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乡统筹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被引量:69
1
作者 陈肖飞 姚士谋 张落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8-195,共8页
城乡统筹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许多省市的城乡关系都面临复杂的困境,而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关系实践不仅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还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扩大内... 城乡统筹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许多省市的城乡关系都面临复杂的困境,而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关系实践不仅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还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扩大内需及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具有内在的共同点,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分析两者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存在的生态环境、人口流动、产业布局、城市空间利用以及土地制度等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提出了树立资源节约型的城乡统筹理念、确立健康城市化的城乡统筹方向、从区域空间角度认识城乡统筹问题、着力解决城乡统筹的土地问题等观点,并指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统筹主要优化方向:优化重点区域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形态、优化集群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美好环境、优化市场导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新型城镇化 健康城市化 优化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市场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2
2
作者 谭蕾 杨桂山 苏伟忠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18-1228,共11页
在辨识流域市场化生态补偿概念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剖析国内外流域典型市场化生态补偿类型与模式,从生态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制度设计、效益评估等4个方面分析了流域市场化生态补偿研究的进展,对流域市场化生态补偿未来重点研究方... 在辨识流域市场化生态补偿概念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剖析国内外流域典型市场化生态补偿类型与模式,从生态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制度设计、效益评估等4个方面分析了流域市场化生态补偿研究的进展,对流域市场化生态补偿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未来研究需在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与客体定量表征、生态系统服务全链条价值估算、多目标协同的制度设计以及生态补偿绩效综合评价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从而为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化实现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流域 市场化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1995-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梁彩萍 徐昔保 李景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21-1228,共8页
快速城市化导致生态破碎化日趋加剧,太湖流域正面临一系列生态退化与环境问题。采用格网方法将太湖流域划分成1 613个基本单元,采用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价矩阵分析1995-2018年太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变化趋势,... 快速城市化导致生态破碎化日趋加剧,太湖流域正面临一系列生态退化与环境问题。采用格网方法将太湖流域划分成1 613个基本单元,采用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价矩阵分析1995-2018年太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变化趋势,揭示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等级及供需匹配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近20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减少,需求增多,总体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2)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等级总体从供需匹配向失配转变,匹配等级下降区域面积比例远超过上升比例;(3)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赤字区面积增加2倍,快速城市化加速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亏损。未来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研究需从矩阵区域化修正、长时间尺度、高分辨率尺度等方面开展,为流域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关系 太湖流域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产业发展视角下的乡村地方性重构——基于阳美玉器产业的文化经济地理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槿 徐辰 朱竑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382,共9页
以广东揭阳的玉器生产专业村阳美村为例,从文化经济地理学视角解读本土产业发展中地方性的嵌入与重构。研究发现:本土产业在地方性多方要素的驱动与支撑下产生,在多重尺度政治经济过程作用与地方主体的响应下发展。地方性是本土产业产... 以广东揭阳的玉器生产专业村阳美村为例,从文化经济地理学视角解读本土产业发展中地方性的嵌入与重构。研究发现:本土产业在地方性多方要素的驱动与支撑下产生,在多重尺度政治经济过程作用与地方主体的响应下发展。地方性是本土产业产生并建立对外功能联系的初始条件,也是主体响应结构变动所做战略选择和地方营销的依托。在地方性嵌入产业发展的同时,生产、生活和宗教等地方活动被强化了与玉器生产相关的功能和意义,民居、街巷、宗祠等空间形制因传统功能被挤压而出现重塑。地方活动与景观的变化并未弱化地方意义,村民的地方依赖和依恋因本土产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与荣誉感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本土产业 结构 主体行动 广东揭阳阳美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小流域句容水库出入库水体CO_(2)、CH_(4)浓度与通量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史家宾 王圆媛 +6 位作者 曹琰梅 柯浩楠 武熳秋 刘超 肖启涛 胡正华 李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5-1494,共10页
为探究农业小流域句容水库出入库水体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以句容水库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年的逐月野外试验,探明农业小流域水库水体CO_(2)、CH_(4)浓度与通量特征。结果表明:句容水库出入库水体CO_(2)、CH... 为探究农业小流域句容水库出入库水体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以句容水库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年的逐月野外试验,探明农业小流域水库水体CO_(2)、CH_(4)浓度与通量特征。结果表明:句容水库出入库水体CO_(2)、CH_(4)浓度和排放通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就年均CO_(2)浓度和排放通量而言,入库口A〔(108.57±14.27)μmol·L^(-1)、(210.55±36.58)mmol·m^(-2)·d^(-1)〕和入库口B〔(162.74±17.86)μmol·L^(-1)、(338.74±47.25)mmol·m^(-2)·d^(-1)〕显著高于出库口〔(28.04±3.53)μmol·L^(-1)、(10.05±4.04)mmol·m^(-2)·d^(-1)〕;入库口B年均CH_(4)浓度和排放通量〔(747.05±190.63)nmol·L^(-1)、(1.84±0.46)mmol·m^(-2)·d^(-1)〕显著高于出库口〔(115.75±15.75)nmol·L^(-1)、(0.11±0.02)mmol·m^(-2)·d^(-1)〕。句容水库水体CO_(2)、CH_(4)浓度和排放通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体CO_(2)、CH_(4)浓度和排放通量均表现为暖季高、冷季低的变化规律,其水体CO_(2)、CH_(4)浓度和排放通量的时间变化显著受到水温、溶解氧浓度和降水量的影响,同时外源氮素的输入影响CO_(2)、CH_(4)浓度和排放通量的空间变化。综上,农业小流域句容水库是大气CO_(2)、CH_(4)的排放源,排放通量高于国内水库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CH_(4) 排放通量 水库 农业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平原区多时间尺度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及其与水汽来源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雷蕊宇 丁梦瑶 +5 位作者 吴华武 范宏翔 李楷文 祝子淳 李静 付丛生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2-662,共11页
基于对鄱阳湖平原区降水的连续、长时间监测,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δD、δ^(18)O)示踪技术与后向轨迹模型,结合天气雷达图分析了该区庐山市牯岭镇和上饶市鄱阳县大气降水δD与δ^(18)O的组成特征及其变化反映的环境效应,探讨水汽来源和... 基于对鄱阳湖平原区降水的连续、长时间监测,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δD、δ^(18)O)示踪技术与后向轨迹模型,结合天气雷达图分析了该区庐山市牯岭镇和上饶市鄱阳县大气降水δD与δ^(18)O的组成特征及其变化反映的环境效应,探讨水汽来源和天气系统与其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年尺度上,2地大气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均较全球大气降水线偏大,过量氘长期偏高,表明研究区气候湿润、大面积地表蒸发水汽参与降水,依据二源混合模型得出夏季湖泊蒸发水汽对鄱阳县降水的贡献比为15.4%,大于对牯岭镇的贡献(13.1%);水汽源区的变化导致季节尺度上降水δ^(18)O贫富变化明显,表现为春冬富集、夏秋贫化;连续降水主要受水汽类型与天气系统影响,冷锋降水δ^(18)O表现为逐渐下降,由冷锋转变为对流的降水δ^(18)O呈现“V”型变化。根据水汽源地(大陆与海洋)、路径距离(即轨迹所跨纬度)的差异,将连续降水的水汽划分为远源大陆水汽、近源大陆水汽、海洋性水汽3种类型,牯岭镇降水主要受到海洋性水汽的影响,鄱阳县降水主要受到近源大陆水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平原区 大气降水 稳定氢氧同位素 水汽来源 HYSPL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泛湿地甲烷排放机制与量化评估:进展与挑战
7
作者 王雪然 万荣荣 +3 位作者 赵晓松 李婷婷 李冰 杨素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5,共13页
洪泛湿地甲烷排放是全球甲烷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理解洪泛湿地甲烷排放,对准确量化区域甲烷收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洪泛湿地甲烷产生、氧化和传输的关键过程,系统梳理了水文过程、植被、土壤特性、温度,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 洪泛湿地甲烷排放是全球甲烷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理解洪泛湿地甲烷排放,对准确量化区域甲烷收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洪泛湿地甲烷产生、氧化和传输的关键过程,系统梳理了水文过程、植被、土壤特性、温度,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洪泛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总结了加入全球碳计划的湿地甲烷过程模型及其发展历程,并指出了洪泛湿地甲烷排放模拟面临的挑战,包括水文过程动态变化、土壤特性梯度差异及湿地植被发育等。最后提出,应加强复杂水文过程对洪泛湿地甲烷排放影响机制的研究,将周期性水文变化、干湿交替的土壤特性及湿地植被变化纳入甲烷排放模拟中,以改进洪泛湿地甲烷过程模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泛湿地 甲烷排放 过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海岸带滩涂开发类型选择与空间功能配置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海岸带滩涂开发类型选择与空间布局是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岸带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与滩涂开发类型对应关系透视为基础,结合南通海岸带滩涂条件、开发类型演变和区域发展背景分析... 海岸带滩涂开发类型选择与空间布局是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岸带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与滩涂开发类型对应关系透视为基础,结合南通海岸带滩涂条件、开发类型演变和区域发展背景分析,提出该地区生态旅游、农业和港口-工业-城镇多元化的滩涂综合利用模式,集成适宜性评价与分区、多部门规划冲突与协调等方法,探讨了南通海岸带滩涂地区生态与旅游、农业和港工城等功能区的空间配置路径。南通海岸带地区三类空间适宜比例分别23.5%,32.7%和43.8%,可以作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政策制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滩涂 开发类型 空间功能配置 南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闫广华 陈曦 张云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0-889,共10页
基于2005—2009年、2010—2014年、2015—2019年和2005—2019年人口变化数据,判定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并对比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随机森林回归方法探索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 基于2005—2009年、2010—2014年、2015—2019年和2005—2019年人口变化数据,判定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并对比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随机森林回归方法探索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空间上,东北地区的收缩城市主要分布在以长白山、三江平原、小兴安岭和大兴安岭等地区为代表的"陆上边缘"地区;时间上,收缩中心呈现出明显向北移动的态势,与之相对的扩张中心呈现出向南移动的态势,并且收缩城市进一步集聚;(2)在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多元线性回归与随机森林回归结果都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对收缩城市形成起了主要作用;(3)随机森林回归的精度比多元线性回归高,其结果显示人均GDP对收缩强度的影响程度最大,随后依次为失业率、科学教育事业费、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且这4个影响因素中仅失业率对收缩起促进作用,其余3个影响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抑制收缩城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东北地区 人口变化 线性回归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城镇空间扩展模式研究——以江苏沿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清可 王磊 +1 位作者 李永乐 秦贤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7-746,共10页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格局-过程"理论,对维护江苏沿海地区地形地貌、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游憩景观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单一安全格局进行构建;根据"最小-最大约束"准则,通过镶嵌运算进行叠加,构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运...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格局-过程"理论,对维护江苏沿海地区地形地貌、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游憩景观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单一安全格局进行构建;根据"最小-最大约束"准则,通过镶嵌运算进行叠加,构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运用MCR模型,设置并比对"生态安全模式""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与经济协调模式"等不同模式对城镇空间扩展的影响,识别需严格保护的低安全水平区和未来城镇空间重点开发的高安全水平区。研究得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型模式更好平衡"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合理确定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空间,是城镇健康有序发展的最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城镇空间 扩展模式 江苏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地区城市空间水环境效应与影响机理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区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清可 段学军 +1 位作者 王磊 李平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6-785,共10页
以经济发达的宁波市区为例,通过水环境敏感性与水质现状两方面综合评价城市内部空间水环境效应,从中心城区至外围地区,因人口集聚水平、产业发展类型和水污染处理能力的差异,水环境效应指数不断降低;探究其空间异质性,各乡镇评价单元水... 以经济发达的宁波市区为例,通过水环境敏感性与水质现状两方面综合评价城市内部空间水环境效应,从中心城区至外围地区,因人口集聚水平、产业发展类型和水污染处理能力的差异,水环境效应指数不断降低;探究其空间异质性,各乡镇评价单元水环境效应指数存在正向相关;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定量分析水环境效应影响机理,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水环境演变的基础,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则是造成水环境压力的直接原因。人口空间集聚带来的水污染排放,产生的水环境效应远高于其它因素,是城市内部水环境下一步治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 水环境效应 影响机理 宁波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湖滨带村庄格局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棋 周佳 +2 位作者 邵姝遥 李恒鹏 苏伟忠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0-307,共8页
湖滨带村庄优化是大湖流域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协调的关键地带和重要方面。以巢湖流域水环境一级保护区湖滨带为研究区,综合国土调查、地理国情以及高精度土地利用(5 m)和地形数据,基于地理空间分析技术,揭示以水环境容量提升为主导的村... 湖滨带村庄优化是大湖流域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协调的关键地带和重要方面。以巢湖流域水环境一级保护区湖滨带为研究区,综合国土调查、地理国情以及高精度土地利用(5 m)和地形数据,基于地理空间分析技术,揭示以水环境容量提升为主导的村庄格局影响因素及其外部驱动机制,提出村庄格局调控机制和优化方向。结果表明,一级保护区村庄用地规模、人口规模、空间布局呈显著破碎化、空心化和分散化等格局效应,村庄斑块平均面积仅2.4 hm^(2),88.4%的村庄人口规模≤150人,大部分地区村庄核密度小于7.9个·km^(-2),同时村庄的生态保护、灾害规避、集聚发展和文化保护等外部因子具有引导-约束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村庄格局调控因子及其约束阈值的优化方法体系,提出村庄疏解、缩小、控制和集聚的差异化格局优化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大湖地区湖滨带三生空间协调机制与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认知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格局优化 湖滨带 巢湖流域水环境一级保护区 村庄规划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正忠 徐昔保 +1 位作者 李景宜 梁彩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7-838,共12页
生态系统服务流是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有效方式,在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从自然生态系统流向人类社会的动态过程中具有明晰服务质量、方向和分布特征的重要作用。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内涵、理论框架、模型和应用视角出发,利用CiteSp... 生态系统服务流是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有效方式,在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从自然生态系统流向人类社会的动态过程中具有明晰服务质量、方向和分布特征的重要作用。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内涵、理论框架、模型和应用视角出发,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筛选的183篇SCI论文和33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相关模型与方法的适用性及案例应用,探讨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研究重点。目前,在服务流概念探讨、模型方法应用、服务流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估、生态补偿修复和安全格局优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通用框架探索、评估模型与指标体系选择、多尺度研究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未来需加强生态系统服务流在生态保护实践与政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立足通用研究框架构建、模型开发与关键参数率定、重点区域和多时空尺度研究以及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生态补偿与生态修复等方面,为区域生态保护与管控政策制定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生态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的格局与演变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磊 段学军 杨清可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41-1849,共9页
梳理区域合作的政治经济环境演变,试图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的主体、主题、形式和发展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流域管治事务复杂,部门管理与行政区管理交叉,造就了区域合作模式多样与发展水平差异。经济带在长江防洪、大通关和检疫等方面... 梳理区域合作的政治经济环境演变,试图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的主体、主题、形式和发展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流域管治事务复杂,部门管理与行政区管理交叉,造就了区域合作模式多样与发展水平差异。经济带在长江防洪、大通关和检疫等方面的合作发展迅速,而在水资源环境、港口岸线、基础设施和生态补偿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平台建设仍发展缓慢。长三角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层次多、主题丰富的区域合作机制;由于国家长期对成渝经济区的推崇,两地在区域性项目建设上合作密切;中游四省合作发展水平相对最低,缺乏强有力的中心城市引领,地区竞争大于合作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区域合作 政治经济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汽来源和环境因子对典型亚热带季风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影响——以湖口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华武 欧阳勇峰 +3 位作者 姜鹏举 张剑明 李静 吴亚坤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02-1512,共11页
基于亚热带季风区湖口降水稳定同位素进行高频监测,利用HYSPLIT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算法和质量浓度权重轨迹等方法对湖口区降水水汽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湖口地区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呈夏季低、春冬季高变化趋势,湖口地区大气... 基于亚热带季风区湖口降水稳定同位素进行高频监测,利用HYSPLIT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算法和质量浓度权重轨迹等方法对湖口区降水水汽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湖口地区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呈夏季低、春冬季高变化趋势,湖口地区大气降水线斜率(8.19)和截距(12.5)与全球大气水线较为接近,说明整体上该研究区气候环境相对湿润。②湖口降水同位素组成与降水量、湿度和温度均成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其具有显著的降水量效应、湿度效应和反温度效应。③湖口地区水汽来源主要受东南沿海内陆地区、南海和孟加拉湾源区水汽影响显著,其造成降水同位素值也明显偏小,尤其在夏季和秋季。④湖口地区降水同位素组成变化还受锋面天气系统(准静止锋和冷锋)和台风影响,台风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来自中国南海和东海地区,此水汽往内陆输送过程中不断形成降水,此过程中降水重同位素(18O和2 H)不断被冲刷造成其值逐渐变小;受准静止锋面系统影响降水δ^(18)O值为极小值,这与锋面系统中冷、暖气团相遇造成强烈空气对流活动密切相关;而在冷锋面系统影响下,湖口地区降水δ^(18)O值和d-excess较大,这与中国南方内陆局地再循环水汽补充有关,该研究结果将为鄱阳湖流域大气环流和水循环过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稳定同位素 水汽来源 台风降水 HYSPLIT模型 鄱阳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乡村政策演变与乡村地方重组及其不确定性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3-571,共9页
全球化是推动乡村地方重组的重要因素,但国家政策深刻影响乡村地方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与景观。立足已有研究,围绕"全球化-国家乡村政策-乡村地方重组"之间的关联,通过梳理全球化与中国乡村政策演化的互动关系,分析乡村政策的地... 全球化是推动乡村地方重组的重要因素,但国家政策深刻影响乡村地方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与景观。立足已有研究,围绕"全球化-国家乡村政策-乡村地方重组"之间的关联,通过梳理全球化与中国乡村政策演化的互动关系,分析乡村政策的地方实施过程,总结乡村地方工业化、休闲旅游化和农业现代化等典型重组类型及其面临的不确定性。认为早期农村改革耦合全球化引致的城镇化进程,解决了农村温饱和人口"过密化"问题,推动部分乡村工业化,参与国际分工;持续的深化改革与地方动员,加快了先进技术和生产要素的应用,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与专业化,并嵌入国际市场;乡村旅游的兴起,促进部分乡村复兴和国际元素的进入。农业收益的增长与稳定、老年农民有序退出以及新业态的就业容量将是乡村振兴的潜在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乡村政策 乡村地方重组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下的生态城市评价——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12
17
作者 徐丽婷 姚士谋 +1 位作者 陈爽 徐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28-1237,共10页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案例区,运用熵值-TOPSIS模型评价城市生态化水平的变化及差异,运用障碍度模型探究影响城市生态化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化水平在稳步提升,城市间生态化水平差异显著并呈扩大趋势;长三角城...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案例区,运用熵值-TOPSIS模型评价城市生态化水平的变化及差异,运用障碍度模型探究影响城市生态化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化水平在稳步提升,城市间生态化水平差异显著并呈扩大趋势;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中心-外围'结构,城市生态化水平与城市规模等级成正比,直辖市、省会城市和经济强市生态化水平要显著优于其他城市;城市在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3个层面指标上的评价得分具有不平衡性,各城市优劣势有所差异,并且经济和社会层面的生态化水平差异大于生态环境层面的差异;对大多数城市而言,经济层面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要素是主要障碍因子。未来生态城市建设应立足城市自身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提升城市生态化水平,建设高质量生态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高质量发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包气带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鹏举 吴华武 +4 位作者 闵雷雷 沈彦俊 田丽慧 张志华 毕会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6-1636,共11页
基于华北平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梨园、农田)包气带(>18m)土壤水同位素测定结果,分析了华北平原深层土壤水稳定同位素(δD、δ18O)特征,揭示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包气带土壤水补给过程中蒸发和入渗的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降水线... 基于华北平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梨园、农田)包气带(>18m)土壤水同位素测定结果,分析了华北平原深层土壤水稳定同位素(δD、δ18O)特征,揭示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包气带土壤水补给过程中蒸发和入渗的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降水线δD=6.07δ18O–5.76(R2=0.86),土壤水δD、δ18O值均落在大气降水线下方,表明降水入渗补给土壤水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蒸发作用;除梨园Ⅰ,土壤水同位素值变异系数浅层>中层>深层,表明浅层土壤水δD、δ18O波动较大,主要由于其易受到降水和蒸发的影响,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蒸发和降水的影响逐渐变弱;梨园Ⅰ深层土壤水同位素变异系数较大,表明该样点深层土壤水受到地下水波动的影响;梨园浅层土壤水氘盈余(d-excess)较农田大,说明农田浅层土壤水蒸发强度大于梨园;0.25~0.5m深处土壤水均出现δD、δ18O的明显富集,主要受土壤质地分层影响导致土壤水入渗受阻,同位素较为富集的土壤水在此深度层积聚;而梨园2~5 m出现δD、δ18O的贫化现象,主要是梨树根系埋深使得降水以优先流形式补给至此土壤层。梨园和农田包气带土壤水δD、δ18O垂直剖面上差异显著,表明了华北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包气带土壤水入渗过程有明显差异,梨园包气带土壤水入渗过程主要以优先流补给影响。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华北平原农田区厚包气带水分运动、氮素迁移转化与地下水水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土壤水 稳定同位素 土地利用 包气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扩张的时空演化与双重嵌入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灵慧 袁丰 +1 位作者 吴頔 吴加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9-878,共10页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之一,解析跨国公司在华(再)投资过程有助于认识外资在东道国本地化扩展的策略和行为。在刻画世界500强企业在华初次投资进入路径和再投资网络扩张的基础上,基于双重嵌入和动态演化视角,构建来源国、东道国和...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之一,解析跨国公司在华(再)投资过程有助于认识外资在东道国本地化扩展的策略和行为。在刻画世界500强企业在华初次投资进入路径和再投资网络扩张的基础上,基于双重嵌入和动态演化视角,构建来源国、东道国和企业自身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在华(再)投资的多尺度、多维度、多机制过程。研究表明,不同国别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路径存在差异,与中国制度等距离较大的北美、西欧国家的跨国公司更倾向于从跳板城市进入中国,而日韩公司更倾向于直接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跨国公司在华再投资呈现双重嵌入特征:一方面,来源国与中国制度距离对跨国公司再投资具有促进作用,但经济等距离的影响不显著;另一方面,再投资行为也受制于在华初次投资区位及中国城市间的网络关系。此外,再投资过程表现出路径依赖和动态演化特征,对投资城市认知和投资行业经验的积累有利于拓展再投资的空间选择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公司 投资网络 企业扩张 东道国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京津冀电镀场地时空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
20
作者 孙正 曹亚非 +4 位作者 王德彩 刘峰 宋效东 张甘霖 吴华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3-194,共12页
电镀场地时空分布深刻地影响电镀场地的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排放特征,进而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为解析和预测电镀场地时空分布格局,采用统计分析、核密度估计、时序模型等,分析了1990—2020年京津冀电镀场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电镀场地时空分布深刻地影响电镀场地的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排放特征,进而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为解析和预测电镀场地时空分布格局,采用统计分析、核密度估计、时序模型等,分析了1990—2020年京津冀电镀场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预测了2025年电镀场地数量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及场地数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现1990—2005年京津冀电镀场地数量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较大,场地数量增加了1.8倍,从主要集中于天津市和北京市,明显发展至周边多个地区;2005—2020年电镀场地数量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较小,场地数量增加了0.8倍,形成了以天津市最多、环绕天津市的城市次之、其他城市较少的空间分布格局;京津冀电镀场地数量的变化基本符合“S”型增长模式,经历了逐步增长期(1990—2001年)、快速增长期(2002—2016年)和平稳期(2017—2020年);天津市对京津冀电镀场地数量增长模式的贡献较大。相关分析显示,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总产值、常住人口数量等驱动因子与场地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基于打分量化的相关政策因素与场地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发现逐步增长期和平稳期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经济发展速度和政策因素,快速增长期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经济发展速度。构建的时序模型较好地预测了2025年京津冀电镀场地数量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和场地数量的空间分布格局。预测结果显示,与2020年相比,2025年电镀场地数量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较小,场地数量预计将减少5%。研究结果对电镀场地污染预测与监管、生态环境宏观政策及电镀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场地 时空分布 政策量化 时序模型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