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LR与L波段同步观测解算北斗卫星钟差
1
作者 胡佳钰 韩兴伟 张子昂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14-1318,共5页
导航卫星钟差的大小通常在毫秒量级,若不进行精密修正,对卫星导航定位精度的影响很大。本文阐述了综合利用SLR观测值和北斗L波段单频伪距观测值对BDS卫星钟差进行解算的原理和计算方法。采用2014年8月及9月从长春SLR和GNSS并址站采集的... 导航卫星钟差的大小通常在毫秒量级,若不进行精密修正,对卫星导航定位精度的影响很大。本文阐述了综合利用SLR观测值和北斗L波段单频伪距观测值对BDS卫星钟差进行解算的原理和计算方法。采用2014年8月及9月从长春SLR和GNSS并址站采集的激光测距观测值和北斗L波段单频伪距观测值计算了COMPASS-G1的卫星钟差,以GFZ分析中心提供的COMPASS-G1卫星钟差为参考进行对比,互差在6 ns之内,表明使用该方法计算COMPASS-G1卫星钟差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激光测距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L波段观测值 卫星钟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激光测距数据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安宁 关博文 +5 位作者 张旖伦 高健 温冠宇 董雪 马磊 范存波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9-207,共9页
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是实现毫米级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的重要保障。文中简要回顾了SLR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数据处理技术在SLR的实际应用,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数据处理算法及其发展脉络。同时,针对大地... 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是实现毫米级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的重要保障。文中简要回顾了SLR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数据处理技术在SLR的实际应用,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数据处理算法及其发展脉络。同时,针对大地测量产品的应用需求,分析了目前SLR数据处理算法的适用性、稳定性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激光测距的未来发展态势,提出了新一代SLR数据处理方法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激光测距 数据处理 标准点算法 数据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行差对高轨卫星激光测距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温冠宇 王爽 +2 位作者 安宁 董雪 韩兴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99,共5页
随着卫星激光测距技术的发展,高轨卫星激光测距的数据量明显提高。由于高轨卫星距离远回波弱,这就要求望远镜系统能精确地对准卫星目标才能接收到有效回波。首先分析了影响望远镜对准的光行差因素,即卫星运行的速度光行差和发射激光运... 随着卫星激光测距技术的发展,高轨卫星激光测距的数据量明显提高。由于高轨卫星距离远回波弱,这就要求望远镜系统能精确地对准卫星目标才能接收到有效回波。首先分析了影响望远镜对准的光行差因素,即卫星运行的速度光行差和发射激光运行引入的光行差。文中以Glonass系列高轨卫星为例,重点研究了发射激光束运行引入的光行差偏移量,并且计算出测站测量Glonass系列卫星的光行差角偏移量为26μrad。在实际高轨卫星激光测距中对Glonass系列卫星进行了数十次的测距实验验证,证明了文中对光行差影响的分析是正确的。通过文中的研究可以提高高轨卫星激光测距的捕获机率,大大提高高轨卫星观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激光测距 速度光行差 激光运行光行差 光行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中图像处理子系统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楠 韩兴伟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7-450,共4页
为了提高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设计了一套用于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图像处理子系统。本子系统通过图像处理手段,解算出激光束光尖和卫星位置,并将位置偏差反馈给控制计算机,用以调整激光束的出光方向和修正预报偏差。首先给出了... 为了提高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设计了一套用于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图像处理子系统。本子系统通过图像处理手段,解算出激光束光尖和卫星位置,并将位置偏差反馈给控制计算机,用以调整激光束的出光方向和修正预报偏差。首先给出了该系统的软硬件框架和实现流程;然后重点介绍了图像处理部分算法;最后结合实际观测对系统进行性能验证,结果表明本系统功能正常,稳定可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激光测距系统的精度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激光测距 图像处理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站雷达测量OSCAR-3卫星散射截面 被引量:1
5
作者 金旺 吴健 +3 位作者 吴振森 刘拥军 孙明国 李辉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3-457,共5页
在中国首次使用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三站系统研究空间碎片.以美国OSCAR-3报废业余通信卫星的三站雷达探测散射截面为例,采用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三站标准电离层实验模式,分析三站雷达目标散射截面的差异性.比较三站雷达的探测结果表明,Sod... 在中国首次使用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三站系统研究空间碎片.以美国OSCAR-3报废业余通信卫星的三站雷达探测散射截面为例,采用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三站标准电离层实验模式,分析三站雷达目标散射截面的差异性.比较三站雷达的探测结果表明,Sodanky站雷达散射截面比Tromso站散射截面精度提高5倍;按照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预报理论模型轨道计算,通过理论方向图修正雷达散射截面后,在不知道美国太空监测网所公布的数值时,Tromso站雷达散射截面具有参考价值.计算结果证实三站雷达能提供较为准确的雷达散射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雷达散射截面 三站雷达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通信与测距一体化系统研究
6
作者 王爽 温冠宇 +3 位作者 吕泽群 王贺 韩兴伟 王刚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0,共6页
随着深空探测、卫星导航等领域的发展,基于激光通信的卫星通讯网和基于激光测距的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已经取得了大量的应用成果。将激光通信与激光测距结合在一起,实现通信测距一体化已成为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激光通信测距... 随着深空探测、卫星导航等领域的发展,基于激光通信的卫星通讯网和基于激光测距的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已经取得了大量的应用成果。将激光通信与激光测距结合在一起,实现通信测距一体化已成为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激光通信测距一体化的发展现状,然后结合国内现状,提出了一种具有空间碎片探测能力的激光通信与测距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案。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在长春站原1米激光通信望远镜系统上进行了改造,增加了空间碎片目标的测距能力,实测数据表明,有效数据精度最高优于1m。最后对未来激光通信与测距一体化系统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进一步推动激光通信与测距一体化研究的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距仪 激光通信 激光测距 一体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观测数据质量分析软件设计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庆军 袁运斌 +1 位作者 彭小强 范存波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102,共3页
基于TEQC相关算法,编制了能有效处理GNSS数据的质量分析软件。结合i GMAS跟踪站实测数据,将所得GPS分析结果与TEQC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软件在GNSS数据质量分析方面的正确性,并实现了对BDS数据的质量分析,展示了该软件处理多模GNSS数据的... 基于TEQC相关算法,编制了能有效处理GNSS数据的质量分析软件。结合i GMAS跟踪站实测数据,将所得GPS分析结果与TEQC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软件在GNSS数据质量分析方面的正确性,并实现了对BDS数据的质量分析,展示了该软件处理多模GNSS数据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TEQC RINEX格式 数据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空间碎片激光测距探测成功概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明亮 温冠宇 +4 位作者 范存波 关博文 宋清丽 张海涛 王爽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7,共8页
基于激光雷达方程和天空背景噪声估算公式推导出近红外空间碎片激光测距探测成功概率的计算公式,仿真研究了该公式中大气透过率和天空背景噪声的影响因素,经数据拟合,得到空间碎片激光测距探测成功概率的归一化表达式。在此基础上,仿真... 基于激光雷达方程和天空背景噪声估算公式推导出近红外空间碎片激光测距探测成功概率的计算公式,仿真研究了该公式中大气透过率和天空背景噪声的影响因素,经数据拟合,得到空间碎片激光测距探测成功概率的归一化表达式。在此基础上,仿真分析了太阳高度角、目标天顶角、目标轨道距离和目标横截面积对目标探测成功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探测成功概率随太阳高度角升高而减小,随目标轨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随目标天顶角的增大而减小,当目标天顶角增加到70°时,目标探测成功概率开始急剧下降;目标轨道距离固定的情况下,目标探测成功概率随目标横截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该研究对提高空间碎片的观测效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距 近红外空间碎片激光测距 太阳高度角 目标天顶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董雪 韩兴伟 +3 位作者 宋清丽 梁智鹏 范存波 张海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35-40,共6页
为了对空间碎片进行有效监测,基于60 cm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利用实时时间偏差修正及目标闭环跟踪、激光出射方向控制、预报实时修正等技术,建立了与卫星激光测距并置观测的空间碎片激光测距(Debris Laser Ranging,DLR)系统,实现了高重... 为了对空间碎片进行有效监测,基于60 cm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利用实时时间偏差修正及目标闭环跟踪、激光出射方向控制、预报实时修正等技术,建立了与卫星激光测距并置观测的空间碎片激光测距(Debris Laser Ranging,DLR)系统,实现了高重复频率空间碎片常规观测。长春站在26个观测日里获得有效数据466圈,其中晨昏数据26圈,观测高度角范围19°~87°,测距精度可达1.0 m(RMS),测距范围400~1 800 km,观测的雷达散射截面(RCS)最小可达0.9 m2。与国内外DLR台站性能比较,长春站高重复频率DLR系统精度高、观测距离范围大、RCS较小、回波数据多,观测数据稳定可靠,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系统可还用于高层大气、高轨道小尺寸空间碎片监测、多手段观测技术联合等应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激光测距 闭环跟踪 预报实时修正 高层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相干散射雷达探测空间碎片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金旺 吴健 +5 位作者 吴振森 刘拥军 孙明国 徐彬 李辉 周亮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6-960,共5页
这是我国首次用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探测空间碎片的实验。根据非相干散射探测原理和空间碎片高度分布的规律,采用匹配滤波方法处理了2010年3月25日15小时实验数据,每小时平均24个碎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碎片高度分布。结果表明:大部分碎... 这是我国首次用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探测空间碎片的实验。根据非相干散射探测原理和空间碎片高度分布的规律,采用匹配滤波方法处理了2010年3月25日15小时实验数据,每小时平均24个碎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碎片高度分布。结果表明:大部分碎片分布在高度为800~1000km之间,与碎片高度分布理论一致,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空间碎片预测理论模型比对,比较2010年3月25日10点31分05秒目标信息,高度误差仅为0.97km,确认为碎片国际标识为1965-016F的美国报废业余通信卫星,证实了非相干散射雷达设备直接探测碎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相干散射 空间碎片 实验数据 雷达探测 高度分布 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 探测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纳光纤-单壁碳纳米管可饱和吸收体的被动调Q掺镱光纤激光器 被引量:4
11
作者 康喆 刘明奕 +5 位作者 刘承志 李振伟 马磊 许阳 秦伟平 秦冠仕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0-635,共6页
为实现具有高脉冲能量的调Q脉冲激光输出,利用微纳光纤-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的方法制备可饱和吸收体,并对基于该类型可饱和吸收体器件的被动调Q掺镱光纤激光器进行研究。采用拉伸法将普通单模石英光纤拉制成微纳光纤,将其与单壁碳纳米管溶... 为实现具有高脉冲能量的调Q脉冲激光输出,利用微纳光纤-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的方法制备可饱和吸收体,并对基于该类型可饱和吸收体器件的被动调Q掺镱光纤激光器进行研究。采用拉伸法将普通单模石英光纤拉制成微纳光纤,将其与单壁碳纳米管溶液复合,进一步制备成全光纤集成型器件。将该器件置于环形腔掺镱光纤激光器中,利用976 nm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抽运源。当抽运功率为53 mW时,实现了调Q脉冲激光输出,激光中心波长为1 039 nm。进一步提升抽运功率至76 mW,可获得脉冲宽度为3.1μs、重复频率为25.5 kHz、单脉冲能量为941nJ的调Q脉冲激光输出。研究表明,利用微纳光纤制备的可饱和吸收体器件具有较高的损伤阈值,可用于实现高脉冲能量的激光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 被动调Q 碳纳米管 微纳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30MHz雷达测空间碎片散射截面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旺 吴健 +2 位作者 吴振森 刘拥军 孙明国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76-1080,共5页
提出了在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电离层探测原始数据中提取空间碎片信息的方法,采用匹配滤波技术和发射码模拟方法计算了空间碎片参数,分析空间碎片所处雷达波束位置导致散射截面的差异性,按照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预报理论模型轨道计算,通... 提出了在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电离层探测原始数据中提取空间碎片信息的方法,采用匹配滤波技术和发射码模拟方法计算了空间碎片参数,分析空间碎片所处雷达波束位置导致散射截面的差异性,按照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预报理论模型轨道计算,通过理论方向图修正雷达散射截面后,与美国太空监测网所公布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证实了电离层的探测原始数据可提取空间碎片的信息,通过碎片所处雷达波束位置修正散射截面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雷达散射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雷达散射截面 930 MHz雷达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透镜多点柔性支撑结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磊 曹佃生 刘承志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94,共7页
透镜面形精度是影响透射式光学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支撑结构、自重和热载荷是引起透镜面形发生变化的三个主要原因。为了实现大口径透镜(Φ>200 mm)的高面形精度,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多点柔性支撑的透镜支撑结构,通过有限元分... 透镜面形精度是影响透射式光学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支撑结构、自重和热载荷是引起透镜面形发生变化的三个主要原因。为了实现大口径透镜(Φ>200 mm)的高面形精度,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多点柔性支撑的透镜支撑结构,通过有限元分析,给出该柔性支撑结构下自重和热载荷对透镜面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重力作用下透镜上、下表面面形RMS值分别为6.78 nm和3.46 nm;热载荷作用下透镜上、下表面面形RMS值分别为8.30 nm和5.57 nm。由此得出,本文设计的多点柔性支撑结构可以有效减少自重和热载荷对大口径镜面面形的影响,满足透射式光学系统对透镜面形的精度要求(RMS<λ/50,λ=632.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支撑 透镜支撑 热变形 自重变形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图像配准算法在幸运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楠 李振伟 杨文波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49-54,共6页
借助图形处理器(GPU)在通用计算领域的优势,解决图像配准面临的处理速度问题。研究了基于GPU加速处理图像配准的算法;根据Fourier-Mellin变换的图像配准算法原理,提出相应的GPU并行设计模型;利用计算统一设备架构的软硬件体系架构,实现F... 借助图形处理器(GPU)在通用计算领域的优势,解决图像配准面临的处理速度问题。研究了基于GPU加速处理图像配准的算法;根据Fourier-Mellin变换的图像配准算法原理,提出相应的GPU并行设计模型;利用计算统一设备架构的软硬件体系架构,实现Fourier-Mellin变换算法向GPU的移植。实验表明,运用所提出的并行方案完成分辨率1 024×1 024像素的图像配准耗时22ms,有效提升了图像配准效率,增强了幸运成像技术工程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运成像 图像配准 FOURIER-MELLIN变换 图形处理器 计算统一设备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滤波与局部搜索的视频目标跟踪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楠 刘承志 +3 位作者 范存波 韩兴伟 李振伟 孙明国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共4页
为了提高视频目标跟踪的鲁棒性和准确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局部搜索(Local Search)和粒子滤波(Particle Filter)相结合的视频目标跟踪方法——LSPF(Local Search Particle Filter)算法.利用粒子滤波得到样本的权值后,将局部搜索用于每一个... 为了提高视频目标跟踪的鲁棒性和准确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局部搜索(Local Search)和粒子滤波(Particle Filter)相结合的视频目标跟踪方法——LSPF(Local Search Particle Filter)算法.利用粒子滤波得到样本的权值后,将局部搜索用于每一个粒子,使权值小的粒子收敛于邻近的权值较大的粒子处,有效克服了传统PF算法的粒子退化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传统PF算法平均跟踪误差为10.89,而本文提出的LSPF算法平均跟踪误差仅为3.49,在跟踪性能上有了很大改善.尤其当目标受到干扰时,LSPF算法仍能实现对目标的准确跟踪,为稳定跟踪提供了有利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粒子滤波 局部搜索 随机爬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BiFeO_3薄膜结构和表面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张海涛 安宁 +4 位作者 刘承志 范存波 董雪 宋清丽 温冠宇 《材料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8-10,共3页
为了确定BiFeO_3薄膜最佳的退火温度,利用溶胶凝胶法在Si衬底上制备了BiFeO_3薄膜,通过XRD、SEM和Raman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0,600,700,800℃)对BiFeO_3样品的薄膜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退火后的BiFeO_3薄膜呈... 为了确定BiFeO_3薄膜最佳的退火温度,利用溶胶凝胶法在Si衬底上制备了BiFeO_3薄膜,通过XRD、SEM和Raman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0,600,700,800℃)对BiFeO_3样品的薄膜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退火后的BiFeO_3薄膜呈现正交相与六方相共存的结构,随着退火温度升高,样品开始结晶,但过高的退火温度将导致样品出现杂相。同时,适当的退火温度可减小BiFeO_3薄膜表面的孔洞和空隙,提高材料的平整度,随着温度进一步提高,薄膜表面出现气泡,材料的平整度变差。另外,经过退火处理的样品具有较强的拉曼振动峰,但温度的升高将引起Raman特征峰发生红移。上述结果证实了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BiFeO_3薄膜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00℃,该实验结果为改善BiFeO_3的物相结构和表面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EO3薄膜 溶胶-凝胶法 退火温度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混合柔性铰链柔度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倪迎雪 伞晓刚 +5 位作者 高世杰 王晶 王涛 吴佳彬 桑志昕 张楠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8-223,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双曲线直圆混合柔性铰链。利用卡氏第二定理推导出双曲线直圆混合柔性铰链的柔度计算公式,并根据所推导的公式,分析了直圆半径、最小厚度和切割深度对其柔度的影响。同时采用实体单元建立双曲线直圆混合柔性铰链的有限元... 提出了一种新型双曲线直圆混合柔性铰链。利用卡氏第二定理推导出双曲线直圆混合柔性铰链的柔度计算公式,并根据所推导的公式,分析了直圆半径、最小厚度和切割深度对其柔度的影响。同时采用实体单元建立双曲线直圆混合柔性铰链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几何参数的铰链进行仿真分析,并对仿真解与解析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仿真解与解析解的最大误差在8%以内,证明了所推导公式的正确性;与不同形状的柔性铰链对比得出,双曲线直圆混合柔性铰链具有更好的转动能力和对载荷较高的敏感性。所设计的新型双曲线直圆混合柔性铰链更适用于快速反射镜支撑结构中,同时也为混合型柔性铰链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线直圆混合柔性铰链 柔度 解析法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相位相关与子图像的偏振图像配准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万钇良 王建立 +2 位作者 张楠 姚凯男 王昊京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0-536,共7页
为了解决多目偏振相机在获取图像中需要进行准确配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子图像的相位相关算法。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噪声减弱与细节增强,并进行粗配准。之后在将图像分割为多个子图,对每个对应区域的子图进行配准,并剔除配准误差... 为了解决多目偏振相机在获取图像中需要进行准确配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子图像的相位相关算法。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噪声减弱与细节增强,并进行粗配准。之后在将图像分割为多个子图,对每个对应区域的子图进行配准,并剔除配准误差较大的子图,以减少它们对于最终配准结果的不良影响。最后根据这些子图的配准参数来计算单应性矩阵,完成最终的配准。实验结果表明,对于3种不同场景的图像,相比于传统方法,本文方法的配准结果归一化互信息值均有所提高,至多提高0.067%且图像细节更清晰。与传统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对于低清晰度、大噪声的图像具有更好的配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配准 相位相关 子图 单应性矩阵 偏振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空间碎片激光测距光束准直性标校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谣 范存波 +7 位作者 董雪 张楠 梁智鹏 宋清丽 高健 苗澍茁 陈宏岩 董贺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15-1819,共5页
将1064 nm波长激光应用于漫反射空间碎片激光测距,具有大气透过率高、回波光子数多、白天天空背景噪声低的优势。由于近红外激光束后向散射图像的信噪比与对比度较低,导致图像中光束边界模糊,光尖坐标提取困难,无法精确控制发射准直性... 将1064 nm波长激光应用于漫反射空间碎片激光测距,具有大气透过率高、回波光子数多、白天天空背景噪声低的优势。由于近红外激光束后向散射图像的信噪比与对比度较低,导致图像中光束边界模糊,光尖坐标提取困难,无法精确控制发射准直性和望远镜收发光轴平行性,不利于回波获取。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光束准直性标校方法,实现光束闭环控制,修正激光束出射准直性,提高望远镜收发光轴平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显著改善1064 nm波长激光束出射准直性,实现了望远镜收发光轴平行性的闭环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激光发射 图像处理 激光光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图匹配脱靶量标定的移动测站望远镜指向修正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柳鸣 杨文波 +3 位作者 刘德龙 孙建南 康喆 李振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0-338,共9页
目前,移动测站以其高机动性正逐步成为空间目标监测网络重要的系统组成,应用于空间目标的共视观测与精密跟踪。针对移动测站光电望远镜由于工况的不稳定性以及装调过程中存在的指向误差,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星图匹配脱靶量标定的指向误... 目前,移动测站以其高机动性正逐步成为空间目标监测网络重要的系统组成,应用于空间目标的共视观测与精密跟踪。针对移动测站光电望远镜由于工况的不稳定性以及装调过程中存在的指向误差,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星图匹配脱靶量标定的指向误差修正方法。首先,根据编码器轴系定位筛选出定标星群并进行资料归算;其次,采用面向脱靶量标定的快速星图匹配算法识别出与测量恒星相匹配的定标星坐标,并作为理论位置;最后,将多颗测量恒星坐标带入脱靶量标定指向修正数学模型对望远镜的指向进行拟合与标定。实验结果证明:采集一组序列图像对光心指向进行修正,单帧图像的修正周期约为2.2 s,从第10帧后修正量基本趋于稳定。对全天区典型分布的一批子天区进行指向修正,指向误差均值由修正前的124.24″提高至4.97″,标准差从41.50″提高至4.76″。综上所述,基于星图匹配脱靶量标定的指向误差修正方法对于提高测站望远镜的指向精度效果显著,且该方法的修正过程与望远镜机架结构无关,因此也可适用于不同机架结构的望远镜指向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望远镜 指向误差 星图匹配 空间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