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8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台址球冠型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德茂 沈志平 +2 位作者 姜鹏 付君宜 刘慧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123,共8页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台址位于岩溶洼地内,开挖完成后的洼地边坡外形接近球冠型边坡,属于轴对称圆形凹坡,坡体由胶结的土石混合体和石灰岩组成,...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台址位于岩溶洼地内,开挖完成后的洼地边坡外形接近球冠型边坡,属于轴对称圆形凹坡,坡体由胶结的土石混合体和石灰岩组成,局部稳定性良好,整体稳定性有待评价。目前边坡整体稳定性评价通常采用基于平面应变假定的极限平衡法,由于未考虑边坡外形,该方法用于轴对称圆形凹坡稳定性的评价结果有偏差。为消除上述偏差,将轴对称圆形凹坡滑体划分为多个环形条块,考虑环形条块轴力的抗滑作用,提出了针对轴对称圆形凹坡的极限平衡法改进方法;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改进后的简化Bishop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简化Bishop法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较未改进方法略有提高,与数值分析法结果基本一致。同时给出轴对称圆形凸坡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圆形凸坡稳定性与直线形边坡较为接近。上述两种计算方法为类似外形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球冠型边坡 轴对称圆形凹坡 极限平衡法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冰穹A的天文台址测量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商朝晖 胡义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表明,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在光学、红外和太赫兹等波段都有着地面最佳的天文观测条件。它具有优异的自由大气视宁度,极低的可沉降水汽含量,非常暗的夜天光背景,以及连续数月的极夜可观测时间等。通过对最近17年的... 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表明,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在光学、红外和太赫兹等波段都有着地面最佳的天文观测条件。它具有优异的自由大气视宁度,极低的可沉降水汽含量,非常暗的夜天光背景,以及连续数月的极夜可观测时间等。通过对最近17年的工作总结,着重介绍冰穹A全面的台址测量工作,并展示测量结果以及最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 选址 光学 红外 冰穹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帕洛马天文台光谱仪的虚拟刀口欠采样像质测量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汤丽峰 胡中文 +2 位作者 陈儒 周楠 季杭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9,共9页
天文光谱仪的成像质量可用点扩散函数或线扩散函数来表征,但其相对于光谱仪探测器通常为欠采样,很难直接测量。在新一代帕洛马天文台光谱仪的像质测试中引入虚拟刀口法进行光源物面扫描,并应用虚拟刀口法开展欠采样光谱仪像质及光源尺... 天文光谱仪的成像质量可用点扩散函数或线扩散函数来表征,但其相对于光谱仪探测器通常为欠采样,很难直接测量。在新一代帕洛马天文台光谱仪的像质测试中引入虚拟刀口法进行光源物面扫描,并应用虚拟刀口法开展欠采样光谱仪像质及光源尺度测量,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对比分析过采样经典直边刀口法和过采样直接测量方法,验证了虚拟刀口法具有良好的测量精度。在693 nm处,直边刀口法测得光谱仪过采样线扩散函数的半高全宽为7.05μm,虚拟刀口法测量欠采样线扩散函数的半高全宽为7.14μm,测量误差为1.3%。在0.3"视场的光源尺度下,虚拟刀口法测得689、693、701 nm欠采样线扩散函数的半高全宽分别为24.2、27.7、30.8μm,以过采样直接测量结果为参考,其测量准确度分别为98.3%,93.9%和88.8%。实验结果表明,探测器成像严重欠采样时,采用光源物面扫描的虚拟刀口法可准确测量光谱仪的成像质量,该方法结合色散系数还可实现光谱仪分辨率的测量,相关研究工作可为天文光谱仪像质的直接测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扩散函数 线扩散函数 虚拟刀口 欠采样成像 像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虚拟天文台交叉证认工具的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高丹 张彦霞 赵永恒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8-358,共11页
随着空间和地面巡天项目的发展,天文数据呈指数增长,天文学已发展到全波段的天文学时代.为了应对形势的需要,虚拟天文台应运而生.为了使天文学家做起科学来更方便快捷,虚拟天文台项目开发了各种实用工具.在数据融合方面,中国虚拟天文台... 随着空间和地面巡天项目的发展,天文数据呈指数增长,天文学已发展到全波段的天文学时代.为了应对形势的需要,虚拟天文台应运而生.为了使天文学家做起科学来更方便快捷,虚拟天文台项目开发了各种实用工具.在数据融合方面,中国虚拟天文台项目开发了交叉证认工具.该工具主要实现了两个服务:一个是服务器端两星表交叉证认;另一个是用户上传星表与服务器端星表交叉证认.前者两星表直接进行交叉证认,后者则先将本地数据自动入库再进行交叉证认.程序还实现了对交叉证认结果的分类和参数的自由选择等功能,以及与可视化工具VOPlot的集成.该工具以客户端/服务器端模式的web网页形式发布.此工具为多波段数据融合提供了便利,是对两个大星表交叉证认工作的预研究.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该工具,并将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发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 数据分析 方法 统计 天文数据库 星表 巡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天文台的科学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彦霞 赵永恒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0-353,共4页
阐述了虚拟天文台的科学目标和一些基于虚拟天文台的成功范例及其优越性,以此显示创建虚拟天文台和构想新的研究范例的必要性,同时也说明虚拟天文台是由需求带动发展,并逐步由虚拟变为现实的研究途径。作为21世纪新的研究平台,虚拟天文... 阐述了虚拟天文台的科学目标和一些基于虚拟天文台的成功范例及其优越性,以此显示创建虚拟天文台和构想新的研究范例的必要性,同时也说明虚拟天文台是由需求带动发展,并逐步由虚拟变为现实的研究途径。作为21世纪新的研究平台,虚拟天文台将在知识和技术等方面对天文学家提出新的挑战,提供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 虚拟天文台 数据分析 数据挖掘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天文台:科学、工具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彦霞 赵永恒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9-199,共11页
阐述了虚拟天文台的科学目标、可能的基于虚拟天文台的项目、虚拟天文台的作用和意义;着重介绍了目前虚拟天文台项目开发的各种工具及应用.随着各种工具的开发、集成和应用,虚拟天文台的功能将越来越完善,其成功的科学范例再次显示了... 阐述了虚拟天文台的科学目标、可能的基于虚拟天文台的项目、虚拟天文台的作用和意义;着重介绍了目前虚拟天文台项目开发的各种工具及应用.随着各种工具的开发、集成和应用,虚拟天文台的功能将越来越完善,其成功的科学范例再次显示了虚拟天文台的优越性,标志着虚拟天文台正在从“概念”转向“操作”,由“技术”向“科学”靠近,以“科学”为主旋律前进。虚拟天文台将成为天文学家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 虚拟天文台 综述 数据分析 数据挖掘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天文台址长期白日视宁度变化估算
7
作者 胡兴 杨尚斌 +3 位作者 邓元勇 林佳本 包星明 王全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6,共8页
视宁度好坏是影响天文观测图像质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目前白日视宁度数据主要是通过太阳差分像运动视宁度检测仪(Solar 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SDIMM)或者谱比法获得.由于SDIMM和实际观测所用仪器不同,其测得的视宁度无法... 视宁度好坏是影响天文观测图像质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目前白日视宁度数据主要是通过太阳差分像运动视宁度检测仪(Solar 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SDIMM)或者谱比法获得.由于SDIMM和实际观测所用仪器不同,其测得的视宁度无法反映数据获取时刻的实际视宁度情况,也无法回溯历史既有观测数据对应的大气视宁度.而使用谱比法需要海量短曝光数据,计算成本巨大.基于以上天文观测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白日视宁度估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获得的短曝光数据使用谱比法计算对应的视宁度r_(0),构建数据集;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通过神经网络建立起窄带滤光器太阳光球观测图像和视宁度之间的非线性回归关系,训练集和测试集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估算视宁度.使用该方法对怀柔观测基地2020年的视宁度进行估算,视宁度中值为2.89 cm,对1989年到2010年连续22 yr的历史观测数据进行长周期的视宁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怀柔基地发布的历史数据对应的视宁度中值在3 cm左右,40%以上数据对应的视宁度超过3 cm,一年中9月份的视宁度最好,该结果验证了怀柔基地视宁度的长期稳定性.此外,该方法也可以从视宁度r_(0)的快速判断出发,为采集到的高质量短曝光图像甄选提供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视宁度 方法:数据分析 方法: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姚、普洱地震前云南天文台时纬残差异常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辉 苏有锦 +3 位作者 付虹 韩延本 王锐 马利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6-110,共5页
云南是一个地震活动区。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6.1级地震后,详细分析了云南大地震与云南天文台天文时纬残差的关系,发现在云南及其邻近发生大地震以前均存在着时纬残差异常。总结了震前云南天文台时纬残差异常的特征和规律,并在几次大... 云南是一个地震活动区。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6.1级地震后,详细分析了云南大地震与云南天文台天文时纬残差的关系,发现在云南及其邻近发生大地震以前均存在着时纬残差异常。总结了震前云南天文台时纬残差异常的特征和规律,并在几次大地震前提供了预测信息。天文时纬残差是从时间与纬度的观测值中扣除地球整体运动影响之后的剩余部分,它是一个与当地地球物理场变化有关的量,包括铅垂线变化。震前地震孕育过程中震区地下物质的运动可能是形成天文时纬残差异常的主要原因,所以,它可用于监测台站周围的重力场变化。2003年7月21日大姚6.2级地震与2007年6月3日普洱6.4级地震前,云南天文台的时纬残差均出现了明显的同步异常,这再次说明这种异常可用于天文台周围的强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纬残差 异常 大姚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天文台的技术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崔辰州 赵永恒 +1 位作者 赵刚 张彦霞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2-311,共10页
虚拟天文台是在望远镜和探测器的研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与最新的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成为其发展最鲜明的特点。用可扩展标记语言(简称XML)技术封装天文数据,把虚拟天文台建立在网格的体系结构之上是当今... 虚拟天文台是在望远镜和探测器的研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与最新的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成为其发展最鲜明的特点。用可扩展标记语言(简称XML)技术封装天文数据,把虚拟天文台建立在网格的体系结构之上是当今虚拟天文台技术发展的主流。按照目前虚拟天文台最具代表性的层次式体系结构分层介绍各个层次的相关技术,同时提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实施中国虚拟天文台计划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虚拟天文台 标准 仪器 网络 方法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控自主天文台网络的发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崔辰州 李建 +14 位作者 蔡栩 范玉峰 王锋 曹子皇 苏丽颖 樊东卫 乔翠兰 何勃亮 李长华 赵永恒 谌悦 王传军 辛玉新 白金明 季凯帆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59,共19页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望远镜远程控制技术的成熟让无人值守的程控自主天文台成为可能。把多个独立运行的程控自主天文台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就是程控自主天文台网络。程控自主天文台和概要式巡天在共同开启时域天文学并进而推动...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望远镜远程控制技术的成熟让无人值守的程控自主天文台成为可能。把多个独立运行的程控自主天文台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就是程控自主天文台网络。程控自主天文台和概要式巡天在共同开启时域天文学并进而推动天文学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给研究方式和技术应用带来全新的挑战。回顾程控自主天文台网络的发展轨迹,总结实现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介绍科学应用,探讨随之而来的挑战,尝试分析在天文学上的发展前景和国内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控自主天文台 望远镜网络 自主观测 时域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太阳天文台磁场望远镜主反射镜热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蓉 王森 +2 位作者 施浒立 陈志平 张巨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7-92,共6页
基于空间太阳望远镜已有的光机热集成研究,结合其运载轨道修改、观测视场扩大等因素的调整,获取了深空太阳天文台磁场望远镜主反射镜温度分布的定量结果.采用光机热集成分析法,结合主反射镜前期的支承方案,获取了主反射镜在装夹状态下... 基于空间太阳望远镜已有的光机热集成研究,结合其运载轨道修改、观测视场扩大等因素的调整,获取了深空太阳天文台磁场望远镜主反射镜温度分布的定量结果.采用光机热集成分析法,结合主反射镜前期的支承方案,获取了主反射镜在装夹状态下的热变形定量描述.采用抛物面多项式和Zernike多项式拟合,获取了主反射镜表面热变均方差值大于λ/40(λ=533nm)的热控准确度,无法确保系统获取0.1″的高分辨率成像目标,验证了预研阶段热控方案的局限性.提出修改主反射镜正三角的机框式支撑为六点支撑的建议,为深空太阳天文台磁场望远镜热控准确度的提高、热控方案的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太阳天文台 磁场望远镜 光机热集成分析 面型拟合 热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污染和光学天文台址保护 被引量:8
12
作者 谭徽松 岑学奋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讨论了天光背景对光学天文台的影响,综述了造成光污染的主要途径,介绍了防止光污染的几个主要国际组织和国际上对天文台址的保护立法;提出了减少光污染的主要措施。为国内进行光学天文台址保护采取措施以至(国家的或者地方的)立法... 讨论了天光背景对光学天文台的影响,综述了造成光污染的主要途径,介绍了防止光污染的几个主要国际组织和国际上对天文台址的保护立法;提出了减少光污染的主要措施。为国内进行光学天文台址保护采取措施以至(国家的或者地方的)立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污染 天空亮度 光学天文台 白址保护 强迫光 人为光 自然背景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台址大气光学湍流探测技术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立勇 姚永强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1-403,共13页
综述了大气光学湍流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对近年来光学湍流探测设备进行简要总结。通过对光学湍流特征参数的介绍,分析了大气光学湍流探测在天文观测中日趋重要的作用。重点介绍了微温脉动仪、DIMM、MASS、SCIDAR等技术的原理与观测。总... 综述了大气光学湍流探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对近年来光学湍流探测设备进行简要总结。通过对光学湍流特征参数的介绍,分析了大气光学湍流探测在天文观测中日趋重要的作用。重点介绍了微温脉动仪、DIMM、MASS、SCIDAR等技术的原理与观测。总结国内大气光学湍流探测技术的现状,展望其在天文领域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选址 视宁度 光学湍流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发展思路浅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米琳莹 崔辰州 +20 位作者 樊东卫 郝晋新 薛艳杰 李长华 李珊珊 何勃亮 陶一寒 韩军 许允飞 杨涵溪 杨丝丝 和兰 马捷 刘梁 陈肖 谌俊毅 张海龙 刘峰 肖健 于策 袁海波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19年第4期37-45,共9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的时代。面对海量天文数据对资源收集与保存、资源汇交、挖掘应用、开放共享等方面的需求和挑战,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正在借助最新科技成果努力使互联网时代数据驱...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的时代。面对海量天文数据对资源收集与保存、资源汇交、挖掘应用、开放共享等方面的需求和挑战,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正在借助最新科技成果努力使互联网时代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过程变得更加便捷。文章介绍了天文学界在天文科学数据资源的管理、国际交换和开放共享方面的做法,概述了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的总体发展思路,介绍了为应对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型天文学研究而发展起来的虚拟天文台技术和天文信息学学科方向。为加强天文科学数据资源的汇聚整合和管理分析,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根据领域特点建立了天文科学数据资源体系,规范了天文数据资源的收集、保存和汇交;对天文数据进行挖掘,形成可发现、可访问、可复用的科学数据产品,并将其应用在不同用户群;以开放为常态的原则提供检索、在线分析挖掘、应用接口等规范化服务,遵照天文领域国际标准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在线、离线及混合模式的开放共享服务;构建针对领域特色的逻辑统一、物理分散的分布式资源平台,对软硬件资源合理布局;阐述了中心在国内外态势监测、国际合作交流和科学传播方面的做法。文章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将国家天文数据中心的发展思路与天文科学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特点相结合,展望中心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数据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 发展思路 天文信息学 虚拟天文台 科学数据管理 数据共享 开放获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天文台对流星的视频观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光节 张周生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6-194,共9页
近20年来,随着CCD和像增强器的发展,小巧灵活的流星视频观测系统在世界上逐渐多了起来。并且,最终将可能逐步取代流星的目视观测和普通照相观测。介绍云南天文台Ⅰ号流星彗星视频照相系统的研制及其初步观测结果。这一系统由容易转换的... 近20年来,随着CCD和像增强器的发展,小巧灵活的流星视频观测系统在世界上逐渐多了起来。并且,最终将可能逐步取代流星的目视观测和普通照相观测。介绍云南天文台Ⅰ号流星彗星视频照相系统的研制及其初步观测结果。这一系统由容易转换的5组件构成。用于流星观测的大视场相机的视场约36度,单帧图像可观测到约6等恒星。实测的恒星星等测量精度可达约0.2等。还讨论了视频照相机比传统的感光胶卷照相的长处,以及视频照相系统的改进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天文台 流星 视频观测 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金山天文台13.7米射电望远镜22GHz太阳高时间分辨率观测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溥 黄福泉 吴洪敖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93-199,共7页
在紫金山天文台13.7米望远镜22GHz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22GHz太阳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系统.本文介绍了在原系统基础上改造的波束/负载调制器和双温定标系统,以及为实现高时间分辨率而专门研制的QJ-2AG高速后端和... 在紫金山天文台13.7米望远镜22GHz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22GHz太阳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系统.本文介绍了在原系统基础上改造的波束/负载调制器和双温定标系统,以及为实现高时间分辨率而专门研制的QJ-2AG高速后端和独立的微机数据采集系统.投入使用的22GHz太阳高时间分辨率观测系统在时间分辨率为10ms时,灵敏度为0.02sfu,系统增益稳定性在全功率方式下为0.8%/30分钟,数据丢失率小于1.5×10-4,计算机的附加噪声为±1LsB.虽然系统投入使用时太阳活动已相当宁静,但由于系统具有的高灵敏度,间断进行的对日面活动区的监视观测仍获得十多个事件的完整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电望远镜 太阳射电 高时间分辩率 观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天文台对FFS事件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淑兰 姬慧荣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0-84,共5页
从观测手段和取得的资料两个方面,评价了两个太阳峰年中北京天文台所观测到的太阳射电爆发中毫秒级快速精细结构(FFS)的观测结果.估计了新的观测仪器在第23周峰年将取得的观测结果.也讨论了在观测研究中值得重视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太阳 射电爆发 精细结构 FFS事件 观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天文台技术与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钢华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8,共3页
对虚拟天文台技术的研究,从单个数据库存取扩展到了基于网络的分布在世界范围的多个数据库交叉存取、网格计算,该文介绍了虚拟天文台技术发展的各个方面内容。最后简要地叙述并概括了虚拟天文台技术的发展方向。从虚拟天文台技术的研究... 对虚拟天文台技术的研究,从单个数据库存取扩展到了基于网络的分布在世界范围的多个数据库交叉存取、网格计算,该文介绍了虚拟天文台技术发展的各个方面内容。最后简要地叙述并概括了虚拟天文台技术的发展方向。从虚拟天文台技术的研究中,可以看到一个分布式系统的例子及在网格发展历程中一个数据网格例子,从中可看到新一代计算环境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系统 网格 体系结构 XML WEB服务 SO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太阳天文台及其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钢华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3-99,共7页
伴随着太阳物理研究的深入、观测仪器的发展、观测数据的积累,促使人们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使研究者能够方便地检索、分析和使用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波段上观测得到的大量与太阳有关的数据,从而能探索更多悬而未决的科学谜... 伴随着太阳物理研究的深入、观测仪器的发展、观测数据的积累,促使人们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使研究者能够方便地检索、分析和使用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波段上观测得到的大量与太阳有关的数据,从而能探索更多悬而未决的科学谜题。这就是虚拟太阳天文台(VSO)项目被提出后得到有关天文台、研究所和大学积极响应并迅速投入运作的原因所在。介绍了虚拟太阳天文台的由来、作用、采用的技术和发展状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 虚拟太阳天文台 综述 太阳物理 数据档案 联机检索工具 网络 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资源勘查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
20
作者 刘建忠 张圣 +2 位作者 欧阳自远 朱凯 曾学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月球原位资源利用可以有效降低月球科研站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并提高其自主性,而资源勘查是资源利用的第一步。月面资源勘查是指通过地质、物探、化探、钻探施工,对月球矿产进行系统勘查,查明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和品位变化情况,以及... 月球原位资源利用可以有效降低月球科研站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并提高其自主性,而资源勘查是资源利用的第一步。月面资源勘查是指通过地质、物探、化探、钻探施工,对月球矿产进行系统勘查,查明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和品位变化情况,以及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等参数,计算资源储量并制定开发方案。根据月球资源勘查的研究现状,梳理了目前存在的四个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①月球关键矿产资源如何厘定;②月球成矿物质形成及演化规律尚不明确;③缺少月面资源工艺矿物学相关数据;④尚未有月面资源勘查规范。这四个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推动月面资源勘查的发展,为月面原位资源利用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评估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月球原位资源利用 资源勘查 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经济和技术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