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52
1
作者 胡志新 胡维平 +2 位作者 谷孝鸿 陈宇炜 季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6-262,共7页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满足人类社会合理要求的能力和湖泊生态系统自我维持与更新的能力.获知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区域分异特征,对于湖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太湖的野外调查,计算了表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满足人类社会合理要求的能力和湖泊生态系统自我维持与更新的能力.获知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区域分异特征,对于湖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太湖的野外调查,计算了表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系统能、系统能结构、生态缓冲容量和湖泊营养状态指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存在一定差异,东部湖区较好,西部湖区较差,呈现由东南部湖区向西北部湖区递减的趋势.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阈值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 指标 空间分异 太湖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湖泊生态系统 营养状态指数 健康状况 人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水动力学三维数值试验研究——4.保守物质输移扩散 被引量:21
2
作者 胡维平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0-316,共7页
物质输移扩散规律是大型浅水湖泊水质变化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湖泊水环境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太湖湖流三维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建了太湖保守物质输移扩散三维数值模型,并用之模拟了1997年冬季1~2月太湖总磷含量的变... 物质输移扩散规律是大型浅水湖泊水质变化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湖泊水环境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太湖湖流三维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建了太湖保守物质输移扩散三维数值模型,并用之模拟了1997年冬季1~2月太湖总磷含量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观测值吻合,本文所建的保守物质输移扩散模型,可用于冬季太湖营养盐含量时空变化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学 保守物质 输移扩散 三维模型 太湖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水质达Ⅲ类背景下藻情与水质变化特征
3
作者 朱广伟 国超旋 +4 位作者 康丽娟 陶陶 杨芷萱 李娜 秦伯强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5-715,共11页
根据生态环境部设在太湖的17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周年监测,2024年太湖水体总磷浓度年均值低于0.05 mg/L,是自2007年太湖大规模治理以来首次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为揭示太湖总磷浓度下降的生态环境背景与机制,基于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 根据生态环境部设在太湖的17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周年监测,2024年太湖水体总磷浓度年均值低于0.05 mg/L,是自2007年太湖大规模治理以来首次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为揭示太湖总磷浓度下降的生态环境背景与机制,基于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2005—2024年的长期监测数据,分析了太湖水体总磷浓度与藻情、气象水文条件及其他营养盐之间的协同变化特征。分析发现,2024年太湖总磷浓度低值的出现与2022年以来蓝藻水华强度下降、外源氮磷入湖负荷降低密切关联,特别是2023年蓝藻水华强度明显偏低,惯性延续导致2024年上半年藻情极轻,对全年水体磷浓度低值的出现具有重要贡献;2024年下半年太湖藻情反弹,8月水体蓝藻生物量明显增高,与2024年度降雨量大、外源氮磷负荷增高有关。此外,2024年10—12月蓝藻水华面积也大幅增加,但同期水体藻类生物量、叶绿素a浓度的反弹幅度却较小,与秋冬季气温偏暖、入湖水量大引起的微囊藻团颗粒表层聚积条件较好等蓝藻水华表观强度放大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外源氮磷负荷下降对太湖蓝藻水华强度已经产生了明显遏制作用,但气温、降雨、风浪等气候因子仍对蓝藻水华表观强度具有强烈影响。在蓝藻水华控制策略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外源氮、磷入湖负荷削减,持续推进局部湖区草型生态系统恢复工程,调控湖体食物链,以促进太湖水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氮磷双控 外源削减 蓝藻水华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藻类及相关环境因子逐步回归统计和蓝藻水华的初步预测 被引量:155
4
作者 陈宇炜 秦伯强 高锡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3-71,共9页
以太湖梅梁湾 1992 - 1999年的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 ,运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方法 ,选择水温等 15项环境理化因素与藻类叶绿素a、藻类总生物量和微囊藻生物量等 3项生物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找出与生物因素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 ,建立多元... 以太湖梅梁湾 1992 - 1999年的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 ,运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方法 ,选择水温等 15项环境理化因素与藻类叶绿素a、藻类总生物量和微囊藻生物量等 3项生物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找出与生物因素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 ,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 ,预测梅梁湾藻类生物量的变化情况 ,初步进行了梅梁湾蓝藻水华的预测预报 .结果显示 ,水温和总磷为梅梁湾藻类总生物量的显著相关因子 .水温、硝态氮和总氮为微囊藻生物量的显著相关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多元逐步回归 微囊藻 水温 叶绿素A 富营养化 蓝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7年太湖湖泛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俊杰 陆隽 +4 位作者 朱广伟 高鸣远 闻亮 姚敏 聂青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96-1205,共10页
湖泛是太湖蓝藻水华较为独特的灾害表征形式,也是危害湖泊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因素,认知其发生机制、演变特征对湖泊蓝藻水华灾害防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9-2017年江苏省水文部门逐年4-10月对太湖湖泛易发区现场巡查获得的湖泛发生... 湖泛是太湖蓝藻水华较为独特的灾害表征形式,也是危害湖泊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因素,认知其发生机制、演变特征对湖泊蓝藻水华灾害防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9-2017年江苏省水文部门逐年4-10月对太湖湖泛易发区现场巡查获得的湖泛发生状况数据,结合期间水质、入湖水量、营养盐负荷等环境条件变化监测,分析了太湖水域湖泛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了湖泛发生前后的环境因子变化规律,探讨了湖泛强度年际波动成因.结果表明,2009-2017年太湖共发现面积超过0.01 km^2的湖泛61起,年发生次数3~17次不等;湖泛发生位置主要集中在太湖湖西沿岸带,9年发生了32次,占总频次的一半以上;其次为梅梁湾;贡湖相对较少,而巡查的东部湖区未发现湖泛事件.通过对湖泛发生日与前10日的环境条件对比分析发现,湖泛发生前5天持续的高温、低压和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利于湖泛发生:气温连续高于25℃、气压低于101.0 k Pa,有利于诱发湖泛;主导风向为东南风也有利于太湖西北部蓝藻水华严重区域的湖泛发生;大量蓝藻水华物质是湖泛发生的重要物质基础:湖泛发生前10日,湖体平均藻密度基本在1500万cells/L以上.湖泛发生强度还受前一年营养盐外源负荷的影响,湖泛发生频次较高的年份,前一年总磷和总氮营养盐入湖负荷也均处于较高水平.研究表明,尽管2007年无锡贡湖水厂发生饮用水危机以来太湖流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水环境治理工程,但是截至目前,太湖的湖泛发生风险仍处于较高水平,在营养盐还未控制到较低水平之前,太湖的湖泛巡查与防控仍是十分必要和艰巨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泛 蓝藻水华 气象条件 灾害预报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冬季表层水体致大肠杆菌阿拉伯糖抗性正向突变
6
作者 邬建勇 沈蕾 +2 位作者 林国芳 沈建华 高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7-342,共6页
本文采用阿拉伯糖抗性正向突变试验(ara试验)并辅以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对太湖梅梁湾冬季表层水样品致突变性进行分析研究.ara试验结果表明9个点样品中有5个(主要为入湖河口及近岸样品)表现显著的直接... 本文采用阿拉伯糖抗性正向突变试验(ara试验)并辅以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对太湖梅梁湾冬季表层水样品致突变性进行分析研究.ara试验结果表明9个点样品中有5个(主要为入湖河口及近岸样品)表现显著的直接致突变性,加入哺乳动物来源的代谢活化系统S9后,结果仍呈现同样的趋势.A-mes试验在增加两倍半上样剂量的条件下表现出与ara试验大体一致的检出率.在本研究中.ara试验对于成分复杂的环境样品表现更高的检出灵敏度.表明ara试验作为首选方法来检测环境中复杂化学物基因毒性方面有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糖抗性正向突变 大肠杆菌 太湖 致突变性 ara试验 AMES试验 水体污染 有机污染 生态效应 梅梁湾 冬季 表层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