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立研究型肿瘤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1
作者 圣孟飞 周姜平 +1 位作者 宋宝香 王鹏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构建公立研究型肿瘤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国家发布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和相关文献研究构建原始指标库,借助德尔菲法函询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进行指标筛选,并使用... 目的:构建公立研究型肿瘤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国家发布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试行)》和相关文献研究构建原始指标库,借助德尔菲法函询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进行指标筛选,并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构建出公立研究型肿瘤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以党建引领、能力提升、结构优化、创新增效和文化聚力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权重系数分别为0.2095、0.1976、0.1937、0.1976和0.2016。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公立研究型肿瘤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合理,体现多维度、多方面的评价特点,重点指出党建引领和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是公立研究型肿瘤专科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肿瘤医院 专科医院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提取反应质谱测定OH^(-)离子和酮类、酸类有机物间反应速率常数
2
作者 潘月 张强领 +2 位作者 邹雪 沈成银 储焰南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6-291,共6页
近年来,一种新的质子提取反应质谱(proton extraction reaction mass spectrometry,PER-MS)技术被提出,其使用OH^(-)作为母体离子检测VOCs,相对于传统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rotontransferreactionmass spectrometry,PTR-MS)技术扩大了可检... 近年来,一种新的质子提取反应质谱(proton extraction reaction mass spectrometry,PER-MS)技术被提出,其使用OH^(-)作为母体离子检测VOCs,相对于传统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rotontransferreactionmass spectrometry,PTR-MS)技术扩大了可检测范围,但由于缺乏OH^(-)和VOCs之间的反应速率常数数据,限制了其自定量测量的能力。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测量OH^(-)和VOCs之间反应速率常数的方法,在漂移管温度为308 K的环境中,对OH^(-)和7种VOCs(丙酮、2-丁酮、2-戊酮、2-己酮、2-庚酮、甲酸和乙酸)之间的反应速率常数进行测定,其中,丙酮、2-丁酮和甲酸的测量结果与文献理论计算/测量数据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本研究丰富了OH^(-)和VOCs之间的反应速率常数数据库,提高了PER-MS技术的自定量测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提取反应质谱(PER-MS) 反应速率常数 自定量测量 O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海马亚区体积变化的MRI纵向评估
3
作者 董创微 刘锦 +4 位作者 操纵 周燕飞 杨立状 余永强 李海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2,共7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在放疗期间海马亚区体积的变化,并评估其与放射剂量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纵向研究,纳入2019年3月至2025年4月间共41例首发NPC患者,分别在基线(放疗开始前1至2天)、...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在放疗期间海马亚区体积的变化,并评估其与放射剂量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纵向研究,纳入2019年3月至2025年4月间共41例首发NPC患者,分别在基线(放疗开始前1至2天)、放疗中期阶段(放疗开始后第19至20天)和放疗后(放疗结束后1至2天)进行3.0 T脑磁共振成像扫描。利用FreeSurfer 7.3软件对海马亚区进行自动分割,并通过线性混合模型评估体积变化。随后,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海马亚区体积变化与放射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放疗前相比,NPC患者放疗中期,双侧全海马、前下托、海马角(cornu ammonis,CA)1、CA3、CA4、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分子层、海马-杏仁核过渡区、海马尾及右侧下托区的体积均显著减少(FEW校正,P<0.05)。放疗结束后,除左侧海马-杏仁核过渡区和右侧前下托外,其他海马亚区的体积继续显著减少,且右侧海马伞的体积也有所下降(FEW校正,P<0.05)。放疗结束后,左侧海马尾的体积变化与左侧海马放射剂量呈显著负相关(r=-0.555)。所有结果均采用Bonferroni方法进行家族错误率(FWE)校正,显著性水平设定为校正后P<0.05。结论在放疗期间,NPC患者多个海马亚区体积显著减小,且放疗结束后,左侧海马尾部的体积变化与左侧放射剂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放射剂量可能影响该区域的体积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鼻咽癌 放疗 海马亚区 剂量-效应关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甘露糖促进低温等离子体敏感性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SHUMAILA Akram 彭胜杰 +4 位作者 曹威 许浩 蒋仁意 张卓 韩伟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08,共9页
非热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简称NTP),也称冷等离子体,可“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和组织损伤相对较小,作为一种新型物理疗法,在体内外研究中都显示出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D-甘露糖作为一种临床消炎和抗肿瘤药物,可与... 非热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简称NTP),也称冷等离子体,可“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和组织损伤相对较小,作为一种新型物理疗法,在体内外研究中都显示出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D-甘露糖作为一种临床消炎和抗肿瘤药物,可与多种化疗药物联用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促进肿瘤细胞死亡.该研究首次联合甘露糖和NTP处理多种肿瘤细胞,发现对磷甘露糖异构酶(phosphomannose isomerase,简称PMI)表达水平低的骨肉瘤癌细胞具有良好的协同杀伤效果.研究发现,甘露糖与NTP通过促进线粒体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引起线粒体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能量代谢通量减少,从而诱导骨肉瘤细胞发生凋亡.PMI高表达水平的肿瘤细胞对联合处理具有抵抗性,但通过siRNA干扰PMI表达可显著提高肿瘤细胞的敏感性.研究证明了甘露糖可增强骨肉瘤细胞的NTP敏感性,为将来等离子体肿瘤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热等离子体 甘露糖 线粒体损伤 能量代谢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12泛癌特征及其作为血清标志物的价值
5
作者 贾敏 邓庆梅 +3 位作者 王惠芬 万晓枫 王宏志 杨武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5-954,共10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作为泛癌标志物的特征,评估其作为肿瘤血清标志物的筛查价值。方法利用GEPIA2、GSCA和cBioPortal等生物信息工具对TCGA泛癌症数据集进行MMP12泛癌特征分析,包括MMP12 mRNA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作为泛癌标志物的特征,评估其作为肿瘤血清标志物的筛查价值。方法利用GEPIA2、GSCA和cBioPortal等生物信息工具对TCGA泛癌症数据集进行MMP12泛癌特征分析,包括MMP12 mRNA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预后分析、DNA甲基化分析、基因结构变异分析及免疫微环境分析。进一步收集肺腺癌、乳腺癌、食管鳞癌、胃癌、肝细胞癌及健康人群血清,ELISA检测血清中MMP12的表达,ROC曲线下面积评估MMP12的筛查效能。随访食管鳞癌患者28例,比较19例疾病进展组和9例稳定组间MMP12血清水平。结果泛癌特征分析显示,MMP12 mRNA的表达与其启动子DNA甲基化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基因拷贝数变异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MMP12 mRNA在14种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P<0.05),并且与癌症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P<0.05)。免疫相关分析显示,MMP12与免疫、基质细胞的浸润、肿瘤突变负荷(TMB)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MP12可作为筛查肺腺癌、乳腺癌、食管鳞癌、胃癌及肝细胞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食管鳞癌为期30个月的随访发现,疾病进展组MMP12的表达高于稳定组。结论MMP12是一种潜在的泛癌筛查和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12 泛癌症 血清 筛查 预后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多学科诊疗工作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3
6
作者 圣孟飞 周姜平 +5 位作者 宋宝香 王鹏 杨其松 乔迪 王宏志 王恩君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8-50,共3页
在深入阐释肿瘤多学科诊疗工作模式定义及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研究、对比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肿瘤多学科诊疗工作管理委员会的运行流程及管理文件体系两个方面深入研究,构建较为系统、全面、可行的肿瘤多学科诊疗工作管理委员... 在深入阐释肿瘤多学科诊疗工作模式定义及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研究、对比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肿瘤多学科诊疗工作管理委员会的运行流程及管理文件体系两个方面深入研究,构建较为系统、全面、可行的肿瘤多学科诊疗工作管理委员会管理体系,为医疗机构肿瘤多学科诊疗工作管理委员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诊疗 肿瘤 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头颈部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毅欣 胡宗涛 +1 位作者 张永康(综述) 王宏志(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75-378,共4页
因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头颈部肿瘤的精准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病情及延长生存时间十分重要。影像组学作为一种影像信息处理方式,具有无创、定量等特点,可用于头颈部肿瘤精准诊疗过程中的肿瘤分期、预测人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 vi-... 因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头颈部肿瘤的精准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病情及延长生存时间十分重要。影像组学作为一种影像信息处理方式,具有无创、定量等特点,可用于头颈部肿瘤精准诊疗过程中的肿瘤分期、预测人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态、预测放疗相关不良反应、靶区勾画、放疗剂量雕刻、预测肿瘤预后、评估颈部淋巴结等方面。本文就影像组学在头颈部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制定精准的医疗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头颈部肿瘤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疗单元中心化的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探索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恩君 王宏志 +7 位作者 夏莉 史秀翠 林源 乔迪 陈茉莉 杨其松 王鹏 黄雄文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36,共3页
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已成为国际趋势,受到越来越多医院的高度重视,但各家医院采取的组织模式呈多样化发展,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多学科诊疗发展历程、创新模式及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提出基于医疗单元中... 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已成为国际趋势,受到越来越多医院的高度重视,但各家医院采取的组织模式呈多样化发展,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多学科诊疗发展历程、创新模式及存在问题的总结分析,提出基于医疗单元中心化的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创新性地构建了"实体化、全流程、全覆盖、信息化"多学科诊疗管理体系,提升多学科诊疗的工作效率,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诊疗 肿瘤 医疗单元 中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肿瘤患者对生前预嘱及临终关怀的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毅欣 王秀敏 +3 位作者 焦丽 林琳 程旭 张利伟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5期30-34,共5页
研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对生前预嘱及临终关怀的认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晚期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97.10%的患者不知道生前预嘱概念;69.20%的患者愿意选择生前预嘱,年龄、性别、长期居住地、宗教、婚姻状态、住房类... 研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对生前预嘱及临终关怀的认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晚期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97.10%的患者不知道生前预嘱概念;69.20%的患者愿意选择生前预嘱,年龄、性别、长期居住地、宗教、婚姻状态、住房类型、肿瘤类型是其影响因素;84.00%愿意接受临终关怀医疗服务,长期居住地、教育程度、宗教、婚姻状态、住房类型、肿瘤类型是其影响因素。由此可见,生前预嘱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知晓率很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必要促进生前预嘱的宣传,让每位晚期肿瘤患者的意愿得到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肿瘤 生前预嘱 临终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热等离子体诱导肿瘤细胞的损伤和死亡模式
10
作者 彭胜杰 陈国栋 韩伟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23,共10页
非热等离子体杀灭肿瘤细胞具有“广谱”与高效的优势,且能“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型物理技术.非热等离子体通过提高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水平,损伤DNA等生物分子及多个细胞器,启动多条信号通路最终导致细胞进入死亡... 非热等离子体杀灭肿瘤细胞具有“广谱”与高效的优势,且能“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型物理技术.非热等离子体通过提高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水平,损伤DNA等生物分子及多个细胞器,启动多条信号通路最终导致细胞进入死亡阶段.笔者主要概述了近年来非热等离子体对肿瘤细胞的损伤及机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的类型及相应机制,为其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热等离子体 肿瘤治疗 细胞损伤 程序性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化疗早期大脑皮层表面形态学改变和癌症相关疲劳变化的关系:基于表面形态测量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燕飞 李竞 +4 位作者 伏晓 袁文娟 王宏志 杨立状 李海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5,共8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化疗早期大脑皮层表面形态改变及其与癌症相关疲劳(cancer-related fatigue,CRF)变化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选取25例首诊女性乳腺癌患者,分别在手术后化疗前(化疗开始前一周内)、化疗期间(化疗第二个周期结束后两周内)...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化疗早期大脑皮层表面形态改变及其与癌症相关疲劳(cancer-related fatigue,CRF)变化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选取25例首诊女性乳腺癌患者,分别在手术后化疗前(化疗开始前一周内)、化疗期间(化疗第二个周期结束后两周内)进行简易疲乏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BF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等神经心理学测试和颅脑磁共振3D-T1加权数据采集。同期招募年龄匹配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并在匹配的时间间隔内使用同样的评估方式进行临床资料和磁共振数据收集。基于表面的形态学方法(surface-based morphometry,SBM),采用统计参数映射分析12(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 12)软件包中的计算解剖工具箱12(computational anatomy toolbox,CAT 12)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大脑皮层表面形态学分析,采用SPSS 26.0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皮层表面形态改变的脑区与CRF纵向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化疗前相比,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早期的CRF、抑郁、焦虑测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期间乳腺癌患者皮层表面形态的皮层厚度、沟深、分形维数、皮质褶皱指数参数值较化疗前发生了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顶叶(双侧楔前叶、右侧缘上回、右侧中央后回)、枕叶(双侧楔叶)的皮层厚度减少,顶叶(双侧顶下小叶、右侧缘上回及顶上小叶)、颞叶(右侧梭状回、颞上回及颞下回)、枕叶(双侧枕外侧回、右侧楔叶、右侧距状旁回)的沟深减少,左侧枕叶(枕外侧回)、右侧额叶(额上回、前中额叶及额下回)、右侧顶叶(缘上回及顶下小叶)的分形维数减少,左侧枕叶(枕外侧回及楔叶)、右侧顶叶(缘上回、顶上小叶及顶下小叶)、右侧颞叶(颞中回、颞下回及颞上回后部)的皮层褶皱指数增大;与化疗前相比,化疗早期右前中额叶分形维数的改变与CRF的纵向变化呈负相关(r=-0.628,P=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的皮层表面形态在化疗早期即可发生改变,并与CRF的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癌症相关疲劳 大脑皮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和3D培养肺细胞释放VOCs的质谱检测比较研究
12
作者 郑香雪 葛殿龙 +5 位作者 周吉娟 储雅静 刘玥 陆燕 沈成银 储焰南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5,共10页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作为一种潜在的癌细胞标志物被广泛研究。目前,体外细胞多采用二维(two-dimensional,2D)贴壁培养方式,这与体内肿瘤细胞呈三维结构存在差别。本实验分别以肺癌细胞A549和肺上皮细胞BEAS-2...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作为一种潜在的癌细胞标志物被广泛研究。目前,体外细胞多采用二维(two-dimensional,2D)贴壁培养方式,这与体内肿瘤细胞呈三维结构存在差别。本实验分别以肺癌细胞A549和肺上皮细胞BEAS-2B为例,构建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培养模型,并以2D模型和培养基作为对照,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法检测细胞释放的VOCs。通过非靶向统计分析细胞在2D和3D培养中释放的差异性VOCs,其中A549细胞有4种(乙酸、1-吡咯啉、4-甲基庚烷、2,4-二甲基-1-庚烯),BEAS-2B细胞也有4种(乙醇、1-吡咯啉、4-甲基庚烷、2,4-二甲基-1-庚烯)。与2D模型相比,这些VOCs在3D模型中的释放量增加了2.11~12.81倍。此外,还讨论了差异性VOCs可能的生化来源以及在2D/3D模型中释放量差异的可能原因。本工作证明了3D培养在体外细胞VOCs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癌症标志物筛查有价值的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挥发性有机物(VOCs) 3D细胞培养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选择性的BTK抑制剂胞内摄取和靶蛋白结合特点的比较
13
作者 张腾 檀廷飞 +6 位作者 赵营莉 韩功伟 夏梓橦 史寒冰 刘贺影 王君萍 夏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99-1905,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两种不同选择性的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ruton’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BTKi)的胞内摄取及靶蛋白结合特点,为进一步了解药物脱靶相关出血风险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伊布替尼(非选择性BTKi)和泽布替尼(选择性BT... 目的通过研究两种不同选择性的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ruton’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BTKi)的胞内摄取及靶蛋白结合特点,为进一步了解药物脱靶相关出血风险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伊布替尼(非选择性BTKi)和泽布替尼(选择性BTKi)为研究药物。MEC-1细胞人血小板加药孵育后,细胞热转移实验(cellular thermal shift assay,CETSA)结合Western blot法得到熔解曲线和等温曲线,分析两种药物与靶蛋白BTK的结合特点。MEC-1细胞和人血小板加药孵育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两种药物浓度,分析两种药物胞内摄取的情况。结果CETSA分析结果证实,相较于伊布替尼,泽布替尼对靶蛋白BTK的选择性更高。LC-MS/MS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均被MEC-1细胞与血小板胞内摄取,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BTKi靶向作用于B淋巴细胞的BTK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由于其胞内摄取和靶向结合特点的差异,对血小板产生的脱靶作用可能是不同选择性BTKi出血风险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布替尼 泽布替尼 BTK选择性 胞内摄取 靶向结合特点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二肽基肽酶样蛋白6抗体脑炎临床特征分析
14
作者 何艮霞 钱俊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2,共7页
目的研究抗二肽基肽酶样蛋白6(dipeptidyl-peptidase-like protein 6,DPPX)抗体脑炎的临床症状及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我科确诊为抗DPPX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和预后... 目的研究抗二肽基肽酶样蛋白6(dipeptidyl-peptidase-like protein 6,DPPX)抗体脑炎的临床症状及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我科确诊为抗DPPX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和预后。结果共纳入患者9例,年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45(24,61)岁,其中男5例。神经系统症状中认知功能障碍3例,精神症状(焦虑、易激惹、幻听、行为怪异等)3例,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症状6例,小脑共济失调表现4例,脑干症状5例,睡眠障碍3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例,躯干肢体游走性疼痛1例。另外,有4例患者合并有体重减轻和(或)胃肠道症状。2例患者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升高,4例患者脑脊液蛋白升高。4例患者脑电图出现异常,多表现为痫样放电。4例患者脑MRI报告异常,病灶主要位于海马、岛叶,表现为FLAIR高信号。7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6例患者接受血浆置换治疗,7例患者接受长期口服吗替麦考酚酯治疗。7例患者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2年不等,所有患者的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3例症状基本完全缓解。结论抗DPPX抗体脑炎的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最常见的症状为胃肠道症状和/或体重减轻、认知功能障碍和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症状,长期口服吗替麦考酚酯可能对改善预后和预防复发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抗DPPX抗体脑炎 临床特点 MRI 抗体检测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naco计划系统的最小子野面积设置值对宫颈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娜 张明军 +4 位作者 吴翠娥 费振乐 刘苓苓 李兵兵 李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1-815,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Monaco计划系统的最小子野面积(MSA)在宫颈癌静态调强放疗计划中的最优设置值,以提高宫颈癌放疗计划精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0例宫颈癌患者,使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固定五个射野静态调强计划,MSA分别为1、2、4、10、20... 目的探究基于Monaco计划系统的最小子野面积(MSA)在宫颈癌静态调强放疗计划中的最优设置值,以提高宫颈癌放疗计划精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0例宫颈癌患者,使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固定五个射野静态调强计划,MSA分别为1、2、4、10、20、50、80和100 cm^(2),每个患者得到8个放疗计划。以MSA为2 cm^(2)的放疗计划为对照组,比较其他MSA设置值的放疗计划,在其他优化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相同前提下,只改变MSA设置值,利用方差分析和事后比较的统计学方法来研究MSA对放疗计划产生的影响。结果当MSA在10~20 cm^(2)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变化不明显,但是机器跳数和子野数目开始下降。当MSA从50 cm^(2)开始,与对照组相比,靶区内最大剂量(D 2%)和平均剂量(D_(mean))均增加,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性指数(CI)开始变差。除了小肠平均剂量D_(mean)随MSA变化不大外,其余危及器官受量都随着MSA增大而不同程度地增加(P<0.05);机器跳数和子野数目总体随着MSA增大而减少。结论在基于Monaco治疗计划系统宫颈癌静态调强计划的设计中,MSA设置值的最佳范围为10~20 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最小子野面积 调强计划 Monaco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方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飞 邓庆梅 +2 位作者 黄山 张罡 张敬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46-1251,共6页
目的评估美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系列方程及修正方程预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效能,包括CKD-EPI肌酐(Scr)方程(CKD-EPI_(scr))、CKD-EPI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CysC)方程(CKD-EPI_(scysc))、CKD-EPI Scr和SCys... 目的评估美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系列方程及修正方程预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效能,包括CKD-EPI肌酐(Scr)方程(CKD-EPI_(scr))、CKD-EPI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CysC)方程(CKD-EPI_(scysc))、CKD-EPI Scr和SCysC混合方程(CKD-EPI_(Scr-SCysC))、亚洲CKD-EPI方程(CKD-EPI_(亚洲))、中国糖尿病CKD-EPI方程(CKD-EPI_(糖尿病))及改良肾脏病膳食改良实验(MDRD)、Cockcroft-Gault(CG)方程、简化MDRD方程。方法采用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Scr,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ScysC,^(99)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并经体表面积标准化后获得rGFR。分析Scr、ScysC、各方程计算获得GFR(eGFR)与rGFR的相关性,并比较各方程的30%符合率、各方程eGFR与rGFR的偏差和偏离程度及一致性。以rGFR<60ml/(min·1.73m^2)为诊断肾功能不全的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公式eGFR诊断肾功能不全的效能。结果 Scr、Scys与rGFR呈负相关(P均<0.001);各方程CKD-EPIScr、CKD-EPIScysC、CKD-EPI_(Scr-SCysC)、CKD-EPI_(亚洲)、CKD-EPI_(糖尿病)、改良MDRD、CG、简化MDRD测量的eGFR与rGFR均呈正相关(P均<0.001)。CKD-EPI_(糖尿病)、简化MDRD测量的eGFR与rGFR30%符合率较高;CKD-EPIScr、CKD-EPI_(亚洲)、CKDEPI_(糖尿病)、改良MDRD测得的eGFR与r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KD-EPI_(糖尿病)测量的eGFR与rGFR一致性最好,其余所有公式一致性均超过预定的界限。ROC曲线示CKD-EPI_(糖尿病)测量的eGFR曲线下面积最大、Youden指数最高。结论 8种公式预测的eGFR均存在不同程度偏差,中国2型糖尿病方程CKD-EPI准确率和一致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球率过滤评估公式在儿童ALL高浓度甲氨蝶呤化疗剂量调整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飞 黄山 +4 位作者 朱夏夏 张敬苗 陈红 刘秀霞 邓庆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0-286,共7页
目的:探讨7种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公式Schwartz2009、Schwartz1976、Counahan-Barratt、Filler、CKD-EPIS_(cysC)、Cockrofi-Gault、CKD-EPIS_(cysC-Scr)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高浓度甲氨蝶呤(HDMTX)化疗给药剂量调整界点(GFR... 目的:探讨7种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公式Schwartz2009、Schwartz1976、Counahan-Barratt、Filler、CKD-EPIS_(cysC)、Cockrofi-Gault、CKD-EPIS_(cysC-Scr)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高浓度甲氨蝶呤(HDMTX)化疗给药剂量调整界点(GFR≤85 ml/min)的诊断效能。方法:纳入124例次儿童ALL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肾动态显像法测定的GFR(sGFR)作为标准,评估公式估算GFR(eGFR)与sGFR的准确性、一致性及sGFR≤85 ml/min界点的诊断效能。结果:Schwartz2009公式估算0-3岁组、>4且≤6岁组、>6且≤9岁组、>9且≤16岁组及男性儿童组eGFR值准确性均大于70%,一致性均超出专业界限值;CKD-EPIS_(cysC)公式在0-3岁组、>3且≤4岁组,Filler公式在>3且≤4岁组,Cockrofi-Gault公式在>6且≤9岁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中sGFR≤85 ml/min的灵敏度为100%时,特异度分别为73.02%、78.95%、78.95%、69.32%,ROC曲线下面积为最大(P<0.05)。结论:7种肾小球滤过率评估公式中Schwartz2009公式预测eGFR的准确性最高,CKD-EPIS_(cysC)、Filler、Cockrofi-Gault公式对儿童ALL青春期前sGFR≤85 ml/min HDMTX化疗剂量调整更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清胱抑素C 血清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GRHL3抑制SNX16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利利 曾凡军 +4 位作者 涂珍珍 郭立钰 郭思佳 邓庆梅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1-396,共6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GRHL3参与调控分拣连接蛋白16(SNX16)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其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GRHL3和SNX16的表达变化;通过建立过量表达GRHL3的乳腺癌细胞MCF7,Western blo...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GRHL3参与调控分拣连接蛋白16(SNX16)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其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GRHL3和SNX16的表达变化;通过建立过量表达GRHL3的乳腺癌细胞MCF7,Western blot检测GRHL3、SNX16在MCF7细胞中表达变化;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有SNX16基因启动子和突变的SNX16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变化观察GRHL3对SNX16基因启动子的调控作用;利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GRHL3过量表达的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通过转染SNX16 cDNA的表达载体回补SNX16表达,观察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GRHL3高水平表达,而SNX16的表达水平较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量表达GRHL3的MCF7,SNX16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成功构建SNX16基因启动子和突变的SNX16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实验结果显示GRHL3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SNX16启动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突变后GRHL3结合位点,GRHL3对SNX16基因启动子的负调控作用消失;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说明过表达GRHL3的MCF7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增强,回补SNX16后,MCF7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结论在乳腺癌细胞中,转录因子GRHL3对SNX16的启动子具有负调控作用,GRHL3通过结合SNX16基因启动子抑制SNX16表达,促进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HL3 SNX16 乳腺癌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帕替尼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对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 被引量:31
19
作者 高世乐 芦东徽 +6 位作者 刘美琴 王崇 魏磊 徐鹏 刘演 唐正中 胡宗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31-1134,共4页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单药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对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按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解放军第105医院晚期胃癌患者108例,按随机表分组法分为A组54例、B组54例。A组患者持续阿帕替尼单药口服,B组患者给予多西他...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单药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对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按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解放军第105医院晚期胃癌患者108例,按随机表分组法分为A组54例、B组54例。A组患者持续阿帕替尼单药口服,B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化疗3周为1个周期,4个周期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3个月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A组CR 4例、PR 25例、SD 18例、PD 7例,ORR为53.7%,DCR为87.0%;B组CR 2例、PR 19例、SD 21例、PD 12例、ORR为38.9%,DCR为77.8%。A组患者ORR及DCR明显优于B组(均P<0.05)。所有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骨髓抑制、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均为1~2级;A组患者骨髓抑制及胃肠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B组患者手足综合征及高血压发生率低于A组(P<0.01)。结论:阿帕替尼单药靶向治疗近期有效率高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两种治疗方案毒副反应均可控;阿帕替尼可作为晚期胃癌患者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多西他赛 顺铂 晚期胃癌 疗效 毒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放射增敏机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汪凤 朱婷 +2 位作者 关晓燕 李玲 周卫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7-712,共6页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放射增敏机制。方法:以U251细胞系为离体胶质瘤模型,用不同浓度榄香烯和不同放射剂量分别处理U251细胞,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放射增敏机制。方法:以U251细胞系为离体胶质瘤模型,用不同浓度榄香烯和不同放射剂量分别处理U251细胞,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榄香烯对U251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及放射增敏作用;放疗联合榄香烯组U251细胞较放射组有更高的早期凋亡率、继发性坏死率和总死亡率;榄香烯能诱导U251细胞G2/M期阻滞;榄香烯通过降低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Cdc2)表达,导致放疗诱导的cyclin B1表达降低,从而抑制cyclin B-Cdc2复合物形成;同时抑制Cdc2蛋白第161位苏氨酸磷酸化,降低Cdc2的活性,从而诱导细胞G2/M期阻滞;另外可能通过下调survivin表达,介导细胞凋亡。结论:榄香烯可能通过下调Cdc2蛋白、降低cyclin B1表达、抑制cylcin B-Cdc2复合物的形成、下调survivin表达等方面增强U251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胶质瘤 放射敏感性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