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5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台址球冠型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德茂 沈志平 +2 位作者 姜鹏 付君宜 刘慧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123,共8页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台址位于岩溶洼地内,开挖完成后的洼地边坡外形接近球冠型边坡,属于轴对称圆形凹坡,坡体由胶结的土石混合体和石灰岩组成,...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台址位于岩溶洼地内,开挖完成后的洼地边坡外形接近球冠型边坡,属于轴对称圆形凹坡,坡体由胶结的土石混合体和石灰岩组成,局部稳定性良好,整体稳定性有待评价。目前边坡整体稳定性评价通常采用基于平面应变假定的极限平衡法,由于未考虑边坡外形,该方法用于轴对称圆形凹坡稳定性的评价结果有偏差。为消除上述偏差,将轴对称圆形凹坡滑体划分为多个环形条块,考虑环形条块轴力的抗滑作用,提出了针对轴对称圆形凹坡的极限平衡法改进方法;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改进后的简化Bishop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简化Bishop法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较未改进方法略有提高,与数值分析法结果基本一致。同时给出轴对称圆形凸坡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圆形凸坡稳定性与直线形边坡较为接近。上述两种计算方法为类似外形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球冠型边坡 轴对称圆形凹坡 极限平衡法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冰穹A的天文台址测量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商朝晖 胡义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表明,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在光学、红外和太赫兹等波段都有着地面最佳的天文观测条件。它具有优异的自由大气视宁度,极低的可沉降水汽含量,非常暗的夜天光背景,以及连续数月的极夜可观测时间等。通过对最近17年的... 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表明,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在光学、红外和太赫兹等波段都有着地面最佳的天文观测条件。它具有优异的自由大气视宁度,极低的可沉降水汽含量,非常暗的夜天光背景,以及连续数月的极夜可观测时间等。通过对最近17年的工作总结,着重介绍冰穹A全面的台址测量工作,并展示测量结果以及最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 选址 光学 红外 冰穹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虚拟天文台交叉证认工具的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高丹 张彦霞 赵永恒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8-358,共11页
随着空间和地面巡天项目的发展,天文数据呈指数增长,天文学已发展到全波段的天文学时代.为了应对形势的需要,虚拟天文台应运而生.为了使天文学家做起科学来更方便快捷,虚拟天文台项目开发了各种实用工具.在数据融合方面,中国虚拟天文台... 随着空间和地面巡天项目的发展,天文数据呈指数增长,天文学已发展到全波段的天文学时代.为了应对形势的需要,虚拟天文台应运而生.为了使天文学家做起科学来更方便快捷,虚拟天文台项目开发了各种实用工具.在数据融合方面,中国虚拟天文台项目开发了交叉证认工具.该工具主要实现了两个服务:一个是服务器端两星表交叉证认;另一个是用户上传星表与服务器端星表交叉证认.前者两星表直接进行交叉证认,后者则先将本地数据自动入库再进行交叉证认.程序还实现了对交叉证认结果的分类和参数的自由选择等功能,以及与可视化工具VOPlot的集成.该工具以客户端/服务器端模式的web网页形式发布.此工具为多波段数据融合提供了便利,是对两个大星表交叉证认工作的预研究.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该工具,并将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发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 数据分析 方法 统计 天文数据库 星表 巡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天文台的科学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彦霞 赵永恒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0-353,共4页
阐述了虚拟天文台的科学目标和一些基于虚拟天文台的成功范例及其优越性,以此显示创建虚拟天文台和构想新的研究范例的必要性,同时也说明虚拟天文台是由需求带动发展,并逐步由虚拟变为现实的研究途径。作为21世纪新的研究平台,虚拟天文... 阐述了虚拟天文台的科学目标和一些基于虚拟天文台的成功范例及其优越性,以此显示创建虚拟天文台和构想新的研究范例的必要性,同时也说明虚拟天文台是由需求带动发展,并逐步由虚拟变为现实的研究途径。作为21世纪新的研究平台,虚拟天文台将在知识和技术等方面对天文学家提出新的挑战,提供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 虚拟天文台 数据分析 数据挖掘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天文台:科学、工具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彦霞 赵永恒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9-199,共11页
阐述了虚拟天文台的科学目标、可能的基于虚拟天文台的项目、虚拟天文台的作用和意义;着重介绍了目前虚拟天文台项目开发的各种工具及应用.随着各种工具的开发、集成和应用,虚拟天文台的功能将越来越完善,其成功的科学范例再次显示了... 阐述了虚拟天文台的科学目标、可能的基于虚拟天文台的项目、虚拟天文台的作用和意义;着重介绍了目前虚拟天文台项目开发的各种工具及应用.随着各种工具的开发、集成和应用,虚拟天文台的功能将越来越完善,其成功的科学范例再次显示了虚拟天文台的优越性,标志着虚拟天文台正在从“概念”转向“操作”,由“技术”向“科学”靠近,以“科学”为主旋律前进。虚拟天文台将成为天文学家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 虚拟天文台 综述 数据分析 数据挖掘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天文台址长期白日视宁度变化估算
6
作者 胡兴 杨尚斌 +3 位作者 邓元勇 林佳本 包星明 王全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6,共8页
视宁度好坏是影响天文观测图像质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目前白日视宁度数据主要是通过太阳差分像运动视宁度检测仪(Solar 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SDIMM)或者谱比法获得.由于SDIMM和实际观测所用仪器不同,其测得的视宁度无法... 视宁度好坏是影响天文观测图像质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目前白日视宁度数据主要是通过太阳差分像运动视宁度检测仪(Solar 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SDIMM)或者谱比法获得.由于SDIMM和实际观测所用仪器不同,其测得的视宁度无法反映数据获取时刻的实际视宁度情况,也无法回溯历史既有观测数据对应的大气视宁度.而使用谱比法需要海量短曝光数据,计算成本巨大.基于以上天文观测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白日视宁度估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获得的短曝光数据使用谱比法计算对应的视宁度r_(0),构建数据集;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通过神经网络建立起窄带滤光器太阳光球观测图像和视宁度之间的非线性回归关系,训练集和测试集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估算视宁度.使用该方法对怀柔观测基地2020年的视宁度进行估算,视宁度中值为2.89 cm,对1989年到2010年连续22 yr的历史观测数据进行长周期的视宁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怀柔基地发布的历史数据对应的视宁度中值在3 cm左右,40%以上数据对应的视宁度超过3 cm,一年中9月份的视宁度最好,该结果验证了怀柔基地视宁度的长期稳定性.此外,该方法也可以从视宁度r_(0)的快速判断出发,为采集到的高质量短曝光图像甄选提供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视宁度 方法:数据分析 方法: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天文台的技术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崔辰州 赵永恒 +1 位作者 赵刚 张彦霞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2-311,共10页
虚拟天文台是在望远镜和探测器的研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与最新的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成为其发展最鲜明的特点。用可扩展标记语言(简称XML)技术封装天文数据,把虚拟天文台建立在网格的体系结构之上是当今... 虚拟天文台是在望远镜和探测器的研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与最新的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成为其发展最鲜明的特点。用可扩展标记语言(简称XML)技术封装天文数据,把虚拟天文台建立在网格的体系结构之上是当今虚拟天文台技术发展的主流。按照目前虚拟天文台最具代表性的层次式体系结构分层介绍各个层次的相关技术,同时提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实施中国虚拟天文台计划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虚拟天文台 标准 仪器 网络 方法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姚、普洱地震前云南天文台时纬残差异常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辉 苏有锦 +3 位作者 付虹 韩延本 王锐 马利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6-110,共5页
云南是一个地震活动区。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6.1级地震后,详细分析了云南大地震与云南天文台天文时纬残差的关系,发现在云南及其邻近发生大地震以前均存在着时纬残差异常。总结了震前云南天文台时纬残差异常的特征和规律,并在几次大... 云南是一个地震活动区。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6.1级地震后,详细分析了云南大地震与云南天文台天文时纬残差的关系,发现在云南及其邻近发生大地震以前均存在着时纬残差异常。总结了震前云南天文台时纬残差异常的特征和规律,并在几次大地震前提供了预测信息。天文时纬残差是从时间与纬度的观测值中扣除地球整体运动影响之后的剩余部分,它是一个与当地地球物理场变化有关的量,包括铅垂线变化。震前地震孕育过程中震区地下物质的运动可能是形成天文时纬残差异常的主要原因,所以,它可用于监测台站周围的重力场变化。2003年7月21日大姚6.2级地震与2007年6月3日普洱6.4级地震前,云南天文台的时纬残差均出现了明显的同步异常,这再次说明这种异常可用于天文台周围的强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纬残差 异常 大姚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控自主天文台网络的发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崔辰州 李建 +14 位作者 蔡栩 范玉峰 王锋 曹子皇 苏丽颖 樊东卫 乔翠兰 何勃亮 李长华 赵永恒 谌悦 王传军 辛玉新 白金明 季凯帆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59,共19页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望远镜远程控制技术的成熟让无人值守的程控自主天文台成为可能。把多个独立运行的程控自主天文台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就是程控自主天文台网络。程控自主天文台和概要式巡天在共同开启时域天文学并进而推动...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望远镜远程控制技术的成熟让无人值守的程控自主天文台成为可能。把多个独立运行的程控自主天文台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就是程控自主天文台网络。程控自主天文台和概要式巡天在共同开启时域天文学并进而推动天文学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给研究方式和技术应用带来全新的挑战。回顾程控自主天文台网络的发展轨迹,总结实现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介绍科学应用,探讨随之而来的挑战,尝试分析在天文学上的发展前景和国内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控自主天文台 望远镜网络 自主观测 时域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台址大气光学湍流探测技术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立勇 姚永强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1-403,共13页
综述了大气光学湍流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对近年来光学湍流探测设备进行简要总结。通过对光学湍流特征参数的介绍,分析了大气光学湍流探测在天文观测中日趋重要的作用。重点介绍了微温脉动仪、DIMM、MASS、SCIDAR等技术的原理与观测。总... 综述了大气光学湍流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对近年来光学湍流探测设备进行简要总结。通过对光学湍流特征参数的介绍,分析了大气光学湍流探测在天文观测中日趋重要的作用。重点介绍了微温脉动仪、DIMM、MASS、SCIDAR等技术的原理与观测。总结国内大气光学湍流探测技术的现状,展望其在天文领域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选址 视宁度 光学湍流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发展思路浅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米琳莹 崔辰州 +20 位作者 樊东卫 郝晋新 薛艳杰 李长华 李珊珊 何勃亮 陶一寒 韩军 许允飞 杨涵溪 杨丝丝 和兰 马捷 刘梁 陈肖 谌俊毅 张海龙 刘峰 肖健 于策 袁海波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19年第4期37-45,共9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的时代。面对海量天文数据对资源收集与保存、资源汇交、挖掘应用、开放共享等方面的需求和挑战,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正在借助最新科技成果努力使互联网时代数据驱...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的时代。面对海量天文数据对资源收集与保存、资源汇交、挖掘应用、开放共享等方面的需求和挑战,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正在借助最新科技成果努力使互联网时代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过程变得更加便捷。文章介绍了天文学界在天文科学数据资源的管理、国际交换和开放共享方面的做法,概述了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的总体发展思路,介绍了为应对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型天文学研究而发展起来的虚拟天文台技术和天文信息学学科方向。为加强天文科学数据资源的汇聚整合和管理分析,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根据领域特点建立了天文科学数据资源体系,规范了天文数据资源的收集、保存和汇交;对天文数据进行挖掘,形成可发现、可访问、可复用的科学数据产品,并将其应用在不同用户群;以开放为常态的原则提供检索、在线分析挖掘、应用接口等规范化服务,遵照天文领域国际标准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在线、离线及混合模式的开放共享服务;构建针对领域特色的逻辑统一、物理分散的分布式资源平台,对软硬件资源合理布局;阐述了中心在国内外态势监测、国际合作交流和科学传播方面的做法。文章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将国家天文数据中心的发展思路与天文科学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特点相结合,展望中心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发展思路 天文信息学 虚拟天文台 科学数据管理 数据共享 开放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天文台技术与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钢华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8,共3页
对虚拟天文台技术的研究,从单个数据库存取扩展到了基于网络的分布在世界范围的多个数据库交叉存取、网格计算,该文介绍了虚拟天文台技术发展的各个方面内容。最后简要地叙述并概括了虚拟天文台技术的发展方向。从虚拟天文台技术的研究... 对虚拟天文台技术的研究,从单个数据库存取扩展到了基于网络的分布在世界范围的多个数据库交叉存取、网格计算,该文介绍了虚拟天文台技术发展的各个方面内容。最后简要地叙述并概括了虚拟天文台技术的发展方向。从虚拟天文台技术的研究中,可以看到一个分布式系统的例子及在网格发展历程中一个数据网格例子,从中可看到新一代计算环境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系统 网格 体系结构 XML WEB服务 SO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太阳天文台及其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钢华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3-99,共7页
伴随着太阳物理研究的深入、观测仪器的发展、观测数据的积累,促使人们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使研究者能够方便地检索、分析和使用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波段上观测得到的大量与太阳有关的数据,从而能探索更多悬而未决的科学谜... 伴随着太阳物理研究的深入、观测仪器的发展、观测数据的积累,促使人们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使研究者能够方便地检索、分析和使用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波段上观测得到的大量与太阳有关的数据,从而能探索更多悬而未决的科学谜题。这就是虚拟太阳天文台(VSO)项目被提出后得到有关天文台、研究所和大学积极响应并迅速投入运作的原因所在。介绍了虚拟太阳天文台的由来、作用、采用的技术和发展状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 虚拟太阳天文台 综述 太阳物理 数据档案 联机检索工具 网络 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gFlow:科学数据跨中心协同分析服务系统
14
作者 朱小杰 程振京 +5 位作者 王华进 杨刚 田尧 樊东卫 米琳莹 梁兆基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6-717,共12页
大数据技术与科学数据的融合催生了诸多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也带来了对科学数据进行跨中心协同分析的广泛需求。科学数据跨中心协同分析面临跨中心数据流转不畅、跨框架异构计算困难和跨中心作业调度效率不高等技术挑战,同时要确保分析过... 大数据技术与科学数据的融合催生了诸多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也带来了对科学数据进行跨中心协同分析的广泛需求。科学数据跨中心协同分析面临跨中心数据流转不畅、跨框架异构计算困难和跨中心作业调度效率不高等技术挑战,同时要确保分析过程的可信性。为应对这些技术挑战,研制了科学数据跨中心协同分析服务系统BigFlow,该系统采用跨中心分布式架构,配备跨框架工作流执行引擎,实现了工作流跨域的可信执行。基于大规模天文星表交叉证认及黄河流域淤地坝位置识别等应用场景,对系统的跨中心协同分析能力进行了测试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分析 跨中心协同分析 跨框架工作流 可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资源勘查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
15
作者 刘建忠 张圣 +2 位作者 欧阳自远 朱凯 曾学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月球原位资源利用可以有效降低月球科研站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并提高其自主性,而资源勘查是资源利用的第一步。月面资源勘查是指通过地质、物探、化探、钻探施工,对月球矿产进行系统勘查,查明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和品位变化情况,以及... 月球原位资源利用可以有效降低月球科研站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并提高其自主性,而资源勘查是资源利用的第一步。月面资源勘查是指通过地质、物探、化探、钻探施工,对月球矿产进行系统勘查,查明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和品位变化情况,以及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等参数,计算资源储量并制定开发方案。根据月球资源勘查的研究现状,梳理了目前存在的四个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①月球关键矿产资源如何厘定;②月球成矿物质形成及演化规律尚不明确;③缺少月面资源工艺矿物学相关数据;④尚未有月面资源勘查规范。这四个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推动月面资源勘查的发展,为月面原位资源利用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评估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月球原位资源利用 资源勘查 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经济和技术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天文台活动星系核研究
16
作者 蒋栋荣 洪晓瑜 曹新伍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3-256,共4页
简要介绍了上海天文台活动星系核研究小组近几年来利用国际VLBI网进行活动星系核的VLBI观测情况以及在活动星系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关键词 星系 活动星系核 喷流 VLBI观测 上海天文台 致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鸟类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佳旭 连懿 +4 位作者 高晖春 李海笑 贺梦璇 崔磊 莫训强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614,共19页
中国鸟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存在空间尺度的局限性。以中国省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统计单元,采用eBird公民科学数据,引入G-F指数来量化评价鸟类物种多样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鸟类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建立地... 中国鸟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存在空间尺度的局限性。以中国省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统计单元,采用eBird公民科学数据,引入G-F指数来量化评价鸟类物种多样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鸟类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鸟类物种多样性影响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鸟类物种多样性总体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趋势,并呈现经度条带分异的空间规律;(2)各影响因子对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气温因子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降雪因子对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主要局限于东北省份,水文因子对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呈现从南北两侧向中部省份逐级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植被因子对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则呈现由西南省份向东北省份逐渐减弱的趋势,人类活动因子对鸟类物种多样性影响表现出纬度方向集聚相连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鸟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并为鸟类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空间分布 G-F指数 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U并行计算技术在赫歇尔天文台远红外巡天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佳丽 黄茂海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9-478,共10页
赫歇尔远红外银道面巡天数据由于其高分辨率和大尺度特性而具有海量性,使用图像处理单元(GPU)提高数据挖掘处理效率是海量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GPU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的使用方法和思路为着眼点,结合赫歇尔远红外数据处理过程中GP... 赫歇尔远红外银道面巡天数据由于其高分辨率和大尺度特性而具有海量性,使用图像处理单元(GPU)提高数据挖掘处理效率是海量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GPU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的使用方法和思路为着眼点,结合赫歇尔远红外数据处理过程中GPU的具体应用,介绍了GPU并行数据处理技术在星际介质物理性质和三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对赫歇尔远红外数据的处理挖掘使用GPU加速的有两个部分:银道面温度图的每像素拟合和计算星际介质三维模型中单元格对星光的吸收。在这两个应用中,分别使用了CUDA和PyOpenCL调用GPU进行并行计算。这种使用GPU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的思路与方法对与两个实例相类似的数据处理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U 并行计算 赫歇尔银道面红外巡天 数据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金山天文台4.5—7.5 GHz太阳快速频谱仪图像
19
作者 金乐春 吴洪敖 +1 位作者 许富英 孟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5-362,共8页
运用多种方法,对紫金山天文台4.5—7.5 GHz太阳快速频谱仪获得的太阳微波爆发频谱图像进行后续处理,尽可能地去除噪声和干扰,还原爆发事件的本来面目,并突出感兴趣的部分,在MATLAB的平台支持下编写了WINDOWS下的应用软件,取得了较为满... 运用多种方法,对紫金山天文台4.5—7.5 GHz太阳快速频谱仪获得的太阳微波爆发频谱图像进行后续处理,尽可能地去除噪声和干扰,还原爆发事件的本来面目,并突出感兴趣的部分,在MATLAB的平台支持下编写了WINDOWS下的应用软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天文台 太阳 频谱仪 射电辐射 仪器 光污染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因素与中国大陆大震趋势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胡辉 韩延本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94,共5页
全面分析了20世纪发生于中国大陆的7.0级以上大地震与天文因素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中国大陆71%的大地震发生于月亮轨道(白道)与赤道交角变小的阶段,这说明月亮轨道运行至这一位置时将会是中国地震的活跃期。太阳活动及地球自转... 全面分析了20世纪发生于中国大陆的7.0级以上大地震与天文因素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中国大陆71%的大地震发生于月亮轨道(白道)与赤道交角变小的阶段,这说明月亮轨道运行至这一位置时将会是中国地震的活跃期。太阳活动及地球自转亦均与中国大地震的发生密切相关,太阳活动的谷年普遍都有大地震发生;地球自转速度加快时大地震多,20世纪地球自转速度加快时段发生的大地震占72%。经互相关分析发现,中国大陆大震活动滞后于太阳黑子相对数峰年约6年,滞后于地球自转最快年约12年。文中最后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的变化,以及太阳活动与地球自转预测中国大陆下一个大地震活动幕可能开始于2006年,并有可能延续至2015年。在此期间内,中国大陆将会有多个M≥7.0的地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月亮运动 太阳活动 地球自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