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黛青 蔡国田 +2 位作者 廖翠萍 王文军 黄莹 《新能源进展》 2019年第2期190-198,共9页
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支持。研究能源发展与转型规划、城市绿色与低碳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应用是支撑区域落实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性研究工作。本文梳理了中国能源战略工作... 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支持。研究能源发展与转型规划、城市绿色与低碳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应用是支撑区域落实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性研究工作。本文梳理了中国能源战略工作的部分重点内容与发展方向、气候变化风险下城市低碳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创新需求和热点问题,并简介本课题组从事的一些区域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研究和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提出在全新技术革命时代,能源战略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都存在创新需求;规划方法学和模型工具的开发、大数据挖掘和应用、变革性技术的预见和评估、跨学科和领域的协同战略规划等都是今后能源软科学研究亟待深化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低碳发展 战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能源草高温液态水预处理的比较实验研究
2
作者 许洁 刘静 +3 位作者 余强 孙永明 庄新姝 袁振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26,共5页
在最优高温液态水预处理条件(180℃,40 min,固液比1∶20,饱和蒸汽压)下,比较3种不同能源草作物的表现,其中杂交狼尾草Ⅰ号、Ⅱ号和柳枝稷的木糖收率分别为88.46%、98.09%、83.65%。3种能源草经高温液态水水解后酶解率增大,最高能接近10... 在最优高温液态水预处理条件(180℃,40 min,固液比1∶20,饱和蒸汽压)下,比较3种不同能源草作物的表现,其中杂交狼尾草Ⅰ号、Ⅱ号和柳枝稷的木糖收率分别为88.46%、98.09%、83.65%。3种能源草经高温液态水水解后酶解率增大,最高能接近100%,总糖收率约为90%。3种能源草后续酶解表现也有差异,柳枝稷预处理前后酶解率增加约50%,狼尾草Ⅱ号和Ⅰ号分别约为40%和20%。通过组分分析,酶解率增大可能源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和纤维素的裸露导致纤维素酶更易与底物接触,木质素的脱除程度的差异使3种原料酶解率的增幅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酶水解 生物乙醇 能源草 高温液态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丙酸乙酯复配燃料理化特性研究
3
作者 苗长林 吴鹏 +2 位作者 庄新姝 谭雪松 李惠文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4,共7页
对不同比例乙酰丙酸乙酯与0#石化柴油复配混合燃料的互溶性、密度、运动黏度、闭口闪点、馏程、冷凝点、冷滤点等理化性质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下乙酰丙酸乙酯与0#柴油互溶性较差,5℃时最大互溶比仅为7%,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有... 对不同比例乙酰丙酸乙酯与0#石化柴油复配混合燃料的互溶性、密度、运动黏度、闭口闪点、馏程、冷凝点、冷滤点等理化性质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下乙酰丙酸乙酯与0#柴油互溶性较差,5℃时最大互溶比仅为7%,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有所上升,在35℃条件下最大互溶比为15%。随着复配燃料中乙酰丙酸乙酯所占比例增加,复配燃料的十六烷值逐渐降低;对馏程影响不明显,密度增幅不大;闪点较石化柴油有所提高,这有利于燃料的安全储存;热值出现小幅下降;运动黏度、凝点和冷滤点低温流动性改善明显。总体来看:掺混比小于或等于7%的乙酰丙酸乙酯复配燃料基本符合国六柴油GB 19147—2016标准;如需提高乙酰丙酸乙酯复配比例,有必要对热值、十六烷值等指标进行改进,以满足国六柴油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 乙酰丙酸乙酯 石化柴油 复配燃料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基功能化三硅氧烷电解液添加剂的合成及其在LiMn_(2)O_(4)电池中的应用
4
作者 闫晓丹 骆萱 张灵志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7-395,共9页
LiMn_(2)O_(4)电池凭借其高安全性、低成本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但其高温循环稳定性仍面临重大挑战。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胺基功能化的三硅氧烷电解液添加剂[3-(N,N-二甲基氨基)二乙氧基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MTSON),以提升... LiMn_(2)O_(4)电池凭借其高安全性、低成本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但其高温循环稳定性仍面临重大挑战。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胺基功能化的三硅氧烷电解液添加剂[3-(N,N-二甲基氨基)二乙氧基丙基]七甲基三硅氧烷(MTSON),以提升LiMn_(2)O_(4)电池的高温电化学性能。在55℃、1 C倍率下,添加0.5%MTSON的LiMn_(2)O_(4)/Li电池经过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5.2%,而使用基础电解液的电池容量保持率为92.6%。X射线光电子能谱显示,MTSON添加剂在LiMn_(2)O_(4)电极表面形成了稳固的正极固态电解质界面膜。同时,MTSON添加剂抑制了电解液中LiPF6盐的水解,在55℃下循环200次后,LiMn_(2)O_(4)/Li电池中LiMn_(2)O_(4)电极锰离子溶解量降低近80%。结果表明,MTSON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电解液添加剂,可用于提高LiMn_(2)O_(4)电池的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基 三硅氧烷 LiMn_(2)O_(4) 电解液添加剂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能发电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海岛上的应用
5
作者 张亚群 刘敬锋 +2 位作者 王振鹏 李显豪 范朝晖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3,共7页
波浪能是一种绿色清洁能源,在海岛周围存在丰富的波浪能资源。近年来,随着波浪能利用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类型的技术形式,部分技术也日渐成熟。波浪能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为行业的热点。以波浪能发电技术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年来涌现... 波浪能是一种绿色清洁能源,在海岛周围存在丰富的波浪能资源。近年来,随着波浪能利用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类型的技术形式,部分技术也日渐成熟。波浪能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为行业的热点。以波浪能发电技术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年来涌现的新形式波浪能发电技术,归纳了我国波浪能发电技术在海岛上的应用。基于上述分析,从系统理论、技术成熟度、技术应用三个方面对我国波浪能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发电技术 波浪能发电装置 储能 海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制的减排有效性评估及影响要素分析 被引量:59
6
作者 王文军 谢鹏程 +2 位作者 李崇梅 骆志刚 赵黛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4,共9页
驱动管理对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一项重要功能。基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减排机理和倍差法原理构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减排有效性评价方法,通过碳排放权配额总量松弛度计算、管理对象分别在对照期和实验期的相对减排率... 驱动管理对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一项重要功能。基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减排机理和倍差法原理构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减排有效性评价方法,通过碳排放权配额总量松弛度计算、管理对象分别在对照期和实验期的相对减排率测算比较,建立起机制减排有效性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矩阵,对我国7个碳交易试点机制进行减排有效性的评价和分析,提炼出影响碳交易机制减排有效性的要素,为国家碳交易机制运行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在管理对象具有减排潜力的情况下,如果配额总量供给低于碳排放需求,碳交易机制能有效地发挥促进减排的作用;当管理对象处于边际减排效应递减阶段时,配额总量的松紧程度对碳交易机制的减排有效性影响不大;碳交易机制所处经济体的整体碳排放水平和经济结构变化程度对减排有效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影响碳交易机制减排有效性有4个关键要素:碳交易机制管理对象的减排潜力大小、配额总量松紧度、碳价水平和经济波动幅度。建议:(1)优先选择减排潜力大的企业进入碳交易机制,对行业的减排潜力进行预评估,根据减排潜力大小设置合理的配额总量;(2)对配额总量设定采取定期评估与调整机制;(3)运用财政或金融手段将碳价维持在合理的价格水平区间内,使其发挥刺激企业采取主动减排行动;(4)允许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经济环境状态对碳交易机制的部分要素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以增强碳交易机制的减排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碳交易试点 减排效果评估 二氧化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流化床气化中试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潘贤齐 苏德仁 +3 位作者 周肇秋 刘华财 阴秀丽 吴创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5-179,287,共6页
在生物质流化床气化中试装置上考察了不同原料、当量比和水蒸气配比工况下的温度分布、燃气特性和稳定性等气化特性。结果表明:木屑、稻壳和2种颗粒燃料的气化气体体积分数范围为:H227.1%~30.4%、CO 29.7%~32.6%、CO225.3%~27.9%和... 在生物质流化床气化中试装置上考察了不同原料、当量比和水蒸气配比工况下的温度分布、燃气特性和稳定性等气化特性。结果表明:木屑、稻壳和2种颗粒燃料的气化气体体积分数范围为:H227.1%~30.4%、CO 29.7%~32.6%、CO225.3%~27.9%和CH44.9%~5.8%;使用木屑和稻壳为原料可比颗粒燃料获得较均匀的气化温度分布,增加当量比和水蒸气配比可使流化床温度分布更均匀;在气化炉密相区,随气化炉高度增加,H2和CO体积分数升高,CO2和O2体积分数降低;在稀相区气体组分含量随高度变化平缓;改变气化介质、当量比、水蒸气配比和二次风配比可显著影响气化气体焦油含量;木屑水分的提高会降低气化稳定性,稻壳气化过程中易出现炉底温度骤升现象,颗粒燃料气化过程中易导致密相区温差和压差持续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流化床 气化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兆瓦级波浪能装置能量俘获特性试验研究
8
作者 陈敏 盛松伟 +1 位作者 张亚群 王振鹏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8-253,共6页
简要介绍一种大型兆瓦级波浪能装置的设计组成和工作原理,该装置由半潜式浮体、波浪能俘获系统、能量转换系统、锚泊系统组成,采用鹰式吸波浮体和液压能量转换系统将不稳定的波浪能转换为稳定的电能。为研究大型兆瓦级波浪能装置的能量... 简要介绍一种大型兆瓦级波浪能装置的设计组成和工作原理,该装置由半潜式浮体、波浪能俘获系统、能量转换系统、锚泊系统组成,采用鹰式吸波浮体和液压能量转换系统将不稳定的波浪能转换为稳定的电能。为研究大型兆瓦级波浪能装置的能量俘获特性,在拖曳水池开展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装置的能量俘获效率大多在30%~50%之间,最大效率达到56.17%,可实现振荡浮子式波浪能的高效俘获。与侧向吸波相比,鹰式吸波浮体的正面吸波效果更好,其能量俘获效率提高约1.6倍。实海况运行中应将装置同侧5个吸波浮体布置为强浪向,使其正面迎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装置 兆瓦级 模型 能量俘获效率 规则波 水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频整流液压蓄能式波能装置功率跟踪控制方法
9
作者 高东照 王坤林 +3 位作者 盛松伟 叶寅 王振鹏 王文胜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0-705,共6页
针对液压蓄能式波能装置由于蓄能器的解耦作用无法最大功率跟踪,不可控整流模式液压发电机组频繁启停、功率不可控、无法自适应跟踪来波功率等问题,提出基于高频整流的功率跟踪控制方法。建立完整的液压蓄能发电系统以及压力负载数学模... 针对液压蓄能式波能装置由于蓄能器的解耦作用无法最大功率跟踪,不可控整流模式液压发电机组频繁启停、功率不可控、无法自适应跟踪来波功率等问题,提出基于高频整流的功率跟踪控制方法。建立完整的液压蓄能发电系统以及压力负载数学模型,通过高频整流器控制发电机转速,改善液压发电系统输出特性,实现液压发电机组在功率变化范围内自动跟踪来波功率。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液压发电机组马达输入流量能自动跟踪液压缸的输出流量,系统压力自动匹配来波功率。因此,功率跟踪控制方法可改善波能装置液压发电机组特性,减少启停,实现功率跟踪与自适应负载调节,有利于推进液压蓄能式波能装置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能装置 功率控制 流量 液压发电机组 功率跟踪 负载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HZSM5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费托合成催化性能
10
作者 刘世君 蒋倩 +4 位作者 陈晓丽 付娟 陈佩丽 莫家媚 苏秋成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29,共7页
通过费托合成从非石油资源中获取汽油的技术是发展含碳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该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针对目前费托催化剂存在的生物质合成气利用效率不高、C_(5)~C_(11)烃选择性有待提高的问题,构建了以Fe_(2)O_(3)为费托合成位、分... 通过费托合成从非石油资源中获取汽油的技术是发展含碳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该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针对目前费托催化剂存在的生物质合成气利用效率不高、C_(5)~C_(11)烃选择性有待提高的问题,构建了以Fe_(2)O_(3)为费托合成位、分级多孔分子筛为裂解位的双功能催化剂体系,通过一步耦合C_(5+)烃合成和C_(12+)烃裂解,实现C_(5)~C_(11)烃的高选择性合成。结果表明,引入分子筛的催化剂Fe_(2)O_(3)+HZSM5呈现出较无分子筛催化剂Fe_(2)O_(3)更优异的催化性能。催化剂Fe_(2)O_(3)+HZSM5-2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费托反应24 h的铁时间产率为42.3μmol·g^(-1)·s^(-1),C5+产物收率为3.74×10^(-3)g·g^(-1)·s^(-1)。C_(5+)选择性为63.6%,异构烷烃选择性为42.0%,CO转化率为7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双功能催化剂 液体燃料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草厌氧发酵产气性能与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毅 孔晓英 +3 位作者 李连华 孙永明 杨立贵 袁振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1-196,共6页
选取象草和杂交狼尾草等5种能源草为发酵原料,采用中温批式厌氧消化工艺,研究能源草发酵前后理化特性变化和发酵产气性能,并对累积产气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能源草的发酵产气性能与原料特性之间有较大的关系,其产气率与木质素... 选取象草和杂交狼尾草等5种能源草为发酵原料,采用中温批式厌氧消化工艺,研究能源草发酵前后理化特性变化和发酵产气性能,并对累积产气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能源草的发酵产气性能与原料特性之间有较大的关系,其产气率与木质素成负线性相关。杂交狼尾草由于刈割时生长时间较长,使得木质素质量分数(24.88%)较高,其产气性能较差,实际产甲烷率仅为理论产甲烷率的26.95%,而华南象草刈割时木质素质量分数(15.82%)较低,其产气性能较好,VS累积产气率为379.58 m L/g,VS产甲烷率为228.55 m L/g,生物燃气中甲烷体积分数为60.21%。对累积产气曲线拟合,发现采用修正Gompertz方程能较好模拟能源草发酵累积产气率的变化过程。该研究可对能源草的能源化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草 厌氧发酵 生物燃气 产气性能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部分氧化典型焦油组分混合物的转化特性
12
作者 杨岚梅 徐彬 +3 位作者 刘华财 杨文申 阴秀丽 吴创之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69-3878,共10页
以典型焦油组分甲苯与苯的混合物为模型化合物,于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上开展等离子体部分氧化焦油研究。考察O_(2)添加量、放电功率、焦油混合物组成对甲苯与苯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部分氧化可高效转化甲苯与苯的混合物... 以典型焦油组分甲苯与苯的混合物为模型化合物,于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上开展等离子体部分氧化焦油研究。考察O_(2)添加量、放电功率、焦油混合物组成对甲苯与苯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部分氧化可高效转化甲苯与苯的混合物,300℃下可取得最高100.0%的甲苯转化率和98.2%的苯转化率,相应的总能量效率达34.2g/kWh,产物中CO与CO_(2)选择性之和可达74.8%。提高O_(2)添加量与放电功率可提高甲苯与苯混合物的转化率,并促进气相产物生成。焦油混合物中甲苯与苯比例的变化对气相产物生成和甲苯脱除影响不大,但苯脱除率随其中苯比例的降低而下降。苯基和苄基自由基是甲苯和苯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可与分子碎片反应生成液相产物,与含氧活性物质反应生成气相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油 部分氧化 介质阻挡放电 低温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炭末与生物质混配成型颗粒的共热解特性与动力学分析
13
作者 张乃心 朱虹宇 +3 位作者 郎林 刘华财 阴秀丽 龚斌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8-689,共12页
通过掺混不同比例的兰炭末与中药渣原料制备生物质基兰炭型煤,实现兰炭末的高效低碳热转化利用。采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兰炭末与生物质在不同掺混比例和升温速率下的共热解特征,揭示兰炭末与中药渣共热解的协同促进效应。兰炭末和中药渣... 通过掺混不同比例的兰炭末与中药渣原料制备生物质基兰炭型煤,实现兰炭末的高效低碳热转化利用。采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兰炭末与生物质在不同掺混比例和升温速率下的共热解特征,揭示兰炭末与中药渣共热解的协同促进效应。兰炭末和中药渣的机械混配成型过程能部分解聚天然纤维素大分子的原生晶体结构,降低型煤样品的纤维素含量和结晶度,有利于降低其热解活化能。利用Starink等转化率法进行共热解动力学分析,计算热解反应活化能,并采用修正的反应机理函数Dn模型,结合主曲线法,获得反应级数n和指前因子A等动力学参数。研究发现,随着兰炭末占比的适度增加,共热解活化能有所降低,当中药渣与兰炭末混配比例为2∶1时,混配成型颗粒的热解活化能仅为162.2 kJ/mol,既大幅低于兰炭末原料的热解活化能(386.2 kJ/mol),也明显低于中药原料的热解活化能(174.9 kJ/mol);且在所有掺混比下,实验所得共热解活化能均小于理论计算值,表明兰炭末与中药渣共热解过程发生协同作用。当兰炭末占比≤50%时,升温速率对共热解协同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升温速率越高,共热解特征指数越大。最后,考察生物质基兰炭型煤的成型颗粒和热解半焦颗粒的抗压强度随兰炭末占比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制备生物质基兰炭型煤时中药渣与兰炭末的最佳掺混比为4∶1,其成型颗粒和热解半焦颗粒的强度最高,分别达到715.5和158.3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动力学 共热解 兰炭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井干热岩超临界发电系统工质优选
14
作者 孙斌 杜建国 +3 位作者 王令宝 卜宪标 龚宇烈 李华山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945-4953,共9页
U型井超临界循环发电技术是开发干热岩的重要途径,其中循环工质是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建立了U型井干热岩超临界发电系统模型,分析了7种制冷剂作为U型井超临界发电系统循环工质的应用潜力,研究了流体流量、垂直井深度、水... U型井超临界循环发电技术是开发干热岩的重要途径,其中循环工质是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建立了U型井干热岩超临界发电系统模型,分析了7种制冷剂作为U型井超临界发电系统循环工质的应用潜力,研究了流体流量、垂直井深度、水平井长度、地温梯度和岩石热导率对系统发电能力和经济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将所得结果与CO_(2)进行对比,旨在选择出理想的循环工质。选用的性能指标为年均发电量和平准化度电成本。结果表明,工况条件发生变化时,不同工质年均发电量的变化规律非常相似,平准化度电成本则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情况,7种备选流体中,R152a和R143a的性能表现优于CO_(2),R152a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具有更大的年均发电量和更小的平准化度电成本,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循环工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U型井 闭式地热系统 地热发电 循环工质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糖基单细胞蛋白饲料研究进展
15
作者 胥佳乐 张权 +4 位作者 苗长林 谭雪松 庄新姝 张金萍 许光文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54,共10页
单细胞蛋白(SCP),也称为菌体蛋白,富含营养成分,有很大潜力作为饲料替代来源以应对粮食短缺等挑战。通过对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SCP饲料的最新进展进行归纳,对以木质纤维素为基质产业化生产蛋白饲料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从蛋白饲料生产全流... 单细胞蛋白(SCP),也称为菌体蛋白,富含营养成分,有很大潜力作为饲料替代来源以应对粮食短缺等挑战。通过对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SCP饲料的最新进展进行归纳,对以木质纤维素为基质产业化生产蛋白饲料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从蛋白饲料生产全流程“预处理-酶解-发酵”过程逐一梳理,为未来蛋白饲料低成本、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生物炼制 糖平台 蛋白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Micro LED研究进展
16
作者 程旭东 陈祖康 +3 位作者 张针霖 朱艳青 徐刚 徐雪青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20,共14页
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显示器是由微米级半导体发光像元阵列所组成的新型显示技术,是显示技术与LED技术复合集成的综合性技术。与液晶显示器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相比,Micro LED具有对比度高、功耗低、寿命长、响应时间短等优点。然... 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显示器是由微米级半导体发光像元阵列所组成的新型显示技术,是显示技术与LED技术复合集成的综合性技术。与液晶显示器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相比,Micro LED具有对比度高、功耗低、寿命长、响应时间短等优点。然而,由于LED芯片尺寸缩小至20μm以下,导致其吸收截面减小,使得传统的荧光粉颜色转换技术无法提供足够的亮度和产量,以满足高分辨率显示的需求。而量子点材料凭借其高量子产率、宽色域、颜色可调等优点,有望成为代替荧光粉的最佳材料。结合了量子点颜色转换技术的Micro LED光电器件具有高亮度、高效率和宽色域的优势,在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许多学界和产业界的研究者对全彩显示的Micro LED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步实现了Micro LED的商业化。简要回顾了广泛应用于显示领域的量子点材料合成和优异性能的重要研究成果,然后以印刷技术、光刻技术、微流控技术、激光写入技术这四种效果突出的颜色转换层沉积工艺分类总结了基于量子点颜色转换技术Micro LED的全彩显示策略与性能优劣。最后,对基于量子点颜色转换层的Micro LED光电器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Micro LED 颜色转换层 全彩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波浪能发电滑翔机设计及其特性
17
作者 何腾 盛松伟 +3 位作者 丁伟伟 张亚群 王振鹏 陈敏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3-449,共7页
波浪滑翔机是一种依靠波浪提供前进动力、太阳能等提供观测电力的海上无人驾驶航行器。针对传统波浪滑翔机在阴雨和小浪等海洋环境下电力不足等缺点,研发了一种新型波浪能发电滑翔机,利用波浪能提供前进动力的同时进行发电,并将电能储... 波浪滑翔机是一种依靠波浪提供前进动力、太阳能等提供观测电力的海上无人驾驶航行器。针对传统波浪滑翔机在阴雨和小浪等海洋环境下电力不足等缺点,研发了一种新型波浪能发电滑翔机,利用波浪能提供前进动力的同时进行发电,并将电能储存后在较差环境时使用。介绍了新型波浪能滑翔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设计了小比例物理模型并开展模型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设计的新型波浪能发电滑翔机可在持续巡航的同时将波浪能转换为机械能做功。在设定的试验波况下,滑翔机最大输出功率为529.8 mW。在海洋工况下,随着波浪波高和周期的增大,能量转换系统做功功率逐渐增大,滑翔机前进速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试验结果初步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为后续试验、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翔机 波浪能 模型试验 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对深井换热器取热性能的影响:超长重力热管与同轴套管系统的比较研究
18
作者 李志斌 黄文博 +2 位作者 陈娟雯 郭剑 蒋方明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7-276,共10页
作为一种井下换热器,超长重力热管的采热性能与地下传热特性密切相关,而与之相关的大部分研究仅考虑岩层中的热传导且均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建立一个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地热资源中存在含水层并有渗流时超长重力热管的采热性能,对影响系... 作为一种井下换热器,超长重力热管的采热性能与地下传热特性密切相关,而与之相关的大部分研究仅考虑岩层中的热传导且均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建立一个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地热资源中存在含水层并有渗流时超长重力热管的采热性能,对影响系统的主要参数如地下水流速、含水层厚度以及含水层位置进行研究,并与同条件下同轴套管式井下换热器地热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地下存在含水层且有渗流时,大的渗流速度可为井下换热器壁面提供更高的温度边界,进而提高系统的采热率;含水层厚度的增大能够有效增加井下换热器的对流换热面积,从而提高井下换热器的采热性能;由于地温条件,含水层位置越靠近地底,井下换热器的采热性能越好;与同轴套管相比,在相同的地温条件下,超长重力热管具有更好的均温性能,采热率更高,且超长重力热管在运行过程中不消耗泵功,因此在地热能高效开采方面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重力热管 含水层 地下水渗流 井下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磷酸铁锂材料碳热还原固相再生方法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永珍 黎华玲 +1 位作者 宋文吉 冯自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33-140,共8页
采用热处理方法将回收的正极片除去黏结剂,同时将LiFePO_4氧化为Li_3Fe_2(PO_4)_3及Fe_2O_3并作为再生反应原料,分别以葡萄糖、一水合柠檬酸、聚乙二醇为还原剂,650℃高温反应16h、20h、24h碳热还原再生LiFePO_4。测试结果表明,3个还原... 采用热处理方法将回收的正极片除去黏结剂,同时将LiFePO_4氧化为Li_3Fe_2(PO_4)_3及Fe_2O_3并作为再生反应原料,分别以葡萄糖、一水合柠檬酸、聚乙二醇为还原剂,650℃高温反应16h、20h、24h碳热还原再生LiFePO_4。测试结果表明,3个还原剂体系均能获得再生LiFePO_4材料。以葡萄糖为还原剂,高温反应16h、20h、24h,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8.49mA·h/g、118.38mA·h/g、123.77mA·h/g;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8.40%、80.07%、72.56%。还原剂对再生材料性能影响显著,以葡萄糖为还原剂,再生材料的容量特性及循环性能均最优,一水合柠檬酸还原剂体系次之,聚乙二醇还原剂体系电化学性能最差。研究结果为大规模废旧LiFePO_4材料再生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电池 磷酸铁锂 回收 再生 碳热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状氢氧化物衍生复合氧载体的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国强 何方 +6 位作者 赵增立 赵伟娜 黄振 郑安庆 赵坤 冯宜鹏 李海滨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9-356,共8页
通过低饱和共沉淀法合成了类水滑石结构的层状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前驱体,经煅烧获得衍生Cu/Al/Zn、Cu/Al/Ni、Cu/Al/Ni/Zn高分散复合氧载体。采用XRD、XRF、H2-TPR、SEM及BET等分析手段对氧载体的结构及反应性能进... 通过低饱和共沉淀法合成了类水滑石结构的层状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前驱体,经煅烧获得衍生Cu/Al/Zn、Cu/Al/Ni、Cu/Al/Ni/Zn高分散复合氧载体。采用XRD、XRF、H2-TPR、SEM及BET等分析手段对氧载体的结构及反应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固定床反应器开展了氧载体与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三种前驱体都具有典型的水滑石特征衍射峰,且层板稳定。Cu/Al/Zn前驱体层间厚度为0.264 2 nm,Ni2+引入后,层间距减小。前驱体煅烧后形成的复合氧载体中元素含量与制备试剂基本一致。氧载体中Zn、Ni元素的引入可提升Cu O的反应活性,降低H2还原的反应温度,Zn元素与Cu具有更好的协同作用。Cu/Al/Ni/Zn氧载体在固定床化学链气化中具有较好的碳转化率和气体产率,其碳转化率为82.03%。反应后氧载体比表面积为5.995 m2/g,具有较好的可再生性与抗烧结性,是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反应较为理想的氧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氢氧化物 水滑石 化学链气化 氧载体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