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9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征集空间科学(三期)卫星工程候选项目
1
作者 范唯唯(编译整理) 宋婷婷(审校)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5-846,共2页
2022年7月1日,SpaceNew网站基于Chinese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上最新发表的论文,对中国科学院“新地平线计划”(SPPⅢ)空间科学任务选进行了专题报道。“新地平线计划”于2021年7月启动,围绕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和宜居行... 2022年7月1日,SpaceNew网站基于Chinese Journal of Space Science上最新发表的论文,对中国科学院“新地平线计划”(SPPⅢ)空间科学任务选进行了专题报道。“新地平线计划”于2021年7月启动,围绕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和宜居行星等四大科学主题开展前沿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卫星工程 空间科学 科学主题 专题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提出通用星际中继通信卫星星座的任务概念
2
作者 李橙媛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2-842,共1页
2018年9月1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杨震在第三十一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一种通用星际中继通信卫星星座”的大会报告,介绍了在地球与火星之间的日心轨道上部署6颗卫星组成激光中继通信与导航卫星星座,面向私有... 2018年9月1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杨震在第三十一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一种通用星际中继通信卫星星座”的大会报告,介绍了在地球与火星之间的日心轨道上部署6颗卫星组成激光中继通信与导航卫星星座,面向私有企业和中小国家用户需求,为金星到小行星带乃至木星轨道范围内各类深空飞行器提供完整覆盖的商业化测控通信导航服务的任务构想和总体方案。该任务概念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创提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卫星星座 中继通信 星际 空间探测 自主知识产权 科学中心 导航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征集完成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松 李明 张晓雯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8-378,共1页
针对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为进一步释放我国科学家的创新潜能,持续实现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的原创突破,中国科学院决定,在成功实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基础上,面向全国征集未来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一、征集活动... 针对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为进一步释放我国科学家的创新潜能,持续实现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的原创突破,中国科学院决定,在成功实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基础上,面向全国征集未来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一、征集活动得到全国空间科学相关机构的积极响应2016年12月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启动了面向全国的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征集工作,引起我国空间科技界人士、主流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科学 重大科学问题 宇宙演化 前沿科学 实施空间 物质结构 国家空间 中国科学院 三大任务 科技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SA 2017预算授权法案对推动中国空间科学发展的启示
4
作者 任丽文 白青江 尤亮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9-380,共2页
2017年3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过渡授权法案》。该法案支持NASA 2017年资助计划,并将NASA原申请的190亿美元预算增至195亿美元。特朗普表示,这项法案将支持人类空间探索和空间科技发展,重申了对美国国... 2017年3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过渡授权法案》。该法案支持NASA 2017年资助计划,并将NASA原申请的190亿美元预算增至195亿美元。特朗普表示,这项法案将支持人类空间探索和空间科技发展,重申了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核心使命的承诺,以便让美国准备再次在太空领域领先,向着太空飞行光明的新未来进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科学 NASA 2017 特朗普 资助计划 空间探索 核心使命 航空航天局 载人航天 航天活动 月球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空间站舱外辐射剂量实测结果
5
作者 王春琴 常峥 +3 位作者 沈国红 张珅毅 侯东辉 张焕新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79-1586,共8页
为安全开展舱外科学试验和航天员出舱活动,中国空间站配置了辐射剂量探测器首次开展舱外辐射剂量探测.该探测器可获取空间站沿轨运行过程中星下点各个位置的辐射剂量率动态数据.本文针对2023年1月9日空间环境平静和2023年4月27日强地磁... 为安全开展舱外科学试验和航天员出舱活动,中国空间站配置了辐射剂量探测器首次开展舱外辐射剂量探测.该探测器可获取空间站沿轨运行过程中星下点各个位置的辐射剂量率动态数据.本文针对2023年1月9日空间环境平静和2023年4月27日强地磁扰动期间2个典型空间环境条件下的舱外剂量率动态展开分析,得到了空间站舱外辐射剂量初步的空间分布及量值特性:(1)空间站舱外高剂量辐射区出现在相对稳定的南大西洋异常区和高动态变化的南北高纬局部区域.(2)南北高纬高辐射剂量主要来自强地磁扰动影响下增强的电子辐射影响.(3)剂量率峰值通常出现在南大西洋异常区,约为1.0×10^(−4)rad(si)/s.扰动会导致高纬辐射剂量率出现超过2个量级的增长,达到甚至超过异常区峰值量级水平.(4)环境平静期间,轨道日累积辐射剂量约为0.2 rad(si)/d.受环境扰动影响,南北高纬区域日累积辐射剂量对总剂量贡献比率由平静期不足3%可上升到超过55%,导致轨道日累积辐射剂量出现成倍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辐射剂量率 能量电子 南大西洋异常区 地磁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式计算的空间科学卫星数据实时处理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小涓 石涛 +3 位作者 胡玉新 佟继周 李冰 宋峣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63-1568,共6页
针对空间科学卫星探测数据的实时处理要求越来越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流计算框架的空间科学卫星数据实时处理方法。首先,根据空间科学卫星数据处理特点对数据流进行抽象分析;然后,对各处理单元的输入输出数据结构进行重新定义;最后,基... 针对空间科学卫星探测数据的实时处理要求越来越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流计算框架的空间科学卫星数据实时处理方法。首先,根据空间科学卫星数据处理特点对数据流进行抽象分析;然后,对各处理单元的输入输出数据结构进行重新定义;最后,基于流计算框架Storm设计数据流处理并行结构,以适应大规模数据并行处理和分布式计算的要求。对应用该方法开发的空间科学卫星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下数据处理时间比原有系统缩短了一半;数据局部性策略比轮询策略具有更高的吞吐率,数据元组吞吐率平均提高29%。可见采用流式计算框架能够大幅缩短数据处理延迟,提高空间科学卫星数据处理系统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计算 数据流 STORM 空间科学卫星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空间科学研究的基于磁阻传感器的矢量磁强计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向前 李嘉巍 +14 位作者 肖池阶 黄聪 刘斯 王劲东 李云鹏 曲亚楠 王永福 陈鸿飞 邹鸿 施伟红 宗秋刚 陈晓飞 张效信 宗位国 王劲松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9-616,共8页
提出一种用于空间科学研究的基于低资源消耗各项异性磁阻传感器的矢量磁强计。该矢量磁强计的探测范围为±65000 nT,–3 dB带宽为DC~10 Hz的磁场波,噪声功率谱密度≤0.2 nT/Hz^(1/2)@1 Hz,非线性误差≤3.6‱,非正交性误差≤1.2‱。该... 提出一种用于空间科学研究的基于低资源消耗各项异性磁阻传感器的矢量磁强计。该矢量磁强计的探测范围为±65000 nT,–3 dB带宽为DC~10 Hz的磁场波,噪声功率谱密度≤0.2 nT/Hz^(1/2)@1 Hz,非线性误差≤3.6‱,非正交性误差≤1.2‱。该磁强计搭载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FY-3E),在轨初步探测结果表明,该磁强计具备探测空间磁场扰动(例如极光椭圆区的场向电流(20~60 nT))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资源消耗磁阻传感器 矢量磁强计 空间科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科学实验通用地面检测系统研制 被引量:2
8
作者 于强 王小庆 +3 位作者 耿宝明 周海莲 徐自衡 苟文博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7-583,共7页
分析了地面检测设备在空间有效载荷研制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一种用于对多种空间微重力科学实验设备(载荷)进行地面测试的通用地面检测设备设计方法.通过载荷特性分析,对载荷中的控制对象进行分类.针对不同控制对象使用不同的操作进行控制... 分析了地面检测设备在空间有效载荷研制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一种用于对多种空间微重力科学实验设备(载荷)进行地面测试的通用地面检测设备设计方法.通过载荷特性分析,对载荷中的控制对象进行分类.针对不同控制对象使用不同的操作进行控制.将载荷实验过程分解为一系列固定时刻执行的操作,通过配置静态配置表、动作配置表和动态配置表,实现对载荷实验过程的控制.地面检测设备由计算机、电源和RS422通信接口构成.针对不同载荷,使用规格一致的电缆和通信接口,保证地面监测设备的通用性.地面检测设备配合多功能炉、骨髓培养箱、辐射基因箱、煤燃烧箱、蒸发对流箱、导线特性箱及胶体材料箱7台载荷开展研制工作,在各载荷试验参数确定、空间试验流程确定、设备性能测试、环境模拟实验、电磁兼容实验、地面匹配实验以及载荷设备验收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检测设备 通用控制系统 空间科学实验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科学卫星对天覆盖三维可视化 被引量:1
9
作者 牛文龙 高辰 李大林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86-894,共9页
为了将空间科学卫星对天观测情况进行可视化表达,首先构建天球并分别采用经纬网格和HEALPix编码的方式对天球进行剖分编码,然后提出一种剖分-映射的三维天球可视化表达方法。该方法根据编码号采用纹理坐标映射的方式绘制卫星对天球的观... 为了将空间科学卫星对天观测情况进行可视化表达,首先构建天球并分别采用经纬网格和HEALPix编码的方式对天球进行剖分编码,然后提出一种剖分-映射的三维天球可视化表达方法。该方法根据编码号采用纹理坐标映射的方式绘制卫星对天球的观测效果,可以根据不同的编码层级产生不同大小的纹理,自适应地绘制各个编码层级的天球覆盖情况,在不增加顶点数目的条件下实时表达卫星对天观测的可视化效果。最后,以硬X射线卫星的仿真数据和2015年12月发射的暗物质卫星的实际运行数据为例,分析了所提出的方法在空间科学卫星实际探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覆盖 剖分-映射 实时纹理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环境科学数据安全分级概念框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琦 胡晓彦 +1 位作者 邹自明 佟继周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4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建立多维度、全面覆盖空间环境数据资源特性的安全分级概念框架,形成领域数据安全分级规则,是落实国家数据安全法要求,开展细粒度的领域数据安全分级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空间环境科学数据资源具有多来源、多类型、多时空分辨率、多模... 建立多维度、全面覆盖空间环境数据资源特性的安全分级概念框架,形成领域数据安全分级规则,是落实国家数据安全法要求,开展细粒度的领域数据安全分级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空间环境科学数据资源具有多来源、多类型、多时空分辨率、多模态等特点,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为满足流通共享、学科应用与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需求,通过个案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对其他行业领域数据安全分级标准的级别划分方法与不同级别数据资源特征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形成基于领域和数据资源特点组和后逆向分析数据遭到破坏后对不同影响对象的影响程度,并将影响程度映射到数据安全分级规则后确定安全级别的逻辑主线,构建了能够适用于各类空间环境科学数据的安全分级概念框架。空间环境科学数据安全分级概念框架提出了领域数据分类基础上识别数据特征识别的方法,给出了依据保密性、完整性、可获取性和真实性的安全影响评估的方法和数据安全分级规则参考框架,为空间环境领域数据安全分级管理的落地实施提供依据,为领域重要数据目录的形成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数据分类分级 空间环境科学数据安全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空间地球科学发展现状及未来策略 被引量:8
11
作者 施建成 郭华东 +12 位作者 董晓龙 梁顺林 陈镜明 宫鹏 杨晓峰 程洁 林明森 张鹏 张伟 居为民 刘毅 李增元 赵天杰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5-117,共23页
空间地球科学是以空间对地观测为主要信息获取手段,研究地球系统的各圈层及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演变,对地球进行系统研究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为纪念空间科学学会成立40周年,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空间地球科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面临的... 空间地球科学是以空间对地观测为主要信息获取手段,研究地球系统的各圈层及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演变,对地球进行系统研究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为纪念空间科学学会成立40周年,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空间地球科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中国空间地球科学未来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地球科学 空间对地观测 气候变化 水循环 碳循环 辐射平衡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科学卫星数据处理框架研究与系统实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文臻 邹自明 +3 位作者 黎建辉 于勤思 佟继周 李菁菁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05-1618,共14页
基于我国空间科学战略发展需求,针对我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当前在役与未来即将开展的众多卫星任务,对卫星地面段的数据处理框架及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具有任务级与资源级双层调度引擎的空间科学卫星数据处理技术框架(space... 基于我国空间科学战略发展需求,针对我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当前在役与未来即将开展的众多卫星任务,对卫星地面段的数据处理框架及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具有任务级与资源级双层调度引擎的空间科学卫星数据处理技术框架(space science satellite data processing framework,SDPF),设计实现了自动、高效、实时、标准化的空间科学卫星数据处理系统,使得多卫星任务、多载荷数据源的大规模数据的高度复杂的处理过程得以快速并行完成,在数据处理能力、计算资源规划、应对故障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拓展性等方面体现出非常好的应用效果,也可为其他领域相关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科学卫星 数据处理框架 任务调度 资源调度 数据处理工作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全球重要空间科学发射任务 被引量:6
13
作者 时蓬 范全林 李自杰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2020年全球重要的空间科学发射任务约10次,主要集中在行星科学,包括4次火星探测和1次月球探测。中国GECAM卫星、欧洲太阳轨道探测器以及嫦娥五号和火星探测等任务都计划发射升空,为开展空间引力波研究、太阳爆发机制、行星起源和演化等... 2020年全球重要的空间科学发射任务约10次,主要集中在行星科学,包括4次火星探测和1次月球探测。中国GECAM卫星、欧洲太阳轨道探测器以及嫦娥五号和火星探测等任务都计划发射升空,为开展空间引力波研究、太阳爆发机制、行星起源和演化等科学前沿取得发现奠定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科学 航天发射 行星科学 空间天文 空间太阳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科学卫星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池宜兴 冯雪 刘兵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118,共6页
空间科学卫星工程具有前瞻探索性、实验创新性、学科交叉性特征,在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会面临更多风险。文章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方案设计阶段风险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指标进行分类,建立风险... 空间科学卫星工程具有前瞻探索性、实验创新性、学科交叉性特征,在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会面临更多风险。文章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方案设计阶段风险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指标进行分类,建立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改进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是适合于空间科学卫星工程各阶段风险评价的方法;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方案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价结果为中等风险,其损失程度和人员伤害程度可以得到及时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科学卫星工程 风险管理 改进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科学任务及其特点综述 被引量:26
15
作者 吴季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人类进入太空以来已经发射了近1万个人造航天器,其中大约10%执行的是空间科学和探测任务.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基础研究经费,经济转型也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更高需求,中国对空间科学的投入开始逐年增加.2015年以来先后... 人类进入太空以来已经发射了近1万个人造航天器,其中大约10%执行的是空间科学和探测任务.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基础研究经费,经济转型也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更高需求,中国对空间科学的投入开始逐年增加.2015年以来先后成功发射了悟空号、实践十号、墨子号和慧眼号4颗科学卫星,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也成功实施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重要科学发现和成果正在不断地产出.空间科学卫星任务(或称计划)与应用卫星从提出到评价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其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引导空间科学界从科学团队、技术团队到管理团队提高认识,确保未来的空间科学任务发挥最大效益,获得最大科学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科学 科学卫星 科学产出 项目遴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协调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建平 吴季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66,共8页
我国航天事业因历史原因和投入限制,在初期以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为主,对空间科学重视不足,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着眼新时期航天强国建设,需要将空间技术的发展深度融合到空间科学、空间应用中去,从而创造新... 我国航天事业因历史原因和投入限制,在初期以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为主,对空间科学重视不足,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着眼新时期航天强国建设,需要将空间技术的发展深度融合到空间科学、空间应用中去,从而创造新的机遇和成就。本文剖析了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基本内涵并明确三者的相互关系,在系统分析国际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整体态势,细致梳理我国相关领域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论证了统筹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凝练了三者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之间既有需求交叉,又可互促带动,应在规划、部署、实施的全过程中进行统筹考虑: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统一管理下做好顶层规划;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技术进步抢占国际航天制高点;支持空间领域基础研究,培育高水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队伍;加强资源统筹协调,促进空间应用数据的合理开放和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事业 空间科学 空间技术 空间应用 协调发展 数据开放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空间科学委员会发布空间天气一体化研究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汤惟玮 李明 范全林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6-146,共1页
欧洲空间科学委员会(European Space Science Committee,ESSC)2019年8月在Journal of Space Weather and Space Climate发表关于欧洲空间天气一体化方法的评估报告。报告分析了欧洲当下应对空间天气行动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协调和... 欧洲空间科学委员会(European Space Science Committee,ESSC)2019年8月在Journal of Space Weather and Space Climate发表关于欧洲空间天气一体化方法的评估报告。报告分析了欧洲当下应对空间天气行动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协调和优化整合建议,旨在增强欧洲应对空间天气风险的能力,提升欧洲对全球行动的贡献。ESSC对欧洲应对空间天气行动的现状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1)在空间天气的科学认知方面,亟需加强对多个空间天气耦合机制的科学理解,改善对日地耦合系统的总体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科学 空间天气 全球行动 耦合机制 科学认知 一体化方法 优化整合 一体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世界重要空间科学发射任务 被引量:1
18
作者 时蓬 王琴 +2 位作者 苏晓华 白青江 范全林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0-182,共3页
2021年全球重要的空间科学发射任务逾10次,主要是美欧的空间天文、月球和深空探测任务,我国也将发射首颗空间地球科学卫星“广目”。此外,多个中外载人航天任务亦将为空间科学与探索搭建新的平台。
关键词 空间科学 航天发射 深空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科学数据产品组织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熊森林 邹自明 +1 位作者 胡晓彦 纪珍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19年第4期30-36,共7页
空间科学聚焦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太阳系与人类的关系等重大基本问题研究,是世界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作为促进空间科学创新发展的重要科技资源,空间科学数据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是获科技部批准的国家学... 空间科学聚焦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太阳系与人类的关系等重大基本问题研究,是世界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作为促进空间科学创新发展的重要科技资源,空间科学数据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是获科技部批准的国家学科数据中心之一,承担着中国空间科学数据资源的集中汇交、永久保存和统一共享职责。在科学数据实际管理活动中,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围绕科技资组织、汇交、归档和共享等基本需求,聚焦科技资源实体分层级组织、存储和管理等基本问题,建立了一套学科数据组织模型,定义了数据产品、数据(产品)集、数据卷三种资源组织管理,为不同层次资源配套了支持数据释义、索引、应用和管理等不同使用目的元数据。该数据组织模型在数据处理、管理和共享应用项目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阶段,应全面推广该数据组织模型在空间科学领域不同科研项目中的应用,从数据生产源头保障汇交至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资源的规范性、易用性和完整性。同时,空间科学数据产品组织模型具有较强的移植性,可为其他学科数据组织、存储和共享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科学数据 组织模型 数据产品 数据集 元数据 科学数据管理 科学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tronomy发布2019 年空间科学十大进展
20
作者 白青江 范全林 时蓬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共4页
2019年空间科学在黑洞拍照、月球探测、小行星采样等科学前沿和热点领域取得多项引起全球关注的进展。结合美国Astronomy杂志发布的2019年度空间科学十大进展,对相关研究的科学成果、实现途径及其未来影响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 空间科学 科学卫星 成果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