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临水窑与介休窑白底彩绘工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胡彩虹
罗武干
王昌燧
孟耀虎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81,共11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资助(KZCX2-YW-Q1-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资助(10979075)
-
文摘
白底黑花装饰风格的瓷器,始终是陶瓷、科技界和陶瓷爱好者关注的热点。临水窑(磁州窑)与介休窑白底黑花风格的瓷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对于两窑产品的科技分析甚少,至于两者的对比研究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本工作利用岩相分析、SEM-EDS等方法分析了临水窑(磁州窑)、介休窑样品的瓷胎、化妆土及瓷釉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比较分析显示,两窑样品的瓷胎均为低硅高铝配方,且介休窑瓷胎中的Al2O3含量更高;两窑瓷胎粗糙,Fe2O3、TiO2含量较高,致使其呈浅黄色。瓷胎表面均施有化妆土,所不同的是,介休窑的瓷胎表面施有两层化妆土,其靠近釉的一层化妆土(h2),Fe2O3、TiO2含量极低,靠近胎的一层化妆土(h1),Fe2O3、TiO2含量较高;临水窑样品的瓷胎表面仅施一层化妆土,其Fe2O3、TiO2含量较低,但高于介休窑近釉层化妆土中的相应含量。介休窑瓷釉为典型的高钙釉,而临水窑则为典型的碱钙釉和钙碱釉。不难认识到,介休窑似在临水窑白底黑花及化妆土工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形成了成本低廉、技术先进的两层化妆土工艺,在当地原料较为粗糙的条件下,生产出质量较好的白底釉下彩绘瓷器。
-
关键词
临水窑
介休窑
SEM—EDS
白地黑花
化妆土
制作工艺
-
Keywords
Linshui kiln
Jiexiu kiln
SEM- EDS
White base with black paints porcelain
Mask clay
Production process
-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79.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