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RC/INFO的企业级GIS的实现研究──以南京市房产测绘系统研究与实现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朝 戴锦芳 +2 位作者 冯学智 刘正军 陈奇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2000年第10期22-24,共3页
企业级GIS是GIS技术和应用走入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介绍了一个基于ARC/INFO和ORACLE的南京市房产测绘系统设计与实现,深入探讨了其中若干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房产测绘系统的一个企业级GIS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企业级GIS 房产测绘系统 ARC/INF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生态沟与湿地削减农田排水污染物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霍轶珍 曾祥 +3 位作者 郭富强 陈辉辉 胡振 徐红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47,共8页
为探索农田排水污染物治理模式,基于河套灌区生态排水沟-人工湿地系统示范建设项目,于2023年7—9月份开展生态排水沟、人工湿地、生态排水沟-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对农田排水污染物拦截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主要测定总氮(TN)浓度、总磷(TP)... 为探索农田排水污染物治理模式,基于河套灌区生态排水沟-人工湿地系统示范建设项目,于2023年7—9月份开展生态排水沟、人工湿地、生态排水沟-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对农田排水污染物拦截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主要测定总氮(TN)浓度、总磷(TP)浓度等水质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模式的生态排水沟和人工湿地对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采用斜茎黄芪、黄花草木犀、紫花苜蓿、生物球基质和生物片基质处理的生态排水沟对TN和TP的消减效率分别为21.09%和23.84%、12.06%和26.67%、20.08%和34.15%、23.65%和20.56%、19.92%和25.83%;挺水植物区对TN和TP的消减效率分别为24.28%和17.89%,沉水植物区对TN和TP的消减效率分别为10.21%,其中紫花苜蓿处理模式与生物球基质处理模式的生态排水沟分别对TP和TN去除效果较好,挺水植物区和沉水植物区分别对TP和TN去除效果较好。生态排水沟-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对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37.55%和11.47%,能够较好实现对污染物的逐级拦截吸附净化,进而对氮磷污染物具有明显的去除净化效果,有利于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排水沟 人工湿地 污染物 净化效果 河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项长兴 董雅文 +2 位作者 钱君龙 黄景苏 朱育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19-322,共4页
应用模糊数学隶属度法对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的土壤中Cu、Mn、Pb和Zn4种主要重金属进行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大部分土壤未受4种金属元素的污染,但露采矿区及选矿厂附近土壤污染严重,面积约占调查区的3.7%。作者还提出了几... 应用模糊数学隶属度法对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的土壤中Cu、Mn、Pb和Zn4种主要重金属进行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大部分土壤未受4种金属元素的污染,但露采矿区及选矿厂附近土壤污染严重,面积约占调查区的3.7%。作者还提出了几点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环境质量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不同污染区域荇菜叶的比较解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小峰 陈开宁 +1 位作者 张守栋 王庆亚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8-41,共4页
观察了太湖3个不同污染区域内荇菜〔Nymphoidespeltatum(Gmel.)O.Kuntze〕叶的形态和结构。结果表明:污染重的贡湖地区荇菜叶片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基本不分化,薄壁细胞发达,细胞间隙小;苏州东太湖和西太湖2个污染较轻的采集点,荇菜叶... 观察了太湖3个不同污染区域内荇菜〔Nymphoidespeltatum(Gmel.)O.Kuntze〕叶的形态和结构。结果表明:污染重的贡湖地区荇菜叶片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基本不分化,薄壁细胞发达,细胞间隙小;苏州东太湖和西太湖2个污染较轻的采集点,荇菜叶片的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明显分化,细胞间隙组织发达;3个地点叶片的维管组织逐渐退化。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贡湖地区荇菜叶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等解剖参数与其他2个样点差异显著。而苏州东太湖与西太湖两个区域叶片解剖参数之间,除海绵组织厚度和下表皮厚度有差异外,其他参数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区域 解剖研究 菜叶 海绵组织 栅栏组织 细胞间隙 薄壁细胞 维管组织 叶片厚度 测量数据 差异显著 叶片解剖 表皮厚度 东太湖 荇菜 分析表 分化 贡湖 苏州 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漫滩沉积体系对洪水事件的指示——以修河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连丽聪 凌超豪 +5 位作者 李晓峰 曹向明 毛端谦 万智巍 贾玉连 牛文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42,共8页
河漫滩是洪水漫溢过自然堤而在河流两岸水流流速降低的地貌环境下所塑造的河流地貌单元,是洪水过程所形成的独特沉积体系,蕴含着大量的河流水文信息,但由于河流侧向摆动、河漫滩沉积速度较快等原因,造成河漫滩沉积环境变化较快,河漫滩... 河漫滩是洪水漫溢过自然堤而在河流两岸水流流速降低的地貌环境下所塑造的河流地貌单元,是洪水过程所形成的独特沉积体系,蕴含着大量的河流水文信息,但由于河流侧向摆动、河漫滩沉积速度较快等原因,造成河漫滩沉积环境变化较快,河漫滩沉积体系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鄱阳湖修河下游永修三角乡修河右岸的近现代河漫滩沉积序列为例,基于^(137)Cs比活度测试和事件性沉积建立时间标尺,依据粒度组份等指标,结合气象和水文观测数据,探究了器测以来河漫滩沉积体系对洪水事件的记录及记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较大洪水期间水动力不稳定、粒度较粗、分选差(或者好)、粒度跨度宽;该剖面揭示了1953年来16次较大洪水年份的14次,检出率高;平均粒径(μm)和SS(分选系数×粒径跨度)等指标对洪水事件的检出最好。这样揭示出来的洪水,可称为异常洪水,有别于基于滞水沉积所反演的极端洪水事件。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拓宽古洪水的研究内容与研究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河 异常洪水 河漫滩沉积 水文记录 粒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对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辉 谢贻发 +2 位作者 张修峰 钟萍 刘正文 《生态科学》 CSCD 2008年第6期494-498,共5页
鱼类是影响水库等水质的重要因素,以我国南方主要养殖鱼类之一的罗非鱼为对象,通过广东大镜山水库原位围隔实验,研究了鱼类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罗非鱼围隔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分别升高了42%,129%和347%。罗非鱼的... 鱼类是影响水库等水质的重要因素,以我国南方主要养殖鱼类之一的罗非鱼为对象,通过广东大镜山水库原位围隔实验,研究了鱼类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罗非鱼围隔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分别升高了42%,129%和347%。罗非鱼的排泄增加了水体营养负荷,为浮游植物生长提供大量的营养盐,引起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罗非鱼通过营养盐释放所产生的上行效应明显大于由其牧食导致的下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水质 围隔 大镜山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临夏盆地8~6MaBP的构造变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先海 方小敏 付开道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共5页
甘肃临夏盆地毛沟剖面上半部高精密度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该剖面磁极性年龄为4.34-13.07 MaBP,其中东乡组、柳树组与何王家组的年龄分别为13.07-7.8 Ma,7.8-6.4 Ma和6.40-4.34 MaBP.该测年结果与文献[1]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临... 甘肃临夏盆地毛沟剖面上半部高精密度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该剖面磁极性年龄为4.34-13.07 MaBP,其中东乡组、柳树组与何王家组的年龄分别为13.07-7.8 Ma,7.8-6.4 Ma和6.40-4.34 MaBP.该测年结果与文献[1]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临夏盆地6.40-6.16 MaBP湖泊沉积环境突变,8 MaBP左右毛沟剖面地层磁偏角发生明显偏转,盆地中王家山剖面银川沟背斜大约在6 MaBP左右发生倾斜与变形,这表明临夏盆地8-6 MaBP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盆地毛沟剖面 磁性地层 极性年龄 构造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及其风险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燕 李恒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40,共4页
以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城市化进程快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85,2000年TM/ETM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分析15 a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长周期水文分析模型L-THIA,基于流域各气象站1971—2000年共30 a的日序列降水数据,计算1985,2000年这... 以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城市化进程快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85,2000年TM/ETM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分析15 a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长周期水文分析模型L-THIA,基于流域各气象站1971—2000年共30 a的日序列降水数据,计算1985,2000年这2个时段土地利用特征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城镇扩展。全流域城镇扩展导致年平均地表径流增加1.14×10~8m^3,约为总径流量的2.9%。土地利用空间差异导致苏锡常区和浦东浦西区,分别增加了6.01%和3.91%。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沪—苏锡常城市带,1985—2000年间城镇面积增加635.2 km^2,相应径流量增长6.5%。基于单元格网城市化水文效应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低、中、高风险区面积分别占评价区面积的37.5%,50%和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水文效应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科技资源的比较优势及开发政策 被引量:1
9
作者 崔大树 汪劲松 《江苏经济探讨》 1999年第9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江苏 科技资源 比较优势 资源开发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乐藻对草鱼圈养区环境的影响
10
作者 陈开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93-98,共6页
通过人工围隔内伊乐藻种植区、无草区和围隔外湖区对照点的水质,底质定期观测,研究了伊乐藻对围栏养鱼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围栏养鱼残饲和排泄物增加了水中N、P和COD含量,使DO与pH值降低,但伊乐藻对N的净化能力较强,使种植区TN和IO... 通过人工围隔内伊乐藻种植区、无草区和围隔外湖区对照点的水质,底质定期观测,研究了伊乐藻对围栏养鱼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围栏养鱼残饲和排泄物增加了水中N、P和COD含量,使DO与pH值降低,但伊乐藻对N的净化能力较强,使种植区TN和ION比无草区低14.5%和33.1%;(2)围栏养鱼对底泥的影响,无草区无明显变化,伊乐藻种植区养鱼前期N、P、C含量均低于本底值,养鱼后期有明显的增加趋势;(3)据N、P投入、输出计算,输出和迁移至伊乐藻与鱼体的大于投入的,计算表明,在伊乐藻生长旺季,养鱼与种植面积之比为1:3.58时,不会增加水中N、P含量。(4)养殖水体稀释扩散试验结果,在有草水体中围栏养殖水体对环境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乐藻 草鱼圈养 复合生态系统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附着基对养殖水体磷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向科 谢贻发 +2 位作者 张修锋 钟萍 刘正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639-5640,5646,共3页
[目的]为养殖污染水体的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在大镜山水库设置6个围隔,设2个处理(①对照组:只放养罗非鱼:②处理组:在放养罗非鱼的围隔中均匀垂挂9块人工附着基。),每处理3个围隔,围隔固定后取第1次水样,以后每隔20 d取1次样,24 h内测... [目的]为养殖污染水体的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在大镜山水库设置6个围隔,设2个处理(①对照组:只放养罗非鱼:②处理组:在放养罗非鱼的围隔中均匀垂挂9块人工附着基。),每处理3个围隔,围隔固定后取第1次水样,以后每隔20 d取1次样,24 h内测水样中的磷浓度和悬浮物含量,叶绿素a含量。[结果]放养罗非鱼后,对照组总磷、颗粒态磷浓度迅速升高,并分别稳定在0.156、0.101mg/L,处理组总磷、颗粒态磷平均浓度分别为0.067、0.023 mg/L;对照组悬浮物平均浓度为10.74 mg/L,而处理组悬浮物浓度从开始的8.13 mg/L下降到1.45 mg/L;对照组和处理组叶绿素a平均浓度分别为44.87、8.83μg/L;2组溶解性总磷和反应磷浓度差异不显著。[结论]人工附着基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人工附着基 磷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油气遥感异常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及油气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金根 龚建明 何隆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97,共7页
海洋油气遥感异常除了受油气地质条件控制外,还受到海流、潮汐、气象、海底地形、陆源物质、海洋生物等影响和干扰,为此,我们用相同处理模式,对南黄海不同时相MODIS数据进行了油气遥感异常的稳定性对比研究,并同周围已知海陆油气田作了... 海洋油气遥感异常除了受油气地质条件控制外,还受到海流、潮汐、气象、海底地形、陆源物质、海洋生物等影响和干扰,为此,我们用相同处理模式,对南黄海不同时相MODIS数据进行了油气遥感异常的稳定性对比研究,并同周围已知海陆油气田作了对照比较。可以确定,海洋油气遥感技术的主要干扰为云层气候,其次是海流、潮汐,它可以有条件地有效揭示海域油气遥感异常。用经济实用型海上油气遥感技术处理解释的2002年3月7日的MODIS油气遥感异常是可信的,它正确反映了南黄海及其周围海域的油气田分布,可以作为海上油气勘探预测选区评价的依据。用相邻油气田的产能类比法估算,南黄海盆地是一个以勘探中、上古生界大—中型油气田为主,兼探白垩-第三系小油气田,可能发现2-3个中、上古生界大—中型油气田的油气勘探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遥感异常 稳定性 可靠性 预测选区评价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贡献和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美珍 颜京松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60-65,共6页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发展战略与国策,我国水产通过繁殖保护、增殖水产资源;发展与强化水产养殖,扩大与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综合养殖,特别是渔业生态工程等高速大幅度增产多种水产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经济收入,促进一些物质的良...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发展战略与国策,我国水产通过繁殖保护、增殖水产资源;发展与强化水产养殖,扩大与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综合养殖,特别是渔业生态工程等高速大幅度增产多种水产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经济收入,促进一些物质的良性循环,从而对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但其中有些部分忽略了水产所依托的水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协调性和稳态,导致人与自然在某些方面失调,不利可持续发展。本文着重从一些生态学方面分析这些贡献和问题,并举一些例证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水产资源 水产养殖 生态工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