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颗粒物沉降影响下草/藻型湖区沉积物-水界面氮交换特征及机制
1
作者 韩汶轩 陈秋羽 +3 位作者 何煦 谭立贤 刘成 张雷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8,共13页
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颗粒物的不断富集和沉降加剧了沉积物内源负荷。本文以太湖典型草、藻型湖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野外月度调查,分析了两种湖区水样、颗粒物和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含量、赋存形式及其沉积物水界面交换特征,研究... 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颗粒物的不断富集和沉降加剧了沉积物内源负荷。本文以太湖典型草、藻型湖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野外月度调查,分析了两种湖区水样、颗粒物和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含量、赋存形式及其沉积物水界面交换特征,研究了颗粒物沉降对草、藻型湖区沉积物水界面氮赋存形态转变及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藻型湖区水体总氮(TN)浓度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50~1.51 mg/L(均值为(0.97±0.23)mg/L)和1.77~6.12 mg/L(均值为(3.67±1.36)mg/L),藻型湖区水体各形态氮浓度普遍高于草型湖区,且季节性变化更加显著。草、藻型湖区悬浮颗粒物中TN含量年均值分别为(6998.48±1413.87)和(5162.63±2205.13)mg/kg,沉积物TN平均含量分别为(4219.75±216.62)和(3187.88±103.07)mg/kg,呈现草型湖区显著高于藻型湖区、悬浮颗粒物显著高于沉积物的特征。氨氮(NH 3-N)是两个湖区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中有效态氮的主要赋存形式,藻型湖区沉积物中NH 3-N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夏季,而草型湖区则以夏、秋季为主。有效态氮高度富集的颗粒物不断沉降是造成沉积物中氮含量改变的重要原因,且藻型湖区有效态氮所占比例(5.17%)在藻类水华季节高于草型湖区(4.34%)。草型系统向藻型系统的转变可能会升高水体颗粒物浓度并加剧沉积物颗粒再悬浮过程,颗粒物沉降和再悬浮交替加剧了沉积物水界面处氮的交换过程,在未来的湖泊内源氮管理中应更加重视颗粒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草型湖区 藻型湖区 悬浮颗粒物 内源氮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2
2
作者 姚士谋 陈维肖 +1 位作者 陈振光 彭丽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步惊人,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城镇化冒进、土地流失、资源环境破坏的问题。为此,"十八大"之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步惊人,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城镇化冒进、土地流失、资源环境破坏的问题。为此,"十八大"之后,中国领导人多次提出在新常态化下健康稳定地发展新型城镇化。通过分析全球化的背景,提出了对中国城镇化4个特征的认识,并在中国国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走创新发展模式、逐步加强认识中国城市化规律性的问题,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新型城镇化重大策略的新思路,确定了中国应实施以人为本、改善环境、和谐城市、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常态化下,应结合资源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合理规划,提升质量,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城镇化发展的健康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化 新型城镇化 创新效益型 城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南京深圳城市垃圾及处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雯 董雅文 方斌斌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32,共3页
介绍了上海、南京与深圳人口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垃圾的来源及产生量。揭示了垃圾成分的动态变化及有机发酵类废弃物增长较快及“白色污染”加剧的趋势 。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垃圾 垃圾处置 比较研究 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INFO的企业级GIS的实现研究──以南京市房产测绘系统研究与实现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朝 戴锦芳 +2 位作者 冯学智 刘正军 陈奇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2000年第10期22-24,共3页
企业级GIS是GIS技术和应用走入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介绍了一个基于ARC/INFO和ORACLE的南京市房产测绘系统设计与实现,深入探讨了其中若干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房产测绘系统的一个企业级GIS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企业级GIS 房产测绘系统 ARC/INF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经济区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
5
作者 董雅文 叶枫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8年第2期1-3,共3页
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着城市环境建设与生态良性循环的维护。简述了南京经济区域的环境状况,揭示了该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了环境目标的可达性,提出了加强区域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城市 环境保护 协调发展 南京 经济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发展视角下南京城市东部地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6
作者 官卫华 陈雯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0-91,共12页
近年来,南京城市空间呈现出快速化增长的势头,在空间功能逐步得到优化配置、战略重点更为明确的同时,但开发时序仍不够清晰,存在分散建设、投资集中度和规模效益不高的问题。今后考虑到环境容量的约束性和城市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南京城... 近年来,南京城市空间呈现出快速化增长的势头,在空间功能逐步得到优化配置、战略重点更为明确的同时,但开发时序仍不够清晰,存在分散建设、投资集中度和规模效益不高的问题。今后考虑到环境容量的约束性和城市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南京城市空间增长亟待转型。基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趋向以及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等多重发展背景,南京城市东部地区必将成为南京城市空间增长的重要战略空间和弹性空间。本文对其发展回顾与评价、现状分析、发展战略及实施建议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发展 空间发展战略 指状增长 生态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磷源汇转换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谭立贤 康得军 +3 位作者 刘成 朱利钊 申秋实 陈开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7-2147,共11页
以东南丘陵山区典型深水水库对河口水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1a的原位调研,在主要水域内采集原位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磷的含量、赋存形态、间隙水剖面特征以及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河口水库表层沉积物... 以东南丘陵山区典型深水水库对河口水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1a的原位调研,在主要水域内采集原位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磷的含量、赋存形态、间隙水剖面特征以及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河口水库表层沉积物总磷(TP)含量变化范围为(470.8~1012.3)mg/kg,平均值达到(688.4±186.48)mg/kg,呈现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加的趋势,下游坝前区域磷污染最为严重;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大小顺序依次为:铝结合态磷(352.61mg/kg)>铁结合态磷(Fe-P)(98.10mg/kg)>闭蓄态磷(88.77mg/kg)>钙结合态磷(72.42mg/kg)>有机磷(33.38mg/kg)>可交换态磷(1.64mg/kg).全库沉积物总体表现为磷的释放源,其中,秋季释放风险最高,冬季大部分区域沉积物从磷释放的源转变为汇;全年平均静态释放通量和扩散通量分别为(0.81±2.34)mg/(m^(2)·d)和(2.15±3.47)mg/(m^(2)·d),2种方法所得全年磷释放量分别为1.92和3.67t,秋季释放量最大.铁结合态磷(Fe-P)的转化可能是控制沉积物-水界面磷源-汇转换的重要原因,由氧分层导致的沉积物厌氧及铁结合态磷(Fe-P)溶解释放将增加下层水体磷浓度,并在水体逆温后增加水柱总体磷浓度.在秋季大量磷释放之后,应更加关注随后的逆温对整个水体磷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磷负荷 沉积物-水界面 磷通量 对河口水库 深水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目湖流域丘陵山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氮流失特征 被引量:21
8
作者 聂小飞 李恒鹏 +2 位作者 黄群彬 刁亚芹 姜加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7-835,共9页
天目湖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持续推进,大量林地转变为茶园,迫切需要认识茶园扩张对流域氮流失的影响.本研究选取茶园、次生马尾松林和毛竹林开展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小区实验,分析天目湖丘陵山区典型用地类型径流氮流失规律,为评估丘... 天目湖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持续推进,大量林地转变为茶园,迫切需要认识茶园扩张对流域氮流失的影响.本研究选取茶园、次生马尾松林和毛竹林开展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小区实验,分析天目湖丘陵山区典型用地类型径流氮流失规律,为评估丘陵山区综合开发的水环境影响提供实测参数.研究表明:茶园、次生马尾松林和毛竹林地表径流TN浓度分别为11.25、2.83和3.60 mg/L,均以溶解态为主;壤中流TN浓度分别为27.16、3.59和1.06 mg/L,茶园和次生马尾松林均以溶解性无机氮(尤其是硝态氮)为主,毛竹林以溶解性有机氮为主;茶园、次生马尾松林和毛竹林的小区尺度地表径流系数均不到0.03,壤中流是丘陵山区径流的主要来源;茶园开发加剧了丘陵山区的氮素流失,茶园径流TN流失强度高达103.08 kg/(hm2·a),分别是次生马尾松林和毛竹林的7.6和23.2倍,壤中流贡献了流失总量的86.7% ~ 99.7%.防治茶园径流氮流失需重点关注壤中流输出,在减量施肥的基础上,采取坡脚构建毛竹林生态缓冲带/在小流域出口布设塘坝等原位拦截措施,实现流域氮流失综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湖流域 茶园 次生马尾松林 毛竹林 地表径流 壤中流 丘陵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薄膜扩散梯度技术的复合污染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姚羽 孙琴 +2 位作者 丁士明 陈静 刘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79-1287,共9页
以两种典型的陆生植物小麦和玉米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实验生物富积方式,对比研究了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与5种传统的化学提取方法评价铅(Pb)复合存在下土壤镉(Cd)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中Pb的存在促进两种植物对Cd的吸收,... 以两种典型的陆生植物小麦和玉米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实验生物富积方式,对比研究了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与5种传统的化学提取方法评价铅(Pb)复合存在下土壤镉(Cd)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中Pb的存在促进两种植物对Cd的吸收,并随Pb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更趋明显;DGT技术测定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随土壤Pb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溶液中Cd的浓度和4种单一提取剂(醋酸、氯化钙、醋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提取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与DGT技术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从动力学和静态平衡两种角度揭示了土壤Pb的存在增强Cd的生物有效性;Pearson回归分析显示,6种方法表征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与两种植物体内Cd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DGT、土壤溶液和CaCl2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其他3种化学提取方法。结果显示,DGT技术与传统方法(土壤溶液法和CaCl2提取法)均可用于预测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 化学提取方法 镉生物有效性 复合污染 小麦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草、藻型湖区沉积物-水界面厚度及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永平 朱广伟 +1 位作者 洪大林 秦伯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137,共6页
在太湖草、藻型湖区采样,分别测定了1,3,5,10,15cm 5层沉积物和沉积物表面以上5,20,35cm处及水表面以下20cm处4层水的多项指标.结果表明:草型湖泊水柱中SS总、SS有机、Chl-a、TN、TDN、TP和TDP等指标显著低于藻型湖区;草型湖区水柱中S... 在太湖草、藻型湖区采样,分别测定了1,3,5,10,15cm 5层沉积物和沉积物表面以上5,20,35cm处及水表面以下20cm处4层水的多项指标.结果表明:草型湖泊水柱中SS总、SS有机、Chl-a、TN、TDN、TP和TDP等指标显著低于藻型湖区;草型湖区水柱中SS总、SS有机、TN、TDN和TP都呈现出越往下浓度越高的趋势,而藻型湖区各水层间差异不明显.两类湖区沉积物的TN、TP、TOC和粒径都在3~5cm处出现拐点;草型湖区沉积物溶解氧层厚度(〈1mm)小于藻型湖区(〈2.5mm).可见在不同的生境类型以及不同的指标体系下,沉积物-水界面的厚度也相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厚度 草型湖区 藻型湖区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全球化进程的时空差异分析——基于两省一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聪 曹有挥 +2 位作者 姚士谋 刘可文 王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79-788,共10页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全部的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联系、人员流动、信息交流、政府合作4个方面评估了长三角地区全球化进程的时空差异以及不同城市之间的依赖性和空间自相关特征,并对不同指标的变化...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全部的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联系、人员流动、信息交流、政府合作4个方面评估了长三角地区全球化进程的时空差异以及不同城市之间的依赖性和空间自相关特征,并对不同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受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和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的积极影响,以及2003年全国非典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该区域全球化程度表现出了不同阶段性的特征。从时间序列来看,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全球化发展表现为加速上升、稳步上升和相对平稳的发展过程,但不同指标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从空间格局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全球化程度从比较集中逐渐向较为合理的均衡方向发展,后进区域提升较快,全球化影响下的城市体系更趋合理。从作用机制分析,市场和行政因素共同推动着城市的全球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城市全球化 时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质熔体中SnO_2含量与结晶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福春 朱金初 +2 位作者 饶冰 金章东 张林松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3-398,共6页
锡石在花岗质熔体中的溶解度 ,是阐明花岗岩全岩型锡矿成因的关键。文章设计了以结晶温度和结晶时间为参数的两组熔化_结晶实验 ,试图模拟锡石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并在花岗岩_HF_H2 O体系的高温高压实验结果基础上 ,讨论... 锡石在花岗质熔体中的溶解度 ,是阐明花岗岩全岩型锡矿成因的关键。文章设计了以结晶温度和结晶时间为参数的两组熔化_结晶实验 ,试图模拟锡石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并在花岗岩_HF_H2 O体系的高温高压实验结果基础上 ,讨论花岗质熔体中SnO2 含量与结晶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①在岩浆条件下可以形成锡石 ;②随着结晶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加长 ,熔体中SnO2 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表明其经历了由不饱和到过饱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温度 花岗质熔体 结晶-分异作用 高温高压实验 结晶时间 锡石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湖面波动特征及其原因 被引量:30
13
作者 吴敬禄 林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艾比湖为西北内陆封闭湖泊,湖泊面积变化反映了区域气候环境的变化。通过艾比湖历史时期及近期湖面波动特征研究,对近期湖泊的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近50年来艾比湖湖面经历了两次大幅度变化,20世纪60年代湖泊面积的大幅度萎缩... 艾比湖为西北内陆封闭湖泊,湖泊面积变化反映了区域气候环境的变化。通过艾比湖历史时期及近期湖面波动特征研究,对近期湖泊的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近50年来艾比湖湖面经历了两次大幅度变化,20世纪60年代湖泊面积的大幅度萎缩与21世纪初湖泊面积的大范围扩张。近期艾比湖湖面扩展与流域降水增加密切相关,而20世纪60年代湖泊面积的萎缩主要受流域农业灌溉耗水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从气候历史演化的角度(没有人类活动作用)分析,类似目前的气候条件,艾比湖湖面以较稳定地保持在1000~1500km2内较为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湖面波动 流域降水 艾比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措湖沉积物有机碳及其同位素记录揭示的近代气候与环境 被引量:24
14
作者 吴敬禄 Andreas Luecke +1 位作者 李世杰 夏崴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42,共6页
通过若尔盖盆地兴措湖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及其同位素指标与器测气象资料的耦合、验证并建立函数关系 ,对兴措湖近代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及其同位素指标所代表的气候环境信息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 ,兴措湖沉积物总有机碳含量与降水量之... 通过若尔盖盆地兴措湖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及其同位素指标与器测气象资料的耦合、验证并建立函数关系 ,对兴措湖近代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及其同位素指标所代表的气候环境信息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 ,兴措湖沉积物总有机碳含量与降水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其相关系数达 - 0 .6 7,平均变率 (d TC/ d P)为 - 0 .0 46 % / m m;而有机碳同位素 δ1 3Corg与温度间的相关系数为 - 0 .75 ,平均变率 (dδ1 3C/ d T)为 - 0 .84‰ /℃。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同位素 兴措湖 沉积物 湖泊 近代气候环境 相关系数 气象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混凝技术处理南淝河污染水的效果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义飞 孙琴 +3 位作者 丁士明 姚羽 陈开宁 孙庆业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03-110,共8页
选用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作为混凝剂;选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作为助凝剂,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强化混凝技术中多种混... 选用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作为混凝剂;选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作为助凝剂,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强化混凝技术中多种混凝剂单用及其和助凝剂联用对南淝河污染水的除浊和去污效果,并用于南淝河现场构建的混凝沉淀系统。结果表明,4种混凝剂单用时,PAFC对浊度、TP去除效果最优,对CODMn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且不影响原水的p H值,而PFC和PFS单用时可明显降低原水p H值,4种混凝剂单用时对TN均没有明显去除效果;PAFC与CPAM联用时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最佳,明显优于PAFC与APAM和NPAM联用和PAFC单用的效果;混凝剂与CPAM联用提高了其除浊和去除TP的能力,但不能明显改善其去除CODMn的效果,对原水p H和TN的影响与单用时相同。选取"PAFC+CPAM"作为南淝河示范工程的混凝剂和助凝剂,现场混凝沉淀出水水质稳定,浊度和TP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0%,对CODMn的去除率约为52%,而对TN的去除效果有限,去除率约为2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混凝技术 混凝剂 助凝剂 污染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遥感影像的湖水体面积与水位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金龙 陶辉 +1 位作者 王艳君 白云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40-146,共7页
为了弥补新疆博斯腾湖区云天状况下光学遥感监测水体面积的不足、提高水体面积监测的效率,该文利用2001-2010年5-10月MODIS影像提取的水体信息和逐月水位监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立了博斯腾湖面积-水位关系模型,并建立了2001-2010... 为了弥补新疆博斯腾湖区云天状况下光学遥感监测水体面积的不足、提高水体面积监测的效率,该文利用2001-2010年5-10月MODIS影像提取的水体信息和逐月水位监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立了博斯腾湖面积-水位关系模型,并建立了2001-2010年5-10月面积-水位曲线。面积-水位曲线拟合和遥感提取的水体面积均方根误差较小(24.1km2)。结果表明:MODIS遥感数据能有效地监测水体面积变化,2001-2010年博斯腾湖水体面积、水位呈下降趋势。博斯腾湖(不含小湖群)的水体面积与水位相关性高,且在一定范围内有着较好的三次回归关系。该研究可为云雾天气下博斯腾湖(不含小湖群)水体面积遥感定量监测提供弥补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水位 监测 水体面积 博斯腾湖 MODIS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时代我国三大都市圈发展路径探索 被引量:6
17
作者 姚士谋 程绍铂 吴建楠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3-96,191-192,共4页
区域地理学第一定律是地理空间在地球表层的具体表现,也是研究生产力高度发展重要核心区人口与经济集聚城镇的现象。在高铁时代,城镇扩展构成的大都市圈集聚、集约与消费的物质越来越集中,其大都市圈的资本、人流、技术与文化"外溢... 区域地理学第一定律是地理空间在地球表层的具体表现,也是研究生产力高度发展重要核心区人口与经济集聚城镇的现象。在高铁时代,城镇扩展构成的大都市圈集聚、集约与消费的物质越来越集中,其大都市圈的资本、人流、技术与文化"外溢"与"回流"不断信息化、网络化、空间集中化的城市化过程;反过来也促使加快了交通网络化、同城化、快速化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群区,尤其突显。本文从我国刚刚进入高铁时代,大都市圈的相对地域空间内工业化、城市化的基本完成出发,探索我国三大都市圈(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城市化过程、发展模式及其发展路径,并为我国三大都市圈发展战略及其相关对策提出积极的建议,期望引起学者的深入研究与争论,促进我国城市化道路健康稳定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时代 地理空间 大都市圈 交通网络化 空间集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及其风险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燕 李恒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40,共4页
以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城市化进程快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85,2000年TM/ETM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分析15 a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长周期水文分析模型L-THIA,基于流域各气象站1971—2000年共30 a的日序列降水数据,计算1985,2000年这... 以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城市化进程快的太湖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85,2000年TM/ETM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分析15 a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长周期水文分析模型L-THIA,基于流域各气象站1971—2000年共30 a的日序列降水数据,计算1985,2000年这2个时段土地利用特征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城镇扩展。全流域城镇扩展导致年平均地表径流增加1.14×10~8m^3,约为总径流量的2.9%。土地利用空间差异导致苏锡常区和浦东浦西区,分别增加了6.01%和3.91%。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沪—苏锡常城市带,1985—2000年间城镇面积增加635.2 km^2,相应径流量增长6.5%。基于单元格网城市化水文效应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低、中、高风险区面积分别占评价区面积的37.5%,50%和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水文效应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周龙 冯学智 +1 位作者 刘晓枚 朱振国 《遥感信息》 CSCD 2002年第4期27-30,共4页
介绍了中德合作项目“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南京江宁秦淮河流域研究”(英文缩写为 SIL UP)的部分研究内容 ,在小流域尺度上重点论述了遥感与 GIS在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技术与方法。利用 SPOT卫星资料 ,建立了基于知识的... 介绍了中德合作项目“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南京江宁秦淮河流域研究”(英文缩写为 SIL UP)的部分研究内容 ,在小流域尺度上重点论述了遥感与 GIS在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技术与方法。利用 SPOT卫星资料 ,建立了基于知识的光谱特征扩展遥感模型 ,提取了土地利用信息 ,取得了较好的分类结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了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 ,实现了用最终决策分类矩阵 FCM(Final Classification Matr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 最终分类决策矩阵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前景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士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4-18,34,共6页
长江流域各个城市的决策部门的领导者,过去先后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设想,但对于国际化都市的基本概念、理论与实践的一些问题尚未解决,作者就长江流域内四大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建设问题作了系统分析,并对长江流域四大城... 长江流域各个城市的决策部门的领导者,过去先后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设想,但对于国际化都市的基本概念、理论与实践的一些问题尚未解决,作者就长江流域内四大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建设问题作了系统分析,并对长江流域四大城市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大都市 城市量化指标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