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夏季基础生物生产力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
作者 宋星宇 刘华雪 +3 位作者 黄良民 谭烨辉 柯志新 周林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409-6417,共9页
2008年夏季对南海北部不同海区的基础生物生产力(初级生产力及细菌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表层初级生产力(C)和真光层水柱初级生产力平均值(C)分别为(0.83±1.15)mg·m-·3h-1和(225.39±136.64)mg·m-·... 2008年夏季对南海北部不同海区的基础生物生产力(初级生产力及细菌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表层初级生产力(C)和真光层水柱初级生产力平均值(C)分别为(0.83±1.15)mg·m-·3h-1和(225.39±136.64)mg·m-·2d-1;表层细菌生产力(C)和真光层水柱细菌生产力平均值(C)分别为(0.14±0.19)mg·m-·3h-1和(128.14±74.86)mg·m-·2d-1。基础生产力的平面分布整体呈由近岸向深海降低的趋势,同时在西沙群岛邻近水域存在一个基础生物生产力的高值区。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温度、营养盐不是影响南海细菌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细菌生产力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及初级生产过程密切相关IBP:IPP比平均值为(67.55±37.13)%。与细菌生产力的分布规律不同,IBP:IPP比值在深海海域明显高于近岸水域,在吕宋海峡附近水域发现了IBP:IPP>100%的高比值区,说明异养细菌在南海寡营养海域碳循环体系中的重要生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细菌生产力 初级生产力 微食物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