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3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年全球古脊椎动物新分类单元研究概况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浩瀚 朱敏 +1 位作者 施晓东 潘照晖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8-794,共7页
古脊椎动物多样性数据资源是研究地球历史以及深时生命演化的重要信息来源,古脊椎动物物种名录是研究古脊椎动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及时了解古脊椎动物分类单元数据的更新,可以实时掌握古脊椎动物多样性的研究热点,把握学科发展脉络。基... 古脊椎动物多样性数据资源是研究地球历史以及深时生命演化的重要信息来源,古脊椎动物物种名录是研究古脊椎动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及时了解古脊椎动物分类单元数据的更新,可以实时掌握古脊椎动物多样性的研究热点,把握学科发展脉络。基于“深骨”数据库,文章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5年古脊椎动物不同类群新分类单元的年变化特征、分布地、发表期刊以及主要贡献的机构进行了梳理。分析结果显示,近5年全球新增古脊椎动物分类单元2662个,涉及文献1946篇,在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后,古脊椎动物新分类单元和文章数量均呈下降趋势。近5年全球古脊椎动物新分类单元模式标本主要分布在古脊椎动物化石资源丰富、经济和科研实力较强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中国、新西兰、阿根廷和德国。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Cretaceous Research、Historical Biology、PeerJ和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等刊物是新分类单元发表的主要载刊,而贡献度最高的机构分别为中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阿根廷国家科学与技术研究理事会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单位,且各机构的研究合作十分密切。中国古脊椎动物分类学的研究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未来还应该继续加强古脊椎动物多样性基础数据积累,为探讨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脊椎动物 新分类单元 文献计量分析 2017-2021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西樵山40—50 ka B P地质遗迹与古人类活动新发现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照宇 黄慰文 +13 位作者 关燕萍 潘炳炎 侯亚梅 李保生 张俊岭 曾提 欧阳婷萍 李明坤 贺辰戋 丁盛昌 闫龑 彭莎莎 胡巧 吕惠萍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37-1747,共11页
1958—1999年,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一带发现了众多记录了史前人类活动的石器地点,石器中包括双肩石器和细石器。迄今为止,“西樵山遗址”被认定是4—7 ka B P的大型新石器时期采石场和加工场。2011—2022年,笔者经多次地质遗迹... 1958—1999年,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一带发现了众多记录了史前人类活动的石器地点,石器中包括双肩石器和细石器。迄今为止,“西樵山遗址”被认定是4—7 ka B P的大型新石器时期采石场和加工场。2011—2022年,笔者经多次地质遗迹和地质环境调查,在西樵山东南麓富贤村北面发现了良好的第四纪地层剖面。地质探槽剖面测量和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富贤地点存在2套原始沉积地层:上部为第四纪全新世沼泽相地层,AMS14C校正年龄为5052—5409 a B P;下部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冲积-洪积相地层,AMS14C校正年龄为38420—40502 a B P,OSL (光释光)年龄为41.977—43.796 ka B P;在晚更新世地层中发现2层含旧石器层,下部A1层主要石器类型有较大型刮削器、尖刃器、舌型刃器及小型石片工具,如各类刮削器、锯齿刃器、凹缺器、石刀、使用石片、石核等,包括带铤斧型小石刀;上部A2层明显出现更多石刀类型且常常附带修背和修铤工作,其中一件用于生产细小长石片的原始楔形石核引人关注。据平均沉积速率计算,下部A1石器层年龄为46.511—47.325 ka B P,上部A2石器层年龄为41.977—42.167 ka B P;距今大于5 ka的全新世沉积物中的石制品数量虽少,但器物类型仍具有明显继承性与发展性特点。本文的发现更新并延伸了西樵山国家地质公园和“西樵山文化”的内涵,首次突破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确切年代的晚更新世旧石器遗存的纪录,追踪到大约40—50 ka现代人在华南沿海的足迹,揭示了同期石器工业的面貌及其文化内涵的发展特征和演变。研究表明,在MIS3间冰段相对湿热时期以及MIS2相对干冷阶段,富贤地点的古人类面临环境变化的挑战而开启了新的生计模式,这对于揭示现代人对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的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50 ka B P 晚更新世地层 旧石器 富贤地点 西樵山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若尔盖、迭部志留纪和早泥盆世棘鱼类的首次报道──西秦岭志留纪和泥盆纪脊椎动物研究之一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念忠 王俊卿 +1 位作者 张国瑞 王世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8-281,共14页
记述了西秦岭若尔盖、迭部一带志留纪庙沟组(LateWenlockian)和羊路沟组(Pridolian)以及早泥盆世下普通沟组(Lochkovian)棘鱼亚细化石.这些化石被归属于5属7种,其中包含1新属3新种。在国内首次记述了Wenlockian棘鱼类化石和志... 记述了西秦岭若尔盖、迭部一带志留纪庙沟组(LateWenlockian)和羊路沟组(Pridolian)以及早泥盆世下普通沟组(Lochkovian)棘鱼亚细化石.这些化石被归属于5属7种,其中包含1新属3新种。在国内首次记述了Wenlockian棘鱼类化石和志留~泥盆系过渡带棘鱼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志留纪 早泥盆世 棘鱼类 微体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三叠世脊椎动物生物地层的高精度时间校准:铀-铅锆石法测定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群和永和鳄年代(英文) 被引量:9
4
作者 刘俊 Jahandar RAMEZANI +4 位作者 李录 尚庆华 徐光辉 汪衍胤 杨嘉声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4,共9页
四足动物组合带是全球陆相三叠系对比的有力手段,但是迄今为止中三叠世的四足动物组合尚没有可靠的时间框架。报道了5个采自二马营组和铜川组,与四足动物化石共同产出的火山凝灰岩样品的锆石化学剥蚀-热电离质谱法年龄。结果表明中国肯... 四足动物组合带是全球陆相三叠系对比的有力手段,但是迄今为止中三叠世的四足动物组合尚没有可靠的时间框架。报道了5个采自二马营组和铜川组,与四足动物化石共同产出的火山凝灰岩样品的锆石化学剥蚀-热电离质谱法年龄。结果表明中国肯氏兽动物群时代为安尼期晚期,而永和鳄的时代为拉丁期早期。通过生物地层对比,这一结果还为其他中三叠世的四足动物组合,如南非的犬颌兽带上部、俄罗斯的引鳄动物群以及新疆的克拉玛依组提供了准确的年龄。鄂尔多斯盆地下中三叠统界线应低于二马营组底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三叠世 二马营组 铜川组 中国肯氏兽动物群 永和鳄 铀一铅锆石法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活动与辽西四合屯脊椎动物集群死亡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郭正府 汪筱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7-125,共9页
近年来在辽西北票四合屯发现了大量的早期鸟类及“长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层,完美的化石形态表明本区发生过多次非正常生物集群死亡事件。化石层与火山凝灰岩层(或火山灰)密切共生在一起。本文选择了其中四个化石数量巨大的脊椎动... 近年来在辽西北票四合屯发现了大量的早期鸟类及“长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层,完美的化石形态表明本区发生过多次非正常生物集群死亡事件。化石层与火山凝灰岩层(或火山灰)密切共生在一起。本文选择了其中四个化石数量巨大的脊椎动物化石层,对其中凝灰岩(或火山灰)中的火山玻璃及斑晶矿物内原生岩浆包裹体的挥发分成分进行了电子探针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与世界相同成分的其它火山相比,本区火山喷出气体的含量较高;火山喷出的各种气体(HCl、HF、H2S、SO2、SO3和H2O蒸汽)的组成比例不同,对应着化石层内脊椎动物化石组合也存在差异。作者认为,火山喷出的气体及火山灰(尘)的综合气候效应是造成本区生物集群死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 集群死亡 硫酸气溶胶 臭氧层 四合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罗蜥类(bolosaurs)在中国上二叠统的发现──甘肃玉门晚二叠世脊椎动物群系列报道之一 被引量:8
6
作者 李锦玲 程政武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7-23,共7页
详细记述了发现于甘肃玉门大山口上二叠统波罗蜥类的新材料。依据其齿列特征──向前倾伏的弯钩状的门齿和横宽的具旁侧单一齿尖的颊齿,将其归入BelebeyvegrandisIvacbnenko1972.这是波罗蜥类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地层和古生... 详细记述了发现于甘肃玉门大山口上二叠统波罗蜥类的新材料。依据其齿列特征──向前倾伏的弯钩状的门齿和横宽的具旁侧单一齿尖的颊齿,将其归入BelebeyvegrandisIvacbnenko1972.这是波罗蜥类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地层和古生物地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玉门 晚二叠世 波罗晰科 爬行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对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的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杜湘珂 张法奎 +3 位作者 吕君昌 朱奇志 程希侃 罗德馨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开展古生物影像学研究的价值。方法:利用CT观察古脊椎动物头骨化石脑腔结构。结果:古脊椎动物头骨化石脑腔及颅骨之间存在密度差异,CT能够显示脑腔的大小、形态和位置。CT对化石的观察受化石的大小的限制,高分辨率CT扫描... 目的:探讨开展古生物影像学研究的价值。方法:利用CT观察古脊椎动物头骨化石脑腔结构。结果:古脊椎动物头骨化石脑腔及颅骨之间存在密度差异,CT能够显示脑腔的大小、形态和位置。CT对化石的观察受化石的大小的限制,高分辨率CT扫描明显优于常规CT。结论:CT能够观察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的内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化石 颅骨 古脊椎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始巨鳄类(兽孔目,下孔亚纲)在中国的首次发现──甘肃玉门晚二叠世脊椎动物群系列报道之四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锦玲 程政武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68-282,共15页
记述了始巨鳄亚目的一个新属新种祁连双列齿兽(Biseridensqilianicus)。标本产自甘肃玉门大山口上二叠统的西大沟组。Biseridens以中等大小的头骨,短的眶前区,粗大的顶骨结节和大的顶孔,形态独特的颊齿和双排齿列,有别于体型硕大... 记述了始巨鳄亚目的一个新属新种祁连双列齿兽(Biseridensqilianicus)。标本产自甘肃玉门大山口上二叠统的西大沟组。Biseridens以中等大小的头骨,短的眶前区,粗大的顶骨结节和大的顶孔,形态独特的颊齿和双排齿列,有别于体型硕大,肉食习性的Eotitanosuchus。动物群的分析表明,大山口低等四足类动物群与俄罗斯上二叠统卡赞阶Ⅱ带的脊椎动物组合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玉门 晚二叠世 始巨鳄亚目 兽孔目 下孔亚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甲鱼类(有颌脊椎动物干群)系统发育多样性的衰落与泥盆纪重大环境-生物事件耦合
9
作者 薛钦元 余逸伦 +2 位作者 潘照晖 朱幼安 朱敏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节甲鱼类是盾皮鱼类(具颌的有颌类干群)中多样性最高的类群,以占据较高营养级而著称,特别是在它们演化历史的后期。尽管节甲鱼类的化石记录相对完整,但以往对节甲鱼类多样性的研究主要基于统计每个地质历史阶段的分类单元数量(原始多样... 节甲鱼类是盾皮鱼类(具颌的有颌类干群)中多样性最高的类群,以占据较高营养级而著称,特别是在它们演化历史的后期。尽管节甲鱼类的化石记录相对完整,但以往对节甲鱼类多样性的研究主要基于统计每个地质历史阶段的分类单元数量(原始多样性),其结果与泥盆纪重大环境-生物事件耦合程度较差。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包括219个属、450个种的详尽的节甲鱼类数据集,并根据之前许多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将其中大部分属种整合置入一个人工超树中,以进行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幽灵支系的存在之后,节甲鱼类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变化曲线与原始多样性曲线截然不同。节甲鱼类系统发育多样性呈现出典型的早期爆发的模式,在早泥盆世(洛赫考夫期-布拉格期界线)达到峰值,随后伴随一系列事件发生下降。在前4个事件的附近,节甲鱼类的系统发育多样性都只经历微弱的下降,总体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在后3个事件,特别是弗拉期-法门期界线和泥盆纪-石炭纪界线两大事件发生时间附近发生急剧下降,并且直到该类群在泥盆纪末完全灭绝之前,都未出现恢复迹象。而节甲鱼类的原始多样性除了在弗拉期-法门期事件的时间出现下降,在所有其他事件中下降都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 盾皮鱼类 节甲鱼类 分类多样性 系统发育多样性 生物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通八达──国际古脊椎动物学电子邮递论坛述评
10
作者 董为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5-78,共4页
关键词 国际互联网 网上论谈 古脊椎动物学 网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复礼教授对古脊椎动物学的卓越贡献
11
作者 徐钦琦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5期66-71,共6页
在1927-1933年间,由中瑞两国合组的西北科学考查团在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合作科学考察中,地质学家袁复礼共发现了4个化石点,5个化石层位,以及10个古脊椎动物化石的新物种。这批材料中的绝大部分化石是由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钟... 在1927-1933年间,由中瑞两国合组的西北科学考查团在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合作科学考察中,地质学家袁复礼共发现了4个化石点,5个化石层位,以及10个古脊椎动物化石的新物种。这批材料中的绝大部分化石是由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钟健记述的。袁复礼对我国的古脊椎动物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复礼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 脊椎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古脊椎动物数据库综述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照晖 朱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4-443,共20页
近20万年来地球生物多样性及地球环境经历了多种多样的变化,尤其是过去11000年以来人类活动加剧了地球环境的恶化和物种的快速消亡,有部分学者提出人类正经历地质历史上的第六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古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融通,将现代生物... 近20万年来地球生物多样性及地球环境经历了多种多样的变化,尤其是过去11000年以来人类活动加剧了地球环境的恶化和物种的快速消亡,有部分学者提出人类正经历地质历史上的第六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古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融通,将现代生物多样性问题放进地质历史的框架中分析,是认识生物和环境协同演变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预估人类、生态系统以及地球环境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此,依赖于数据积累的一门新型学科:保育古生物学正在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化石数据资料的积累,并建立了多种门类和不同用途的数据库,如启动于1998年的PBDB(Paleobiology Database)等。这些优秀的数据库提供了高质量的在线免费服务,并已产出不少重要成果。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古脊椎动物学领域的相关数据库及数据驱动下的重要研究实例,希望借此为深时数字地球计划(Deep-time Digital Earth)整合和共享开源的古脊椎动物大数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脊椎动物学 数据库 大数据 保育古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项激活历史主体性的法人类学研究——以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合同拟立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抱朴 杜靖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67-74,112,共9页
20世纪以来,中国法律人类学先后经历了结构-功能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社区变迁论、文化实践论等若干研究范式的尝试与转换,但大多忽略了法律活动中行动者的主体性。而对于法学研究来说,往往只专注法律条文或契约条款的社会背景和语义... 20世纪以来,中国法律人类学先后经历了结构-功能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社区变迁论、文化实践论等若干研究范式的尝试与转换,但大多忽略了法律活动中行动者的主体性。而对于法学研究来说,往往只专注法律条文或契约条款的社会背景和语义学分析以及对权利和责任的追究,同样遗忘了法律活动中人这个行动的主体。法律场景中,人如何理解、如何思考、如何选择、如何行动、如何操弄、如何表演、并最终如何生成他所期乎的目标,是本项研究思考的终极目的。本研究通过选取互动-生成理论来展现法律活动中人的主体性和科学合同的确立,希望这个观察视角能引起法人类学界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互动-生成论 科学合同 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 法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椎动物潜穴化石研究简介
14
作者 周宏 孙元林 +1 位作者 刘建波 李茜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9-234,共6页
关键词 古脊椎动物 潜穴化石 潜穴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四合屯及周边地区义县组下部地层层序与脊椎动物化石层位 被引量:88
15
作者 汪筱林 王元青 +6 位作者 王原 徐星 唐治路 张福成 胡耀明 顾罡 郝兆林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1-101,96-101,共21页
辽西四合屯发掘和野外考察表明,四合屯及周边地区义县组下部地层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冲积相粉碎屑岩;第二段中基性火山熔岩;第三段滨一浅湖、半深湖二深湖相砂岩和页岩构成2个正旋回.其中第三段有上、下2个脊椎动物化石层位:尖山沟... 辽西四合屯发掘和野外考察表明,四合屯及周边地区义县组下部地层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冲积相粉碎屑岩;第二段中基性火山熔岩;第三段滨一浅湖、半深湖二深湖相砂岩和页岩构成2个正旋回.其中第三段有上、下2个脊椎动物化石层位:尖山沟上部脊椎动物化石层和四合屯下部脊椎动物化石层.在四合屯厚度gm的发掘剖面上肯定了10个含鱼层、1个含蛙层、3个含龟层、5个含恐龙层和5个含鸟层.四合屯以鸟类和爬行类为代表的化石群埋藏于厚度166cm,富集于厚度84cm的湖相页岩中,记录了佛罗一白垩纪界线附近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和脊椎动物集群死亡事件.孔子鸟和中华龙鸟不存在厚度14m的上下层位关系.湖相层凝灰岩和重力流事件沉积,反映盆地曾经为一水域宽阔、火山活动频繁的泛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四合屯 义县组 地层层序 脊椎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辽西四合屯脊椎动物生存时代:Ar-Ar年龄证据 被引量:46
16
作者 王松山 胡华光 +1 位作者 李佩贤 王元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63-668,共6页
辽西北票市四合屯及周边地区赋存长毛恐龙及早期鸟类化石的地层时代,存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多种观点。同样,同位素年龄数据亦存在很大差异。作者曾报道四合屯含脊椎动物化石层位的地层综合剖面第6层所夹YL31凝灰岩... 辽西北票市四合屯及周边地区赋存长毛恐龙及早期鸟类化石的地层时代,存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多种观点。同样,同位素年龄数据亦存在很大差异。作者曾报道四合屯含脊椎动物化石层位的地层综合剖面第6层所夹YL31凝灰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125.2±0.9 Ma,并指出四合屯脊椎动物生存时代属早白垩世。本文报道两组 Ar-Ar定年数据,作为这一观点的又一新的证据。YL29玄武安山岩的层位属综合地层剖面第2层下部,它的K-Ar年龄是129.0±2.6 Ma。此样品的Ar-Ar阶段加热实验给出一条平坦的年龄谱线,其坪年龄是128.2±0.8Ma,对应的39Ar析出量达90%以上;15个阶段的总气体年龄为128.4±1.4 Ma;相关性很好的Ar-Ar等时线给出的年龄是128.4±0.2 Ma。YL30辉绿岩侵入到综合地层剖面5-9层,其Ar-Ar年龄谱也呈平坦状,坪年龄是122.3±0.5 Ma,对应的39Ar析出量高达93%以上;12个阶段的总气体年龄为122.1±1.2 Ma;相关性很好的Ar-Ar等时线给出的年龄是121.8±1.3Ma。国际上关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界线年龄一直存有争议,其观点主要有135Ma和144Ma两种方案,中国年代学工作者倾向性135±5Ma。无论采用哪种方案,四合屯脊椎动物生存时代均属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合屯 脊椎动物 玄武安山岩 潜火山岩 AR-AR定年 早白垩世 氩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四合屯脊椎动物集群死亡事件:火山爆发的灾变记录 被引量:29
17
作者 汪筱林 王元青 +5 位作者 徐星 王原 张江永 张福成 金帆 顾罡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58-467,共10页
辽西北票以Confuciusornis-Sinosauropteryx-Zhangheotherium为代表的四合屯脊椎动物组合发现于义县组下部湖相沉积中,时代为早白垩世Barremian中期(J—K界线144 Ma)或Valanginian晚期(J—K界线136 Ma)。化石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辽西北票以Confuciusornis-Sinosauropteryx-Zhangheotherium为代表的四合屯脊椎动物组合发现于义县组下部湖相沉积中,时代为早白垩世Barremian中期(J—K界线144 Ma)或Valanginian晚期(J—K界线136 Ma)。化石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及无脊椎动物和被子植物,孔子鸟类群和具"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共生。野外发掘表明,化石完整地保存骨骼硬体及羽毛、食物、胃石、卵等软体及生理组织,确认多次非正常生物集群死亡事件。在四合屯发掘剖面上,含化石正常沉积的湖相页岩与火山喷发事件形成的沉凝灰岩互层,中酸性火山爆发形成的环境突变效应是导致脊椎动物集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四合屯脊椎动物组合 集群死亡事件 火山爆发 义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凌源及内蒙古宁城地区下白垩统义县组脊椎动物生物地层 被引量:58
18
作者 汪筱林 王元青 +6 位作者 张福成 张江永 周忠和 金帆 胡耀明 顾罡 张海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1-99,共19页
辽宁凌源及相邻内蒙古南部宁城地区义县组发现多个重要脊椎动物化石地点,通过岩 石地层、脊椎动物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地层对比,建立了该地区义县组地层层序。凌源一宁 城地区义县组有 2个脊椎动物化石层位:下部道虎沟层含 Lyc... 辽宁凌源及相邻内蒙古南部宁城地区义县组发现多个重要脊椎动物化石地点,通过岩 石地层、脊椎动物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地层对比,建立了该地区义县组地层层序。凌源一宁 城地区义县组有 2个脊椎动物化石层位:下部道虎沟层含 Lycopteraer Ichthyofauna, Psittacosaurus Fauna和Confuciusornis Avifauna等3个动物群,可以与北票尖山沟层的四合 屯脊椎动物化石群对比,层位相当于义县组一、三段;上部大王杖子(大新房子)层含 Lycoptera Ichthyofauna和Liaoxiornis Avifauna等2个动物群,为义县组中部沉积,在四合屯地 区缺失。冀北丰宁四岔口-森吉图地区义县组脊椎动物化石层对应于凌源大王杖子层;滦平 大北沟组为义县组最下部沉积,其上覆的大店子组相当于宁城道虎沟层和北票四合屯义县组 一、三段。热河群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发现3个连续的鸟类群;义县组下部Confuciusornis Avifauna、义县组中部Liaoxiornis Avifauna和九佛堂组Cathayornis-Chaoyangia Avifauna。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凌源 内蒙古宁城 下白垩统 脊椎动物生物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库区脊椎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的发现与意义 被引量:37
19
作者 黄学诗 郑绍华 +3 位作者 李超荣 张兆群 郭建崴 刘丽萍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8-234,共7页
1994年在丹江库区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既有白垩纪的爬行动物,也有老第三纪、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哺乳动物,对研究白垩纪以来该地区动物区系及生态环境的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现的旧石器地点52处(共获石制品603件),分属旧石器... 1994年在丹江库区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既有白垩纪的爬行动物,也有老第三纪、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哺乳动物,对研究白垩纪以来该地区动物区系及生态环境的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现的旧石器地点52处(共获石制品603件),分属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期。早期石器器型大,以锤击交互方式打片和锤击交互加工为主,第二步加工粗糙;中期石器趋向精细,手斧以砾石双面加工为其主要特点;晚期石器更加精细,第二步加工出现了压制技术。三个时期的石器工业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显示出明显的继承性,同时也显示出南北文化的过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动物 古脊椎动物 旧石器 丹江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田东雾云洞更新世脊椎动物群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耿娇 王頠 +3 位作者 莫进尤 黄志涛 田锋 黄慰文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51,共10页
发现于广西田东雾云洞之脊椎动物化石有9目24科44属种,根据动物群的组成分析并结合地貌特征判断,其时代为中更新世或晚更新世早期。根据动物习性分析,其生存的环境为热带-亚热带温暖湿润的环境。
关键词 广西田东雾云洞 中更新世 晚更新世早期 脊椎动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