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倾斜镜校正系统在天文仪器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高鹏飞 胡中文 戴松新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6-343,共8页
在天文望远镜系统中,通过在望远镜内部增加一套图像跟踪、校正系统,降低大气湍流低频扰动和望远镜跟踪误差对天文观测产生的影响,从而保证光路稳定,提高系统通光量和观测效率.系统工作时由CCD相机将星象的图像信号发送给控制计算机,控... 在天文望远镜系统中,通过在望远镜内部增加一套图像跟踪、校正系统,降低大气湍流低频扰动和望远镜跟踪误差对天文观测产生的影响,从而保证光路稳定,提高系统通光量和观测效率.系统工作时由CCD相机将星象的图像信号发送给控制计算机,控制计算机通过软件算法计算出实时图像与参考图像中的星斑中心偏移量,并反馈给快速倾斜镜控制器,从而控制倾斜镜快速摆动,实现光学校正过程.该系统目前已运行在国家天文台2.16 m望远镜中,实际运行的测试数据表明,在曝光25 ms情况下,校正平均频率为15Hz,系统基本可以消除望远镜跟踪误差的影响,大气湍流的扰动影响有一定改善,观测效率提高了约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扰动 望远镜 技术:图像处理 方法:观测 方法: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天体视向速度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姜明达 肖东 朱永田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6-254,共9页
近年来,尽管对太阳系外行星探测的手段层出不穷,视向速度测量依然是探测太阳系外行星卓有成效的方法。随着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呼声日益高涨,大幅度提高视向速度测量精度的任务迫在眉睫。为了提高天文光谱仪的稳定性,人们采用真空或... 近年来,尽管对太阳系外行星探测的手段层出不穷,视向速度测量依然是探测太阳系外行星卓有成效的方法。随着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呼声日益高涨,大幅度提高视向速度测量精度的任务迫在眉睫。为了提高天文光谱仪的稳定性,人们采用真空或恒温、恒压的仪器工作环境来确保视向速度的测量精度;同时,激光频率梳技术的出现又为天体视向速度测量系统提供了一个高精度的光谱定标源。将激光频率梳技术应用于天体视向速度测量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仪 视向速度测量 激光频率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太阳系外行星搜寻技术的研究
3
作者 张凯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3-264,共2页
搜寻太阳系外行星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天文意义,而且与地外生命的探索紧密相连,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高分辨率阶梯光栅光谱仪是视向速度法最常用的探测仪器之一,随着探测精度的提高,这种仪器要求更加苛刻的工作环境和更加高昂的研... 搜寻太阳系外行星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天文意义,而且与地外生命的探索紧密相连,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高分辨率阶梯光栅光谱仪是视向速度法最常用的探测仪器之一,随着探测精度的提高,这种仪器要求更加苛刻的工作环境和更加高昂的研制费用.1997年,DavidJ.Erskine发明了一种视向速度法的改进技术一外部色散干涉技术(ED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系外行星 干涉技术 搜寻 多目标 探测仪器 光栅光谱仪 地外生命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离轴非球面镜预应力环抛方法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新南 章海鹰 +4 位作者 崔向群 姜自波 郑奕 刘星涛 倪厚坤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加工离轴非球面的预应力环抛方法,基于预应力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利用环抛机来磨制离轴非球面.设计了一套专门的加载装置,将拼接镜面中具有不同离轴量的非球面子镜转化成曲率半径相同的球面子镜进行磨制,可以在同一台环抛机... 提出了一种加工离轴非球面的预应力环抛方法,基于预应力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利用环抛机来磨制离轴非球面.设计了一套专门的加载装置,将拼接镜面中具有不同离轴量的非球面子镜转化成曲率半径相同的球面子镜进行磨制,可以在同一台环抛机上进行抛光.利用这种方法,花费连续40 h的时间,磨制了一块按照中国30 m极大口径望远镜(CFGT)主镜参数比例缩小的离轴抛物面,顶点曲率半径21.6 m,离轴量3.6 m,离轴口径为330 mm,最大非球面度为16μm.试验表明该方法效率高,适用于批量加工,特别是极大口径天文望远镜拼接主镜的大批量非球面子镜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望远镜 仪器 探测器 方法 分析 技术 干涉 技术 其他诸多方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空间太阳望远镜光学窗口在轨热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冉 章海鹰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7-607,共11页
空间太阳望远镜在轨运行中,会受到复杂的空间环境影响,光学窗口的温度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后面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热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光学窗口的各部分保持在各自正常温度范围内,更重要的是能够使望远镜在地影结束后迅速进入到工作状... 空间太阳望远镜在轨运行中,会受到复杂的空间环境影响,光学窗口的温度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后面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热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光学窗口的各部分保持在各自正常温度范围内,更重要的是能够使望远镜在地影结束后迅速进入到工作状态,完成整个周期运行.为了得到窗口在空间热载荷下整个周期内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趋势,需要对窗口稳态及地影状态中有无加热两种瞬态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比两种瞬态温度分布的仿真结果,对窗口采取相应热控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热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光学窗口 日食 技术 热设计 方法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SN在TMT宽视场光谱仪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力斯 胡中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5-596,共12页
光学系统像质评价是光学设计的核心,通过对常用像质评价方法与在30 m望远镜(Thirty Meter Telescope,TMT)的像质评价中提出的归一化点源灵敏度函数(Normalized Point Source Sensitivity,PSSN)的分析比较,对PSSN在TMT宽视场光谱仪(Wide ... 光学系统像质评价是光学设计的核心,通过对常用像质评价方法与在30 m望远镜(Thirty Meter Telescope,TMT)的像质评价中提出的归一化点源灵敏度函数(Normalized Point Source Sensitivity,PSSN)的分析比较,对PSSN在TMT宽视场光谱仪(Wide Field Optical Spectrometer,WFOS)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包括对大气视宁度的简化模拟、TMT中M3的移动对系统PSSN的影响、WFOS中准直镜的移动对系统PSSN的影响、在不同大气湍流的条件下PSSN与天顶角的关系以及PSSN与波像差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of wavefront error,RMS WFE)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SSN对视宁度受限下的TMT的像质评价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像质评价 方法 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在拼接镜面中的电容位移传感器的结构性误差分析及校正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德华 戚永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3-178,共6页
分析了子镜运动和电容传感器极板运动之间的理论关系并探讨了电容位移传感器读数的“结构性”误差的处理方法。基于电容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对极板为圆形的电容位移传感器提出了采用以位移的测量值和子镜转角为自变量的多项式拟合的... 分析了子镜运动和电容传感器极板运动之间的理论关系并探讨了电容位移传感器读数的“结构性”误差的处理方法。基于电容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对极板为圆形的电容位移传感器提出了采用以位移的测量值和子镜转角为自变量的多项式拟合的校正方法。计算表明该误差处理和校正方法是简洁可行的。对于转角的拟合只需2阶,同时位移测量值只需4阶的多项式进行拟合即可使输出位移达到3 nm的精度。进一步分析表明,直接使用位移传感器读数计算极板转角,并对误差的主动校正控制非常有利于该多项式拟合,可一次性达到优于5 nm的校正误差,完全满足拼接镜面主动光学工程应用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接镜面 电容位移传感器 误差分析 误差校正 数字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力波和引力波望远镜的发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程景全 杨德华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5-204,共10页
简要回顾了广义相对论中相关的引力波理论,讨论了对引力波进行探测的重要意义和几种可能的途径;系统介绍了近50年来国际上对引力波进行探测的主要活动,以及当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引力波望远镜工程的进展。
关键词 天体物理学 引力波 综述 引力波望远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OST望远镜的大气色散校正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根荣 袁祥岩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1-342,共12页
大气折射与大气色散会影响大视场多目标光纤光谱观测的质量和效率.一个焦距为20m,焦比为F5、位于北纬40.4°的LAMOST望远镜在中天和中天前后0.75小时产生的色散值,用模拟计算得到结果,并用数值计算得到验证.对校正色散可能用的几种... 大气折射与大气色散会影响大视场多目标光纤光谱观测的质量和效率.一个焦距为20m,焦比为F5、位于北纬40.4°的LAMOST望远镜在中天和中天前后0.75小时产生的色散值,用模拟计算得到结果,并用数值计算得到验证.对校正色散可能用的几种色散棱镜进行了计算分析比较,确定了色散棱镜的型式,并分析了色散棱镜的二级光谱以及色散棱镜在望远镜跟踪过程中的残留色散,及色散棱镜的安装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大气效应 色散棱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OST总控系统程序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灵哲 徐欣圻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7-292,共6页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LAMOST总控系统的程序设计是一个庞大的软件工程。其总控系统下共包括8个既相互独立又互有关联的子系统.如何通过良好的软件设计方法来处理好这8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使其协调运转,以及如何确保软件开发的可维护性、...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LAMOST总控系统的程序设计是一个庞大的软件工程。其总控系统下共包括8个既相互独立又互有关联的子系统.如何通过良好的软件设计方法来处理好这8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使其协调运转,以及如何确保软件开发的可维护性、可持续性是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控制系统 程序设计 LAM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冰穹A首台自动视宁度检测仪的研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裴冲 袁祥岩 +4 位作者 陈华林 汪达兴 赵建林 温海坤 李正阳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1-412,共12页
南极冰穹C(Dome C)的选址结果显示:Dome C具有寒冷干燥、红外背景辐射低、可连续3~4个月观测、空气明净、透过率高、风速低等特征,是比地面上任何中纬度台址都好的天文观测台址.而由我国最先登陆的内陆最高点冰穹A(Dome A)被国际天文... 南极冰穹C(Dome C)的选址结果显示:Dome C具有寒冷干燥、红外背景辐射低、可连续3~4个月观测、空气明净、透过率高、风速低等特征,是比地面上任何中纬度台址都好的天文观测台址.而由我国最先登陆的内陆最高点冰穹A(Dome A)被国际天文界广泛认为可能是比Dome C更好的天文台址.近3 yr来,中国科学院南极天文中心领导开展Dome A的台址测量工作,初步结果表明Dome A作为天文台址具有巨大优势.但是到目前还没有获得直接用于衡量天文台址在光学观测方面的主要参数视宁度数据.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自行研制的我国首个用于Dome A的自动视宁度测量仪,基于一台口径35 cm的商用望远镜进行硬件改造和软件开发,使其能在Dome A低温低压环境下进行自动观测和数据处理.目前该仪器已随"雪龙号"科考船起运南极,于2011年初安装到Dome A并开始测量.起运前,在兴隆观测站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国台)选址组的一台视宁度监测仪进行了对比测量,对软件、硬件和装调方法进行了检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址 湍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OST低分辨率光谱仪体位相全息光栅的参数测量
12
作者 熊芬 汤振 +2 位作者 王磊 王家宁 胡中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6-524,共9页
对LAMOST(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16台低分辨率光谱仪共34块体位相全息光栅(VPHG)的参数进行了系统测试,给出了测试方法和测量结果,测量参数包括光栅的刻线密度、闪耀角、衍射效率曲线以及闪耀角... 对LAMOST(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16台低分辨率光谱仪共34块体位相全息光栅(VPHG)的参数进行了系统测试,给出了测试方法和测量结果,测量参数包括光栅的刻线密度、闪耀角、衍射效率曲线以及闪耀角偏差对衍射效率的影响等,测量的数据为LAMOST光谱仪的安装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 光谱仪 方法 实验室 技术 光谱 望远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