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参养殖饲料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钟鸣 胡超群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8-64,共7页
海参多属沉积摄食食性,选择性摄食海泥、细菌、原生动物、硅藻和动植物碎屑等有机物含量高的颗粒和沉积物。海参养殖中饲料原料研究与应用,关系到其养殖产业的发展前景。文章从诱食性、消化率、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四个方面对海参养殖饲料... 海参多属沉积摄食食性,选择性摄食海泥、细菌、原生动物、硅藻和动植物碎屑等有机物含量高的颗粒和沉积物。海参养殖中饲料原料研究与应用,关系到其养殖产业的发展前景。文章从诱食性、消化率、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四个方面对海参养殖饲料学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饲料原料 消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对马氏珠母贝卵体外促熟的影响及5-HT受体的细胞学定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琦 何毛贤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94,101,共7页
研究了5-羟色胺(5-HT)对马氏珠母贝解剖获得卵母细胞的促熟作用及5-HT受体(5-HTpf)在其性腺中的分布情况。通过体外浸泡的方法处理马氏珠母贝卵母细胞使其成熟,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5-HT可显著促使马氏珠母贝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并使已经... 研究了5-羟色胺(5-HT)对马氏珠母贝解剖获得卵母细胞的促熟作用及5-HT受体(5-HTpf)在其性腺中的分布情况。通过体外浸泡的方法处理马氏珠母贝卵母细胞使其成熟,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5-HT可显著促使马氏珠母贝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并使已经发生生发泡破裂的卵母细胞进一步成熟,同时可诱导5-HT受体基因的表达。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5-HT受体在马氏珠母贝性腺中的分布的研究结果揭示,卵巢中次级卵母细胞和卵细胞均存在5-HT受体,有阳性信号出现;精巢中仅滤泡壁及精母细胞中有少量表达。以上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的卵母细胞不仅能产生5-HT并且可表达5-HT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5-HT 5-HTpf 卵体外成熟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S rDNA条形码技术的珊瑚礁区塔形马蹄螺(Tectus pyramis)食性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天成 胡思敏 +2 位作者 林先智 刘胜 黄晖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9-107,共9页
塔形马蹄螺(Tectuspyramis)是一种暖水性较强的海洋贝类,也是一种重要的礁栖生物,研究其自然环境中的食物组成对于认识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缺少直接的食物组成信息,对其食性和生态功能定位尚不明确。本研究于2017年春季在南... 塔形马蹄螺(Tectuspyramis)是一种暖水性较强的海洋贝类,也是一种重要的礁栖生物,研究其自然环境中的食物组成对于认识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缺少直接的食物组成信息,对其食性和生态功能定位尚不明确。本研究于2017年春季在南沙珊瑚礁区采集了塔形马蹄螺样品,以18S rDNA可变区(V4)序列为靶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其现场食物组成。共测得41个OTU,分属11个门类,包括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丝足虫门(Cercozoa)、刺胞动物门(Cnidaria)、Stramenopiles(不等鞭毛类)、网粘菌门(Labyrinthulomycota)、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多孔动物门(Porifera)、甲藻门(Pyrrophyta)、捕虫霉亚门(Zoopagomycota)。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塔形马蹄螺消化道中存在大量沉积物碎屑,其中有孔虫、真菌、后生动物是最重要的类群,占食物序列组成的99.76%,它们主要存在于海洋沉积物、有机碎屑和礁石表生藻类基质(Epilithic algal matrix, EAM)中。研究结果揭示了塔形马蹄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EAM中的小型生物和碎屑以及珊瑚礁石上的有害生物,推测塔形马蹄螺属于沉积物碎屑食性生物,可能在清除珊瑚表面藻类基质、促进珊瑚幼体附着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于维护珊瑚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形马蹄螺(Tectus pyramis) 食性 DNA条形码 生态功能 珊瑚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eSNP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文 李琴 +1 位作者 林坚士 何毛贤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5,共8页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目前已知抑制肌肉生长最强效的分化因子,具有负向调控肌肉生长、发育的作用,它与生长之间的这种单向作用关系,使其在养殖生物遗传改良上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文以马氏珠母贝MSTN基因21个e SNP位...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目前已知抑制肌肉生长最强效的分化因子,具有负向调控肌肉生长、发育的作用,它与生长之间的这种单向作用关系,使其在养殖生物遗传改良上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文以马氏珠母贝MSTN基因21个e SNP位点作为候选SNP位点,对106只马氏珠母贝进行基因分型并与8个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SNP最小等位基因频率的范围为0.028 3~0.490 4,多态信息含量(PIC)的范围为0.093 6~0.375 0,观测杂合度(Ho)及期望杂合度(He)的范围分别为0.028 3~1.000 0及0.098 9~0.502 7。2个SNP位点与生长性状显著关联:g.3154 A〉G位点的GG型个体的壳高、壳长、总重、壳重、软体部重和闭壳肌重显著大于AG型个体(P〈0.05);g.4379A〉G位点GG型个体的壳高、壳长、铰合线长、总重、软体部重和闭壳肌重显著大于AG型个体(P〈0.05)。g.3154 A〉G位点和g.4379A〉G位点间无显著交互作用。这2个SNP可作为潜在的马氏珠母贝基因型选择育种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生长性状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SNP标记开发及家系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耀国 刘文广 +1 位作者 林坚士 何毛贤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2,共7页
利用13个源自转录组序列的SNP标记对3个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家系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家系1#、3#、6#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07 8、0.318 9和0.382 7;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342 2、0.341 0和0.3... 利用13个源自转录组序列的SNP标记对3个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家系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家系1#、3#、6#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07 8、0.318 9和0.382 7;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342 2、0.341 0和0.394 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243 5、0.247 9和0.297 7。结果表明,3个马氏珠母贝家系具低度或中度遗传多态性,为马氏珠母贝内SNP应用于遗传多态性分析等提供了基础。利用SNP标记对3个家系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半同胞家系1#和3#在家系及个体聚类中均先聚在一起,然后再与亲缘关系较远的家系6#聚在一起。新开发的SNP标记能较准确地对家系及个体进行聚类,为SNP标记应用于马氏珠母贝遗传关系分析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SNP 遗传多态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和摄食对虹鳟脂肪酸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骋跃 周演根 +2 位作者 孙大江 高勤峰 董双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71,共9页
通过分析低温和摄食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脂肪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其低温适应机制,为虹鳟的成功越冬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实验设定了正常温度摄食组(NF)、正常温度不摄食组(NU)、低温摄食组(CF)和低温不摄食组(C... 通过分析低温和摄食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脂肪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其低温适应机制,为虹鳟的成功越冬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实验设定了正常温度摄食组(NF)、正常温度不摄食组(NU)、低温摄食组(CF)和低温不摄食组(CU)4个实验处理,分别测定了虹鳟肝脏和肌肉在1、3、5、7和14d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enzyme A desaturase,SCD)、Δ6-去饱和酶(Δ6fatty acid desaturase,Δ6Fad)和延长酶2(Elongation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like 2,Elovel2)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实验表明:摄食显著影响虹鳟肝脏对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在营养供给充足的情况下,主要通过脱酰和重酰化作用(替代作用)来满足机体对单一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需求;在营养供给不足时,可以通过相关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合成MUFA和PUFA。虹鳟肌肉中有大量脂肪沉积,因而短时间的不摄食对其影响较小。当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时,SCD、Δ6Fad和Elovel2三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上升,表明虹鳟为了适应低温,生物膜磷脂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上升,虹鳟肝脏和肌肉中MUFA和PUFA生物合成量增加。此外,虹鳟肝脏SCD mRNA的表达量在CF组较低,这可能是因为摄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MUFA。虹鳟在正常营养条件下,大约在5~7d可适应低温;在长时间的饥饿和低温胁迫下,虹鳟机体内的脂肪酸生物合成会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温度 摄食 肌肉 肝脏 SCD Δ6Fad Elove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