研究,本文侧重于从就业结构变化、人口迁移、小城镇建设和资金来源、小城镇工业布局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农村工业化在城镇化中的作用,作者认为,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实现城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工业发展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33
3
作者 赵跃龙 张玲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3-79,共7页
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客观、灵活且具较强可操作性的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通过用此法评价全国26个省、区生态环境脆弱度的方式,对其可操作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脆弱生态环境 定量评价 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及土地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陆兆熊 蔡强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6-95,共10页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侵蚀产沙的空间变化、土壤侵蚀过程、养分流失过程、土地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所取得的近期进展,并提出了在这些方面有待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和研究方向。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土...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侵蚀产沙的空间变化、土壤侵蚀过程、养分流失过程、土地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所取得的近期进展,并提出了在这些方面有待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和研究方向。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土壤侵蚀的数学模拟和空间变化分析提供重要信息,同时也能对本地区的土地管理计划与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地管理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安徽黄山、九华山实证分析 被引量:131
5
作者 陆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3-69,共7页
通过安徽黄山、九华山实证分析,研究了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认为黄山、九华山已经经历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探索阶段、参与阶段,目前正处发展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黄山、九华山向着生命周期成熟阶段演化是可能和必要的。
关键词 山岳型旅游地 生命周期 黄山 九华山 旅游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菜区人工模拟暴雨入渗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秋珍 李军 +8 位作者 谈建国 杨星卫 汪治澜 盛平 洪嘉琏 刘彩堂 李林 福东晓 陆贤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64-370,共7页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入渗实验装置,对上海新老菜区土壤进行不同墒情状态下的多种雨强人工模拟降雨入渗试验,获取了上海菜区代表性土壤的暴雨入渗过程动态实验数据和入渗基本参数,并分析了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可作为上...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入渗实验装置,对上海新老菜区土壤进行不同墒情状态下的多种雨强人工模拟降雨入渗试验,获取了上海菜区代表性土壤的暴雨入渗过程动态实验数据和入渗基本参数,并分析了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可作为上海菜区开展暴雨雨涝灾情评估的依据,对类似土壤条件的长江流域平原地区菜田,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区 人工模拟暴雨 入渗率 土壤水分变化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热带的北界 被引量:19
7
作者 丘宝剑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7-306,共10页
从农业气候学角度论,热带应是水稻等喜温作物全年都能生长,橡胶等木本作物没有严重寒害的地方,气候指标为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5℃,最冷月平均气温>15℃。我国冬季风太强、太冷,热带位于世界热带的北缘,北界不宜定得太北,以... 从农业气候学角度论,热带应是水稻等喜温作物全年都能生长,橡胶等木本作物没有严重寒害的地方,气候指标为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5℃,最冷月平均气温>15℃。我国冬季风太强、太冷,热带位于世界热带的北缘,北界不宜定得太北,以在雷州半岛北端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北界 气候区划 自然区划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地改良利用中活篱笆的种类选择和水平空间结构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施迅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49-53,共5页
在坡耕地上种植等高活篱笆是一种保持水土的生物措施,活篱笆的种类选择及其水平空间结构设计是构造活篱笆一作物系统技术中的两个重要内容,本文在初步试验的基础上,总结了选择活篱笆植物的若干标准,包括生态适应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在坡耕地上种植等高活篱笆是一种保持水土的生物措施,活篱笆的种类选择及其水平空间结构设计是构造活篱笆一作物系统技术中的两个重要内容,本文在初步试验的基础上,总结了选择活篱笆植物的若干标准,包括生态适应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等方面,从带间距、带内结构和株距几方面对活篱笆水平空间结构进行了初步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 等高活篱笆 种类选择 水平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灾害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方创琳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7年第3期32-38,共7页
垃圾灾害是21世纪的最大公害之一。该文运用大量的国内外事实资料,论述垃圾灾害发生的特点、形成机理及现状灾情,提出了垃圾灾害综合整治的资源化、无害化、最小量化和管理科学化对策,旨在唤起作为垃圾灾害最大制造者的人类的清洁... 垃圾灾害是21世纪的最大公害之一。该文运用大量的国内外事实资料,论述垃圾灾害发生的特点、形成机理及现状灾情,提出了垃圾灾害综合整治的资源化、无害化、最小量化和管理科学化对策,旨在唤起作为垃圾灾害最大制造者的人类的清洁生产意识和全过程控制意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建立全球性持续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与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灾害 减灾 治灾 人类生存环境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交通网络地理信息系统(GIS)
10
作者 狄小春 励惠国 曹桂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89年第1期50-55,共6页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现交通现代化管理、提高交通运输能力,无论是促进工农业生产还是发展经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以一个省(山东省)为例,介绍如何用 ARC...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现交通现代化管理、提高交通运输能力,无论是促进工农业生产还是发展经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以一个省(山东省)为例,介绍如何用 ARC/INFO GIS 建立一个区域交通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其内容有:区域交通网络 GIS 设计;网络组织及其数据库建立;网络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交通网络 区域交通 交通路线 子系统 数字化 运输能力 地理环境 经济建设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利时勒穆尚洞穴沉积的孢粉研究
11
作者 黄赐璇 陈志清 卡米尔.埃克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53-362,共10页
勒穆尚洞是位于列日市东南的一个巨大的喀斯特洞穴,作者对位于上层与下层通道连接处的沉积物进行了孢粉研究,根据沉积物性质不同,剖面可分两部分,下部由河流相的砂砾组成,上层为数层石笋质盖板。最上层的石笋质盖板经放射性钍(?)铀(?)... 勒穆尚洞是位于列日市东南的一个巨大的喀斯特洞穴,作者对位于上层与下层通道连接处的沉积物进行了孢粉研究,根据沉积物性质不同,剖面可分两部分,下部由河流相的砂砾组成,上层为数层石笋质盖板。最上层的石笋质盖板经放射性钍(?)铀(?)法测定,年代为距今10.5万a。 根据孢粉分析,石笋质盖板层可能形成于距今10.5万a的里斯—玉木间冰期中期,当时气候温暖潮湿,生长有以榛、栎、赤杨、千金榆为主,伴有一些椴、榆、常春藤等的阔叶林,洞穴处于低洼积水的环境。剖面下部的砂砾是在此温暖期之前由地下河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多次堆积而成。 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古植被及古气候的变化以及该洞穴的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 沉积 孢粉 岩溶 第四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类覆盖物的覆盖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凯 王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0期282-287,共6页
为研究秸杆类覆盖物的效果,为定量地分析秸秆类覆盖物的水热通过阻力以及数值模拟土壤水热盐耦合运移规律,正确地提出覆盖物这个边界条件,文章提出了阴影、阴影模式、秸秤平均直径、秸秆广义间距和覆盖率等用以描述秸秆类覆盖物的类... 为研究秸杆类覆盖物的效果,为定量地分析秸秆类覆盖物的水热通过阻力以及数值模拟土壤水热盐耦合运移规律,正确地提出覆盖物这个边界条件,文章提出了阴影、阴影模式、秸秤平均直径、秸秆广义间距和覆盖率等用以描述秸秆类覆盖物的类型和状态的覆盖参数的定量概念。推导了覆盖参数的计算公式,给出了秸秆平均直径和秸杆广义间距的测量方法,并进行了实际测量。结果表明,秸杆广义间距随着秸杆覆盖量增加而降低,但并非是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 秸秆 保墒
全文增补中
中国干旱气候划分及其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淑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用年干燥度、年降水量和 10℃积温作为划分干旱气候指标。在此基础上将干旱区域分为两大类,三型及16个区。干旱区属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降水从东向西减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很少暴雨。干旱区风大并多沙暴,少云,日照长,冬冷夏热,气... 本文用年干燥度、年降水量和 10℃积温作为划分干旱气候指标。在此基础上将干旱区域分为两大类,三型及16个区。干旱区属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降水从东向西减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很少暴雨。干旱区风大并多沙暴,少云,日照长,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均大。有些干旱区,日照、热量和降水配合较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气候 干旱指标 干旱区 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霞客游记》的美学地理学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泳源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7年第4期342-350,共9页
什么是美学地理学?用赫特纳(Alfred Hettner,1859—1941)的话来说:就是"把美学的观点运用到地理学的事实上。它审查地区自然现象所具有的美学的或美的价值,如地表形相的,水文的,植物界和动物界的,人类聚居的,以及总的来说根据形式... 什么是美学地理学?用赫特纳(Alfred Hettner,1859—1941)的话来说:就是"把美学的观点运用到地理学的事实上。它审查地区自然现象所具有的美学的或美的价值,如地表形相的,水文的,植物界和动物界的,人类聚居的,以及总的来说根据形式和颜色这两种观点审查景观中人类活动和痕迹的美学价值"。在西方地理学史上,如果要为美学地理学追本溯源的话,那就必需联系到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亚历山大·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他在17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霞客游记 西方地理学 自然美 美学评价 近代地理学 美学价值 自然景观 洪堡 自然现象 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壤侵蚀研究工作的新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永宗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7-11,共5页
本文从土壤侵蚀的危害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出发,系统地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土壤侵蚀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新进展:土壤侵蚀历史过程研究的突破,为决策者提供了有关的历史依据。对人类活动在增加、减少河流泥沙中作用的估计,标志着土壤侵蚀... 本文从土壤侵蚀的危害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出发,系统地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土壤侵蚀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新进展:土壤侵蚀历史过程研究的突破,为决策者提供了有关的历史依据。对人类活动在增加、减少河流泥沙中作用的估计,标志着土壤侵蚀研究已达到新的深度;土壤侵蚀动力机理研究的深化,加深了人们从本质上对于侵蚀现象的认识;一批新数据、新概念的提出,不但增强了人们对土壤侵蚀威胁人类生存危机感的认识,而且对土壤侵蚀研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文章还就近十年来土壤侵蚀研究内容、手段、方法方面的成就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模型中的蒸散发计算 被引量:43
16
作者 刘昌明 窦清晨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55-263,共9页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包括一系列的水分与能量交换过程。本文侧重探讨蒸发与蒸腾的过程及其定量。主要内容包括(SPAC)综合模型;各种蒸散发参数的确定;作物蒸腾量的确定;棵间土壤表面蒸发量的确定。用实际观测资料进行验算,得出...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包括一系列的水分与能量交换过程。本文侧重探讨蒸发与蒸腾的过程及其定量。主要内容包括(SPAC)综合模型;各种蒸散发参数的确定;作物蒸腾量的确定;棵间土壤表面蒸发量的确定。用实际观测资料进行验算,得出比较符合实测过程的蒸发和蒸腾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物 大气 蒸发量 气孔 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边缘地带温湿风的廓线特征及其通量计算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治林 陈发祖 +1 位作者 孙晓敏 王树森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7-83,共7页
讨论了绿洲边缘地带的温湿风廓线及日变化特征,用Businger模式计算了显热通量,并将结果与波文比法、涡度相关法作了比较.
关键词 廓线 绿洲 边缘地带 温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早一幅西夏地图——《西夏地形图》新探 被引量:41
18
作者 黄盛璋 汪前进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2期177-187,共11页
关于《西夏地形图》的绘制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此图为宋人所绘,证据是文献记载此图出于宋人《范文正公集》;一种认为:此图为清人所绘,因为所见实物仅存于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一书中。本文作者由于在明万历... 关于《西夏地形图》的绘制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此图为宋人所绘,证据是文献记载此图出于宋人《范文正公集》;一种认为:此图为清人所绘,因为所见实物仅存于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一书中。本文作者由于在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刻《宋两名相集》中找到了此图,从而否定了"清代说"。继而又结合图的内容和有关文献分析,推定地图为宋代官吏绘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从而基本上解决了地图的年代问题。文中还着重分析了这幅迄今所见最早西夏地图的地学内容和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制年代 西夏 地形图 宋两名相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前景和承载能力的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0
19
作者 方创琳 申玉铭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3-39,共7页
本文采用灰色计量模型原理与方法,对2010年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前景和承载能力做了系统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此区域绿洲生态的保护和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绿洲 生态系统 承载能力 河西走廓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的水文水资源条件及其开发对策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凯 谢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简要介绍了黄淮海平原5个典型区(北部海河平原低产区、南部黄淮平原中低产区、中部沿黄高产区、西部风沙区、东部沿海滩涂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水文水资源条件,分析了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农业综合开发 水文水资源 开发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