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耕地数量的区域变化及调控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蔡玉梅 任国柱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8年第3期13-18,共6页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较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必须重视区域平衡。笔者采用耕地增加量、增加百分率、损失率等多指标及顺序模型法研究中国耕地数量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耕地烽量 顺序分布模型 动态平衡 区域变化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工业发展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对我国7个建制镇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樊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9-105,共7页
基于对我国6省7个建制镇的实地调查研究,本文侧重于从就业结构变化、人口迁移、小城镇建设和资金来源、小城镇工业布局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农村工业化在城镇化中的作用,作者认为,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实现城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工业发展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热带的北界 被引量:19
3
作者 丘宝剑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7-306,共10页
从农业气候学角度论,热带应是水稻等喜温作物全年都能生长,橡胶等木本作物没有严重寒害的地方,气候指标为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5℃,最冷月平均气温>15℃。我国冬季风太强、太冷,热带位于世界热带的北缘,北界不宜定得太北,以... 从农业气候学角度论,热带应是水稻等喜温作物全年都能生长,橡胶等木本作物没有严重寒害的地方,气候指标为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5℃,最冷月平均气温>15℃。我国冬季风太强、太冷,热带位于世界热带的北缘,北界不宜定得太北,以在雷州半岛北端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北界 气候区划 自然区划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系统碳汇功能 被引量:49
4
作者 刘允芬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8年第5期197-202,共6页
研究我国现实和未来农业系统碳汇功能,提出该系统碳排放和碳固定清单。以1990、1995和2000年为例,对周年碳平衡进行计算分析,绘制出全国农业系统碳平衡概图。碳的排放、固定、转移量占当年吸收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2.6... 研究我国现实和未来农业系统碳汇功能,提出该系统碳排放和碳固定清单。以1990、1995和2000年为例,对周年碳平衡进行计算分析,绘制出全国农业系统碳平衡概图。碳的排放、固定、转移量占当年吸收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2.6%—84.4%、14.5%—15.7%和1.1%—1.7%,年固碳量为1.1×108—1.4×108t。无论是现阶段还是气候变化后,我国农业系统对碳的吸收均大于排放,对大气CO2而言,不是源而是汇。在全球温室气体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农业系统碳汇功能,为减缓大气CO2浓度的增加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系统 碳汇功能 大气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干旱气候划分及其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徐淑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用年干燥度、年降水量和 10℃积温作为划分干旱气候指标。在此基础上将干旱区域分为两大类,三型及16个区。干旱区属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降水从东向西减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很少暴雨。干旱区风大并多沙暴,少云,日照长,冬冷夏热,气... 本文用年干燥度、年降水量和 10℃积温作为划分干旱气候指标。在此基础上将干旱区域分为两大类,三型及16个区。干旱区属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降水从东向西减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很少暴雨。干旱区风大并多沙暴,少云,日照长,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均大。有些干旱区,日照、热量和降水配合较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气候 干旱指标 干旱区 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33
6
作者 赵跃龙 张玲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3-79,共7页
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客观、灵活且具较强可操作性的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通过用此法评价全国26个省、区生态环境脆弱度的方式,对其可操作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脆弱生态环境 定量评价 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雨对植物新陈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3
7
作者 高吉喜 曹洪法 舒俭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1-45,共5页
从5个方面系统地综述了酸雨对植物新阵代谢的影响,包括:①酸雨对膜透性的影响;②对光合系统的影响;③对呼吸作用的影响;④对物质代谢的影响;⑤对酶活性的影响。
关键词 酸雨 植物 新陈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模型中的蒸散发计算 被引量:43
8
作者 刘昌明 窦清晨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55-263,共9页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包括一系列的水分与能量交换过程。本文侧重探讨蒸发与蒸腾的过程及其定量。主要内容包括(SPAC)综合模型;各种蒸散发参数的确定;作物蒸腾量的确定;棵间土壤表面蒸发量的确定。用实际观测资料进行验算,得出...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包括一系列的水分与能量交换过程。本文侧重探讨蒸发与蒸腾的过程及其定量。主要内容包括(SPAC)综合模型;各种蒸散发参数的确定;作物蒸腾量的确定;棵间土壤表面蒸发量的确定。用实际观测资料进行验算,得出比较符合实测过程的蒸发和蒸腾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物 大气 蒸发量 气孔 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边缘地带温湿风的廓线特征及其通量计算 被引量:9
9
作者 朱治林 陈发祖 +1 位作者 孙晓敏 王树森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7-83,共7页
讨论了绿洲边缘地带的温湿风廓线及日变化特征,用Businger模式计算了显热通量,并将结果与波文比法、涡度相关法作了比较.
关键词 廓线 绿洲 边缘地带 温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腾冲热海热田痕量元素分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亚新 章铭陶 +2 位作者 朱炳球 朱立新 史长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对云南省腾冲已知水热活动区及其邻近区域所做地球化学土壤和岩石测量发现痕量元素异常分带模式,范围从25km^2逐渐扩大至60km^2和200km^2。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后绘出谱系图。这个分带模式与热液矿床模式酷似,故对其在矿床勘探及贵... 对云南省腾冲已知水热活动区及其邻近区域所做地球化学土壤和岩石测量发现痕量元素异常分带模式,范围从25km^2逐渐扩大至60km^2和200km^2。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后绘出谱系图。这个分带模式与热液矿床模式酷似,故对其在矿床勘探及贵金属资源方面的潜力给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田 痕量元素 分带 云南 谱系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早一幅西夏地图——《西夏地形图》新探 被引量:41
11
作者 黄盛璋 汪前进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2期177-187,共11页
关于《西夏地形图》的绘制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此图为宋人所绘,证据是文献记载此图出于宋人《范文正公集》;一种认为:此图为清人所绘,因为所见实物仅存于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一书中。本文作者由于在明万历... 关于《西夏地形图》的绘制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此图为宋人所绘,证据是文献记载此图出于宋人《范文正公集》;一种认为:此图为清人所绘,因为所见实物仅存于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一书中。本文作者由于在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刻《宋两名相集》中找到了此图,从而否定了"清代说"。继而又结合图的内容和有关文献分析,推定地图为宋代官吏绘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从而基本上解决了地图的年代问题。文中还着重分析了这幅迄今所见最早西夏地图的地学内容和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制年代 西夏 地形图 宋两名相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玫瑰果的营养成份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韩云 管正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38-40,共3页
本文通过对野玫瑰果进行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粗蛋白等营养成份的分析,为开发利用野玫瑰提供依据.
关键词 野玫瑰果 营养成份 氨基酸 维生素 矿物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前景和承载能力的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0
13
作者 方创琳 申玉铭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3-39,共7页
本文采用灰色计量模型原理与方法,对2010年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前景和承载能力做了系统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此区域绿洲生态的保护和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绿洲 生态系统 承载能力 河西走廓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和砷专性吸附对砖红壤胶体动电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同斌 张效年 张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24-27,共4页
不同Na_2HPO_4和NaH_2AsO_4浓度及其配比的试验表明,磷酸根离子和砷酸根离子专性吸附都会显著地降低砖红壤胶体的ζ电位及其等电点(IEP),但后者的吸附对动电性质(ζ电位和IEP)的影响比前者的影响更大.磷和砷的专性吸附对砖红壤表面电荷... 不同Na_2HPO_4和NaH_2AsO_4浓度及其配比的试验表明,磷酸根离子和砷酸根离子专性吸附都会显著地降低砖红壤胶体的ζ电位及其等电点(IEP),但后者的吸附对动电性质(ζ电位和IEP)的影响比前者的影响更大.磷和砷的专性吸附对砖红壤表面电荷的影响是很相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磷酸根 砷酸根 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的水文水资源条件及其开发对策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凯 谢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简要介绍了黄淮海平原5个典型区(北部海河平原低产区、南部黄淮平原中低产区、中部沿黄高产区、西部风沙区、东部沿海滩涂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水文水资源条件,分析了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农业综合开发 水文水资源 开发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蓿豆、冷蒿和木地肤枝条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关系的动态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杜占池 杨宗贵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61-167,共7页
本文作者研究了典型草原地区扁蓿豆、冷蒿和木地肤不同生育期的枝条在适宜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与光强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种植物的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光强均随着生育期的后移而下降;光补偿点刚从营养期到开花期呈... 本文作者研究了典型草原地区扁蓿豆、冷蒿和木地肤不同生育期的枝条在适宜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与光强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种植物的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光强均随着生育期的后移而下降;光补偿点刚从营养期到开花期呈升高趋势。(2)在营养期,三种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与最大自然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光强相近,但随着生育期的后移,扁蓿豆上述指标的降低值明显小于冷蒿和木地肤。这是扁蓿豆的一个优良光合生态特性。(3)在生长盛期,C3植物扁蓿豆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通常高于冷蒿(C3植物)和本地肤(C4植物),而在弱光下的净光合速率/光强则低于后者。这表明,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C3植物对强光的利用能力可能高于C4植物,而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则低于C4植物。(4)依据光合作用的光生态特征分析,三种植物均属于阳性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冷蒿 木地肤 光合作用 光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及土地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陆兆熊 蔡强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6-95,共10页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侵蚀产沙的空间变化、土壤侵蚀过程、养分流失过程、土地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所取得的近期进展,并提出了在这些方面有待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和研究方向。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土...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侵蚀产沙的空间变化、土壤侵蚀过程、养分流失过程、土地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所取得的近期进展,并提出了在这些方面有待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和研究方向。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土壤侵蚀的数学模拟和空间变化分析提供重要信息,同时也能对本地区的土地管理计划与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地管理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安徽黄山、九华山实证分析 被引量:131
18
作者 陆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3-69,共7页
通过安徽黄山、九华山实证分析,研究了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认为黄山、九华山已经经历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探索阶段、参与阶段,目前正处发展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黄山、九华山向着生命周期成熟阶段演化是可能和必要的。
关键词 山岳型旅游地 生命周期 黄山 九华山 旅游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条件对麦田土壤溶液养分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瑞文 陈世庆 +1 位作者 董振国 鲁全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4-170,共7页
本文用实测资料分析了温度对麦田土壤溶液养分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农田土壤水分不亏缺的条件下,温度与麦田土壤溶液浓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太阳辐射增强,温度升高,土壤溶液中NO_3-N浓度增大,到14:00—15:00时,出现极大值。土壤溶液... 本文用实测资料分析了温度对麦田土壤溶液养分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农田土壤水分不亏缺的条件下,温度与麦田土壤溶液浓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太阳辐射增强,温度升高,土壤溶液中NO_3-N浓度增大,到14:00—15:00时,出现极大值。土壤溶液中钾浓度的高峰期基本是在中午温度高的时刻,低峰期在夜晚和午前10:00—11:00左右。10:00—11:00时的低值,可能与根系的同化吸收有关。土壤溶液养分浓度日较差大,光合面积增长快,营养生长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麦田 土壤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菜区人工模拟暴雨入渗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秋珍 李军 +8 位作者 谈建国 杨星卫 汪治澜 盛平 洪嘉琏 刘彩堂 李林 福东晓 陆贤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64-370,共7页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入渗实验装置,对上海新老菜区土壤进行不同墒情状态下的多种雨强人工模拟降雨入渗试验,获取了上海菜区代表性土壤的暴雨入渗过程动态实验数据和入渗基本参数,并分析了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可作为上...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入渗实验装置,对上海新老菜区土壤进行不同墒情状态下的多种雨强人工模拟降雨入渗试验,获取了上海菜区代表性土壤的暴雨入渗过程动态实验数据和入渗基本参数,并分析了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可作为上海菜区开展暴雨雨涝灾情评估的依据,对类似土壤条件的长江流域平原地区菜田,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区 人工模拟暴雨 入渗率 土壤水分变化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