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中部2.8Ma以来的化学风化与环境演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诗越 王苏民 +1 位作者 金章东 沈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9-29,共11页
对采自青藏高原中部错鄂湖泊钻孔近 2 0 0m以上深处、形成于 2 .8Ma以来的沉积岩岩芯中Sr ,Rb ,Zr含量变化及Rb/Sr ,Zr/Rb比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其岩性、粒度、粘土矿物组成 ,分析了该地区 2 .8Ma来化学风化的相对强度和古环境演化过程... 对采自青藏高原中部错鄂湖泊钻孔近 2 0 0m以上深处、形成于 2 .8Ma以来的沉积岩岩芯中Sr ,Rb ,Zr含量变化及Rb/Sr ,Zr/Rb比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其岩性、粒度、粘土矿物组成 ,分析了该地区 2 .8Ma来化学风化的相对强度和古环境演化过程。研究表明 ,2 .8Ma来青藏高原中部的环境经历了 3个演化阶段 :在深约 197~ 170m(2 .8~ 2 .5Ma)岩性段 ,低Sr含量 ,高Rb/Sr和Zr/Rb比揭示的是较弱的化学风化过程 ,反映了与当时强烈的高原隆升运动有关 ;在约 170~ 38.5m(约 2 .5~ 0 .8Ma)段 ,高Sr含量 ,低Rb/Sr和Zr/Rb比记录的是该流域较强的化学风化阶段 ,与高原在稳定期中部总体处于温湿或凉湿的环境下的结论吻合 ;在 38.5~ 0m(约 0 .8~ 0Ma)段 ,总体Sr含量处于相对低值 ,Rb/Sr比相对较高 ,化学风化相对较弱 ,表明高原中部处于较寒冷的环境之中 ,高原整体已隆升到 4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风化 湖泊沉积记录 青藏高原 错鄂湖 RB/SR Zr/Rb 环境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中元素相态的连续提取分析——以岱海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金章东 邹成娟 +3 位作者 李福春 王苏民 沈吉 梁文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3,共7页
如何利用湖泊/海洋沉积物地球化学代用指标有效地指示环境很大程度取决于元素的来源及其在沉积物中赋存形态的确定.对位于半干旱区的内蒙古岱海14个沉积物样品的连续提取实验及18个元素在水可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 如何利用湖泊/海洋沉积物地球化学代用指标有效地指示环境很大程度取决于元素的来源及其在沉积物中赋存形态的确定.对位于半干旱区的内蒙古岱海14个沉积物样品的连续提取实验及18个元素在水可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及残留态等六种赋存相态中含量变化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合沉积物的矿物组成,结果表明在岱海流域内只经历了较弱的化学风化过程,除了Ca和Sr外,其他元素主要赋存于残留态中,只发生了很小程度的活化溶解.受元素亲合性和湖水物理化学状态的制约,出溶的Sr与Ca的赋存相态基本一致,而出溶的Pb、Be、Co、Cu、K、Mn、Fe等元素则与自生碳酸盐、有机质表现出一定的亲合性.元素在不同赋存相态中分布为地球化学环境代用指标的提取和解释提供了机理性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态 代用指标 出溶 岱海 赋存 湖泊沉积物 地球化学 亲合性 残留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全新世降温事件的湖泊沉积证据 被引量:21
3
作者 金章东 沈吉 +1 位作者 王苏民 张恩楼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18,共8页
我国华北干旱—半干旱区封闭湖泊流域化学风化历史记录了全新世以来次级的气候环境波动过程。高精度的沉积物地球化学、物理及生物参数变化表明 ,在全新世早 -中期过渡阶段存在一次强降温气候事件 ,具体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减弱 (高Rb/Sr... 我国华北干旱—半干旱区封闭湖泊流域化学风化历史记录了全新世以来次级的气候环境波动过程。高精度的沉积物地球化学、物理及生物参数变化表明 ,在全新世早 -中期过渡阶段存在一次强降温气候事件 ,具体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减弱 (高Rb/Sr比 )、湖泊产生力减弱 (低有机碳 )以及湖泊水位下降。虽然该事件的寒冷程度比YoungerDryas弱 ,但是其与来自湖沼 (包括北极、非洲、北美、西欧、青藏高原、祁连山等 )、海洋 (如北大西洋、地中海、加勒比海等 )、欧 -美大陆生物组合、极地冰芯等在内的环境记录的冷事件发生时间基本一致 ,集中发生于 8.0~ 8.5kaB .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全新世 湖泊沉积 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事件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THS孔现代沉积物^(137)Cs和^(210)Pb的分布及计年 被引量:24
4
作者 姚书春 李世杰 +2 位作者 刘吉峰 薛滨 夏威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83,共5页
太湖THS沉积物柱状岩心中存在3个明显的137Cs蓄积峰,高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对应的137Cs蓄积峰向表层迁移的一个可能的原因。利用137Cs核素1963年和1975年对应的蓄积峰计算出沉积速率为0.34 cm/a。利用137C... 太湖THS沉积物柱状岩心中存在3个明显的137Cs蓄积峰,高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对应的137Cs蓄积峰向表层迁移的一个可能的原因。利用137Cs核素1963年和1975年对应的蓄积峰计算出沉积速率为0.34 cm/a。利用137Cs核素1963年对应的蓄积峰进行校正,采用210Pb计年的CRS模式获得不同时段的沉积速率,发现在80年代末沉积物堆积通量最高,达到0.6 g/(cm2.a)。两种计年方法的结合有助于认识沉积速率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 ^210PB ^137CS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中部环境演化过程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诗越 王苏民 +1 位作者 金章东 沈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4-241,共8页
青藏高原中部发育一系列独立的内流断陷湖盆,其中位于南亚季风区边缘的错鄂湖盆发育了巨厚的湖泊沉积,是研究高原内部地质环境变迁与构造-气候旋回的理想场所。本文对青藏高原中部错鄂孔197m沉积岩心Sr、Rb、Zr含量及其比值以及沉积物... 青藏高原中部发育一系列独立的内流断陷湖盆,其中位于南亚季风区边缘的错鄂湖盆发育了巨厚的湖泊沉积,是研究高原内部地质环境变迁与构造-气候旋回的理想场所。本文对青藏高原中部错鄂孔197m沉积岩心Sr、Rb、Zr含量及其比值以及沉积物有机质δ^(13)、TOC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岩性、粒度、粘土矿物组成,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中部2.8Ma来岩石化学风化的相对强度和古环境演化过程。研究表明,2.8Ma来青藏高原中部经历了三次剧烈的环境演化过程:在约197~170m(2.8~2.5Ma)之间,低Sr含量,高Rb/Sr和Zr/Rb值记录了较弱的化学风化过程,δ^(13)C、TOC含量反映气候前期暖干,后期偏凉湿,揭示冷湿气候的云杉林突然增加,沉积岩性明显变粗,反映了一次强烈的构造隆升运动;在约170~38.5m(约2.5~0.8Ma)之间,高Sr含量,低Rb/Sr和Zr/Rb值记录流域经历较强的化学风化过程,δ^(13)C、TOC含量反映高原中部总体处于温湿或凉湿的环境下,沉积岩性较细,高原总体处于相对剥蚀夷平阶段;在38.5~0m(约0.8~0Ma)段,Sr含量处于相对低值,Rb/Sr值相对较高,化学风化相对较弱,δ^(13)C、TOC含量表明高原中部处于较寒冷的环境之中,沉积岩性的再次明显变粗表明高原中部又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并使高原中部整体隆升到4000m以上,奠定了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环境演化 新生代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中部化学风化与环境演化的地球化学记录
6
作者 陈诗越 金章东 +1 位作者 王苏民 沈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394,共1页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中部 化学风化 地球化学记录 环境演化 晚新生代 Zr/Rb值 演化过程 δ^13C Rb/Sr 断陷湖盆 湖泊沉积 气候旋回 环境变迁 沉积岩心 矿物组成 相对强度 风化过程 季风区 有机质 沉积物 含量 TOC 古环境 发育 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岱海的“中世纪暖期” 被引量:40
7
作者 金章东 沈吉 +1 位作者 王苏民 张恩楼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9-216,共8页
内蒙古岱海沉积物近 2 2 0 0a来Rb/Sr比值、CaCO3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展现了包括中世纪暖期 (MWP)及小冰期 (LIA)等典型气候事件在内的环境演化过程 ,总体表现为暖期的沉积物Rb/Sr比值低、冷期的则高 ;CaCO3和有机碳含量则相反 .这里 ,... 内蒙古岱海沉积物近 2 2 0 0a来Rb/Sr比值、CaCO3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展现了包括中世纪暖期 (MWP)及小冰期 (LIA)等典型气候事件在内的环境演化过程 ,总体表现为暖期的沉积物Rb/Sr比值低、冷期的则高 ;CaCO3和有机碳含量则相反 .这里 ,以单一流域化学风化记录表明我国北方存在明显的中世纪暖期 ,发生时间约 90 0 - 12 0 0aB P ,主要环境特征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的显著增强 (低Rb/Sr比值 )、生物生产力逐步提高 (高有机碳 )、湖泊水位大幅度抬升的湖泊沉积记录 ,其间经历的化学风化是近两千年内最强的 ,并且其发生时间与全球其他地区基本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化学风化 气候变迁 中世纪暖期 岱海 古气候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新世岱海流域化学风化及其对气候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16
8
作者 金章东 王苏民 +1 位作者 沈吉 宋俊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6,共8页
通过对岱海12.08m沉积岩芯210Pb和AMS-14C精确定年及地球化学、物理指标的综合分析,重建了包括8.2ka冷期、中世纪暖期(MWP)和小冰期(LIA)等典型气候事件在内的全新世以来所经历的化学风化及其环境演化过程。全新世早—中期(9.0~3.5ka)... 通过对岱海12.08m沉积岩芯210Pb和AMS-14C精确定年及地球化学、物理指标的综合分析,重建了包括8.2ka冷期、中世纪暖期(MWP)和小冰期(LIA)等典型气候事件在内的全新世以来所经历的化学风化及其环境演化过程。全新世早—中期(9.0~3.5ka),岱海流域处于温暖湿润气候环境,主要环境特征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显著增强、生物生产力逐步提高、湖泊水位大幅度抬升。在7.90~8.25ka期间存在一次冷气候事件,其发生时间与来自湖沼、海洋、生物组合和极地冰芯等在内的全球环境记录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流域化学风化减弱、湖泊生产力降低以及湖泊水位下降。2.5ka以来,岱海沉积物中环境指标的显著变化,表明进入气候波动更频繁的新冰期。岱海沉积物中的指标变化也展示了本世纪以来的气候增暖过程,但其化学风化强度还没有达到MWP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风化 湖泊沉积物 全新世 气候事件 岱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最佳生长率及竞争作用 被引量:24
9
作者 晁建颖 颜润润 张毅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3-57,共5页
以温度为主要控制因子,研究了单独培养和按不同接种密度比混合培养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35℃条件下,微囊藻比增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栅藻增... 以温度为主要控制因子,研究了单独培养和按不同接种密度比混合培养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35℃条件下,微囊藻比增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栅藻增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竞争体系对2种藻的比增长率均有影响,微囊藻在微囊藻与栅藻接种比例为10∶1的混合培养体系中增长最慢,栅藻则在微囊藻与栅藻接种密度比为1∶10的混合培养体系中增长最慢。不同温度条件下在2种藻不同接种密度比的混合培养体系中,微囊藻对栅藻的竞争抑制能力均大于栅藻对微囊藻的竞争抑制能力。藻种间的竞争抑制能力因温度的变化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或减弱,铜绿微囊藻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斜生栅藻 温度 单独培养 混合培养 种间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物、化学风化对小冰期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章东 吴艳宏 +2 位作者 沈吉 王苏民 张恩楼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3-288,共6页
岱海近500年沉积物的孢粉、介形类和地球化学记录表现了流域生物、化学风化对全球性小冰期气候波动明显而快速的响应。孢粉量的下降、化学风化强度的减弱(高Rb/Sr比值)以及意外湖花介(Limnocythereinopinata)的繁盛反映了小冰期最盛期... 岱海近500年沉积物的孢粉、介形类和地球化学记录表现了流域生物、化学风化对全球性小冰期气候波动明显而快速的响应。孢粉量的下降、化学风化强度的减弱(高Rb/Sr比值)以及意外湖花介(Limnocythereinopinata)的繁盛反映了小冰期最盛期岱海地区以干旱为特征的气候环境及其造成的高矿化度湖水。其中,介形类丰度及种类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最迅速,植被生长的调节则要缓慢一些。内陆湖泊流域植被的衰弱与干旱环境下化学风化强度的减弱以及风尘作用的加强是相辅相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物 化学风化 气候变化 小冰期 湖泊沉积 环境演变 表生过程 岱海 内蒙古自治区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