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6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叶绿素浓度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
53
1
作者
赵辉
齐义泉
+1 位作者
王东晓
王文质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52,共8页
以南海海域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SeaWiFS卫星遥感叶绿素浓度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多年平均的南海叶绿素浓度的时空分布,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南海大部分海域叶绿素浓度普遍较高,春季大部分海域较低;南海各个海区的叶绿素月平均最低浓...
以南海海域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SeaWiFS卫星遥感叶绿素浓度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多年平均的南海叶绿素浓度的时空分布,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南海大部分海域叶绿素浓度普遍较高,春季大部分海域较低;南海各个海区的叶绿素月平均最低浓度基本出现在春季的4月或5月,而最高浓度出现的月份却有不同的特征,在中央海盆区出现在12月,在广东沿岸海区出现在7月,在越南东南部近岸海域在8月和12月有两个最高值;在吕宋海峡的西部区域,尽管叶绿素浓度的最高值也出现在12月,但是叶绿素浓度的最低值却出现在夏季的7月.在空间上近岸区域的叶绿素浓度明显高于中央海盆区,西部海域普遍高于东部海域.南海叶绿素浓度的这一时空分布特征与流场(如上升流等)、海面温度场和风场等的变化有关,也与陆源物质的输入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叶绿素浓度
SEAWIFS
上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夏季南海上层环流动力机制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蔡树群
苏纪兰
+1 位作者
甘子钧
刘秦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共7页
通过利用一个分区性的正压 -斜压衔接模式来探讨夏季南海的上层环流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结果表明 :夏季期间 ,由于风生环流的不稳定性促使在东沙群岛附近的气旋涡的强度及位置发生变化 ,并间接导致黑潮侵入南海北部的程度变化以及气旋涡...
通过利用一个分区性的正压 -斜压衔接模式来探讨夏季南海的上层环流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结果表明 :夏季期间 ,由于风生环流的不稳定性促使在东沙群岛附近的气旋涡的强度及位置发生变化 ,并间接导致黑潮侵入南海北部的程度变化以及气旋涡南侧的反气旋式环流、西沙群岛西南侧的气旋涡的强度和范围出现波动现象 ;在南海南部的北向西边界流由于离岸的西南季风所驱动在中南半岛中部沿岸脱离岸线往东北方向的流动 ,导致沿岸的水体大量流失而在沿岸形成一支南向补偿流并在西沙群岛西南侧诱生一气旋涡 ,而上述的离岸西边界流则作顺时针方向流动 ,从而在南海南部形成反气旋式大环流 ;在南沙海槽附近出现的局地气旋涡和万安滩附近的气旋涡分别受β效应、底形效应的作用而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式
南海
环流
季风
涡旋
波动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西北部夏季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
20
3
作者
赵辉
唐丹玲
王素芬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37,T0001,共8页
南海生态动力学过程复杂,尤其是夏季,在东南季风的影响下,南海西部的上升流、西北部东北向的离岸流对该海区乃至整个南海生态动力学过程都有重要的影响。根据1999—2003年的SeaW-iFS卫星遥感叶绿素a浓度数据,结合2004年在南海北部海洋...
南海生态动力学过程复杂,尤其是夏季,在东南季风的影响下,南海西部的上升流、西北部东北向的离岸流对该海区乃至整个南海生态动力学过程都有重要的影响。根据1999—2003年的SeaW-iFS卫星遥感叶绿素a浓度数据,结合2004年在南海北部海洋观测航次实测的叶绿素a浓度数据,分析了南海西北部夏季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同时根据海表温度、风场、海面高度等卫星遥感历史资料,探讨了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南海西北部夏季(6—8月)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有显著的空间变化:在西部半径达500km低温、强风的半圆形海域范围叶绿素a浓度较高(>0.15mg.m-3),其中位于越南金兰湾东北部有一叶绿素a浓度更高的激流形带(>0.2mg.m-3);而在南海东北部夏季(6—8月)叶绿素a浓度明显偏低(<0.12mg.m-3)。叶绿素a的这种空间分布特征同季风等海洋环境因素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对比实测叶绿素a浓度显示,遥感叶绿素a浓度同实测叶绿素a浓度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叶绿素A
SEAWIFS
上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北部孤立子内波生成条件的初步数值研究
被引量:
7
4
作者
蔡树群
龙小敏
黄企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9-124,共6页
1 南海北部孤立子内波简介 南海北部是一个孤立子内波活动频繁的海域,早在20世纪70年代,Fett等就从卫星图片中发现在东沙群岛附近存在着孤立子内波;近年来,在该海域又多次观测到孤立子内波的活动(图1);在1998年5~6月期间,中国科学院南...
1 南海北部孤立子内波简介 南海北部是一个孤立子内波活动频繁的海域,早在20世纪70年代,Fett等就从卫星图片中发现在东沙群岛附近存在着孤立子内波;近年来,在该海域又多次观测到孤立子内波的活动(图1);在1998年5~6月期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实验三号”科学考察船执行“南海季风实验”计划在南海北部东沙群岛以南进行定点观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孤立子内波
生成条件
数值模式
海洋动力学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赤道流分叉点及南海北部环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3
5
作者
何映晖
蔡树群
王盛安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3期74-84,共11页
介绍了北赤道流分叉点、南海北部环流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就黑潮对南海的影响所作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北赤道流分叉点的位置对于北赤道流系水体疏运变化及在黑潮和MC之间水体、热量、盐度输运的分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约...
介绍了北赤道流分叉点、南海北部环流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就黑潮对南海的影响所作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北赤道流分叉点的位置对于北赤道流系水体疏运变化及在黑潮和MC之间水体、热量、盐度输运的分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约在14.6°N上,分叉点位置随深度增加而北移。分叉点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在春、夏季向南移动,而在秋、冬季则向北移动。年际变化与ENSO现象相关紧密,在El Ni^no事件NEC分叉纬度处于最北端,在La Ni^no事件处于最南端。对于分叉点位置的定量化研究,仍然需要更多的观测结果进行研究。季风和黑潮是影响南海北部环流的两种主要因素。南海北部上层流场主要由广东沿岸流、黑潮入侵流套、东沙海流、南海暖流和吕宋海流组成。除海盆、次海盆尺度环流外,受季风、黑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南海表现出多涡结构。通过近些年的卫星观测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人们对南海中尺度涡的认识大大加深,但要想模拟出风应力形成涡的机制,还需要提高风场和模式的分辨率。由于观测资料的限制,对南海流场的垂直结构、以及春-秋季季风转相时期的流场结构等还研究得较少。吕宋海峡水交换是西太平洋对南海影响的主要途径。黑潮在吕宋海峡附近的形变一直是有争议的热点问题,目前对于黑潮入侵有3种观点:(1)认为黑潮经过吕宋海峡形成流套结构,并分离出中尺度涡影响南海流场、水团结构;(2)认为黑潮有一直接分支分离出来进入南海形成黑潮分支;(3)认为吕宋海峡水交换不属于以上两种情况,西太平洋对南海的水团输送另有机制。北赤道流分叉点在对黑潮的水体、热量、盐度输运的分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黑潮对南海北部环流的影响可能与NEC的分叉点位置有关,但目前对NEC的分叉点位置与南海北部环流相关性的研究甚少。最后提出了对未来加强该方面研究的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赤道流
南海环流
黑潮
分叉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估算海洋上混合层深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辉
王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3,共5页
上混合层深度是海洋上层热力结构特征的重要参数。结合南海南部海区一连续温盐深观测站的实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以海洋表层温度和风应力为输入,以温度差值判断方法计算所得上混合层深度为输出,采用BP神经网络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上混合层深度是海洋上层热力结构特征的重要参数。结合南海南部海区一连续温盐深观测站的实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以海洋表层温度和风应力为输入,以温度差值判断方法计算所得上混合层深度为输出,采用BP神经网络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2种方法进行训练,建立了南海南部海区的上混合层深度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实验显示,两种模型仿真结果与温度差值方法计算结果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58m、3.09m,线性相关分别达0.87、0.91,绝对误差分别为2.80m、2.37m,相对误差分别为9.40%、7.40%。这一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精度较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上混合层深度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上混合层深度
南海南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北部水体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的变化
被引量:
36
7
作者
王桂芬
曹文熙
+2 位作者
许大志
刘胜
张建林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0,共10页
在2004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中测定了51个站点的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ap*h(λ)。分析表明,ap*h的数值和光谱分布都有较大的变化,且在沿岸和外海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ap*h的变化主要受色素打包效应和色素成分的影响。外海水体微微型藻...
在2004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中测定了51个站点的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ap*h(λ)。分析表明,ap*h的数值和光谱分布都有较大的变化,且在沿岸和外海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ap*h的变化主要受色素打包效应和色素成分的影响。外海水体微微型藻类占绝对优势,而沿岸水体中微型藻类和大型藻类的比例相对增大,相应地色素打包效应增强,ap*h减小。外海水体的ap*h光谱分布随深度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且在上层水体的蓝红比较高,反映出辅助色素含量的相对变化对比吸收系数的影响。ap*h随叶绿素a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两者之间呈现出较好的幂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
叶绿素A
生物-光学模式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WWATCH模式模拟南海海浪场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
66
8
作者
齐义泉
朱伯承
+2 位作者
施平
毛庆文
范辰五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共9页
利用美国NOAA/NCEP环境模拟中心海洋模拟小组近年新开发的一个准业务化的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 Ⅲ(以下简称WWATCH),以每天4次的NOAA/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为输入,模拟了1996年的南海海域的海面风浪场,通过分析TOPEX/Poseidon(以下简称T...
利用美国NOAA/NCEP环境模拟中心海洋模拟小组近年新开发的一个准业务化的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 Ⅲ(以下简称WWATCH),以每天4次的NOAA/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为输入,模拟了1996年的南海海域的海面风浪场,通过分析TOPEX/Poseidon(以下简称T/P)高度计的上升和下降轨道在南海海域的交叉点位置处的风、浪观测资料与NCEP风场和WWATCH模式模拟的有效波高大小,可以看出,NCEP风场基本与T/P高度计的风速观测结果一致,相应的模式模拟的有效波高也基本与卫星高度计的有效波高观测结果相一致,但从空间上看,在计算区域中心附近海域的结果一致性较好,靠近计算边界附近海域的结果相对较差,但这种因边界而影响模拟结果的范围很有限;从时间上看,冬季风期间的结果一致性较好,而夏季风期间的结果偏小的趋势明显,并且这种偏小主要出现在夏季风期间的极小风速值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WATCH模式
南海
海浪场
高度计
风浪观测资料
有效波高
数值模拟
海洋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草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
21
9
作者
许战洲
黄良民
+1 位作者
黄小平
朱艾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94-2602,共9页
海草床是近岸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生物量和生产力。海草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变化除了受到光照、无机碳源、营养盐、温度、盐度、水动力条件、铁限制和污染物等非生物因素制约外,还受到附生藻类和动物摄食等生物因素影响。非生物因...
海草床是近岸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生物量和生产力。海草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变化除了受到光照、无机碳源、营养盐、温度、盐度、水动力条件、铁限制和污染物等非生物因素制约外,还受到附生藻类和动物摄食等生物因素影响。非生物因素一般有最适合海草生长的范围,生物因素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海草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基本处于由定性向定量过渡阶段,准确便捷的方法、现场多因子围隔实验、更大时空尺度上的对比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
生物量和生产力
影响因素
存在问题和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洋光学浮标的设计及应用试验
被引量:
13
10
作者
杨跃忠
孙兆华
+6 位作者
曹文熙
李彩
赵俊
周雯
卢桂新
柯天存
郭超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5-569,共5页
海洋光学浮标在水色遥感现场辐射定标和数据真实性检验、海洋科学观测、近海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采用子母浮标技术设计了海洋光学浮标系统,该系统可同步测量海面和海水近表层及真光层的光谱辐照度和光谱辐亮度分布、水...
海洋光学浮标在水色遥感现场辐射定标和数据真实性检验、海洋科学观测、近海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采用子母浮标技术设计了海洋光学浮标系统,该系统可同步测量海面和海水近表层及真光层的光谱辐照度和光谱辐亮度分布、水体光谱吸收/散射系数,以及风速风向等辅助参数。浮标利用GPS定位,采用低功耗的PC104嵌入式电脑作为控制核心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采用CDMA/GPRS无线网络与海事卫星两种方式实现数据和指令的实时传输。近海试验表明,设计的子母浮标能较好地满足水下光辐射测量对浮标姿态和稳性的要求,系统的数据采集和远程传输技术可靠,光学仪器防污染技术能确保光学浮标长期有效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光学浮标
光辐射测量
高光谱辐射计
防污染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啸波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
33
11
作者
姚远
蔡树群
王盛安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7-494,共8页
介绍海啸特点及主要分布状况,对比现在常用的海啸模拟数学模型,并分析数值模拟海啸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进展,最后提出对未来进行精确的海啸数值模拟研究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
海啸
长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波致应力对台风天气下南海上层海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9
12
作者
张志旭
齐义泉
+1 位作者
施平
王东晓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海洋环流模式POM,分别在考虑波致应力和不考虑波致应力的情况下对1998年台风Faith影响南海期间的海洋环流进行了模拟试验,并将模拟结果与浮标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在考虑波致应力情况下的模式结果无论在海...
利用海洋环流模式POM,分别在考虑波致应力和不考虑波致应力的情况下对1998年台风Faith影响南海期间的海洋环流进行了模拟试验,并将模拟结果与浮标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在考虑波致应力情况下的模式结果无论在海表面温度(SST)的最大降温还是台风引起的海流的近惯性波动等方面均与观测结果更为接近;相对于不考虑波致应力的模式结果,最低SST降低了1℃,达到了24.12℃,而最大表层流速增加了17cm.s-1,达到了1.74m.s-1,计算的1 000m以内的正压流速大约增加了32%,达到了16.2c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波致应力
数值模拟
海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扩散滤波的多尺度三维变分研究
被引量:
7
13
作者
李冬
王喜冬
+3 位作者
张学峰
吴新荣
李威
韩桂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71,共8页
将扩散方程引入三维变分分析,揭示了传统3D-VAR不能有效提取多尺度观测信息的根本原因,即观测导致的目标函数梯度在空间的不连续分布。将扩散滤波融入基于梯度的最优化算法,发展了基于扩散滤波的多尺度3D-VAR。海表面温度数据同化试验...
将扩散方程引入三维变分分析,揭示了传统3D-VAR不能有效提取多尺度观测信息的根本原因,即观测导致的目标函数梯度在空间的不连续分布。将扩散滤波融入基于梯度的最优化算法,发展了基于扩散滤波的多尺度3D-VAR。海表面温度数据同化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从长波至短波有效地提取多尺度的观测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变分
数据同化
各向异性
递归滤波
扩散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鱼类免疫促进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14
作者
姜因萍
吴后波
何毛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6-90,共5页
关键词
免疫促进剂
鱼类
免疫应答反应
扩散能力
嗜中性粒细胞
非特异性
吞噬作用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鱼用生物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15
作者
李涛
吴后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8-82,97,共6页
关键词
鱼用疫苗
生物工程
病毒性鱼病
20世纪40年代
免疫保护作用
水产养殖业
灭活疫苗
免疫原性
产气单胞菌
养殖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沙暖水形成的动力和热动力过程的初步数值研究
被引量:
1
16
作者
蔡树群
甘子钧
+2 位作者
李志伟
龙小敏
董丹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8-146,共9页
利用一个简化的上混合层垂直积分模式,对南海南部"南沙暖水"形成的动力和热动力过程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在春季,南沙暖水的形成主要来自海面净热通量的贡献,而通过热平流、苏禄海或巽它陆架以南的暖水进入的贡献甚小;...
利用一个简化的上混合层垂直积分模式,对南海南部"南沙暖水"形成的动力和热动力过程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在春季,南沙暖水的形成主要来自海面净热通量的贡献,而通过热平流、苏禄海或巽它陆架以南的暖水进入的贡献甚小;(2)在冬季,南沙群岛海区流场强度增大,热平流项的贡献大于或等于海面净热通量的贡献,海温的降低幅度也较其他深海区的要大。但由于该海区在此前的季节中初始温度场较高,因而使得该海区的海温仍保持较高的水平;(3)南沙暖水的形成和维持高温的机制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
南沙暖水
动力过程
热动力过程
数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下光辐射测量的阴影效应及其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
2
17
作者
吴廷芳
曹文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51,共10页
用后向Monte Carlo模拟方法计算多仪器水下光学系统测量水体向上辐亮度和辐照度时由测量系统阴影导致的误差,给出了这种误差与入射太阳光相对于仪器的水平方位角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测量船对测量的影响与入射太阳光天顶角之间的关系.提出...
用后向Monte Carlo模拟方法计算多仪器水下光学系统测量水体向上辐亮度和辐照度时由测量系统阴影导致的误差,给出了这种误差与入射太阳光相对于仪器的水平方位角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测量船对测量的影响与入射太阳光天顶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辐亮度仪器自阴影误差的多光谱校正方法,模拟结果表明校正后误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光辐射测量
阴影效应
校正方法
入射太阳光
水平方位角
辐亮度计
自阴影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水养殖真鲷最小弧菌外毒素的免疫学特性初步研究
18
作者
吴后波
苏晓波
潘金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5-540,共6页
按常规方法免疫健康家兔进行外毒素抗体的制备。将制备的兔抗血清与等体积的外毒素混合,37℃下作用1h后,观察毒素的溶血性及细胞毒性,取免疫前家兔血清(零号血清)作阴性对照,用毒素作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兔抗毒素血清能中和毒素,抑制毒...
按常规方法免疫健康家兔进行外毒素抗体的制备。将制备的兔抗血清与等体积的外毒素混合,37℃下作用1h后,观察毒素的溶血性及细胞毒性,取免疫前家兔血清(零号血清)作阴性对照,用毒素作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兔抗毒素血清能中和毒素,抑制毒素对人血细胞的溶血性及对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中和毒素的兔抗毒素血清最高稀释度为1∶256,毒素对照显示出溶血性及细胞毒性。毒素与一定浓度的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抗血清、霍乱肠毒素抗血清在37℃下分别作用1 h后,观察其溶血性及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这2种抗血清都不能中和毒素,毒素与这2种抗血清作用后,仍然保持其溶血性及细胞毒性。用浓度为0.2%的福尔马林对浓度为5mg/mL的外毒素进行灭活处理,得到的灭活疫苗为毒素苗。一定稀释度的毒素苗,在初次免疫真鲷2周后利用病原菌对免疫组及对照组的实验鱼进行人工攻毒感染,毒素苗的免疫保护率可达80%,强化免疫后,免疫保护率有所提高。注射免疫的免疫保护率比浸泡免疫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m-Pm外毒素
HEC毒素
霍乱肠毒素
毒素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沉积物沉积有机态Fe与Fe限制的分析
被引量:
1
19
作者
卢东伟
陈绍勇
+2 位作者
龙爱民
党爱翠
程远月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2-309,共8页
Fe限制的研究对于探讨全球CO2变化及解决"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海兼具开阔大洋和边缘海的特征,其古生产力的演变对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连续提取法对两个南海柱样沉积物中的Fe,Ba,Al等主要...
Fe限制的研究对于探讨全球CO2变化及解决"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海兼具开阔大洋和边缘海的特征,其古生产力的演变对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连续提取法对两个南海柱样沉积物中的Fe,Ba,Al等主要金属元素进行了形态分析,并将两个站位沉积物中沉积有机态Fe与Al/Ti比值、TOC、生源Ba等古生产力指标做进一步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残渣态为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而沉积有机态Fe与古生产力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了沉积有机态Fe与古生产力之间存在的关系,可能反映了所研究海域的海洋初级生产受到了Fe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产力
连续提取法
沉积有机态Fe
Fe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卫星高度计波高资料的同化试验分析
被引量:
15
20
作者
张志旭
齐义泉
+2 位作者
施平
李志伟
李毓湘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1-28,共8页
结合经验的台风风场模型和NCEP再分析资料构造了南海台风风场,并以此作为一个第三代海浪模式的输入模拟了1999年约克(York)台风经过南海时所产生的台风浪场.模拟结果显示,尽管文中构造的南海台风风场比较接近真实的风场,但模拟出的台风...
结合经验的台风风场模型和NCEP再分析资料构造了南海台风风场,并以此作为一个第三代海浪模式的输入模拟了1999年约克(York)台风经过南海时所产生的台风浪场.模拟结果显示,尽管文中构造的南海台风风场比较接近真实的风场,但模拟出的台风浪场相对于TOPEX/Poseidon高度计的观测波高仍有一定差异,因此进而采用了一种简单的最优插值同化方法,开展了波高资料的初步同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资料同化显著地改进了海浪模式的(后)预报精度,而这种改进在涌浪区更加显著,同化有效维持时间大约是4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高度计
同化试验
台风浪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叶绿素浓度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
53
1
作者
赵辉
齐义泉
王东晓
王文质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52,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KZCX3SW2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76004)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2AA639250).
文摘
以南海海域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SeaWiFS卫星遥感叶绿素浓度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多年平均的南海叶绿素浓度的时空分布,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南海大部分海域叶绿素浓度普遍较高,春季大部分海域较低;南海各个海区的叶绿素月平均最低浓度基本出现在春季的4月或5月,而最高浓度出现的月份却有不同的特征,在中央海盆区出现在12月,在广东沿岸海区出现在7月,在越南东南部近岸海域在8月和12月有两个最高值;在吕宋海峡的西部区域,尽管叶绿素浓度的最高值也出现在12月,但是叶绿素浓度的最低值却出现在夏季的7月.在空间上近岸区域的叶绿素浓度明显高于中央海盆区,西部海域普遍高于东部海域.南海叶绿素浓度的这一时空分布特征与流场(如上升流等)、海面温度场和风场等的变化有关,也与陆源物质的输入等关系密切.
关键词
南海
叶绿素浓度
SEAWIFS
上升流
Keywords
South China Sea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SeaWiFS
upwelling
分类号
P715.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季南海上层环流动力机制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
13
2
作者
蔡树群
苏纪兰
甘子钧
刘秦玉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实验室
国家
海洋
局第二
海洋研究所
青岛
海洋
大学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96 36 2 30 )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研究项目 (KZ95 1-B1- 40 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9990 4380 6 )
文摘
通过利用一个分区性的正压 -斜压衔接模式来探讨夏季南海的上层环流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结果表明 :夏季期间 ,由于风生环流的不稳定性促使在东沙群岛附近的气旋涡的强度及位置发生变化 ,并间接导致黑潮侵入南海北部的程度变化以及气旋涡南侧的反气旋式环流、西沙群岛西南侧的气旋涡的强度和范围出现波动现象 ;在南海南部的北向西边界流由于离岸的西南季风所驱动在中南半岛中部沿岸脱离岸线往东北方向的流动 ,导致沿岸的水体大量流失而在沿岸形成一支南向补偿流并在西沙群岛西南侧诱生一气旋涡 ,而上述的离岸西边界流则作顺时针方向流动 ,从而在南海南部形成反气旋式大环流 ;在南沙海槽附近出现的局地气旋涡和万安滩附近的气旋涡分别受β效应、底形效应的作用而形成 .
关键词
数值模式
南海
环流
季风
涡旋
波动
动力机制
Keywords
numerical model
South China Sea
circulation
monsoon
eddy
fluctuation
分类号
P73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22.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西北部夏季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
20
3
作者
赵辉
唐丹玲
王素芬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研究
生院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37,T0001,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227)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YBJH0403)
文摘
南海生态动力学过程复杂,尤其是夏季,在东南季风的影响下,南海西部的上升流、西北部东北向的离岸流对该海区乃至整个南海生态动力学过程都有重要的影响。根据1999—2003年的SeaW-iFS卫星遥感叶绿素a浓度数据,结合2004年在南海北部海洋观测航次实测的叶绿素a浓度数据,分析了南海西北部夏季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同时根据海表温度、风场、海面高度等卫星遥感历史资料,探讨了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南海西北部夏季(6—8月)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有显著的空间变化:在西部半径达500km低温、强风的半圆形海域范围叶绿素a浓度较高(>0.15mg.m-3),其中位于越南金兰湾东北部有一叶绿素a浓度更高的激流形带(>0.2mg.m-3);而在南海东北部夏季(6—8月)叶绿素a浓度明显偏低(<0.12mg.m-3)。叶绿素a的这种空间分布特征同季风等海洋环境因素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对比实测叶绿素a浓度显示,遥感叶绿素a浓度同实测叶绿素a浓度有很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南海
叶绿素A
SEAWIFS
上升流
Keywords
South China Sea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SeaWiFS
upwelling
分类号
P714.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孤立子内波生成条件的初步数值研究
被引量:
7
4
作者
蔡树群
龙小敏
黄企洲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南海
海洋研究所
led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9-12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0600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11271)
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文摘
1 南海北部孤立子内波简介 南海北部是一个孤立子内波活动频繁的海域,早在20世纪70年代,Fett等就从卫星图片中发现在东沙群岛附近存在着孤立子内波;近年来,在该海域又多次观测到孤立子内波的活动(图1);在1998年5~6月期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实验三号”科学考察船执行“南海季风实验”计划在南海北部东沙群岛以南进行定点观测时。
关键词
南海
孤立子内波
生成条件
数值模式
海洋动力学2
Keywords
internal soliton
numerical model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731.2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22.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赤道流分叉点及南海北部环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3
5
作者
何映晖
蔡树群
王盛安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南海
海洋研究所
led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研究
生院
出处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3期74-84,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Argo973课题(2007CB816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76009)
+1 种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B19B01)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资助项目(DYXM-115-02-4-02)
文摘
介绍了北赤道流分叉点、南海北部环流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就黑潮对南海的影响所作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北赤道流分叉点的位置对于北赤道流系水体疏运变化及在黑潮和MC之间水体、热量、盐度输运的分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约在14.6°N上,分叉点位置随深度增加而北移。分叉点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在春、夏季向南移动,而在秋、冬季则向北移动。年际变化与ENSO现象相关紧密,在El Ni^no事件NEC分叉纬度处于最北端,在La Ni^no事件处于最南端。对于分叉点位置的定量化研究,仍然需要更多的观测结果进行研究。季风和黑潮是影响南海北部环流的两种主要因素。南海北部上层流场主要由广东沿岸流、黑潮入侵流套、东沙海流、南海暖流和吕宋海流组成。除海盆、次海盆尺度环流外,受季风、黑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南海表现出多涡结构。通过近些年的卫星观测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人们对南海中尺度涡的认识大大加深,但要想模拟出风应力形成涡的机制,还需要提高风场和模式的分辨率。由于观测资料的限制,对南海流场的垂直结构、以及春-秋季季风转相时期的流场结构等还研究得较少。吕宋海峡水交换是西太平洋对南海影响的主要途径。黑潮在吕宋海峡附近的形变一直是有争议的热点问题,目前对于黑潮入侵有3种观点:(1)认为黑潮经过吕宋海峡形成流套结构,并分离出中尺度涡影响南海流场、水团结构;(2)认为黑潮有一直接分支分离出来进入南海形成黑潮分支;(3)认为吕宋海峡水交换不属于以上两种情况,西太平洋对南海的水团输送另有机制。北赤道流分叉点在对黑潮的水体、热量、盐度输运的分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黑潮对南海北部环流的影响可能与NEC的分叉点位置有关,但目前对NEC的分叉点位置与南海北部环流相关性的研究甚少。最后提出了对未来加强该方面研究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
北赤道流
南海环流
黑潮
分叉点
Keywords
North Equatorial Current
South China Sea circulation
Kuroshio
bifurcation
分类号
P731.2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估算海洋上混合层深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刘辉
王静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实验室
中山大学地理
科学
与规划
学院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3,共5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YW-201)
国家科技计划支撑项目(2006BAB19B01)
国家“973”计划项目(2006CB403604)
文摘
上混合层深度是海洋上层热力结构特征的重要参数。结合南海南部海区一连续温盐深观测站的实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以海洋表层温度和风应力为输入,以温度差值判断方法计算所得上混合层深度为输出,采用BP神经网络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2种方法进行训练,建立了南海南部海区的上混合层深度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实验显示,两种模型仿真结果与温度差值方法计算结果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58m、3.09m,线性相关分别达0.87、0.91,绝对误差分别为2.80m、2.37m,相对误差分别为9.40%、7.40%。这一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精度较高,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上混合层深度估算方法。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上混合层深度
南海南部海域
Keyword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upper mixed layer depths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7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水体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的变化
被引量:
36
7
作者
王桂芬
曹文熙
许大志
刘胜
张建林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实验室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601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领域前沿课题(LYQY200304)
文摘
在2004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中测定了51个站点的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ap*h(λ)。分析表明,ap*h的数值和光谱分布都有较大的变化,且在沿岸和外海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ap*h的变化主要受色素打包效应和色素成分的影响。外海水体微微型藻类占绝对优势,而沿岸水体中微型藻类和大型藻类的比例相对增大,相应地色素打包效应增强,ap*h减小。外海水体的ap*h光谱分布随深度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且在上层水体的蓝红比较高,反映出辅助色素含量的相对变化对比吸收系数的影响。ap*h随叶绿素a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两者之间呈现出较好的幂指数关系。
关键词
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
叶绿素A
生物-光学模式
南海北部
Keywords
specific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phytoplankton
chlorophyll a
bio-optical model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733.3 [天文地球—物理海洋学]
Q178.53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WWATCH模式模拟南海海浪场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
66
8
作者
齐义泉
朱伯承
施平
毛庆文
范辰五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实验室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KZCX2-20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903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6006)
文摘
利用美国NOAA/NCEP环境模拟中心海洋模拟小组近年新开发的一个准业务化的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 Ⅲ(以下简称WWATCH),以每天4次的NOAA/NCEP再分析风场资料为输入,模拟了1996年的南海海域的海面风浪场,通过分析TOPEX/Poseidon(以下简称T/P)高度计的上升和下降轨道在南海海域的交叉点位置处的风、浪观测资料与NCEP风场和WWATCH模式模拟的有效波高大小,可以看出,NCEP风场基本与T/P高度计的风速观测结果一致,相应的模式模拟的有效波高也基本与卫星高度计的有效波高观测结果相一致,但从空间上看,在计算区域中心附近海域的结果一致性较好,靠近计算边界附近海域的结果相对较差,但这种因边界而影响模拟结果的范围很有限;从时间上看,冬季风期间的结果一致性较好,而夏季风期间的结果偏小的趋势明显,并且这种偏小主要出现在夏季风期间的极小风速值附近。
关键词
WWATCH模式
南海
海浪场
高度计
风浪观测资料
有效波高
数值模拟
海洋动力学
Keywords
WWATCH model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
the South China Sea
TOPEX/Poseidon
分类号
P722.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1.2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草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
21
9
作者
许战洲
黄良民
黄小平
朱艾嘉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研究
生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94-2602,共9页
基金
联合国环境规划暑/全球环境基金(UNEP/GEF)资助项目(UNEP/GEF/SCS/Chi/MoU2)--扭转南中国海和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项目-中国海草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6052
U0633007)~~
文摘
海草床是近岸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生物量和生产力。海草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变化除了受到光照、无机碳源、营养盐、温度、盐度、水动力条件、铁限制和污染物等非生物因素制约外,还受到附生藻类和动物摄食等生物因素影响。非生物因素一般有最适合海草生长的范围,生物因素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海草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基本处于由定性向定量过渡阶段,准确便捷的方法、现场多因子围隔实验、更大时空尺度上的对比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海草
生物量和生产力
影响因素
存在问题和展望
Keywords
seagrass
primary production and biomass
influencing factors
prospects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光学浮标的设计及应用试验
被引量:
13
10
作者
杨跃忠
孙兆华
曹文熙
李彩
赵俊
周雯
卢桂新
柯天存
郭超英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南海
海洋研究所
led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研究
生院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5-569,共5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项目(2006AA09A310)
中国科学院装备项目(Y2005011)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X2-YW-215)资助
文摘
海洋光学浮标在水色遥感现场辐射定标和数据真实性检验、海洋科学观测、近海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采用子母浮标技术设计了海洋光学浮标系统,该系统可同步测量海面和海水近表层及真光层的光谱辐照度和光谱辐亮度分布、水体光谱吸收/散射系数,以及风速风向等辅助参数。浮标利用GPS定位,采用低功耗的PC104嵌入式电脑作为控制核心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采用CDMA/GPRS无线网络与海事卫星两种方式实现数据和指令的实时传输。近海试验表明,设计的子母浮标能较好地满足水下光辐射测量对浮标姿态和稳性的要求,系统的数据采集和远程传输技术可靠,光学仪器防污染技术能确保光学浮标长期有效地工作。
关键词
海洋光学浮标
光辐射测量
高光谱辐射计
防污染装置
Keywords
Marine optical buoy
Measurement of sunlight radiation
Hyperspectral spectrometer
Anti-biofouling devices
分类号
P733 [天文地球—物理海洋学]
O433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啸波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
33
11
作者
姚远
蔡树群
王盛安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南海
海洋研究所
led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7-49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北部陆架区和近岸海啸波观测及其传播规律研究(40576014)
广东科技计划项目--广东近岸海浪
风暴潮及海啸灾害的远程实时监测技术研究(2005D33201006)
文摘
介绍海啸特点及主要分布状况,对比现在常用的海啸模拟数学模型,并分析数值模拟海啸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进展,最后提出对未来进行精确的海啸数值模拟研究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
海啸
长波
数值模拟
Keywords
tsunami
long wave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731.2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波致应力对台风天气下南海上层海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
9
12
作者
张志旭
齐义泉
施平
王东晓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南海
海洋研究所
led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3-SW-22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6CB403604)
文摘
利用海洋环流模式POM,分别在考虑波致应力和不考虑波致应力的情况下对1998年台风Faith影响南海期间的海洋环流进行了模拟试验,并将模拟结果与浮标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在考虑波致应力情况下的模式结果无论在海表面温度(SST)的最大降温还是台风引起的海流的近惯性波动等方面均与观测结果更为接近;相对于不考虑波致应力的模式结果,最低SST降低了1℃,达到了24.12℃,而最大表层流速增加了17cm.s-1,达到了1.74m.s-1,计算的1 000m以内的正压流速大约增加了32%,达到了16.2cm.s-1。
关键词
南海
波致应力
数值模拟
海流
Keywords
South China Seal wave-induced stress
numerical simulation
current
分类号
P73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扩散滤波的多尺度三维变分研究
被引量:
7
13
作者
李冬
王喜冬
张学峰
吴新荣
李威
韩桂军
机构
国家
海洋
信息中心国家
海洋
局
海洋
环境信息保障技术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南海
海洋研究所
led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71,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2007CB816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6016、4103和40906016)联合资助
文摘
将扩散方程引入三维变分分析,揭示了传统3D-VAR不能有效提取多尺度观测信息的根本原因,即观测导致的目标函数梯度在空间的不连续分布。将扩散滤波融入基于梯度的最优化算法,发展了基于扩散滤波的多尺度3D-VAR。海表面温度数据同化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从长波至短波有效地提取多尺度的观测信息。
关键词
三维变分
数据同化
各向异性
递归滤波
扩散方程
Keywords
3D-VAR
data assimilation
anisotropic
recursive filter
diffusion equation
分类号
P731.2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鱼类免疫促进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14
作者
姜因萍
吴后波
何毛贤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实验室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6-9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1106)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3AA62205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KSCX2-1-04)
关键词
免疫促进剂
鱼类
免疫应答反应
扩散能力
嗜中性粒细胞
非特异性
吞噬作用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
分类号
Q959.4 [生物学—动物学]
S852.4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鱼用生物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15
作者
李涛
吴后波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实验室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8-82,97,共6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1AA62205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1106)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KSCX2-1-04)
关键词
鱼用疫苗
生物工程
病毒性鱼病
20世纪40年代
免疫保护作用
水产养殖业
灭活疫苗
免疫原性
产气单胞菌
养殖业发展
分类号
Q81 [生物学—生物工程]
S942.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沙暖水形成的动力和热动力过程的初步数值研究
被引量:
1
16
作者
蔡树群
甘子钧
李志伟
龙小敏
董丹鹏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南海
海洋研究所
led
重点
实验室
香港理工大学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8-146,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LYQY2003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南海南部流场季节性变化与中尺度波动特征的研究(40376003)
+1 种基金
全球海洋和南海局域熵及其时-空结构的研究(40276004)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综合调查课题(2001DIA50041)
文摘
利用一个简化的上混合层垂直积分模式,对南海南部"南沙暖水"形成的动力和热动力过程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1)在春季,南沙暖水的形成主要来自海面净热通量的贡献,而通过热平流、苏禄海或巽它陆架以南的暖水进入的贡献甚小;(2)在冬季,南沙群岛海区流场强度增大,热平流项的贡献大于或等于海面净热通量的贡献,海温的降低幅度也较其他深海区的要大。但由于该海区在此前的季节中初始温度场较高,因而使得该海区的海温仍保持较高的水平;(3)南沙暖水的形成和维持高温的机制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
关键词
南沙群岛
南沙暖水
动力过程
热动力过程
数值模式
Keywords
Nansha Islands
Nansha Warm Water
dynamic process
thermodynamic process
numerical model
分类号
P73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22.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下光辐射测量的阴影效应及其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
2
17
作者
吴廷芳
曹文熙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南海
海洋研究所
led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51,共10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818-05-01)
文摘
用后向Monte Carlo模拟方法计算多仪器水下光学系统测量水体向上辐亮度和辐照度时由测量系统阴影导致的误差,给出了这种误差与入射太阳光相对于仪器的水平方位角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测量船对测量的影响与入射太阳光天顶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辐亮度仪器自阴影误差的多光谱校正方法,模拟结果表明校正后误差小于5%.
关键词
水下光辐射测量
阴影效应
校正方法
入射太阳光
水平方位角
辐亮度计
自阴影误差
Keywords
shading effect
error correction
Monte Carlo modeling
Case 1 sea water
分类号
P733.3 [天文地球—物理海洋学]
P716.4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水养殖真鲷最小弧菌外毒素的免疫学特性初步研究
18
作者
吴后波
苏晓波
潘金培
机构
中国科学院
南海
海洋研究所
led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5-540,共6页
基金
"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3AA62205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1106)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KSCX2-1-04)
文摘
按常规方法免疫健康家兔进行外毒素抗体的制备。将制备的兔抗血清与等体积的外毒素混合,37℃下作用1h后,观察毒素的溶血性及细胞毒性,取免疫前家兔血清(零号血清)作阴性对照,用毒素作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兔抗毒素血清能中和毒素,抑制毒素对人血细胞的溶血性及对Vero细胞的细胞毒性,中和毒素的兔抗毒素血清最高稀释度为1∶256,毒素对照显示出溶血性及细胞毒性。毒素与一定浓度的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抗血清、霍乱肠毒素抗血清在37℃下分别作用1 h后,观察其溶血性及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这2种抗血清都不能中和毒素,毒素与这2种抗血清作用后,仍然保持其溶血性及细胞毒性。用浓度为0.2%的福尔马林对浓度为5mg/mL的外毒素进行灭活处理,得到的灭活疫苗为毒素苗。一定稀释度的毒素苗,在初次免疫真鲷2周后利用病原菌对免疫组及对照组的实验鱼进行人工攻毒感染,毒素苗的免疫保护率可达80%,强化免疫后,免疫保护率有所提高。注射免疫的免疫保护率比浸泡免疫的高。
关键词
Vm-Pm外毒素
HEC毒素
霍乱肠毒素
毒素苗
Keywords
Vm-Pm toxin
HEC toxin
Cholera enterotoxin
Toxid
分类号
S94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沉积物沉积有机态Fe与Fe限制的分析
被引量:
1
19
作者
卢东伟
陈绍勇
龙爱民
党爱翠
程远月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研究
生院
中国科学院
广州地球化学
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边缘海地质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2-30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6049)
大洋协会项目(DYXM115-02-1-08)
国家科技基础专项(2008FY110100)
文摘
Fe限制的研究对于探讨全球CO2变化及解决"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海兼具开阔大洋和边缘海的特征,其古生产力的演变对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连续提取法对两个南海柱样沉积物中的Fe,Ba,Al等主要金属元素进行了形态分析,并将两个站位沉积物中沉积有机态Fe与Al/Ti比值、TOC、生源Ba等古生产力指标做进一步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残渣态为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而沉积有机态Fe与古生产力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了沉积有机态Fe与古生产力之间存在的关系,可能反映了所研究海域的海洋初级生产受到了Fe限制。
关键词
古生产力
连续提取法
沉积有机态Fe
Fe限制
Keywords
paleo-production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organic matter phase of iron in sediment
iron-limitation
分类号
P736.2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卫星高度计波高资料的同化试验分析
被引量:
15
20
作者
张志旭
齐义泉
施平
李志伟
李毓湘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led实验室
香港理工大学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1-2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976006)
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资助项目(KZCX2-202)
广东省基金资助项目(990314).
文摘
结合经验的台风风场模型和NCEP再分析资料构造了南海台风风场,并以此作为一个第三代海浪模式的输入模拟了1999年约克(York)台风经过南海时所产生的台风浪场.模拟结果显示,尽管文中构造的南海台风风场比较接近真实的风场,但模拟出的台风浪场相对于TOPEX/Poseidon高度计的观测波高仍有一定差异,因此进而采用了一种简单的最优插值同化方法,开展了波高资料的初步同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资料同化显著地改进了海浪模式的(后)预报精度,而这种改进在涌浪区更加显著,同化有效维持时间大约是43h.
关键词
卫星高度计
同化试验
台风浪
数值模拟
Keywords
typhoon waves
numerical simulation
altimeter
assimilation
分类号
P731.3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叶绿素浓度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赵辉
齐义泉
王东晓
王文质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夏季南海上层环流动力机制的数值研究
蔡树群
苏纪兰
甘子钧
刘秦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海西北部夏季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响应
赵辉
唐丹玲
王素芬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南海北部孤立子内波生成条件的初步数值研究
蔡树群
龙小敏
黄企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北赤道流分叉点及南海北部环流的研究进展
何映晖
蔡树群
王盛安
《海洋学研究》
200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估算海洋上混合层深度的初步研究
刘辉
王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南海北部水体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的变化
王桂芬
曹文熙
许大志
刘胜
张建林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WWATCH模式模拟南海海浪场的结果分析
齐义泉
朱伯承
施平
毛庆文
范辰五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海草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
许战洲
黄良民
黄小平
朱艾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海洋光学浮标的设计及应用试验
杨跃忠
孙兆华
曹文熙
李彩
赵俊
周雯
卢桂新
柯天存
郭超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海啸波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姚远
蔡树群
王盛安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波致应力对台风天气下南海上层海流的影响分析
张志旭
齐义泉
施平
王东晓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基于扩散滤波的多尺度三维变分研究
李冬
王喜冬
张学峰
吴新荣
李威
韩桂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鱼类免疫促进剂研究进展
姜因萍
吴后波
何毛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鱼用生物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李涛
吴后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南沙暖水形成的动力和热动力过程的初步数值研究
蔡树群
甘子钧
李志伟
龙小敏
董丹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水下光辐射测量的阴影效应及其校正方法研究
吴廷芳
曹文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海水养殖真鲷最小弧菌外毒素的免疫学特性初步研究
吴后波
苏晓波
潘金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南海沉积物沉积有机态Fe与Fe限制的分析
卢东伟
陈绍勇
龙爱民
党爱翠
程远月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卫星高度计波高资料的同化试验分析
张志旭
齐义泉
施平
李志伟
李毓湘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